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04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07-04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07-04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07-04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2014年12月25日

[课题1:燃烧与灭火]

考点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1.定义:通常指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是由于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更谈不上是燃烧。

3.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 (2) (3) 注:燃烧不一定非得在空气或氧气的支持下发生。如:H 2就可以在氯气里燃烧。 例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 .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考点二: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灭火的原理:(1) (2) (3)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 、与氧气的 面积

3.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液体、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例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巩固练习】

1.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2.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3.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 .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D .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4.如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的变化。 ⑴放热反应:如燃烧;⑵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为高温和加热的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

2.

(1)

(2)

(3)

例1: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

① ;② 。 考点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 2(引起酸雨)、CO 、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发出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 )

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例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

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钠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钠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三: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1)要有足够多的(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

2.不充分燃烧造成的后果是、。

例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考点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酸雨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形成的。

2.酸雨带来危害:①森林受到破坏②建筑物受到腐蚀③农作物减产

减少酸雨危害措施有:①减少矿物燃料燃烧②使用脱硫煤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尾气经处理后排放。

3.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④加大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力度,禁止尾气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⑤使用清洁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

4.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①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可造成

②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害气体(主要是有、、)和烟尘

③可造成

5.化石燃料对空气造成的污染: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例4: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五:清洁能源

1.H2属于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

①热量高②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③资源丰富。

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①氢气的制取成本高②贮存困难。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2.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3.氢气的收集方法是,

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例5: 从人类生活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能源是

A. 煤

B.石油

C. 天然气

D. 太阳能

例6: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大多数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增强温室效应

D.太阳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的开发的新能源

例7: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是;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巩固练习】

1.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导致了核泄漏的重大灾难,引发了全球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大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目前最安全、最清洁、最主要的能源

B.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C.大量电解水生产氢气是开发氢能的唯一途径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地震发生后因断电海水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反应堆温度过高使水蒸气与钢壳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高温条件下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这一爆炸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爆炸引起核泄漏,造成铯137散逸到空气中。铯的核电荷数是55,则铯的质子数是。

(3)为保护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安全地利用核能 B.充分利用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

C.尽可能多使用石油、煤等化石能源 D.寻找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能源

3.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了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_。

5.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Ⅰ、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一条)

(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Ⅱ、日本核灾难后,清洁煤电受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

(1)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环保的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化学式为;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所用化学溶剂可能是(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学案

第七单元复习学案(一) 第一:基础知识过关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4分) ①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è shào shā mò lǐ mào cán kuì zhuō zéi ()()()()() qíng yì huǒ jù páo xiào shēn yín dǎn qiè ()()()()() ②用“——”线画出带点字的读音,并用另一种读音组词。(6分) 关系(xì jì)________ 调走(diào tiáo)________ 倒水(dǎo dào)_______ 乐曲(yuè lè)________ 缝补(féng fèng)________ 开会(huì kuài)________ ③按要求写词语。(3分) 描写外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神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动作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二,基本技能过关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①列举省略。②文中意思的省略。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④话未说完。 ①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 () ②“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 ③“我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下去了。() ④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拾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 () 三、选词填空。(6分) 保护爱护爱惜爱戴 ①学校一草一木,我们都要()。 ②周总理受到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 ③为了()集体财产,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鼓励勉励激励 ①第一次上台发言,我有些害怕,老师()我说:“勇敢些,没什么可怕的。” ②他的事迹()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郑老师经常()我们要有志气,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增光。 第三部分:能力拓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5分) ①妈妈今天买回的新冰箱造型美观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冬对小明说:“以后复习功课完了去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盛开的菊花完全开放,非常美丽。

九年级化学 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学案 教师寄语: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试试看。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 4、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2 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先自己找一找,然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1、什么是化石燃料?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化石燃料的燃烧 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 ⑴因煤燃烧后生成CO2、SO2、H2O等,故煤中应含等元素。 ⑵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H、O、N、S、Fe、Ca等。 ⑶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Si、Al 等元素。 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 总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3、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阅读课本学习石油的分馏部分产品。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化石燃料的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它们的燃烧,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⑴能引起温室效应;

⑵能引起酸雨; ⑶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污染大气; ⑷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造成的污染。 5、阅读课本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完成后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⑴石油的综合利用 有人把石油称为“”。 ⑵煤的利用措施、、。 6、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 (提示: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燃料用途广泛,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仅仅做燃料是对它们的一种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要开发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学习过程: 一、追随老师的思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课堂上有用的知识 有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同组的同学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1、对减少CO2的污染提出建议。 2、对减少SO2的污染提出建议。 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 可任选话题参与小组和全班的讨论。 二、巩固练习 1、石油是—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砍伐树木作燃料 B.利用太阳能 C.利用风能 D.开发核能 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3、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十四讲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情境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你会对能源进行分类吗? [自主复习] 人类使用的能源很多,能源是如何分类的?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表:(学生讨论填表) [诱导点拨] 按基本形态: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如电 力、汽油、焦炭等 (二)资源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课件展示:

[诱导点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项。) [典例解剖1](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20XX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 构图。读图回答7~8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①省天然气比例较其他省份大,为四川省;②省原油比例较大,为黑龙江省;③省水电所占比例较其他省份大,水电主要是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为甘肃省;④省煤和石油比例大,应为河北。 第(1)题,四省能源结构以矿物能源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 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 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 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 中对环境的污染; 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 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 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 全意识;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 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 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选修6第2章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 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 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学习难点】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自主学习】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__________、天然气和__________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1)表现:石油供应出现__________,石油价格__________。 (2)原因: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方针:在__________中保护,在__________中开发。 (2)措施: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采矿活动类型: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地下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1)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____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2)措施:用碎石、沙、__________等回填采空区。 3.露天开采中的环境保护 (1)产生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__________。 (2)措施:开掘时保护好__________,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__________和再种植等。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问题: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__________等。 2.保护措施 (1)优化用煤结构,增加其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

高二地理 DL-2013-02-1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省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结合实例,理解中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 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过程】 【自学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 (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 2.市场________。 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 (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2.措施 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 3.效果 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游业。 【疑难辨析】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学案 新人教版 知识梳理: 将课本复习完一遍,然后填写完整。 一般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条件 燃料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煤主要含_____元素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化石燃料石油主要含______和_______元素 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 化学式__________ 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典例分析 例1 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 ②秸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 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④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抹布盖灭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变式训练:1、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例2点燃某气体,在上方找一个干冷得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把烧杯迅速直立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可能是() A H2 B CO C CH4 D H2和 CO 【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A H2和 CO B CH4和 CO C C2H5OH 和 CH4 D H2和 C 2、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生成8.8克CO2和H2O,若该有机物物的化学是写成CxHyOz的形式,则x:y:z=______________,该有机物俗称为_______________。 例3 环保部门对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②二氧化硫;

高中化学主题4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课题煤的综合利用学案选修

课题3 煤的综合利用 1.了解我国丰富的煤资源及其在地理上的分布,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知道使煤成为清洁能源的新技术。(重点) 3.了解通过一定的化学加工技术可以把煤转化成燃油。掌握煤加工成燃油的方法。(难点) 4.知道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5.理解煤的综合利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重难点) 使煤成为更洁净的能源 1. (1)洗选技术 目的:通过物理方法和表面化学方法将原煤中的可燃物和非可燃物(灰分)进行分离,使灰分和硫的含量降低。 (2)型煤技术 目的:通过煤的成型加工,将粉煤变成块状型煤提高燃烧效率。 (3)水煤浆技术 目的:将煤粉、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成水煤浆液体。 特点:燃烧时火焰中心温度低、燃烧效率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少。 2.煤的转化技术 (1)煤的气化 目的:在适宜条件下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用于生产民用、工业用燃料气和合成气。 煤气的成分:CO和H2。 (2)煤的液化 直接液化:把煤直接通过高压加氢制成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化学催化合成转化为烃类化合物。 3.洁净煤发电技术 (1)常规煤粉发电机组加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是在常规燃煤发电机组中增加烟气净化设备,通过烟气脱硫、去氮氧化物和除尘,达到降低SO2、NO x和烟尘排放的目的。

(2)流化床燃烧技术: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特点: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 1.降低煤的灰分和含硫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减少燃煤时烟尘和SO 2 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 把煤加工成燃油 1.氢化法:经高温催化,加氢解聚反应,脱去硫、氮、氧等成分,形成固—液混合物。 2.气化—液化法:先将煤转化为H 2、CO 等气体,再催化为液态物质,主要反应有: n CO +2n H 2――→催化剂 (CH 2)n +n H 2O 2n CO +n H 2――→催化剂(CH 2)n +n CO 2 2.为什么煤可以转化为燃油? 【提示】 煤和石油都是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本质区别是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不同,把煤加工成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汽油、柴油等燃油的过程。 从煤中获得的化学产品 1.煤的干馏: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干馏产品 产 品 ?? ??????? 气态:焦炉煤气H 2、CH 4、C 2H 4、CO 等 液态??????? 粗氨水:最终产品形式为 NH 4 2 SO 4 、NH 4 3 PO 4 或浓氨水 煤焦油分馏????? ――→170 ℃以下 苯、甲苯、二甲苯 ――→230 ℃以上酚类、萘 ――→230 ℃以上蒽等稠环芳烃 ――→残渣沥青固态——焦炭:用途高炉炼铁、制水煤气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详)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以山西省为例 一、课题的背景 1、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 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 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 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 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 素。掌握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 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对于宜宾学生而言,学习本课题的优势是宜宾在四川甚至整个西南经 济建设中也充当了一个能源基地的角色,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比 较生疏,这又是他们学习本课题的一个障碍。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读山西省资源比例结构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 (2)依据图3.1、图3.2以及图3.4,学生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 优势。 (3)学生讨论说出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 1、思路:针对“学情分析(3)”所述宜宾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路: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目标: 1、强化基础知识(见复习提纲) 2、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重点】: 1、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作用 2、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3、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学习准备】: 上册教材课堂笔记学案 ◆课堂导学 活动一:看下面复习提纲,结合笔记和课本自主复习10分钟 1、写出常见原子团并标出化合价酸的定义?碱的定义?盐 的定义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化情况 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中,并不断搅拌。 4、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溶液。氢氧化钠不慎沾在皮肤上 5、将一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看到现象,又会看到现象,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依次是 6、下列名称与哪些物质对应: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烧碱、火碱、苛性钠、铁锈 7、总结第7单元中放入水中能放热的物质,它们的实质相同吗? 8、能做干燥剂的物质有。 9、NaOH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你如何证明? (1)用特殊的反应装置 (2)验证生成物,我们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溶液,若观察到现象,证明NaOH溶液确实与二氧化碳发生也反应,也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 溶液,若观察到现象,也可以证明。 10、迄今学过的反应类型有。 11、默写酸碱的通性,每条写两个方程式 13、溶液的酸碱度可用表示,PH ,溶液呈酸性; PH越,酸性越强;PH , 溶液呈碱性,PH越,碱性越强;PH ,溶液呈中性。 14、你会测土壤的PH吗?用湿润玻璃棒测酸性溶液的PH,测得值会偏;若测碱性溶液 的PH,测得值会偏; 15、某溶液PH=3,若要使其PH升高,你有哪些方法? 16、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此时溶液呈色,PH ;逐渐滴入NaOH溶液,当溶液刚好变成红色时,溶液呈性。 17、什么是中和反应(写简单表达式),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活动二: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重点知识提问)。 活动三:自主强化重难点及自己出错知识点。(5分钟)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同时课本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采用拓展延伸资料的方式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但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本节的教学主要从化石燃料利用的目的、依据、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整理本节的大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常识性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的各种混合物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 全国)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三章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课堂六环节】 一、“导”——教师导入新课(7分钟) 二、“思”——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15分钟) 三、“议”——学生起立讨论。小组集体商议以上学习的内容,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思 考结果核对、复述、更正、补充以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讨论与以上学习内容相 关的拓展性知识。(6分钟)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煤炭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能源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对应演练】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 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山西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对应演练】2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 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生产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实现了煤炭零外运 B.提高煤炭产量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最新学案-能源资源的开发

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目标定位] 1.掌握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2.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结合时事掌握能源安全的意义,能源危机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课堂笔记】 一、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的分类 (1)按性质分: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__________、潮汐能、________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______、石油、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按能源转换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如等 ②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焦炭等 (3)按使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水能、生物能、、石油、天然气等 ②新能源:近若干年来开始被人类利用(如太阳能、)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如风能)的能源。 (4)按能源形成和来源分: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石油、天然气、、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热、等; ③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如 2.山西省区域开发的优势 (1)山西的概况 简称____,省会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交界, 地处我国____________,所处地形区________ ①水资源短缺 山西水资源总量缺乏,本区属于;虽然黄河给山西提供了水资源,但黄河;由于工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用水增加,水资源日益加大。 ②自然环境脆弱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是我国最严重的地区。煤炭资源的露天开采,将加剧和风蚀沙化,土地恢复和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2)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开发≠开采) ①资源优势"大广全优好":储量______、分布范围(读图3.1找煤田、煤矿)、煤种齐、煤质______。 ②开采条件:多中厚煤层,埋藏____,适于开采和大规模________开采,富含煤层气(甲烷)。 ③市场条件:A能源消费大国(消费量生产量),B对能源需求量继续,C能源消费以为主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3.2,思考 A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2019年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word版有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例1】(2019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点拨: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燃烧,在有限空间里时可能发生爆炸,A 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B 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湿抹布隔绝了氧气,C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可隔离可燃物,实现灭火,D正确。 答案:C 【例2】(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解析: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火车,A说法正确;遭遇火灾火势较大要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寻求消防人员帮助灭火,B说法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之一,改变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避免拥堵造成意外伤害,故D说法正确。 答案:C 【例3】(2019 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复习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认识常见的燃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回顾第七单元内容,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示例: 燃 料 及 其 利 用

1.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发现水 的是(D) 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2.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B。 A.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并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学习化学后,我们可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1)家用燃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有毒气体是CO。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酸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3)当今社会,汽车用量急剧增加,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使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氢燃料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从环保角度看,使用氢燃料汽车最突出的优点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