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构建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构建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构建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构建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构建

摘要】针对新形势和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标准即将出台的大

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和重构。这是由于实践性课程“有利于把学习内容置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去,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

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把学

习的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把积累的体验和教学机智具

体应用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因此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拟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构建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课程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

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

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

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

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

识与社会责任感。

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

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

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

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

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

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

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

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2.1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

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

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

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2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

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

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

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

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

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