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闻名的世界十五大将帅

二战闻名的世界十五大将帅

二战闻名的世界十五大将帅
二战闻名的世界十五大将帅

二战闻名的世界十五大将帅

朱可夫元帅

苏联元帅,苏军副最高统帅,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二次获得列宁勋章。

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第聂伯河会战、柏林

会战等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华丽的辞藻对朱可夫元

帅来说永远是多余的,他是继拿破仑之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马歇尔五星上将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世界军事史上,骁勇善战的

将领不计其数,但是有一位从未带兵打仗的将军却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他

就是马歇尔将军。作为盟军军事战略的主要计划者和实施者,他在幕后参加

了每一次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之前,罗斯福本意是让马歇尔将军出任盟军最

高统帅,可是却受到了军界一致反对,包括元老潘兴将军也直接上书罗斯福,原因很简单,就是无法找出比马歇尔将军更优秀的人来主持大局。马歇尔将

军思想缜密、性格谦逊、战略计划宏大而有效,很少出现误判。罗斯福总统

曾经说:“马歇尔将军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或许这也是我们所有

军事爱好者想说的一句话。

曼施坦因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制定并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他个人提出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完成了史上最诡异的奇袭。苏德战争爆发,率第56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先锋,随后调任第11集团

军司令,转战克里米亚半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两战俘虏苏军43万

余人,旋即晋升元帅军衔,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团军群总

司令,几乎凭借个人之力在东线与苏军作战,战功卓著,延缓了德国的灭亡,后因与希特勒战略不一致被解职。曼施坦因元帅擅于指挥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性格坚韧,目光远大,精于奇袭和强攻,是西方军事专家公认的德国军

队中最优秀的统帅。

尼米兹五星上将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珍珠港被袭之后,出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在逆境中扭转士气,指挥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吉尔伯特登陆战、菲律宾战役等海战史上有名的大战,取得了制海权,成就了美国延续至今的海上霸业。尼米兹将军精于海战,战术变化多端,性格温和,擅于用人,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军将领,称之为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统帅丝毫不为过。

凯瑟林元帅

德国空军元帅,南线、西线德军总司令。凯瑟林元帅二战初期任第1航空队司令并进攻波兰,不久任第2航空队司令,转战比利时、法国、大不列颠,1040年7月,因战功显著越级晋升元帅军衔。苏德战争爆发,他率第2航空队参加闪击苏联,对中路集团军群的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久升任德军南线总司令,一个空军元帅担任战线总司令是极其少见的,他在意大利组织防御,成功遏止盟军攻势长达一年之久,直接导致盟军不得不选择从诺曼底登陆。安奇奥抗登陆战、古斯塔夫防御战是其经典之作。战后他在意大利的对手亚历山大元帅专门写信要求纽论堡不要审判他,一个空军统帅能得到敌人陆军元帅的尊重,不敢说绝后,至少是空前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陆军和空军两者精通的优秀统帅。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苏联元帅,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并曾获得波兰元帅军衔。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参与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统帅才能。他善于运用各项军事原则,摒弃作战中的陈规旧套,正面突击和迂回包围战术接合得无隙可击。苏军中常常流传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的战役时,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则是罗科索夫斯基。”事实也正是如此,几乎每次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总是率先突破敌人防线的部队。除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就是苏联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山本五十六元帅

日本海军大将,追赠海军元帅,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元帅是海军史册上的一个鬼才,用兵诡异,珍珠港之役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大胜之后率部参加了珊瑚海大海战、中途岛大海战,虽然尽皆失利,但是与他的

指挥关系不大。瓜岛之战后不久,被美军击落座机葬身于大海。如若山本五十六没有这么早死去,太平洋战争日本或许还会多坚持数年。

科涅夫元帅

苏联元帅,第1乌克兰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科涅夫元帅参与指挥了加里宁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柏林会战、布拉格会战,和朱可夫元帅并肩攻破柏林。科涅夫元帅善于指挥大兵团进攻作战,他在二战中指挥的许多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在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记录。他是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一名优秀统帅。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苏联元帅,苏军总参谋长,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8枚。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主持制订一系列重大战役计划,库尔斯克会战中,组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协同作战,同年秋,领导制订并组织实施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解放顿巴斯以及乌克兰第4方面军进攻北塔夫里亚地区的战役计划。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战役中,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率部歼灭德军东普鲁士集团。德国投降后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重新调整远东苏军的部署,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消灭日本关东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古德里安一级上将

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德国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将军被西方军界誉为“坦克装甲兵之父”、“闪击英雄”,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开创了装甲兵集群作战的先河,成为各国陆军纷纷效仿的对象,在对波兰、法国、苏联的战争中给予敌人以重创。

隆美尔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B集团军群总司令。成名与北非,他率领非洲军团与数倍于己的盟军作战,并取得了令人绚目的胜利,被誉为“沙漠之狐”,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后,晋升元帅军衔。败退于阿拉曼战役后,被召回欧洲出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率部在西线与美英联军作战。隆美尔元帅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唯一的缺陷就是在大兵团作战中没有显露出应有的才华,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相当优秀的军事统帅。

哈尔西五星上将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美军特遣舰队司令。作为尼米兹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哈

尔西将军太平洋战争初期,率部袭击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1942年4月率特混舰队首次空袭日本首都东京。同年10月任南太平洋盟军

司令后,指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新乔治亚群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

及一些海战。1944年6月任第3舰队司令,从加罗林群岛一直打到菲律宾。10月率部参加莱特湾海战,取得击沉日军4艘航母的重大战果。战争后期,

对台湾、东京等地实施空袭,并指挥冲绳岛周围的海战直至日本投降。哈尔

西将军亲自指挥的海战不计其数,是一位实战派的军事统帅。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从澳大利亚

一直打到菲律宾,转战千里,获得胜利无数,在美国陆军中确实有着非同一

般的地位。

亚历山大元帅

英国陆军元帅,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二战爆发时担任英军第1步兵师

师长,敦克尔刻大撤退中初次显露头角,升任第1军军长,在德军的保卫下,沉着应战,节节抵抗,顺利组织大批英军撤回大不列颠。不久升任英军远东

战区司令,策划指挥了阿拉曼战役、突尼斯战役。北非胜利之后,出任地中

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率部进行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直接导致意大利

无条件投降。亚历山大元帅是英军中少有的几个优秀统帅之一。

诺维科夫元帅

苏联空军元帅,苏军空军最高司令,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三次荣获列宁

勋章。卫国战争初期,任北方面军空军司令。他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很强

的组织能力,善于领导方面军航空兵的战斗活动。所领导的方面军航空兵飞

行员在列宁格勒作战中,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无比的勇敢精神。1942—1943

年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空军。1943年5月至战争结束任苏军空军司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解放北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诸战役中,在强攻柯尼斯堡作战及柏林战役和粉碎

日本关东军作战中,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代表,成功地协调了数个方面

军的航空兵的战斗行动。诺维科夫元帅是苏联空军的创始人。

后记:近来看了某报纸上的一个二战将帅排名,简直是胡扯,所以决定写这

个东西,参考了很多资料,若有错误还请大家原谅。在排名中陆军统帅较多,毕竟二战陆军是占据主体地位的。美国的陆军和德国苏联比差距是相当大的,所以只有一人入选也是着正常的。中国和日本陆军中可能还有一些优秀的将领,但是怎么也比不上苏联德国的将星璀璨。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遭刺杀!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 遭刺杀! 1942年5月4日,潮湿闷热的珊瑚海上,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了一场划时代的战斗,双方的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视距之外的海战。整场战斗,航母舰载机成了海战的主角,战舰的巨大火炮只能无力地向空中发射炮弹,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航母舰队的对决拉开了序幕。 对于这场战役的指挥官井上成美和弗兰克·弗莱彻来说,太平洋战争是一个沉重的舞台,尽管他们最终都抵达了军衔的顶点,但也都因为战斗中的表现而备受争议。 ▲井上成美与弗莱彻 黑鞋派与反战派▼ 作为海军上将弗莱德·弗莱彻的侄子,弗兰克·弗莱彻属于美国海军中的“黑鞋派”。在穿褐色鞋子的海军航空部队出现前,黑鞋是美国海军大多数军官的习惯穿着,它象征着海军的全体水面舰艇部队。1928年,弗莱彻曾报名参加飞行训练,却因为视力不达标而没有成行。如果按部就班发展,弗莱彻本应像叔叔一样成为一名战列舰的指挥官,珍珠港事件阴错阳差地把他推上了航母舰队司令的位置。 井上成美与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一起组成了战前日本海军

著名的反战三角同盟。他们是1933年至1934年期间日本海军内部对条约派清洗的幸存者,被高木惣吉少将评价为仅存的几个一流将领之一。 ▲米内光政井上成美自认为是“激进的自由主义者”,极力反对巨舰大炮主义,主张大力发展航空兵,这些观点使他在日本军队中显得格外另类。井上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屈服,和山本五十六一样,他也因为坚决反对轴心国条约,反对与美英开战,一度面临被刺杀的风险。缺乏进取心与不像武将▼井上成美在战争开始前的1941年8月就任第四舰队司令,这支部队在联合舰队的各分舰队中实力是一等一的弱,没有航母,没有战列舰,甚至连重巡洋舰也没有。1941年12月10日,第四舰队进攻美军前哨基地威克岛,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三个炮塔和四架F4F野猫战机击败。美军太平洋舰队派出舰队增援威克岛,弗莱彻于12月16日率领“萨拉托加”号航母舰队驰援威克岛。不过金梅尔在17日被解除了职务,代理司令威廉·培伊最终决定放弃救援该岛的计划。 ▲“萨拉托加”号航母接到撤退命令时,弗莱彻的舰队正在海上加油。撤退令引发了军官们极大的不满,据吉布森中尉回忆,当时弗莱彻一言不发,把军帽狠狠地摔在了甲板上。威克岛战役结束半年后,弗莱彻和井上成美迎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第四舰队在“翔鹤”号、“瑞鹤”号和“祥凤”号航母的支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电影中展现的美国史 系别:计算机系 班级:师范二班 学号:2013151217 姓名:孙长青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 一、战后的美国经济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美国的经济发展。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第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

二战德军将帅录

陆军十九名元帅: 冯.勃洛姆堡von Blomberg, Werner 1878-1946 冯.包克von Bock, Fedor 1885-1945 冯.勃劳希契von Brauchitsch, Walter 1881-1948 冯.布希Busch, Ernst 1895-1945 凯特尔Keitel, Wilhelm 1882-1946 冯.克莱斯特von Kleist, Ewald 1881-1954 冯.克鲁格von Kluge, Guenther 1882-1944 冯.库克勒von Kuechler, Georg 1881-1969 冯.李伯von Leeb, Ritter Wilhelm 1876-1956 李斯特List, Siegmund Wilhelm 1880-1971 冯.曼斯泰因von Manstein, Erich 1887-1973 莫德尔Model, Walter 1891-1945 保卢斯Paulus, Friedrich 1890-1957 冯. 赖歇瑙von Reichenau, Walter 1884-1942 隆美尔Rommel, Erwin 1891-1944 冯.伦斯德,又译冯.龙德施泰德von Rundstedt, Gerd 1875-1953舍尔纳Schorner, Ferdinand 1892-1973 冯.魏克斯Baron von Weichs, Maximilian 1881-1954 冯.维茨勒本von Witzleben, Erwin 1881-1944 海军二名元帅: 邓尼茨Donitz, Karl

雷德尔Raeder, Erich 空军五名元帅: 冯.格莱姆von Greim, Ritter Robert 凯塞林Kesselring, Albert 米尔契Milch, Erhard 冯.里奇德霍芬Baron von Richthofen, Wolfram 史培勒Sperrle, Hugo 德国主要将官: 白拉斯可维兹Blaskowitz, Johannes 古德里安Guderian, Heinz 柏克Beck, Ludwig 郝德尔Halder, Frank 蔡茨勒Zeitzler, Kurt 克瑞柏斯Krebs, Hans 依伯巴克Eberbach, Han 霍斯Hoth, Hermann 享利奇Heinrici, Gotthard 瑞哈德特Reinhardt, Gerog-Hans 柏莱克Black, Hermann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取得德国政权时,元帅军阶是德国军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及最荣誉的目标。在此十年以前期间德国已无现役元帅。这名一战时的小士官从三五年开始就大封元帅,此后十年间合计升任了二十

美国二战后社会发展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 1战后的美国经济 1.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1.1.1美国的经济发展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

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1.1.2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

American History 英美概况美国历史

American History ?I. America in the colonial era ?II.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III. The Civil War ?IV. America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I. America in the colonial era ?Who were the very first Americans? ?Who was the first one discovering the new continent? ?After whom was the new continent named? I. America in the colonial era ?1.The very first Americans were Indians. ●They created their civilization, known as Maya civilization, dominating Mexico and Central America from 4th to the 10th centuries. ●They wer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Mongoloid (蒙古人种的) people in Asia. ●About 20,000 years ago, they traveled to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across the Bering Strait (白令海峡). ?2. Christopher Columbus is believed to have discovered America. ●In 1492,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America. However, he believed he had reached India and called the natives Indians. ?In 1500, Amerigo Vespucci, an Italian navigator, also under the Spanish flag,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what he found was a new continent. 3.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onies ?Since the America was found, the Spanish established many colonies: Florida,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In 1588, the Spanish Armada was defeated by the English navy,which put England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ts New World colonies. 3.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onies ?Between 1607 and 1733 the British established 13 colonie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These 13 colonies were established in different patterns: ●crown colonies ( 直辖殖民地), ●proprietary colonies ( 业主殖民地), ●charter colonies ( 特许公司殖民地), ●self-governing or compact colonies ( 自治殖民地或契约殖民地). ?1) The first successful English colony in North America was founded at Jamestown, Virginia , in 1607. ?2) In 1620, a group of Pilgrims sailed to the New World in a ship called Mayflower. They arrived at Plymouth, and built the New Plymouth colony in New England. These Pilgrims drew up the epoch-making Mayflower Compact (五月花契约), which was signed by all adult males on the ship. 3.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onies ?3) From 1630 to 1643, some 200 ships transported over 20,000 Englishmen to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Plymouth remained a separate colony until 1691 when it was combined with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Puritans ?People who criticized or wished to "purify" the Church of England. ?"Puritan" refers to two distinct groups: ?"separating" Puritans, radical Protestants, such as the Plymouth colonists, the pilgrims, who believed that the Church of England was corrupt and that true Christians must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it; and ?“non-separating” Puritans, such as the colonists who settled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who believed in

二战德国将领曼斯坦因

二战德国将领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与隆美尔和古德里 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如此,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曼斯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斯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这是一个奇迹。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为:曼斯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引用自百度百科) 曼斯坦因在深入研究黄色计划的内容和全面分析作战双方的情况之后,认为黄色计划有模仿“施利芬计划”之嫌,难以出奇制胜,故而主张:西线攻势的目标应该是在陆地寻求决战;攻击的重点应该放在A集团军群方面而不应放在B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应从地形复杂却能出敌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这样才能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A集团军群的兵力应由2个集团

军增到3个集团军,此外还需增加强大的装甲部队。此即著名的“曼斯坦因计划”的要旨。曼斯坦因的主张得到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特的赞同。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团军群司令部先后以备忘录的形式6次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议,仍未得到同意。 在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几次演习之后,“曼斯坦因计划”终于得到了确认。1940年5月9日“曼斯坦因计划”被付诸行动。由于英法等同盟国方面仍死抱德军会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路进攻的观念不放,按照“D”字计划进行防御,即同盟军的防御重点仍放在左翼。而在右翼,则只留下几个战斗力较差的法国师,把守“不可逾越的阿登山脉”各路口处和前进道路上的要地。就这样,“曼斯坦因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役第一阶段德军就消灭了法军近三十个师。 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记录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齐克塞口袋战”。他制订的“镰刀闪击”计划也称“曼斯坦因”计划堪称完美。此书记录了曼斯坦因元帅在二战中自己参与的所有大型战役的指挥经历,站在军事指挥学的角度上看这本书对机械化空地协调进攻战术——这种二战中新出现的军事理念通过战例进行了具体阐述,这种军事理念并非是刻意地体现在一个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当中。 曼斯坦因在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痛定思痛,可惜历史不会再给他重上战场的机会,古德里安在战后还成为了北约的主要军事战略家,而曼斯坦因的悲剧正是二战德国的缩影。深冬的高加索风寒刺骨,又一个师的苏军在反攻的途中消失,红色的雪地上空依稀还可听到那嘹亮的歌声。前进,前进,看胜利已经来到!

二战后美国战略分析

课题:二战后美国战略分析

目录 一、摘要 (2) 二、三大战争分析 (2) 2.1、朝鲜和越南战争 (2) 2.2、中东战争 (4)

二战后美国战略分析 一、摘要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政治上,美国坚持自由民主原则,坚持联邦共和的政府组织模式,并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推进旨在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改革;在经济上,美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同时注意平衡发挥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效能,探索全球化时代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在外交上,美国坚持本土安全战略,同时强调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导性地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是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实战演练,是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策下采取的迂回战略。美国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并且在一些战役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下面从这三大战争对二战后美国战略进行简要分析。 二、三大战争分析 (一)、朝鲜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美国在亚洲用军事手段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具体尝试。朝鲜战争成了美国历史上首场没有决出胜负的战争,越南战争被称为是美国最惨败的战争。 1、意识形态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二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二战后美国政治中的经常性内容。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从冷战的角度、用遏制的定义来看待朝鲜和越南问题的。该政策的基本假设是美国面临坚如磐石和紧密联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共产主义的任何进展自然成为美国所谓的“自由世界”的损失。鉴于此,美国提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威胁”的冷战。为适应国家大战略的需要,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杜鲁门主义的出现即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识,其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 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后上升了。这是美国对整个世界形势和美国在其中角色定位问题的基本看法,也被认为是主导美国战后外

英美概况美国部分整理

America The Founding of Colonies殖民地的建立 First Inhabitants:American Indians Discovery of the New World: 1492 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discoverer of America (Italian)Spanish Queen’ s support 1501-2 Amerigo Vespucci →the new land was name after him as America. reached the mouth of Amazon River America—the New World Europe—the Old World 13 colonies: New England Colonies: Mid Atlantic Colonies: Southern Colonies: Massachusetts →(2nd colony,1620)New York Maryland New Hampshire Pennsylvania Virginia →(1st colony,1607)Rhode Island Delaware North Carolina Connecticut South Carolina Georgia →(the last colony,1733)New England Region(6个): Massachusetts, Rhode Island, Connecticut, New Hampshire, Maine and Vermont 建立原因: Virginia, 1607 Virginia Company For foreign expansion as a way of easing religious dispute and economic distress in England 105 men (no women) Jamestown in honor of the king Massachusetts In 1620 102 Puritans (“Pilgrim Fathers”), in Mayflower, from Plymouth in England to America First in Plymouth (today’s Massachusetts); and then Boston Seek religious freedom Mayflower Compact <五月花号公约>:self-government Hardships when arrived the help of the Indians Thanksgiving Day to thank the Indians and the God for protection The next three colonies Rhode Island, Connecticut, New Hampshire Reasons: 1. religious disputes and struggles in Massachusetts intensified 2. more immigrants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详解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 上边咱们说到元帅是军队里的最高军衔,而元帅之下就是将军了。第三帝国将军这一级别是比较容易引起分歧和误会的,我们在这里详细说说。 我们看的一系列二战书籍,经常会提到古德里安、约德尔、贝克、哈尔德、霍特、莱因哈特、蔡茨勒尔等将领,有的书称呼他们为“大将”,有的书又称呼他们为“上将”,有时候又含含糊糊称之为“将军”。这就给许多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德军军衔里,到底有没有“大将”?象古德里安这种级别,到底是“大将”还是“上将”? 二战时期的德军将官军衔分成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好,下面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法来翻译 这个军衔。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这张图片,德军的将官级军衔——由左至右逐级升高。 假设一: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上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中将,于是,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Generalleutnant,我们称之为少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将军级别里最低 的一种,这个叫什么呢?只好称它 为准将了。可是,第三帝国国防军 的军级里是没有准将这一称呼的。 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这是一张实物图,金银线三股缠 绕——与元帅肩章一样,上附三颗

将星,这表明该级别为上将/大将/一级上将,正式名称为Generaloberst。) 假设二: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大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上将,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我们称之为中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我们称呼它为少将。这样的假 设应该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这张实物图上,只有两颗将星,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按照我们习惯的翻译,可以把它译为上将/二级上将。) 假设二的合理之处在于:德军的肩章标记总是“少一颗”,我这样说不够科学,通俗地说就是:肩膀上一颗星,在我们这儿是少尉、少校或者少将,而德军的一颗星代表中尉、中校、中将(比我们一般所知的高一级);两颗星在我们这儿意味着中尉、中校、中将,而德军则是高了一级,代表着上尉、上校、上将;三颗星在德军的尉官及校官里没有体现,只有将军级别才有(大将),而我们这里,

英美概况 美国篇

一、概况 1.50 States Its forty-eight contiguous states and Washington, D.C., the capital district, lie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Oceans, bordered by Canada to the north and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state of Alaska i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ontinent, with Canada to the east and Russia to the west across the Bering Strait. The state of Hawaii is an archipelago in the mid-Pacific. The country also possesses several territories in the Caribbean and Pacific. 2.Races and Population 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早晨7点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3.06188亿(2009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次于中国、印度) 3.The Composition of American Population 1)The Majority:the descendants of immigrants from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Germany, Italy, Ireland, and Spain;“Pilgrim Fathers”;Potato famine 2)The Minorities:The African Americans: black slaves from Africa;Indians: the number of native Americans has been falling, no more than a million;The Hispanics: immigrants or descendents of immigrants from Latin America, such as Cuba and Mexico (Mexicans are the most numerous among them);Asian-Americans, from China, Japan and Korea;More than a million Chinese-Americans, most of whom live in Hawaii, on the West Coast and in some big cities;5 million Jews in America, many of whom went ther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America. 3)“The Melting Pot”:It means immigrants from different n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mixed to make up the American nation.“old immigrants”: came to America before 1860;“new immigrants”, after 1860.The Immigration Quota Law was passed by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in 1924. 二、Early History 1.Columbus:1492 Christopher Columbus arrived at Salvador Island, th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Amerigo V espucci: named “America”) 2.The first English permanent settlement:1607 The first group of English colonies came to America and built their settlement of Charleston which later was expanded into the first English colony known as Virginia. 3.Pilgrim Fathers:1620 Some English immigrants (Puritans) sailed into Plymouth on a ship called the “Mayflower”.102 Puritans, 60 days.Mayflower Compact, “one man one vote”, “one-man rule” 4.The values of Puritans:hard work; commercial succes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5.Thanksgiving:1621 Thanksgiving Day was first celebrated by the pilgrims of the Plymouth Colony. 三、American Revolutionary

英美概况美国部分

Lecture one: Geography and People Location :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on the north ,Mexico and the Gulf of Mexico on the south ,the United States is on the east coast of Pacific and west coast of Atlantic. Territorial area: 9.5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50states and seat of government is Washington D.C Largest state---Alaska Largest on the continent---Texas Smallest-----Rhode Island(罗德岛州) Newest---Hawaii Three geographical divisions(三大地形区): Western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 Land forms and region: Eastern part: Highlands formed by Appalachian range Western part: High plateaus and mountains(Rockies are called as the back bone of the continent). Great central plain: A large plain between the eastern Appalachian and western Rockies Main geographical regions: New England (6,northeast, longest history featured with mountains ,valleys and rivers ,and cities and towns with historic sites ,top-ranking universities ) The Mid-Atlantic States The West (11,a wealth of forests and stream notable cities, high-tech industry predominant agricultural yielding,14% of GDP ) The Mid-West The South (13,plenty of rainfall and mild climate are favorable for agriculture, fast growing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recent years, great size with few large cities The Southwest Hawaii: Tourism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income Tropical climate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 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都体现了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故D①②符合题意。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和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属于美洲国家的斗争事例,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故选D。 2.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2月,英国请求美国接管在东地中海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接管大英帝国的霸权,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美国人的脚下。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历史教参》材料四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2019年5月9日,伊朗宣布,终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以回击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和重启对伊制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政府“唤起合理经济再生”的措施以及实施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演讲的背景。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