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绩效与薪酬管理》(参考Word)

《绩效与薪酬管理》(参考Word)

《绩效与薪酬管理》(参考Word)
《绩效与薪酬管理》(参考Word)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讲授提纲

第一章绩效考核与管理的理论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考核

一、绩效:

1、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两个方面:

⑴个人绩效:

⑵组织绩效:

①是建立在个人绩效实现基础上的,但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能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

②组织战略的失误可能造成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目标失败的结果。

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作出的承诺。等价交换。

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一份职责。责任和义务。

二、绩效考核: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

1、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使考评结果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结合,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是运用一套系统和一贯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考评;

3、是对组织成员的日常工作所表现的能力、态度和业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 激励比控制重要、主动比服从重要、结果比过程重要、能力比勤奋重要。

三、传统绩效考核的缺陷

1、我国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以期实现对员工的激励。

2、其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

⑴过分依赖于奖惩制度来促使员工绩效改善和能力的提高。其消极影响有:

①使员工改善绩效的动力来自于利益驱动和对惩罚的惧怕;利益驱动所产生的动力是有限度的;而规避责任往往是逃避惩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②过分依赖制度削弱了组织各级管理者对改善绩效方面的责任;没有管理者关心与努力的制度只是个空壳。

⑵单纯依赖定期的、既成的绩效评估而忽略了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和督导。

①一个业绩形成的过程如果是可不控制的,其结果一定是不可靠的;

②如果一个业绩形成的过程是可控的,其结果就一定是可靠的。

⑶客观上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①由于管理者的角色是警察,考核就是要挑员工的毛病,因而造成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②管理者应该是教练,挑毛病的目的是教员工做得更好。

⑷不利于培养缺乏工作能力和经验资历较浅的员工。

①当员工发现无法达到工作标准时,就会自暴自弃或走偏门;

②而有能力的员工为了保持绝对的优势地位,就会有所保留。

⑸在工作标准不能进行确切地衡量时,会导致员工规避责任。

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不可能进行确切的衡量;即使可以,其成本也可能大于其收益;

②在对惩罚的惧怕下,即使存在问题,只要不追究自己的责任就是胜利。

⑹产生对业绩优秀者的抵制情绪,使其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由于对惩罚的恐惧和绩效的相对优劣性,排斥业绩优异这者的动机是极为明显和普遍的。

⑺扭曲考核标准,增加了管理成本。

①部分有权力的或有关系的不能达标者通过“联盟”,刻意曲解考核标准;

②而绝大部分的不能达标者则抱有“抓到了是我的成本,抓不到是我的收益。”的侥幸心里;

③上述二者一旦达成“默契”,其结果必定是扭曲考核标准,使之偏离既定目标,导致管理成本剧增。

⑻是一种缺乏反馈伺服机制的全封闭系统。

缺乏即时监控、反馈调节,即使发现问题或偏离目标已为时已晚,因而积重难返、恶性循环;

③自定、自检、自查、自评,自娱自乐、得过且过。

3、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 是否有什么工具可以用来预测绩效?

——如果我们不能预测绩效,说明我们不能控制绩效;如果不能控制绩效,就不能保证结果。

* 为何有那么多的人虽然头脑聪明却绩效平平?

——如果高能力不能产生高绩效,无疑是在浪费有限的组织资源,而员工亦不能通过工作体现其对组织的价值和意义。

* 为何我们抱怨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

——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组织没有能力激发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

* 为何管理者不通过培养下属来使自己的日子好过?

——管理者有能力吗?组织制度有保证吗?

* 为何管理者害怕与下属直接进行坦诚的对话?

——是对立、还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他们的利益一致吗,能够实现双赢吗?

* 为何即便有利益的引导和事业的发展,而员工却没有更多承担责任的行为?

——利益引导仅仅是诱因,组织缺乏足够的动力;而责任是一种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 为何我们的员工不能更加积极些?

——组织对员工的努力进行价值引导了吗,其积极性的发挥是否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

* 为何他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组织缺乏有效的纠正和有效的改善措施。

* 为何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

——组织是否有切实的手段和制度引导和支持员工这样的思考?

* 为何我们不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员工这样做的动机何在?

* 为何没有人为解决问题出主意?

——组织缺乏支持这样做的保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组织环境下的习惯反应。

* 为何嘴上说做而实际并不兑现?

——有督导和跟踪吗,说与做熟轻熟重,组织在鼓励什么?

* 为何我们在工作中不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样做值得吗?

* 为何管理者不仅承担自己的工作,还要承担下属的工作?

——管理者有权挑选下属吗,员工的职业技能能胜任工作职责吗,下属接受了必要的培训吗?

四、绩效管理对战略的贡献:战略是对未来结果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的实现要依靠组织所有成员的、按一定逻辑相关性职责和绩效要求的导向,通过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努力来实现的。

1、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绩效管理系统

⑴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讨:

①企业过去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决定它成功的核心能力因素是什么?

②使得企业过去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否会持续地使企业走向成功,是否其中的一些因素已成为我们进一步走向成功的障碍?

③当我们审视未来成功因素时,我们还缺乏些什么,我们可能具备吗,如何培育这些成功因素?

⑴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系统: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关键业绩指标予以充分体现的,其包括三方面:

①由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前提,以年度经营计划为短期目标的绩效评估系统;

②绩效管理系统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标准为基础,根据员工和组织绩效评估以及从评估结果与期望标准之间的差距,制定员工和组织能力提升的方、员工和组织绩效改善和提升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③为了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系统应提供根据企业关键业绩建立起来的员工资格体系、成长与发展通道和关键人员的发展计划。

2、作为战略实施手段的绩效管理系统

⑴平衡记分卡是使来源于战略的各种衡量方法一体化的一个新框架。它在保留以往财务方法衡量绩效的同时,引进了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①客户;②内部经营过程;③学习与成长。

⑵平衡记分卡作为组织战略实现的工具,可以有以下功能:

①用以阐明战略并达成共识;②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③把部门、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联系;

④把战略目标与长期的具体目标和年度预算相衔接;⑤对战略计划加以确认;

⑥进行定期的和有条不紊的战略总结;⑦为了解和改进战略而获得反馈等。

3、旨在超越竞争对手核心能力的标杆超越绩效管理系统

⑴标杆超越法:是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方法。即不断寻找和研究业内外一流的、有名望的企业的最佳实践,以此为标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这些标杆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标杆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并选取改进的最佳策略,从而赶超一流企业或创造高绩效的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

⑵标杆超越可分解为以下内容:

①标杆超越中的标杆是指最佳实践或最优标准,其核心是向业内外的最优企业学习;②标杆超越是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③该方法是一种直接的、片断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④注重比较和衡量。

五、企业文化对绩效考核的影响

1、企业的考核文化:按对人的关心与对绩效的关心这两个维度,可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⑴漠不关心的企业文化:①既不关心员工个人,也不关心他们的工作绩效;②其绩效考核是表面化的、走过场;

③如果没有其他文化相配合,推行考核制度是不现实的。

⑵严厉的企业文化:①无视员工个人,向其提出过高的绩效要求,采取强硬的绩效管理和评估制度;②无视评估初始阶段拟定的目标和标准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仍进一步强调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③要求员工要像自己承诺的那样干出成绩,使被评估者对目标的制定和修订感到紧张和担忧。

⑶富有爱心的企业文化:①关心员工,但无视其工作绩效;②不会对员工提出过高的绩效标准,即使标准看起来很高,但实际操作则降低标准考评;③也不会代表顾客要求员工实现过高的工作绩效。

⑷一体化的企业文化:①重视员工及其绩效,②致力于员工的学习、成长及其价值实现;③重视组织针对市场和竞争环境而实施绩效管理。

2、组织的管理文化特征:几种典型。

⑴职能型文化组织:①管理的特征:强调职能对组织核心技术的依赖和运用,如大型制造业、政府等。②评估的重点:服从及其行政力度、态度等。③存在的问题:重团队轻个人,评估程序结构松散、内容空泛。

⑵程序型文化组织:①管理的特征:强调以顾客为中心,注重销售、研发。②评估的重点:相关的特殊能力,个人与团员的合作情况,技能、技巧和工作过程。③存在的问题:重过程轻结果,评估过程只关心投入、忽视成果。

⑶效率型文化组织:①管理的特征:强调对实力-技术和的灵活经营方面的投资,如软件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

②评估的重点:达成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对其他人的影响、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与适应性。③存在的问题:其评估制度需精心设计且耗费时间精力。

⑷网络型文化组织:①管理的特征:强调顾客服务和灵活经营,目标明确、适应性强,如影视、咨询、发行公司等。②评估的重点: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服务能力、人际关系等。③存在的问题:只针对个人,评估制度关注的主要不是技能和员工对团队的作用,而是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

第二节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与绩效目标

1、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已成为现代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确保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其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并且能够确保企业将组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联系。目前,普遍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进行设计,如下图:

⑴愿景:作为受顾客欢迎的供应商,我们应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这是我们的使命。

⑵战略:①超出顾客需要满足期望的服务;超值服务。②实现顾客的高满意度;③持续的改进能力;使企业具

有不断的成长性。④雇员素质的提升;以提高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适应性。⑤股东预期的实现;确保股东利益。

⑶建立绩效考核系统应考虑两个方面的思考:①价值引导;是绩效考核与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它包括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以及战略,这是实现战略性绩效管理所不可缺少的。②约束性考核要素或指标;包括:具体的业绩结果;绩效形成过程的行为与态度两个方面。

2、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为目标的绩效考核

⑴企业希望通过绩效评估所要达到的一般目的:①给予上级衡量员工优缺点的途径;②给予员工定期与上级就绩效进行沟通的机会;③作为薪资或绩效奖金调整的依据;④作为赏罚的依据;⑤作为晋升或降级的依据;⑥作为组织成员提高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的手段;⑦作为发掘教育训练的需求,人才培养的依据;⑧作为协助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⑵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

绩效评估的目的:等级(7分制)

1.薪资管理; 5.85

2.工作反馈; 5.67

3.衡量个人优缺点; 5.41

4.纪录员工决策; 5.15

5.确认个人工作; 5.02

6.决定提升; 4.80

7.衡量劣质工作; 4.96

8.帮助目标确定; 4.90

9.继续或终止聘用决定; 4.75

10.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4.72

11.满足法律要求; 4.58

12.调任和分配决定; 3.66

13.临时解雇决策; 3.51

14.满足员工培训需求; 3.42

15.确定企业培训需求; 2.74

16.员工计划编制; 2.72

17.巩固权力框架; 2.65

18.确定企业发展需要; 2.63

19.确立有效研究的标准; 2.30

20.评价员工体系。 2.04

上述目的有两类:一是维持和发展组织;二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我国忽视前一类,而重视后一类(且强调利益分配)。

⑶以工作程序为基准的绩效考核

表1-1 初级护士绩效考核表

●本考核只要求管理者对每一项工作职责的工作程序进行检查,而没有对各项工作执行优劣程度的评价。

●如果采取定量性指标考核,就有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的恶化;

●对于以服务为特征的工作进行评估,控制过程本身比评价结果更有价值。

⑷以提高员工职业能力为目的的绩效考核

●对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技能进行逐项评估,为提升其业务能力奠定了可靠且客观的基础。

●本案销售人员的能力提升点:在销售技术方面其接近顾客和成交时机的把握存在亟待改善的要求,而且这

可能就是其绩效提升的瓶颈所在;

●在业务能力方面,其客户开发、销售计划的制定、销售状况的分析、广告宣传以及具体商品销售等,也需

要立即改善。

二、绩效考核方法

1、选择考核方法的前提:

⑴首先要明确组织管理绩效的特征是什么;对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来说,是一个目标和职能的双重结构:

①采取目标导向的考核方法,虽然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员工的努力集中于关键职能领域,但对那些不在目标视野内的职能可能会被忽略;

②如果集中关键职能领域,就有可能使目标不能进行有效连接,破坏目标的有机性。

⑵选择考核目标必须能够满足目标和职能两个方面的要求;

①现代企业首先强调的是目标,因为目标突出了对特定职能的要求,然后通过职能目标的分解来确保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②当目标与职能发生冲突时,职能必须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变化的,而职能是固定的,如果目标服从职能的话,组织就不能对变化的经营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2、比较实用的方法有:

⑴系统的考核方法:此法强调企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门岗位,都作为组织系统中的有机细胞而存在。其多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经营目标、核心能力培养等目的相关。常用的有:①与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相联系的目标管理法;②以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竞争优势的标杆超越法;③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业绩指标法;

④以全面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平衡记分卡法等。

⑵衡量关键职务职责履行状态的考核方法:此法是与每一个工作或职务的关键工作要项和关键职责领域的达成度相关的考核方法。常用的有:①相对的方法:人物比较法、因素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交替排序法等。②绝对的方法:关键事件法、点检法、图表尺度法、行为标准法等。③定性的方法:述职报告法、人物评语法、要素评语法等。④定量的方法:增/减分法、系数法、指标法等。

⑶对绩效形成过程控制的考核方法:此法一般与对常规性工作任务进行控制为特征,尤其强调对程序的遵循和对工作过程中行为态度的特定要求。常用的有:①基于流程的考核法;②红白券考核法;③行为特征控制法等。

⑷对人员能力与素质状态的考核方法:此法是考察人员任职资格和职业能力的,特别适应于那些职责领域不清晰、目标任务变化快、工作非程序化程度高的职业群。常用的有:①心理测量法;②领导行为效能法;③公文处理法;

④潜能评价法等。

3、考核方法的选择

⑴选择考核方法的考量:①首先取决于组织的考核文化和组织管理的特征;②其次取决于考核的目的和对象、考核的成本与前提条件和管理者的能力和态度;③理想的绩效评估方法应便于操作,而且能使评估的结果客观准确。

⑵选择绩效评估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①考核的目的和对象对考核方法选择的影响;其基本原则是考核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或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其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它的适应性。例如:

●常规性工作以强调对程序、规范、工作纪律的服从为特征;

●对产品研发人员强调对基本素质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核;

●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强调管理技能和效果的考核。

②考核的成本以及考核的前提条件对考核方法选择的影响;必须具备6个关键性前提条件:

●考核要素必须选自关键职责领域和目标领域;

●考核要素必须具有明确的标准;

●考核必须具有有效的衡量手段;

●考核必须具有可靠的信息来源;

●考核必须具有随时纠偏的手段;

●必须能够公正地使用考核的结果。

③管理者的能力和态度对考核方法选择的影响。

4、考核的指标设计:一般而言,要着重考虑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⑴战略相关性;即工作标准与组织战略目标的相关程度。⑵标准的缺陷;即需要考虑确立某一类标准时,是否排斥了另一些相对次要的标准。⑶标准的污染;即标准可控性的高低。⑷可靠性;即标准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5、绩效标准的衡量:是对绩效指标达成程度状态的描述,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⑴描述性指标标准: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要素的,也可以是对整体职责的。

*其描述是相对粗糙的,其定义比较简单、所需成本较低,但要客观判断相对十分困难。

②分要素的描述性定义:

⑵数量化指标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营销、成本、质量等管理领域,但不适用于管理职能的衡量。其设计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基准点的位置:是预期的标准水平的位置,一般处于衡量尺度的中央。 ②指标标准等级差距:

指标标准的等级差距存在有两种差距:一是尺度本身的差距;二是每一种尺度差距所对应的绩效差距。尺度差距实质上是标尺的差距,常规上有三种差距状态:

● 等距等差:

5 4 3 2 1

● 不等距等差: 5 4 3 2 1

● 等距不等差:10 7 5 3 1

一般而言,指标标准的上行差距越来越小,其下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从绩效基准点提高绩效的难度越来越大,边际效益下降;而在基准点以下,人们努力的边际效益比较大。但为了控制员工的绩效,增加其达不成绩效基准的压力,把上行差距加大,下行差距缩小。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把指标标准的差距按100︰130或100︰140原则来划分。

指标的每一等级的差距为前一等级标准的130%或140%;

100︰140原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一般仅为高绩效组织所选用;而大多数企业则采用100︰130原则;其能

第二章绩效考核的技术

第一节非技术的绩效考核技术

一、员工个体绩效考核系统的设计:其基本步骤:

1、获取对该系统的支持⑴赢得高层经理的支持;以取得政策与权力方面的支持。⑵寻求各个直线管理者的协助;他们是承担者和推动者。⑶获得员工的充分理解;确立正确的绩效价值取向。

2、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

⑴实用性;⑵成本;包括开发成本、执行成本、使用成本。⑶工作性质;一般对总经理、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以结果为基础加以评定;而较低层的员工以行为特征取向加以评定。

3、选择评定者

⑴直接上级评估;是一种引导和监督员工行为的方法。

⑵自我评估;适合于发展的用途而不适合于管理控制的用途。

⑶同事评估;此法不能被经常使用,其原因在于:

①其很可能会成为员工彼此竞争的牺牲品;②上级主管不愿意失去其在绩效评估过程中的控制权;③那些在绩效评估中得到较差成绩的人会报复其同事;④同事会依靠世俗惯例来做出评估。

⑷小组评估;对于难以确切区分个人业绩的团队进行考评是有价值的。

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及生成文献上标(全部功能)

微软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不少功能我们并没有用到, 其中不乏非常实用的。今儿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自动生 成目录。这对那些用WORD写书,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 优点:用WORD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 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 1.1.1×××那就用标题 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 1 ”选“修改”,会弹 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 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致谢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以及加致谢的 方法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需要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项——插入——引用——尾注——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6. 对于需要多次引用的文献,可使用交叉引用的方法。把光标放在文档需要交叉引用的地方,菜单项——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引用的文献或其他自动编号项。点击插入,即可。 7. 如果修改了参考文献列表,全部选中文档,按F9即可全部更新。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 (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Word2003操作: (1)视图→普通 (2)视图→脚注 (3)窗口下面出现“脚注”,点击其右侧紧靠的“所有脚注”下拉菜单,选

如何 在word文档中加进参考文献的标注

如何在word文档中加进参考文献的标注? 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要领,须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须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须要打造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完成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处理的要领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须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配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执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须要的。当然,可以通过配置打印页码范围的要领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要领,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潜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要领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配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配置为“无”,运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配置为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应用方法 利用word插入参考文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虽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强大的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也转载过别人写的经验总结,但是没有实际用过,现在用到了,把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结一下,没遇到的就等以后再小结吧!希望能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我用过了!很好用。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新建“字符”样式即可)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2003版: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2007版: 1. 先“视图”? “普通视图”; 2. 进入“引用”?“脚注”?“显示备注”; 3. 窗口下面出现了“尾注”,点击下拉菜单“所有尾注”那里; 4. 选“尾注分隔符”,删掉那个横线;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及使用技巧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显示备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Word中自动生成目录及参考文献引用技巧

Word中实现:目录自动生成和编号、参考文献引用的上标的小技巧 情形一:设定好文章的目录结构后,突然发现中间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章节,添加删除容易,可是其后遗症就是后面的编号都要跟着变动。比如要删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着动,添加也一样,很麻烦。 情形二:参考文献的上标问题----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一般论文会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会跟着变动。 解决方案: 一、目录自动生成: 将文档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设置你要设定成目录的文字的大纲级别。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一般我们会设置到3级,这样会生成1、2、3级目录。设定好后,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就可以了。格式在另外设置下就行了。 二、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 步骤1将目录或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 将你要设定的一级目录设定成一级编号,二级目录设定成二级编号等等。参考文献一样,设置成段落编号。设定成段落编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插入或者删除其中的某个项目时,其后面的编号会跟着变动,这就解决了因添加删除中间的项目,而要同时修改后面的编号问题了。 步骤2目录的更新 只需要在”大纲视图”下点击更新目录,或者在页面视图的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 将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后,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号就可以了。然后再自己设置一下格式。 三、其它方法 (一)采用书签、交叉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

一、插入尾注或脚注 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 ,... ——插入。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 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 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 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 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 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使用脚注:(本人经常使用该方面,效果很好)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页面底端,编号1,2,3 ,... ——插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便于核对参考文献) 2.在所有脚注插入完毕后(也即文章所有参考文献插入完毕后),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转换,出现“转换注释”对话框,点击“脚注全部转换成尾注”确定。文中全部脚注就转换为尾注了。 3.最后调整格式,方法如上 二、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A e,替换为F&]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一一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Af,替换为[A&]即可。 (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三、其他技巧: 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 ~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选中“ ][3][4][ ”,“菜单”中选择“格式”中“字体”,勾选“隐藏文字”,“][3][4][ ”就隐藏了,再在“ 2”和“5”之间输入“ ~”就 出现[2~5]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完全版)

如何在Word2007中添加参考文献 2011/03/10 00:58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

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建议:在完成所有的文学参考资料之后再操作这一步!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Part 1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Part 2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目录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3) 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3) 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3) 说明: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4) 交叉引用 (4) 无尾注的参考文献的排序 (5) word 编辑文献 (6) 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6) 另有妙用的Ctrl+Z (7) 将样式传给其他文档 (8) 巧用Alt键实现图片的精确定位 (9) 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9) 设置上下标注 (9) 选择合适的粘贴格式 (9) 斜线表头的处理 (9) 自动标注汉字拼音 (9) 如何自动生成英文目录 (9) 巧用自动更正 (11) 给图表加上自动排序的题注 (12) 介绍设置文档不连续页码的技巧。 (14) 用Word编辑论文的几个建议 (16) 一定要使用样式 (18) 一定不要自己敲编号,一定要使用交叉引用。 (18) 一定不要自己敲空格来达到对齐的目的。 (19) 绘图 (19) 1

编辑数学公式 (20) 参考文献的编辑和管理。 (20) 使用节 (21) 使用子文档。 (22) 及时保存,设置自动保存,还有一有空就ctrl+s。 (22) 多做备份 (22) 插入的图片、和公式最好单独保存到文件里另做备份 (23) 使用大纲视图写文章的提纲,调整章节顺序比较方便 (23) 使用文档结构图让你方便的定位章节 (23) 使用文档保护,方便文章的审阅和修改 (23) word表格的排序、公式和转换的功能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23) Word中快速操作的10个技巧 (24) 快速定位到上次编辑位置 (24) 快速插入当前日期或时间 (24) 快速多次使用格式刷 (25) 快速打印多页表格标题 (25) 快速将文本提升为标题 (25) Word的字号 (26) 快速设置上下标注 (26) 快速取消自动编号 (27) 快速选择字体 (27) 快速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28) 论文格式要求: (28)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28) 正文 (29) 参考文献 (30) 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32) 2

毕业论文中目录和参考文献的自动生成

word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的技巧 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1],通过学习与实践,现将本人的学习成果与君共同分享,为那些因写论文而对目录和文献犯愁的友友们提供些许方便,不足之处诚望提出批评与指正。 一、word自动生成目录 1、点击“视图”中“大纲”,将所在文档切换成大纲形式,然后设置所要设定目录的大 纲级别。点击左上角“正文文本”框进行选择级别,一般论文格式为1、2、3级目录。 设定好后,在“视图”中选择“普通”形式,再切换回来。 2、打开正文文本,点“插入”分别选“分隔符”“分页符”,即会插入新的一页,可把 目录放在此页,方法是:将鼠标放在左上角,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目录”选择想要的模式→“确定”即完成。文本内容格式可根据论文要求设置,在“格式”中选择“样式和格式”即可设置。 二、word自动生成参考文献 1、光标移到论文中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自动编号” 后选择阿拉伯数字。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 “1”,第一个参考文献输入成功。 3、然后加入上标中的小括号,随之在论文中需要加入文献的地方复制粘贴即可,上标数 字随文献的增加会自动排序,非常爽! 4、将文章后面的上标数字格式修改成正常格式。办法是:全选中→点击鼠标右键选“字 体”→选中“上标”→选择需要的字号→“确定”即ok,然后加[]括号(论文要求),从1开始复制粘贴,阿拉伯数字会自动排序。 5、删除参考文献前面存在的短横线。具体操作:将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选“视图” →“脚注”,这时下方会出现尾注的编辑栏,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选中并删除出现的短横线,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选中并删除出现的长横线,然后切换回到页面视图。 6、编入参考文献。在下面相对应的位置输入参考文献内容,这时插入文献基本完成,无 论论文如何改动,参考文献如何删减,参考文献都会自动排好顺序,论文内容以及后面的文献会随之变动,文献越多越能体现优势,昨天写论文的时候开始的初体验,巨爽!

word目录和参考文献设置

目录的制作分三步进行。 1)修改标题样式的格式。通常Word内置的标题样式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需要手动修改。在菜单栏上点"格式︱样式",列表下拉框中选"所有样式",点击相应的标题样式,然后点"更改"。可修改的内容包括字体、段落、制表位和编号等,按论文格式的要求分别修改标题1-3的格式。 2)在各个章节的标题段落应用相应的格式。章的标题使用"标题1"样式,节标题使用"标题2",第三层次标题使用"标题3"。使用样式来设置标题的格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更改标题的格式非常方便。假如要把所有一级标题的字号改为小三,只需更改"标题1"样式的格式设置,然后自动更新,所有章的标题字号都变为小三号,不用手工去一一修改,即麻烦又容易出错。关于如何应用样式和自动更新样式,请参考Word帮助。 3)提取目录。按论文格式要求,目录放在正文的前面。在正文前插入一新页(在第一章的标题前插入一个分页符),光标移到新页的开始,添加"目录"二字,并设置好格式。新起一段落,菜单栏选"插入︱索引和目录",点"目录"选项卡,"显示级别"为3级,其他不用改,确定后Word就自动生成目录。若有章节标题不在目录中,肯定是没有使用标题样式或使用不当,不是Word的目录生成有问题,请去相应章节检查。此后若章节标题改变,或页码发生变化,只需更新目录即可。 注:目录生成后有时目录文字会有灰色的底纹,这是Word的域底纹,打印时是不会打印出来的(如果你愿意浪费一张纸可以试着打印一下目录)。在"工具︱选项"的"视图"选项卡可以设置域底纹的显示方式。四.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本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是对参考文献编号后就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产生的问题和图表公式编号的问题是一样的。手工维护这些编号是一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让Word自动维护这些编号。很幸运,它可以做到,方法跟图表公式的作法相似。 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 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

WORD中如何使用尾注插入参考文献

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每个杂志要求的文献格式是不一样的,包括在文章中插入的方法和在文章后面排列的格式和顺序等都不同。根据排列顺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按插入顺序排序,二是按作者的姓名排序。 如果是按作者姓名排序,文章内容如果要改动(包括移动、插入或删除),对参考文献在最后的排序影响不大,编号也好改。 但如果是按插入顺序排序(国内的绝大部分杂志和国外的许多杂志都是这样的),则文章如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删和重新排序的工作就会变得很烦琐,而且容易出错。有的编辑对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把参考文献的格式作为笔者是否认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参考文献是我们写论文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有一个很出名的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但这个软件不是免费的(D版的不算),而且对于一些不是很高手的人来说,把 RM的功能都开发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对RM就掌握得不是很好, 但我发现其实只要简单地用Word中的插入尾注的功能就能很好地解决按插入顺序排序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以Word2003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所在位置和编号方式等根据需要选择,一般是文档结尾和连续。 3.“编号格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

怎么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自动排序

怎么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自动排序! 使用Word中尾注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普通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怎么做?)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

Word_论文参考文献的添加及自动编号

论文参考文献的添加 终于把论文初稿写完了,整理论文格式花了不少的时间,现把参考文献的添加方法做一介绍,望对写论文的你有所帮助。 以word2007为例: 第一步: 第二步:

若需要重复应用文献,则进入第三步:第三步:

插入参考文献之后会发现没有 [ ] , 尾注不用管它,文中俺也没有找到好方法,只能一个接一个加!并且会发现尾注中序号是上标,网上我找到2中方法:1、 选中序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2、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我用的方法是删除之后统一加编号,比较整洁: 第四步:

现在参考文献就弄好了,但是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怎么办? 第五步: 选中尾注→ 第五步:把光标放在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

第六步: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 哈哈,六步搞定!

注意 1、去除尾注上面的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 (1)在“视图”菜单里,把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 (2)菜单“引用”--“显示备注”,会在页面下方打开新的窗口; (3)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分隔符”,然后选中分隔符横线,删除它; (4)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删除(当尾注出现跨页的情况是会用到“延续分隔符”的)。返回页面视图。 2、交叉引用 [i]: (1)“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ii],选中需要的文献。随手加上方括号吧,这样的操作最简单。 (2)此时方括号和交叉引用部分编号不在字的右上角,而在字的旁边。选其它的尾注,用格式刷把“方括号和交叉引用的编号”刷成和其他尾注一样的格式--即文字的右上角[i](一定要用格式刷刷“其他的尾注”,不要用X2,否则会日后自动更新时交叉引用的编号会发胖)[iii]。 (2)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只是个链接而已)[i]。为此可以按 “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iii] 3、将文中和尾注的编号加上方括号: 这时候除了交叉引用的部分手动加了方括号外,其余的应用编号还裸着呢。 (1)用鼠标或者“Ctrl+Home”回到文档的起始位置; (2)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查找内容”文本框里面输入“^e”(若是脚注时为“^f ”),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然后点击“全部替换”(建议最好都引用完成之后再加方括号,否则会出现几层方括号;如果论文修改时,新增加了尾注。请一个个的查找,找到后替换,不要用“全部替换”)。[iv]

如何使用word添加参考文献

一.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二. 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大家是否注意到,在Word中将文档分成两栏,然后再插入页码时,每页两栏只有一个页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两栏各有一个页码,例如在打试卷、文件等时,一般都是将纸张大小设置成8开纸,然后在文档中分成两栏,我们要求左右两栏各有一个页码,而且页码是连续的,那么用传统的调入页码方法将不能实现。其实,Word可以自动在两栏中都插入页码。 (1)将文档的栏数设置成一栏。点击菜单“格式”—>“分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果显示的不是一栏,那么把它设置成一栏。 (2)接下来进行页面设置。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将纸张大小设置成所希望的大小,例如8开纸设置成:宽38cm,高26.5cm,然后把“方向”设置成横向。点击“页边

word中如何插入参考文献

word中如何插入参考文献 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每个杂志要求的文献格式是不一样的,包括在文章中插入的方法和在文章后面排列的格式和顺序等都不同。根据排列顺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按插入顺序排序,二是按作者的姓名排序。如果是按作者姓名排序,文章内容如果要改动(包括移动、插入或删除),对参考文献在最后的排序影响不大,编号也好改。但如果是按插入顺序排序(国内的绝大部分杂志和国外的许多杂志都是这样的),则文章如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删和重新排序的工作就会变得很烦琐,而且容易出错。有的编辑对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把参考文献的格式作为笔者是否认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参考文献是我们写论文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有一个很出名的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但这个软件不是免费的(D版的不算),而且对于一些不是很高手的人来说,把RM的功能都开发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对RM就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我发现其实只要简单地用Word 中的插入尾注的功能就能很好地解决按插入顺序排序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

参考文献在word中的排版问题

不传附件直接贴在这里,大家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觉得还可以就看看也不用劳神下载。希望对大家是有帮助的。 你可以在论文中使用“节”的概念,即在需要插入文献的地方插入分节符,然后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中选择尾注,在其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节的结尾。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2、另有妙用的Ctrl+Z 3、将样式传给其他文档 4、巧用Alt键实现图片的精确定位 5、去除Word页眉下横线 6、设置上下标注 7、选择合适的粘贴格式 8、斜线表头的处理 9、自动标注汉字拼音 1、两栏文档的页码插入

Word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设置文档2篇

Word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设置文档2篇Document format of references in word papers 编订:JinTai College

Word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设置文档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Word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设置文档 2、篇章2:Word中参考文献尾注插入的方法与步骤文档 篇章1:Word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设置文档 一、论文注释 当页页下注怎么设置 1、知道你需要在哪里写注释:你的论文中用到了某一个资料中的某一个观点;你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术语来自某个文献;某个并不太熟悉但是很重要人物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你进行注释。

2、在需要注释的位置输入一个脚注,方法是点击“引用”,然后找到插入脚注。我们选择插入脚注。 3、这时候我们的光标自动跳转到了页脚,这里就是我们 插入脚注的地方。我们看到在正文和页脚都多了一个小“1” 这是脚注的序号。 4、如果你觉得脚注序号的格式不对,你需要点击这个位置,展开脚注对话框。然后选择编号格式。 5、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可以展开看到有很多格式可以选择,根据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选择。 6、知道了怎样添加脚注还要知道脚注的书写格式。笔者 列出如下格式标准和例子: 著作类引用格式: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范例: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期刊类:责任者:《文章题名》,《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报刊出版地)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页码或版次(任选),影

word2007-写论文用的-参考文献自动排序-尾注后加正文,页眉页脚设置方法

参考文献自动排序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6. 还没完,标号上的方括号如何加呢?很简单: 在全文中,查找尾注标记^e,然后全部替换为[^&]即可;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时让“不限定格式”按钮为灰色)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