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完整版)人教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人教版九下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一、作家作品

1. 《谈生命》作者是冰心,现当代作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2. 《那树》作者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

3. 《地下森林断想》作者张抗抗,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

4. 《人生》作者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二、字词

9、《谈生命》

骄奢ji a o sh e:骄横奢侈。清吟:形容读书时的状态,清吟雅诵。怡y i悦:喜悦。

荫yin庇b i:大树枝叶遮蔽阳光,也用来比喻保护、照顾。芳馨:芳香。

云翳y i:阴暗的云。一泻千里:比喻文笔奔放畅达(同音误写:泄)(范围误用)消融:指物体消失、融化。休憩q i:休息。枭xi ao鸟:猫头鹰之类的鸟。

10、《那树》

倒坍t a n:倒塌。多指建筑物倒下来。佝偻go u l o u :曲背。紊w0话L:杂乱。

星临万户:星光临到千家万户,即每家每户都能看到星星。道路平坦,畅通无阻。

引颈受戮I 0: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周道如砥d i:西周的大道像砥石那样平整,像箭那样端直,形容周朝政治清明。现在常指

虬qi □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11、《地下森林断想》

瘠薄j I b o : 土地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沉湎mi d 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孱ch an弱:软弱无能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袅袅ni do烟云:炊烟缓缓升起。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愤懑m e n:气愤,抑郁不平。

百鸟啾啾ji 口:各种鸟都在鸣叫。意指春天来了。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窥测:多用来形容从事不正当或不好的活动。狼嗥h a虎啸:形容声音像狼虎吼叫般威

猛洪亮。沙砾I i :沙子和碎石。嶙峋I i n x u n :也形容人瘦削而骨头突出的样子

12、《人生》

瞻zh an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攫ju e取:抓取;拿取。

增益:表征放大级或传输媒体对信号放大性能的参量。臆y i测:主观推测。

馈ku i赠: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挖掘ju e:向下挖以发掘。鲑g u鱼:鱼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

三、文学常识

1.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2. 散文按照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⑴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

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内容上要求有真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⑵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直抒胸臆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

⑶。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 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也称“形散神凝” ,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

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的

主题明确集中。

4.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较多使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在记叙中还综合使用描写、夹叙夹议、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按时间先后或空间顺序记叙,文章显得脉络清楚、条理分明),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提到前面写,起到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的作用),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

5.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表现手法的不同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用、作诠释、摹状貌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现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6.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

程和方法,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