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作业3、4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3、4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3、4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3、4答案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3)答案

成绩:

教师签名:

一、填空题: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NDP 。

3.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 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7.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8.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9.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 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 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

12.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 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 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17. 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相等。

18. 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 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 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

产总值减少。

21.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小。

22.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总支出)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

1. 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B )

A. 汽车制造厂新生产出来的小汽车

B. 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C.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D. 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

2. 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C )

A. 消费物价指数

B. 生产物价指数

C.GDP 平减指数

D.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3. 劳动力总量包括( A )

A. 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B. 总人口中除非工作年龄人口外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

C.总人口数

D. 所有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4. 经济增长是指( B )

A .技术进步

B .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 .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

23.假定资本量为100 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 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 B )

A.50 万/100 万=0.5

B.100 万/50 万=2

C.100 万/ (100 万+50 万)=0.67

D.50 万/ (100 万+50 万)≈0.33

24.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 D )

A. 同时影响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B. 既不影响名义变量也不影响实际变量

C. 只影响实际变量而不影响名义变量

D. 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25.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D )

A. 最低工资法

B. 效率工资

C. 工会的存在

D. 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26.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C )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政府需求

D. 国外的需求

27.物价水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B )

A.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 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 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28.技术进步会引起( A )

A. 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行移动

B. 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平行移动

C. 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D. 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29.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D )

A.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30.引致消费取决于( C )

A. 收入

B. 边际储蓄倾向

C. 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D. 自发消费

31.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B )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净出口

32.加速原理说明了( B )

A. 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量

B. 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

C.投资的变动等于产量的变动

D. 投资的变动小于产量的变动

33.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D )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2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 边际消费倾向为0.5

D. 边际消费倾向为0.8

三、判断题:

5.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

值。(×)

6.居民购买住房属于投资。(√)

7.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就是物价指数。(×)

8.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9.新剑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

分配的不平等。(√)

10.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低,货币价值越大。(×)

11.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人人都有工作。(√)

12.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

13.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反方向变动。(×)

14.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15.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34.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中可以看出刺激消费的政策非常有效。(×)

35.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投资的波动性。(√)

36.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45°线和总支出曲线相交时,收入与消费相等。(×)

37.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

四、计算题:

16.下面是一个经济中的有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用支出法计算该国的GDP:

(1)购买汽车、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支出1000 亿元

(2)购买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2000 亿元

(3)雇用保姆和家庭教师支出200 亿元

(4)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和设备)2000 亿元

(5)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3000 亿元

(6)企业支付的银行利息和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共500 亿元

(7)今年初存货为1500 亿元,年底存货为1000 亿元。

(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2000 亿元

(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500 亿元

(10)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2500 亿元

(11)出口产品收入1500 亿元

(12)进口产品支出1000 亿元

解:GDP=C + I + G + 净出口

=(1000+2000+200)+2000+(1000-1500)+2000+500+(1500-1000)

=7700( 亿元)

答:该国的GDP为7700 亿元。

17.假定1997 年的物价指数为128,1998 年的物价指数为136,那么,1998 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现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解:通货膨胀率=

基期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136

128

128

6.25 %

答:通货膨胀率为 6.25%

18.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2000 亿元,储蓄为400 亿元,当收入增加为2500 亿元时,储蓄增加为500 亿元。计算该经济的乘数。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 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

解:

(1) MPC ( 2500 500

2500

) ( 2000 400

2000

)

4 / 5

(2

)a

1

1

MPC

5

(3 Y a AE 5 200 1000 ( )亿元)答:该经济的乘数为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1000 亿元。

五、问答题:略

1. 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见辅导书201 页2 题

答: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1)制度。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页决定一国

经济的增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和资本。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步。

2. 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见辅导书217

答: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2)技术进步会使一国经济潜力提高,这就体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

的移动(从LAS0向右移动为LAS1 ),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即从SAS0移动至SAS1。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移动至AD1。这三条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的国内

生产总值与新的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Y1=Yf 相等,仍然是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

价水平仍然水平是P0。因此,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

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这说明从长期来看,提高经济潜力,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是至关重

要的。

3. 用总需求决定原理分析我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内需的意义。见辅导书232 第9 题。

答:1)总需求决定原理就是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所表明的,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

2)就内需而言,如果不考虑政府支出,重要的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

这就说明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拉动投资。第一,要区别投资于消费的差别。应

该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并用刺激的方法拉动这项投资,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第二,在我国经济中,私人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投资中的企业固定投资应

该是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因此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4)答案

成绩:

教师签名:一、填空题:

38.某银行吸收存款1000 万元,按规定应留200 万元作为准备金,这时的法定准备率为20% ;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额为5000 万元。

39.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两者之间

的比例是货币乘数。

40.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41.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42.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19.如果把1995 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l 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15,则从1995 年到200l 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20.紧缩性缺口引起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21.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22.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23.顶峰是繁荣的最高点,谷底是萧条的最低点。

24.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25.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

26.货币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债务筹资是把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

27.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

28.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政府干预经济。

29.贸易赤字是指出口小于进口。

30.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口。

31.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32.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33.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溢出效应。反过来,别国由于“溢出效应”

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

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回波效应。

二、选择题:

6.26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是( D )

A. 简单货币乘数

B. 货币乘数

C. 贴现率

D. 法定准备率

6.27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C )

A.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提高

B.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

C.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提高

D.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降低

6.28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减少会引起( D )

A.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B.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

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

D.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

6.29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然失业

5

43.如果经济中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那么( C )

A. 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B. 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失

C. 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D. 债务人受损失而债权人受益

44.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C )

A. 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B. 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C.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D.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45.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蒲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

派是( C )

A. 新古典综合派

B. 货币主义学派

C. 理性预期学派

D. 新凯恩斯主义

46.乘数一加速模型,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是( A )

A. 投资的变动

B.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

C. 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

D. 政府支出的变动

4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C )

A. 经济中没有失业

B. 通货膨胀率为零

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D.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分配平等

48.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A )

A. 中央银行

B. 商业银行

C. 财政部

D. 金融中介机构

49.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B )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0.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是( B )

A. 控制利率

B. 控制货币供给量

C. 控制利率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两者并重

D. 控制物价水平

51.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 B )

A.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 国内生产总值不变,贸易收支状况不变

D. 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5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 C )

A. 国外政府在本国的存款

B. 本国在外国发行股票的收入

C. 外国居民在本国旅游的支出

D. 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支出

53.清洁浮动是指( A )

A. 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

B. 汇率基本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但中央银行加以适当调控

C. 汇率由中央银行确定

D. 固定汇率

三、判断题:

34.企业债券的利率高于政府债券的利率。(√)

35.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基础货币的变动量。(×)

36.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同方向变动。(×)

37.根据IS -LM模型,货币量的增加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

38.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

39.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就很小。(√)

40.每一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

41.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

4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需求管理政策。(√)

54.在财政政策中,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私人消费。(√)

55.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56.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57.如果某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就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58.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乘数小于一般的乘数。(√)

59.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四、计算题:

43.计算下列每种情况时的货币乘数:

(1)货币供给量为5000 亿元,基础货币为2000 亿元;

(2)存款5000 亿元,现金1000 亿元,准备金500 亿元。

解:(1)mm

M

H

5000

2000

6.30

(2)cu

1000

5000

1/ 5

=0.2

r

500

5000

1/ 10

=0.1

mm M

H

cu

cu

1

r

0.2

0.2

1

0.1

4

答:(1)的货币乘数是 2.5 ;(2)的货币乘数为 4.

44.假定某种债券每年的收益为100 元,在债券价格分别为900 元、1000 元、1100 元时,利率是多少?

解:根据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

利率

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

利率=100

900

=1

/

9

=11%

利率=100

1/ 1000

10

利率=100

1/

1100

11

=9.1%

答:当债券价格为900 元时利率为11%;当债券价格为1000 元时利率为10%;当债券价格1100 元时时利率为9.1%

45.一个国家边际消费倾向为0.6 ,边际进口倾向为0.2 。如果该国总需求增加100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增加多少?

解:

7

对外贸易乘数=

1

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

进口倾向

1

1 0.6

60.

5

3

GDP 5

3

100 167(亿元)

答: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7 亿元。

五、问答题:略

46.用IS 一LM模型说明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的影响。

答:自发总支出变动会引起IS 曲线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 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可用下图来

说明这一点。

47.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答: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

2)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

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

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的政策。

48.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1)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

2)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也会使贸易

收支状况恶化;同理,国内总需求减少,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并使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3)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

出口增加会使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国内生

产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一般来说,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会全用于进口,所

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兽医临床诊断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兽医临床诊断学网上作业题 作业题(一) (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以各种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2、症状:疾病过程中所引起的某些组织、器官机能紊乱的现象和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变化,统称为症状。 3、预后:就是对疾病发展趋势及其可能结局的估计。兽医临床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客观的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止措施的基础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让畜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视诊:是兽医用视觉直接观察畜群和个体的整体概况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称为视诊,也称为望诊。 5、精神沉郁:可见病畜离群呆立,萎靡不振,耳搭头低,对外界事物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力衰竭时。 6、木马样姿势: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鼻孔开张,瞬膜露出,牙关紧闭,此乃破伤风的特征,是全身性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的结果。 7、共济失调:表现为运动中四肢配合不协调,呈醉酒状,走路摇摆或肢蹄抬高、用力着地,步态似涉水样,可见于脑脊髓的炎症,多为病原侵害小脑的标志。 8、盲目运动:表现为无目的的徘徊,或直向前冲,或后退不止,绕桩打转或呈圆周运动,有时以一肢为轴呈时针样动作。提示为脑、脑膜的充、出血,炎症,或中毒及内中毒等。 9、气肿:是由于空气或腐败产生的气体积聚于皮下组织而引起。其特征是肿胀界限不明显,触诊时,由于气泡破裂和移动而产生捻发音。 10、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且昼夜温差小于1℃,见于马传染性贫血、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二、填空 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问诊)、(视诊)、(触诊)、(扣诊)、(听诊)和(嗅诊)。 2、由于叩诊时所用的力量,和间隔时间各不相同,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根据音响的强弱、长短、高低,临床上区分为(清音)、(鼓音)、(相对浊音)、(过清音)、(浊音)。 3、粪便带有腐败臭味,多提示(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足引起。 4、发育不良较多见于因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疾病,如(佝偻病),(骨软症)等。 5、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程度分为三种,以彪成来表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营养不良)。 6、病理状态时的异常姿势主要有:(强迫站立)、(强迫卧位)及(强迫运动)。

2017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3 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 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C 6.A 7.B 8.D 9.A 10.B 11.B 12.D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BC 4.ABDE 5.BDE 6.AD 7.ABCD 8.BCDE 9.ABD 10.ACE 四、 略 五、 计算题 1. 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随机重复抽取400只做使用寿命试验。测 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现10只不合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解: 400=n 5000=x 300 =σ%78.0400 ) 975.01(975.0)1((15400300%5.9740010 4001=-=-= ====-== n p p n n n p p x μσμ小时)

2. 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 解:(1)根据样本资料编制计算表: (克) (克) (克) 26.00872.033 %73.99)(F 0872.0100 872 .0872.010076)(3 .150100 15030 2=?=Z =?=Z ∴=Z == = ==∑-∑===∑∑=x x x n f f x x f xf x μσ μσ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3-2004-1教案编写时间2003年6月至10月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断学 课程代 码 总学时:70 讲课:30学 时 实验: 40 学时 实习: 1 周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郭玉红职称讲师 授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2001年级1~4班级 教材 和 主要参考资 料 王书林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灵活掌握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的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临床基本诊断法;熟悉临床实验室各项检查的操作技术及临床意义,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讲授临床诊断方法论;症候学;整体和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如循环系、消化系、泌尿系、呼吸系等。实验室检查的血、尿常规等为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点:基本操作、心音听诊、直肠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为本课程难点。 教学进程 第次课 第1次课第1、2次课 第3、4次课 第5、6次课 第7、8次课 第9、10、11次课 第12次课第13次课第14、15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临床检查方法与程序 第三章整体及一般状态检查 第四章循环系统检查 第五章呼吸系统检查 第六章消化系统检查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实验室检查 学时 1 3 4 4 4 6 2 2 4 备注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1学时 章节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1、熟悉诊断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内容3、了解诊断学的任务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 对变量y 的相关,同变量y 对变量x 的相关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有答案的)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以各种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2、症状:疾病过程中所引起的某些组织、器官机能紊乱的现象和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变化,统称为症状。 3、预后:就是对疾病发展趋势及期可能结局的估计。兽医临床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客观的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让畜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视诊:是兽医用视觉直接观察畜群和个体的整体概况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称为视诊,也称为望诊。 5、精神沉郁:可见病畜离群呆立,萎靡不振,耳搭头低,对外界事物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力衰竭时。 6、木马样姿势: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鼻孔开张,瞬膜露出,牙关紧闭,此乃破伤风的特征,是全身性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的结果。 7、共济失调:表现为运动中四肢配合不协调,呈醉酒状,走路摇摆或肢蹄抬高、用力着地,步态似涉水样,可见于脑脊髓的炎症,多为病原侵害小脑的标志。

8、盲目运动:表现为无目的的徘徊,或直向前冲,或后退不止,绕桩打转或呈圆周运动,有时以一肢为轴呈时针样动作。提示为脑、脑膜的充、出血,炎症,或中毒及内中毒等 9、气肿:是由于空气或腐败产生的气体积聚于皮下组织而引起。其特征是肿胀界限不明显,触诊时,由于气泡破裂和移动而产生捻发音。 10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且昼夜温差小于1℃,见于马传染性贫血、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二、填空 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问诊)、(视诊)、(触诊)、(扣诊)、(听诊)和(嗅诊)。 2、由于叩诊时所用的力量,和间隔时间各不相同,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根据音响的强弱、长短、高低,临床上区分为(清音)、(鼓音)、(相对浊音)、(过清音)、(浊音)。 3、粪便带有腐败臭味,多提示(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足引起。 4、发育不良较多见于因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疾病,如(佝偻病),(骨软症)等。 5、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程度分为三种,以彪成来表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营养不良)。 6、病理状态时的异常姿势主要有:(强迫站立)、(强迫卧位)及(强迫运动)。 7、皮下组织检查,主要注意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胀,临床上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 ∑∑0 01p q p q 中, 00 1 p q 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公共关系学作业3、4答案

公共关系作业3 第9章—第12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所以称之为公关危机。 2.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3.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企业使命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树立了崇高使命感的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成就,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4.公关礼仪: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极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5.4C’S理论:4C’S理论它主张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厘2分,共20分) ( )1.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 答:错误。更正:赞助活动不仅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还要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即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好形象,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 )2.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答:错误。更正:因为公共关系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展双向沟通,因此也应该使组织了解公众。 ( )3.一些会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该请的人没请来,不该请的人都来了。 答:正确。 ( )4.CI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象征和符号,而非企业形象和个性本身。 答:正确。 ( )5.经营策略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所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它为企业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 答:错误。更正:这是经营方针的作用,不是经营策略。 ( )6.具像符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外延扩充受到明显的局限,所包含的意义有限。 答:正确。 ( )7.全面评价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是“通行证”和“奠基石”。 答:错误。更正:少了一个作用,应该还有“润滑剂”。 ( )8.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 答:错误。更正:“不必考虑......对等原则”应为“考虑......对等原则”。 ( )9.名门战略就是利用一些产品形象,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形象。 答:错误。更正:“名门”应改为“名品”。

北大网络学院17秋财政学作业答案

02582010-财政学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任意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指的是(A )。(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二讲) A. 帕累托最优 B. 消费效率 C. 生产效率 D. 交易效率 2. 下列关于功利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D)。(教材第二章,课件第二讲) A. 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 B. 社会福利仅取决于最差的个人的福利状况 C. 社会福利仅取决于最好的个人的福利状况 D. 追求的是每个人的效用水平相等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财政的三大职能(A)。(教材第三章,课件第二讲) A. 自由竞争 B. 资源配置 C. 收入分配 D. 稳定经济 4. 一项集体行动计划须在得到所有参与者中半数或超过半数以上比例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达成协议的一种集体决策规则,指的是(B )。(教材第四章,课件第三讲) A. 一致同意规则 B. 多数投票规则 C. 加权投票规则 D. 否决投票规则 5. 下列哪一项属于公共性投资支出(A )。(教材第六章,课件第五讲) A. 行政管理支出 B. 科教文卫支出 C. 国防支出

D. 经济建设支出 6. 下列关于财政补贴的说法,错误的是(D )。(教材第七章,课件第五讲) A. 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在理论分析中有时被看成是一种负的税收 B. 财政补贴理论上有两种标准:希克斯标准和斯拉茨基标准 C. 明补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 D. 暗补可以通过对食品等特定商品的补贴,帮助政府实现对贫困人口的救助 7. 下列关于公共项目评价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D )。(教材第八章,课件第五讲) A. 内含报酬率标准有助于对项目本身做出判断 B. 益本率标准有利于规模相同项目之间的比较 C. 内含报酬率标准和益本率标准是净现值标准的有益补充 D. 在两个项目比较中,内含报酬率标准和净现值标准一定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8. 皮考克和韦斯曼研究了1890-1955年英国的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后,得出如下结论: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表现出随税收收入增长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当社会经历战争、危机或自然灾害等突变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但突变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有水平,其理论称为(B )。(教材第九章,课件第五讲) A. 瓦格纳法则 B.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C. 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D. 非均衡增长理论 9. 税收的三大特征不包括(D)。(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六讲) A. 固定性 B. 强制性 C. 无偿性 D. 自愿性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构成税制的三大基本要素(D)。(教材第十章,课件第六讲) A. 纳税人 B. 征税对象 C. 税率 D. 纳税环节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公共关系学小作业3-及答案

(作业3) 一、判断正误(60分) 1. 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对 2. 长期的公关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错 3. 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对 4. 组织广告以正面宣传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对 5. 记忆度是对广告有印象的人数与接触广告媒体的人数之比。错 6.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对 7. 设计公关计划时,公关人员都要明确地选择公众,针对公众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来选择传播媒介。对 8. 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并且在推销组织的形象错 9. 公关广告所使用的语言和商品广告有差异,不要使用叫买、兜售式的夸张语言,要尽量使用中性词汇。对 10. 组织传播的主要方法包括主办内部刊物、制作视听材料和写作宣传材料等内容。对 11. 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错 12. 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对 13. 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对 14. 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错 15. 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原有的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是比较容易的。错 16. 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电话、个人信函等方式交流,不属于人际传播。错 17. 人际传播包含反馈,而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是单向的。错 18. 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语言、副语言、表情和目光等五项。错 19. 有的传播学者将传播活动分成两大类,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把组织传播看成是人际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 20. 公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但它可以运用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对 21. 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错 2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独香不怕巷子深”。错 23. 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错 24. 1999年6月初,在比利时发生的可口可乐中毒事件,既是公关危机,又是危机公关。对 25. 一些会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该请的人没请来,不该请的人都来了。对 26.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是组织的所有公众。对 27. 企业的赞助活动计划应该包括:赞助的目标、对象、形式、传播方式、具体实施方案等。对 28. 开放组织活动就是以事实说服公众的,它比任何其他的宣传手段都更具有说服力。对 29. 展览会是一种集多种传播媒介于一身的宣传形式。对 30. 贸易展览会,展出的是一些实物商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商品展览会与订货融为一体。错 二、单项选择(30分)

财政学作业,标准答案

作业ID: 51686 1.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第二章)在以下哪种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会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A. A. 完全垄断 B. B. 寡头垄断 C. C. 完全竞争 D. D. 自然经济 正确答案:C 2.(第三章)以下四个选项分别为四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请根据此系数判断出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是:

A. A. 0.1 B. B. 0.2 C. C. 0.5 D. D. 0.8 正确答案:D 3.(第三章)以下哪一项可最直接实现财政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职能: A. A. 消除不完全竞争 B. B. 维持物价稳定 C. C. 解决信息不对称 D. D. 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D 4.(第四章)当参与集体决策人数较多,且各方利益冲突较大时,不宜采用: A. A. 一致同意规则 B. B. 多数投票规则

C. C. 加权投票规则 D. D. 否决投票规则 正确答案:D 5.(第五章)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公共产品: A. A. 水利工程 B. B. 高铁 C. C. 国防 D. D. 义务教育 正确答案:B 6. (第六章)以下哪项支出不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A. A. 国防支出 B. B. 行政管理支出 C. C. 科教文卫支出

D. D. 农业支出 正确答案:D 7. (第七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明补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效用 B. B. 和暗补相比,明补更有助于实现政府对某种商品进行补贴的目标 C. C. 暗补可以使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更多 D. D. 实物补贴是暗补的一种形式 E. 填空题. 填空题 正确答案:B 8. (第十章)税收的形式特性不包括: A. A. 强制性 B. B. 非直接无偿性 C. C. 自愿性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有参考答案的

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以各种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2、症状:疾病过程中所引起的某些组织、器官机能紊乱的现象和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变化,统称为症状。 3、预后:就是对疾病发展趋势及期可能结局的估计。兽医临床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客观的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让畜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视诊:是兽医用视觉直接观察畜群和个体的整体概况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称为视诊,也称为望诊。 5、精神沉郁:可见病畜离群呆立,萎靡不振,耳搭头低,对外界事物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力衰竭时。 6、木马样姿势: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鼻孔开张,瞬膜露出,牙关紧闭,此乃破伤风的特征,是全身性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的结果。 7、共济失调:表现为运动中四肢配合不协调,呈醉酒状,走路摇摆或肢蹄抬高、用力着地,步态似涉水样,可见于脑脊髓的炎症,多为病原侵害小脑的标志。 8、盲目运动:表现为无目的的徘徊,或直向前冲,或后退不止,绕桩打转或呈圆周运动,有时以一肢为轴呈时针样动作。提示为脑、脑膜的充、出血,炎症,或中毒及内中毒等 9、气肿:是由于空气或腐败产生的气体积聚于皮下组织而引起。其特征是肿胀界限不明显,触诊时,由于气泡破裂和移动而产生捻发音。 10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且昼夜温差小于1℃,见于马传染性贫血、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猪瘟、猪丹毒等 二、填空 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问诊)、(视诊)、(触诊)、(扣诊)、(听诊)和(嗅诊)。 2、由于叩诊时所用的力量,和间隔时间各不相同,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根据音响的强弱、长短、高低,临床上区分为(清音)、(鼓音)、(相对浊音)、(过清音)、(浊音)。 3、粪便带有腐败臭味,多提示(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足引起。 4、发育不良较多见于因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疾病,如(佝偻病),(骨软症)等。 5、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程度分为三种,以彪成来表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营养不良)。 6、病理状态时的异常姿势主要有:(强迫站立)、(强迫卧位)及(强迫运动)。 7、皮下组织检查,主要注意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胀,临床上常见的有(水肿)、(气肿)和其它性质的肿胀。 8、角膜混浊,见于角膜炎及各种眼病。犬主要见于(犬瘟热)、(传染性肝炎)。 9、临床上主要检查的淋巴结有:(下颌淋巴结)、耳下急咽喉周围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肩前及膝襞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乳房淋巴结)等。 10、动物的(精神状态),是其中枢神经机能的标志。 11、病理状态时的异常姿势主要有:(强迫站立)、(强迫卧位)及(强迫运动)。 12、按触诊部位及检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法)。深部触诊主要用以觉察腹腔病变和脏器的情况,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可分为(冲击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按压触诊法)。 三、简答 1、问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必需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和蔼可亲,考虑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可能引起畜主不良反应的语言和表情,防止暗示。2、畜主所述可能不系统,无重点,还可能出现畜主对病情的恐惧而加以夸大或隐瞒,甚至不说实话,应对这些情况加以注意,要设法取得畜主的配合,运用科学知识加以分析整理。3、如果是其它门诊或兽医介绍来的,畜主持有的介绍信或病志,可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的询问,临床检查和其他有关检查的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来判断。4、危重病畜,在做扼要的询问和重点检查后,应立即进行抢救。详细的检查和病史的询问,可在急救的过程中或之后再做补充询问。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1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2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3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4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5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6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题目7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8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是:增长量 题目10 相关关系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单选) 选择一项: a. 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 b. 在数量上确定的函数关系

公共关系学小作业3,及答案

作业3) 、判断正误(60 分) 1.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对 2.长期的公关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错 3.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对 4.组织广告以正面宣传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对 5.记忆度是对广告有印象的人数与接触广告媒体的人数之比。错 6.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对 7.设计公关计划时,公关人员都要明确地选择公众,针对公众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来选择传播媒介。对 8.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并且在推销组织的形象错 9.公关广告所使用的语言和商品广告有差异,不要使用叫买、兜售式的夸张语言,要尽量使用中性词汇。对 10.组织传播的主要方法包括主办内部刊物、制作视听材料和写作宣传材料等内容。对 11.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错 12.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对 13.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对 14.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错 15.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原有的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

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是比较容易的。错 16.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电话、个人信函等方式交流,不属于人际传播。错 17.人际传播包含反馈,而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是单向的。错 18.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语言、副语言、表情和目光等五项。错 19.有的传播学者将传播活动分成两大类,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把组织传播看成是人际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 20.公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但它可以运用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对 21.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 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错 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独香不怕巷子深”。错 23.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错 24.1999年6 月初,在比利时发生的可口可乐中毒事件,既是公关危机,又是危机公关。对 25.一些会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该请的人没请来,不该请的人都来了。对 26.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是组织的所有公众。对 27.企业的赞助活动计划应该包括:赞助的目标、对象、形式、传播方式、具体实施方案等。

财政学作业答案范文

《财政学》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a 4d 5c 6c 7a 8a 9c 10a 11b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二、多选题 18de 19abcd 20abcde 21abd 22abcde 23abcde 24abce 25abcd 26cde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 10错 11错 12 对 13对 14错 15对 16对 17错 18对 19错 20对 四、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主要利用价值手段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国家与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2、税收收入: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而形成的国家与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抬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人或者供应人的一种经济现象。 4、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政府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利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5、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来自市场体系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而形成的财政支出。 6、国家预算:从形式上看,它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之中,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从实际经济生活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7、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五、简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财政的收入分配置职能。 (1)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调节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分配差异,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2)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第二,规范工资制度。第三,加强税收调节。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