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公冶长篇

第五章论语公冶长篇

zǐ wèi gōng yě cháng kě qì yě suī zài léi xiè zhī zhōng fēi qí zuì yě yǐ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

qí zǐ qì zhī

其子妻之。

zǐ wèi nán róng bāng yǒu dào bú fèi bāng wú dào miǎn yú xíng lù yǐ qí xiōng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

zhī zǐ qì zhī

之子妻之。

zǐ wèi zǐ jiàn jūn zǐ zāi ruò rén lǔ wú jūn zǐ zhě sī yān qǔ sī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zǐ gòng wèn yuē cì yě hé rú zǐ yuē rǔ qì yě yuē hé qì yě yuē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

hú liǎn yě

瑚琏也。

huò yuē yōng yě rén ér bú nìng zǐ yuē yān yòng nìng yù rén yǐ kǒu gěi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lǚ zēng yú rén bù zhī qí rén yān yòng nìng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zǐ shǐ qī diāo kāi shì duì yuē wú sī zhī wèi néng xìn zǐ yuè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悦。

zǐ yuē dào bù xíng chéng fú fú yú hǎi cóng wǒ zhě qí yóu yú zǐ lù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

wén zhī xǐ zǐ yuē yóu yě hào yǒng guò wǒ wú suǒ qǔ cái

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mèng wǔ bó wèn zǐ lù rén hū zǐ yue bù zhī yě yòu wèn zǐ yuē yóu

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

yě qiān shèng zhī guó kě shǐ zhì qí fù yě bù zhī qí rén yě qiú?

yě hé rú

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zǐ yuē qiú yě qiān shì zhī yì bǎi shèng zhī jiā kěshǐ wéi zhī zǎi yě bù zhī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

qí rén yě chì yě hé rú zǐ yuē chì yě shù dài lì yú cháo kě shǐ yǔ bīn

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

kè yán yě bù zhī qí rén yě

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zǐ wèi zǐ gòng yuē rǔ yǔ huí yě shú yù duì yuē cì yě hé gǎn wàng huí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huí yě wén yī yǐ zhī shí cì yě wén yī yǐ zhī èr zǐ yuē fú rú yě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

wú yǔ rǔ fú rú yě

吾与汝弗如也。

zǎi yǔ zhòu qǐn zǐ yuē xiǔ mù bù kě diāo yě fèn tǔ zhī qiáng bù kě wū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yě yú yǔ yǔ hé zhū zǐ yuē shǐ wú yú rén yě tīng qí yán ér xìn qí xíng

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jīn wú yú rén yě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yú yǔ yǔ gǎi shì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zǐ yuē wú wèi jiàn gāng zhě huò duìyuē shēn chéng zǐ yuē chéng yě yù yān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

dé gāng

得刚。

zǐ gòng yuē wǒ bú yù rén zhī jiā zhū wǒ yě wú yì yù wú jiā zhū rén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zǐ yuē cì yě fēi ěr suǒ jí yě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ī wén zhāng kě dé ér wén yě fū zǐ zhī yán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

xìng yǔ tiān dào bù kě dé ér wén yě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zǐ lù yǒu wén wèi zhī néng xíng wéi kǒng yòu wén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zǐ gòng wèn yuē kǒng wén zǐ hé yǐ wèi zhī wén yě zǐ yuē mǐn?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shì yǐ wèi zhī wén yě

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zǐ wèi zǐ chǎn yǒu jūn zǐ zhī dào sì yān qí xíng jǐ yě gōng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qí shì shàng yě jìng qí yǎng mín yě huì qí shǐ mín yě yì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zǐ yuē yàn píng zhòng shàn yǔ rén jiāo jiǔ ér jìng zhī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zǐ yuē zāng wén zhòng jū cài shān jié zǎo zhuó hé rú qí zhì yě?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zǐ zhāng wèn yuē lìng yǐn zǐ wén sān shì wéi lìng yǐn wú xǐ sè sān yǐ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

zhī wú yùn sè jiù lìng yǐn zhī zhèng bì yǐ gào xīn lìng yǐn hé rú?

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zǐ yuē zhōng yǐ yuē rén yǐ hū yuē wèi zhī yān dé rén cuī zǐ shì?

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

qí jūn chén wén zǐ yǒu mǎ shí shèng qì ér wéi zhī zhì yú tā bāng

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

zé yuē yóuwú dà fu cuī zǐ yě wéi zhī zhī yī bāng zé yòu yuē

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

yóu wú dà fu cuī zǐ yě wéi zhī hé rú zǐyuē qīng yǐ yuē rén

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

yǐ hū yuē wèi zhī yān dé rén

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jì wén zǐ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zǐ wén zhī yuē zài sī kě yǐ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zǐ yuē nìng wǔ zǐ bāng yǒu dào zé zhì bāng wú dào zé yú qí zhì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知

kě jí yě qí yú bù kě jí yě

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zǐ zài chén yuē guī yú guī yú wú dǎng zhī xiǎo zǐ kuáng jiǎn

子在陈,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

fěi rán chéng zhāng bù zhī suǒ yǐ cái zhī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zǐ yuē bó yí shū qí bú niàn jiù è yuàn shì yòng xī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zǐ yuē shú wèi wēi shēng gāo zhí huò qǐ xiān yān qǐ zhū qí lín ér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酰焉,乞诸其邻而

yǔ zhī

与之。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zú gōng zuǒ qiū míng chǐ zhī qiū yì chǐ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zhī nì yuàn ér yǒu qí rén zuǒ qiū míng chǐ zhī qiū yì chǐ zhī

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yán yuān jì lù shì zǐ yuē hé gè yán ěr zhì zǐ lù yuē yuàn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

chē mǎ yì qīng qiú yǔ péng yǒu gòng bì zhī ér wú hàn yán yuān yuē yuàn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

wú fá shàn wú shī láo zǐ lù yuē yuàn wén zǐ zhī zhì zǐ yuē lǎo

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

zhě ān zhī péng yǒu xìn zhī shào zhě huái zhī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zǐ yuē yǐ yǐ hū wú wèi jiàn néng jiàn qí guòér nèi zì sòng zhě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也。

zǐ yuē 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xìn rú qiū zhě yān bù rú qiū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

zhī hào xué yě

之好学也。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读后感(共8篇)

论语读后感(共8篇) 本文是关于论语读后感(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文章开头引题自然,抓住文中《论语》的启示,中心明确,关于高中生寒假的读后感1000字内容详情如下。 高中生寒假的读后感1000字:论语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

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

论语:《微子篇》全文

论语:《微子篇》全文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能够去乎?”曰:“直道而 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 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 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 “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 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 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

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 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 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学而》是《论语》的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 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要说的君子全 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愈来愈个人 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 就是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 为体悟别人的不切身感受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 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 只是淡然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 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 种大度,更是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坚持到底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好像,这种人的仁心就非常多了。“仁”是儒家黑格尔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本人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 反对说话办事全神贯注,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墨子孔子的儒家 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致。但是,当今社会, 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 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 质朴的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不可否认,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 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本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本人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暧昧关

论语第五章公冶长解读

《论语》第五章公冶长5.11-5.20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解读】 这一章讨论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刚强?申枨也是孔子的学生。《格言联璧》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可见这里所讨论的“刚”是人的心气之刚,是内心的刚直,生活中一旦人心中有欲望想实现,就会屈服与他人,所以也就难以真正的刚正。因此,林则徐才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自勉勉人的话。 南怀瑾《论语别裁》:有一个学生要我写一副对子,我送他八个字。上联是佛家的思想,下联是儒家的思想:“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你说什么都不求,只想成圣人、成佛、成仙,也蛮苦的呀!所以有求就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真能刚正,才可以作顶天立地的人。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 应该说子贡对孔子的恕道理解得很深刻、很到位。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砷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譬如我们大家在这里研究《论语》,蛮轻松的,等会儿回家一看:“老婆!你怎么搞的?饭没做好!”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已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的学问知识,能够通过学习获得;老师的关于人性与天道的见解,通过一般的学习却很难获得。” 【解读】 “文章”是指孔子所传授的“礼乐射御书数”这类看得见的学问知识,可得可闻。而性与天道,就是人的本性与生命发展规律的学问,这类的知识是不容易得,不容易听到的。天下的学问,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技能方面的知识,需要动脑思考才可以学的来的知识;了另一方面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属于道德层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只能用心灵来体会,这类知识是用心悟得出来的,而不是学来的。子贡对悟得的知识掌握得不多,对技巧方面的知识把握得很好,所以孔子才评论他说:“器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在听到一个道理没有实践的时候,害怕又听到新的道理。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下面由WTT给大家整理论语微子篇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读书会便是一种将“学”与“思”结合得很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周二的晚上,儒行社诸位志同道合的社友齐聚到活动室,在中文系刘炜老师的领读下,共享论语之精粹,援疑致理,在欢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夜晚。 刘炜老师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先总的提出了古代臣子处理君臣关系的三种态度:不可不止;不可则去;不可则易位。并一一解释,然后针对微子篇中的各个部分一一对应,在领读的过程中,刘老师既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当下相联系,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式的学习和思考,使我们对于讲君臣关系的微子篇有了更深刻和细致的体会。而后社友们自由提问,有同学针对古代的相关政治发问,有同学学以致用,拓展到了当下时事,刘老师一一详尽解答,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思考与交流,虽然短暂,却是受益无穷!

当然,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时候,论语中的个中精华,须得靠自己用心去读,去领会,旁人也只能起指导的作用,就像刘炜老师在讲解的最后,非得留一个问题悬在我们的心里,这就像一幅好的画留有大片空白让你的思维自由驰骋一样,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像吃快餐那样,只是简单的把别人的思考结果粘贴复制到自己脑中,所以各位社友万不可辜负刘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哦! 这次习读微子篇,让我对古代的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古代要想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忠臣既容易又复杂,容易是因为只需要坚守内心的理想和为官之道,难是因为施行起来很难实现,尤其是面对昏君的时候,不同的坚守便会有不同的结果,也许是郁郁不得志,也许是赔上身家性命,也许是世外隐居……而反观我们当下,做官却似乎没有那么多纠结,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个人而言,我更赞同孔子他老人家,欣赏不可则去的态度,灵活变通,不强求,但却不是从此放弃,不再努力,只是换个方向和角度。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需要这样的智慧,如果真能做到不可则止,或许人生就少些纠结,多些释然,少些冲突,多些快乐! 充实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但我相信以后这样有意义的夜晚不会少,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学习的机会还很多。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在云大传承下去。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整理的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所反映的只是孔子思想的碎片,并非系统地阐述孔子思想理论,但是却成为儒家经典著作,流传千年而不衰,这与《论语》之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离不开的。 学而篇是《论语》开篇之作,其所反映的思想是《论语》核心思想仁之前提,也是学习之真谛。学习并非只是单纯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知识造福于人,其最关键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拥有做人最基本的美德,所以学习首先要懂得伦理道德。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首先,他强调了孝悌是为人的基础,父母和兄弟是最先面对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生活圈;其次,是面对他人的关系:要谨慎、讲诚信、尽量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在家能做一个好子弟,在外是一个善良诚信的人,这时候就需要去读书学习圣贤之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了。反观当今,我们过度重视单纯的学习而忘记道德修养的提升才是关键。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我们需要遵守的,不要忘记做人的初衷,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最先接触的是家人,所以从身边的开始做起,孝悌、爱众、亲仁,按照这些规则去办事,我想古圣先贤的智慧便在于此。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者,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论语》八佾篇,通篇都与礼仪相关,读起来似乎与现在相隔甚远,且以现在的眼光看孔子似乎孔子有些顽固,而难以变通。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礼仪的重要性。虽然随

一起学《论语》5.14公冶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起学《论语》5.14公冶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起学《论语》5.14 公冶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白话】 子贡向孔子问到:“孔文子凭借什么称为‘文’呢?”孔子说:“聪敏而且好学,向在己下者请教不以为羞耻,因此称之为‘文’啊。” 【释词】

孔文子:即孔圉(yǔ),亦称仲叔圉,卫国大夫,其谥号为“文”。宪问第十四篇中,孔子曾说到“仲叔圉治宾客”。钱穆:“《左传》载其人私德有秽,子贡疑其何以得谥为“文”,故问。” 敏:疾速。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于他的人请教为耻。不耻,不以……为羞耻。下问,即问凡在己下者。此处的“下问”不单单指地位贵贱、年龄大小方面,也可引申,“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亦可看作是“不耻下问”。 是以:即“以是”,因此。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文子知识敏疾,而又好学;有所未辨,不羞耻于问己下之人。有此美行,是以谥谓之“文”也。

伊藤仁斋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之所难,而进善之机甚速。 朱子曰: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张栻曰:圣人制谥,其法非一端,盖取人之周也。故经天纬地谓之文,而勤学好问亦谓之文。子贡疑孔文子不足以当此谥,而不知所取各有义,其善不可没,而其不足者自不可掩矣。 苏轼曰:孔子不没其善,言能如此,亦足以为文矣,非经天纬地之文也。 钱穆曰:孔子谓如此便可谥为文,见孔子不没人善,与人为善,而略所不逮,此亦道大德宏之一端。

徐英曰:孔圉之为人如彼,盖有不足道者。卫人之谥之也,取其一节之长。圣人称人,亦不没其一节之长,其劝人为善如此。 子曰:仲叔圉治宾客。 宋翔凤曰:孔文子之好学下问,则诗书礼乐明,而可以为政治国。子贡以其谥发问,以见列国非无其人,皆当学于孔子,则有所就裁,此亦《春秋》之微言欤? 陈祥道曰: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才也。文之所施不一,故古之为谥者多谓之“文”。孔子谓“敏而好学”所以聚之也,“不耻下问”所以辨之也。好学则资诸己,下问则资诸人,此所以谓之“文”也。然此可以为文而已,其于文王、周公之文固有间矣。 李炳南曰:圣人隐恶扬善,厚道之教,于斯可见。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一)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一)《论语●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

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个人述职报告】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得感受。以下是分享的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的文章,欢迎阅读!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

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今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 __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论语全文翻译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钱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五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 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字: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事业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 曰”的字,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 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也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词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 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就有高 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就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门之道,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释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互相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采用,合适有很多朋友赞同我都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得到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救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委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 以下是整理分享的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篇一《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 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 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 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 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 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 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 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 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 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论语读后感800字_论语读书心得五篇

论语读后感800字_论语读书心得五篇 读论语,会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和怎么学习的方法,喜欢里面的因材施教,不同的人不 同的教法,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 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 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vv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 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 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 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 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翻译〗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翻译〗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可不说,《论语》是一部凝聚着先贤智慧的经典。这个假期,我诵读了其中的十余篇。接下来,我摘取《子路篇》中的几个片段来浅谈我的感想与发现。 《论语·子路篇》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子路认为孔子重视名分有些迂腐,于是孔子向他阐述“正名”的重要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民无所措手足。”图片孔子一番推理式的教诲,虽然称不上文采斐然,但却环环紧扣,观点鲜明,估计子路听后也大有收获吧。这不禁让我想起欧洲的一首小诗: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只马掌,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这与孔子的理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故“一步,一步,步步谨慎:一念,一念,念念留心。” 《子路篇》第四部分讲樊迟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想学习农事而孔子表示反对。樊迟出门后,孔子感叹道:“小人哉,樊须也!”樊迟

的初衷是好的,而孔子却称他为“小人”,可见“小人”的含义不全是“道德败坏的人”,还有“不懂‘道’的凡夫俗子”这一类的意思。诚如是,则许多语句的意义都可以重新进行解读(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句,应该是不懂“道”,不豁达的人,才会经常忧愁)。 这种观点在同篇第二十部分也可得到支持:文中,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从古至今,“言必信,行必果”被许多人奉为信条,应该是良好的品质,而孔子却说这种人是“小人”,大概也是说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道”的境界吧。 诵读《论语·子路篇》,不仅让我汲取到了古人的智慧,还令我获得了新知,我大概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浅”了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