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考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的电动势E=6 V、内阻r=1 Ω,A、B两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 A=2 Ω和R B=1 Ω,小灯泡的U-I图线如图乙所示,求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和电源的总功率分别为多少?

【答案】0.75 W(0.70 W~0.80 W均算正确);10.5 W(10.1 W~10.9 W均算正确)

【解析】

【详解】

设小灯泡两端电压为U,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U+(I+) (R A+r)

代入数据有U=1.5-0.75I

作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交点所对应的电压U=0.75 V(0.73 V~0.77 V均算正确)

电流I=1 A(0.96 A~1.04 A均算正确)

则灯泡的实际功率P=UI=0.75 W(0.70 W~0.80 W均算正确)

电源的总功率P总=E(I+)=10.5 W(10.1 W~10.9 W均算正确)

2.有三盘电灯L1、L2、L3,规格分别是“110V,100W”,“110V,60W”,“110V,25W”要求接到电压是220V的电源上,使每盏灯都能正常发光.可以使用一直适当规格的电阻,请按最优方案设计一个电路,对电阻的要求如何?

【答案】电路如图所示,电阻的要求是阻值为806.7Ω,额定电流为A.

【解析】将两个电阻较大的电灯“110V 60W”、“110V 25W”与电阻器并联,再与“110V

100W”串连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路连接如图所示,当左右两边的总电阻相等时才能各分压110V,使电灯都正常发光.

由公式P=UI得L1、L2、L3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I1==A=A,I2==A=A,I3=A=A

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 I=I1﹣I2﹣I3=A=A

R==Ω=806.7Ω

答:电路如图所示,电阻的要求是阻值为806.7Ω,额定电流为A.

【点评】本题考查设计电路的能力,关键要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知道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设计好电路后要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题目的要求.

3.如图所示,U=10V,电阻R1=4Ω,R2=6Ω,电容C=30μF。(1)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求通过R1的电流强度;(2)然后断开S,求这以后流过R1的电量是多少?

【答案】(1)1A;(2)

【解析】试题分析:(1)S闭合,电路稳定后(即电容器充电完毕)即为R1与R2的串联

电路,所以通过R1的流为,此时电容C与R2并联,两极间电压

U1=IR2=1×6=6V,且上板带电荷。

(2)断开S后,由于U=10V,所以继续给电容器充电至极板电压U2=U=10V,仍是上板带正电,流过R1的电量等于继续给电容器的充电电量,所以

考点:含有电容器的电路问题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电路,判断电容器与谁并联,通过Q=CU进行求解.(1)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两电阻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大小;(2)电键闭合时,C1与电阻R2并联,根据Q=CU求出电容器C1的电量,此时电容器C2两端的电压为0.电键S断开,两电容都与电源并联,根据Q=CU求出两电容器的电量,从而求出断开S后流过电阻R1的电量.

4.如图所示,一段长方体金属导电材料,厚度为a、高度为b、长度为l,内有带电量为e 的自由电子。该导电材料放在垂直于前后表面的匀强磁场中,内部磁感应强度为B。当有大小为I的稳恒电流垂直于磁场方向通过导电材料时,在导电材料的上下表面间产生一个恒定的电势差U。求解以下问题:

(1)分析并比较上下表面电势的高低;

(2)该导电材料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量n。

(3)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导体中恒定电场形成稳恒电流,而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即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的剩余部分)的碰撞。设某种金属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量为n,自由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自由电子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为t。试这种金属的电阻率。

【答案】(1)下表面电势高;(2)(3)

【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电流方向向右,则电子运动方向向左,由左手定则电子向上偏转,可知下表面电势高;

(2)①②③④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

(3)设金属导电材料内的匀强电场强度为E

电子定向移动的加速度为

经过时间t获得的定向移动速度为

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

电流为

欧姆定律

考点:洛伦兹力;电场强度;电流强度;欧姆定律.

5.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一段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直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子,一个电子电量为e.该导线通有恒定电流时,导线两端的电势差为U,假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

(1)求导线中的电流I;

(2)所谓电流做功,实质上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为了求解在时间t内电流做功W为多少,小红和小明给出了不同的想法:

小红记得老师上课讲过,W=UIt,因此将第(1)问求出的I的结果代入,就可以得到W的表达式.但是小红不记得老师是怎样得出W=UIt这个公式的.小明提出,既然电流做功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那么应该先求出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场强,

即=U

E

l ,设导体中全部电荷为q后,再求出电场力做的功=

U

W qEvt q vt

l

=,将q代

换之后,小明没有得出W=UIt的结果.

请问你认为小红和小明谁说的对?若是小红说的对,请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若是小明说的对,请补充完善这个问题中电流做功的求解过程.

(3)为了更好地描述某个小区域的电流分布情况,物理学家引入了电流密度这一物理量,定义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若已知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j,导线的电

阻率为ρ,试证明:U

j

l

ρ

=.

【答案】(1)I neSv

=(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

(1)电流定义式

Q

I

t

=,在t时间内,流过横截面的电荷量Q nSvte

=,因此I neSv

=;

(2)小红和小明说的都有一定道理

a.小红说的对.由于

Q

I

t

=,在t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量Q=It,对于一段导线来

说,每个横截面通过的电量均为Q ,则从两端来看,相当于Q 的电荷电势降低了U ,则

W QU UIt ==.

b.小明说的对.恒定电场的场强U

E l

=,导体中全部电荷为q nSle =, 电场力做的功=U U

W qEvt q

vt nSel vt nSevUt l l

===; 又因为I neSv =,则W UIt =.

(3)由欧姆定律:、U IR =,、由电阻定律:l

R S

ρ=; 则l U I S ρ

=,则U I l S

ρ=; 由电流密度的定义:Q I

j St S

==; 故

U

j l

ρ=;

6.在如图(a )所示的电路中,R 1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线如图所示,则:

(1)V 1表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是甲乙两条图线中的哪条?并求出定值电阻R 1的阻值; (2)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大小;

(3)求电源效率的最大值和电源最大输出功率.

【答案】(1)V 1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是乙图线,15R =Ω;(2)6V E =,

5r =Ω;(3)max 83.3%η≈,max 1.8W P =外。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三电阻串联,V 1测R 1两端的电压,V 2测R 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E

I R =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因R 1为定值电阻,则其两端的电压11R U IR = 满足成正比关系,图象

乙满足U -I 成正比增函数,故V 1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是乙图线。

由图象可知,R 1两端的电压U 1=3V ,电路中的电流为:I 1=0.6A ,则电阻R 1的阻值为:

111350.6

U R I =

=Ω=Ω; (2)综述可知V 2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是甲图线,取两组数据由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140.2()E R r =-+ 100.6()E R r =-+

联立可得:

6V E =; 5r =Ω;

(3)根据电源的效率为:

100%=100%P U

P E η=??外总

故当电源的路端电压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最大;

而电路R 2的阻值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即R 2的阻值最大时,可求得电源的最大效率,由图像甲可知最小电流为0.2A 时,R 1的电压1V ,R 2的电压4V ,有:

max 12(41)V R R U U U =+=+

则最大效率为:

max max 5

=

100%=100%83.3%6

U E η??≈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22

2

12122121212()()()()4()

E E P I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外 故理论上当12R R r +=时,即20R =Ω,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此时滑片在最左端,

22

max 6=W 1.8W 445

E P r ==?外。

7.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路的电压U 一定.当滑动变阻器指针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答案】电压表示数变小 电流表示数变大

【解析】 【详解】

若将滑片向左滑动时,变阻器在路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

1I 增大,1R 分压增大,并联电阻部分分压减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减小。

通过3R 电流312I I I =-,1I 增大,2I 减小,则3I 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

8.如图所示是三量程直流电表的原理图,三个量程分别是10mA 、1A 、10V .已知表头G 的满偏电流I g =5mA ,内阻R g =10Ω。试确定定值电阻R 1、R 2、R 3的阻值。

【答案】10.1ΩR = 29.9ΩR = 3995ΩR =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接线柱1、2分别对应量程

11A I = 210mA I =

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212g g g I R I I R R =-+ ()()211g g g I R R I I R +=-

联立解得:10.1ΩR =、29.9ΩR = 接线柱3对应的量程,

10V U =

因为10mA 挡电流表的内阻

()()12125Ωg g

R R R R R R R +=

=++

则:

23()U I R R =+

得:3995ΩR =

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 恒定不变,当S 闭合时R 1消耗的电功率为9W ,当S 断开时R 1消耗的电功率为4W ,求:

(1)电阻R 1与R 2的比值是多大?

(2)S 断开时,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S 闭合与断开时,流过电阻R 1的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案】2∶1,2W ,3∶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S 闭合时R 1消耗的电功率为9W,则:

211

9W U P R =

= 当S 断开时R 1消耗的电功率为4W ,则:

21112

'(

)4W U

P R R R =+= 解得:

12:2:1R R =

(2)S 断开时 R 1和R 2串联,根据公式2P I R =,功率之比等于阻值之比,所以:

1122':':2:1P P R R ==

又因为1'4W P =,所以,S 断开时,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

22'W P =

(3)S 闭合时:

1

U

I R =

S 断开时:

12

'U

R I R +=

所以:

1212

'3R R I R I +==

10.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的电路.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I 1=1A ,当使用a 、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I 2=0.1A ,.已知表头的内阻R g 为100Ω,满偏电流I 为2mA ,求电阻R 1、R 2的值.

【答案】电阻R1、R2的值分别为0.2Ω和1.84Ω

【解析】

试题分析:接a、b 时为G表头与R2串联成一支路,该支路再与R1并联,作为电流表,由电路得出量程的表达式.接a、c时为R1与R2串联后与G表头并联成一电流表,由电路得出量程的表达式.由两个表达式求得R1与R2的值.

解:接a、b时,R1起分流作用为一支路,G与R2串联为一支路,此时量程为 I1=1A,而电流表的量程为当G表头达到满偏时通过两个支路的总电流,即为

I1=I g+…①

同理,接a、c时,R1+R2为一支路起分流作用,G为一支路,此时量程为 I2=0.1A

则 I2=I g+…②

由①②式构成一方程组,只有R1与R2为未知量,代入数据求得:

R1=0.2Ω,R2=1.84Ω

答:电阻R1、R2的值分别为0.2Ω和1.84Ω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表的改装原理,要明确改装原理,会分析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能根据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求解量程的表达式.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电阻R1=3Ω,R2=6Ω,电容器的电容C=3.6μF,二极管D具有单向导电性,开始时,开关S1闭合,S2断开.

(1)合上S2,待电路稳定以后,求电容器C上电量变化了多少?

(2)合上S2,待电路稳定以后再断开S1,求断开S1后流过R1的电量是多少?

【答案】(1)1.8×10–6 C;(2)9.6×10–6 C

【解析】

【详解】

(1)设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干路电流为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②

合上开关S2后,电容电压为,干路电流为.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④

所以电容器上电量变化了⑤

(或电容器上电量减少了)

(2)合上S2后,电容上电量为Q

断开S1后,和的电流与阻值成反比,故流过的电量与阻值成反比

故流过的电量⑦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R1、R2、R3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1Ω、0.5Ω、9Ω、R4、R5为电阻箱,最大阻值均为99.9Ω,右侧竖直放置一个电容为1.5×10﹣3μF 的理想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板长0.2m,板间距为0.125m。一带负电粒子以0.8m/s的速度沿平行板中线进入,恰好匀速通过,不计空气阻力,此时R4、R5阻值分别为1.8Ω、

1Ω.试求:

(1)带电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求电容器的电荷量为多少?

(2)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4阻值不得超过多少Ω?

(3)欲使粒子向下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下板,R4阻值不得低于多少Ω?

【答案】(1)3×10﹣9C(2)5.7Ω(3)0.69Ω

【解析】

(1)电容器与R 2、R 3、R 4这部分电路并联,当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R 2、R 3、R 4这部分电路的总电阻为:

3042349 1.8

0.529 1.8R R R R R R ?+

=Ω++=Ω=Ω+,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得这部分的电压

00012

3V=2V 3

R U E R R =

=?+,

电容器的电荷量为

9900 1.5102C 310C Q CU ==??=?﹣﹣。

(2)当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有

0qE mg =,

粒子在电容器中的运动时间

00.2

s 0.25s 0.8

l t v =

==; 当粒子向上偏转且刚好经过上极板最右端时, 在竖直方向上,有

2

12

y at =

, 解得:

a =2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qE mg ma -=,

可得

0156

E E =, 并可得

00115

6

U E U E ==, 由此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压

U 1=2.4V ,

R 1的电压

110.6V R U E U =-=,

电流

111

0.6

A 0.6A 1

R U I R =

=

=, 可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阻

11 2.440.6

U R I =

=Ω=Ω总, 由

34

234

R R R R R R =+

+总,

由此算出

R 4≈5.7Ω,

所以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 4阻值不得超过5.7Ω (3)当粒子向下偏转且刚好经过下极板最右端时, 在竖直方向上,有

2

12

y at =

, 解得:

a =2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mg qE ma -=,

可得

0254

E E =, 并可得

00225

4

U E U E ==, 由此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压

U 2=1.6V ,

R 1的电压

12 1.4V R U E U =-=,

电流

111

1.4

A 1.4A 1

R U I R =

=

=, 可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阻

22 1.68

' 1.47

U R I =

=Ω=Ω0, 由

34

0234

'R R R R R R =+

+,

由此算出

R 4≈0.69Ω,

所以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 4阻值不得超过0.69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