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书 已校对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书 已校对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书 已校对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书 已校对

一、单因子试验

1、实验原理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亦称孟德尔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就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翅长超出腹部末端约1/3。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67.0。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用棋盘格表示杂交实验的配子如表1,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

(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把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

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以免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反交组合:将亲本性别交换,方法与正交相同。

注意各自做好记号,培养瓶贴上标签。

(3)培养7天之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来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里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进表2。把5~6对适度麻醉的F1转入另一培养瓶,标明信息。正反交各转一瓶。

(5)过7天,F1成虫全部倒出处死,已有卵和成虫的培养基继续培养。

(6)过7天,F2成虫出现,开始观察,可以连续观察7天左右,往后可能有F3成虫出现,所以观察时间不要超过8天。记录数据进表3,观察过的成虫集中处死。

表3 正、反交F2果蝇翅形观察结果记录表

(7)处理数据,并进行卡方检验,来确认是否符合理论猜测比值。

3、实验预期结果

(1)F1全部为长翅果蝇,而且正反交结果一样。

(2)F2出现翅形的性状分离,并且数量比大约符合长翅:断翅为3:1,且正反交结果类似。通过卡方检验证明实际分离比与理论分离比一致。

二、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实验

1、实验原理

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根据孟德尔第二定律,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或者另几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一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3:1,两对不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形状,在杂种第二代就呈9:3:3:1,黑檀体果蝇(e)的体色乌黑,e的基因座位于3号染色体70.7;与e相对应的野生型性状是体色灰黄。残翅果蝇(vg)的双翅几乎没有,只能看到少量残迹,vg的基因座位于2号染色体67.0;与vg相对应的野生型是长翅。由于e和vg位于不同源的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杂种在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理论比例为1:1:1:1。如果子一代系内杂交,4种♂配子和4种♀配子可形成16种组合的合子,其中9种组合为灰黄长翅,3种为黑色长翅,3种为灰黄残翅,1种组合为黑色残翅。表1

2、实验步骤

选用2#与e进行杂交试验

(1)分别挑选e、vg的处女蝇,要注意麻醉瓶、毛笔、白瓷板的消毒(烘箱60℃烘4h以上)。

(2)把vg♀和e♂放在一培养瓶中,e♀和vg♂放在另一培养瓶中。操作类似单因子试验。(3)7天后将亲本倒干净处死。

(4)7天后检查F1成虫的形状。若全为灰身长翅,则杂交成功,否则为假杂种。成功的组合挑选5~6对F1成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5)7天后倒出F1成虫处死。

(6)7天后,观察F2成虫,可连续观察一周

(7)统计数据,处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3、预期实验结果

(1)F1全为灰体长翅,且正反交结果一致。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约为9:3:3:1。且正反交结果类似。通过卡平方检验证明实际分离值与理论分离值一致。

三、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

1、实验原理

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它们决定的两对性状在F2中是自由组合的。而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则是连锁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换,使子代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中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间距离越远,期间发生交换的可能性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反之则小,交换律就低。因此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基因间距离的长短。但交换值无法直接测定,只有通过基因之间的重组来估计所发生交换的频率。所以通过计算重组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基因之间距离的大小。

基因图距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但在基因间相距较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不止一次交换,这时如果简单把重组率当做交换率,就会低估了交换率,图距也会随之变小。因此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修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确定一系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本实验通过对同一染色体上3个非等位基因的交换行为来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

排列。选用野生型果蝇(+++/+++长翅、直刚毛、红眼)与三隐性果蝇(abc/abc白眼、短翅、卷刚毛)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把雌性杂种与三隐性个体测交,在测交后代中由于基因间的交换可得到8种不同的表型,经过数据处理,绘制出遗传学图,这样一次实验便可测出3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和顺序,就叫做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三隐性果蝇(m sn3w)具有短翅(m翅长至腹部末端)、卷刚毛(sn3)、白色复眼(w),这三个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

把三隐性雌性果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所得F1的雌蝇是三因子杂种(m sn3 w//+++),雄蝇是m sn w/|(“/”表示X染色体,“|”表示Y染色体),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测交后代。

F1的雌蝇表现型是野生型,雄蝇是三隐性。得到测交后代,其中多数个体与原来亲本相同。同时也会出现少量与亲本不同的个体,称为重组型。重组型是基因间发生交换的结果。F1雌蝇是三因子杂种,可以形成8种配子,而F1雄蝇是三隐性个体,它们进行同系近交,即测交,F2可得到8种表型。根据8种表型的相对频率可以计算重组值,并确定三基因的排列顺序。

因为重组值是表示基因间的交换频率,而图距表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通常是由两个临近的基因图距相加得来的,所以图距往往不同于重组值。图距可以超过50%,而重组值只会逐渐接近而不会超过50%,只有基因相距较近的时候,重组值才和图距相等。

2、实验步骤

选用6#雌果蝇与18#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1)收集和挑选三隐性品系处女蝇,同时收集挑选野生型雄蝇。在挑选过程中,注意麻醉瓶等干热消毒,酒精擦拭之后晾干使用。

(2)把挑选到的三隐性雌蝇和野生型雄果蝇,各3~5只,用毛笔扫进空白的培养瓶中进行杂交,操作与注意事项同前。

(3)7~8天出现F1幼虫,处死亲本。

(4)7天后,F1成蝇出现,可以观察到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表型,雄蝇全是三隐性。挑选20~30对F1果蝇,放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杂交,每瓶5~6对。

(5)7天后,F2幼虫出现,处死F1成虫。

(6)再继续培养,7天后,F2成虫出现,可以开始观察。注意适度麻醉,否则可能导致长翅短翅难以分辨。至少观察250个果蝇,记录数据。

(7)分析数据,计算基因间重组值,绘制遗传学图,进行修正。

3、预期实验结果

(1)F1雌蝇全为野生型,F1雄蝇全为三隐性。

(2)F2大部分为野生型或三隐性果蝇,但是会出现不同于亲本的形状组合。

四、伴性遗传

1、实验原理

很多生物都有性染色体,而性别与这些性染色体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那么这些性状与性别就会有关系。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果蝇的性染色体属于XY型,雄蝇为XY,雌性为XX。通过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可以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以知道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正交:雌性野生型与雄性白眼杂交,F1全为野生型红眼,F1系内近交,F2♀全为野生型红眼,♂野生型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反交:雌性白眼与雄性野生型红眼杂交,F1♂全为白眼,♀全为红眼。F1系内近交,F2无论雌雄,均出现各占一半的白眼和红眼。

由此,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父本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子代雌体,这是伴性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可能有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例外情况,会使得反交F1的雌性出现白眼。

2、实验步骤

选用18#与22#果蝇进行杂交试验

(1)挑选收集♀红眼处女蝇,♀白眼处女蝇。

(2)正交:把雌性红眼处女蝇和雄性白眼各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中杂交。

反交:雌性白眼处女蝇和雄性红眼各3~4只,放在另一培养瓶中。

(3)把两组培养7天F1幼虫出现,倒干净亲本果蝇处死。

(4)7天后,观察F1成虫性状,记录数据,注意区分性别。之后各挑3~5对成虫转入新的培养瓶中饲养。

(5)7天后处死F1成虫。

(6)7天后,把F2成虫转移到另一个空瓶子中,进行适度麻醉,观察眼色和性别,统计数据。

表3 F2 A组合(正交)

3、预期实验结果

(1)F1成虫中,正交组全部为红眼,反交组♀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2)F2成虫中,正交组♀全为红眼,♂一半为白眼,一半为红眼。反交组,无论雄性雌性,均为红眼白眼各占一半。卡平方检验理论与实际观察值相一致。

姑娘们,想要就约我吧,坐标广州,全心为你么么哒

遗传学实验设计

④红:绿=1∶0 (2分)厚:薄=3∶1 (2分)(注:只有比例,没有性状不得分) 例题2: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3、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是否符合测交与自交的特殊比例、单倍体育种、花粉鉴定

结果结论:若符合,则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不符合,则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例题: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正常肢对短肢、后胸正常对后胸变形、红眼对白眼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Ⅱ、Ⅲ这3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2)果蝇性状中的残翅、短肢、后胸变形、白眼是由于导致的。 (3)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能根据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基因型和表现型)。 (4)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基因性和表现性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 答案: 4、确定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测交:甲×乙→全甲(纯合)甲×乙→有乙(杂合) 自交:甲→全甲(纯合)甲→有乙(杂合) 例题1: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例题2:猫的长尾和短尾是受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一只短尾雌猫的父本也是短尾型,但它的母本和同胞中的雌雄个体却是长尾型。 (1)这只猫的父本基因型为______;母本基因型为______。 (2)这只短尾雌猫的基因型与其父本基因型______。 (3)若用回交法判断出尾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你采用的交配组合为______。如果回交后代有性状分离,______为显性;如果回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则______为显性。 答案:(1)dd或Dd Dd或dd (2)相同 (3)该短尾雌猫与父本回交短尾长尾 5、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果蝇杂交实验设计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 组员:鲁登位周云马晓龙 张桃詹剑琴史鸿宣 王丽权嘎玛 央金 动科1002班 第二组

㈠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中我们便用果蝇作为材料来验证基因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 加深理解遗传定律。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掌握果蝇杂交技术和学会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进 行数据分析。 ㈡实验原理: 选取果蝇做为遗传学研究的原因:K果娩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乂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 百只。 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 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30代。 3、果蝇的染色体数U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I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作 遗传分析时,实验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 分离总律:一对等位基丙在杂合子中保持相对独立性,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并随机分配到不同的配子里。 另配子的分离比是右基因型的分离比是2: 2: I 兀表型的分离比是夕h 自由组合崔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泄的性状在杂种

第二代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由分离定律可知一对等位基因决;4^性状在杂种第二代表型比是3:孙两对互不连锁的基因决泄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表型比是9: 3: 3:1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㈢实验材料: 果蝇材料J 6个品种的果蝇J 4号、6号、28号、22号、25号、e号 2?用具:果蝇饲养瓶、麻醉瓶、双目解剖镜、毛笔、蹑子、标签2药品:乙SL玉米粉、琼脂、蔗糖、酵母粉、丙酸

高中生物必修二专题-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基本思路:Aa为显性。 方法:先自交后杂交或者先杂交后自交 例题: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2、确定某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方法:①测交法。前提是知道显隐性 ②自交法。看自交后代是否有形状分离,前提是该种生物能自交。 ③单倍体法或单倍体加倍后的纯合二倍体法。 ④花粉鉴定法。前提是实验原理给出不同花粉用同种试剂染色后颜色不同。 例题: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且有一定的分离比,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例题: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20日 小组编号:周五5组 小组成员:白坦蹊陈朱媛呼波王启明 【摘要】 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连锁交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假设的。 【实验原理】 一、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正常体色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3.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4.连锁与交换定律 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一定频度的重组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5.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09 生物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人类是随机婚配的群体,其性状表现反映出群体的遗传组成。从群体性状遗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期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1.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不同群体同 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 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 3.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 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 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 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 群体(P,H,Q)交配是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P=p2 H=2pq Q=q2 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就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4.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1) 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一对基因所决 定。 (2) 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二对或二对以 上的基因所决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但控制血型的基因则有三种:I A、I B及

i,其中I A和I B分别对i为显性。 表1 ABO血型遗传特征 Table 1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BO blood group 表型基因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天然抗体 A B AB O I A I A,I A i I B I B,I B i I B I B ii A B A、B — (β)抗B (α)抗A — 抗A(α)或B(β) 由于A抗原只能和抗A结合,B抗原只能和抗B结合,因此,可以利用已知的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未知血型,两种标准血清内所含每一种抗体将凝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因此,一种血液其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者为B型,在B型血清中凝集者为A型,在两种标准血清中都凝集者为AB型,在两种标准血清中都不凝集者为O型。 三、实验内容 1.人类ABO血型检测 (1)取一清洁载玻片,划两个方格,分别标记A、B,用吸管吸取A和B型标准血清各一滴,滴入相应方格内。 (2)采血:用70%乙醇溶液棉球消毒受试者的耳垂或指端,待乙醇溶液干后,用无菌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吸管吸1~2滴血放入盛有0.3~0.5ml生理盐水的塑料离心管中,用吸管轻轻吹打成约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3)在玻片的每一方格内分别滴1滴制好的红细胞悬液(注意滴管不要触及标准血清),然后立即用牙签或小玻棒分别搅拌液体,使血球和标准血清充分混匀。 (4)观察:在室温下每隔数分钟表轻轻晃动玻片几次,以加速凝集,等5-10min 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若混匀的血清由混浊变为透明,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颗粒,则表明无凝集现象,若观察不清可用显微的低倍镜下观察;若室温过高,可将玻片放于加有湿棉花的培养皿中以防干涸;室温过低将玻片置于37℃恒温箱中,以促其凝集。 (5)根据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血型。 实验时应注意:①标准血清必须有效;②红细胞悬液不宜过浓或过稀;③时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 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一、单因子试验 1、实验原理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也称孟德尔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就会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长翅超出腹部末端约1/3.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简单列表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 (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 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吧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一面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反交组合:将亲本性别交换。 (3)培养7天之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来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子里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把5~6对适度麻醉的F1转入另一培养瓶,标明信息。 表2 正、反交F1果蝇翅形观察结果记录表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38154

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年月日

果蝇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2、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和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 +x x w) x)×(♂)白眼(y (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白眼(w w x x)×(♂)红眼(y x+)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 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的,F1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的,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 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的温度或者偏低的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的死亡 亲本必须是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 果蝇的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 取果蝇的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他锋利的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 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实验是一个很大

(完整版)2018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8/3/18 一、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 (1)自交:让某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2)测交: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交配,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3)花粉离体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如果植株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纯合体。若有两种以上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1. 现有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经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雄果蝇可以供实验使用。(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代关系判断的实验设计 基本思路:先做亲子假设,再做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 例1 : 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法与测交法。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定。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B X B和X B X 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采用测交法,可选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3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一、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2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一旦出现不同性状(除了基因突变),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隐性。 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知识载体,一方面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样就能分辨出显隐性了,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也就是相当于“无中生有”),与两亲本相同的性

果蝇杂交实验 山东大学资料

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 摘要果蝇(Drosophila)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因为果蝇染色体数目少、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杂交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性状和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和伴性遗传。 1.引言 普通果蝇的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是一个完全变态过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2n=8),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普通果蝇突变型中,有常染色体的残翅及伴性遗传的白眼等容易观察到的性状,便于实验分析。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列表如下: 表一:本次杂交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影响部分突变名称基因符号染色体上的座位 翅残翅vg IIR 67.0 眼色白眼w X 1.5 体色黑檀体 b IIR 48.5 刚毛卷刚毛sn X 21.0 翅型小翅m X 36.1 (卷刚毛的基因符号为sn3,报告中简写为sn。)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实质上就是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

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甲×甲→乙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甲×乙→甲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例题: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2、确定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测交:甲×乙→全甲(纯合)甲×乙→有乙(杂合) 自交:甲→全甲(纯合)甲→有乙(杂合) 例题: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且有一定的分离比,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例题: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答案:(1)不能遗传,因为“表型模拟”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基因型)并没有改变(2)方法步骤:①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的异性残翅(vv)果蝇交配;②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③观察后代翅的形态。 结果分析:①若后代表现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残翅(vv);②若后代表现有长翅果蝇, 则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 4、确定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 基本思路:隐雌×显雄(多次)(或看后代性状与性别是否有关) 结果结论: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性遗传 若后代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果蝇实验方案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组员:周能、朱晋恒、万若男、李政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果蝇单因子、二因子的杂交实验,理解孟德尔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内 容;掌握基本的遗传结果记录及统计分析方法。 2、通过果蝇野生型和白眼突变型杂交实验,了解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 规律,以及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3、要求能独立查阅相关资料。 4、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联锁交换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 正交: 性状长翅残翅 P ++(♀) × vgvg(♂) ↓ F1 +vg ↓? F2 ++ :+vg : vgvg 性状比 1 : 2 : 1 2、两对相对性状: 正交: 性状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 P: ee++(♀) × ++vgvg(♂) ↓ F1: +e+vg ↓? F2: +_+_ :+_ vgvg :ee+_ : eevgvg 性状比: 9 : 3 : 3 : 1 (3)、伴性遗传: 正交:反交: 性状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 P: X+X+ × X w Y X w X w × X+Y ↓↓ F1: X+X w :X+ Y X+X w :X w Y 性状比: 1 : 1 1 : 1 三、实验用品 1、材料:六种果蝇类型:野生型(+)、黑体(e)、残翅(vg)、白眼(w)

2、仪器: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或放大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培养瓶、麻醉 瓶、白磁板、毛笔、石棉网、棉花、纱布、吸水纸、滤纸片、牛皮纸、小镊 子等。 3、试剂:乙醚、玉米粉、糖、酵母粉、琼脂、丙酸 四、实验操作流程 1、培养基的配制:果蝇培养基成份(200ml) 蒸馏水160ml 玉米粉17g 糖13g 丙酸(苯甲酸) 2.0g 酵母粉少许 琼脂1ml 2、分取长翅、残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 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6~8h不交配。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处女蝇。 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名称)。 5、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6、3~4d后,连续观察记录F1性状,并统计数字(麻醉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统计)。 F1 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终止实验。 7、选出5-6对F1雌雄蝇自交。 8、 6~7d后放飞F1代亲本(记录日期)。 9、 3~4d后,F2代成蝇出现,连续观察统计各种性状,F3代出来后停止记录。 五、预期实验结果 (1)、一对相对性状: F1代为杂合体,产生两种相同数量的配子,F2代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例为3:1,正反交结果相同。 正交: 性状长翅残翅 P ++(♀) × vgvg(♂) ↓ F1 +vg ↓⊕ F2 +_ : vgvg 性状比 3 : 1 (2)、两对相对性状: F1代的表现型全部为野生型,F2代的表现型为野生型、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比例为9 : 3 : 3 : 1。正反交得结果相同。 正交: 性状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 P: ee++(♀) × ++vgvg(♂) ↓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

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果蝇杂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果蝇的杂交 姓名:许哲同组者:李永久 班级:生科08级学号:200805140167 实验时间:周二下午 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引言 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理论如图所示: 图一:分离定律图示 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如图所示)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之遗传学实验设计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之遗传学实验设计复习资料 一、常见类型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确定某一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4、基因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 ①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②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③判断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④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的实验设计 二、常用方法 1.测交:①判断一个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②判断一个显性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③判断遵循什么遗传定律(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自交:①判断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③判断遵循什么遗传定律④杂交育种中,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 自交法是最简单的,通常用于植物。动物通常用测交法 3.正交与反交:①用于判断胞质遗传与核遗传 ②常用于在细胞核遗传中,利用正反交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4.杂交:①杂交主要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②杂交能把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后代中,再经选育获得成新品种,这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三、遗传实验设计基本类型 (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例1:一株高茎豌豆,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 例2:有一匹栗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公马,欲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子,回答应该采用什么杂交实验的方法,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2)显、隐性的判断 例3: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灰身与黑身果蝇,已知灰身与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灰身与黑身基因的显隐性。 例4:现有自然界中获得的雌雄红眼果蝇各一只与雌雄白眼果蝇各一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红眼与白眼基因的显、隐性。 (三)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与结论: ①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②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例题5: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四)基因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 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