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操作系统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993.50 KB
- 文档页数:72
《操作系统原理》授课教案-《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授课教案 - 操作系统原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操作系统的常见功能和特性;3.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4.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模块:1. 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 进程管理-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进程调度算法和实现- 进程同步和互斥3. 存储管理- 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内存分配和回收算法- 虚拟内存的实现和管理4.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文件的存储和访问方式- 文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5.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设备的分配和调度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际应用的讲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练,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参与讨论的主动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和编程练中的实际能力和成果。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选用经典的操作系统教材作为参考书。
2. 讲义:提供详细的课堂讲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3. 实验环境:提供适合操作系统实验的计算机环境和工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七、参考资料1. 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操作系统原理教学课程手册。
2. 郁才根,操作系统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办公系统培训讲义
一、背景
如今,办公系统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旨在帮助大家掌握办公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提升工作效率。
二、办公系统概述
办公系统是一套用于办公自动化办公室的电脑软件,通常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等功能。
学会使用办公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
三、文字处理
1. 基本操作
•打开、新建、保存、关闭文档
•文字的输入、删除、移动
•字体、字号、颜色设置
•加粗、斜体、下划线
•对齐方式、缩进、行距设置
2. 制作文档
•设置标题、段落格式
•插入页眉、页脚
•插入表格、图片
•制作列表、编号
四、表格处理
1. 创建表格
•插入、删除表格
•调整列宽、行高
•合并、拆分单元格
2. 数据处理
•排序、筛选数据
•公式计算
•插入图表
五、幻灯片制作
1. 幻灯片基本操作
•新建、保存、删除幻灯片
•幻灯片布局选择
•插入文本框、图片、形状
2. 幻灯片设计
•主题选择
•切换幻灯片背景
•设定动画效果
•幻灯片演示模式
六、总结
办公系统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好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对我
们的工作效率影响深远。
希望通过本讲义的学习,大家能够加深对办公系统的理解,熟练掌握办公系统的使用技巧,提升工作效率。
祝大家工作顺利!。
SAP系统主生产计划操作流程讲义一、概述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预测销售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工具。
SAP 系统通过MPS运作,帮助企业进行销售计划的制定和生产计划的管理。
二、MPS操作流程1.创建MPS企业可以使用SAP系统的MRP运算程序,根据销售预测数据和库存情况来创建MPS。
MPS可以按产品、地区、时间等多个维度进行制定。
2.确认MPS在创建MPS后,企业需要对MPS进行确认。
这一步可以包括对销售预测数据的再次核对,与销售、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讨论和沟通,并最终达成共识。
3.MRP运算MPS确认后,系统会按照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MRP运算。
MRP计算会基于MPS以及其他相关的输入数据,生成计划订单,以满足销售需求和库存水平。
4.生产计划根据MRP运算的结果,系统会生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等。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的安排和采购的准备。
5.订单发布生产计划确认后,企业需要将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等发布给相应的部门或供应商。
订单的发布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实现。
6.订单执行在订单发布后,生产和采购等相关部门需要按照订单进行实际的生产和采购工作。
企业可以通过SAP系统对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7.订单跟踪企业可以通过SAP系统对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系统可以提供订单的进度、完成情况、耗用情况等信息,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和采购的管理。
8.供应链协同9.分析和优化企业可以利用SAP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主生产计划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生产计划和相关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盈利能力。
三、总结SAP系统主生产计划操作流程包括创建MPS、确认MPS、MRP运算、生产计划、订单发布、订单执行、订单跟踪、供应链协同以及分析和优化等步骤。
通过使用SAP系统进行主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和供应链的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倒闸操作培训内容:第一单元单一开关(断路器)的倒闸操作*培训内容:*培训教学内容要求:1、相应的技能鉴定考核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课题一一号馈出线633开关由运行转检修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学习,熟练掌握6kV开关由运行转检修的倒闸操作。
二、相关知识1.110kV变电站主接线系统图及正常运行方式。
2.电气倒闸操作票填写要求及规定。
3.馈线开关倒闸操作执行规定。
4.倒闸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倒闸操作的风险评估。
三、工作程序1.接受调度预发指令或工作票。
2.填写操作票。
3.审查操作票。
4.模拟预演。
5.现场核对设备。
6.唱票操作。
7.检查。
8.汇报。
9.复查评价。
四、注意事项五、实例一号馈出线633开关由运行转检修1.拉开一号馈出线633开关2.取下一号馈出线633开关合闸保险3.检查一号馈出线633开关确在“断”位4.将一号馈出线633开关手车拉至“试验”位5.取下一号馈出线633开关二次插头及控制保险6.将一号馈出线633开关手车拉至“检修”位7.合上一号馈出线633开关接地刀闸。
一号馈出线633开关由检修转运行1.拉开一号馈出线633开关接地刀闸2.将一号馈出线633开关推入“试验”位3.给上一号馈出线633开关二次插头及控制保险4.检查一号馈出线633开关确在“断”位5.将一号馈出线633开关手车推入“工作”位6.给上一号馈出线633开关合闸保险7.合上一号馈出线633开关8.检查一号馈出线633开关确在“合”位课题二6k V601、603进线开关由运行转检修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学习,熟练掌握6kV受总开关由运行转检修的倒闸操作。
二、相关知识1.110kV变电站主接线系统图及正常运行方式。
2.电气倒闸操作票填写要求及规定。
3.6kV受总开关倒闸操作执行规定。
4.倒闸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倒闸操作的风险评估。
三、工作程序1.接受调度预发指令或工作票。
2.填写操作票。
3.审查操作票。
4.模拟预演。
Stata操作讲义第一讲Stata操作入门第一节概况Stata最初由美国计算机资源中心(Computer Resource Center)研制,现在为Stata公司的产品,其最新版本为7.0版。
它操作灵活、简单、易学易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统计分析软件,现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欢迎,并且与SAS、SPSS一起,被称为新的三大权威统计软件。
Stata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功能强大,其最新的7.0版整个系统只有10M左右,但已经包含了全部的统计分析、数据管理与绘图等功能,尤其是他的统计分析功能极为全面,比起1G以上大小的SAS系统也毫不逊色。
另外,由于Stata在分析时是将数据全部读入内存,在计算全部完成后才与磁盘交换数据,因此运算速度极快。
由于Stata的用户群始终定位于专业统计分析人员,因此他的操作方式也别具一格,在Windows席卷天下的时代,他一直坚持使用命令行/程序操作方式,拒不推出菜单操作系统。
但是,Stata的命令语句极为简洁明快,而且在统计分析命令的设置上又非常有条理,它将相同类型的统计模型均归在同一个命令族下,而不同命令族又可以使用相同功能的选项,这使得用户学习时极易上手。
更为令人叹服的是,Stata语句在简洁的同时又拥有着极高的灵活性,用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熟练应用各种技巧,真正做到随心所欲。
除了操作方式简洁外,Stata的用户接口在其他方面也做得非常简洁,数据格式简单,分析结果输出简洁明快,易于阅读,这一切都使得Stata成为非常适合于进行统计教学的统计软件。
Stata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许多高级统计模块均是编程人员用其宏语言写成的程序文件(ADO文件),这些文件可以自行修改、添加与下载。
用户可随时到Stata网站寻找并下载最新的升级文件。
事实上,Stata的这一特点使得他始终处于统计分析方法发展的最前沿,用户几乎总是能很快找到最新统计算法的Stata程序版本,而这也使得Stata自身成了几大统计软件中升级最多、最频繁的一个。
1 高级操作系统 ........................................................................................................................... 3 一 上课基础 ........................................................................................................................... 3 二 参考书: ........................................................................................................................... 3 三 主要内容 ........................................................................................................................... 3 四 主要考核内容 ................................................................................................................... 4 五 教学目的 ........................................................................................................................... 4 第0章 引言 ............................................................................................................................. 5 1.网络操作系统 ..................................................................................................................... 5 2.分布式操作系统 ................................................................................................................. 5 3.并行操作系统 ..................................................................................................................... 6 4.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RTOS) ..................................................... 6 5.三种系统之间的一些不同之处: ........................................................................................ 7 第一章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 8 第二章 分布式通信 ............................................................................................................. 17 2.1 消息传递 ..................................................................................................................... 18 2.2 组通信 ......................................................................................................................... 20 2.3 远程过程调用 RPC ................................................................................................... 21 第三章 分布式协同处理 ..................................................................................................... 24 3.1 事件定序与时间戳 ..................................................................................................... 24 3.2 分布式互斥 ................................................................................................................. 25 3.3 选择算法 ..................................................................................................................... 29 第四章 资源管理 ................................................................................................................. 31 4.1 资源共享 ..................................................................................................................... 31 4.2 资源管理 ..................................................................................................................... 31 4.3 死锁处理 ..................................................................................................................... 31 第五章 进程与处理机管理 ................................................................................................. 36 5.1 进程和线程 ................................................................................................................. 36 5.2 进程管理 ..................................................................................................................... 38 5.3 处理机管理 ................................................................................................................. 38 第六章 任务分配与负载平衡 ............................................................................................. 40 6.1 任务分配 (task allocation) .................................................................................... 40 6.2 负载平衡 ..................................................................................................................... 44 2
第七章 分布式文件系统 ..................................................................................................... 50 7.1 允许用户程序直接存取 ............................................................................................. 50 7.2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组成 ............................................................................................. 50 7.3 设计策略 ..................................................................................................................... 50 7.4 接口 ............................................................................................................................. 50 7.5 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 ................................................................................................. 51 第八章 命名服务 ................................................................................................................. 57 8.1 名字 ............................................................................................................................. 57 8.2 一般的命名方式 ......................................................................................................... 59 8.3 分布式系统中的命名方式 ......................................................................................... 59 8.4 名字服务器(name server)的设计 ......................................................................... 60 8.5 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 ................................................................................................. 60 第九章 事务的并发控制 ..................................................................................................... 61 9.1 ......................................................................................................................................... 61 9.2 锁机制 ......................................................................................................................... 62 9.3 乐观并发控制 ............................................................................................................. 63 9.4 时间戳定序 ................................................................................................................. 63 第十章 分布式事务 ............................................................................................................. 64 第十一章 恢复与容错 ......................................................................................................... 71 11.1 具有容错能力的应用程序 ....................................................................................... 71 11.2 事务恢复 ................................................................................................................... 71 11.3 容错 ........................................................................................................................... 71 第十二章 分布式共享内存 ................................................................................................. 72 12.1 分布式共享内存(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 DSM) .......................................... 72 12.2 设计和应用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