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蜈蚣的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的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的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的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方法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蜈蚣的产卵、孵化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末夏初,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在20~60粒,大多40~50粒,个别的10粒以下。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在夏至到立秋期间,而以7月上旬、中旬为产卵旺期。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巾地面,自行挖好浅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产完卵后,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产卵时,若受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正在孵化的卵粒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嗡孵化时间长达43~50天。这期间,母蜈蚣一直不离卵或幼体,精心守护着,有时下半身及触角不时地左右摆动和扫动,驱赶近身的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吮添着卵团和幼体,据推测,蜈嗡可能是在分泌某种口腺和基节腺的分泌物,防止卵团遭受细菌侵害或其他污物沾染。

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卵的地径约3~3.5米,米黄色,半透明状。卵膜富有弹性,卵团孵化较慢,头5天内无显著变化,只是由米黄色逐步转白;半月后卵粒增长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卵粒长至5毫米;20天后,成月牙状,隐约可见细小脚爪,卵粒约7毫米;1个月后,初具幼后形态,体长约1.2厘米,并能在母蜈蚣怀抱内时蠕动;35~40天后,幼体蜈蚣长到1.5厘米,已能上下爬动,但尚不离母体.43~45天后,长到2~2.5厘米,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延寿觅食。孵化期内,母体已充分积聚养料,所以不必给食,否则反而造成卵因被食物污染而自食。

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生长,直到成体,均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1 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一般一年蜕1次皮,个别的两次。成体蜈蚣蜕皮前,背板翅起而无光泽,体色由黑绿转变为淡绿略带焦黄色,步足由红变黄,全身浑粗,行动迟缓,不进食物,视力及触觉能力减退,经拨动不能迅速逃避。

蜕皮时,蜈蚣用头部前端顶着石壁或泥壁,选顶开头板,然后依靠自身的伸缩运动逐节剥蜕,使躯体连同步足由前向后依次进行。蜕到躯体第7-8节时,蜕出触角。最后才蜕离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外壳。成体蜈蚣一般每4-6分钟蜕出一节,全部蜕出约需2小时。蜕皮时也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饲养的蜈蚣在蜕皮时,更要防止成群的蚂蚁对它趁机攻击,因蜕皮时蜈蚣无反抗能力,新皮鲜嫩,易受蚂蚁叮咬。

蜈蚣生长速度不快,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之前才长至3-4厘米,第二年出蛰之前,食物充盛,但也不过长到3.5-6厘米左右,第三年才长到10 厘米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到它发育长大为成虫再产卵,需足足3-4年时间。同年生下的蜈蚣,早期产卵与晚期产卵的幼体大小有很大差别。当年生长快慢与食物是否充足、进食时期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人工养殖中发现,同一年所生蜈蚣,孤岛自然放养就不如室内人工喂饲长得快。

蜈蚣的人工养殖一、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二、交配、产卵。蜈蚣的寿命有8年左右,性成熟以后,一般在7月左右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有粘液,卵粒互相粘连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三、食性。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稻色虫、金龟子、白蚁、蝉、蜻蜒、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四、养殖池的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野外圈养,野外散养,室内池养。

采用野外圈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条件好而又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用砖或玻璃等砌成,地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地上松土,池内也可栽上杂草、树木,尽量营造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成一圈宽15厘米左右并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有害动物掉入池内。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养孕蜈蚣20-30条左右。

五、管理要点(1)要经常防止蜈蚣逃跑;(2)要注意饲养密度,必须观察蜈蚣的体长、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管理.(4)饲料要保持清洁卫生,特别是沾污了农药的食饵绝对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夏季养蜈蚣须知随着对蜈蚣价值的开发利用,饲养蜈蚣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门路。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复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有时甚至会出现死亡。夏季怎样才会减少蜈蚣死亡和发病率呢?务必做好以下管理措施:1、充分供给饲料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阶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如小鱼,小虾,动物内脏。2、饮水要充足在饲养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供应,不能中断,否则断水数日后,一旦再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馔而成死亡,气温达到35℃时,不注意供水,蜈蚣会因脱水肢体瘫痪而死。因此,夏季要做好饮水的供应。

3、疾病防治夏季病菌大量繁殖,是蜈蚣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尤以霉菌引起的疾病较为频发,要注意适当控制洒水量,做到多次喷洒,同时,严格防止蜈蚣摄食腐烂霉变的食物。

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1、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目前,养殖蜈蚣的主要饲养方式有箱养法、缸养法、池养法。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以蜈蚣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与经营目标而设计,下面是这几种养殖方式的介绍:

1.箱养法(1)箱的制作。简易的制作方法是用纤维板加1.5厘米厚的木条钉成长、宽、高分别为10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板箱,箱的顶盖不用纤维板而是用方格的窗纱,既利通风透气,也利于防逃。另一种方式是:先钉一个高20~30厘米,宽30~40厘米、长度因地制宜得浅木槽,槽的上口四角及中间竖起多根长约10厘米的小木条,然后,用特定网眼的纱网围绕这些小木条在木槽的上方钉一个蚊帐式的网罩,在面向操作一面的网罩上留下多个操作门。将几个这种木槽放在长度与之匹配的多层木架上,组成立体多层养殖槽,这样既节省空间,充分利用养殖舍的面积,又利于蜈蚣栖息处的通风换气。同时,由于木料的吸湿作用,有利于维护饲养土的湿度。另外,这种结构还特别适用于冬季温室养殖。(2)饲养土堆放与内部布局。箱养法的饲养土堆积厚度为难10厘米厚,同时,每个养殖箱配备若干块弧形瓦片,将瓦片洗干净并吸足水分,4-5片一叠地放置在箱内壁四周,并使叠放的瓦片每层之间用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垫起,供蜈蚣栖息。箱的中间不放瓦片,这里是蜈蚣摄食与活动的场所。-----该养殖法的优点是:设备制作简单,布置方便,灵活性大,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搬动转移。缺点是:饲养土难以保持稳定的湿度,受环境影响大,很难维持蜈蚣所需最适宜生态环境,只适合养殖商品蜈蚣。

2.缸养法用于养殖蜈蚣的缸可以是玻璃的或是瓦缸。缸的体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以底面直径为首50厘米、高30厘米左右为宜。在缸底先铺上一层粗砂石,再在沙石上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饲养土,再地饲养土上缸内壁边缘叠放弧形瓦片,中间则留出蜈蚣活动与摄食的空旷地。瓦片叠放的厚度不限,但以最上块瓦片的上层面低于缸口10-15厘米为宜。叠堆的瓦片层与层之间,垫以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缸口还要盖以纱网,防蜈蚣外逃。----作为长远发展的蜈蚣养殖者,缸养法只应是权宜之计或因地制宜的小规模养殖。缸养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其通风透气差,底部易于积水,容易滋生霉菌,使蜈蚣发生绿僵菌病,应特别注意控制饲养土的温度,并适时更换饲养土。

3.池养法这是大多数蜈蚣养殖者所采用的一种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池养法从池的构造到池内布局都在不断改进。池养法:分室内池养与室外池养两种。室外池养无需建造房舍,成本低廉,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抓住蜈蚣的最佳生长发育季节,快速促进蜈蚣的生长繁殖。室内池养法则有利于管理,同时有利于人工营造蜈蚣最佳生态条件,延长蜈蚣的生长期,缩短冬眠非生产期,还有利于控制天敌与病害,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室内养殖应因地制宜利用简易房舍为主。但无室内、室外池养,池的构造与内部布局基本相公相似。

(1)池的建造①池的地点选择:养殖蜈蚣的池选择任何地势对室内养殖都有来说不是特别重要,而对于室内养殖者来说则很重要。在室外,建造蜈蚣养殖池的地点应在向阳的坡地,既可以避免雨水蓄积,又可以避免秋冬季节北风吹打。②池的建筑:用于养殖蜈蚣的池为长方形水泥构造池,池的大小与排列,应根据养殖场地或房舍来合理布局,而且养殖种蜈蚣,小蜈蚣与大蜈蚣的池应公别建造,以免在养殖过程中互相串扰而致大吃小。池的四周用砖侧立砌起,高约50厘米的围墙,围墙的内壁尽量用水泥抚平。在池

内的上缘镶嵌一圈宽为10~15厘米的玻璃,或贴上10~15厘米的塑料透明胶,表面贴平整,保持光滑,以防蜈蚣外逃,防止蜈蚣用复杂的腹足攀爬逃跑。

③池底的铺设。池底可用水泥铺底抹平,也可用砖直接铺在池底土面上,然后砖与砖之间得接缝可用水泥灌浆封严。两者各有优缺点,水泥铺底建造比较方便,养殖后捕捉蜈蚣也较容易,但水泥铺底透水性较差,在给饲养土加湿时如操作不严格,易造成饲养土积水。另外,水泥铺底也不利于饲养土与池下土之间的水、气交流。用砖铺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砖地吸水性强,同时又能将其吸入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蒸发出来,因而对调节饲养土与环境湿度极有好处;另一方面,其渗入性与透气性很好,这有利于饲养土与池下土之间的水分交换与气体交换,使寒冷的季节地热能够上升,提高饲养土的温度,而炎热的季节,凉爽的地下可以吸收饲养土中地热量,使饲养土不至于温度过高。使用砖铺底也有其缺点:一方面,用水泥浆弥合砖缝时,易因疏忽而留下缝隙,蜈蚣可通过这些缝隙钻入池地下底土层中,这容易造成蜈蚣受害或捕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砖的透气性强,其内部的微小空间大,在长期湿润的条件下,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其中就包括病原微生物。④蜈蚣栖息床的建造。池养法中常用的蜈蚣栖息床有两种:一种是堆土式栖息床:另一种是砖码型栖息床。-------最简单的栖息床就是直接由饲养土堆积,因而又叫堆土式栖息床。即在养殖池底2/3的地面上铺一层厚10-15厘米饲养土,上面再放上瓦片,另1/3的地面则是蜈蚣的活动场所。瓦片为弧形瓦,并采取拱面朝上的方向,层层叠加,层与层之间的两边垫以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瓦片之间也可采用肩搭肩的方式排列,在它们的搭接处,---垫以海绵条。使互相叠加的地方保持约2厘米的距离,以利蜈蚣栖息。瓦片的上-----表面高度应比池壁口缘低15厘米以上,不得超过内壁玻璃(或塑料透明胶)的下边缘。以免蜈蚣以此为梯逃逸。------砖码型栖息床,是指用砖按一定的方式堆码构成的蜈蚣栖息床,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砖码型栖息床有三种形式:全卧式栖息床、卧-立式栖息床、屋顶型栖息床。 a.全卧式栖息床:该种栖息床由砖全部平卧放堆积,同层的砖与砖之间保持0.5-1.0厘米缝隙,层与层之间的砖缝呈交错状态码放,一般可码放6-7层,最上一层缝隙口,放上多片海绵,以供调节湿度与蜈蚣饮水,该种栖息床的优点是:能有效地保持蜈蚣周边小环境干净,减少病原菌侵袭,无需用饲养土,操作更为方便,管理更容易,但缺点则是,耗砖量大,成本高,由于砖的系水性差因而难于维持稳定的湿度环境。b.卧-立式栖息床:该种栖息床是在池底平铺一层砖,砖与砖之间仍需保持1厘米左右的缝隙,然后在此层砖上再直立排放一层砖,直立的砖之间也保留1厘米左右的缝隙,立砖顶上再盖一层卧砖,卧砖上再放些海绵。该种栖息床与全卧式栖息床相比,砖缝间的透风性相对好些。但缺点是,由于立砖间的缝隙过于高长,蜈蚣在其间栖居时没有安全感而常常龟缩不出,取食活动少,生长发育迟缓,而且栖息床的面积过小时,还有倒塌的危险。c.屋顶型栖息床:该种栖息床的基本结构是外围用砖码成人字型阶梯,中间出饲养土填充,有的则用与砖的规格一致的土坯填码而成。其建造过程是,先在池的中心堆放饲养土,然后沿池的长轴方向,两边离池壁分别10厘米处,各码一排砖,砖的长轴与池的长轴垂直,然后修整饲养土,使第二层砖平放第一层砖上,且向池的中间错位半截,以后依此类推,直到两边的砖在中间会合。从而构成“八”形阶梯就行。但需注意砖与砖之间、砖与土坯之间及土坯与土坯之间应保持1厘米左右的缝隙,以供蜈蚣栖息与活动。该种栖息床是现行用得较多的模式。其优点是保温。保湿性能较好,操作方便,蜈蚣在此种栖息床中生活舒适,活动正常。缺点是建造稍显麻烦。有时,室内养殖者为节省空间,或便于冬季升温养殖,常将蜈蚣养殖池建成立体多层结构。建造时应注意每两层间的间距应保持40-50厘米以上,且池面不宜过宽,尽量保证池内通风透气。透光性良好,以防止霉菌滋生。

(2)饲养土的制作。饲养土既是蜈蚣栖居、生活、繁殖的场所,也是蜈蚣逃避各种不利因素的“避风巷”,因而对蜈蚣非常重要。蜈蚣对饲养土的土质没有很高的特殊要求砂土、壤土都可以,但饲养土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所以饲养土最好是较为疏松的壤土,粘土最好不要用作饲养土,因其易于板结、喷水后湿度在土粒间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蜈蚣在其内的活动。---常用的饲养土是反复耕作过的菜园地,其制作过程为:在长时期末喷洒过农药化肥的菜园内,挖取土质疏松、肥沃地段的表层土,将其打碎(一般质量较好的菜园土只需用锄、棒轻敲即可敲成颗状),捡出其中的烂叶、石块、瓦牌子等杂物,放于暴烈的太阳下,反复翻晒2-3天,直到晒干,这样既便于贮存,又能杀除土中可能含有的天敌卵或病原菌,晒干后即可贮存备用。------临用前,根据所需用量与湿度要求,准备好相应重量的水和喷雾器,将土薄摊在地上,一边翻动一边用喷雾器将水均匀地喷于土中,然后装池。------在室内养殖的情况下,饲养土一经调节好湿度装池后,其湿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需要大幅调节已入池的饲养土的湿度,可以采用摊薄饲养土,对表层均匀喷水或开窗通风的办法来增减饲养土的湿度。---------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年春天,蜈蚣刚从冬眠中“苏醒”时更换饲养土一次,平时,若因清除粪便丢失了少量饲养土时,可适量补充,如遇发生疫病,蚁害或螨害时,应及时更换饲养土。---饲养土在池中的铺垫厚度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春秋季节为10厘米左右,而夏天则减到5厘米,到冬季应加厚到15厘米。(3)饮水设施:饮水也是蜈蚣的生命活动之一,因此。蜈蚣养殖场内一定要设置供水设施,常用的供水设施为塑料浅盘或饮水盘。饮水盘最好埋于饲养土中,或嵌于活动场的地面下,其盘口与饲养土表面或活动场所的地平面,于方便蜈蚣寻觅和饮水。有些饲养场的饮水设施,是在养殖池内沿池壁底部向下挖成一圈水沟,沟底与沟壁用水泥抹平,以防漏水,沟的上口与蜈蚣活动场地地平,沟宽为10-2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内经常保持有足够的清洁水。由于蜈蚣无法涉水过沟,因而这种沟

既可满足蜈蚣饮水的需要,又可防止蜈蚣外逃。---此外,还可用比较致密的海绵,吸足清水之后,放于蜈蚣的活动场或瓦片上供蜈蚣饮水。(4)投料设施:蜈蚣的饵料常常是一些活的小动物,而且饲喂时还要将其切断,这些饵料动物在被蜈蚣摄食前可能遗留下一些粘液、粪便及多汁的软组织等玷污饲养土或运动场,而且这些东西很难清理,又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因此给蜈蚣投饵时常常要设置饵料盘,与饮水盘一样,蜈蚣的饵料盘也可以是塑料浅盘,可埋设于饲养土中或“镶嵌”于活动场内,,其盘口与饲养土表面或活动场的地平面平,也可用薄木板或者硬而又压实的纸板作饵料盘。(5)供湿设施:蜈蚣场地的供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空气供湿,一个土壤供湿,对于室外养殖者来说,土壤湿度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常常在场地建筑上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主要从饲养池底的渗水、饲养土的喷水与排水以及通风等几个方面来控制饲养土的湿度,而室内养殖者饲养土的湿度则可用喷水、洒水设施、渗水、排水设施等。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冬季室内加温养殖者,由于室内室外温度差较大,室内空气与饲养土之间的温差也大,这使饲养土的水极易挥发,因此,保持饲养土的湿度就很难,在建筑室内立体养殖池时,最好在饲养池(槽)的底部增加供湿设施

蜈蚣养殖风险预测策:2007年3月21日,由科技部、卫生部等16个部门共同制定的纲要正式发布,指出要解决现代化问题,在新形势下实现创新发展。2、市场:蜈蚣贵重,市场供不应求,各大市场每条蜈蚣的收购价格已由原来的几分钱飚升至1.5元以上。3、资源:野生蜈蚣产量急剧下降,而人工养殖蜈蚣起步缓慢,产量十分有限,未来几年供求矛盾难以缓解。4 、技术:蜈蚣的人工养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艰难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养殖技术基本成熟,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民间养殖基础较差,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蜈蚣养殖的技术要点准确把握蜈蚣生活习性,创造蜈蚣养殖最佳环境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据此习性,我们建造了比较合理的养殖池,经实际检验,养殖效果良好,具体建造方法请参看视频部分。

准确把握蜈蚣活动特点,选择最佳投喂时机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活动,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以上特点,对蜈蚣投喂饲料要遵循一定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点投喂饲料,以便蜈蚣形成条件反射,培养进食的规律性,同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雨后天气闷热的夜晚,蜈蚣活动加强,食欲较好,可适时增加投食量;大风或阴雨等不良天气应减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总之,应充分考虑气象因子对蜈蚣活动的影响,合理投食。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

掌握蜈蚣饮食规律,科学调配蜈蚣饲料

野生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喜食的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鼠妇、蜘蛛、蜻蜓......等,在动物性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也食植物性饲料。为降低养殖成本,扩大饲料来源,喜旺药用动物养殖场特别重视植物性饲料的开发利用,并研究出几种蜈蚣十分欢迎的混合饲料配方,由于混合饲料供应充足,营养全面丰富,依此为主食供应蜈蚣,可以明显促进蜈蚣生长发育,提高幼蜈蚣的成活率。

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但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蜈蚣养殖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蜈蚣的日常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喂食、供水、防逃。

一、喂食管理—混合饲料的制作

蜈蚣是杂食性动物,野生蜈蚣以捕捉活体小动物为食,我场在养殖过程中以各种动物尸体及内脏、动物血、面条、大米、豆腐、

瓜果、蔬菜等为主要原料,经简单加工供蜈蚣食用,实践证明,蜈蚣很喜欢吃。鱼可以直接切成块放入食盘供蜈蚣食用,煮熟的面条、吃剩的大米饭也可直接装入食盘放入蜈蚣池内,我场养殖蜈蚣主要供应荤素搭配的混合饲料。

二、供水管理—蜈蚣一天也离不开水蜈蚣可以十天半月不进食,但一天也离不开水,因此,必须确保蜈蚣生活的垛体水分适中,蜈蚣的生活环境有充足的饮用水供应。蜈蚣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土的含水量要求有很大差别,比如说即将蜕皮的蜈蚣对养土含水量要求大些,蜕皮后的蜈蚣对养土的含水量就要求小些,同一个养殖池内的蜈蚣,在同一时间对养土湿度的要求有很大差别,我场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的结构,轻松解决了这一难题。

大棚或室外养殖池,我们可以直接用水管向垛体喷水,水通过垛体流下来,大部分进入垛体下面的坑内,室内养殖可直接用水管将水注入垛体下面的水池,直到水从水池的上沿流出,垛体底层基本上是被泡于水中的,湿度最大,随着垛体上移,湿度递减,垛体顶部湿度最低。整个垛体自下而上湿度变化明显,轻松满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蜈蚣的特别需求,但别忘了将养殖池四周的水沟加满水供蜈蚣饮用。

怎样防治蜈蚣病害蜈蚣的抗病能力强,本身没有大积的瘟传播,如果饲养不得法,也会“逼”着蜈蚣生病,因此饲养中不能掉以轻心。现将蜈蚣的几种病害和防治方法简单的介绍一下,供朋友们参考。1.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步扩大;继而体表失去光泽,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终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所致。防治办法:(1)清除霉变的食物,喂新鲜的活食,保持好养殖池内的卫生,并进行消毒灭菌。(2)调节养殖池内的温湿度,保持通风散湿。(3)对发病的蜈蚣可用青霉素0.25克加水1千克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4)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粗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得病的蜈蚣,直到病愈。2.腹胀病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多因多食和低温所致,病蜈蚣早期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腹部胀大、行动迟缓、发病1周左右后死亡。防治方法:(1)用食母生1克加水500克拌匀,让期吸吮,并提高饲养温度。(2)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加300克饲料抖匀,也可用氯霉素0.25克加300克饲料拌匀,隔日喂食,直至病愈。3.脱壳病由于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真菌在躯体寄生所引起。初期表现为不安躁动,来回爬动,后期再再为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动而死亡。---防治方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加400克饲料拌匀,连喂多日,直至病愈。4.蚁害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期的蜈蚣抵抗能力弱,此时进入后会群起而攻之。致使脱皮时的蜈蚣被咬死,或使孵化中的雌蜈蚣弃卵而逃。防治方法:(1)在养殖池周围挖一圈围沟,注入水,可有效防止蚂蚁进入。(2)可用骨头、糖类、水果或其它甜食把蚂蚁诱引后用开水烫死。5.流产孕蜈蚣多因为受到干扰、翻动、嘈杂或异物的直接刺激所致,因此在孕期应保持安静,更不能经常翻动。此外,还要防止老鼠吞食成虫、幼体和卵而造成危害。

蜈蚣养殖

作为传统的蜈蚣,以野外捕捉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加大和野生蜈蚣的逐渐减少,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全国各大市竞相抢购,价格逐年上扬。(一)常温养殖常温养殖即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来进行蜈蚣养殖,随着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蜈蚣也相应地出现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催肥期和冬眠期几个过程。常温养殖具有如下特点:1、技术简单,管理方便;2、投资少,无需建造暖房及安装取暖设备。因此常温养殖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形式。从立冬到小雪前后,气温逐渐下降至10℃以下,蜈蚣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这时要在养殖池内盖草帘防止寒风吹袭。在整个冬季养殖池半月通风一次,同时往池内垛体四周洒水保证垛体潮湿,给蜈蚣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场所。这一切操作活动均应选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宜。

立春后气温回升,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至15℃时,少数蜈蚣开始出来活动。气温升至20℃时大部分蜈蚣开始出来活动觅食,这时蜈蚣处于恢复期,活动和消化能力都不旺盛,这期间应少量喂食,循序渐进,逐步增大喂食量,切忌大量喂食,以免造成腹涨死亡。同时还要注意对意外寒潮的保温工作。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可适量增大饲料投喂量,清明至小满,气温增至25℃左右,绝大部分蜈蚣出动觅食,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这时应供应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因此必须每日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升高喷水量逐渐加大,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蜈蚣的产卵及孵化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秋季气温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长至5~7厘米,由于小蜈蚣的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的脂肪积蓄较少,为保证其良好过冬,必须供应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及豆腐类食物,使其储存足够的脂肪及能量,为期安全越冬打下基础。

蜈蚣养殖技术交流养殖1000条蜈蚣的食料成本是多少?答:1000条蜈蚣从小至性成熟需消耗20斤肉类。 ----蜈蚣好养吗?答:蜈蚣是野生动物,人工驯养也只是近二十年以内的事情,各地养殖场养殖方式各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效益自然是天壤之别。你如果下定了养殖蜈蚣的决心,就必须鼓起勇气虚心向他人学习,争取走访更多的养殖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更好的养殖方式,综合利用各家养殖技术之长,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有人保证“引种一家、成功一家”,可能就有吹虚的成分,即便是养鸡、养猪也不乏失败者,何况是蜈蚣呢?----人工培养的品种有何优点?答:通过十多年的科学选育,本养殖场养殖的蜈蚣个体大、生长快、产卵量大、孵化率高、性情温顺、食性广泛,特别喜食人工调配的混合饲料,适合于高密度大批量饲养。-----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以养多少条?答:每平方米养殖池具体养多少条蜈蚣合适,有两个方面决定:供蜈蚣栖息的垛体体积和蜈蚣大小。假设1平方米养殖池内摆放垛体体积为400×300×5× 10,可养殖孕蜈蚣50条,6cm以下小蜈蚣2000条,6~10cm蜈蚣1500条,10cm以上蜈蚣1000条。-----怎样给蜈蚣投喂饲料?答:为了便于饲料管理和保证饲料的新先与清洁,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动场地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导致真菌性病蔓延,应该把饲料与饮用水放入专用的食盘或水盘里,食盘与水盘必须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下午5~6时将食盘送入投放地点,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备再用。--------室外蜈蚣养殖池有何特征?答:室外蜈蚣养殖较室内养殖环境要复杂得多,室外蜈蚣养殖池要满足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蜈蚣生存与生长的需要,除具备室内蜈蚣养殖池功能特点外,必须具备以下两点:①沿蜈蚣养殖池内四周设置小水沟,供蜈蚣随时饮水洗澡,同时可防止蚂蚁等天敌侵入。②养殖池中央必须有垛体的摆放,具有以下功能:下暴雨时水能及时流入坑内,防止池内大量积水,淹没垛体;夏季炎热,可钻入垛体内避暑;冬季寒冷,可钻入垛体内越冬;纵向空间大大加深,几乎任何恶劣环境下,蜈蚣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蜈蚣产卵前,在养池内用玻璃片或罐头盒等进行强制隔离合适吗?答:不合适。因为蜈蚣产卵前,在养池内用玻璃片或罐头盒等进行强制隔离后,虽然避免了其他蜈蚣的干扰,但被隔离的蜈蚣也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将不能找寻适合自己产卵的场所,只能被困在人为的保护罩里,而这里并不一定是蜈蚣产卵所需要的场所。--------蜈蚣池内有蚂蚁我怎么办?答:蚂蚁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蚂蚁: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②将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怎样防治绿僵菌病?答:平时加强管理,经常刷洗食盘和水槽,改善通风条件,掌握好饲养池的温度,一旦发现感染绿僵菌病的蜈蚣,应迅速捉出来另行饲养,同时将感染的饲养土全部清除,换进新饲养土,将池内的瓦片用3%福尔马林溶液清洗,待其晾干后,再放进池内,以杀灭瓦片上的绿僵菌。饲养池周围用0.5%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杀灭绿僵菌,确保环境的清洁,防治绿僵菌的孢子传播扩散,引起再感染。用氯霉素0.25克溶于150毫升温开水中,然后让蜈蚣吸吮,每天一次,直至病愈为止。蜈蚣康复期间,同时喂些活性高蛋白饲料,如黄粉虫、土元等,提高蜈蚣免疫力。------------怎样防治消化不良?答:平时切实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刺激,提高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在早春和晚秋的低温季节,应做好保温工作,池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5℃。如果蜈蚣已经得了消化不良症,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治疗:①用酵母片1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投喂,每天一次,直至痊愈。②取山楂20克,白糖10克,水250克,拌合后煮20分钟,每天一次,喂至痊愈。---------怎样防治胃肠炎?答:预防此病主要是加强管理。低温期间在池内挂上灯泡,补充光照,每10平方米池内安装20W灯泡一个。保持饲料新鲜和池水清洁,即使取出池内的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饲养池中要用3%的福尔马林或0.2%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对已经染病的蜈蚣用以下方法治疗:取青霉素片2片,酵母片2片碾成粉末,均匀拌进500克饲料中,每日投喂一次,直至痊愈。-----------蜈蚣身上寄生粉螨怎么办?答:如果蜈蚣饲养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蜈蚣就容易受粉螨危害,被粉螨寄生后,不但活动不便,而且蜈蚣会受粉螨产生的毒素刺激不得安宁,更严重的事,粉螨吸收蜈蚣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如下:①饲养池内一星期不要加水,降低养土的含水量。②处理好养土,采用热水泡、太阳下暴晒等方法杀灭其中的粉螨。③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如果蜈蚣生了病,怎样才能让蜈蚣顺利服药?答:蜈蚣是杂食性动物,但最喜欢新鲜的肉食,可以将药物研成粉末,洒在新鲜的肉食上,将肉食垛成肉泥,放在食盘里供蜈蚣食用,每500克食物可添加土霉素两片,酵母片4片。也可以将药物粉末溶进牛乳中供蜈蚣饮用,每500毫升牛乳可添加土霉素2片,酵母片4片,如果味道苦涩,可添加适当白糖调配。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保证蜈蚣顺利服药。----------干蜈蚣是如何加工的?答:①将采收的活蜈蚣放入盆内,用80℃的热水烫死,但不能把蜈蚣烫烂。②取长宽与蜈蚣长宽相等、两端销尖的薄竹片,一端刺入蜈蚣的头部下颚,另一端插进尾端,借竹片的弹力使蜈蚣伸直并用木板压平,晒干或烘干即可。③不要去掉竹片,以50条为一包,用薄纸包好,放入缸内存放,并在缸里放些樟脑丸,以防虫蛀,再放一些生石灰,可吸湿防潮。缸口最好密封。--------------被蜈蚣蜇伤后如何处理?答:①立即用力挤压蜇伤处,一来可挤出毒液,二来使毒液不至于大量扩散到皮下组织。②挤压后作局部处理:敷3%氨水或5%小苏打水,用公鸡唾液、蚯蚓体腔液、蜗牛粘液、蛋清液、大蒜液涂抹。③若全身症状严重,疼痛不止,有可能是过敏体质,则应送医院治疗。-----------早春期的饲养管理有何特点?答:早春气温偏低,复苏出蜇的蜈蚣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夜间很少活动,所以此期内不需要供食,以防寒保温为主。清明以后,夜间出穴活动的蜈蚣逐渐开

始增多,此时应调整活动场地和垛体的土壤湿度,因昼夜温差大,供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饲料的种类和供食量,以免暴食而导致腹胀死亡。------------夏季的饲养管理有何特点?答:立夏以后,夜间出穴活动和觅食的蜈蚣越来越多,各龄蜈蚣均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适宜阶段,孕蜈蚣已进入体内孵化期,这是应以肉食类饲料为主。保证活动场地和垛体的土壤湿度,每周向饲养池内喷洒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既要保证有充足的饲料,又要提供多样的饲料,促进摄食,利于生长。-----------秋季的饲养管理有何特点?答:立秋后转入多雨季节,空气湿度较大,这是的饲料供给与夏季相同,但应抓紧进行蜈蚣的母子分离工作,减少水盘与供水量,每周向饲养场内、屋角、地面等处撒漂白粉一次。秋分以后,蜈蚣处于脱尽游离水的入蜇前准备阶段,因而食量加大,代谢过程也同时加快,这时应加大饲料供应量,为安全越冬打好基础。-------------冬季的饲养管理有何特点?答:霜降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蜈蚣渐要进入冬眠状态,注意室内温度,搞好防寒保温为主,室内加温工作,这段时间重点是搞好养区挡风御寒和防止鼠害工作。

蜈蚣孵化时期的监护

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映。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兴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俟产卵,轻易不要移动。试验人员观察应小心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片(瓦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但因此时正值盛夏,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不要将水直接洒在巢内,也不应使巢内湿度过大。-----------孵化结束后,幼体蜈蚣虽然暂成团群集,但是亦可单独活动和寻食。

蜈蚣的养殖与产品加工技术(1)栖息环境:蜈蚣怕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蜈蚣喜欢躲伏在废弃的沟壕、荒芜的坟包、路旁的缝隙中。到了晚秋季节,则多栖居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沟坡下或树洞内。(2)活动与食性:蜈蚣活动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光照时间等有一定的关系。其特点是:白天活动少,夜间活跃。天气炎热,温度高于25℃时,活动量大。20℃左右活动一般。风力六级以上时活动量小,下雨时活动少。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其食性广,喜吃小昆虫类。蜈蚣具有毒液,可以杀死比自己大的小动物。所食小动物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蛙、鼠、雀、晰蜴、蛇类等。人工养殖,可以喂给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3)产卵与孵化:蜈蚣为卵生动物,每年春末夏初,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一般产卵量20-60粒。产卵时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前,蜈蚣腹部几乎紧贴地面,挖好洞穴。产卵时,蜈蚣躯体曲成S形,后面几节步足撑起,尾足上翘,触角向前伸张,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产卵过程需2-3小时。产卵完毕,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粒聚拢成团,抱在怀中孵化,孵化时间为43-50天。蜈蚣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米黄色,半透明状。卵团孵化较慢,头5天内无显著变化,10天后卵粒变得长而扁;半月后卵粒变成腰子形,中间痕线裂开;20天后,变成月牙状;1个月后,初具幼虫形态,并且在母蜈蚣怀抱内蠕动;35-40天后,蜈蚣幼体已经上下爬动;43-45天以后,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自行觅食。(4)蜕皮与生长速度:蜈蚣从卵孵化、幼体发育直到成体,需经过数次蜕皮。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成体蜈蚣每年蜕一次皮,个别的蜕两次。蜕皮时要避免惊动,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一般需2小时左右)。此时,还要防止成群的蚂蚁攻击,因蜕皮中的娱蚣无反抗能力。蜈蚣生长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前才长到3-4厘米,第二年可长到3.5-6厘米,第三年才达10厘米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发育长大为成虫到再产卵,需要3-4年的时间。(5)冬眠:蜈蚣在11月底进入冬眠。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也不进食,躯体成S形,触角由外向内卷曲,尾足并拢。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2.养殖方法

饲养蜈蚣可用池、缸、罐等,但都应防止逃跑。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应适时加强管理。(1)保持安静的环境:蜈蚣产卵、孵化要求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抢食卵粒。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开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2)产前加强喂食: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3)孵化期管理: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压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当孵化结束后,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

3.产品加工方法

蜈蚣为干燥全体。捉后用沸水烫死,再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尾部,借助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置于阳光下晒干。加工炮制后的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14-16厘米,宽0.6-1.0厘米,全体22节。

蜈蚣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蔬菜大棚养蜈蚣中国红头巨蜈蚣人工养殖技术》蜈蚣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蔬菜大棚养殖蜈蚣方法及条件。并介绍了从蜈蚣的选种、投放、产卵和孵化,以及成品蜈蚣的饲养与管理。中国红头巨蜈蚣的选种、育种、交配、繁殖和孵化中的注意事项,冬眠期间的管理、饲喂即从幼蜈蚣到成品蜈蚣各生理阶段的管理和疫病防治,成品蜈蚣的加工技术等。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蜈蚣养殖技术》是在总结了以前养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养殖技术的发展,为满足药用蜈蚣养殖者的技术操作需要而编写的

前言

一、蜈蚣概说

(一)蜈蚣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1.整形亚纲

2.改形亚纲

(二)蜈蚣的适宜温、湿度环境

1.蜈蚣的适宜温度环境

2.蜈蚣的适宜湿度环境

(三)蜈蚣的食性

二、蜈蚣的药用价值与药用历史简况

(一)蜈蚣的主要药用价值

1.蜈蚣的药性与药效

2.蜈蚣药用的部分选方

(二)蜈蚣药用的历史简况

1.蜈蚣名称的由来

2.蜈蚣入药的传说

3.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

4.有关药用蜈蚣采集与经营管理的记述

5.我国药用蜈蚣资源的状况

三、蜈蚣的外部形态

(一)头部

1.大颚

2.第一小颚

3.第二小颚

4.幕骨内突

(二)躯干部

1.颚肢节

2.有足体节

3.胸板

4.侧板

5.步足

(三)肛生殖节

1.前生殖节

2.生殖节

3.肛门

四、蜈蚣内部组织结构

(一)肌肉系统

(二)消化系统

1.口腔

2.前肠

3.中肠

4.后肠

5.消化腺

6.马尔皮基氏管

(三)呼吸系统

1.气门

2.气管

(四)循环系统

1.心脏管

2.腹主动脉

3.环状血管

4.侧脉

5.血液与循环

(五)神经系统

1.脑

2.腹神经索

(六)生殖系统

1.雌性生殖系统

2.雄性生殖系统

五、药用蜈蚣的主要种类

(一)少棘蜈蚣

(二)模棘蜈蚣

(三)多棘蜈蚣

(四)哈氏蜈蚣

(五)马氏蜈蚣

六、蜈蚣的一般生活习性

(一)扫除习性

(二)昼夜节律

(三)捕食与食性

(四)越冬

七、蜈蚣的个体发育

(一)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期

1.卵黄裂和胚层形成期

2.分节和器官原基形成期

3.器官形成期

(二)胚后发育期

1.身体生长发育期

2.性成熟期(成体期)

八、蜈蚣的生殖行为

(一)求偶

(二)筑巢

(三)产卵

(四)产卵期与产卵量

(五)性细胞发育与温度等条件的关系

九、药用螟蚣的人工养殖

(一)养殖池的建造

1.地点的选择

2.养殖池的一般构造

3.栖息床的构筑

(二)养殖蜈蚣的注意事项

1.引种

2.饲养

3.放养密度

4.越冬管理

5.捕捉方法

6.被蜈蚣螫伤的简易疗法

(三)药用蜈蚣的人工繁殖

(四)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十、天敌预防与疾病防治

(一)天敌预防

1.寄生线虫

2.蚂蚁

3.石龙子

4.鸟类

5.老鼠

(二)疾病防治

1.主要常见疾病

2.预防和治疗

后记

《正版图书——蜈蚣养殖与加工》图书,本书介绍了蜈蚣的特性、蜈蚣的饲养方式、蜈蚣饲养土的制作、蜈蚣饲料、蜈蚣动物活饵的培育等内容。

第一章蜈蚣特性

一、概述

二、形态结构

三、生活习性

四、蜈蚣种类

第二章蜈蚣的饲养方式

一、养殖形式

二、人工饲养方式

三、饲养密度

第三章蜈蚣饲养土的制作

一、饲养土的制度

二、饲养土的使用

第四章蜈蚣饲料

一、饲料种类

二、饲料配方

第五章蜈蚣动物活饵的培育

一、蚯蚓

二、蝇蛆

三、黄粉虫

四、蚕蛹

第六章蜈蚣的繁殖

一、雌雄区别

二、生殖习性

三、种蜈蚣的选择

四、种蜈蚣的饲养

第七章蜈蚣的饲养管理

一、日常管理

二、幼体蜈蚣的饲养

三、成体蜈蚣的饲养

四、冬夏季管理

第八章蜈蚣疾病防治

一、病害防治

二、虫害防治

第九章中毒与救治

一、中毒原因

二、诊断要点

三、中毒救治

第十章蜈蚣的捕收、加工与贮藏养护

一、捕收

二、加工

三、贮藏养护

第十一章蜈蚣医方

《正版图书——蜈蚣地鳖虫养殖与加工技术》(绝版书,品相7成)(购买光盘时赠送)内容包括:蜈蚣概说,

蜈蚣药用历史简况,蜈蚣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药用蜈蚣的主要种类,蜈蚣的生活习性、个体发育与生殖行为,药用蜈蚣的人工养殖和天敌预防与疾病防治等。

前言

第一部分蜈蚣的人工养殖与初加工

一我国药用蜈蚣的资源状况及蜈蚣的人工养殖前景

二蜈蚣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三几种主要药用蜈蚣的特征及分布

四蜈蚣的生物学特性

(一)昼伏夜出

(二)肉食性与捕食行为

(三)对环境温、湿度等条件的要求

(四)繁殖特性

(五)发育过程中的蜕皮现象

(六)冬眠

(七)蜈蚣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生命阶段的划分

五药用蜈蚣的人工养殖

(一)养殖蜈蚣前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

(二)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三)引种与捕捉种苗

(四)种蜈蚣的饲养管理

(五)种蜈蚣的繁殖

(六)幼蜈蚣的饲养管理

(七)育成期蜈蚣的饲养管理

(八)冬眠期蜈蚣的管理

(九)蜈蚣的冬养

六动物性饲料的配套养殖

(一)蚯蚓养殖

(二)蝇蛆养殖

(三)牛蛙蝌蚪的养殖

(四)黄粉虫的养殖

七天敌防除

(一)鼠类

(二)蚂蚁

八疾病防治

(一)绿僵菌病

(二)消化道炎症

(三)蜈蚣咽喉部溃疡病

(四)粉螨病

(五)寄生线虫病

九被蜈蚣蜇伤的处理

(一)蜇伤后的症状

(二)处理措施

十蜈蚣产品初加工

(一)蜈蚣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二)蜈蚣的采收

(三)蜈蚣的初步加工

(四)蜈蚣的取毒

(五)蜈蚣的炮制

(六)蜈蚣粉的制作

(七)蜈蚣酒的开发

第二部分地鳖虫的人工养殖

一地鳖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二地鳖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昼伏夜出性

(二)食性与摄食行为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四)繁殖特性

(五)蜕皮

(六)冬眠

(七)假死现象

(八)地鳖虫的生命阶段的划分

三地鳖虫的人工养殖

(一)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二)饲养土的制作

(三)常规器具

(四)引种与种苗捕捉

(五)成虫的饲养管理与地鳖虫的繁殖

(六)幼龄若虫的饲养管理

(七)中龄若虫与老龄若虫的饲养管理

(八)冬眠期地鳖虫的管理

(九)地鳖虫的冬养

四天敌防除

五疾病防治

(一)绿霉病

(二)消化道炎症

(三)螨病

六采收与加工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蜈蚣养殖技术》+《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正版图书——蜈蚣养殖与加工》+《正版图书——蜈蚣养殖技术》+《正版图书——蜈蚣地鳖虫养殖与加工技术》+快递=128元

工厂创业项目

工厂创业项目 办公家具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的城市创业的人是有限的,因此做办公家具虽然有利润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业者一定要有人脉,因为你的客户一般针对的不是小的店门老板,而是大的企业或者是单位,否则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应该谨慎考虑。 狐狸 近期河北蠡县留史、肃宁、尚村市场蓝狐销售稳定,尤其90厘米以上毛绒密度大、毛质长4厘米以上的条子路相对较快,价格在450元/张左右;另外,毛质强、针毛齐的领子路蓝狐也较快,但价格相对较低,85厘米的280元/张左右,条子路在420元/张,这就要求养殖场对蓝狐要精养。养狐狸作为农村最赚钱的项目,已经帮助无数农民发财当上了老板。 成本低的养殖项目饲养肉食狗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肉狗的生长速度、肉狗市场价格、饲料成本等因素。近年来各地肉狗需求量大增,而且价格有增无减。广东、广西等地活拘价格均高达8-10元/斤,冬季价格略高,且供不应求。按每只肉狗80斤,最低8元/斤计算,80×8=640元,每只肉狗的净利润为640元-230元=410元。如市场价格高于8元/斤,利润空间则更大。饲养一组肉狗一年可繁殖60余只幼狗,每只幼狗饲养160-180天可获利400多元,一个周期从幼犬到出栏可获利60只×400元=24000元,如有场地可继续规模化发展,利润更加可观。 蜈蚣 由于市场的大量需求蜈蚣行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蜈蚣的养殖,属于农村挣钱项目。内容丰富,技术性强,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所以养殖蜈蚣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养鹿

同时也应看到养鹿的机遇。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鹿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二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会带动养鹿技术发展。三是国家正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名、特、优、新农业倾斜,给养鹿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养鹿能不能赚钱:不论是以前、现在还是今后,养鹿赚钱是肯定的,只是赚多与赚少的问题。当然,养鹿不是短平快项目,其一次性投资较大,如建舍、引种等,十几只鹿得花几万元,而正常售鹿茸和仔鹿获利,在一般情况下,得3-4年才回本,相对见效慢。但回本之后鹿就是“摇钱树”、“聚宝盆”了。因农民养鹿劳力和部分饲料可以不计成本或成本很低。如每年每只鹿产三杈茸鲜重2.5公斤,折干重0.9公斤,以1999年每公斤售价2500元计,能卖2250元。如产二杠鲜茸重1.5公斤,每公斤售价1200-1300元,则能卖1800-1950元。母鹿产仔1只,仔鹿平均售价2500元/只。算大账平均每只鹿纯盈利1000-1500元。 赚钱的工厂创业项目 獭兔 獭兔市场已红火了两年,獭兔市场已向优质优价方向发展。一般獭兔皮每张20~30元,而优质獭兔皮每张售价可高达50元,且销路顺畅。所以,只要獭兔皮质量过关,就能保证市场的销路。 牛蛙养殖 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南湖生态园牛蛙养殖基地里,一只一斤多重的牛蛙,停留在竹竿上,正直视着远方。 这种牛蛙由湖北农广天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于美国的一种优良牛蛙品种。经过精心的培育,牛蛙不断的繁殖,农广天地牛蛙养殖已经发展成为7000多亩的商品蛙养殖规模。 技术门槛低:人工农广天地牛蛙养殖条件要求低,养殖周期短,美国牛蛙具备生长快,产量高,易管理,既可家庭养殖,也可规模养殖。没有经营限制,易于管理,城乡男女均可从事养殖。

蚯蚓养殖前景广阔

蚯蚓养殖前景广阔 蚯蚓被达尔文称之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既可以加工成为蚯蚓粉,又可以提炼成为蚯蚓液和保健品,可以清热息风、平喘、活血通络等,近年来将其应用于食品、保健及饲料等行业也屡见不鲜。蚯蚓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易饲养,见效快,如管理好每亩可产2-3吨,或产量更高,达到5吨,利润在5000-8000元以上。随着应用领域的和应用数量的增加,蚯蚓在现代生产和研究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蚯蚓养殖不但可以成为部分农民发家致富的途径,而且其有效成份在医学领域对某些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蚯蚓能处理垃圾,据有关资料显示,培育1吨鲜蚯蚓,能吃掉有机垃圾及粪肥等80吨,变废为宝,使生态食物链“加环”,形成良性循环。开发蚯蚓蛋白源,促进特种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总之,蚯蚓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抗病力强,用途巨大,而且生产成本低,养殖方法简单,蚯蚓养殖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城市进行蚯蚓的养殖及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蚯蚓养殖有哪些方式 蚯蚓有其特有的生活习性:“三喜三怕”——喜温、喜湿、喜空气。怕震动、怕触动、怕光;蚯蚓一般在夜晚出来觅食,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合生活在15-25℃、湿度为60%-70%、pH值为6.5-7.5的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因此选择一个最适合蚯蚓的环境是蚯蚓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传统养殖方法:蚯蚓的养殖最早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菜地,田地,农田养殖法可以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结合起来,其效果更佳。可以利用大田、园林、牧场等辽阔的土地来养殖蚯蚓,不仅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利用蚯蚓来改良土壤,促进农林牧各方面综合增产。其缺点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农药、化肥可能对蚯蚓造成极大地危害,故在农田养殖蚯蚓时就应考虑这个矛盾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室内养殖方法:逐渐发展为用箱、盆、筐、罐、砖地、温床等进行室内养殖,其优点是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养殖的科学和实验,其缺点是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难于在生产上应用,而且每平方米的产量只有30千克左右。 蚯蚓生长的适宜温度 蚯蚓属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温度范围:5-30℃。32℃以上停止生长,10℃以下活动迟钝,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40℃以上或0℃以下,蚯蚓死亡。 二、最适温度:15-25℃。最适温度因种而异,如赤子爱胜蚓为25℃,红色爱胜蚓和背暗异唇蚓为12℃,红正蚓为15-18℃。 三、幼蚓的最适温度:幼蚓的最适温度可高出成熟蚯蚓3-4℃。 三、立体养殖方法:随着蚯蚓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往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蚯蚓逐渐向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因此一种最新的养殖方式出现了——网箱进行立体繁殖。据资料显示,采用网箱进行立体繁殖蚯蚓其产量比过去提高30%-50%,1000千克粪料一般可以产出3O千克左右的鲜蚯蚓,与平面养殖相比,立体养殖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场地,增加饲育量和产量,而且又便于管理,长年养殖。 蚯蚓养殖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使得畜牧业得到迅速地发展。在广大的郊区和农村,畜牧场越来越多,大量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 由于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大量畜禽排泄物过于集中,同时受到地域交通和就地无法消纳

蚯蚓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蚯蚓养殖技术光盘——新法养殖蚯蚓》(2片/套)新法养殖蚯蚓教学光盘,是我国第一部新法蚯蚓养殖专用教学光盘。蚯蚓是饲养鱼类、家禽等不可多得的高蛋白饲料,是钓鱼的最好饵料,现代医药、食品加工等的最好原料,养殖蚯蚓经济效益好。主要内容如下一、养殖蚯蚓是“农业绿色革命; 二、国外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 三、我国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 四、蚯蚓养殖技术与方法; 五、饲料的调制与发酵; 六、蚯蚓生长繁殖技术; 七、人工养殖蚯蚓饲料的来源; 八、蚯蚓的加工与利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 的养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学特征、蚯蚓对环境的要求及布局、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养殖方式与设施、引种、蚯蚓的基料和饲料、建池、蚯蚓的饲养管理、鲜活蚯蚓的采收和贮运。 《正版图书——蚯蚓养殖技术》,蚯蚓是家禽养殖、淡水鱼养殖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德牛研究员等编著。内容包括:概述,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蚯蚓的生物学因子,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蚯蚓的人

工繁殖技术,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蚯蚓的天敌侵害、病害及其防治,蚯蚓的采集及处理,对发展我国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适合蚯蚓养殖专业户和从事畜牧、水产、饲料、食品、制药、环保工作者阅读。 目录 一、概述 二、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 (一)传统药材,沿用至今 (二)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三)处理有机废物,消除环境污染 (四)优质肥料,改良土壤 三、蚯蚓的形态结构牲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器官 四、蚯蚓的生物学因子 (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二)生长、繁殖习性 五、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 (一)天锡杜拉蚓 (二)日本杜拉蚓 (三)参环毛蚓 (四)秉氏环毛蚓

蜈蚣养殖方法

目录 一、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1) 1.几种主要的养殖方法…………………………………………………… 2.引种……………………………………………………………………… 3.种蜈蚣饲养管理………………………………………………………… 4.种蜈蚣的繁殖…………………………………………………………… 5.幼蜈蚣的饲养管理……………………………………………………… 6.育成期蜈蚣的饲养管理………………………………………………… 7.冬眠期蜈蚣的管理……………………………………………………… 8.蜈蚣的冬养........................................................................二、天敌防除 (14) 1.鼠类……………………………………………………………………… 2.蚂蚁.................................................................................三、疾病防治 (15) 1.绿僵菌病…………………………………………………………………… 2.消化道炎症………………………………………………………………… 3.蜈蚣咽喉部溃疡病………………………………………………………… 4.粉螨病……………………………………………………………………… 5.寄生线虫病...........................................................................四、被蜈蚣咬伤的处理 (19) 1.咬伤后的症状……………………………………………………………… 2.处理措施…………………………………………………………………… 五黄粉虫的养殖 (20)

大平2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高产蚯蚓良种,成熟的蚯蚓体长32---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尾部黄色,行动缓慢,性情温顺,群居性好,特别适合高密度养殖,喜欢生活在腐熟的 猪牛粪便中,蚓体干物质含蛋白质70%,粗脂肪8.5%,粗纤维1.7%无氮浸出物19.4%粗灰分9.5%,钙1.6%,磷1.24%,相当于进口鱼粉的营养价值。 大平二号蚯蚓雌雄同体,蚯蚓之间相互交配互相交换精液然后产蛋,据观察一条蚯蚓平均每天产 蛋0.8个,每个蛋可出小蚯蚓5~7条,小蚯蚓通过二个月的饲养又可产蛋繁殖,因此大平二号蚯 蚓的繁殖率之高、产量之高是本地蚯蚓无法可比的,据我们试验:在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下,一 次性放养种蚓500条,年可繁殖75万条以上,繁殖比1:1500,下面将主要饲养技术介绍于后: 一、蚯蚓的生活环境: 1.温度:蚯蚓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直接影响蚯蚓的 体温和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肓和繁殖,一般来说:蚯蚓的的活动温度在5—30之间,0-5 度休眠;0度以下死亡,最适温度在20-28度,28-30度能维持一定生长;32度以上停止生长;10度以下活动迟缓;40度以上死亡;温度对蛋子的孵化时间影响最大,一般20度蚯蚓蛋36 天孵化,10度时112天孵化,15度时40天孵化,而30度以上时孵化率为30%,因此:为使 蚯蚓达到最高繁殖率和最高增重,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夏季搭阴棚、洒水降温、冬季盖稻草、加盖双层地膜保温。 2.湿度;蚯蚓没有呼吸器官,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 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它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 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因此,防止蚯蚓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 蚯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据我们多年实验认为;饲养料含水以71~80%为宜。卵在孵化期饲 料含水以50~60%为宜。 3、酸碱度;蚯蚓对酸碱度很敏感,因为它的体表各部分散着对酸碱等有感觉能力的化学感觉器,蚯蚓在强酸碱的环境中不能生存,对于弱酸碱的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据我们实验;大 平二号生长在ph值(酸碱度符号)8~9范围内产蛋最多。就是说:蚯蚓适应生活在弱碱性环 境中、这也说明PH值对蚯蚓生存影响最大、特别应注意的是:调节蚯蚓饲料的PH值、不能使 用硫酸、盐酸等强酸,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强碱。只能用下列弱酸和弱碱作为中和剂:碱性中和剂选用碳酸钙、酸性中和剂选用醋酸、柠檬酸。 4.通气:蚯蚓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土壤,饲料越好,新陈代谢越旺,产蛋 越多而且成熟期缩短。如果饲料中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含量过大,蚯蚓就会逃跑或者大

蚯蚓养殖技术可行性分析创业计划书

蚯蚓养殖技术可行性分析创业计划书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1蚯蚓的介绍 (1) 1.2蚯蚓行业的现状 (1) 二、公司概述 (1) 2.1公司的宗旨 (1) 2.2公司使命 (1) 2.3公司的名称及性质 (1) 2.4公司规模及结构 (2) 2.5公司经营理念 (3) 2.6公司总体战略 (3) 2.6.1总体战略 (3) 2.6.2发展战略 (3) 三、产品与服务 (5) 3.1产品概述 (5) 3.1.1蚯蚓 (5) 3.1.2蚯蚓的蛋白质(公司的主打方向) (5) 3.1.3蚯蚓粪 (7) 3.1.4 蚯蚓粉 (7) 3.1.5蚯蚓药 (7) 3.1.6蚯蚓苗 (8) 3.1.7鲜蚯蚓 (8) 3.2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公司重点项目) (9) 3.2.1国外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的现在 (9) 3.2.2蚯蚓去污泥技术可行性分析 (10) 3.2.3蚯蚓去污泥的竞争优势分析 (11) 3.3蚯蚓处理城市垃圾技术(公司重点项目) (11) 3.3.1目前城市存在的垃圾问题 (11) 3.3.2目前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11)

3.3.3 蚯蚓床法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12) 3.3.4蚯蚓处理城市垃圾的优势分析 (12) 3.3.5蚯蚓处理城市垃圾的前景 (12) 3.4公司生产管理 (13) 3.4.1生产要求 (13) 3.4.2厂址选择 (13) 3.4.3项目进度 (14) 3.4.4简单生产工艺流程 (14) 四、市场机会 (16) 4.1市场特征 (16) 4.1.1概述 (16) 4.2市场细分 (16) 4.2.1已开发蚯蚓市场 (16) 4.2.2尚未开发的蚯蚓市场 (17) 4.3销售渠道分析 (17) 4.4竞争分析 (17) 4.4.1竞争产品和竞争对手 (17) 4.4.2竞争影响力量分析 (18) 4.4.3竞争优势 (18) 4.5市场容量 (19) 4.5.1市场容量 (19) 4.5.2趋势分析与预测 (19) 五、市场营销 (19) 5.1目标市场 (Target Market) (19) 5.2产品(Product) (19) 5.2.1产品 (19) 5.2.2.包装 (19) 5.2.3服务 (20) 5.2.4品牌 (20)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中药称为地龙,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穴居动物,种类很多,我国分布有160多种。蚯蚓营养丰富,鲜体粗蛋白质含量达12%~20%,干体粗蛋白质含量达60%~65%,粗脂肪含量8%,碳水化合物14%,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塘虱鱼的优质活饵。 一、蚯蚓的形态特征 蚯蚓身体为长圆柱形,两端稍尖,头部及感觉器官退化。整个身体由环状体节相连而成,体节数因种而异。身体前端具环状生殖带,雌雄同体,异体授精。具刚毛,并以其作为运动器官。蚯蚓的种类不同,体色也不同,通常背部、侧面呈棕红、紫、褐、绿等颜色,腹部颜色较浅。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喜暗、喜安静、怕光、怕盐、怕辣及植食性、穴居性等特性。 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南宁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

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三、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养殖方式:露天堆肥养殖,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

蜈蚣养殖7大注意事项

蜈蚣养殖7大注意事项 刚进入门型的养殖户,因强烈的养殖热潮很容易忽视客观条件,蜈蚣入池后自由活动第一感很清爽激动。自然没考虑到蜈蚣需要些什么,这时候就要多留意自己养殖场合的湿度是否达标,蜈蚣所需的湿度范围是在 60%~85%尤其是再夜间有必要重视起来。在意识性提高的同时,土壤湿度校正,白天上升夜间下降。湿度适宜后蜈蚣将就进入正常生长状态,然而,个体基因差异生长规律有先后顺序差别,季节不同周期停止生长。即从卵化出的幼崽初次蠕动身体的时刻开始就需要湿度的保护。原种虫在产卵期更需要观测湿度的稳定性,种虫在进入产期将禁止进食没有适宜的湿度维护,就好比鱼儿脱离水源缺氧而死,严重情节弃子而散。 ? 蜈蚣养殖 过程中产生的状况并不亚于过干的现象,长期在过大的湿度环境会导致死亡速度加快。产卵期间死亡的蜈蚣在剖解中还曾见到未发育成形的卵粒。 2 、蜈蚣养殖 ? 管理 中,“肠道炎症”增多,体质退化、抗病力下降由于营养问题,又缺乏 预防,蜈蚣的某些功能在退化,种虫“肠道炎症”增多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表现滞产(产程长)与二产增多、生殖系统受损和体节神经系统坏死增多。体质退化,消 化功能减弱,无氧代谢耐力下降,脱皮肤质滋生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蜈蚣的 免疫应答能力,是某些免疫失败的因素之一 ?

3 、传统养殖池对蜈蚣的伤害 不合理的养殖池对蜈蚣身体有多种伤害,湿度的控制以及产卵冬眠等有直接的影响。传统养殖池的建筑方式消毒方式有许多潜在的漏洞,建筑一个好的合理的养殖池需要经过细致的消毒预防,比例搭配需恰当。合理的建筑环境才能给蜈蚣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带来伤害,方便后期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操作。 ? ? 4 、预防不妥对生长与生理的伤害 养殖蜈蚣的预防行为以及管理过程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并受人为操作的制约。不良的环境预防条件,在伤害环境的同时,也使表现出异常行为。在养殖池中的蜈蚣反常首先感到反常,继而出现不安与烦躁白日在外行走不入巢穴。当预防不到位、又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于百无聊赖中会出现无故的垂头乱窜、摆弄头部。一般忽视或者过分的预防生产性能低下。

养殖蚯蚓的销路

养殖蚯蚓的销路 【篇一:养殖蚯蚓的销路】 曹建新在蚯蚓田里查看养殖情况。 李剑摄 ????????记者李剑实习生王旭航 ????????今年23岁的曹建新是婺城区雅畈镇和安村人,年龄不大,却可称得上是当地的“蚯蚓大王”。他在镇上承包了5亩土地养殖蚯蚓,一年可收获蚯蚓2000多公斤。“现在1公斤蚯蚓的最低售价是 18元,如果行情好,还能卖得更高。其实,不光蚯蚓能卖钱,它们 的粪便同样能产生经济效益。”曹建新说,他正在努力开拓蚯蚓粪市场,以提高蚯蚓养殖的整体效益。 ????????2007年,赋闲在家的曹建新养了两头黄牛。一次,在和 一位村干部交谈过程中,对方提醒他说可以用牛粪养点蚯蚓,再用 蚯蚓饲喂土鸡……曹建新从中得到启发,开始关注起蚯蚓养殖行业。很快,他上网搜索到了很多关于蚯蚓养殖的信息,发现这一行的经 济效益还不错,且技术门槛不高,于是打算入行。“我将养蚯蚓的想 法告诉了父亲,他很支持,还帮我解决了蚯蚓的食物来源问题。”曹 建新说,他养蚯蚓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我们镇有个奶牛场,是我 父亲的一个朋友开的,可以免费给我提供牛粪,而牛粪是蚯蚓最好 的食物。而且,奶牛场附近还有一些空地,正好可以承包来养蚯蚓。” ????????对于曹建新及其家人来说,养蚯蚓是一个陌生行业。为避免“走弯路”,曹建新没有贸然投资养殖,而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先是到新华书店买了一些关于养蚯蚓的书,进行系统学习;然后找 到兰溪、江苏等地的一些蚯蚓养殖大户,实习考察,向他们讨教养 殖技术、经验,摸清市场行情和销路;同时,找了一小块地试养蚯蚓,一边学习一边总结。” ????????去年10月,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曹建新投资两万元,在 奶牛场附近承包下5亩土地,开始了蚯蚓养殖之路。由于准备工作 充分,再加上牛粪供应充足,他的蚯蚓养殖非常顺利,销路也不成 问题。然而,曹建新并不仅仅满足于销售蚯蚓。他说:“我曾在书上 看到,蚯蚓粪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尤其适合养花,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后来上网一查,果然有人在做这门生意,晒干的蚯蚓粪可以卖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蚯蚓要怎么养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蚯蚓的养殖技术吧。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蚯蚓养殖技术一、蚯蚓的生活习性: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

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 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 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 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2、养殖方式: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

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养殖技术 蜈 蚣 养 殖 技 术 一、蜈蚣的简况 1、蜈蚣的主要药用价值 蜈蚣性湿,昧辛而咸,有毒,入县干经。成品微腥,并有特别刺鼻臭气。其功能祛风(熄风)、镇痉(定惊)、杀虫、解毒(攻毒)、散结、清肿。蜈蚣主治疮疡肿毒、恶血积聚、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口噤、瘰疬、痔漏、白秃、风癣,还可治疗癞皮病、破伤风、百日咳、关节炎、慢性溃疡、多发性疖肿、急性乳腺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等,并可解虫毒、蛇毒,治汤伤、堕胎。随着医疗卫生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蜈蚣正被实验研究应用于肿瘤症方面的治疗。各地医疗和临床应用的实践证明,蜈蚣的药用价

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也愈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在众多中医学著作中均有蜈蚣入药治病的记载。 2、蜈蚣药用的历史简况 (1)蜈蚣名称的由来 在我国的古籍中,有关蜈蚣的记载并不少见。早在周代已经开始编著的《尔雅》里,就有“蒺藜”、“即蛆”的记载。这是最早的关于蜈蚣的同物异名的文字记载。至周代春秋中叶,在《庄子》里又有“即蛆”、“甘带”的记载。这也是关于蜈蚣的同物异名的记载。 蜈蚣,这个迄今通用的动物名称,最早出现在北魏的《广雅》里,该书指出:“即蛆吴公也”。后来“吴公”的字形为表明其属于虫类的缘故,便加上“虫”字偏旁。 “吴公”名称的由来,可以引用《名知别录》中关于“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的记载作为依据,推测它是由于蜈蚣产于大吴川谷而得名。《埤雅广要》里有蜈蚣“今谷谓之百足”的记载。“百足”作为药用蜈蚣的别名,经常用于今日的中药汤剂中。拉丁文中的“百足”是泛指地蜈蚣、蜈蚣、石蜈蚣和蚰蜒(即钱串)4大类群的统称,而药用的“百足”,只是特指已入中药方剂的蜈蚣属的若干大型种类。 (2)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

蚯蚓养殖创业策划书

蚯蚓养殖创业策划书 一、投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的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畜禽粪便污染加剧,已成为治理环境污染新的问题,特别是养牛场每年产生数万吨的牛粪,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蚯蚓也叫地龙,是传统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蚯蚓制成的药方就有40多种。并且,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蚯蚓又有很多新的应用价值被开发出来。如:蚓激酶、地龙胶囊、地龙注射液等国家级新药的出现,导致蚯蚓市场供不应求,且每年市场需求量以20%的速度还在增长。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除了蚯蚓粪,没有沃土!” 一方面是牛粪急需处理,一方面是蚯蚓供不应求,而且蚯蚓养殖又是处理牛粪的最佳方案。 二、养殖蚯蚓的主要用途: 1、蚯蚓被誉为“万能钓饵”,全国渔具店都可出售; 2、蚯蚓用于喂养黄鳝、甲鱼等经济动物; 3、蚯蚓是传统中药材,全国药材市场均可出售; 4、用蚯蚓提取制成蚓激酶、地龙胶囊等药品; 5、从蚯蚓体中提取“地龙活性蛋白”; 6、蚯蚓还用于各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和作为优质动物蛋白使用; 7、蚯蚓还可用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费力;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农作物秸秆等各种有机垃圾。 三、养殖蚯蚓后蚯蚓粪的用途: 1、作为各种花卉专用肥,销往全国花卉、花木市场; 2、高尔夫球场、体育场等草坪绿化专用肥; 3、用于种植各种有机茶叶、有机中药材; 4、用于各种植物的育苗;

5、用于种植生产各种有机蔬菜、有机水果; 6、还可以作为鱼虾等水产动物的饲料添加剂。 四、养殖蚯蚓的品种---安徽“皖地龙”蚯蚓的特点: “皖地龙”蚯蚓已经经过国家商标局注册,成为中国蚯蚓第一品牌,这种蚯蚓是以日本大平2号为基础原种,又从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优良的赤子爱胜蚓,经过多次杂交、提纯复壮后繁育而成,与一般的大平2号蚯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在合作社养殖基地已经过多次试验): 1、耐低温,冬天在零下10度以上的低温季节,这种蚯蚓可以在养殖床内安全过冬,而其他蚯蚓在零度以下就会冻死; 2、耐高温,夏天在40度以上的高温季节,可以在养殖床内正常生长,而其他蚯蚓品种在35度以上就停止生长; 3、蚯蚓养殖床在20-25度的情况下,蚯蚓交配后每周产1个卵,每个卵平均可孵化5条蚯蚓,所以从理论上讲每年可以繁殖1000倍以上,在实际养殖中因受温度、湿度、酸碱度、含氧量、牛粪质量等因素影响,一年很难达到1000倍; 4、经过试验证明,有的皖地龙蚯蚓在密封不透气的环境中可以存活3天以上,在无毒的水中可以存活6天以上,所以“皖地龙”蚯蚓的抗病能力和生命力很强,繁殖率高,易饲养,好管理。 五、初期投资(以50亩为例) 1、牛粪4000吨,麦秸10吨,建蚯蚓养殖床共需4万; 2、浇水设备和管网设备共需2万; 3、操作工具0.1万; 4、工人工资每月2万; 5、土地租金4万; 6、种蚯蚓(包括技术培训、长期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提供市场信息等)20万; 7、合计:32.1万元。 六、后期投资:

利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鲜鸡粪中蛋白含量高,蚯蚓直接处理容易发生蛋白中毒。在蚯蚓寄居环境接种菌剂,蚯蚓和微生物协同作用不仅能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还能使引起蚯蚓蛋白中毒的物质转化分解。蚯蚓在发酵牛粪、发酵鸡粪的混合物料中繁殖最快,在自然干燥牛粪、发酵牛粪、烘干牛类中繁殖较快,在发酵猪粪、发酵猪粪发酵鸡粪中繁殖较慢,而在发酵鸡粪、烘干猪粪中均不能生存。故将鸡粪与牛粪、猪粪按一定比例复配做基料养殖蚯蚓效果好,其取食量大、排粪多、逃逸数量少,适应性较强。 1 蚯蚓习性 1.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1.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1.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1.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2 养殖方法 2.1基料的加工 将鸡粪、牛粪与猪粪晾晒,使粪便的含水量降到20%,碾碎后再过筛。 2.2 基料的发酵 将过筛后的鸡粪∶羊( 牛) 粪为2∶8 的比例配制、猪粪:鸡粪:牛粪为3:2:5猪粪:鸡粪:羊粪:牛粪为3:1:2:4(体积比)的比例配制基料,并添加微生物促熟剂进行堆腐发酵,堆料高度1.2~1.4米,并保持一定水分,用手捏基料指缝间能挤出2~3滴水,两天翻堆一次,发酵时间在15d左右。 2.3蚯蚓床制作 将基料堆成宽1m,高10~15cm的长条状作为蚯蚓生物床,将蚯蚓床料加水

蚯蚓的养殖前景分析

蚯蚓养殖前景分析 80年代初,在我国一些地方曾进行过少量的蚯蚓养殖,结果养殖者全部受骗上当。事情是这样的,一些不法分子大肆鼓吹为了完成合同,大量供应种苗,产品全部包回收。产品回收者说是用来制作“地龙酒”和作中药的,于是他们又“像样地”高价回收给群众看,使不少群众大量购买他的种苗(每万条高达1200元)。等大家养出蚯蚓去卖给回收者时,哪里还有他们的踪影。所以目前还有部分人谈养蚓色变。 蚯蚓确实可以制药,目前国际市场每吨干蚯蚓8~15万元,甚至更高;养殖蚯蚓除能处理动物粪便外,养殖蚯蚓还有能处理垃圾、净化环境、积造肥料等功效。蚯蚓能把垃圾变成肥料。日本、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西德等国家,都用蚯蚓处理垃圾、净化环境、消除公害,制造有机肥料。养殖蚯蚓有的国家已发展到工厂化养殖和商品化生产的状况。 日本有一家造纸厂,从美国进口了125吨蚯蚓,用来清除造纸厂的纸浆残渣。过去这家工厂为了清除纸浆残渣,每年要花40万美元。引进这批蚯蚓后,把蚯蚓粪出售,一年就把购买蚯蚓的钱赚回来了。日本有一种面积为0.5平方米、深30~50厘米的饲养箱,每箱可养蚯蚓1000条,两年后可增殖到10亿条每天可吃50吨造纸废液,生产25吨蚯蚓粪。日本现有大小蚯蚓养殖厂200多家,其中以九州和北海道最为发达。在兵库县有一家最大的蚯蚓工厂,养殖10亿条蚯蚓,每年可处理食品厂和纤维加工厂的6万吨污泥。在美国一蚯蚓生产工厂利用生活垃圾先粉碎后入沼气池,产生大量的的沼气供市场使用,沼气产生完后用渣来养殖蚯蚓,蚯蚓全部出口。每公斤售价达15美元,而蚯蚓粪以40~100美元/吨卖给花卉公司,从而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洛杉矶作过一次试验,把7.5吨捣碎的垃圾运到蚯蚓养殖场,不到一个月这堆垃圾就被100万条蚯蚓消化掉了。还有一次运去10吨未经捣碎的垃圾,经过78天也被蚯蚓全部吃光。美国早在30年前就开始对蚯蚓进行研究,现在蚯蚓交易额每年都有增长。 (顺便提醒您,一些养殖项目卖种者称大量高价回收产品,这些人有99.9%是骗子,等您卖产品给他们时,要不他们称您的产品不合格,要不他们人走楼空)。 蚯蚓养殖的材料十分广泛,又特别廉价,养出蚯蚓后又大幅升值,技术也不复杂,蚯蚓养殖这一项目将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前景将十分广阔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利用EM原液对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方法如下: 一、架堆 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厘米厚),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原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10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如果用100%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二、翻堆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12天)则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EM稀释液。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三、投喂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蚯蚓大面积养殖技术 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 一、选种 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1.1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 二、饲料准备 1、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 人工养殖蚯蚓_蚯蚓养殖技术方法--关于蚯蚓的资料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EM”

野外诱捕蜈蚣及饲养方法

野外诱捕蜈蚣及饲养方法 出处:网络转载 2009-04-01 15:34 来源:中医中药网责任编辑:信息部浏览4545次 【导读】据有经验的药农介绍,在蜈蚣出没的地方(如竹林、树林、果园等),挖一深30~40cm的泥坑,放入拌和的垃圾、烂草、碎沙、泥瓦片等,再倒入杀鸡水(包括鸡毛内脏),3~4天后,便会有大量的蜈蚣跑来栖息、觅食,此时可用竹钳等捕器捕入布袋。从中挑. 据有经验的药农介绍,在蜈蚣出没的地方(如竹林、树林、果园等),挖一深30~40cm 的泥坑,放入拌和的垃圾、烂草、碎沙、泥瓦片等,再倒入杀鸡水(包括鸡毛内脏),3~4天后,便会有大量的蜈蚣跑来栖息、觅食,此时可用竹钳等捕器捕入布袋。从中挑选健壮的作种,其余的加工出售。 饲养蜈蚣的方很简单,在竹林或松树林、果园内,挖多泥坑,规格如上述诱捕坑或再大些,同样投入垃圾、杂草和瓦片拌和,放入10~20余条蜈蚣后,每15~20天倒下1次杀鸡水,或再加入蜈蚣爱食的食物,如禽畜的内脏、鱼腥类食物等。春、秋季为蜈蚣的盛产捕捉期。加工时,先用开水烫死,然后用小竹片头尾刺住晒干或微火烤干后出售。 蜈蚣的采集加工 出处:网络转载 2009-02-12 13:31 来源:互联网责任编辑:信息部浏览1888次 【导读】1、采集时间采集最好在10月份的夜间蜈蚣活动时进行。因为此时体内无卵,便于加工。 2、捕捉工具不同产区,捕捉蜈蚣的工具大体相同,多以钉耙或两齿耙作为挖掘工具。在捕捉季节,蜈蚣多栖息在山坳的乱石堆或树根、大石下等隐蔽处,因此,钉耙和. 1、采集时间 采集最好在10月份的夜间蜈蚣活动时进行。因为此时体内无卵,便于加工。 2、捕捉工具 不同产区,捕捉蜈蚣的工具大体相同,多以钉耙或两齿耙作为挖掘工具。在捕捉季节,蜈蚣多栖息在山坳的乱石堆或树根、大石下等隐蔽处,因此,钉耙和两齿耙较为灵巧适用。多以竹篓、竹筒或瓶罐等暂存被捕获的蜈蚣。一般说来,容器不宜太小,最好放些青草在容器内,以防其中的蜈蚣相互残杀。 3、捕捉方法 蜈蚣头部两侧都有1对毒颚,要掌握好捕捉方法,才不致被其咬伤。捕捉时,先选好蜈蚣的栖息场地,翻动石块或树根间隙等,蜈蚣受惊后迅速逃匿,应尽快地以钉耙或两齿耙轻

养蚯蚓创业计划书

蚯蚓创业计划书 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蚯蚓的市场前景....................... ●二.公司的目标........................ ●三.养殖场选址及环境.................. ●四.蚯蚓养殖总体布局的设计............ ●五.蚯蚓的日常管理相关................ ●六.蚯蚓的人工孵化.................... ●七.饲料沤堆与成熟鉴别饲.............. ●八.生产预算.......................... ●九.风险意识与预防.......................

一.蚯蚓的市场前景 〈一〉土壤改良者 对于蚯蚓改良土壤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已有不少人做过。达尔文曾经推论过,如果每英亩地里有5万条蚯蚓的话,由于它们每年吞食土壤,可以排出7.68--18.41吨的粪便,如果将这些蚓粪平铺在地面上,那么经过十年就可以铺上一层厚2.54--3.81厘米的蚓粪。 在我国,濮禹教授最早研究蚯蚓肠的消化作用和对于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她认为通过蚯蚓的消化道以后,蚯蚓吞入的土壤(称为母土)变成有效磷、有效钾、总氮量、含钙率和氨氮率均高的粪土排出来,而这些有效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 还有人做过实验,在有蚓粪的土壤中栽培和种植豌豆、油菜、黑麦、玉米、稞麦或马铃薯,可以分别增产豌豆3倍、油菜6.2倍、黑麦0.6 倍、玉米2.5倍、稞麦1.64倍、马铃薯1.35倍。 由此可见,利用蚯蚓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等的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板结贫瘠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高产土块。这样,就可以免耕或少耕,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节省劳力,节约能源和增加产量。 〈二〉新型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对于动物性蛋白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蚯蚓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在干物质内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高达70%左右,一般分析结果也可以得到41.62-66%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中药称为地龙,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穴居动物,种类很多,我国分布有160多种。蚯蚓营养丰富,鲜体粗蛋白质含量达12%~20%,干体粗蛋白质含量达60%~65%,粗脂肪含量8%,碳水化合物14%,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塘虱鱼的优质活饵。 一、蚯蚓的形态特征 蚯蚓身体为长圆柱形,两端稍尖,头部及感觉器官退化。整个身体由环状体节相连而成,体节数因种而异。身体前端具环状生殖带,雌雄同体,异体授精。具刚毛,并以其作为运动器官。蚯蚓的种类不同,体色也不同,通常背部、侧面呈棕红、紫、褐、绿等颜色,腹部颜色较浅。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喜暗、喜安静、怕光、怕盐、怕辣及植食性、穴居性等特性。 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南宁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

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三、养殖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