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教学大纲:《接入网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20160302

课程教学大纲:《接入网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20160302

课程教学大纲:《接入网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20160302
课程教学大纲:《接入网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20160302

《接入网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教研组组长) (参与)

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接入网技术》课程是移动通信专业(中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接入网概述、铜线接入网、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光无线接入技术、宽带装移修服务要点及流程和宽带的使用及常见故障判断处理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接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实际接入环境和接入需求,对接入网进行简单的规划和施工,培养学生对接入网的实际应用能力,可对接入网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和应用等,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接入网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移动通信中技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课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中技生的学习特点和对专业常识的理解、了解程度进行教学,在课堂可以多展现实物,多举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中提高理解能力,学会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

本课程推荐教材:《接入网技术》刘正顶主编校本教材, 本课程课时为102课时。

二、学时分配

章节名称总课时理论训练实习

第一章接入网概述16 16 0 0

§1.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6 6 0 0

§1.2接入网的分类8 8 0 0

§1.3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2 2 0 0

章节名称总课时理论训练实习第二章铜线接入技术161060§2.1 高比特数字用户接入技术 2 2 0 0 §2.2 第二代高比特数字用户接入技术 2 2 0 0 §2.3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10 4 6 0 §2.4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2 2 0 0 第三章电缆调制解调接入技术10 8 2 0 §3.1 Cable Modem 的发展背景 2 2 0 0 §3.2 Cable Modem 系统工作原理 4 2 2 0 §3.3 Cable Modem 体系结构 2 2 0 0 §3.4 Cable Modem 基本构成 2 2 0 0 第四章光纤接入网2814140§4.1 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16 8 8 0 §4.2 ATM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2200 §4.3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6240§4.4有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4 2 2 0 第五章无线接入网12 8 4 0 §5.1 无线接入信道的电波传播 2 2 0 0 §5.2 无线接入的基本技术 2 2 4 0 §5.3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 2 2 0 0 §5.4无线接入新技术机械 2 2 0 0 第六章宽带装移修服务要点及流程10 4 6 0 第七章宽带常见故障及处理10 4 6 0

合计102 68 36 0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接入网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的定义、定界及相关知识;

2.理解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及分类;

3.掌握接入网的分类及可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教学内容:

§1.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2.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3.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1.2接入网的分类

1.铜线接入网

2.光纤接入网

3.混合接入网

4.无线接入网

§1.3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教学建议:

1.教师可先展现本课中常见的通信设备设施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再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2.在教学的过程当降低教学难度,每一小细节点要都清楚,讲明白,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几乎为零,避免学生出现厌烦心理。

3.在课堂中,多举例。

第二章铜接入网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高比特率、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2.理解不对称数字线接入技术的结构特点;

3.掌握不对称数字线接入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

§2.1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1.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

2.HDSL关键技术

3.HDSL的应用特点

§2.2第二代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1.HDSL2的设计目标

2.HDSL2的线路编码

3.HDSL2中的FDM和回波抵消

§2.3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1.ADSL技术特点

2.ADSL的系统结构

3.ADSL的技术基础

4.ADSL的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2.4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

1.VDSL系统构成

2.VDSL的相关技术

3.VDSL的应用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由浅入深,通过比较和举例达到教学目的。

2.课堂中多互动、多讨论,通过学生的参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在网络方面常见的问题和故障。

2.HDSL、VDSL教学知识点可以做为理解范围的基础内容,因为在目前并不实用。

第三章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Cable Modem的发展背景、系统工作原理;

2.理解Cable Modem系统结构;

3.掌握Cable Modem的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

§3.1 Cable Modem 的发展背景

1.市场牵引与技术推动

2.Cable Modem与ADSL Modem的比较

3.HFC网络对Cable Modem的要求

4.影响Cable Modem运作的因素

§3.2 Cable Modem的系统工作原理

1.系统结构

2.工作原理

§3.3 Cable Modem的体系结构

1.基于IEEE802的Cable Modem

2.基于电缆数据系统接口规范的Cable Modem

§3.4 Cable Modem的应用

1.系统的基本构成

2.上行通路

3.用户接入方式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由浅入深,通过比较和举例达到教学目的。

2.课堂中多互动、多讨论,通过举例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四章光纤接入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ATM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以太网接入技术;

2.理解无源光网络的接入技术;

3.掌握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

§4.1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PON拓扑结构

2.PON关键技术

3.PON功能结构

4.PON技术应用

§4.2 ATM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APON模型及特点

2.APON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3.APON帧结构及关键技术

4.APNet接入技术

§4.3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EPON模型及特点

2.EPON传输原理及帧结构

3.EPON光路波长分配

4.EPON关键技术

§4.4有源光网络接入技术

1.AON简化技术

2.AON采用的主要技术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由浅入深,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2.课堂中多互动、多讨论、多举例、多操作。

3.采用现场教学法,结合学生宿舍中国电信网络覆盖模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无线接入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无线接入信道的电波传播;

2.理解无线接入的几种新技术;

3.掌握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几种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5.1无线接入信道的电波传播

1.反射、衍射和散射

2.衰落与多径传播

3.路径损耗模型

§5.2无线接入的基本技术

1.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技术

2.多址接入技术

§5.3 3.5GHz固定无线接入

1.系统参考模型.

§5.4无线接入新技术

1.本地多点分布业务技术

2.蓝牙技术

3.红外无线技术

4.其他新技术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2.课堂中多互动、多讨论,多举例。

3.借助实训设备,让学生对几种无线传输模式进行手设置操作。

第六章宽带装移修服务要点及流程

教学要求:

1.了解装移服务要点指南;

2.理解装移机服务的流程;

3.掌握装移机故障的处理;

教学内容:

1.装移服务要点指南

2.装移机服务的流程

3.24小时宽带对外装移机服务承诺文修障流程

4.拆机服务流程

5.故障处理流程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2.课堂中通过通信公司提供的微课资料进行教学。

3.模拟场景教学法教学,设置故障,让学生独自处理。

第七章宽带的使用及常风故障判断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宽带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连接;

2.理解常见故障的处理流程;

3.掌握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宽带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连接

2.建立宽带连接

3.常见故障及处理指引

4.常用的测试方法及操作说明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2.课堂中通过通信公司提供的微课资料进行教学。

3.模拟场景教学法教学,设置故障,让学会查找方法并解决故障问题。

钢琴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模板(高职类) 《钢琴》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系:艺术系 适用专业及学生层次:音教、学前、幼师班 学时、学分:总学时:160 学时周学时:2学时 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五学期 编写人:朱春秀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钢琴课是高专职业学院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型键盘学习课程, 主要采用“一对多”集体课或小组课授课方式, 是现代音乐教育在方法、思想上的一个突破。本课程侧重学生的实用能力和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采用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迅速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及知识。.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钢琴教学的基本性质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与所应发挥的作用 2、培养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各种基本技术的弹奏要领,并进行示范 3、培养学生钢琴弹奏的音乐表达能力,了解钢琴教学中各种教材的合理搭配使用,各类具体教材的弹奏规则及教学要点,初步掌握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教学要领。 一年级

理论教学部分 (一)主要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一升一降内大调和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四个八度)2、练习曲:拜厄钢琴教程100课以内 3、乐曲:《布格缨勒钢琴曲集》、《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等教材中相应程度的中、外乐曲 教学要求: 1、学会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式及弹奏方法,正确的视谱方法。 2 达到手臂自如,手指初步独立,掌握非连音、跳音、连音的弹奏方法,初步学会分句,具备一定的表现力。 (一)通专结合点:培养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音乐表达的能力。(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建议:示范法、分析法、讲解法。 64学时 二年级 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二升二降内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四个八度) 2、练习曲:拜厄结束,车尔尼钢琴练习曲OP599的大部分(约80课前) 3、乐曲:《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首》(选用)《钢琴基础教程》(第二册)中相应程度的中、外乐曲。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臂、腕、手指配合协调训练。手指较独立,灵活的弹奏训练手指的伸张及连奏中手指重量的转移。 2、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学会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对乐曲有一定的理解。 (一)通专结合点:培养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建议:示范法、分析法、讲解法。 64学时 三年级

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 教学大纲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选用(或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教学大纲的质量,规范教学大纲的编写,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 1、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应处的位置。 2、教学大纲应按照专业教学方案(计划)中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学分数等教学要求进行制定。同一层次、同一专业、同一生源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应统一。对学分、学时、专业不同的同一课程应分别撰写教学大纲;若使用同一教学大纲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注明,以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 3、教学大纲由各系(院)、部组织所属教研室(教研组)编写,未成立教研组原则上一门课程需三位教师参与编写。教研室(教研组)在深入调研、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师小组编写教学大纲初稿,交教研室(教研组)集体讨论制定,系(院)、部审核后报教务处。 4、制定教学大纲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各教学环节安排,防止单纯追求自身局部体系的完善,注意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避免课程的重复和遗漏。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为准,同时依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明确教学的基本内容、选修内容(提高内容)及其不同要求,以利于因材施教。 5、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由开课系(院)、部负责,充分征求相关专业教研室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专业教研室若对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有要求的,应主动与开课教研室商讨,提出具体意见。 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 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2;实验大纲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3;实习(实训)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4;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5;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钢琴课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专科班,音乐学、音乐表演本科班钢琴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钢琴课将音乐的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结合,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弹奏知识、掌握钢琴弹奏技能,并使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是建立在总结钢琴艺术三百多年历史、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上,借鉴了国外现代钢琴教学的先进经验,并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努力结合本地区生源情况及地域特色。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以发挥学生潜能为主导,以社会所需为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三、课程内容: 第一级(起始级别一) 基本要求:一升一降以内的音阶、指法、双手配合 教学内容: 1、练习曲:共16条 拜厄NO.91 、94、88、101 599NO.44、49、56 、61、63、68、69、84、96 849 NO.2、6\、7 2、复调:共8条 小巴赫NO.1、2、3、5、6、7、8、10 3、中小乐曲(含奏鸣曲):共8首 布格缪勒op100《天真烂漫》,《前进》、《清澈的溪水》《阿拉伯风格曲》《娇嫩的花》《鹡鸰》库劳op20 NO.1 op55 NO.1 4、一升一降以内的I、IV、V级伴奏音型的练习(一) 第二级(起始级别二) 基本要求:一升一降以内的音阶、琶音、手指跑动、双手均衡发展 教学内容: 1、练习曲:共18条 849 NO.8、9、11、12、14、16、19、21 718 NO.19、1、7、11、12 636 NO.6 莱蒙op37 NO.17、26、36 2、复调:共8条 小巴赫NO.12、13、9、17、20、23 小前奏NO.12 二部NO.1 3、中小乐曲(含奏鸣曲):共8首 布格缪勒:《天使的和声》《叙事曲》《再会》,《燕子》

最新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及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与下空一行黑体居中二号字) (以下标题:宋体加粗小四修改完删去此行) 课程编号:暂不填写,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编写(宋体小四以下同上)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学期:×××(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时:×××(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此处用2×16=32形式来表示周课时和总课时,或者周学时,总学时,有实验课的标注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分别是多少) 学分:×××(专业名称)×学分 ×××(专业名称)×学分(如多个专业不同学分这样编写,学时学分相同则只写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二选一) (与下空一行) 一、课程简介(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明确该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与2014级人才培养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阐述该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的知识及掌握程度,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宋体加粗、小四) 课堂讲授、理论+实践、一对一理论+实践(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宋体加粗小四) 六、教学内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第一部分(居中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

普通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A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54112 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0)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和数学学院所有专业、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和化学学院部分专业开课学期:2、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物理学是自然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原子核运动等。它虽然不能包括或替代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但是,它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不包括在其他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之中。因此,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使它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也是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与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密切,物理学将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普通物理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许多理工专业课程(例如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电工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学物理方法、传热学等)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惯性参考系的概念,理解位移、位矢、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动量、力矩、角动量等物理量,掌握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计算质点作空间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及应用;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金属物理专业_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 所属专业:金属材料 课程性质:专业实验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是专业实验教学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原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批设置的金属物理专业,是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期先后设置的专业,也是建国初期按照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划分的全国八大金属材料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培养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实用性很强,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目标和任务: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进行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建设并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金属物理学》《金属热处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编中

参考书: 1.《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指导书》,王志刚、刘科高主编,高等学校“十二五”实验实训规 划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教程》,周小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王顺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夏立方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主讲教师。 主讲:卓仁富,闫徳 教师梯队:王君,耿柏松,门学虎,吴志国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8学时,必做实验。先讲授,然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Fe-FeC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重点掌握】: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组织及性能的关系。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世界地理》教学大纲 撰写人:包秀艳 2008年8月16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70104006 课程中文名称:世界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第三学年上学期) 总学时:90 总学分:5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学习: 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 总学时:170课时周学时:2课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贯彻统一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在掌握钢琴基本弹奏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和编配幼儿歌曲伴奏的能力。钢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课程的性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必修专业课程。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胜任将来的音乐教学对钢琴演奏的要求,并顺利完成音乐教育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和编配幼儿歌曲伴奏的能力。3、教学任务: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所必需的弹奏技能和表现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自学能力、分析作品、处理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钢琴演奏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弹奏幼儿歌曲简易伴奏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良好的乐感、自学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精神和养成爱护、保养乐器的习惯。

四、课程教学容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钢琴基本常识、弹奏的基本要点与非连音奏法(第一册)(18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基本构造、性能、保养常识以及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掌握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手形、非连音、跳音的基本弹奏方法,提高学生单手独立弹奏和双手配合协调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弹奏姿势,手形,非连音弹奏方法,跳音的弹奏方法。 3、教学容:第一课钢琴基本常识、弹奏的基本要点、分手单音练习(4课时) 第二课双手交替练习(6课时) 第三课双音练习(4课时)第四课跳音练习(4课时)第二单元连音奏法(18课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奏的基本弹奏方法,提高双手配合的协调能力,对乐句的理解能力及两手连接乐句的弹奏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连音的弹奏方法,双手配合能力的培养,和弦的弹奏方法。 3、教学容:第一课分手连音练习(4课时) 第二课双手交替练习(6课时)。第三课双手配合综合练习(4课时) 第四课五指练习(始终贯穿练习)(4课时)第二学期: 第三单元 C大调(12课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C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三拍子、六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开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掌握,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3、教学容:第一课 C大调与三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第二课 C大调与六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四单元 G大调 (12课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G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3、教学容:第一课 G 大调与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二课 G大调与二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五单元F大调(1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F大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方法,四拍子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穿指、跨指弹奏方法的巩固,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掌握。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理学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海洋地理学》为限定选修课,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为介绍海洋地理学体系各学科的知识概况。通过学习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有关海洋的基本状况,海洋水体及流、浪、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海洋地理学体系 1.2海洋地理学发展简史 1.3中国的海洋地理学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地球的基础知识 2,2海与洋 2.3海底形态 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第三章海水的理化特性 3.1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3.2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3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第四章海流 4.1概述 4.2海流运动方程 4.3风海流 4.4上升流 4.5寒暖流

4.6大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 4.7海流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五章波浪 5.1概述 5.2小振幅重力波 5.3风浪与涌浪 5.4浅水区波浪传播与破碎 5.5内波 5.6波浪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六章潮汐 6.1概述 6.2与潮汐有关的天文知识 6.3引潮力 6.4平衡潮和潮汐动力理论 6.5潮流 6.6潮汐计算 6.7潮汐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七章海洋生物 7.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 7.2海洋生物多样性 7.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7.4海洋生态系统 7.5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 第八章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及其应用8.1海洋光学性质 8.2透明度和水色 8.3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8.4海洋声学现象 第九章海洋遥感 9.1引言 9.2海表遥感 9.3海色遥感 第十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 10.1海洋开发 10.2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理论物理基础S教学大纲

《理论物理基础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31001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The course of ‘the 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of major of the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four parts of contents of quantum mechanics、thermodynamics、solid physics and statistics. Including wave-particle duality, Schrodinger equation, uncertainty principle, the operator and intrinsic value of mechanics quantity, the wave function and band theory of hydrogen atom of the quantum mechanics; thre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the circulation of Kano, entropy; etc; the statistic meaning of entropy, three kinds of statistical method and employing, etc;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solid physics (band theory, specific heat, lattice vibration) is dissolved in every part.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ory teaching link: It must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quality and employ ability. Utilize multimedia to give lessons, put emphasis on employing links actually. Increase and teach one to make students transform from the state of absorbing knowledge passively to coming in the state of asking for knowledge voluntarily partly.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eaching, should increase new knowledge constantly. (三)实施说明 1.The teacher, when the ones that give lessons and can follow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arrange every part in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are studied, the lesson mixes forms and is only for reference time; 2.The teacher can teach the order in arrangement by oneself to the part with independent content in the course of giving lessons; 3.This course proposes adopting office coaching, discussi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analysis of practical problem and solving many kinds of means to combine together and launching teaching.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college mathematics, college physics,atomic physics, linear algebra,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special functions,the equ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After every section, the students should do the relevant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master the theory in the section.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th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theory deeply and control the parameters in practical.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