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

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

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90年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

的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

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

本原归结为( D )

A、客

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

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

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思想是

( B ) A、

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

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

定论思想

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

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

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

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界定的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D )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16、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

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

客观唯心主义

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

条河流”。两种说法:( B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

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

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8、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

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

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

具有( D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

相对性

19、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

理过程的观点是( A )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

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20、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

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

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1、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

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

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

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

2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

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

2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

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

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4、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的规律是( A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

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

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2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

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D )

A、

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

D、一维性

2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

错误是( B )

A、否

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

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

界的本原

27、时间和空间是( C )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

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

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2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

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

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

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2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

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

式关系的是( D )

A、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

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3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

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 ) A、乐

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

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

句话强调的是( B )

A、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

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

发展

3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C )

A、事

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

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

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

多的变化

3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

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 A、普

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

观性

3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3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

“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义的对立

3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3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41、真理是( C )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4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4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44、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

4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

基本的关系是( A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4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是( A )

A、从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

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47、概念、判断、推理是( D

A、社

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

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

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

实践活动的是( B )

A、歌

手演唱歌曲 B、农民收割

水稻C、球员参加比赛 D、法官

审理案件

49、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D )

A、伟

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

人意见 D、社会实践

5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

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

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问题

51、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 D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52、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

部( 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

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

5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D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54、社会形态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统一

55、经济基础是( D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

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

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 B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

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

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

史的原动力

5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

突出地表现为( 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

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

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

作用

58、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

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

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59、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

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

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

发展规律

6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 B )

A、阶

级斗争 B、生产方式 C、地理

环境 D、人口因素

61、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

的根本标志是( B )

A、能

够直立行走 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

D、区分长

幼尊卑

6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63、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 A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

的政治立场 C、人的经济利益

D、人的价值追求

64、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 C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

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抽象劳动决定的

65、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是指 ( B )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

两种不同的劳动

6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

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

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

6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D )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

值波动

6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在于它能( D )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

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9、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

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D )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7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依据是( B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

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

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

同的实物形式

71、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7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B )

A、实用主义

B、利己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73、“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C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74、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75、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B )A、生产阶段 B、购买阶段 C、流通阶段 D、销售阶段

76、社会资本是( A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总和

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总和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7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78、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D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79、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 C )

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土地私有制

80、垄断的形成是( B )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81、垄断利润是( C )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

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82、垄断价格是指( D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

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

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

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83、金融资本是( D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

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

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

而形成的资本

8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

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D

)

A、人事参与

B、人事

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

85、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

果 B、凯恩斯理

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

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

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86、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 C )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87、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

展,大体可分为( A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

本主义两个阶段

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

主义两个阶段

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

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

88、资产阶级造就的臵自身于死

地的社会力量是( A )

A、工人阶级

B、社会化的生产

力 C、科学技术 D、巨大的社

会财富

89、货币的本质是( D )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90、剩余价值率是( B )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

比率

C、剩余价值和固定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和流动资

本的比率

91、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

D )

A、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

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

92、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

获得的平均利润必须分割为(

A )

A、利息和企业利润

B、租金和

企业利润 C、工资和剩余价值

D、利息和超额利润

9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

看是劳动过程和( B )

A、

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价值增

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

D、价

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94、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

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D )

A、

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生

产资本 D、商品资本

95、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

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

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

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A、只

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

的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

9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C )

A、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

9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

源是( D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

会主义

9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

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9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

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0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是( D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

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

10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

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

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

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

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02、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

的发展是( D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

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

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

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

的人的生存状态

10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

会”( 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

形式的关系

10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

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

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

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5、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

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

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

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0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07、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 B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革命》

10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首要任务是( B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

D、完成剥夺者的任务

10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制度

B、个人负责制度

C、群众监督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10、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B )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民主

11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 )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11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11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D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1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B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

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

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

克思主义法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

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

贡献是(CE)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

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

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

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

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

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品质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B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

唯心主义C、机械唯心主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E、朴素

唯心主义

6、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

物质的 (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7、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

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

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

B、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

“绝对观念”的产物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

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9、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

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

1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C、原

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

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

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

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

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

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

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

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

路 B、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

态 D、揭示了事物普

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

范畴的主线

1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是 (ACE )

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

1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

于(ABCD)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

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

思想的有(ABDE)

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

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

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作用表现为( ABD )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

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

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

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9、意识的本质主要指(ABD)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

意识的物质器官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天生的

E、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

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

识的辩证过程是( CE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

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

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

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

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

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

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

E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

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

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2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宿命论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 BCDE)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2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

25、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6、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7、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E )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

29、真理和谬误是( ABCE )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30、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

式的有( BCD )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D、表象

E、判断

31、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

有( BDE )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

机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

背后的物质原因

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作用

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3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在于它(ABCD)

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

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

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

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

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3、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

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

DE )

A、家庭结构

B、

民族结构 C、社

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

社会政治结构

34、生产工具是(AC)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

因素

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

用的要素

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

35、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表现在( BCD )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

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

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

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

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

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

社会关系的反映。

36、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ACE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

性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

造历史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

认识论

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

从的观点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

识总规律

3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

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C

E)

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

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8、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

现在(ABCD )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

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

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

终决定力量

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

一起作用的力量

39、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

动作用在于它(ABC)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

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

经济基础的性质

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4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BCE)

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

用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

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

41、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

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CD

E)

A、家庭结构

B、民族结

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

42、商品价值是(ABCDE)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

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

关系

43、商品价值量是(CD )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

料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44、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

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

社会组织水平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

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资料

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的优劣

4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

(ABCE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

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

支出的费用 D、

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6、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

本方法有(CD )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7、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

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

种暂时现象

48、资本积累(ACDE)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

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

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49、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

中的三权指的是( ACD )

A、立法权

B、执法权

C、司

法权 D、行政权 E、监督权

50、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

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5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CD )

A、货币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E、不变资本

52、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下哪几个阶级之间的关系( BCD )A、产业资本家 B、农业资本家 C、农业雇佣工人 D、土地所有者 E、商业资本家

53、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ABC )

A、平均利润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利息

E、股息54、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BCD )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55、垄断是 ( CDE )

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

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

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56、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 E )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57、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 ABCD )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

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E、实行“经济计划化”

58、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臵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BCDE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59、资本主义新变化主要体现在( ABC )

A、生

产力方面 B、生产关系方面

C、生活水平提高方面

D、上层建筑方面

E、政

党多元方面

60、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

完善,要做到(ABCD)

A、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

的关系

D、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E、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6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B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

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

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

道路

6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

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

63、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

原因在于(AB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

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经济制度不同

64、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

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是(ABCD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

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

6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

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

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

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

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

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

的选择

66、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E)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

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

的统一

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

67、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

义的有(ABC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

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

6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

态有(ABC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E、共产主义社会

69、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

义者是指( ACD )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立叶

D、法国的

圣西 E、英国的李嘉图

70、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中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

大差别包括( ACD )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B、干部和群众的差别

C、

工农差别

D、城乡差别

E、阶级差别

71、下列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

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

的是( BC )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

会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三、简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

思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

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

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

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

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

的科学。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

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

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

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

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

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

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

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

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理论

体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

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

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

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

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

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

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

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

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

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

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

发展的动力。

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

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

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

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

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

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

用。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

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

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

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

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

有物质统一性;精神现象是物质

的产物和特殊表现。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在事

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

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从对方吸取有利

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

趋势。

7、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9、简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有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1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

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

系。

(1)实践关系。这是指主

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

关系。(2)认识关系。这是指主

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

关系。(3)相互作用的关系。一

方面,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作

用;另一方面,客体对主体具有

制约作用。

1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

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

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

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5、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

理的辩证关系。

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

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

法。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

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

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

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

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

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

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必须以

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

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

义。

16、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

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

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

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

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

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

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

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

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

性原理的内容。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

现在: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

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

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

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之

间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

18、简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

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

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

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

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

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

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19、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

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

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

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

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

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20、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

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

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在

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

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

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

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

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

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

线的内容。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

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

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22、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

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

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

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

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

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

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

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

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

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

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

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

根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

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

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

程。

23、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

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

才转化为资本;只有在劳动力成

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

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

价值。

24、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

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

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

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

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

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

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

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

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我们考察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

科学依据。

25、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

表现形式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

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

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

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

分配比例;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

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

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

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6、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

“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

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

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

27、简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28、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9、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的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30、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后果。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后果: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31、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它的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2、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就越慢。

(2)生产资本的构成。这

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

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

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本身的周转速度。

33、为什么垄断不能消除竞

争?

(1)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

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

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2)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

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

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

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

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

系,即使是已经形成垄断的部

门,也绝大部分是价格垄断企业

并存,它们浙江爱你本质上依然

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3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

因。

(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

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

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

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

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

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

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

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

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

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

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越来

越重要。

35、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形式、作用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主要有三种。(1)国家直接掌握

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

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

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

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

企业中的经济形式。(3)国家和

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

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

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

较低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从

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

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

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国家垄

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

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

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国家垄断资

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

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

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

和盲目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

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

断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

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

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

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36、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特征。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

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

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

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

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

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

37、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

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

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

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

理和商品经济消失;阶级的消灭

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

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

人类的彻底解放。

38、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和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

期性,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发

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

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

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有的甚至落后很远;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

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

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

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

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

程。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

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

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39、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理想是什么?它和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如何?

(1)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

的共同理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

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

系与统一。一方面,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要立

足当前,放眼未来;另一方面,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

实基础。

40、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理

想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长

期性。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实现,

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

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

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

不断发展,证明了共产主义理想

实现的必然性,社会主义革命的

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可

以实现的证明。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它的

实现是一个很长的充满曲折的

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

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

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

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试卷代码:03115 授课课时:96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A 适用对象:本科选课班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__A___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在SQL的SELECT语句中,与选择运算对应的命令动词是__C___。 A、SELECT B、FROM C、WHERE D、ORDER BY 3、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_A__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是的一致性 C、数据可以共享 D、数据库减少了冗余 4、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外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_C__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5、关系代数的5种基本运算是__D_。 A、并、差、选择、投影、自然连接 B、并、差、交、选择、投影 C、并、差、交、选择、笛卡尔积 D、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6、在SQL语句中,谓词“EXISTS”的含义是_B___。 A、全称量词 B、存在量词 C、自然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但它使用选择列表指出查询结果集合中所包括的列,并删除连接表中的重复列 D、等值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号(=)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其查询结果中列出被连接表中的所有列,包括其中的重复列 7、规范化过程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以及_C__的缺陷 A、数据不一致性 B、结构不合理 C、冗余度大 D、数据丢失 8、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是数据库的__B____。 A、安全性 B、可维护性 C、完整性 D、并发控制 9、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主要的目标是确保数据库的_B__。 A、数据安全性 B、数据独立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的冗余度小 C.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程序的标准化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 B.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 C.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D.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3.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4. 相对于非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 A.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需查询优化B.数据结构简单 C.数据独立性高D.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 D.投影 8.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关键字与N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10.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VE 11.图1中()是关系完备的系统 A B C D 图1 12.有关系模式A(S,C,M),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S:学生;C:课程;M:名次,其语义是:每一个学生选修每门课程的成绩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中每一名次只有一个学生(即没有并列名次),则关系模式A最高达到()A.1NF B.2NF C.3NF D.BCNF 13.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异常是指 (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数据库设计中,E-R图产生于() A.需求分析阶段B.物理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15.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数据 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练习题1-数据库系统概论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 2.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C.数据冗余度大D.数据独立性高 3.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A.层次模型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 4.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5.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象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 C.模式D.三级模式 6.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 D ) A.树 B.图 C.索引D.关系 7.有一名为“列车运营”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 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主码是( C ) A.车次B.日期 C.车次+日期D.车次+情况摘要 8. 己知关系R和S,R∩S等价于( B ) A. (R-S)-S B. S-(S-R)

C. (S-R)-R D. S-(R-S) 9.学校数据库中有学生和宿舍两个关系: 学生(学号,姓名)和宿舍(楼名,房间号,床位号,学号) 假设有的学生不住宿,床位也可能空闲。如果要列出所有学生住宿和宿舍分配的情况,包括没有住宿的学生和空闲的床位,则应执行( A ) A. 全外联接 B. 左外联接 C. 右外联接 D. 自然联接 10.用下面的T-SQL语句建立一个基本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表中的元组是( A ) A. '5021','刘祥',男,21 B. NULL,'刘祥',NULL,21 C. '5021',NULL,男,21 D. '5021','刘祥',NULL,NULL 11. 把对关系SPJ的属性QTY的修改权授予用户李勇的T-SQL语句是( B ) A. GRANT QTY ON SPJ TO '李勇' B. GRANT UPDATE(QTY) ON SPJ TO '李勇' C. GRANT UPDATE (QTY) ON SPJ TO 李勇 D. GRANT UPDATE ON SPJ (QTY) TO 李勇 12. 图1中( C )是最小关系系统 A B C D 图1 13.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 ( D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 D )阶段的任务A.逻辑设计 B.物理设计 C.需求分析 D.概念设计 15.在E-R模型中,如果有3个不同的实体型,3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后关系的数目为( 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数据库系统概述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 解:一个记录 (一行) 2. 常用的数据模型 有:、、和面向对象模型。解: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解: 关系模型 4. 关系模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三种关系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5.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访问单位是。解: 字段(数据项) 6. 对表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用的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 7. 数据结构、和称为数据模型的三要素。解: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8.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完整性、完整性 和完整性三种。 解: 用户定义,实体,参照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人员,通常被称为( D )。 A. 工程师 B. 用户 C. 程序员 D. 数据库管理员 2. 下面关于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数据库系统(DBS)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DB包含DBMS和DB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以上都不对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 D )。 A.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C.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以上特点都包括 4.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库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D )。 A. 数据具有独立性 B. 数据结构化 C. 数据集中控制 D. 没有冗余 5. 在数据的组织模型中,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 D )。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数据模型 6.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描述的是 ( C ) 的集合。 A. 文件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及其联系 7.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就是一个由行和列构成的二维表,其中行对应( B )。 A. 属性 B. 记录 C. 关系 D. 主键 8.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C )。 A. 一个二维表 B. 一个数据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石苓竹 学号: 20140201702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