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B
- 格式:ppt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59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1)B(2)B(3)A(4)B(5)B(6)A(7)C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本章导读上一章介绍了IS-LM模型,分析了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短期国民收入y与r的关系。
但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本章将在IS -LM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短期均衡的国民收入y向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 f的转变,阐述宏观经济两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此转变过程中的政策效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实施方式,以更清楚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及其效果。
基本概念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本章重点及难点1.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2.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工具;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4.应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不是都能自动达成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并不能保证资源与要素的充分利用;外生变量的变化常常会对IS、LM曲线分别产生冲击,进而影响短期国民收入y偏离充分就业点。
解决这一问题常常需要借助于人为的手段来辅助实现。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增进资源与要素的充分利用、实现均衡的国民收入向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转移等经济效率目标而对宏观经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的干预。
经济运行实践中,宏观经济政策又可分解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指标。
政策目标是一项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目标。
它又可以分为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
政策工具是政策制定者直接操纵的工具,是一种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能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指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
目前,公认有效的政策工具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他政策都处在尝试探索中。
政策指标是那些指示我们是否正在更接近我们所愿意达到的目标的经济变量。
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
宏观经济政策指标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