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穷的根源与如何跳出贫穷泥沼

贫穷的根源与如何跳出贫穷泥沼

贫穷的根源与如何跳出贫穷泥沼

1、

这周要打算写的东西太多,曾打算放弃这个读书笔记的想法,但这个文章着实有点普世主义情节。客观来说,这是这几年对自己触动很大的书籍之一,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基于自己的企业属于贫穷类企业,从穷人角度而言,企业和人都会做相同的事情,进相同的陷阱,最后基本是相同的命运;其二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未来贫富分化加剧以后,中国必将涌现更多的穷人,基于这点普世主义情怀的感触,才萌动了非写不可的感受。

2、

我们为什么贫穷,这个话题的探讨是书籍的核心内容。关于为什么贫穷,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两个答案,一是我们命运太差,投身于穷人家庭,因为家庭穷困而穷困;其二是社会制度不公,导致了我们的贫穷。但事实上对于贫穷,更多的人还存在于技术上的变穷的问题。比如同样都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同样背景的同学,几年之后人生大相径庭。这中间的过程,归咎于命运,那是对命运不公;归咎于社会,从某种程度来说,对社会也欠公允。

3、

我们想探索一个问题,穷人怎样思考问题。大抵而言,穷人会有这样一些事实性思想:穷人无战略,只有战术,穷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总是局限于发生事件的某个局部;穷人不想未来,只想眼前,这是与上一个问题的另一个维度而已;穷人更安于享受,一旦穷人经济有些许改变,他们就会将多余的储蓄用于享受型消费;第四穷人不会为风险概率买单,穷人大多不会买保险,且不会做身体例行检查;第五穷人不会进行投资,穷人投资手段通常都是储蓄,而不会投资于股市或者其他市场,考虑到股市门槛足够低,比如买100股工行股票只需要400元,而且按照除息日的股价计算,建行2012年股息收益为5.76%;工行是6%,因此股市能够成为他们投资品种;第六穷人通常只进行绝对收益的比较,而不进行边际收益和潜在收益的计算,比如一个月收入2000的青年人,在选择住房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居住较远的但便宜的房屋,另一个是相对较昂贵但教近便与繁华的地区,前后两者绝对差异是金钱的数额,而相对差异是对时间成本的衡量以及现在的时间成本与将来的时间成本对比;第七,穷人基本不计算单位时间的时间价格,穷人只会计算天总量时间价格或者月总量时间价格,因此不会在这当中寻求比较差异;第八是穷人具有更强的投机心理,与其说穷人因为知识短缺更容易受骗,不如说因为有更强的投机心理而被骗,也因与此,穷人被骗的概率更大;第九是穷人相信明天与今天一样,不是今天的因果反应,对于明天他们会简单的认为是重复今天的工作,而不会认为明天是今天工作的反应与投射;第十穷人在失败面前归因更多在于主因,而不在于外因,比如失败首先是认为自己不行所以失败,在外因上强调的是普遍因

素而非特定因素,比如制度环境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思维,愿意思考的朋友可以再深入挖掘。

4、

富裕的人有哪些共性?这段时间一直和同事们说,职场中成功的人有哪些共性,成功与富裕在这点来说,刚好是相通的,反之另外一个很简单的法则,就是与穷人相反的基因基本都是富人的基因,比如富人更看重战略而非具体战术;更看重未来收益而非眼前局部的收益;富人更谨慎的对待风险而不愿去漠视风险;富人更精于计算单位时间价格而不是整体时间价格;富人平时更关注健康,更愿意去体检,也愿意为不确定的风险付费;富人有钱的时候并不会马上去满足自己的虚荣,而是会关注自己持续的投资于生存;富人更愿意相信只有今天改变明天才能改变;富人更愿意相信事情没做好,是自己在某个环节的不足或者某个技术的欠缺,而不会去归咎于自身能力的主因与普遍环境的主因;富人更愿意分散投资而不愿意集中储蓄等等。

5、

我们可以怎样改变贫穷,或者让自己更大程度的富裕。穷人变穷往往都因为偶发性事件而贫穷,比如生一场大病,比如一次意外的事故,比如一次意外投资损失。这与经济学中萧条成就富翁是一个道理。穷人经济

学的核心是,股市下跌时候必须出仓,而富人则在于股市下跌时候更多加仓。

法则1:让自己更有耐性和坚持。坚持和韧劲是穷人必须要练就的第一项本领,正如职场中那些成功者多半都会因为坚持而胜利。

法则2:制定自己的人生战略,为战略设计自己人生阶段性的战术。比如为了能在50岁有很可观的一笔收入,那么自己稍微有积蓄的时候,一定不能阶段性盲目消费。在阶段性条件改变以后,一定要保持坚持和韧性。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015185609.html,

法则3:再穷也要分散自己的资金,进行资金管理,有些投资门槛并不高,可以做适当的投资组合。比如股票与其他可以流通的投资品。要进行适当的保险投资,为意外事件发生投保,一定要记住,真正让你穷困的是意外事件。

法则4:一定要克服投机心理,天生一定不会掉馅饼。社会上投机损失的大多数是穷人,富人一反面一般不会投机,另一方面投机损失的承受力大大超过穷人。

法则5:最后一定要记住,贫穷的根源是思想。因此一定要随时学习。

_打工潮_背后的深层根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1月/27日/第003版 深度 “打工潮”背后的深层根源 特约记者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兴起了“打工潮”,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已经迥异于传统时代的小农社会。除了为了赚取收入,维持农村家庭的体面生活外,另一原因则是为了赚取进城生活的积蓄,或获得逃离村庄的资本。由第一种原因向第二种原因转变具有必然性。但是,如果国家不考虑城市吸纳能力(提供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的能力),片面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甚至允许农民通过土地交易获得进城买房资金的政策,中国可能会因为出现远远超过城市新增就业机会的农村人口进城,而降低进城农民的生活质量,致使中国城市就业丧失弹性,从而危及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靠打工富起来的英山农村 湖北省英山县雷店镇程咀村的村民郑长球对自己眼下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膝下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县城工作,女儿在苏州打工。这样的生活虽算不上小康,可毕竟也算是衣食无忧、生活自得了。搁80年代,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2000年以前的程咀村还是个相当贫穷的小村子,村里大多是砖瓦房,还有一些是土墙瓦房。1990年代初期,村里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开始外出打工。1995年前后,那些外出打工的村民用自己赚到的第一桶金率先在村里建了最早的几栋楼房,乡亲们都眼热了,于是在村里出现了一个加速的外出打工潮。 目前,程咀村有503户约2000人,常年有400多人在外打工,平均一家有一人在外打工。春节回来时,每个人平均能带回来7000-10000元,算下来程咀村每年共有300万元左右的打工收入,这比土里刨食不知强了多少倍。 程咀村的情况只是英山县农村的冰山一角。 1990年代以前的英山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经济条件相当差,农民生活仅仅维持在温饱的水平。1990年代以来,英山农民开始大量外出打工经商,主要从事建筑、装修和轻纺行业。在当前英山农民的收入结构中,外出打工收入至少要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也许数字不是说明英山县农民通过打工致富的有力证据,但村里那竖起的一栋栋三层小楼,驰骋在村间小路上的摩托车,还有依偎在门口晒太阳的七旬老翁脸上欣慰的笑容和村中嬉戏打闹的孩童,最能说明外出打工的甜头。 1997年,程咀村有了第一台摩托车,2007年底,全村已购买400多台摩托车。 2007年,记者到程咀村时发现,全村503户中已建起了260栋楼房,其中绝大多数是三层楼房。 农民工能在城市扎根吗 英山县只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兴起打工潮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目前中国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在1.5亿-2亿之间,接近西方七国集团就业劳动力总数的一半。 19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中国绝大多数农村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因为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仅仅依靠种地,农民不能获得高的收入。1970年代,沿海农村出现了离土不离乡、兴办乡镇企业的高潮,大量农民转移进入乡镇企业,农民收入有了提高。 乡镇企业较快的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拉开了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农民收入的差距。到1980年代末,沿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据资料显示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相对较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甚是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至富事关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所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家乡的几个村庄做了相关的调查得出了以下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 一·知识水平 知识决定命运,决定人生的高度。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现今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知识鸿沟相对较大,从樱桃园镇附近几个村庄的教育来看,导致其不能脱贫致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教育。大约四五个村庄建有一所小学,学校老师的文化水平不乏高中生,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不是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就是早已装扮成超过其自身年龄的服饰外出务工。 (二)农村总体教育程度。总体教育程度较低,到达大学本科以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约占到百分之一。八成的人只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 (三)农村干部素质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基层腐败严重,仅从乱收费,拒发直补金等 (四)农村扫盲率。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1.8亿文盲。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和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8.5%,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3.9%,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6.2%,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0.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3%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6.5年,只有小学水平都足以说明。 二·思想观念 (一)小农经济思想局限。 1、乡土意识。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浓重的乡土意识使传统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所谓的安土重迁。乡土意识还表现在人们的老乡观念上。不论走

农民贫困的根源

农民贫困的根源 农民,就是农业生产经营者。至于那些虽然是农民身份却从事非农行业的生产经营者,已非严格意义上的农民。本文所指的农民,就是那些确确实实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 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而农产品又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因而农民所从事的行业不能说不重要,然而从事关系人类生存如此重要行业的农民,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一直都是相对贫困的阶层,而从事非农行业的经营者,其产品和农产品相比,虽然没有农产品重要,一个人可以不看电视,不坐汽车,但不能不吃饭,不穿衣服,然而正是那些我们认为人类可有可无的电视、汽车的生产经营者,不断地获取巨额利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农业中则很少有巨富产生。连同非农行业中的普通工人其境遇也往往比一般农民好得多。那么,农业如此重要,为什么农民却相对贫穷呢?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求其深层根源。 一、农业生产周期的固定性 农业生产的周期一般的固定,如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猪仔从出生到育肥出栏等,均有相对固定的周期。这种固定的周期,就制约了生产规模的伸缩性。而工业生产的周期往往是有弹性的,周期的弹性也决定了生产规模具有弹性。比如,当某一款式的衣服流行时,其生产者就可以加班加点,扩大生产量,从而不失时机地获取大量利润。但当小麦价格上涨时,农民就无法迅速扩大其生产量,只有等到第二年播种时扩大播种面积,但由于生产时间的漫长,往往错失获利良机。所以当农产品偶有较好价格,农民常常只能望利兴叹。而非农行业则常能抓住时机,获取巨额利润。 二、农产品功能的稳定性 农产品的功能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比如说,今天的鸡蛋和十年前、一百年前的鸡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今天的韭菜和一千年前的韭菜也没有什么两样。农产品功能的稳定性,就会使消费者抵制农产品的涨价。比如说,昨天一斤芹菜卖4角钱,今天你卖4角1分钱,消费者就不乐意。因为昨天的芹菜和今天的芹菜是一样的,自然消费者就不愿多掏这1分钱,从心理就抵制这种涨价。而工业品则不同,其功能在不断变化,随着功能的变化,价格也不断上升,而且消费者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上升。比如说,原来的黑白电视机500元,后来生产出彩色电视机,则要卖2000元。虽然后者的价格是前者的4倍,但消费者能理解,能接受,因为彩电与黑白电视机有着质的不同,其功能发生了变化。工业品正是通过不断地更新换代,价格一路攀升,生产者也不断地从中获得大量利润。农产品价格由于受到消费者的抵制,很难上升,或者只能有微小的上涨。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巨额利润。 三、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农产品是关系人们生存的一种特殊产品。如果农产品价格暴涨,则会使一部分低收入者无法生存,所以当农产品价格剧烈上涨时,政府便出面干预,通过各种措施抑制价格上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最高限价政策,即给每一种农产品规定一个最高价格,若有人超过此价格出售产品,则视为违规,将予以处罚。93年下半年至94年上半年,因较大幅度的调整工资以及通货膨胀等原因,农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政府便对农产品实行最高限价。

贫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

贫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贫富差距过大这一话题成为当今的热议焦点。追其溯源,有以下形成原因: 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都是按照社会体制确定其流向,随着私有制逐渐形成,资产自然会流向部分人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前进,毕竟人类社会由原始向奴隶再向封建的过度是进步的。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资本家通过最大价值的获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聚集物质财富,我们今天看到的发达国家之所以基尼系数普遍维持在较低数值,是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一定的财富发展和积累阶段,他们已经度过了残酷的被剥削和被压榨时代。 国情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贫富差距加大,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我们用30年的时间做了别人100年甚至200年的事,由于发展过快,许多均衡制约的制度没有及时实施,如社会保险制度。在没有均衡的法令出台前,贫富的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资源 人的利益实现从来源上一般需要两大资源——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财富往往被哪些先赋资源与自致资源都掌握的人所有。但是同时掌握两类资源的并加以运用的人是少数人群,因而从形成原因上说,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按劳分配”,反映了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差异的合理性。 贫富差距的形成,不会是一个单调的过程,它不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直在扩大,或者一直在缩小。它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究其本质是矛盾的转化,当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差距双方的暴力冲突,如果要避免冲突,统治者必须在冲突形成之前进行财产再分配,否则贫穷阶级将以革命的形式夺取富人的财富。然而,革命后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结果也只能是相对的均衡,财富的完全均衡化不可能实现,所以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到一定程度,又将转向财富向某些阶层积聚的状态。 现在中国最大的矛盾莫过于贫富差距过大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消除贫富差距,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贫富差距,可能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曾经有个人告诉我说,中国之所以这么穷,是因为人太多,只要杀5亿人,中国人就都能富裕起来了,只要杀10亿人,中国就能成世界第一了。在这里我想纠正一下,中国人心里有个根深蒂固的常识性错误就是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大是因为人多而拖累了社会导致我们的贫富不均。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面,在表面上确实有几分道理,中国社会资源资金有限,人一多,一平摊,那自然每个人分得的很少,所以人多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大的根本原因。但其实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社会资源有限是不错,但社会资源的组成是多样的,不只是自然资源,人多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多,也就意味着存在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企业也更多,市场也更活跃,当然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就更多。举个例子,日本的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日本人口大约是1亿2000万,中国人口13亿。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是中国的0.0396,人口却是中国的0.078左右。照这个数据看,日本的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而在资源匮乏,灾害不断的日本,发展潜力甚至不如中国。以我们的看法,日本人这么多,日本也应该贫富差距很大,很穷才对。但事实上,日本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只要大家查查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四个发展阶段,就会看到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而每一次发展都让日本的薪资大幅提高,使日本的廉价的劳动力升得和欧美不相上下。日本20%最富的人的资产总量是20%最穷的人的资产总量的3.5倍。而中国是1%的人控制了社会50%以上的财富。日本人口密度已经这么大,政府还在天天鼓励民众生育,振兴日本经济,因此,人多和社会贫富差距一点关系也没有,当然人多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负担,但主要不是体现在经济上,而是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上。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贫困人家》公开课学案

《贫困人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能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从哪里看出来这个家贫困? 2.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参考资料 贫困相对于富足,类似于贫穷。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如常常说的:“哲学的贫困”、“无产阶级的贫困”等。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朗特里和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

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英国的汤森在他的《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是这样界定贫困的:“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英国的奥本海默在《贫困真相》一书中则这样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首先,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它悄悄地夺去了人们享受生命不受疾病侵害、有体面的教育、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涯的机会。”美国的劳埃德.雷诺兹在《微观经济学》一书中说:“所谓贫困问题,是说在美国有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水平”。 欧共体在1989年《向贫困开战的共同体特别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中也给贫困下了一个定义:“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人的群体的资源(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在的成员国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世界银行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所作的贫困界定是:“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农民贫困根源分析

农民贫困根源分析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贫困的根源不是源于农村和城乡之间内在的经济基础差异,而是源于凌驾于农村和城乡物质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源于产权制度的缺失、结构制度的差异、保障制度的偏颇、财政制度的歧视、法律制度的失灵、传统文化制度的禁锢。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一、对现阶段农民贫困问题现状的考察 (一)关于“贫困”定义的争议 关于贫困,中国官方90年代初给出的标准定义是:以1990年为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630~650元和每年人均粮食消费低于300公斤;而我国学者则一般将贫困理解为物质上的缺乏,即缺少基本生活资料和精神上的贫困;迪帕·纳拉扬等人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的缺乏,权力和发言权的缺乏更是其定义贫困的核心要素[1];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是指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2]。概括之,人们比较公认的还是世界银行给出的表述[3]:当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或者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得他们那个社会承认的,一般都能够接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与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世界银行,1981);贫困是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世界银行,1990);贫困不仅仅意味着低收入和低消费,而且还意味着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即贫困意味着无权、没有发言权、脆弱和恐惧等(世界银行,2001)。由此可以看出,贫困的涵义具有相对性,它随时间和空间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地区、不同的国情,对于“贫困”的定义自然有所区别。 另外,根据贫困标准来划分,贫困一般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所谓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陷于物质生活的极度困苦之中。而相对贫困则是指相对于一般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而言,即生活水平在最低层次那部分人的生活状况。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采用的是绝对贫困概念,即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二)当前农民贫困现状:忧大于喜 基于以上相关标准和贫困概念的理解,我们对中国当前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加以总结概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在解决农民贫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起初简单的物质扶贫,即“给钱给物”的扶贫措施非但没有使一些地区富裕起来,相反却滋生出了“等、靠、要”的懒汉风气,这种被称作“输血”式的扶贫方式逐渐被抛弃;随之而来的是修路、送技术、送文化,人们称之为“造血”的扶贫方式,这种所谓的“造血”扶贫的办法也慢慢显现出“劣质性”,而且在进行农村扶贫的过程中,出现了“富得慢,穷得快”的怪现象,有的地方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反而不如自然资源禀赋差的地区发展的快;有些地区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人们衣食丰足,但是人们却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精神面貌颓废不堪,更有甚者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破败殆尽,各项公益事业昨日黄花,科技进步事业也是空中楼阁,医疗卫生更是形同虚设,青壮年和有些知识文化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流失,农村自身发展所需的内部资源已几近丧失殆尽。 另外,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我国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虽然是下降的,但速度却是极为缓慢的,中国现在还有近3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000万人口徘徊在温饱线上。同时,城乡差距还在在继续拉大,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比为2.9比1,比1983年的1.7比1高出71个百分点。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53倍提高至1999年的1.96倍,城乡差别一目了然,为农村的相对贫困作了极为清晰的注脚[4]。虽然农民合理负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

“感谢贫穷”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含评点以及范文)

“感谢贫穷”2019年高考模拟作文!(含评点以及范文)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王心仪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文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不少网友被文章打动,为这个乐现自信的姑娘点赞;也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上述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贫穷。材料中已经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赞成该女生“感谢贫穷”的看法,为她点赞;另一种是反对,“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写作时,无论是 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都符合要求。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看法。 审题指导 (1)赞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贫穷,王心仪没有放弃梦想,没有悲观绝望,而是很好地调整心态,勇于面对贫穷给她带来的困难,克服了贫穷给她带来的痛苦、挣扎与迷茫。贫穷,使她坚强,让她成长,助她步入名校的殿堂。 (2)反对。一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对贫穷能有如此认识和理解,值得敬佩,但这不足以成为“感谢贫穷”的理由。应该明白:绝不能因为家庭贫穷的王心仪考上了北大而感谢贫穷,也不能因为考上北大的孩子写了一篇《感谢贫穷》而感谢贫穷。如果感谢贫穷,那还追求什么富裕?还做什么扶贫工作? (3)贫穷没有意义,战胜贫穷才有意义。王心仪能考上北大,绝不是因为她家庭贫穷,而是因为她在家庭贫穷的情况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她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而不是贫穷的生活状态的结果。贫穷无法造就美好的品质,只有克服和战胜贫穷造成的困难,才能让贫穷变得有意义。 媒体评论:文/南方都市报 贫穷就是贫穷,绝不值得感谢 河北贫困家庭女孩王心仪高分考入北大中文系。她写的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被网络媒体冠以“感谢贫穷”之名,广泛报道,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心怀感恩、正能量满满的故事。当然应该为自强不息的小姑娘点赞,为她高兴,为她喝彩。 但要说到“感谢贫穷”———这也是网媒报道重点和人们点赞的最大理由———实在不敢苟同。贫穷又不是什么好事儿,为何要感谢贫穷?

一个家庭富裕不起来,真正原因大多是这3个,最好要努力改正

一个家庭富裕不起来,真正原因大多是这3个,最好要努力改正 在我们农村老家,以前的时候,清一色的是家庭贫困,后来改革开放来了,乡亲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农村里的主业就是种田种地,有的家庭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到过年时,干塘后就能收获几百斤鱼,也能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在80年代,是村里第一个买黑白电视机的人家;有的放养了很多鸡鸭鹅,这样到了家禽成熟季节,就能收获鸡蛋鸭蛋鹅蛋,赶集时了拿到集市上卖,用这些钱买油盐酱醋,如果卖得多了,还可以买点猪肉,这样的家庭都是日子过得比较富裕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那些富裕的家庭是越来越富了,而那些贫穷家庭却一直贫穷,究其原因,令人深思,他们贫穷的根本原因不外乎这3种: 第一,品行不端爱贪小便宜,好吃懒做 农村里有一种人,好吃懒做,不肯吃苦,怕苦怕累,做一点事情就叫苦连迭,这种人不是做事的人,也不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做农活的人,哪有不出力的,冬天怕冷,夏天怕晒太阳,一丁点苦也吃不了,干不成任何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收入。财富是价值的体现,你没有付出任何劳力时间,没有什么劳动成果,哪里能产生价值,你也就没有什么财运,这样的人若不改掉坏毛病,一辈子都富裕不起来的。 好吃懒做的人,不干正事,相反歪心眼却是有的,今天这家贪个小便宜,那家沾个便宜卖个乖,貌似赚了,可是实际上却是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到最后发展不务正业人人讨厌的混混。所以日子要想过得舒心顺心,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凭自己的劳动付出吃饭。 第二,入错行,穷一辈子 有的人本来性格内向,身体底子不是很好,却从事着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比如在工地上搬砖和水泥,这些高强度体力活,很消耗一个人的身体,如果你身体底子不好,就不要做这些工作,虽说这些工作来钱快,也很简单,但是你的身体会受不了的,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差的。 也有的人,一不会交际,二不会管理,心眼也不多,却去县城开店做起买卖,这样的人因为太老实了,所以常常没赚到什么钱,相反还要每个月付高额的房租,这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一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就要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性格,自己有什么特长,喜好做什么,这三点很重要,基本上就勾画出你的行业图谱。有句话讲: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这句话已经不那么准确了,并不是一个人对所有的工作都适合,是个人总有的自己的软肋,有些行业是不适合自己的,这点要注意到。 第三,家庭不和,夫妻不齐心 最后一个原因,却是最难解决的,那就是家庭不和,夫妻不齐心。俗话说: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庭关系不是那么融洽,要么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好,要么是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这样的家庭是永远发达不起来的。

浅谈我国贫困原因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定。所以说贫困是一个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地域性内涵的概念。现在对贫困概念的界定由过去狭义的经济视角转变为广义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早期的贫困定义局限于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而广义的贫困定义则把个人能力和社会公平也纳入其中,更倾向于运用相对指标来度量贫困。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浅谈一下中国的贫困现状。 关键词:贫困,贫困原因,贫困解决措施, 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并将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一、贫困产生的原因 导致贫困的原因很复杂,并且贫困者之间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贫困原因的表达也有差异,透过种种贫困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会得出导致贫困的原因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消极的思想观念 在贫困原因调查问卷上有69%的被调查者认为缺钱是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这些答案显然是不正确的。社会上富裕的有钱人难道会造钱吗?他们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应该怎样做才能挣到钱?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贫困者都回答不上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消极思想观念的表现。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决定了人的出路。消极的思想观念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只会带来贫穷的结果。这是因为:(1)消极的思想观念会失去和放弃很多挣钱的发展机会。富裕的有钱人都有着积极上进的思想(最起码是曾经有过),他们善于捕捉有利于自己发展和挣钱的机会,有的富裕者不仅不会失去每一个机会而且还善于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2)消极的思想就决定了消极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消极那他为社会所付出的积极有效劳动也就少,一个不能为社会付出积极有效劳动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社会劳动报酬——钱。(3)消极的思想观念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办法也不容易接受和采纳,一个靠传统手工劳动、自给自足、封闭生产和经营的人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管理办法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人进行比较,谁的收益高不言而喻。(4)消极的思想观念还有可能导致人生道路的错误,所作所为危害社会,最终导致贫困。(5)消极的思想观念面对困难总是退让和躲避,从贫穷到富裕是一个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如果没有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办法就会被困难所包围,贫穷也就随之而陪伴。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却依然存在,全球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贫困现状和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原因;对策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 我们一般认为贫困就是物质生活资料无法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存需要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困的定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精神贫困也被包括在内,本文着重探讨农村贫困问题,旨在分析农村物质资料匮乏、农民生活困难产生的原因。所以,本文中的贫困特指物质贫困。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在这个经典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把农村贫困定义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和家庭的生活状况”。相对于一般的贫困而言,农村贫困问题更突出,也更难以解决。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标准由上年的693元年调整为785元,低收入人口标准由上年的958元调整为1067元。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贫困线标准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另一方面,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美元/天。与我国平均贫困标准相比,农村贫困线低了将近35%,与世界水平相比则相差更大。 '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

家庭贫困原因说明5则完美版

《家庭贫困原因说明》 家庭贫困原因说明(一): 市民政局: 我叫XX是哪里哪里的村民,今年41岁,全家人口6人,其中,劳力2人,读书2人,年老有病失劳力2人,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少的困难家庭。 我家的主要困难原因是,一是,人多耕地少。农民没有土地就难赖以生存,少有土地生活必然困难。这个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我本人深有体会。去年我家承包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得的2亩职责田,人均耕地为0。33亩,众所周知,农业基础差、投入大、产出少、收效微。去年我水稻折款纯收入3600元,出售家禽家畜1200元,除此外,别无收入,年人均收入没有到达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生活甚是困难。 二是,供养任务重。我上要供养护理80高龄多病的双亲,父母双方早已疾病缠身,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要专人打理才能生活,为此我早已心力绞率,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帮家用,下要供养呵护一双儿女读书成长,平均每个劳力供养两个无劳动者,担子重,压力大,脱贫难,家庭生活和重担几乎压弯了我的腰,不堪重负。综上所述,我家是一个耕地少、劳力少,的困难家庭,在这困难的时刻,特向市民局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度难关,恳请贵局批准特盼特此说明。 家庭贫困原因说明(二): 大连民族学院: ________(学生本人姓名)系省(市、自治区)市(县)______(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2008年考入贵校,其家庭(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说)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广州某电脑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2008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望贵校予以资助。 特此证明。 经办人:________签字) ________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盖章)2012年8月__日 家庭贫困原因说明(三): 家庭困难证明]

贫困

一、定义: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所作的贫困界定是:“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世界银行2001年1月重新对贫困进行了定义,主要有3个特征: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如果机会在哪里,你不接受,那么就是选择问题和贫困问题无关。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少,宏观经济萧条等。 综上,贫困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的要求,社会文化课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性质: 一、贫困具有动态性。由于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伴随着经济、家庭的,经济具有经济周期,一个家庭也具有家庭周期。经济有繁荣也有衰退,家庭有兴盛也有日落西山。故而贫困也会伴随着经济和家庭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像水上行驶的船一样,他会随着波浪的上升和下降而波动。 二、贫困具有相对性。贫困只要有阶级的社会就会存在,贫困只是相对的。当一个团体中大多数人都食不果腹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一日三餐不愁。那么相对于这一个人而言,大多数人是贫困的;但是这一个人相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人而言他又是贫困的。 贫困是伴随着阶级产生而产生的资源相对匮乏的一种社会现象。 一、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一般认为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贫困,在自然界中是不应该有贫困的。这里我们就要纠正一种说法,有人说“这是一片贫困的土地”,可是这片土地真的如他所说贫困吗?土地和自然条件是不存在贫困的,因为在土地和自然中往往蕴藏者我们未知的资源。如果你认为土地不够肥沃是贫困的话,可是蕴藏大量的矿产的土地往往是在穷山恶水之间。我们现在不能发现或者不能明白其用途的大自然,资源是不匮乏的,只是我们缺乏能力和发现智慧。这也似乎有些“世界本来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感觉。 其次,在动物界也是不应该有贫困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听说过某某猴子贫困,或者某某大象贫困。对于动物而言,只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不能适应只能是死亡。 二、贫困是伴随阶级产生而产生的。在没有阶级的时代。我们人类其实和大自然的其他动物是差不多的。在群体内部对于资源是平均分配的,那时候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人与人是不存在差异的。人类在不断地适应环境,这种对于环境的适应是以群体为单位的。不适用的人群是不可能存活下去的,不是被野兽攻击就是被其他的氏族消灭。但是阶级产生过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许坚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贫困七个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原因进行了总体认识,指出地区贫困的“最大限制因素”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关键词地区贫困政府行为人的素质技术水平最大限制因素 贫困地区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贫困实质是一种贫困综合症。这里,我们试图从单因素分析入手,进而达到对地区贫困原因的总体认识,以期对贫困地区治理提供一种依据。 1.地区贫困原因的分析 1.1.自然条件太差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资源等等。自然条件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因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生活,人类离开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快些;反之,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慢些。概括起来说,我国22个贫困地区1的自然条件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1.1.土壤质量差。由于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山区,而山区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层较薄,地力贫瘠,坡度较陡,因而质量不高。青海省乐都县15个贫困乡中,250以上的陡坡地有14万亩,桃红营乡23500亩耕地中,浅山有 11994年月10月20日光明日报曾把我国贫困地区划分为22个地区,它们是:沂蒙山地区、闽奥山区、五指山地区、努鲁儿虎山地区、毛乌素地区、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井冈山赣南地区、九万大山区、桂西北地区、吕梁山地区、陕北地区、三西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乌蒙山地区、滇东南地区、

8000亩地盐碱严重,脑山有3000亩地,土层只有15厘米左右。这些耕地,丰收年景单产也不过75公斤。亲仁乡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红砂土,土层只有10几厘米厚,播种早了怕旱,播种晚了不熟,单产极低。 1.1.2.地理位置偏僻。离中心城市远。普遍情况是,贫困乡远离县城,贫困县远离省城。我们说贫困地区是老、少、边地区,其实老少边的核心是边。之所以是老区,是因为远离了中心城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统治薄弱,所以共产党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之所以是少数民族地区,是因为历史上汉民族势力大,占了中心地方,把少数民族挤到了边远山区。 1.1.3.地形复杂。特别是贫困山区,往往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比如湖南省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北系,西山地南侧,境内山峦重叠,山脉多成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40条,山峰10426座,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的八大公山主峰斗蓬山,海拔1890米,最低的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全县地貌由中山原(占总面积21.1%)、中山(占52.6%)、中低(占4.2%)、低山(占5.2%)、丘陵(占10%)、岗地(占3.9%)、平原(占3%)组成,地形十分复杂。 1.1.4.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和强台风等。比如前面提到的乐都县15个贫困乡,从1981—1983年,连续三年遭受旱、雹灾害,受灾面积在15—23万亩之间。自然条件最差的亲仁、桃红营、中坝等乡,5年来年年遭灾。再比如广东省五华县,基本上是一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1960年6月,一场暴风雨使该县倒塌房屋884间,伤亡43人,受浸水稻15万亩。全年主杂粮比上年减少了160万公斤,全年月平均口粮只有14.2公斤。1970年9月,一场暴雨使全县倒塌房屋5344间,死8人,冲垮大堤49处,受浸农作物18万亩,全年主杂粮减产1229万公斤。1981年水灾,使全县主杂粮减产3632万公斤。1988年7月受7号强台风大暴雨袭击,倒塌民房60400间,大堤缺口97处,死亡42人,受浸水稻23万亩,其中失收5.7万亩,粮食损失6000万公斤。 1.1.5.可供利用的资源不足。《富饶的贫困》一书认为,贫困地区的贫困是富饶的贫困,作者的依据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优势。书中列举了云南、广西、内蒙古、西藏、贵州等省都是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但没有例举缺少 横断山地区、海东地区、海西地区、西藏地区、南疆地区。

严监生与阿尔巴贡吝啬根源之比较分析

严监生与阿尔巴贡吝啬根源之比较分析严监生,原名严大育,是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著名人物。因为他临死前伸着两根手指头不肯断气,直到他的妻子赵氏挑掉一根灯草才肯咽气的行为,历来被人称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吝啬鬼的典型代表。无独有偶,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一位经典的吝啬鬼形象,他就是阿尔巴贡。阿尔巴贡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著名喜剧作品《悭吝人》中的主人公,是西方文学作品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由于严监生和阿尔巴贡同为著名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历来被众多学者拿来比较研究,但大多数拿他们的形象,吝啬的表现等进行分析比较,较少或零碎地从两者吝啬的根源进行探究,本文将从这方面入手,对两者进行比较。 严监生和阿尔巴贡共同点无疑就是过分地爱惜金钱,想尽一切办法守护自身的财产,甚至于节衣缩食,过分节俭,对自己可以说是达到了自虐的地步。严监生家财万贯,有10多万两的积蓄,可是却“日逐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场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当自己病得很严重,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时,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阿尔巴贡也同样拥有万贯家财,仅一次连本带利就能收回一万金币,可是他的家人和仆人却要跟着他一过穷酸日子。他穿着破旧,灯笼裤上舍不得用绸带装饰而“仅仅用细绳就跟上衣系在一起”,而当自己半夜肚子饿的时候,竟然去偷吃马的饲料。对他的家人和

家里的仆人就更是苛刻了,为了节省竟扣除自己儿女的正常费用,总是找理由不给仆人发工资。这两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两者都有共同点,都是过分爱惜自己财物的吝啬鬼,都是自己所属时代守财奴的代表。 严监生和阿尔巴贡同为著名的吝啬鬼,但是他们“吝啬”的本质是一样的吗?严监生真的称得上是“吝啬鬼”吗? (一)、严监生的“吝啬”是为了自保,阿尔巴贡则是为了尽可能地积累财富。 严监生吝啬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要自保。细读作品就会发现,严大育的监生资格是他花钱捐来的。“监生”这种制度由来已久,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到了明景泰以后增加了一种生员,叫做“自费生”,就是他们通过出纳钱粮财物来向国家买来入监读书的机会,这类人又叫做“捐监”。据记载,当时的纳捐人因为获得的资格不是正规的,常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会受到当时官员和地方势力的盘剥。严监生显然就受到了这种压迫,原文中写到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后一走了之。严监生与严贡生已经分家,本来这事是与关严大育无关的,可是官府的办事员知道:“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有十万银子”后,就没有去找严贡生家里人的麻烦,反而来找严监生。看到这里,都会觉得官差这种做法很是奇怪,怎么会去找与这件事毫无相关的严大育呢?但是从他的妻舅王德的那句话我们就可以得知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原文中王德说道:“你有所不知,衙门里的差人,因妹丈有碗饭吃;他们做事,只捡有头发的抓。”想必官府知道严大

中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成因

浅析中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和对策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姓名:张春男 [摘要] 贫困差距是市场化道路的必要产物。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人士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贫富差距过大对社会将会产生的危害,并针对这些危害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贫富差距;危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生活水平也分别达到基本的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贫富差距的扩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对社会的不公感,容易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已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热点问题,亦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基尼系数的含义 基尼系数被国际间普遍认同为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权威指标,由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0~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就有发生动乱的潜在危险,因此,又有学者称0.6为“动乱线”。1 (二)我国基尼系数的概况 2001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65,2005 1查朱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2).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 版)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近年来,全国各地报刊都是煤矿爆炸和透水事故的报导,引起国内外的极大震惊。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到全世界的大头。 矿难频发,有人曾经把问题根源归向农民工的素质欠缺与求富欲望。说他们急功近利、忽视安全,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当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最根本的顽疾症结,还在于许多矿主“非人道”的利益驱动与官员唯利是图的灰色经济链。 我国能源结构对煤的依赖大,煤的消费量占总能源的74%,煤炭价格因而大幅暴涨。煤炭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无不超负荷生产,大大小小的煤矿都鼓足了干劲。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生产负荷过重,这大大增加了事故隐患。此外,一些矿点私挖乱采、违章违规现象也非常突出,且屡禁不止。有的矿主只顾赚钱,设备简陋,作业人员素质低,有的矿主根本就没有开采证,可他们照样能参与矿山的开发,有的地方官员参与矿山开发,以参股入股的形式,进行盈利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