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菱形的性质资料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菱形的性质资料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菱形的性质资料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菱形的性质资料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九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建永/荥阳市刘河中学

张丽娟/荥阳市崔庙中学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生动写照.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基础,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又要尝试利用它们解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课标分解如下: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与菱形有关的几个图案的观察,分析,能说出菱形的概念,会添加条件使已知四边形成为菱形。

2.通过交流讨论,折纸活动,能探索出菱形的性质。

3.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能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一:(测试一)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与菱形有关的几个图案,积极寻找并描述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特征,最终能说出菱形的概念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会添加条件使已知四边形成为菱形。 (目标1)

评价任务二:(测试二)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动手折叠菱形纸片,感受菱形的轴对称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对折叠展开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思考,最终能够得出菱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目标2)

评价任务三:(测试三)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目标3)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其次,经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四章三角形”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的学习,通过推理训练,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

再次,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虽然已初步掌握了几何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但是按照几何证明的要求进行问题分析,书面表达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解决证明思路问题。通过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来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

四、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全等。

2.菱形纸片

教学设计

学习环节学习

目标

学习活动设计意图评价标准教师活动

目标

达成

情况

反思

评价阅读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

内容及要求

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和

思考。

出示课题及

学习目标

观察

图片引入新课目标1

菱形的概念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问题1: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与菱形有关的几个图

案,寻找并描述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特征

问题2:与左图相比较,

此环节使用了教

科书的引入,从观察

入手,前两幅图中含

有菱形,特别是第二

幅图中含有正方形也

是菱形的意图,可以

利用第三幅图通过测

量比较,发现邻边相

等的特征,从而引出

菱形的定义。再让学

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动

态菱形的例子,如菱

形衣帽间,电动门

能否主动发表自己的

见解,能否认真观看图

片,并认真进行思考,以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

终说出菱形的定义.

教师巡视,

及时点拨

关注学

生能否主动

发表自己的

见解,能否

认真观看图

片,并认真

进行思考,

以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

这种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你能给菱形下定义吗?等。验,最终说

出菱形的定

义.

评价任务一:(测试一)

如图,(1)若在四边形ABCD 中,AB=B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使其成为一个菱形。

(2)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使其成为一个菱形。

使学生熟练,灵

活掌握菱形定义。

是否能够菱形定义做

对题目

主动

参与

探索

新知

目标2 探索菱形的性质

问题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

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

吗?

问题2: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

通过问题1,问

题2,让学生复习回

顾菱形所具有的平行

四边形的性质,强化

思考问题的四个角

度。在此基础上,引

导学生重点思考菱形

的特殊性。

是否认真思考,讨

论,操作,能够说出菱形

的性质。

教师巡视,

及时点拨

教师在

参与学生的

活动过程

中,应该关

注学生的口

述论证过

交流。

问题3:

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通过问题3折纸

活动,可以让学生发

现邻边的关系、对角

线的关系,甚至对角

线与内角的关系,从

而加深学生对菱形特

性的认识。

程,并根据

学生的认知

水平加以引

导,尽量减

少学生推理

论证过程中

的困难。

评价任务二:(测试二)

能结合折一折活动说出菱形特有的性质。巩固知识点

是否认真思考,讨论,操作,能够说出菱形的性质。

目标3 菱形性质证明及应用(分组讨论)

问题1:

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AD,

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学生经过了折纸

这一操作活动后,再

经过逻辑证明,把操

作层面的感知上升到

了理性认识,充分了

解了菱形的本质特

征。本环节让学生进

行猜想探究和证明,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同时,操作活动

是否积极思考,讨

论,并在教师点拨下获得

证明思路与方法。是否能

够正确的书面表达。

教师巡视,

及时点拨

关注学生是

否积极思

考,讨论,

并在教师点

拨下获得证

明思路与方

法。是否能

求证:(1)AB=BC=CD=AD;

(2)AC⊥BD. 得到的结论与逻辑推

理相结合,是对数学

知识进行探索活动的

自然延续,实现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升华。

够正确的书

面表达。

目标3

问题2:

例 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

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学生通过本环节的

学习,进一步理解和

掌握了菱形的性质,

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

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力,作为初

学性质的应用,选用

的例题和练习不宜过

难。

是否积极思考,讨

论,并在教师点拨下获得

解题思路与方法。是否能

够正确的书面表达。

教师巡视,

及时点拨

关注学生是

否积极思

考,讨论,

并在教师点

拨下获得解

题思路与方

法。是否能

够正确的书

面表达。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评价任务三: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

于点O.已知AB=5cm,AO=4cm,求BD的长.

学生通过本环节的

学习,进一步理解和

掌握了菱形的性质,

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

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力,培养学

是否能够正确的书面

表达,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巡视,

及时点拨

关注学生是

否能够正确

的书面表达

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结升华深化提高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鼓励学生交

流课堂实践的经历、

感受和收获;培养学

生的归纳能力,使学

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

构,培养学生的自我

评价能力、反思意识

及总结能力。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

确的书面表达

关注学

生是否能够

正确的书面

表达

总结

升华

深化

提高

目标3 作业布置:

课本第4页:1,2,3,4题

通过作业,可以

让学生发现问题,及

时查漏补缺。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_菱形与正方形练习题(难度大)[1]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 =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则∠CDF 等于( ).A .50° B .60° C .70° D .80° 2.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把ADE ?沿AE 对折,点D 的对称点F 恰好落在 BC 上,已知折痕AE =cm ,且3 tan 4 EFC ∠=,那么该矩形的周长为( ) A .72cm B .36cm C .20cm D .16cm 3.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下列结论:①BE =DF ,②∠DAF =15°,③AC 垂直平分EF ,④BE +DF =EF ,⑤S △CEF =2S △AB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 .2 B .3 C .4 D .5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边形是矩形 5.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图示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部分,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 A .15°或30° B .30°或45° C .45°或60° D .30°或60° 6.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的值为( ) A .16 B .17 C .18 D .19 7.如图,菱形ABCD 中,60B ∠=,4AB =,则以AC 为边长的 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8.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BC ,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 B .6 C .4 D .2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B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D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10.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正方形 C .菱形 D .直角梯形 11.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顺次连接矩形四边 (第2题 ) B 60 (第7题图)

菱形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2.2菱形的性质 德州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中学 李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菱形的概念,经历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性质。探究并掌握另一种求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菱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通过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证明和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2的探究和证明。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的展示平行四边形变成菱 形的过程;探究性质时,我利用矩形纸片和剪刀,和学生一 起通过折一折和剪一剪的方式感知菱形并引导学生归纳总 结菱形的性质。 2、学法:学生已有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知识的积累,教学环节中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类比、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出菱形 的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教具动态演示四边形的变化过程 教具: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 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题:你知道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吗?转动木条,当两根木条互相垂直时这个四边形变成什么形状? 通过第二个个问题引出菱形。 (二)新知探究过程 1、认识菱形 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平移一条边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在这变化过程中,哪些关系没变?哪些关系变 了?使两邻边相等时,变成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 教学 内容 菱形 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判定菱形; 3、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难点1、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熟练掌握; 2、利用菱形的性质综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 一、菱形的定义 如图,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会有怎样的变化? 定义:叫做菱形。 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性质: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 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以上菱形的性质你能给出证明吗? 练习: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 4、菱形的面积为24cm2,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cm,边长为_____cm, 高为_____cm。 三、菱形的判定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还有别的判定方法吗? 猜想1: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猜想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猜想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四边形ABCD,AC平分∠DAB和∠DCB,BD平分∠ABC和∠ADC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对角线)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四条边) 4、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和角的关系) 练习: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矩形D、菱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本节课既是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又为矩形,正方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熟练运用菱形的定义,并能利用菱形的定义推导出它具有的其他性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新颖独特,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教师总结的过程中一步步取得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奥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教学难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同学们,在过年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结,生活中常见的有网状的围栏,格子衣服的图案等图形,这些是什么形状呢?有什么共同点?让我们共同探讨,看看这些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什么联系?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经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是菱形,并且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用菱形纸片折一折,探索菱形的奥秘; 首先把菱形对折,试着多对折几次(整个过程除了学生对折,教师也应跟着折叠,并且用对媒体呈现出来),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并且对称轴互相垂直。 经过折叠我们还能发现菱形的四个边都相等。 (三)应用例题,探索证明 课本第三页最上面题,利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分为四组证明,当证明出来后,让每组同学自愿写在黑板上,比较看看哪组同学写的更详细,更具体,老师再详细讲一讲。 进而得出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四)应用新知,熟练掌握 让学生做课本上第三页例题,和第四页课后习题,做完后同桌互换互相点评,再由老师做详细讲解。 (五)课堂小测,进步升华 准备具有代表性的十道习题,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写完,后收过来,下节课点评稳固这节课的知识内容。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菱形定义与性质,并回顾本节重难点。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测试卷.pdf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菱形》(满分120分) 姓名: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 2.∣-2∣=() A.2 B、-2 C、±2 D、0 3.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cm2,对角线AC=24cm, 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A.52cm B.40cm C.39cm D.26cm 4.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AD B.AC⊥BD C.AC=BD D.∠BAC=∠DAC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x2-y B.x2+2x C.x2+y2D.x2-xy+y2 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AB=2,∠ABC=60°, 则BD的长为() A.2 B.3 C.D.2 7.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D的周长等于() A.18 B.16 C.15 D.14 8.把代数式xy2-9x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x(y2-9)B.x(y+3)2C.x(y+3)(y-3)D.x(y+9)(y-9) 9.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为菱形的是()

A.AB=BC B.AC=BC C.∠B=60°D.∠ACB=60° 10.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x2+y2=(x+y)(x-y)B.x2-y2=(x+y)(x-y) C.x2+y2=(x+y)2 D.x2-y2=(x-y)2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10,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12.分解因式:a3-a=______. 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其成为菱形(只填一个即可). 14.已知x2-y2=69,x+y=3,则x-y=______. 1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 . 16.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CD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BD=2,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7.请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每题4分,共8分) (1)x(x-y)-y(y-x) (2)-12x3+12x2y-3xy2

菱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学准备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二、例习题分析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 AC于E。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AFD=∠CBE。 三、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 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 BE=DF。求证:∠AEF=∠AFE。 【作业布置】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1.菱形(基础)知识讲解+练习(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菱形(基础) 【学习目标】 1. 理解菱形的概念. 2. 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知识要点】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2015?石景山区一模)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为AD,AB上的点,且AE=AF,连接E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 (1)求证:四边形EGBD是平行四边形; (2)连接AG,若∠FGB=30°,GB=AE=1,求AG的长.

最新完整版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菱形的定义与性质定理; 2.掌握菱形的轴对称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菱形概念的理解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过程设计 设题导入: 观察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将探究菱形的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 新知探究 1.想一想 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 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尽可能多的让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2.做一做 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合作探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菱形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 菱形练习题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60°,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DE 、BF 相交于点G ,连接BD ,CG .有下列结论:①∠BGD=120°;②BG+DG=CG ;③△BDF ≌△CGB ;④S △ABD= 4 3AB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OE ⊥AB ,垂足为E ,若∠ADC=130°,则∠AOE 的大小为( )A .75° B .65° C .55° D .50° 3.(2012?山西)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6cm 、8cm ,AE ⊥BC 于点E ,则AE 的长是( )A .35 cm B .52 cm C .548 cm D .5 24 cm 4.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 .12cm 2 B .24cm 2 C .48cm 2 D .96cm 2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是(3,4),则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 ) A .(4,0)(7,4) B .(4,0)(8,4) C .(5,0)(7,4) D .(5,0)(8,4) 6. 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2cm ,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连接AE 、EF 、AF ,则△AEF 的周长为( )A .32 cm B .33 cm C .34 cm D .3cm 7.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DE ⊥AB ,垂足为E ,且AE/AD=4/5,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DE=3cm ;②EB=1cm ;③S 菱形ABCD=15cm 2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8.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点E 为垂足,连接DF ,则∠CDF 为( ) A .80° B .70° C .65° D .60° 9.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边长为6m ,∠A=120°,其中由两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部分种花,则种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 .12m B .20m C .22m D .24m 10.如图,把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菱形A ′B ′C ′D ′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1/2 ,若AC=2 ,则菱形移动的距离AA ′是( ) A .1 B .12 C . 22 D 2 1 11.若菱形的周长为16,两邻角度数之比为1:2,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1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菱形 板书:菱形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一、菱形的定义: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索性质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 1、从边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从角来看(对角,邻角间有什么关系)? 3、从对角线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4、对角线分得的每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5、菱形是中心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6、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旋转各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 (3)小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 1、菱形边的性质。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 的判断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1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菱形 板书:菱形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一、菱形的定义: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索性质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 1、从边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从角来看(对角,邻角间有什么关系)? 3、从对角线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4、对角线分得的每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5、菱形是中心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6、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旋转各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 (3)小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 1、菱形边的性质。 2、菱形角的性质。 3、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4、菱形对称性。 教师强调,并板书:二、菱形的性质: (让学生动手操作后,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研究,并合情地做出猜想.最后学由生口头表述性质,如所用的语言表述不恰当时及时给予纠正。) (三)、例题精讲 教师活动:屏幕呈现例题,指导学生观看问题,并点评解题思路及过程,最后屏幕呈现详细解题过程,供学生参考。 例1: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2∠B ,试求出∠B 的度数,并说明△ABC 是等边三 角形 解:(1)在菱形ABCD 中,∠B+∠BAD=180°(两条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D=2∠B ∴∠B=60° (2)在菱形ABCD 中,AB=BC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又∵∠B=60° 7 D 5 O 4 2 8 3 C A 1 6 B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刘倩淮安市凌桥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前后联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菱形的概念性质及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过程,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灵活运用。 二、设计理念 为进一步深化生命化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把问题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思维训练渗透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环节。而本节课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剪一个菱形,.观察并回答: (1)什么是菱形? (2)菱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_. (3)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菱形,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

兴趣,并为新课中归纳菱形性质作铺垫。 (二)探索学习 1、探索菱形的性质。 (1)让学生交流剪菱形的方法,观察菱形,归纳菱形的性质。 (2)让学生画菱形,进一步强化菱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剪菱形有多种方法,学生可畅所欲言,这样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归纳菱形的特殊性质,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面学习中证明菱形有关定理打下基础。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便得到菱形。 【设计意图】本方法直观得到了菱形的重要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同时为下面证明菱形性质作铺垫。 2、证明菱形性质。 (1)先让学生分析证明思路。 (2)指名让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思路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证明,也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通过讨论,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板演,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可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18.2.2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老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引导同学们一起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处是否需要板书?)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角: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⒉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做矩形呢?(学生回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此时,PPT展示“情景创设”)好,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想一想,如果从角的方向变化,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是我们学习过了的矩形。 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叫做叫什么图形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了,再该怎么过度到下一步呢?)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如何引入菱形的定义?Why?)

北师大九年级菱形教案知识点及习题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基础知识精讲】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重点难点解析】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别方法: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1菱形的性质 一、菱形的定义 例1、如图,在?ABCD中,AB=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四边形ABCD是菱形 B.AB=AD C.AO=OC,BO=OD D.∠BAD=∠ABC 例2、如图,在?ABCD中,若∠1=∠2,则?ABCD是________. 例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 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AD B.AC⊥BD C.AC=BD D.∠BAC=∠DAC 二、菱形的性质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例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 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E⊥AD、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BF 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CF⊥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F=BE. 三、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120°,已知△ABC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 行四边形” 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科书基于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③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基础,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又要尝试利用它们解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菱形的的定义,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通过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运用,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每人准备好草稿纸、铅笔、直尺、菱形纸片;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好菱形的相关图片,三角板等。 、情景导入 1.复习回顾: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2.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图中的这些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3.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较,这种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你能给菱形下定义吗?通过平行四边形演变为菱形的动态演示过程,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但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二、合作探究 1. 既然菱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2018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专项练习: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 1. 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是另一条对角线长的2倍,且此菱形的面积为S ,则它的边长是( ) A . B . C .12 D 2. 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作EF BC ∥,交AC 于点F ,如果4EF =,那么CD 长为( ) A .10 B .4 C .6 D .8 3. 如图,在菱形ABCD 中,80BAD ∠=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E 为垂足,连结DF ,则CDF ∠等于( ) A .80 B .70 C .65 D .60 4.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120A ∠= ,周长为a ,则较长的对角线长为( ) A . B . C D . 5. 菱形ABCD 中,若:2:1A B ∠∠=,CAD ∠的平分线AE 与边CD 间的关系是 ( ) A C A

A .相等 B .互相平分但不垂直 C .互相垂直但不平分 D .垂直平分 6. 菱形周长为4p ,两条对角线的差为2(0)m m p <<,则该菱形面积为( ) A .221()4p m - B .221()2p m - C .22p m - D .22p m + 7. 若菱形周长52cm ,一条对角线长24cm ,则它的面积是( )2cm . A .60 B .80 C .120 D .40 8. 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性质: ①AO BO CO DO ===; ②AO CO =,BO DO =且AC BD ⊥; ③4AB AB BC CD DA =+++; ④BAC DAC ∠=∠,ABD CBD ∠=∠. 其中菱形一定具有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O BO ⊥ B .ABD CBD ∠=∠ C .AO BO = D .AO BD = 10.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有的性质是( ) A .对边平行 B .对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11. 菱形的周长等于它的高的8倍,则它各个角是( ) A .30 和150 B .45 和135 C .60 和120 D .20 和160 12. 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是另一条对角线长的2倍,且此菱形的面积为16,则它的边长为( ) A .4 B .2 C . D .13. 菱形和矩形一定.. 都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名师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其次,经历了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和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和推理训练,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 再次,本章第4节将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是菱形的特殊情形,本节课学习将为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学习任务: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③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会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动手操作,推论论证等活动过程探究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类比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 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的轴对称性和菱形的其他性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菱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性质的综合运用 四、教法建议(探究法) 教师可采用“探索——发现——猜想——论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个特殊的四边形了,小红想,如果平行四边形再特殊一些,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什么样子呢?请按照小红的要求,画出一个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观察生活,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图形的例子? 任务2:学习课本第2页想一想上面内容,初步了解菱形的定义. 任务3: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它肯定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了,你能就你目前的认识,写出菱形的性质么? 任务4: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肯定还有它特殊的性质,请用菱形纸片探究猜测以下问题: (1)菱形的对称性; (2)菱形的边之间的关系; (3)菱形的对角线的关系; (4)菱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求法. 2、预习自测 一、填空题 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成菱形,需要添加条件为_____________. B 答案:AB=BC或BC=CD或CD=DA或AB=AD.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菱形》综合练习

九上数学《菱形》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的中点,若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则OH的长为() A.2 B. C.3 D. 2.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是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D=6,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A.6 B.12 C.24 D.48 3.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C=60°,点E、F分别为AO、AB的中点,则EF的长度为() A.4 B.3 C.2D. 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8,BD=6,过点O作OH⊥AB,垂足为H,则点O到边AB的距离OH等于() A.2 B. C. D. 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为BC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AB=BE B.AC=2AB C.AB=2OE D.AC=2OE 6.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A.12cm2 B.96cm2 C.48cm2 D.24cm2 7.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且DE=DF.下列条件使四边形BECF为菱形的是()

A.BE⊥CE B.BF∥CE C.BE=CF D.AB=AC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要使它成为菱形,那么需要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A.AC⊥BD B.AB=AC C.∠ABC=90° D.AC=BD 9.能判断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A.一个角是直角 B.对角线相等 C.一组邻角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增加下列条件后,ABCD 不一定是菱形的是() A.DC=BC B.AC⊥BD C.AB=BD D.∠ADB=∠CDB 1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可使的ABCD 为菱形的是() A.AC=BD B.∠DAB=∠DCB C.AD=BC D.∠AOD=90° 12.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矩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 二.填空题. 13.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长分别为8cm、6cm,则菱形的面积 为. 14.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OH=8,则菱形ABCD的周长等于.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教案精选教案1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教材P3中的例2,例2是一道补充题,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例3一道用菱形知识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来求菱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目,除用以巩固菱形性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以促进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四、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五、例题分析 例1 (教材P3例1)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