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高一英语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高一英语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高一英语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高一英语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高一英语教学的探索

雷继政

课改后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新课程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通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有以下的感悟和体会。

一、英语教与学的困惑与困境老师上课很辛苦,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我们教师已经想尽了我们能想的办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但是,尽管如果,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与困境: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原因是从小既不重视也不训练,包括小学语文都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再教句子结构了。连汉语的句子结构都不会,要学好英语的主谓宾又谈何容易呢?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基本上被很多人忽略了。

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二、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很多英语学习的理论:听说读写,齐头并进;阅读领先;听力领先;口语领先;读听领先;词汇领先;语法领先、、、、、、我个人认为应该“读听领先,既读又听,既听又读”。1、学好一门语言应先了解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2、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3、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认为单词程序记忆法的六个步骤:1). 音节拼读,准确读词。(记音节) 2). 连词成句,朗朗上口。(记读音)3). 手指中文,看中读英。(3-5遍) 4). 音形结合,分析拼写。(找规律)5). 念英拼词,快速默写。(看中文)6). 画框订正,分析错误。(要总结)

三、应对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的做法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删(deleting)、添

(adding)、换(replacing)、改(adapting)。

新课标教材一个单元的内容确实多,就听力部分把Student’s book和workbook 加在一起就有三或四篇。在规定的课时内要把教材上的全部内容都完成显然是很困难的,我想编者把很多部分放在书的后面(workbook)。这样安排的用意是告诉教师这部分的内容是可选择的.我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另外,单元教学的顺序也可按需要进行调整。比如,我在学校运动会期间教学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在元旦文艺汇演期间教学Unit 5 Music,从学生兴趣的内容入手,首先激发他们想用语言表达的欲望,然后给予学生表达思想所需的语言,最后逐步拓展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

2:教师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此来弥补课时不够的问题。

面对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的现实,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另一方面要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力争杜绝低效的教学活动。有些教师一方面说课时少,教学量大;另一方面这些教师的教学效率却很低。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率,找到真正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上阅读课的步骤通常是skimming→ scanning→ Practicing → discussing。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tasks,当然这些tasks要从简单到难,要求学生由对文章的粗浅了解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题型可以多种多样。如判断正误;分类对比;回答问题;排序;找段落大意;找中心思想等等。

3.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扩充语法词汇等。

4、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5、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限时读完一篇文章,做完理解题之后,让学生找出阅读理解的规律和技巧。

四、今后计划第一,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时刻都要抓紧基础课本关,不能放松词汇的记忆和运用。加大督察力度。第二,同时要培养学习习惯,采用两个方面(即: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实践中证明实用性较强,经过高一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性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二、高三阶段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三,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量就大大增加,综合能力也随之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作文互改能力,一则减轻教师负担,把他们从作业堆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二则帮助学生找到了英语写作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过能力是发展的,不能强化训练能力,而是要贯穿在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有耐心、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