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比较及启示

各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比较及启示

各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比较及启示
各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比较及启示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大势所趋

据【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讯:2016年10月21日,第四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政协、文化部、商务部、陕西省委省政府、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共计二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等领导和专家从不同视角对文化金融做了深刻阐述和精彩解读,对丝路文化作为独特战略资源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随后,“中国文化独特战略资源创新的资本路径”平行论坛举行,与会嘉宾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建言献策,精彩纷呈。 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表示: “金融是现代产业的核心,任何行业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金融,房地产是这样,股市也是这样,现在国家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艺术品行业,也必须借助金融的力量。但现今,文化是文化,金融是金融的两层皮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一方面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总觉得无米下炊,另一方面对于文化这块大的蛋糕,金融机构总觉得无从下口。” 张志兵所言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共鸣,“而这归根到底是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真伪难辨、价值难估、流通退出不畅使得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无制度保障,而文交所无疑为破除以上瓶颈提供了思路,是促进艺术金融融合发展的一个抓手。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创新支持,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南方文交所作为中国文化金融的先行先试者,运用“互联网+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理念及首创的“四分离”制度,率先推出文化商品在线电子盘交易,极大地推动了广东地区文化资源要素的流通配置,促进了文化商品的流通与创作,坚持规范发展,推动诚信交易,树立行业标杆,为中国艺术与金融融合发展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据悉,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国艺术研究院、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北京东方国学院、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包商银行大客户金融俱乐部共同承办。自2013年起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良好的口碑,并逐步发展成品牌化、常态化的全国性文化金融高峰论坛。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运作模式及其重要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运作模式及其重要启示 摘要: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提升到国家最高意志层面,无疑为其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不过,这种政府主导性较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和社会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中急需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推动性。借鉴政府运作模式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一是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三是理顺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四是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运作模式;主要机制;现实问题;启示 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运作模式中,政府部门往往会从宏观层面提出战略规划和指导措施,以便对文化产业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以及积极的推动与服务。简而言之,韩国文化产业的政府运作模式是指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宏观层面的战略、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创设,注重政府管理层面的职能部门、管理机构等方面的建立健全,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最高意志层面,无疑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运作模式的主要机制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进程中,韩国政府通过出台文化产业的纲

领性文件,加强文化产业的立法建设,设立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拓展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培养文化产业建设的高级人才,提高文化产业的行政效率,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政策体系 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视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1986年,韩国政府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的发展目标,为韩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积极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韩国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建设。1998年,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政策。这一方针政策是指导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其主要目标是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鉴于资源和资金的有限,不搞平均主义,实行选择与集中的政策,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和重要项目;力争使国家扶持政策产生最大的整体实效。[1] 韩国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有利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韩国政府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专门的文化产业工作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等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doc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第 9 期(总第 12 期)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一、发展现状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定义的国家,其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特征。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后来失去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1997 年 5 月,英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首相布莱 尔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 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1998 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概念,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的: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有关 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扶持;逐步建立完整的创意产 业财务支持系统,包括以奖励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作为对创意产业的财务支 持。 至 2000 年英国创意产业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 Register, IDBR )统计显示,英国创意产业企业已达122,000 家,约占企业总数的7.6%,其中四分之三集 中于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音乐、视觉和表演艺术方面。 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分布情况 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育部发表《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y Mapping Document 2001 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该报告显示, 2001 年英国创 意产业产值约为1125 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 的 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 的贡献。 2002 年,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注册企业数约有12.2 万家,雇佣总人数达190 万,成为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此外,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出口 约占英国外贸出口总额的 4.2% 。 115 亿英磅, 2003 年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补了货物贸易逆差。经过几年的发展,从1997 年至 2005 创意产业进一步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抵年间,英国已培育了12 万多家创意企业,与创意 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英国就业人口的一半。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 有效策略。此外,以伦敦为代表的几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的典型。创意产业有力地推动了 城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 的基础研究、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数字化推动、企业财政扶持等方面。 1.加强产业的基础研究创意 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除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和《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两份报告之外,英国又相继进行了相关的基础性研究:1998 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 Exports:Our Hidden Potential )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 年,发布的《地区的规模》(The Regional Dimension )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 年,《下一个十年》(The Next 10 Years )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 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C 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 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订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 性、连贯性、一致性。 2.注重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 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 1 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 大课题。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

从2004年8月16日到2005年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贵州赴美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学习,我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城市建设对我国城镇建设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本文着重介绍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以及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所谓文化产业(c u ltur e I ndust ry),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半个多世纪前发端于美国的文化产业,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挟新经济之势成为蓬勃于世界,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当代世界的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往往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产业也十分发达,对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化产业已经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许多任务业化时代所意想不到的奇迹。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产业规模与其汽车工业不相上下,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发达,如新闻传媒、好莱坞、迪斯尼等,规模巨大,其中文化娱乐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资料显示,美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超过20%,美国的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

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同一版权模式下的中西娱乐节目对比研究 ——以《好声音》为例 摘要:本文在梳理《好声音》这档娱乐节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以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以荷兰、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同一版权下的娱乐节目很难有大创新,出现了诸多“雷同现象”,但是由于地域、国情、本土化融合、产业发展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好声音》还是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现象。 关键词:同一版权;《好声音》;对比研究 1、《好声音》在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概述 1.1、《中国好声音》概述 《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 V 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1.2、《好声音》在西方各国的发展 2010年,由荷兰著名制片人John de Mol和 Roelvan V elzen创造的《荷兰好声音》(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节目一亮相便 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占荷兰总人口的18.2%) 的眼球。 2011年,《美国好声音》由美国国家广播电 视公司(NBC)重新包装推出,一举成为王牌综艺 节目《美国偶像》的最大竞争者。《英国好声音》 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 众,远远超出了《X元素》、《Strictly Come Dancing》(英国版《舞动奇迹》)和《英国达人秀》 的首播收视。法国、德国和韩国等也纷纷购入《荷 兰好声音》的版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金禅智06月完成时间:20年4摘要韩国原为制造业强国,1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 99政府认识到产业单一所造成的经济脆弱,于是根据市场及时调整,走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并确定文化产业为其一大支柱产业。金大中任总统后,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将低消耗、1无污染、利润核心在于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随着战略的确定,在政策、法规、组织、资金上即刻全盘启动。在韩国政府的扶持下,韩国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0420年韩国文化产品己经在世界市到.%场上占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050国。2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达5万亿韩元。而作为亚洲近邻的中国,无论D还是人口GP都远远超过韩国,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混乱和法律、题,法规不健全等问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借鉴韩国模式的成功经验和中国政府的努力,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必将繁荣。本文笔者将详细论述韩国文化产业的阐发展,述韩国模式给中国的启示:情,身中国文化应该立足国充分发掘自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主题词:韩国;文化产业;中国;启示万方数据hdepetotKr’ut

eidsyeofesurnit TevlmnoSuhoaclrnutadstprtotoiausia inChnuhrJnnhhAto:icazipi06lAr20srcAbtatSuKrsosogucrgnBtainiotoadeth reuetbanmnfticutuAifaclaaunorynsnariaeazsgnsynta aecoidvlmnistiie raouibooendcsmdirleliutwsstnlfenmce petsreo.oSuoeadrfdnsidsnthaenclroha isitdrsuiovsek, uuS,tKrhseieiiuteajtgtmrtadtensamsiprnoefrDZuggrinSud remomtn.iahehed,hyeneiutbcetoatAt Kmenbitpsetotoaei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

纵观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文化产 业最发达的国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罗湖区2007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策略的思考近几年,罗湖区政府按照深圳“文化立市”的战略要求,抓住文化市场 逐步放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生产要素,探索文化经济内涵,大力促进文化活动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同期GDP增速高出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罗湖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罗湖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仍需着眼高远、“自造”优势。 一、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基本单位2878个,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占本地生产总值的%,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罗湖区文化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逐步克服了深圳广电集团等几家大单位外迁带走当期%增加值的影响,保持强劲增 长势头。 图1:罗湖区200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例从文化产业分层来看,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基本单位235个,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基本单位931个,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基本单位1712个,增加值亿元,增长%, 占%(见表1)。 表1 2007年罗湖区文化产业分层主要指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与监管。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本行业还受到各个省市地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各省市地区的宣传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部署属地内的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工作。本行业同时受到主要下游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 对本行业进行引导和协调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组织演出行业市场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建议;开展演出行业技术、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制订行业自律规范,调解会员因演出活动发生的纠纷;

组织国际国内演出行业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是隶属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下设有灯光、音响、剧场技术等8 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舞台美术创作、教学、研究和舞台科技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而努力。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主导协调全国演艺设备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定演艺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检测认定工作等。 2、法律法规 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招投标、行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本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如下: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其经济发展当中的核心作用,不是偶然的现象和机遇,而是政府的战略意识和企业界的商业意识不断发挥作用的结果,是一步步设计和推动的结果。本人自2005年末开始关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并有机会于今年6月末随团赴韩考察,体会颇多。近期拟借《文化创意产业通讯》发刊之际,将半年来对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转换为一篇篇力求客观、实证的资讯描述与分析。这些资讯中不涉及个人观点,存在的只有信息与数据,以供参考。 (一)现状描述 1、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1992年2月,韩国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具体的行业种类有: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此外,还有根据国家总统令指定的相关产业。 2、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

机,韩国实施经济转型,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确立“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国家政府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在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予以扶持,极大的促进了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韩国的文化产品已占据世界市场3.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为迅速。2001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额为13 兆韩元;2002 年达到18. 3 兆韩元,折合174. 6 亿美元,与GDP (634. 3 兆韩元) 之比为 2. 89 % 。2003 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额为44 兆韩元(按当年汇率,折合370 亿美元),占当年韩国GDP 的6%。1999 -2003 年这5 年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27. 7 % ,而2002 年韩国的GDP 增长率仅 6. 1 %[1] ,可见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内GDP的增长速度。 同时,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逐年增长,2002-2005年期间翻了一番。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2000年为5亿美元,2001年为5.8亿美元,2002年为5亿美元,2003年的6.3亿美元,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总额达到9.39亿美元。同时,2004年度文化产品进口额为4.7亿美元,比2003年的6亿美元的

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讲解

探寻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元共存不仅为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条件,更加使得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彼此借鉴优势、共同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互相依存的共生性,从而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魅力无穷的人类文化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寻求文化多元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探寻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成为了当今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命题。 2011年7月30日,在第六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知名企业的海内外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着眼于文化融合与产业实践,通过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和模式的互相比较、国内外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的相互借鉴,会诊全球文化产业的热点问题,就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带来了智慧的启迪。 紧抓我国文化产业的黄金机遇 文化充满着个性,个性体现出差异,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论坛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永峰指出,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初步发展,到“十二五”期间已经开始出现了与其它产业大规模融合的态势。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将加快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对转变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价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繁荣将我国的电影产业推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对我国电影产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7部超过了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在开启了我国电影票房“百亿时代”的同时,也迎来了我国电影产业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黄金机遇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董事长杨步亭先生指出,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影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电影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城市院线建设和3D 电影市场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喷井式发展。应当说,我国电影市场所取得的长足进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然而,在如今各种文化混杂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处境,经历着新的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困境,如何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产业,财政,金融 一、前言 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就必然有其传统。一种文化传统就是一部民族的生命史,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经过了长期延续发展和演变传承,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何谓传统文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周秦至清中叶这三千多年历史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本文使用赵洪恩、李宝席在《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一书中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即“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而传统文化产业则是指以出版、影视、动漫、餐饮、企业管理、旅游等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产业。 相较于一般的市场经济产品,传统文化产品有属于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即是非竞争的,并且其产权不易被界定,所以他还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这两点决定了它的公共性质特征。其次,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政治、文化体制结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所有权只归国家唯一所有。除此之外,又因传统文化产业受限于我国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企业资产无形化等问题,使其与资本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目前市场中供给双方都严重不足,如何更好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保护,不断消逝。中华民族拥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地文明古国,具有深厚地历史资源,丰富地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地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地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地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地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地扶持文化发展地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地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地应属美国地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地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地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地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地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地世纪颁布地.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地意义.在以后地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地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地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地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地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地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地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地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地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地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地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地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地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1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韩国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重视发展制造业,九十年代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而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韩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震撼,经济开始下滑。韩国政府认识到单一产业的脆弱性,开始分析目前的国际市场,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给各发达国家带来的可观的利润,同时深入分析了文化产业的独特性以及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于是,政府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开始向文化产业进军。 1998年金大中上任之后,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将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于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这一政策一经确立,韩国政府在政策、法规、组织、资金上立刻全盘启动。1998年韩国政府在文化观光部下面建立了文化产业局,同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从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等法律保障政策。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建立国家级尖端文化产业基地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以及强化外向型产品等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2000年为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产品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韩国的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根据2005年5月初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2003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按当时汇率,折合370亿美元),出口额为6.3亿美元,出口额虽然只占文化产业销售额的1.7%,但出口增长率极为迅速。在韩国贸易协会一份“韩流”的经济影响报告中称,2004年仅对中国大陆、日本、泰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与“韩流”相关产品的出口,就达9.18亿美元。韩国文化产业的主打输出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2003年,中国75%的网络游戏是从韩国引进的。2005年,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达12349万美元,89%出口到亚洲国家和地区,其中台湾地区为11.4%、日本为60.1%、中国大陆为9.9%;2004年韩国电影出口额为5828万美元,出口到亚洲的有453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7.8%。韩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呈现在上面所列举的数据中。根据《朝鲜日报》发表的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的报告指出,2004年,由韩流产品的出口 对韩国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的产额、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的间接效果达4.5万亿韩元(约合41亿美元),其中由中国大陆市场产生的经济效果为3.3万亿韩元。 2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增长。2007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65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6.5%。游戏、电影、出版、动漫、音乐等主要产业部门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构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产业,其产值占整个文化产业的60%以上。 2.1动漫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