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

第二节滑轮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地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地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地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地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地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地结构、特点及

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准备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总述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地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地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地草图,用自己地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

究定滑轮地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

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

变力地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

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地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

不住这个物体?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地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地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地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地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地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地,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地,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省费距离情况拉力移动的距离s

钩码移动的距离h

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省费力情况

拉力F

钩码重G

动滑轮

定滑轮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地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地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地同时,却费了一倍地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地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地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

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 物+G 动2

四、滑轮组

动滑轮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地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地方向,却不能省力。有什么办法既能省

力又能改变力地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

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地方向)

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提起物体所用地力就是物重地几分之一。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滑轮(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巩固简单机械有关地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地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地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地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地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地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

骑S形等。

二、轮轴介绍书上地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

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地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地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地读数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地工具和见到地情景,

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地盘山公路:;

d、挑东西地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地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地

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地方向

D、工作地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地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

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

F 并说出它们地不同地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地方法,其中利用地物理知识有

,其目地在于。

8、如图中地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

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 ,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地好处在哪里?

9 、在3000多年前,我们地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地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地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

10、如书上地图,观察这幅漫画,并回答:

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②如果你是

图中地瘦子,为了防止图中出现地尴尬场面,你会

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地简单

F

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地。如果想省一半地力,是否就要费一倍

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

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地数据除砝码和滑轮地总重外,还

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地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12、在研究斜面特点地探究活动中,小红找来

一块木板做了一个斜面,测得斜面高为10cm,长为30cm.此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2N,小红想,要把木块直接提到10cm高地斜面上,需要用力为

2N,如果沿斜面拉上去,根据前面议论过地“力”与“距离”地关系,这个拉力大约是直接提上去所

用力地1/3。通过实验:小红发现这两个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地关系。

①帮小红画出这个实验地草图。

②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

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地什么原因?最

好能提出改进实验地合理化建议。

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 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是5N,则滑轮和重物总重为___________N。 2.如图所示,拉力F1和F2分别经过滑轮A和B使物体C和D都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大小均为30牛,则物体C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牛,物体D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牛。 3.如图所示,在10牛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重力G为_____牛。 4.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绳与滑轮的摩擦),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一段时间内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拉力F 做功_____J。 6.2019年8月9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录我国沿海地区,该台风最高可达16级。如图小宇想把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若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400 N拉力,则小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_____N。 7.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若5s内坠砣串下降了4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速度是________m/s。(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

F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 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 形等。 二、 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 的读数是5N 时,弹簧测力计B 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 、用扳手拧上螺钉: ; b 、用改锥拧下螺钉: ; c 、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 、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轮轴 D 、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 、省力 B 、省距离 C 、改变力的方向 D 、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 力F= N ,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同步练习

12.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使用定滑轮一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2)使用动滑轮有时可能不省力(3)使用滑轮组一定比使用动滑轮省力(4)使用滑轮组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5)使用滑轮组总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6)组成滑轮组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目一定要相等(7)使用滑轮组时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A.(1)(2)(4)(6) B.(1)(2)(5)(6) C.(2)(4) D.(2)(4)(6)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20 N的物体匀速提高0.1 m(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不计),所需的拉力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A.40 N,0.3 m B.40 N,0.2 m C.60 N,0.3 m D.60 N,0.2 m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 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的拉力大小实际应该是()

A.小于3 N B.等于3 N C.大于3 N D.等于2 N 5.如图所示,某同学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他借助该装置提升100 N的重物(不计摩擦和装置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把A、B简化看成动滑轮 B.人将绳拉过1 m时,物体也上升1 m 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的拉力为20 N D.利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6.(多选)如图所示,用此装置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当拉力F=20 N时,重50 N 的物体被匀速提起,10 s内物体升高5 m,则()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 m B.动滑轮重10 N

九年级物理上册 滑轮教案 苏科版

1.按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学生 通过 比较 F1和 F2的 数值 (可 以有 误差)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让学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四、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学生 归纳 学生 讨论 总结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学生 归纳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课题滑轮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 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 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 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 拉力的功率为200W 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 拉力F的功率为20W D. 拉力F的大小为90N 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 P甲>P乙 B. P甲F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 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 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 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九年级上册物理《力和机械》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杠杆、滑轮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一定要多动手,多观察书中图形结构。本节要特别注意滑轮组合的绕线方法。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 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 (4)种类和应用: 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 2、滑轮及滑轮组 (1)、定滑轮 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

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动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 (1)绕线:(奇动偶定)。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 1。 注意:省力倍数是看动滑轮上绕线条数,比如上图1中动滑轮上是2条线,所以省一半的力。 (2)计算滑轮组拉力的公式:( n为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条数) A、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时F = G物/n B、考虑滑轮重时F = (G物+G动)/n C、拉力的移动距离S =nh 3、斜面:斜面越长越省力.实例:盘山公路、螺丝钉、楼梯、引桥 三、经验之谈: 在画力臂示意图时一定要先找出动力、阻力的作用点,然后过支点作两个力作用线的垂线,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这条垂线就是力臂。根据比较L1、L2我们便知道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滑轮组是考试的热点,平时一定要多练习滑轮组中线的饶法,绕法和省力一定是联系起来的,按照要求答题,记住口诀:奇动偶定。 杠杆平衡条件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

12.2 滑轮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滑轮A是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N,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 2、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中的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绳重、摩擦不计),使用(选填“甲”或“乙”)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所用拉力F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乙。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200 N,当通过滑轮用力F拉着它在地面上匀速滑动时,它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30 N,不计滑轮重及它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 4、下图是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示意图,若重物G=20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 5、图中所示滑轮是________滑轮(填“动”或“定”),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0N,滑轮重30N,则物体重___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所用拉力是物重的________倍。如果要把重物提高1m,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的距离是________m。 二、选择题 7、仅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下列哪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A.省力B.省距离 C.同时省力和省距离D.以上都不能实现 8、对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装置中OB是动力臂 B.使用乙图所示的装置可省一半力 C.丙图所示的装置是一种等臂杠杆 D.丁图所示的汽车驾驶盘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9、如图所示是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不 计滑轮重及摩擦。当匀速提升的重物G=300N时,a、b两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应为 () A.300 N、100 N B.200 N、100 N C.300 N、150 N D.100 N、100 N 10、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匀速提起两个物体,甲、乙两个滑轮提起重物的质量相等, 不计摩擦和绳重,若F1>F2,则说明了() A.使用定滑轮比使用动滑轮省力 B.动滑轮的重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初二下册:滑轮知识点及练习

滑轮练习 一、初步认识滑轮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

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 强化训练 一、夯实基础(每空2分,共28分)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 N,则可匀速提起_____N或_____N的重物。5.如图所示,有四个滑轮组,若分别用来把60 N的重物提起。在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1=_____N,F2=_____N,F3=_____N,F4=_____N。 二、提升能力(每题5分,共35分) 6.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B.F2方向的拉力最小 C.F3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 N,乙物重3 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0 N,3 N B.0 N,5 N C.2 N,5 N D.2 N,3 N 8.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的重为 A.20N,18N B.10N,18N C.18N,10N D.20N,20N 9.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能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 思考题: 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 (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 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 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 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 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 【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答案】B 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答案】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 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 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 (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答案】动,75,8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 【答案】200,6 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 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同步练习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12.2.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勇同学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该滑轮组所起的作用是() A.仅改变动力的方向 B.仅能省力 C.仅能省距离 D.既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林红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装置把同一重物提升到同一高度时() A.用装置甲和装置乙吊起重物所用拉力相同 B.用装置甲吊起重物比用装置乙省力 C.用装置乙吊起重物比用装置甲省力 D.用装置乙吊起重物,动力移动的距离比用装置甲小 3.有一个滑轮组,绳重、滑轮重和摩擦都忽略不计,人站在地上用40 N向下的力可以匀速提起200 N的重物,则在这个滑轮组中() A.定滑轮个数为5个,动滑轮个数为5个 B.动滑轮个数为5个,定滑轮个数为4个 C.动滑轮个数与定滑轮个数都为2个 D.动滑轮个数为2个,定滑轮个数为3个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装100袋大米,已知每袋大米的质量为50 kg,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0 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则至少需要吊运的次数是() A.9次B.10次 C.11次D.12次 5.林红同学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当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m时,物体升高0.2 m,已知拉力是20 N,所用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每个动滑轮重5 N,不计摩擦与绳重,则物体的重力是() A.90 N B.95 N

C.105 N D.110 N 6.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 A.1∶2 B.1∶1 C.2∶1 D.3∶1 7.(多选)如图所示,在大小为50 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将重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1 m,忽略绳重及摩擦。在此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2 m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3 m C.动滑轮的重力为20 N D.将物体重力增加到160 N,则拉力变为100 N 8.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不能超过() A.1000 N B.1200 N C.900 N D.1100 N 二、填空题 9.如图1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时的情形,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______,该滑轮组既省力又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钩码重为1 N,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图1 10.如图2所示是一种手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滑轮组,使用这种机械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若图中虚线框内部分的自重为0.9 kg,某次在衣架挂上总重为7.5 kg的湿衣服匀速提升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至少为________N。(忽略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 图2 11.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 N,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当

九年级物理杠杆滑轮练习题

6.(2008佛山市)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解析:判断一个杠杆是什么类型的杠杆,通常采用比较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长短。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是省力杠杆,反之是费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羊角锤、瓶起子是省力杠杆,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 答案:B 25.(2008佛山市)如图所示,甲是我们常使用的指甲钳,乙是它的示意图。请细心观察,此钳哪些部位分别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及原理,请你写出二个应用不同原理的例子。 答案:钳口D很锋利——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加压强;钳柄(AC)上有粗糙的刻纹——增大摩擦;指甲钳的CBA部分——省力杠杆 17.(2008广州)在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解析:理论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但由于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有两股绳子吊起动滑轮,根据“奇动偶定”的方法,绳子起点定在定滑轮上。所以画出如图所示的绕线。答案:如图所示。

5.(2008成都)如图所示的简单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省力的是() 解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答案:D 5.( 2008成都)在抗震救灾中,为了从垮塌的建筑中尽快 地实施救援,营救生命,使用到了大量的汽车起重机。正在 家中复习的小陈同学看到救灾现场的救援画面后,在感动之 余,找来了一台玩具汽车起重机,进行了探究。 小陈要探究的问题是,起重机吊起的重物静止在空中时: ①支撑臂对起重臂的作用力大小;②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 机的压强。 为此,小陈除起重机外,还准备了以下器材:重物、弹 簧测力计、棉线、面积足够大的坐标纸、墨水、毛笔、复写 纸。 (1)要完成他的探究,上述器材中还应该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完成问题①的探究,需要测量力臂。请你在图18中作出支撑臂CD 对起重臂AB 的作用力F的力臂,其中O 点是支点。 (3)在问题②的探究中,针对接触面积的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小陈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方案一的实验步骤为: A.用棉线拴牢重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起重机的重力G1、重物的重力G2; B.将重物挂在起重机的挂钩上,如图18 所示; C.在水平地面上从下往上依次铺放坐标纸、复写纸,然后将起重机平放在复写纸上,保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D.取走起重机,根据轮胎和支架在坐标纸上留下的印迹,计算出起重机(包括轮胎和支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 E.求出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p=_______。 方案二与方案一只有步骤C 不同,请你根据小陈准备的器材写出步骤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小陈对问题②的探究中接触面积的测量仍然感到不够满意,认为测量不够准确。请你任选一种方案,简略指出其测量不够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刻度尺(或三角板.) (2)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 《滑轮》一节教案 孟津第二县直中学郭丽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学习用具】滑轮、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杠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为是古代人们提水用的杠杆。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古代的杠杆提水,能把物体提上来,可是不是感觉不方便。不能把物体提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使用杠杆不能把物理提高到我们理想的高。如果我用另一种器材,看能不能把物体提到理想的高度?请同学们观察。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师:老师第二次用的像是一个轮子,转起来就把物体提到了理想的高度。它像我们生活的那种器材? 生:滑轮。 (板书:滑轮) [利用多媒体展示国旗、吊车,介绍滑轮也是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师:通过对生活中滑轮的认识,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滑轮固定不动,而的滑轮在提升重物时,随着重物一起移动。 生: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题

人教版物理下册机械效率计算题练习 1 1、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N的物体A沿长,高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N,所有时间是12s,求: (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 (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 (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2、建筑工地用如图l7所示的简易滑轮组提升砖块,某工人将重500 N的砖块一次性匀速提升到离地面4 m高的砌墙处,所用拉力为200 N,时间为 20 s,这次提升砖块过程中:(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求:(1)?利用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工人做功的功率;???????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农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小明同学某次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时,将重为100N的土以s的速度从井中匀速提升,此时拉力做的功W随 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拉力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大小. 4、“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设备,在汶川地震灾区救援现场,用“塔吊”可将很重的水泥板方便地吊起并安放到工作区域内。(g取10N/kg) (1)现有一“塔吊”如图所示,它有一水平臂AB,AO叫平衡臂,OB叫吊臂。C为可移动的滑 轮组,C移动的范围是从O点到B点。已知:AO=10m,OB=50m。若“塔身”的宽度和铁架、滑轮组所受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在A端所装配重的质量为5t,要想起吊质量为的水泥板,为安全起吊,C应移动到离O多远的地方? (2)若“塔吊”20s内将质量为的水泥板匀速提高了4m,那么,“塔吊”提升水泥板的功率是多少?如果机械做的额外功是3×104J,“塔吊”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G甲=150N,动滑轮重G轮= 50N,人重G人=650N。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 OA∶OB=5∶9。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F1=210N。求: ⑴物体乙受到的重力G乙。 ⑵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如图乙所示,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F2=780N。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 力F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 学案

11.2 《滑轮》学案 1 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 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4、 通过联想和类比,了解滑轮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 【学习过程】 【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 观察书P9图11—15,11—16两个使用滑轮的实例:升国旗和把装修材料运上楼; 2、 分析比较两种情况下使用的滑轮不同之处; 小结: 1、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 (2)像图(b )中那样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3)像图(c )中那样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 (4)像图(d )中那样水平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使用时, 的滑轮叫定滑轮; (2)使用时, 的滑轮叫动滑轮。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优点: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说明使用定滑轮 改变拉力方向。(填“可以”或“不可以”) (2)缺点:使用定滑轮 省力;(填“能”或“不能”)

【要点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 动= N; (2)按图(a)方式组装组装动滑轮,竖直向上拉 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1,并比较这个示数与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的关系; (3)改变钩码的重力,按图(a)重复一次实验, 记下此时测力计示数F2; (4)保持钩码重力不变,按图(b)方式拉,比较 此时拉力F3与F2的大小; 2、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钩码和动滑轮总重G总/N 弹簧测力计拉力F/N 1 2 3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优点:使用动滑轮省力;(填“可以”或“不可以”) (2)缺点: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说明使用 动滑轮改变拉力方向。(填“能”或“不能”) 【要点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 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 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作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 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专项练习题

滑轮 1.某人想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子将重物提起,请在图中用笔画出合理的绕线方式. 图1 图2 2、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简单滑轮: 1.下列各图中,最省力的是() A.B.C.D. 2.图中,若每个滑轮重力为G0,物重为G,不计摩擦,则F=.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工人师傅用50N的拉力将质量为6kg、底面积为1000cm2的空吊篮A匀速提升到二楼平台,动滑轮组的重力为N;若静止在二楼平台的吊篮里装了1000N的砖块,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800N和600N,当质量为50kg的工人师傅拉绳子C时,吊篮对二楼平台的最小压强为Pa. 4.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选填“定”或“动”),在5秒内用拉力F把重100牛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5米,不考虑滑轮的重和摩擦,则拉力F为牛,拉力做的功焦,功率为瓦. 5.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时能(填“省力”或“费力”),但,(填“费距离”或“省距离”)却(填“省功”或“不省功”) 6.如图所示,物重20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使用这种滑轮的好处是.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N.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9m/s,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甲物体的重力为20N,乙物体的重力为5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绳的拉力为40N B.B绳的拉力为15NC.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D.乙物体处于二力平衡 9.两只形状相同的铁桶和塑料桶,用它们分别从井里提起满满一桶水到井口,则人用铁桶提水时做的有用功用塑料桶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则人用铁桶提水时做的额外功用塑料桶提水时所做的额外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如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A在力的作用下,以10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若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滑轮(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滑轮 濮阳市第五中学卜德民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

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4所示。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3—12。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13—9,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1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13—10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