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狂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狂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狂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狂躁症有哪些表现

儿童狂躁症有哪些表现?精神疾病当中狂躁症较为复杂,会有较多的因素引起狂躁症的出现,而且给患者带来了不便,有一些儿童会出现此病的症状,导致孩子的童年生活到了影响。那么,儿童狂躁症都有哪些表现呢?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心境高涨,这是最常见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等。患者的情绪常常不稳定,容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和攻击行为。广州协佳医院的专家介绍有些患者的躁狂症症状也可短期表现为心情不佳。自评过高,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躁狂症症状还常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甚至自命不凡,过分夸大等。

思维奔逸,患者的思维联想非常迅速,对答如流,风趣幽默,常使人觉得十分轻松和快乐。并且,很多患者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等,甚至意念飘忽。精神兴奋,很多患者的躁狂症症状表现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爱管闲事、打抱不平等。但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于精神兴奋所致,缺乏深思熟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夸大妄想,或者性欲亢进等。

集中精力做事,有狂躁症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心不在焉,毛毛躁躁的,明明正在做这件事,可是心却早巳跑到另外一件事上去了。结果,这件事没有做好,只会变得更加狂躁不安。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还要注意督促患者集中精力做事,即使偶尔思想开小差,我们也要努力把思想再拉回到这件事上。

提高个性修养,狂躁症的发病通常是不受本人控制的,这跟他们平时的一些品质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狂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一些脾气暴躁、易冲动的人。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就要从提高自身个性修养开始,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质,戒骄戒躁,让情绪总是处于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凡事住好处想,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心胸一般是非常狭隘的。他们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不过,一旦遇到了一点儿小的不如意,他们马上就大发雷霆、怒火中烧。因此,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要让患者学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多想一些积极的方面,自然就不会有狂躁症了。

儿童狂躁症有哪些表现?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及防治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及防治 提起儿童遗尿症很多家长都有感触。好多儿童在五岁以后,还不能自主的控制尿尿,一般都发生在白天和夜里尿湿裤子和床铺,这些正常的现象可能就是遗尿症。 遗尿症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一、睡眠障碍:遗尿与患儿睡眠过深难以唤醒有关。 二、膀胱容量小:研究发现遗尿儿膀胱功能性容量较正常对照儿小。 三、婴幼儿时期规律性排尿训练不良(过早训练)。 四、心理因素:遗尿患儿常伴有心理行为异常,如学习困难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等。 五、大脑皮层控制排尿反射成熟延迟:临床观察到发育迟缓或出生低体重儿易伴遗尿症。 六、遗传因素:据统计遗尿症患儿一级亲属中约70%-80%有遗尿的历史,可能与控制排尿的神经调节功能成熟推迟有关。 七、儿童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时也可以引起或加重遗尿如白天玩耍过度疲劳,晚餐进食水量太多等。 遗尿症的防治:

1、时间生活习惯 父母在睡觉时要提醒宝宝去排尿,在熟悉宝宝的排尿时间规律后,要定时叫醒宝宝起来排尿,使宝宝在以后时间里有一个排尿的习惯,在次给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定期给宝宝洗澡,勤换衣服和内衣,在白天的玩耍不要叫他玩过度的活动,在晚上吃饭叫宝宝尽量少喝水,给宝宝准备一个苹果之类的水果等,这些知识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 2、心理治疗 在生活中父母要主动引导孩子排尿,指导患儿正确对待,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当患儿偶然自行排尿时,家长要及时给于恰当的表扬和奖励,从心理上强化其正常功能,使其逐渐形成自主控制排尿的良好习惯。当患儿尿床时,不要责骂或惩罚,更不能在外人面前声张,要为孩子保守秘密,否则会引起孩子精神紧张、害羞,反而会加重遗尿,且影响其心理发育。 一般宝宝在五孩后就不应该尿裤子和尿床了,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主动引导孩子,叫孩子有一个好的习惯和心理。如果很长时间不好那就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了,不要耽误了病情。

儿童日间遗尿行为疗法

儿童日间遗尿行為疗法 大约30%~50%的人口受日间遗尿的影响,尤其是安养机构的老人,来自临床的报告及医师的治疗经验使得分布焦点在成人。然而,据估计在4-12岁的儿童有1%~5.1%也经歷过日间遗尿,其中33%~ 60%也出现夜尿或尿床。 因為每年约有15%的自发性痊癒,故许多临床医师也选择不治疗此情况,期待成长后即可解决。不幸的是如此缓慢的治疗率所传达的不幸事实是一个6岁女童遗尿有70%的机会持续至8岁,40%的机会持续至10岁。遗尿此问题使儿童极端苦恼;近来有一关於「生活压力事件」跨文化的研究指出:儿童认為「在班上尿湿裤子」排名压力事件第三,仅次於失去双亲及眼盲;因此极需发展一个快速、有效及安全的日间遗尿照顾方式。 除了常见的对儿童日间遗尿的忽视,而期待其自然的治癒;医学上的处理也维持一般的治疗模式,临床上对此问题的相关重点常放在尿道感染、构造及功能上异常,这些评估也被当作治疗的目标。例如:日间遗尿的儿童其菌尿的发生率高(女童有近50%),致排除细菌成為治疗焦点。虽然日间遗尿和菌尿的相关是肇因於其它的会阴潮湿、姿势、细菌使膀胱不稳定等;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数的日间遗尿儿因為尿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才解决遗尿的问题,因此,治疗感染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著可有效治疗日间遗尿。 在企图改善此症时,功能性异常也被考虑过,但比较日间遗尿儿、夜尿儿及正常的儿童,其膀胱蓄积能力并无有意义的差异,也就是膀胱蓄积功能和日间遗尿无特殊关係。以非抑制收缩能力药物治疗排尿肌,显示有轻微的改善。对日间遗尿儿进行尿路动力学研究,至少有一半儿童的膀胱在充满期时会出现不稳定之收缩,致使膀胱压力上升及失去尿道的阻力。这种情形被视為可能使病人尿道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射(vesico-ureteral reflux)的机会增加。有多种药物被用在治疗膀胱的不安定(例如:oxybutynin、imipramine、ephedrine),即使被广泛使用,但药物仍有交互作用及副作用的危险,尤其是imipramire 潜存对心臟的毒性。更重要的是因缺少良好控制研究的证据显示药物的有效性,使得在使用时多所考虑。而且当停止用药,只有少数的儿童仍维持乾燥,其它的经常会反弹性的增加日间遗尿。 因為儿童的日间遗尿通常有轻微的解剖异常,因此也发展出一些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膀胱镜、尿道扩张;但对遗尿无法改善。事实上,外科手术的结果,似乎并未证实解剖异常和遗尿相关的假设,手术不会减轻遗尿。 1988年由NIH发起有关处理遗羲荧|议结论為:治疗遗尿首先必须採用侵入性及危险性最少的方式。依此建议及对内科疗法有效性的质疑,许多专家倡议以非药物疗法做為治疗的第一线选择;或者做為药物治疗之辅助疗法处理日间遗尿。行為疗法所显示的是副作用少、操作简单、费用低及和其它疗法的相容性。行為疗法治疗儿童日间遗尿的效果研究目前仍在起步。但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成人治疗的效果,且无危险。所以行為疗法值得应用在儿童的遗尿处置上。

小儿遗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儿遗尿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婴幼儿尿床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若3岁以后仍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自觉排尿,即称为原发性遗尿症。 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 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 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 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4)精神紧张:据临床统计,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 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 (5)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 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遗尿发生在睡眠中的什么时间? 遗尿症与睡行症及夜惊一起,是发生于非眼快动睡眠第3~4期深睡阶段的三大睡眠障碍。遗尿症最常见,遗尿症患者可兼有睡行症或夜惊。近年来,科研人员对遗尿症患儿作全部睡眠期的脑电图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遗尿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动睡眠的第3~4期深睡之中。遗尿有一系列过程,其开始是躯体显得不安宁,肌张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或暂停,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脑电图上同时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该儿童便在深睡中尿床了。此时很难将遗尿的儿童唤醒,往往是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儿童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被单,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来,对尿床经过全无记忆。只要家长了解到了这一点以后,就完全可以根据孩子容易尿床的时间预先唤醒或把小家伙抱起来把尿,从而有效地预防尿床的发生。 怎样用脐疗的方法治疗儿童遗尿? 脐疗是指将药物作成适宜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运用脐疗治疗疾病,不仅简、便、廉、效,而且痛苦很小,特别适用于儿童。下面介绍几种治疗儿童遗尿的脐疗方法: (1)葱白硫黄膏:老葱白(带须)3根,硫黄30克。共捣如泥,待患儿睡前摊敷脐上,以纱布包裹固定,翌 晨取下,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经实践证明,本方对无器质因素所致遗尿,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显效。 (2)黑胡椒粉:取黑胡椒适量,研粉后贮瓶内备用。每晚待患儿临睡前将药粉填肚脐窝中,以满为度,外 以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翌晨取下,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 (3)遗尿脐疗散:丁香、肉桂、五倍子、补骨脂各30克,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每取适量,白酒调 敷肚脐,每晚一次。 (4)丁香米饭糊:丁香3颗,米饭适量。将丁香研细,同米饭捣作饼。敷于患儿肚脐,每晚一次。 (5)加味生姜膏:生姜30克,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将生姜捣泥状,余药研细末,合为膏状。贴敷 肚脐,外以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一次。据资料介绍,本方主要适用于下元虚寒型遗尿,有人曾用本方治疗小儿遗尿25例,换药2~6次,痊愈20例,显效3例,无效2例。 以上几张脐疗处方,使用安全,简便有效,患儿家长可灵活选用。 小儿遗尿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吗? 用饮食疗法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小儿遗尿症同样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治好。下面介绍几则治疗小儿遗

儿童遗尿症适宜食物

醒脾养儿颗粒 儿童遗尿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合理的生活制度。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开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主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2.对饮食的要求。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不要过咸,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晚饭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3.睡眠环境。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保健品查询 儿童遗尿症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 1、下元虚寒 证候:睡中遗尿,一夜可发生1=2次后更多,多在夜间一定的时间,而且往往在梦中排尿,患儿面色白光白,恶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固涩。 主方:桑螵蛸散和巩堤丸加减。 加减:小便清长,恶寒肢冷加附子3g。 2、脾肺气虚 证候:遗尿,尿频而量不多,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神倦乏力,食少便溏,自汗或盗汗,舌淡,脉缓。

儿童遗尿症应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儿童遗尿症应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3T13:44:43.81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作者:晋英平[导读] 纠正患儿饮食结构,禁食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并强调少盐少糖饮食。 晋英平 芜湖市妇幼保健院 2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遗尿症运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遗尿症患儿共68例。利用抽签法,将68例患儿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同时加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 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为67.6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家庭护理干预积极用于儿童遗尿症中,可提高疗效,维持患儿心理情绪的稳定。【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儿童遗尿症;心理情绪[中图分类号] R5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07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遗尿症患儿,收录时间: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本研究所选患儿均有面色恍白以及少气懒言等症状。采取抽签法,将68例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在3至1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9±2.4)岁;病程在0.5至2年的范围之内,平均(1.1±0.3)年。对照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在3至13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8±2.2)岁;病程在0.4至2年的范围之内,平均(1.0±0.2)年。两组在性别与病程等方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均不具备任何的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1] (1)因如下疾病引发遗尿症者:大脑发育不全;糖尿病;尿崩症;脊髓疾病。(2)合并器质性病变疾病者。(3)未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1.常规治疗。 a,应用中药补中益气汤[2](所含成分:党参;陈皮;五味子;当归;山药;益智仁;黄芪;金樱子;升麻),2次/日。b,取肾俞穴、百会俞穴、中级穴、三焦俞穴、膀胱穴以及三阴交穴进行针刺[3],1次/日,连续治疗1个月。 2.常规护理。 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心理教育;健康宣教。 3.家庭护理干预[4]。a,饮食干预:纠正患儿饮食结构,禁食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并强调少盐少糖饮食;临睡前,严格控制饮水量;晚餐尽量不食用汤汁亦或者是稀粥等食物;告知患儿需于睡前解尽小便,以排空膀胱。b,心理干预:主动与患儿沟通,评估其病情状况;告知患儿家属应少责备患儿、多给予其关爱与鼓励,以消除患儿的羞耻感;告知患儿遗尿症经临床治疗后是能够痊愈的,并将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儿及其家属作出详细的讲述,帮助患儿疏解不良情绪。c,病情干预:为患儿制定病历卡以及日程表,叮嘱家属需对患儿每日的活动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包括:活动量;情绪;服药情况;睡眠时间;饮食状况。周期性的对患儿实施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其病情的归转情况。d,行为干预:患儿尿床时,家属不得对其进行怒骂,要温柔、耐心的帮助患儿整理好床铺;夜间定时叫醒患儿并督促其排尿,努力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排尿条件反射;睡前严禁患儿玩电脑亦或者是做剧烈运动,防止过度兴奋影响患儿正常休息。 1.4 临床观察指标 经为期3月的随访后,组织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的内容与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计算满意度。 1.5 疗效的判定标准[5] 本研究的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与无效4个等级,各等级的判定标准详细如下:(1)治愈,遗尿症状彻底消失;随访3月内未复发。(2)显效,遗尿症状显著好转;随访3月内有复发。(3)好转,遗尿频率减少,1周1次及以上。(4)无效,遗尿频率未改善。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分析

儿童遗尿症如何治疗

儿童遗尿症如何治疗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小儿遗尿的危害众多,会导致儿童五液(尿液、汗液、津液、精液、血液)失常,五脏(心、肝、脾、肺、肾)失调,对心理、生理、身高、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4)精神紧张:据临床统计,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 (5)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遗尿症的治疗: 一、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晚上9点) 少喝水;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喝饮料和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入睡以后膀胱内贮存的尿量。 别兴奋;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二、要求定时叫醒孩子(一般晚上11点) 开闹钟;临睡前妈妈把闹钟开到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醒孩子。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闹钟就有可能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开到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的孩子首次尿床时间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小时以内。所以家长要提前1小时(11点)唤醒孩子。 要醒透;在闹钟响了以后,家长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醒透,因为孩子晚上醒得不“透”,往往小便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小孩遗尿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有什么

小孩遗尿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有什么 一、一般治疗:首先,家长要仔细观察、掌握患儿遗尿的时间规律,定时唤醒完全弄醒患儿排尿或使用闹钟唤醒,使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到膀胱充盈时能自行醒来。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定期洗澡,勤换内衣,白天活动玩耍不能过度疲劳。第三,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让患儿早、中两餐多吃含水多的食物、瓜果等,晚餐吃含水少的食物,控制晚餐后任何形式液体的摄入量,以减少夜间尿量。 三、膀胱练习: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四、条件反射练习: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练习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练习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五、心理治疗: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及可能导致遗尿的精神因素,指导患儿正确对待,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当患儿偶然自行排尿时,家长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奖励,从心理上强化其正常功能,使其逐渐形成自主控制排尿的良好习惯。当患儿尿床时,不要贵骂或惩罚,更不能在外人面前声张,要为孩子保守秘密,否则会引起孩子精神紧张、害羞,反而会加重遗尿,且影响其心理发育。 1、在腰部的第2间椎棘突起处,从紧靠着该处的下方起,向左右两侧伸展约2指宽的地方,有膀胱俞穴。是治疗夜尿症的特效穴位。 2、从踝骨向上方约3指宽处,有三阴交穴。它是治疗发冷症的穴位。

3、把切成薄片的生姜和大蒜放到此穴位上或对此穴位进行热灸 都是有效果的。 4、在肚脐的下方,大约4指宽的地方,有中极穴。它对治夜尿 也有效。 5、增强体力,可以预防发冷症。身柱穴对于提高体力有效。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应特别注意从幼儿起就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同时,还应采取“夜间唤起疗法”。每天 晚上定时叫醒一次患儿排尿。白天孩子不宜过度疲劳,晚饭后一般 不应再喝过多的水。鼓励孩子对治愈遗尿树立信心,千万不应乱加 指责,否则更难医好本病。 1.韭菜籽粥 2.芡桃粥 芡实粉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5枚。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状,放入沸水中搅拌,再加入打碎的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加适量糖食用。可温肾缩尿,用于治疗小儿虚寒遗尿、小便清长、 四肢畏寒。 3.白果腐皮粥 4.白果膀胱汤 猪膀胱100—200克(洗净切块),白果5枚(炒熟去壳),覆盆子 10一15克,同煮汤,用适量食盐调味食用。可补肝肾、缩小便, 用于夜多小便、小儿遗尿等症。 5.瘦肉龟板汤 6.五宝莲子汤 7.黑豆炖狗肉 狗肉500克,黑豆60克。将二者共炖烂,分次食用。可温肾缩尿,用于治疗小儿虚寒遗尿、小便清长、四肢不温。

【儿童疾病常识】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的症状及预防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 儿童遗尿症 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1970年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63名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少30%。1992年我院对44例遗尿儿童作膀胱B型超声检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 睡眠过深 根据不少家长反应,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儿童遗尿症 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ac8587635.html,/ebook/10d5893dba1aa8114431d937.html 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方法不对,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拉尿,最后也没有看看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样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构成条件反射。因为孩子有时排了尿,有时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这样反会造成孩子排尿紊乱,不可能形成规律。还有的母亲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不排尿就不让孩子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儿童遗尿症的性格特征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邀请到来自中华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常委文建国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儿童遗尿症相关的诊疗经验,期待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与理解。 文建国教授 中国和丹麦双医学博士,小儿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中华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会长和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国际尿控协会(ICS)儿童和青少年委员会委员和尿动力委员会委员,国际尿控协会儿童泌尿学校主任委员(https://www.doczj.com/doc/ac8587635.html,/institute/pediatric)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带领尿控团队发表论文和综述700多篇,其中英文200余篇认识儿童遗尿症遗尿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尿床」,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如果遗尿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社交回避,甚至引起多种精神障碍。 什么是遗尿症呢?国际尿控协会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1是这样规定的,儿童大于 5 岁时,每月出现尿床且持续3 个月以上,就称之为遗尿症。这里需要强调的有三点,一是年龄在五岁以上,二是每个月至少发生一次尿床,另一个是持续三个月及以上。 儿童遗尿症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我们在中国进行的遗尿症发病率调查,10 年前中国遗尿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夜遗尿症的发病率较10 年前显著提高,已接近欧美国家发病率的水平。目前国内6-7 岁学龄儿童遗尿症发病率已经超过10%,直到18 岁成年仍然有1%-2% 的青少年存在遗尿症2-3。 深入了解遗尿症的发生机制根据遗尿症的病因是否能明确,我们将儿童遗尿症分为未知病因的原发性遗尿症,以及存在明确病因的继发性遗尿症,例如存在神经因素、脊髓栓系等等。无论原发性遗尿还是继发性遗尿,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病理生理机制。第一个是大脑觉醒障碍,遗尿儿童和青少年夜间睡眠比较「沉」,不容易叫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觉醒障碍;第二个是夜间尿液产生过多,正常人夜间肾脏产生的尿液较白天明显减少,以保证睡眠相对稳定。但是遗尿症的孩子往往夜间产生的尿液增多以至于超过膀胱能够储存的尿液量。出现夜尿多尿主要是因为体内调节尿液生成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及昼夜节律受损;第三个是膀胱和尿道功能存在问题,膀胱在储尿的时候是不收缩的,但有些遗尿的孩子夜间入眠后膀胱不自主收缩,伴有尿道括约肌不自主松弛,这样造成孩子在睡眠过程中发生漏尿或者遗尿。 遗尿症的分类分型原发性遗尿症可以根据症状进行分型,根据是否伴随白天下尿路症状将遗尿症分为单症状遗尿和非单症状遗尿。单症状遗尿症只有夜间遗尿症状,白天基本正常,非单症状遗尿症白天也存在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不同类型遗尿症的治疗方案及考虑因素是不一样的,单症状遗尿只需要考虑夜间遗尿的治疗,非单症状遗尿需要将白天尿频、尿急与夜间遗尿综合考虑给予治疗。还有一种特殊类型遗尿称为顽固性遗尿,儿童期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持续至成年期,遗尿较为顽固,这类病人需要进行深入检查,比如尿动力检查,将膀胱和尿路功能情况评估清楚,对综合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遗尿症的诊断根据遗尿症的定义,通过详细具体的问诊,遗尿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遗尿症的诊断更重要的是病理生理分型以及其他继发的病因,问诊除了要了解夜间和日间的下尿路症状情况以外,还要进行伴随症状(如便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动症)、其他病因(糖尿病、脊柱裂)的详细问诊和检查。根据问诊的线索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排尿日记也是必须要进行的,根据连续7 个夜晚及3-4 个白天对饮

小儿遗尿治疗与训练方法

小儿遗尿治疗与训练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受大脑排尿中枢控制的一种反射性活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造成膀腕随意性排尿功能失调、就会导致遗尿病症的发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小儿体质虚弱和习惯不良所致,主要与肾、膀胱有关。至于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智力尚未健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以及年龄较大的儿童因精神过度紧张,睡前多饮等,偶而尿床者,不属病态。临床表现主要是在睡眠中不自主的排尿,轻者数夜遗尿1次,重者每夜遗尿1次或数次。有长期遗尿症的患儿,可同时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智力减退,饮食无味等症状。 一、从饮食起居做起 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液质,宜吃得偏咸或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间膀胱的贮尿量。 合理的生活作息: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后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临睡前不要过分兴奋:应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玩,让孩子过于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或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上术前要把小便排干净: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彻底排干净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和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坚持行为治疗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五有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建立条件反射:从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半小时,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尽。 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多。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胶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配合药物治疗 服用氯丙咪嗪,每天睡前半小时服药1次。7岁以下者,每次7~10毫克;7岁以上者,每次10~20毫克。一般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用同样的剂量每两天睡前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再以每3天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以至停药。总疗程6个月。 采用小剂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疗,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个别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不须处理,1~2周可自行消失。

遗尿症(NE)临床路径

儿童遗尿症基础资料 编定人: 职称: 学历: 职务:

遗尿症(NE) 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若未经治疗,症状可持续到成年以后。

目录 一、疾病简介: 1、定义: 2、名称 3、历史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 1、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 2、ADH分泌异常 3、遗传因素 4、睡眠觉醒障碍 5、膀胱功能障碍 6、精神心理障碍 7、器质性病变 8、中医病因 四、临床诊状 五、临床分型 六、临床诊断 1、诊断标准 2、诊断要点 七、专业检测 八、疾病鉴别 九、影响 十、治疗方法 1、唤醒治疗 2、膀胱功能训练 3、药物治疗 4、行为和精神疗法 十一、疗效标准 十二、预后 十三、预防和护理

一、疾病简介 1、定义: 遗尿症(Noctunal enuresis,NE)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仍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Noctunal enuresis,NE)。NE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据国外统计,5岁儿童NE占15%,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下降10%-15%;到15岁时,NE占2%-5%,但在成人中仍有1%-1.5%NE。遗尿症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近年来,遗尿症得到广泛重视。 2、名称 遗尿症(Noctunal enuresis,NE);尿床(bedwetting) 3、历史 长久以来,遗尿症一直是临床上经常涉及但未深入过的一个领域。最早关于尿床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人们一直认为它只是一个发育迟缓或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问题。1985年,丹麦Norgaard等人提出:尿床即遗尿症(NE),与夜间血管加压素(AVP,即抗利尿素ADH)分泌不足有关,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开展了对遗尿症的全方位研究。 二、流行病学 目前有关儿童NE发生率因调查选择区域、地理环境、NE定义、调查实施方法、调查人群特征等因素不同,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调查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总体而言,NE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如下:(2008年资料) ①横断面调查研究:尽管不同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儿童NE发生率有所不同,但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儿童NE发生率多在3.5%-18.9%之间,亚洲多低于其他地区。 ②纵向调查研究:此类调查要求从儿童出生开始,至少持续随访5年以上。新西兰儿童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全文) 2012-02-28 13:34:14 来源: 网易亲子有0人参与 (0) 遗尿症中医也称 小儿遗尿症中医治疗法 你的孩子也深受小儿遗尿症的困扰吗?中医认为小儿遗尿跟肾气不足有直接关系,在现代西医对遗尿症无特效药的时候,中医是最好的选择。 遗尿症中医也称“遗尿”。祖国医学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调,不能约制水道,可致遗尿;脾肺气虚,膀胱失约,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肝经湿热,火热内迫,可致遗尿;亦有素有痰湿内蕴,入睡后沉迷不醒,呼叫不应,而常遗尿者。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属于功能性遗尿症。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关。 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上,西医多采用口服药治疗,主要有:中枢兴奋药,用于睡眠过深,不易唤醒者;抗抑郁药,用于睡眠时对膀胱充盈不敏感者。 中药在治疗小儿遗尿上效果较为明显,除了辨证选用温补肾阳、固摄缩尿的中药口服外,还有外治疗法。而且,由于小儿遗尿症病程长,坚持服药多有困难,因此中医外治疗法成了目前治疗小儿遗尿症的重要手段。临床观察发现,中医外儿遗尿症作用优于中药内服。外治法分为: 按摩法: 1.敷脐法。在脐部进行药物贴敷。脐部为神阙穴,有内通脏腑之气,下连元气之根,培元固本温阳的作用。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由此穿透、弥散;而且脐下两侧布有丰富的血管网,对药物的吸收度、敏感度高。 2.推拿法。推拿小儿背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小儿遗尿多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为肺俞、脾俞、肾俞等俞穴所在,通过推拿对这些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可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畅通血脉之功。 3.敷脐与推拿疗法,手法轻柔无痛苦,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接受,有利于坚持治疗。 我们多年的医疗实践已证明,中医药治疗遗尿有满意的疗效。许多治愈的患儿在自我价值观上有明显的进步,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家长不能抱着旧有观念,认为儿童尿床是自然现象。而是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尽早带他们就医,尽早让他们摆脱烦恼,以免在性格上形成缺陷,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针灸:针灸除了能直接补肾,头针也具有开窍之功,有助于加强大脑皮层对尿意的反应。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一般隔日针灸一次,连续十次为一疗程。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儿童遗尿症的简介*二、儿童遗尿症的原因*三、 儿童遗尿症的危害*四、儿童遗尿症的高发人群*五、儿童遗尿症的预防方法 儿童遗尿症的简介婴幼儿在第一年内,每日排尿约20次,随 着年龄增长,膀胱容量增大,3岁时每日排尿约11次,夜间可能有0~1次排尿,但是为自主排尿。若为不自主排尿,而且每周超过2次而且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就属于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 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儿童遗尿症的危害胃肠系统挑食、厌食、面黄肌瘦或虚胖、乏力、易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痛、易晕车、大便溏稀或干燥,直接 影响机体的营供应及吸收。 大脑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

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致使智商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免疫系统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皮肤关节皮肤干燥、过敏、皮肤病、盗汗(夜间睡中出汗)、自汗(白天不自主出汗)、手脚易出汗、腰疼、腿软无力,甚或两腿的长短粗细有差异。 心理方面羞愧、自卑、内疚、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久而久之,引起人格变态,表现性格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发育状况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囱门愈合晚、走路晚、说话晚、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及生长发育,若错过治疗时机,将遗恨终身,还将累及后代。日本厚生省儿童治疗中心5年观察1270例尿床儿童发现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cm。 生殖功能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 儿童遗尿症的高发人群3岁后儿童不自主排尿,而且每周超过2次而且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

遗尿症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导读:尿床会从生理心理方面影响儿童健康,正常的尿床在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便会消失,很多父母 没有意识到孩子频繁尿床是患了遗尿症,认为孩子尿床症状会消失,耽误孩子病情。孩子若是得了遗尿症 应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遗尿症? 症状:儿童遗尿的主要症状表现 1、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入睡后不自主排尿,常发生在夜间相对固定的时间,上半夜较多,有时一夜数次,甚至午睡也尿床,可持续数年。 2、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出许多,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脾气古怪、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冬天或阴雨天加重。 3、生殖泌尿系统,男女差别甚大,甚至尿床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这在四至六岁男女皆相似。但到七岁后男孩却大于女孩子,十一岁时男孩尿床的比例比女孩高两倍,此可能是女孩的生理成熟较早,继发性遗 尿较少,如厕训练反抗性较少的原故。 4、临床一般分为两大类:①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②继发性遗尿: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的症状表现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一周一次,或1月一次,重者每日一次,或一夜几次尿床,健康欠佳,劳累,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波动等可使症状加重;有时自动减少或消失,又可复发,约30%有的呈间断性遗尿,有的呈持续性遗尿持续数月、数年。 2、尿床前睡眠昏沉,难叫醒,家人强拉下床,他常这儿转转,那儿站站,抓挠头,神志迷糊,不知所措。家人叫其尿时,尿不出或尿不尽,往往随后上床后睡一会,便尿床了。 3、孩子平时易动,多汗,挑食,营养不良,身体多有偏瘦,做事或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 4、遗尿夜间多于白天,且多在上半夜。 5、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 6、有些有遗尿症的孩子脾气古怪,烦躁易怒,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或耐力、信心不足,胆小怕事,性格内向。 7、遗尿多在冬天或阴雨天加重。 8、其他:遗尿症患儿常常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比如集中式的生活会让他们感到紧张而使病情加重,家长的打骂也会让导致同样的结果。 引起孩子遗尿的原因是什么? 遗尿分为两种,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 【导读】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5岁了还尿床正常吗?专家提醒,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就是得了“遗尿症”,需要进行治疗。那么小儿遗尿是什么原因呢?小儿遗尿要怎么治疗呢?下面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小儿遗尿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病例,请各位做父母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疾病因素。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4.其他。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5.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6.环境因素。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7.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小儿遗尿怎么治疗 1、行为疗法 (1)设置日程表 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2)建立条件反射 从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3)膀胱功能锻炼 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2、西医治疗 服用氯丙咪嗪,每天睡前1小时服药1次,一船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病因及影响因素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病因及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4-03-18T14:56:19.687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作者:班彩霞 [导读] Jones等发现有战争精神创伤经历的人非器质性病因的PNE多见;而Garignon等发现受虐儿童膀胱功能不良症状严重。 班彩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西南宁530000) 【关键词】儿童;原发性;遗尿症 【中图分类号】R256 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292-01 遗尿症是指儿童年龄与智龄至少5岁,不自主或有意尿湿裤子或尿床。遗尿症的病因90%以上属于原发性遗尿(PNE),10%的患者继发于其他疾病[1]。 1遗传因素 马来西亚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3%的PNE儿童有家族史。1995年Eiberg、Dahl等在第13、12号染色体长臂上发现PNE基因ENUR1、ENUR2,瑞士对392例病例研究结果52 4%PNE表现为显性遗传,研究提示,8q、12q、13q、22q、等多基因与PNE发病有关[2]。父母双方或一方儿童期有遗尿症病史,其子女患遗尿症的可能性分别为70%或40%;单卵双生儿同时患病的可能性是68%[3]。 2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节律失调 Norgaard发现部分PNE儿童血浆ADH浓度节律性变化异常。Aokawa和Kasahara等通过24小时血浆ADH浓度的动态变化观察发现PNE 儿童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NE患儿夜间低渗尿液较正常儿童增多是PNE的重要病因之一。Radetii等检测PNE患儿尿液中AQP2蛋白较正常儿为少,另外,有研究发现AQP2蛋白与PNE的严重程度相关。ADH-AQP2内分泌轴在PNE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4]。 3睡眠过深 Hunsballe通过多导睡眠图描记仪发现PNE患者的深睡眠波较多。Kawawchi及Makholm发现PNE患儿在发生遗尿时delta波明显高于基础睡眠,说明有睡眠加深趋势。Wolfish对15例PNE患儿进行唤醒实验发现PNE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难唤醒,其成功率分别为9 3%和 39 7%。Watanabe和Yeung认为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而发育的过程,PNE是这种过程的迟缓或障碍。这种睡眠过深的机制是在广泛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的基础上,合并脑桥LC区及下丘脑的功能障碍,PNE可能是LC神经元功能失常或膀胱到LC神经元和下丘脑通路障碍的结果[5]。 4膀胱功能不良 Cigna等在175例PNE症患儿尿道动力学检测中86%存在功能性的膀胱功能不良而非器质性病变。香港学者Yueng CK[6]认为PNE症的膀胱功能异常主要包括:逼尿肌不稳定、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不同形式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以及梗阻型排尿类型。Kawauchi等还发现正常儿童日夜膀胱功能容量大致相等而PNE患儿夜间大于日间。说明与睡眠相关的膀胱功能异常在PNE儿童中更为明显。 5精神行为状态、下尿路及肠道功能 Jones等发现有战争精神创伤经历的人非器质性病因的PNE多见;而Garignon等发现受虐儿童膀胱功能不良症状严重。Steers等认为抑郁症状可引起尿失禁、尿频、遗尿等膀胱过度活跃症状。Desta等发现儿童出现焦虑症,尤其是单纯恐怖症和分裂性行为障碍也是PNE致病因素。 Tai等经Logistic回归发现尿频尿急等排尿症状是PNE致病因素。土耳其5350例儿童调查发现PNE儿童便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NE儿童,提示便秘是致病因素,而泰国3453理儿童调查发现功能性大便失禁是PNE致病因素。 6儿童夜间控尿能力(NUC)发育 NUC获得与年龄密切相关。6个月前婴儿多在夜间发生排尿,6个月后逐渐获得夜间控尿能力被认为是儿童发育的里程碑[7]。我国王庆伟等2008年对13515例1~18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获得NUC年龄多在2~3岁,5岁前90%儿童获得[8]。 Jarvelin研究发现NUC的获得与出生时体格发育有关,与出生后体格发育无关,研究发现出生体格一定程度上与儿童中枢发育程度及以后语言和运动等能力发育有关。 Essen发现7岁延迟获得NUC儿童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延迟,Kawauchi发现延迟获得NUC儿童语言产生与表达能力、行走能力显著晚于已获得NUC儿童。由于大脑排尿、语言和运动中枢在额叶,获得NUC延迟多数认为与此区域发育不成熟有关。 NUC获得与性别相关,Butler等对双生子研究发现3岁时NUC遗传度为24%,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获得NUC。Kawauchi等报道女孩未获得NUC发生率随年龄增加下降速度要快于男孩。性别差异多在青春期前消失。 Kawauchi等发现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早期获得NUC,但是不会对膀胱控尿发育结果产生影响。 7种族、环境、教育与生活习惯、养育方式 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也可对PNE产生影响,如孤儿院和特殊教育儿童PNE发生风险提高,我国王文庆等研究发现农村是严重PNE致病因素。Desta等发现不和谐家庭环境和经济窘迫、父母离异、失业也是PNE致病因素。Gur等发现家庭成员数目不少于5个是致病因素,Cher等发现长幼次序也与PNE关系密切,第二个子女发生PNE的风险是第一个的1 25倍。 Cher等发现父母高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为PNE致病因素,学士以上学位父亲、母亲的孩子获得PNE的发生风险是小学水平父母的1 55和1 84倍,独裁型父亲的子女PNE发生率是民主型的1 74倍。 Bennett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PNE发生。Tai等经Logistic回归发现睡前饮食习惯是PNE致病因素。 Kanaheswari研究发现印度人和马来西亚人发生PNE风险是中国人的2 1和1 6倍。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童睡眠与睡眠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3-206 [2]吕麟亚.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5(24):467 [3]Kanaheswari Y.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nocturnal enuresis in Malaysia[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3,39(2):118-123 [4]马骏,金星明.原发性遗尿症的病因学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2(4):173-17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