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一论语十则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一论语十则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一论语十则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一论语十则新人教版

一、<《论语》十则>

㈠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

..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㈡文学常识:《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㈢理解默写:

①《论语》十则中表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格语句是:,?

②《论语》十则中表明孔子欲与友人相见时心情的句子是:,?

③《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④在生活中,要表示善于随时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时,常引用孔子的话:,。

⑤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⑥《论语》十则中使你终身受益的警句是,。

⑦《论语》十则中“,”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⑧《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⑨《弟子归》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

㈣课内阅读

⑴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从哪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⑵曾子所说的“道”是什么意思?

⑶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人可以做老师,你同意他的见解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⑷联系你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谈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㈤比较阅读:

A.甲[《论语》十则]与《论语》节选比较阅读

乙.陈亢问于伯鱼:“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选自《论语》

注释:陈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伯鱼:即孔鲤,孔子的儿子。异闻:听到不同的话。陈亢觉得孔鲤会从孔子那里得到不同于一般弟子的教诲。趋:跑,疾走。因孔鲤敬畏父亲而快步过庭。无以言:无法来讲话,即不善于说话。立:立身做事,即立足于社会。远:此指陈亢认为孔子应该对自己的儿子更亲近一些,而孔子却一视同仁,与其他学生同样远近,所以陈亢觉得“远”了。

理解:

1.依据孔子的观点,在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2.孔子认为学习《诗》《礼》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

3.陈亢说:“问一得三。”其中第三点是什么?

B.甲.[《论语》十则] 与乙文《韩诗外传》节选比较阅读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____节选《韩诗外传》

阅读理解:

1.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3.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C. 甲.[《论语》十则] 乙《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1.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D. [《论语》十则]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1.从甲乙两文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你又是怎样对待学习的?请联系实际谈谈。

E. [《论语》十则]与《公输》比较阅读:

1.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