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乙烯应急预案

氯乙烯应急预案

氯乙烯应急预案
氯乙烯应急预案

VCM车间2008年应急预案

一、目的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快速地控制事态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企业内外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灾害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氯乙烯车间的事故处理,包括停电、停水、停仪表空气,氯气、氯乙烯、氯化氢、乙炔大量泄漏、火灾或爆炸事故、操作及设备事故。

三、事故分类:

(一)突然停电

由于夏季的雷雨、冬季的电力负荷等原因,容易导致突然停电,出现这种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

1、各岗位员工必须坚守岗位;

2、各岗位按紧急停车操作进行,运转机泵关闭进、出口阀门;

3、HCl合成岗位:灭炉(关闭氯氢气手阀,截断阀和送气阀)后,

(氮气压力大于炉内压力时)分别向炉内排入少量氮气,炉内压力上涨2Kpa,关闭氮气阀门,保持炉内正压;1号合成关闭块冷上水阀、关闭热水泵进出口阀,2号合成关闭合成炉及块冷上水阀,其它工作按正常停车程序进行;

4、转化岗位:气路系统关闭乙炔截断阀及乙炔流量调节阀根部阀,

关闭去压缩送气阀(主控注意转化系统压力),通知精馏岗位后关闭预热器前变压吸附产品气进气隔膜阀;水系统关闭热水泵,碱泵进出口阀和石墨设备上水阀,关闭泡沫水洗塔工业水上水阀;

5、压缩岗位:迅速关闭运行压缩机回流阀,关闭压缩机出口阀后再

打开回流阀泄压后关闭压缩机进气阀,关闭循环水上水阀;

6、精馏岗位:关闭高低塔进料调节阀及根部阀,关闭高低塔塔顶冷

凝器上水阀、成冷上水阀,关闭高低塔热水调节阀,关闭机后冷却器上水阀,精单体下料倒入空槽,关闭低塔返机前调节阀及根部阀,关闭尾气调节阀及根部阀;

7、加强与调度联系,加强现场的巡视,检查现场压力表、温度计等

现场仪表的情况;

8、待电力恢复后,做好合成炉的置换工作,转化器的热水泵重新启

动,做好开车准备。

(二)突然停水

由于工业水泵故障、循环水泵、0℃盐水或-35℃盐水机泵故障导致突然停水,我车间应采取如下措施:

1、工业水停,则合成、转化视氢氯气压力情况按逐步停车程序进行,

加压精馏视气柜高低正常停车;

2、循环水停,则加强与调度联系。2#合成按紧急停车进行操作(参照

停电操作);1#合成根据热水槽温度情况增加热水槽补水量,将块冷冷却水切换成工业水,从总管分氯化氢进行制酸(下酸温度小于70度),

在调度的指挥下;转化联系乙炔车间切断乙炔,对转化单通或停车,通知压缩岗位已停止送气;加压精馏变压吸附按正常停车顺序停车,保持35度水和0度水的的正常循环;

3、0℃盐水停,精馏岗位关闭高低塔进料阀,关闭高低塔再沸器热水调

节阀和根部阀,关闭高低塔及成冷上水阀,精单体倒入空槽,根据低塔压力关闭低塔返机前调节阀及根部阀,向调度反应粗VC槽容积和乙炔通量;转化关闭转化0℃水用水设备上水阀,视精馏情况通知合成,压缩岗位及乙炔车间转化降量情况,逐步减量或停车;合成岗位在班长和调度的指挥下,根据氢氯气压力和转化流量要求逐步降量或制酸;

4、-35℃盐水停,转化关闭使用负35度水石墨设备上水阀,如15分钟内可恢复则可以不停,如不能则视酸雾捕集器的温度情况逐步停车,加压精馏视转化决定如何运行。

(三)氯气泄漏

氯气是一种剧毒的物料,一旦泄漏非常危险,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a)当班班长带领HCl岗位员工,视氯气泄漏的情况:

i.浓度小,则戴好防毒面具,迅速查找泄漏源并处理,同时加强与

调度联系;

ii.浓度大,则要戴好防护用品并及时与调度联系,做完灭炉工作,然后迅速往上风向撤离;

iii.转化、加压精馏岗位员工戴好防毒面具,紧急停车后撤离至上风口。

b)在当班班长带领下,做好人员疏散、防护工作;

c)加强与调度联系,分析查找泄漏原因,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d)清点所有人员,保证所有岗位员工的安全。

(四)氯乙烯的大量泄漏

由于氯乙烯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而一旦出现氯乙烯的大量泄漏,则应采取如下措施:

a)穿戴好防护用品;

b)加强与调度联系汇报:泄漏点的位置、对装置的影响和是否能不

停车处理,在调度的指令下安排系统紧急停车或部份装置停车;

c)组织人员做好以下工作:

i.阻止附近的机动车运行,阻止生产现场的动火作业;

ii.切断与泄漏点相连的管线。

d)戴好防毒面具,用大量的水冲洗泄漏点;

e)疏散非抢险人员;

f)做好制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工作,通知相关的安全、消防部门。

(五)火灾或爆炸事故

a)合成、转化、加压或精馏出现不可控的火灾或爆炸事故,则相关

岗位采取紧急停车;

b)迅速向调度汇报,同时由班长带领各岗位员工积极进行抢险。

c)做好防止事故扩大的工作,对着火点管道和设备采取淋水冷却,

并往设备和管道内充入氮气维持管道和设备内为正压,并灭火。

(六)氯化氢大量泄漏

a)如果泄漏点在1号转化送气主管则切断1号转化乙炔气,2号合

成确保2号转化用气量情况下,多余的氯化氢倒入制酸,切断2号合成氯化氢缓冲罐处往1号转化送气阀;1号合成迅速降量制酸。

b)如果泄漏点在2号转化送气主管,则切断2号转化乙炔气,1、2

号合成确保1号转化用气量情况下,多余的氯化氢倒入制酸或降量,关闭2号合成氯化氢缓冲罐处往2号转化送气阀;

c)如漏点在合成炉至送气阀之间,则紧急停掉存在漏点的合成炉,

与系统脱离;

d)如合成炉防爆膜爆则迅速将该炉紧急停炉,并调节其它合成炉配

比。

(七)乙炔大量泄漏

a)切断乙炔气;

b)联系调度将1#,2#合成紧急制酸,1#,2#转化单通,加压精馏

视气柜高度正常停车。

(八)仪表空气停

仪表空气停按停电处理程序处理,检查所有自控阀开关是否正确。(九)操作及设备事故

1、电话不能联系

合成岗位维持转化氯化氢流量稳定,氢氯气压力稳定,压缩岗拉维持气柜高度稳定,转化精馏岗位维持生产稳定;班长留在转化操作室;1号合成南面门处,2号合成北面门处各站一人相互间喊话联系;如果需要向转化联系则1号合成或2号合成抽一人跑向转化向班长反应情况;压缩岗

位需要反应情况,操作人员则跑向转化向班长反应;班长总观各岗位生产情况,如果需要向调度或车间或与其它岗位联系,班长在转化岗位抽调一人跑向调度室或车间办公室或其它岗位传话反应情况,(班长必须向传话人讲清楚传话内容,传话人应向班长复述一遍传话内容后去传话,传话人不理解传话内容时班长应付上一纸条写明传话内容或另派人传话)。

2、电脑死机

各岗位如果出现电脑死机,必须马上重启电脑,如果重启后仍不能正常运行,则进行以下操作:

合成岗位巡检立刻检查现场变送器指示值是否与死机前一致,加强对火焰颜色的监控,加强对氯化氢纯度的分析,派一人到其它岗位,从其它岗位了解本工序生产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指挥本工序的生产(1号合成电脑死机则从2号合成电脑上看参数情况,2号合成电脑死机则从1号合成电脑上看);

转化岗位电脑死机则从精馏岗位电脑上观察转化流量情况及其它参数情况,同时通过精馏电脑对转化进行调节,巡检加强对现场仪表的检查巡视;精馏岗位电脑死机则从转化电脑上观察精馏生产情况,并通过转化电脑对精馏进行调节控制。

3、DCS系统瘫痪

如果出现DCS系统瘫痪各岗位应作好紧急停车的准备,应立即汇报调度,并加强电话联系;合成,转化,应与调度准确对时,立求与电解在同一时间(合成灭炉,转化切乙炔)紧急停车;压缩岗位在紧急停车前应将气柜处于高位,在转化紧急停车的同时根据气柜高度紧急停压缩机,最后留一

台压缩机待精馏停车,气柜处于低位时停;精馏岗位与转化同步停车。4、合成岗位误操作造成一台炉或一套合成灭炉。

如果出现一台炉灭炉,则立刻汇报调度,联系转化岗位,其它运行合成炉立刻提量将所灭合成炉的氯气消耗掉,如果无法将氯气压力维持稳定,应汇报调度。

如果出现一套合成停车,则另一合成应紧急提量,同时汇报调度,联系转化岗位。

5、合成炉大量过氯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一台或多台合成炉大量过氯,则立刻灭掉该合成炉,关闭该合成炉送气阀,向炉内适量充入氮气(使点火棒熄灭,炉内正压),其它合成炉紧急提量平衡氯气压力稳定;在此同时合成主控立刻通知调度和转化,转化岗位密切注意混合器温度,同时通知乙炔,转化,压缩等相关岗位有紧急停车的可能,如果出现混合器温度急升则紧急切断乙炔;压缩,精馏停车。

6、2号合成在点炉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吸收系统高正压使正水封跑气,高负压降膜吸收器下酸不畅:

如果出现高正压调火岗位在不过氯情况下调小氢氯气配比,反之出现高负压则适当调大氢氯气配比;在此同时巡检人员立刻检查现场阀门开关是否正确,如果正水封跑气则适当压小降膜吸收器下酸阀让下酸管再次形成液封。

7、压缩机跳闸

如果出现压缩机跳闸,立即关闭该压缩机回流阀,立即启动备用压缩机。

8、因操作不当造成精单体槽液态单体进入机前管道使气柜高位排空,机前管道堵塞:

通知调度后转化、合成紧急停车;阻止周围动火作业和车辆通行;精馏巡检立刻关精单体泵分配台返气柜阀,气柜处DN300闸阀紧急停车;压缩紧急停车后打开机前主管及相连设备上排污阀泄压;待气柜稳定后将气柜手动排空至低位,利用蒸汽或热水从各排污口往两边充蒸汽,淋热水对管道加热使管道内积冰熔化,液态单体气化,管路畅通。

9、精馏总排空口被雷击燃

精馏总排空口如果被雷击燃,为防止回火使整个变压吸附系统发生爆炸,变压吸附装置不能停车,保持排空管道为正压,打开排空总管相连氮气阀往总管内充入氮气,火焰自然熄灭。

(十)精单体储槽操作

VCM车间计有100M3精单体储槽4台,原则上正常生产中投运A、B、C三台,D台作为应急储槽,以备当A、B、C任一台出现泄漏时将其内部精VCM转送入D槽。

1、正常状态下D槽上处于开启状态的阀门为:压力变送器根部阀,液位变送器根部阀,现场液位计根部阀,入料管根部阀,平衡管根部阀,安全阀根部阀,出料阀根部阀,排水阀根部阀:处于关闭状态的阀门为:出料自控阀(HV5003D)入料自控阀(HV5002D),氮气管上的双阀,排空阀,返气柜阀,排污阀,排水第二只阀,回流阀。

2、A、B、C槽投运方法为精VCM先入A槽,待液位变送器显示达75%时转入B槽,待B槽显示75%时转入C槽,C槽装至75%再转入A槽,

如此循环往复。D槽正常状态下保持1-2%的液位。

3、出料方法为,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即按A、B、C顺序轮流出料。

4、精VCM储槽严禁入料超出78%。

5、精单体储槽A、B、C任一台出现泄漏时,在精单体泵的启动不危及安全的情况下,首先打开D槽上的回流手阀,再打开泄漏那台单体槽的下料阀,单体泵出口分配台上的回流阀,启动单体泵将出现泄漏的储槽内单体快速转送入D槽。

6、待泵转空后,停泵关闭D槽平衡阀打开D槽返气柜阀门,将D槽内压力降至接近常压。

7、拆掉D槽排空阀上部短接,安装一DN80法兰焊∮50无缝管装头用DN50透明PVC钢丝管将泄漏槽的第二排水阀与D槽排空口联通,利用泄漏槽的槽压将槽内剩余的约2.6M3液态单体压入D槽,如压力不足以压入D 槽,则关闭泄漏槽的平衡阀,确认氮气管内压力大于0.3MPa后,再打开泄漏槽上的氮气阀,将槽内压力提升至0.2MPa后关闭氮气,待从透明管内看到已压完单体后,关闭D槽的排空阀,返气柜阀,泄漏槽的排水阀,微开泄漏槽的返气柜阀,将泄漏槽的压力缓慢泄至气柜,待泄漏槽压力与气柜压力持平后,关闭泄漏槽返气柜阀,打开排空阀,并用盲板将该槽与系统断开,然后用氮气将泄漏槽置换至动火指标,等待处理。

8、如现场状况不允许启动精单体泵,则打开D槽和泄漏槽的出料阀,将泄漏槽单体平入D槽,然后关闭各自出料阀。按上述第7条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

1、各岗位员工必须坚守岗位,及时与调度联系汇报情况;

2、各岗位员工准备并戴好相应防护用品,做好应急事故处理准备;

3、无条件听从调度、车间、班长的各项指令;

4、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及制度;

5、采取一切必须措施,阻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VCM车间

2008-5-5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5万吨/年电石法制氯乙烯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学生:方柳陈志指导教师:张旭系主任: (签名) 一、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选定合理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并进行简要论述。(字数不小于8000字) 2、设计说明书内容:封面、目录、设计题目、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工艺流程说明、专题论述、参考资料等。 3、图纸要求:工艺流程图1张(图幅2号);设备平面或立面布置图1张(图幅3号))。 二、进度安排: 三、指定参考文献与资料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兼用本课程设计指导书)、《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氯乙烯的生产成套装置。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到目前为止,全球有93%以上的氯乙烯采用氧氯化法生产。在国内,考虑到石油资源不足,价格较高,而电石资源丰富,所以大部分工厂都采用电石法制取氯乙烯。本次主要介绍电石法制取氯乙烯。先后介绍了从原料气氯化氢、乙炔的制备到氯乙烯的合成、氯乙烯的精馏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问题。 关键词:氯乙烯;电石法;乙炔;氯化氢;工艺流程;精馏

一乙炔的制备 乙炔生产的工艺原理 (1)电石的破碎 通常厂家采购的电石都是大块的电石,而电石料块进入发生器的合理径为25~50mm,因此在进发生器前必须破碎,通常是将大块的电石放入颚式破碎机,粗破后料块直径为80~100mm,通过皮带机输入电石仓库,然后经过二次破碎,径粒达到25~50mm,破碎后料块通过皮带机径除铁器除铁后输入日料库,作为发生器的入料电石。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130℃,否则会烫坏,烧坏皮带;进入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该≤80℃,否则对发生系统不安全。 (2)电石的除尘 化学工程里把气体与微粒子混合物中分离粒子的操作称作除尘。针对电石及其粉尘的特性,选用的除尘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旋风除尘。旋风除尘器对数微米以上的粗粉尘非常有效。采用简单的旋风除尘器和风机进行除尘,利用电石粉尘在风机的作用下,在除尘器内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电石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器身无运动部件,不需要特殊的附属设备,安装投资较少,操作、维护也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低,也不受浓度、温度的影响。但由于电石粉尘比较细,用这种简单的除尘方式很难达到环保要求,除尘效率不高。 ②湿法除尘。湿法除尘具有投资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特别是对易燃易爆气体的除尘效果更好,在操作时不会产生捕集到的电石灰尘再飞扬。电石除尘通常采用旋风除尘和湿法的冲激式除尘器相结合。这种除尘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由于系统压力损失大,管道容易积灰。冬天用蒸汽时,积灰易受潮结块,造成管道堵塞,清理比较困难。除尘器内排出的电石渣水,多耗了水又易造成二次污染,除尘器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在寒冷的北方也容易结冰,因此这种除尘方式适合于气候湿润、冬天不冷的地方使用。 (3)袋式过滤除尘 布袋除尘室依靠编制的或毡织的滤布作为过滤材料来达到分离含尘气体中电石尘的目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滤布在长期与粉尘的接触和反复清理的过程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

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章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生产中氯乙烯合成、净制、压缩、精馏、灌装、聚合、浆料处理、离心、干燥、包装及其装置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和氯乙烯聚合物的企 业。与聚氯乙烯生产有关的部门,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723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J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动火作业work with flame 指在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车间)内,一切能产生明火、火花、强烈热辐射和安设非防爆型电气设备及探伤的 各种作业。

3.2 清釜作业cleaning caldron work 指在聚合釜内进行清除粘釜物和防粘釜涂布的作业。 4 基本规定 4.1 通用要求 4.1.1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车间),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 4.1.2 氯乙烯防护应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或从生产装置上采取措施,使工厂(车间)的卫生和环境条件符合TJ 36 的规定。 4.1.3 氯乙烯属于Ⅰ级(极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乙烯生产、贮运、回收和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生产技术教育。经考试取得岗位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操作。 4.1.4 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部、车间、工段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他们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设备性能和安全技术,并能指挥事故处理。 4.1.5 按时对设备、管道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消除跑、 冒、滴、漏。

格氏反应基本要求、反应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格氏反应基本要求、反应后处理及注意事项我看 1、无水(溶剂、底物都无水) 无水乙醚(THF)制备:加入钠屑回流3~5小时,用二苯甲酮做指示 剂(二苯甲酮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整个体系无水) 干燥后处理: 异丙醇与钠屑反应比较温和,生成的异丙醇钠可溶于水。 2、无氧条件 采用N2、Ar保护。 用乙醚做时可以不用氮气保护,因为反应放热,乙醚的沸点低,整个 体系充满乙醚。 2、反应后处理:采用饱和NH4Cl水溶液。 3、容器少量水处理:加入少量丙酮,吹干(丙酮和水混溶)。 特别提醒:需要进行加热时可以采用苯作为溶剂(加热温度以本的沸 点来定) 格氏反应注意事项 1、格氏反应 卤代烃在无水乙醚或四氢呋喃中和金属镁作用生成烷基卤化镁RMgX,这种有机镁化合物被称作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格氏试剂可以与醛、酮等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经水解后生成醇,这类反应被称作格氏反应(Grignard Reaction)。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试剂之一,它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V.Grignard)发明的。 1871年,格林尼亚生于法国塞堡(Cherbourg Frace)。当他在里昂(Lyons)大学学习时,曾师从巴比亚(P.A.Barbier)教授。当时,巴比亚主要从事有机锌化合物的研究,他以锌和碘甲烷

反应得到二甲基锌,这种有机锌化合物被用作甲基化试剂。后来,巴比亚又以金属镁替代锌来进行尝试,也获得相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过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于是。巴比亚便让格林那继续对有机镁化合物的制备作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用碘甲烷和金属镁在乙醚介质中反应可以方便地得到新的化合物,不经分离而直接加入醛或酮就会发生进一步反应,反应产物经水解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醇。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后来的研究表明,烷基卤化镁(即格氏试剂)可以用于许多反应,应用范围极广,因而很快成为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格氏试剂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合成的发展,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通常,各种卤代烃和镁反应都可以生成格氏试剂。不过,不同的卤代烃与镁反应活性有差异。一般来讲,当烷基相同时,碘代烷最易反应,氟代烃活性最差(实际上还没有人用氟代烃制RI>RBr>RCI>>RF 当卤素原子不变时,苄基卤代烃和烯丙基卤代烃活性最高,乙烯基卤代烃活性最低: ArCH2X、CH2=CHCH2X>30RX>20RX>10RX>CH2=CHX 格氏试剂对水十分敏感。事实上,凡是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例如醇、末端炔烃、伯胺及羧酸等。因此,在制备格氏试剂时,应该使用无水试剂和干燥的仪器。 此外,格氏试剂与空气中的氧也会发生反应,如: 2RMgX+O2==2ROMgX 不过,在以乙醚作溶剂的格氏反应中,由于乙醚的蒸气压较大,反应液被乙醚气氛所包围,因而空气中的氧对反应影响不明显。在格氏试剂制备中,溶剂的选择也是个关键。通常选用绝对乙醚作溶剂。这是由于乙醚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它可以和格氏试剂形成可溶于溶剂的配合物: 若使用其他溶剂,如烷烃,反应生成物会因不溶于溶剂而覆盖在金属镁表面,从而使反应终止。 除了乙醚外,四氢呋喃也是进行格氏反应的良好溶剂。尤其是当某些卤代烃,如氯乙烯、氯苯等在乙醚中难以和镁反应,若以四氢呋喃替代乙醚作溶剂,则可以顺利地发生反应。由于四氢呋喃的沸点比乙醚高,因而以四氢呋喃作溶剂进行格氏反应比用乙醚要安全一些。 2、格氏反应通法 (1)无水乙醚的制备 首先取少量待处理的乙醚,加入等体积2%碘化钾溶液并滴入几滴稀盐酸,振摇后若使淀粉溶液呈紫色,即表明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也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如下:将乙醚转入分液漏斗,加入相当于乙醚体积1/5的H2SO4亚铁溶液,剧烈振摇,静置分层,除去水相。然后,将除去过氧化物的乙醚分馏两次[1],每次都收集33℃~37℃馏分。 乙醚须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压入钠丝,盖上带有毛细管的瓶盖,以便让产生的氢气逸出。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正 式版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 病中的作用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格检查,包括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起重要作用。 1·就业前体检的作用 1.1提供接触有害因素前的健康状况资料,作为以后动态观察之用,可供制订车间卫生标准及诊断职业病时参考。尤其是对非特异性的或影响因素较多的指标,例如接触苯后发现血白细胞减少,而原有结核病史,曾服用异烟肼治疗;贫血患者以往营养条件较差等均可能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如果无就业前体检,则无法作鉴别

诊断。 1.2检出就业禁忌症,可避免原有疾病在接触有害因素后进一步加重,或慢性病患者易得某些职业病,是一级预防工作的一部分。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均规定有职业禁忌症,例如《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职业禁忌症为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和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检出易感个体,使之避免或减少接触量,可防止在职业危害因素对一般人有害作用浓度(强度)以下发生职业病。例如有遗传因素,镰状细胞性贫血对低大气压易感,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苯或芳香胺易使之溶血。

格氏反应注意事项

格氏反应注意事项 1、格氏反应 卤代烃在无水乙醚或四氢呋喃中和金属镁作用生成烷基卤化镁RMgX,这种有机镁化合物被称作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格氏试剂可以与醛、酮等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经水解后生成醇,这类反应被称作格氏反应(Grignard Reaction)。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试剂之一,它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V.Grignard)发明的。 1871年,格林尼亚生于法国塞堡(Cherbourg Frace)。当他在里昂(Lyons)大学学习时,曾师从巴比亚(P.A.Barbier)教授。当时,巴比亚主要从事有机锌化合物的研究,他以锌和碘甲烷反应得到二甲基锌,这种有机锌化合物被用作甲基化试剂。后来,巴比亚又以金属镁替代锌来进行尝试,也获得相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过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于是。巴比亚便让格林那继续对有机镁化合物的制备作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用碘甲烷和金属镁在乙醚介质中反应可以便地得到新的化合物,不经分离而直接加入醛或酮就会发生进一步反应,反应产物经水解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醇。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后来的研究表明,烷基卤化镁(即格氏试剂)可以用于多反应,应用围极广,因而很快成为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格氏试剂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合成的发展,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通常,各种卤代烃和镁反应都可以生成格氏试剂。不过,不同的卤代烃与镁反应活性有差异。一般来讲,当烷基相同时,碘代烷最易反应,氟代烃活性最差(实际上还没有人用氟代烃制RI>RBr>RCI>>RF 当卤素原子不变时,苄基卤代烃和烯丙基卤代烃活性最高,乙烯基卤代烃活性最低:ArCH2X、CH2=CHCH2X>30RX>20RX>10RX>CH2=CHX 格氏试剂对水十分敏感。事实上,凡是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例如醇、末端炔烃、伯胺及羧酸等。因此,在制备格氏试剂时,应该使用无水试剂和干燥的仪器。此外,格氏试剂与空气中的氧也会发生反应,如: 2RMgX+O2==2ROMgX 不过,在以乙醚作溶剂的格氏反应中,由于乙醚的蒸气压较大,反应液被乙醚气氛所包围,因而空气中的氧对反应影响不明显。在格氏试剂制备中,溶剂的选择也是个关键。通常选用绝对乙醚作溶剂。这是由于乙醚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它可以和格氏试剂形成可溶于溶剂的配合物: 若使用其他溶剂,如烷烃,反应生成物会因不溶于溶剂而覆盖在金属镁表面,从而使反应终止。 除了乙醚外,四氢呋喃也是进行格氏反应的良好溶剂。尤其是当某些卤代烃,如氯乙烯、氯苯等在乙醚中难以和镁反应,若以四氢呋喃替代乙醚作溶剂,则可以顺利地发生反应。由于四氢呋喃的沸点比乙醚高,因而以四氢呋喃作溶剂进行格氏反应比用乙醚要安全一些。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1、锻造主要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若通风良好,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铸造主要是粉尘,砂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吵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生;铸黄铜时有氧化锌烟尘产生。熔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铸工受到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铸过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造型机、捣固机、喷吵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3、热处理主要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4、电镀主要是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5、焊接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

污泥标准规范

1.GB/T 25031-201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 2.GB/T 24602-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 3.GB/T 24600-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4.GB/T 23485-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 5.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 6.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7.CJ/T 362-201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 8.CJ/T 31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 9.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 10.GB 4284-19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11.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大气、污 泥) 12.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13.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14.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15.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 16.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

17.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18.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19.GB 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20.CJJ 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21.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22.GB 14544-2008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氨、硫化 氢、甲硫醇、臭气) 23.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24.CJ/T 3037-199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25.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废止 26.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7.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8.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29.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0.CJ/T 221-200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31.GB 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32.CJJ/T 52-1993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

浅谈格氏试剂的相关性质及其应用

浅谈Grignard试剂的性质及其应用 xxx xxx 摘要:Grignard试剂是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也是有机合成上非常重要的试剂之一。Grignard试剂与不同的物质反应,可以合成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酸类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关键词:Grignard试剂组成结构希兰克平衡化学性质 1Grignard试剂的发现 卤代烷和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的烷基卤化镁(RMgX)称为Grignard试剂。Grignard试剂的发现是20世纪初有机化学合成研究中的重大发现之一,它促进了有机化学合成的发展,发现者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898年,法国化学家巴比埃(Phillip Barbier)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其有关反应时,试图用金属镁代替锌,以便得到性能更好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由于在实验中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巴比埃未能将此项工作进行下去。巴比埃就让他的助手格林尼亚对这个课题继续进行研究。1900-1901年,在格林尼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最后发现,当把卤代烷和金属镁共同放进乙醚溶液中时,溶液先是变浑浊,然后开始沸腾,最后金属镁全部溶解,得到溶液。实验证明,这是烷基卤化镁的溶液。一种与烷基锌相比,室温下不自燃、无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就可直接使用的、性能优良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诞生了。 鉴于Grignard试剂在合成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1912年,格林尼亚因发现这种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种试剂也因它的发现者而得名[1]。 2Grignard试剂的制备及其组成结构 2.1Grignard试剂的制备 Grignard试剂是用卤代烃与镁直接接触制备的。 RX + Mg醚RMgX 为了防止生成的试剂与水、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未反应的卤代烃偶联,反应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低温进行。所用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均需严格处理,必须保证绝对无水,否则将影响产率,甚至将不能进行。

氧氯制取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 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CH2C1—CH 2C1 CH 2C1—CH 2C1→ CH2=CHC1十HC1 十HCl → CH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生产方法称为平衡法。 至今世界上虽仍有少量的氯乙烯来自于电石乙炔及乙炔—乙烯混合法,而绝大部分氯乙烯是通过基于乙烯和氯气的平衡过程生产。平衡氧氯化生产工艺仍是已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单体最先进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93%的聚氯乙烯树脂都采用由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该法具有反应器能力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单体杂质含量少和可连续操作等特点。 二、反应原理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包括三步反应:

格氏反应及应用

格氏反应及应用 1、格氏反应 卤代烃在无水乙醚或四氢呋喃中和金属镁作用生成烷基卤化镁RMgX,这种有机镁化合物被称作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格氏试剂可以与醛、酮等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经水解后生成醇,这类反应被称作格氏反应(Grignard Reaction)。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试剂之一,它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V.Grignard)发明的。 1871年,格林尼亚生于法国塞堡(Cherbourg Frace)。当他在里昂(Lyons)大学学习时,曾师从巴比亚(P.A.Barbier)教授。当时,巴比亚主要从事有机锌化合物的研究,他以锌和碘甲烷反应得到二甲基锌,这种有机锌化合物被用作甲基化试剂。后来,巴比亚又以金属镁替代锌来进行尝试,也获得相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过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于是。巴比亚便让格林那继续对有机镁化合物的制备作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用碘甲烷和金属镁在乙醚介质中反应可以方便地得到新的化合物,不经分离而直接加入醛或酮就会发生进一步反应,反应产物经水解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醇。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后来的研究表明,烷基卤化镁(即格氏试剂)可以用于许多反应,应用范围极广,因而很快成为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格氏试剂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合成的发展,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 通常,各种卤代烃和镁反应都可以生成格氏试剂。不过,不同的卤代烃与镁反应活性有差异。一般来讲,当烷基相同时,碘代烷最易反应,氟代烃活性最差(实际上还没有人用氟代烃制RI>RBr>RCI>>RF 当卤素原子不变时,苄基卤代烃和烯丙基卤代烃活性最高,乙烯基卤代烃活性最低:ArCH2X、CH2=CHCH2X>30RX>20RX>10RX>CH2=CHX 格氏试剂对水十分敏感。事实上,凡是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例如醇、末端炔烃、伯胺及羧酸等。因此,在制备格氏试剂时,应该使用无水试剂和干燥的仪器。 此外,格氏试剂与空气中的氧也会发生反应,如: 2RMgX+O2==2ROMgX 不过,在以乙醚作溶剂的格氏反应中,由于乙醚的蒸气压较大,反应液被乙醚气氛所包围,因而空气中的氧对反应影响不明显。在格氏试剂制备中,溶剂的选择也是个关键。通常选用绝对乙醚作溶剂。这是由于乙醚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它可以和格氏试剂形成可溶于溶剂的配合物: 若使用其他溶剂,如烷烃,反应生成物会因不溶于溶剂而覆盖在金属镁表面,从而使反应终止。 除了乙醚外,四氢呋喃也是进行格氏反应的良好溶剂。尤其是当某些卤代烃,如氯乙烯、氯苯等在乙醚中难以和镁反应,若以四氢呋喃替代乙醚作溶剂,则可以顺利地发生反应。由于四氢呋喃的沸点比乙醚高,因而以四氢呋喃作溶剂进行格氏反应比用乙醚要安全一些。 2、格氏反应通法 (1)无水乙醚的制备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概要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 CH 2C1—CH 2C1 CH 2C1—CH 2C1 → CH 2=CHC1十HC1 十HCl → CH 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

关于格氏反应中格式试剂制备反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关于格氏反应中格式试剂制备反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关于格式反应中格式试剂制备反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格氏试剂是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MgX(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格氏试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是目前有机合成中应用最广泛的试剂之一。利用格氏试剂,可以制取RH、R-COOH、R-CHO、R-OH、R-COH-R,、R-CO-R,等物质。 格氏试剂的制取是将卤代烃(常用氯代烷或溴代烷)乙醚溶液或卤代烃四氢呋喃溶液缓缓加入被乙醚或四氢呋喃浸泡着的镁屑中,直至镁屑消失,即得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极为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能与活泼卤代烃发生偶联反应;与醛、酮的羰基碳原子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再经水解以制取醇。而且在格氏试剂制备反应过程中使用活泼金属元素Mg,使用乙醚或四氢呋喃(THF)等易燃、易爆的物质作溶剂;格氏反应为较强的放热反应。格氏反应(格氏反应包括格氏试剂的制备和格氏试剂与其它物质反应二部分)虽然没有被列入危险岗位生产工艺,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确保格氏试剂制备生产过程安全运行,对其工艺过程发生偏差进行HAZOP研究。为便于分析研究,首先以甲氧萘丙酸(萘普生、消炎宁)的生产过程中的格氏试剂的制备过程作简单介绍,然后进行HAZOP研究。(注:甲氧萘丙酸生产过程有溴化、还原、

甲基化、格氏反应、水解等,本评价选择格氏反应中的格氏试剂制备作HAZOP 研究)。 1、甲氧萘丙酸格氏反应工艺过程 (1)甲氧萘丙酸格氏反应过程: CH 3O 格氏反应 CH 3CHBrCOONa Mg C CH 3 H COOH THF Br CH 3O Br Mg THF Mg CH 3O 格氏试剂制取 (2) 甲氧萘丙酸格氏反应工艺流程方框图: Mg THF 格氏试剂制备 格 氏 反 应 格 氏 反 应 釜 6甲氧基溴萘 2、溴丙酸钠的THF 混合液2的THF 混合液 I 2、同 上 (3)格氏反应生产工艺过程简述:

年产30万吨氯乙烯工艺毕业设计

年产30万吨氯乙烯工艺毕业设计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氯乙烯单体(VCM)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原料,其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和成本。 氯乙烯生产工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生产和工艺改造,产生了电石法、二氯乙烷法等工艺,发展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工艺属乙烯平衡氧氯化工艺。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由乙烯、氯气和氧气生产氯乙烯,整个工艺过程既不产生氯化氢,又不消耗氯化氢,大大降低了原料的成本,此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方法,全世界93%以上的氯乙烯是采用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 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容: 1.工艺生产方法确定、生产流程设计与论证 2.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酯化合成工艺主要生产设备设计与选型 4.安全生产与环保治理措施 三.计划进度 1.第一周:在完全理解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工作,包括:了解学位论文的格式、查阅相关文献(万方数据、 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询、硕博论文等)、学习氯乙烯的工艺设 计方法。 2.第二周:选择出设计方案。 3.第三周:参照数据。 4.第四周:撰写毕业论文。 5.第五周:进行毕业答辩。 四.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应提交的材料: 1、论文电子稿 2、论文打印搞 3、过程资料记录本(实验记录本)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年月日 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 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 本人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被发现论文中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 毕业生签名:日期:

格氏反应操作规程

格氏反应 N CN N O A stirred mixture of magnesium turnings (23.6 g, 0.98 mol) and Et2O (200 mL) under nitrogen is treated with a crystal of iodine and about 5percent of a solution of bromoethane (56.3 ml, 0.75 mol) in Et2O (375 mL). When the reaction starts, the remainder of the bromoethane solution is added, dropwise at a rate sufficient to maintain a gentle reflux. After the addition, stirring is continued for 1 hour. To this solution of ethylmagnesium bromide was slowly added a solution of 4-cyanopyridine (39 g, 0.375 mol) in Et2O (750 ml).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warmed at reflux for 12 hours, treated with concentrated H2SO4 (125 ml)/H2O (125 ml), and then washed three times with Et2O (250 ml). The aqueous portion was made basic (PH 9) with 15percent NaOH solution and extracted five times with 250 ml portions of Et2O. The combined Et2O extracts were dried (MgSO4), and the solvent was remov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o afford a brown oil (48.4 g, 95percent).

氯乙烯的制备

氯乙烯单体的制备 培训教材

第一章氯乙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氯乙烯工序的任务 二、反应基本原理 三、产品说明 四、工艺流程简述 五、工艺流程方框图 六、生产中原辅材料和成品的性质 第二章工艺流程 第一部分混合脱水和合成系统 一混合脱水系统 二、氯乙烯的合成系统 三、氯乙烯合成对原料气的要求 四、氯乙烯合成反应条件的选择 五.混脱和合成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二部分粗氯乙烯的净化和压缩 一、净化的目的 二、净化原理—水洗和碱洗 三、盐酸脱吸 四、粗氯乙烯的压缩 五、粗氯乙烯的净化和压缩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三部分氯乙烯的精馏 一、精馏的目的和方法 二、精馏的一般原理 三、精馏操作的影响因素

四、单体质量对聚合的影响 五、先除低沸物后除高沸物精馏工艺的优点 六. 氯乙烯精馏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四部分精馏尾气变压吸附回收 一. 工艺原理 二、吸附平衡 三、工艺生产过程 四、变压吸附部分操作条件表 第五部分氯乙烯的贮存及输送 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

氯乙烯的制备培训教材 第一章氯乙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氯乙烯工序的任务 本工段的生产任务是将精制后的乙炔气(纯度≥98.5%)、与氯化氢工段送来的氯化氢气体(纯度≥93%)按一定量配比(1:1.05)混合,经混合脱水、预热后进入装有氯化高汞触媒的转化器合成粗氯乙烯气体,并经水洗、碱洗、加压、精馏制得纯度达99.9%以上的合格氯乙烯单体,供聚合聚氯乙烯树脂使用。 二、反应基本原理 HCL+C H≡CH→CH2=CHCL+124.6KJ/mol 氯乙烯的物化性质: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比空气重一倍的微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带有一种麻醉性的芳香气味。氯乙烯分子式是C2H3CL,分子量62.51。 主要参数: 沸点:-13.9℃凝固点:-159℃ 爆炸范围(空气中)3.6%~32%(体积含量) 爆炸范围(氧气中)4%~70%(体积含量) 冲N2或CO2可缩小其爆炸浓度范围。 纯的氯乙烯气体加压到0.5MPa时,可用工业水冷却得到比水略轻的液体氯乙烯。 液态氯乙烯无论从设备或从管道向外泄漏,都是极其危险的,一方面它遇到外界火源会爆炸起火,另外,由于它是一种高绝缘性液体,在压力下快速喷射,就会产生静电积聚而自发起火爆炸。因此,输送液态氯乙烯时宜选用低流速(一般≤3m/s),并将设备与管道进行防静电接地。 +

格氏反应

格氏反应 格氏反应(发音为/ɡri?ar/)是一种有机金属化学反应中烷基-或芳基- 镁卤化物(格氏试剂)作为亲核攻击电碳原子存在于极性键(如在一个羰基本集团在例如图所示),以产生的碳碳键,从而改变杂交反应中心有关。[1]的格氏反应是形成的重要工具,在碳碳键[2][3]和形成的碳- 磷,碳,锡,碳,硅,碳,硼和其他碳杂债券。 亲核加成反应是不可逆的有机由于高峰 组件值的烷基(峰 一 =?45)。这种反应是 不是离子;格氏试剂作为有机金属簇(乙醚)存在。 格氏试剂的缺点是,他们随时反应质子溶剂(如水),或功能组别酸性质子的胺,如醇类和。事实上,该实验室的大气湿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时,试图从镁合成格氏试剂转弯和烷基卤化物。用于排除在大气中的水反应许多方法之一是火焰干燥反应容器蒸发所有水分,然后将其密封,防止水分返回。然而,尽管仍然需要的试剂干燥,超声波可以让格氏试剂混合形成宽松的反应,这方面的量水在通过激活镁表面的,这样它消耗任何水存在。[4] 格氏试剂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不容易形成 的 N 2机理碳一,碳卤化物通过债券与烷基反应。 格氏试剂反应和发现并命名的法国化学家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氏(南希大学,法国)谁是191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对这项工作。 内容 [hide] 1 反应机理 2 准备 o启动 o工业生产 三格氏试剂反应 o化合物与羰基反应 o亲电反应与其他 o到B组债券,硅,磷,锡 o碳碳偶联反应

o氧化 o脂肪族亲核取代 o消除 四格氏退化 5 工业使用 6 参见 7 参考资料 8 进一步阅读 9 画廊 [ 编辑] 反应机制 此外试剂的格氏的羰基收益通常通过一个六元环过渡态。[5] 然而,随着阻碍格氏试剂,反应可进行单电子转移。 在格氏试剂反应有关,但重要的是要确保没有水存在,否则就会导致试剂迅速分解。因此,大多数发生在格氏反应溶剂,如无水乙醚或四氢呋喃,因为这些溶剂稳定氧镁试剂。该试剂也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在大气中存在,插入一之间的碳基和镁卤化物组氧原子。通常,这种副作用反应可能是有限的挥发性溶剂蒸气上述反应混合物取代空气。但是,它可能是最好的这种反应是进行氮气或氩气环境尺度,尤其是对于较小。 [ 编辑] 制备 格氏试剂通过的行动形成的烷基或芳基卤化物的镁金属。[6]进行的反应是通过添加有机卤化物在暂停镁醚,它提供了配体所需的稳定organomagnesium化合物。典型的溶剂乙醚和四氢呋喃。如氧气和水或醇质子溶剂与格氏试剂不兼容。通过该反应进行单电子转移。[7][8][9] R - X的+镁→R - X的? - ?+ +镁 R - X的? -→R的?+ x的- X - +镁+→XMg?? ??+ XMg?→RMg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