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报表体系的问题及改善【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管理报表体系的问题及改善【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管理报表体系的问题及改善【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管理会计-习题集(含答案)

《管理会计》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管理会计》(编号为02016)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计算题,简答题1,简答题2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1,简答题2]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现代管理会计以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为主体,放在首位的是() A. 决策会计 B. 执行会计 C. 成本会计 D. 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 A. 投资者 B. 债权人 C.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D. 政府 3.管理会计侧重() A. 反映过去 B. 反映现在 C. 历史陈述 D. 面向未来 4.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石是() A. 两权分离 B. 现代管理科学 C. 现代会计学 D. 现代会计职能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显著区别,但二者之间仍具有一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A. 工作具体目标 B. 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C. 资料来源 D. 工作程序 6.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是() A. 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 B. 成本计算、决策与计划会计 C. 全面预算、成本计算 D. 全面预算、执行会计 7.从工作的性质看,现代管理会计是() A. 执行系统 B. 决策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控制系统 8.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 A. 固定成本 B. 单位固定成本 C. 半变动成本 D. 混合成本 9.与决策相关的未来成本称之为() A. 非相关成本 B. 不可避免成本 C. 相关成本 D. 不可延缓成本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短期经营决策相关成本范畴的是() A. 增量成本 B. 专属成本 C. 沉没成本 D. 机会成本 11.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中的“低点”是指() A. 成本总额最小的点 B. 单位成本最小的点

管理会计(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 (略) 二、 1、A; 2、A; 3、D; 4、C; 5、B 三、 1、BCD; 2、ABC 四、 1、是; 2、错; 3、是; 4、错

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自测题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计算题 1、(1)采用高低点法对电费进行分解。 高点(1800,7250)、低点(900,4250) b=3.33,a=1256 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1256+3.33x (2)采用回归直线法对进行分解。 b=3.25,a=1310.42 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1310.42+3.25x (3)依据回归直线法得到的成本函数模型:y=1310.42+3.25x 将产量x=1900代入模型中,求得电费y=7485.42(元) 2、采用回归直线法对进行分解。 r=0.99→+1 所以X与Y基本正相关 b=9.98,a=181.74 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181.74+9.98x 3、(1)分步分析程序 8月份混合成本=82500-60000-10000=12500(元) 固定成本=60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b1 =100(元/件) 12月份固定成本=8月份固定成本=60000(元) 12月份变动成本=20000(元) 12月份混合成本=95000-60000-20000=15000(元) 依据高点坐标(200,15000)、低点坐标(100,12500) 确定b2 =25(元/件),a2 =10000(元) 建立成本函数模型: y=(60000+10000)+(25+100)x =70000+125x (2)同步分析程序 高点(200,95000),低点(100,82500) b=125(元/件),a=70000(元) 建立成本函数模型: y =70000+125x

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课程报账篇(一)

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时间:2013-01-22 09:10来自:会计网编辑:雪梅 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应记入账簿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并将余额结转下期或新的账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结账程序及方法是: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2)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 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3)年度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结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时间:2013-01-22 09:20来自:会计网编辑:雪梅 (1)查明在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经全部取得凭证,并已记入有关账簿。 (2)清理债权、债务,该索要的及时索要,该偿还的及时偿还。 (3)已经生产完成的产品、半成品及时结转数量、成本。 (4)通过财产清查而发现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应及时按照规定转账。 (5)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应当归属于本期的收益、费用和应该摊销或预提的费用,进行整理、计算、入账。 (6)将各种收入、成本、费用、销售、营业外收入、支出等有关计算成本和财务成果的各账户余额结转有关账户。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会计》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1026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管理会计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平原 审核人:董红 编制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编制日期:2015 年 9 月 1 日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0601026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类型: A 类(理论课)课程地位:主干课 课程学分: 4参考课时: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部门:财务与会计教研室 适用专业(层次):会计电算化专业(普专)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T3)》、《纳税申报与筹划》、《会计信息化( U8)》 后续课程:《实用经济法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Excel 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出纳实务》 职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 编制:《管理会计》课程开发团队 批准人:董红 课程负责人:平原 (二)课程详细信息 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会计电算化 3. 参考课时64 学分4 4.课程简介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

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管理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②课程定位:管理会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核心的地位,是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它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有基本职能,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用工具,也是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等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 由于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个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会计灵活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本课程定量分析的实践能力,展现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是课程改革内容的重点。根据其内容结构特点,教学模式的设计既要重视基本理论,更要重视实际操作,把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 本课程以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倡导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_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指引

附件7: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审批、报送、使用 等,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是指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根据财务和业务的基础信息加工整理形成的,满足企业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需要的内部报告。 第三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是为企业各层级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提供有用信息。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管理会计报告组织体系,根据需要设置管理会计报告相关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企业各部门都应履行提供管理会计报告所需信息的责任。 第五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要件包括报告的名称、报告期间或时间、报告对象、报告内容以及报告人等。 第六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对象是对管理会计信息有需求的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管理者。

第七条企业可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管理会计活动的性质设定报告期间。一般应以日历期间(月度、季度、年度)作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期间,也可根据特定需要设定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期间。 - 1 -

第八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应根据管理需要和报告目标而定,易于理解并具有一定灵活性。 第九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审批、报送、使用等应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适应。 第十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根据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设计,在管理活动各环节形成基于因果关系链的结果报告和原因报告。 第十一条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可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包括但不限于: (一)按照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使用者所处的管理层级可分为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和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 (二)按照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内容可分为综合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和专项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三)按照管理会计功能可分为管理规划报告、管理决策报告、管理控制报告和管理评价报告; (四)按照责任中心可分为投资中心报告、利润中心报告和成本中心报告; (五)按照报告主体整体性程度可分为整体报告和分部报告。 第二章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第十二条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是为战略层开展战略规划、决策、 控制和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提供相关信息的对内报告。战略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 1、知道管理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存在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习目的、体系结构、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管理会计学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掌握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4、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对经济过程的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含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的不同内容、特征及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运用所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实务操作。 学会——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完成会计实务操作,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最新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

P1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28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解:变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4000*(4000-3500)=19*500=9500 完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28000)/4000*(4000-3500)=26*500=13000 5.P16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剧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4)设立有关帐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反映第一年和第二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并通过“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帐户,在帐户体系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确认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外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产成品项目列示的 解析: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6单位:元 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元) 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10000=40714(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7。 表3-6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元

会计实务操作学习心得

学习会计实务操作的心得体会 学号:1姓名: 张冬芳通过一学期的《会计实务操作》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帮助我发现了一些本单位现有会计工作中的问题,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现了我单位内控制度不严,无章可循的问题。我单位没有按照账款分管的原则进行操作,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且长期不与出纳结算,出纳员对现金收支情况不明,因而经常出现差错;为了逃避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监督,采取隐瞒收入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这样,不仅会造成“账内”资金与“账外”资金相互交错,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在收支上存在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加上长期缺乏正常监管,因此,常常出现乱批乱支乱花现象,这是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二、发现了我单位财务手续不全,疏于防范的问题。我单位有的出纳员填写现金支票不规范,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有的借款无据或领款不签字、不盖章,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借款、领款人遗忘,或有意赖账,或意外身亡,事后清查账务,出纳员又找不出对方借款、领款的其他证据,只得自己赔钱了事;存在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保管不善的现象,如果遗失凭证或财务室被盗,就会酿成很大的问题。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并与其它会计相关专业相衔接,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处理业务、怎样填写会计凭证及怎样记账、结账、对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办理各项税务的方法,帮助我们掌握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我们具备应对实际工作中各种实务问题的能力。增强我们的实务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为今后的会计工作奠定实务基础。 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使我们在校期间难以真正获得实践机会,因此,我们通过“会计模拟训练”掌握操作要领,通过互动教学与其他同学交流或者可以得到老师帮助。鼓励我们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会计模拟训练”使我们有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经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突破了传统会计的界限,服务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主要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对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及作业成本法等。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a important branch of modern accounting .It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interpenetration and interosculation,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erves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internal operation &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mainly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managers to make decisio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becomes a major discipline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tudents. T 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cost behavior analysis ,variable cost method,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 ,operational forecast,operational decision,long-term investment decision etc. - 4 -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P1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28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解:变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4000*(4000-3500)=19*500=9500完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28000)/4000*(4000-3500)=26*500=13000 5.P16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变动性制造费用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剧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4)设立有关帐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反映第一年和第二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并通过“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帐户,在帐户体系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确认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外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产成品项目列示的 解析: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6单位:元 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元) 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10000=40714(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7。 表3-6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元

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一览表

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一览表 项目计算公式备注参考英文 一、短期偿债能力SHORT-TERM SOLVENCY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current ratio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酸性测试比率quick ratio/ acid-test ratio 3.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新报表用 cash ratio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净额)/流动负债原报表用 4.超动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负债保守速动比率,新报表用 conservative quick ratio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负债保守速动比率,原报表用 5.货币资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cash to current liabilities ratio 6.现金即付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预收账款)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ratio 二、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负债比率debt ratio 2.权益比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资产资产权益率、自有资本与总资产比率equity ratio 3.权益乘数总资产/净资产equity multiplier 4.产权比率(%)负债/净资产负债对权益比率、净资产负债率、债 务股权比率、负债对自有资本比率 debt to equity ratio 5.财务杠杆指数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index of financial leverage 6.固定资产与非流动负债比率固定资产/非流动负债fixed assets to permanent liabilities ratio 7.固定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固定资产/(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fixed assets to permanent capital ratio 8.固定资产与权益比率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净资产)fixed assets to equity ratio 三、长期偿债能力LONG-TERM SOLVENCY 1.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已获利息倍数times interest earned 1

《管理会计》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102042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学分:3 课程简介:《管理会计》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阐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利用系统,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它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以便其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制定企业政策,计划和控制企业活动,评价、选择决策方案,向企业员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或其他有关人士)提示相关信息,保护企业财产等等。 《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成本的分类;成本性态的分析与应用;本-量-利关系解析;吸收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利润规划;标准成本和平衡计分卡;弹性预算和间接费用分析;分部报告和分权制;决策相关成本等。 ENGLISH: Code: 102042 Name: Management Accounting Category: Specialised course Credits: three Descrip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tegrates modern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provides business management authorities the necessar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making enterprises policy, planning and controlling of enterprise activities, and evaluating selection scheme. " Management accounting" also provides relating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and external stakeholders (such as shareholders or other persons concerned ) . " Management accounting" course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st, cost behavi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ption cost method and variable cost method, activity-based costing; profit planning; standard costing and balanced scorecard; flexible budgets and indirect costs analysis, segment reporting and decentralization, decision-making related costs.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P1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28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解:变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4000*(4000-3500)=19*500=9500 完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28000)/4000*(4000-3500)=26*500=13000 5.P16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剧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4)设立有关帐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反映第一年和第二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并通过“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帐户,在帐户体系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确认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外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产成品项目列示的 解析: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6单位:元 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元) 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课程报账篇二

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 金”项目? 时间:2013-01-22 14:00 来自:会计网编辑:雪梅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该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 金,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洽销售商品产品、材料,下同)与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回前期销 售与提供劳务的款项、本期预收的账款、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 退回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其 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额)”增加净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租金)”增加净额(依账面余额)+预收账款”增加净额+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账-财务费用”中的票据贴现”-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应付销售退回款”的增加净额。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额)”本期发生额填列。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增加净额,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中有一部分并没 有收到现金,故应予以扣除; 预收账款”增加净额,表明本期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不是本期销售实现的收入。但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本期收到现金,即确认为本期收 入,故应将这一部分增加净额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 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账,与本期应收账款的增减无关,但在收付实现制下,它也属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依据坏账核销备查登记簿”中已核销坏账收回”栏目数字填列; 票据贴现”并不增加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专业及其他各种形式专科学历教育有关专业所开设的管理会计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会计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阐释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能够详细地分析过去,科学地筹划未来,并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之按照科学决策确定的目标进行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3.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管理会计》是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管理会计的先期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 4.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理解和认识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会计的方法、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5.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6.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开设一学期。电视录像课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可编制成2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不少于18学时。 2.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在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将自学指导书的内容合并入主教材中,易于学生边学习,边练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该教材的内容的选择、体系安排和体例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以自学为主的特点。在预习、自习和复习三个阶段上始终给予学生同步指导。 (二)视听教材 视听教材包括电视录像、IP课件、网上辅导文本以及网络课程等。其中电视录像是由主讲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视录像是与文字教材配套的一种主要媒体。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4.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三、判断题 1.√ 2. √ 3.× 4.√ 5.× 6.√ 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一、单选题 1. D 2. C 3. B 4.A 5. C 6.D 7. B 8.D 9.D 1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CD 3. AB 4. AB 5. ABC 6. BCD 7. ABD 8. ABCD 9. BC 10. 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实践练习题 实践练习1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460=a+50b 550=a+70b, 故b=(550-460)÷(70-50)=4.5; a=460-50×4.5=235 则 Y=235+4.5X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b=(5×150925-300×2495)÷(5× 18250-300×300)=4.9 a=(2495-4.9×300)÷5=205(万元) 则 Y=205+4.9X 实践练习2 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 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费用=4000 +(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边际贡献=40×600-(22×600+4×600)=8400元 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费用=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 3400=5000元 实践练习3 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企业管理会计报表分析体系的构建

企业管理会计报表分析体系的构建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如何构建一个企业的管理会计报表系统和写出一份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是管理会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1.基于报表分析目的,将对外财务报告转换为管理会计报告: 与对外财务报告必须遵循固定的格式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例如,为新产品定价、投融资决策、是否关闭分部等。因此管理报告的格式、内容不需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成本结构,领导关注的重点,将对外财务报告通过EXCEL或系统转化为管理会计报告,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2.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指标: 大的方向,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管理水平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衡量指标。在做财务分析时,不需要把所有的财务指标都列出来,

只需要考虑企业和管理层最关注的核心指标就可以。 3.分析方法与思路: 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分析趋势的变化——横向对比,例如毛利率的变化体现了公司的产品盈利水平;二是分析结构的变化,比如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变化可能是关注的重点;三是分析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主要预算或标准去对比;四是分析公司的行业地位变化,主要是和竞争对手对比。同时可以通过绝对值和相对数去分析变化的趋势,差异的频率和性质等。管理会计报表可以调整为百分比式报表,容易理解和对比。 4.多维度分析: 通常可以从产品线的维度、地区的维度、客户的维度去分析盈利性,为公司提供产品定价,广告、营销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决策。 利润,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就可以看出哪个产品是盈利的,哪个产品是不能盈利的,是否应该关闭生产线,是否应该投入更多的广告资源等。 6.动态分析:

管理会计课后答案

习题一管理会计概述 三、填空题 1.管理会计工作可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它既为企业总体管理服务,本身又属于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处于价值管理的核心地位。 2.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其中,规划职能是通过编制各种计划和预算实现的,考核评价职能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实现的。 3.管理会计的内容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工作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方面。其中,预测分析与决策分析合称为预测决策会计;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称为规划控制会计;这两者与责任会计相辅相成构成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4.预测决策会计处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又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关键标志之一。 5.传统管理会计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管理会计原始雏形形成的标志是美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了以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预算控制”预算。此时,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但在实践中,其职能集中体现在控制方面,故人称传统管理会计阶段的特征是以控制会计为核心。 6.现代管理会计阶段完善发展了规划控制会计的内容,且逐步充实了预测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等内容,基本上形成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现代管理会计新体系。 7.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 (同或不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是整个企业。它们的工作对象从总的方面看基本相同(同或不同),即工作客体有相似之处。 四、判断题 1.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的一个下属委员会指出管理会计仅适用于盈利性质的单位进行决策分析和规划控制。(×) 2.国际上一般认为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不应仅限于“微观”,还应扩展到“宏观”。(√) 3.目前,我国开展会计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在财务会计领导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 4.从工作侧重点讲,管理会计可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可称为“外部会计”。(√) 5.管理会计工作受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财务会计的发展与改革应充分考虑到管理会计的要求。(√) 6.在多数情况下,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 7.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因而与过去无任何关系,财务会计只能反映过去。(×) 8.管理会计不必考虑“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财务会计则严格受该原则的约束。(×) 9.管理会计中大量运用算术方法,财务会计中则常常运用现代数学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