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

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CD )。

A.个性化原则B.强制性C.适时原则D.说服原则

5、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BC )。

A.人的类比B.直接类比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P78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 ?? D.理性主义2.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C)。P26

A.贝塔朗菲B.德洛尔C.拉斯韦尔D.戴维伊斯顿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包括(ADE)。P171

A.信息子系统B.文化子系统C.自然子系统D.评估子系统E.反馈子系统

2.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定性方法包括(BDE)。P404

A.线性规划B.价值分析C.马尔柯夫分析? D.超理性分析E.可行性分析

三、名词解释题

1.公共政策P109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问题P217

答: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这样的问题就属于公共问题;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即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出发,公共与社会应基本等同,则社会问题可等同于公共问题。

四、简答题

1.公共政策目标的定义和两大特征是什么?P242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如下两大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2)未来的预期性。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

2.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有哪些?P275

答: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有这样几点:

(1)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行为具有很强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整个执行过程必须反映和实现公共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并且为达到目标而采取一系列行动。

(2)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运作过程,它包括试验、总结、推广、计划、沟通、协调乃至追踪决策等许多内容。要取得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就必须牢牢把握政策目标,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实施上的灵活性。在现实社会中,公共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决策)大多属于战略性的决策,主要是着眼于宏观性、全局性的社会问题,通常不涉及具体的操作细节。因此,在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中,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切忌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求收到良好的执行效果。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非常复杂,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最终目标,又要立足于近期目标,并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有机联系。

(5)影响的广泛性。公共政策执行需投入巨大的资源,涉及众多的因素和变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系统的、深远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宗旨及其作用。P381、P387

答: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既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部门,又不同于体制内政策研究机构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恰好与后两者的特征形成互补,成为衔接纯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中介和桥梁。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自身特征主要有:

第一,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

第二,从人员及其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的群体。他们运用群体的智慧、系统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政府工作经验在政策研究组织中从事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理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的工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重大决策服务。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不同于由少数社会名流和资深的高级政府官员组成的政治咨询机构,也不同于专家顾问团等机构,而是随着研究课题的完成、经验的增长、配合的默契,形成一种整体的素质优势。

第三,从体制构成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第四,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包括培训)、开发(包括咨询)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它更是要为提高制定改革政策、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服务。

第五,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政策研究是一种科学活动,研究人员必须将作为公民的自我与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自我分开,不能带有个人或某特定群体价值的偏见。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努力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付诸应用,形成相互协作、积极创新、实事求是的组织气氛。尽管各种政策研究组织都有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服务对象(如政府、党派、大企业集团等),但都应将研究的科学性作为自己

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

第六,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保持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非常重要,但公共政策的功用性决定了政策研究组织取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信任、了解他们的意图和目标、获得重要的不便公开的信息、研究结果的表达更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这些特点是显见的且不难理解的,但是在实践中要得到体现却不那么容易。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世纪以来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有力工具。

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政策研究组织的宗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既是决策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政策研究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对政策问题的认定是否客观、全面,目标是否合理、准确,是政策制定者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这要求政策研究人员必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所有信息的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有全局意义的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向决策者提出政策建议。

(2)为决策者拟制、评估备选政策方案。决策就是决策者根据个人的价值偏好和谋略思想,针对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在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择优是决策过程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决策将失去实质性意义。然而由于决策者的学识、精力和时间有限,难以直接参与不同政策方案的拟制。因而,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动态信息,借助于各种定性、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拟制、列举不同政策方案,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3)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一项决策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政策研究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政策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及其以后,检查执行效果,并将分析意见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项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复杂的,即政策不但产生了预期的结果,还产生了超出预期之外的正面或负面的结果。究竟政策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目标?还存在什么样的缺陷与不足?除了主要目标以外,还产生了怎样的其他结果?这些结果是否与主要目标相冲突?这些都要通过政策研究来进行检验和测定。政策研究组织应当对政策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发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促进或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审时度势,对政策进行修正或调整。

(4)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影响公共决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但这些因素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并且会对政策方案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的认定,需要通过科学分析、特别是政策研究组织的分析才能获得。

政策研究组织现已深入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其最主要的职能和作用就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这是政策研

究组织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斯图亚特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产生可靠的,可以被有关部门接受的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研究组织是联结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利益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中介,对决策系统更有效地进行利益综合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政策研究组织作为一种咨询系统,为利益集团提供了沟通信息、集中意①美斯图亚特那格尔编著:《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年版,第页。见并进行表达的系统功能。它们常常帮助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促进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利益集团代言人,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许多政策研究组织都有着明确目的: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方案,尽快使研究成果变成政府行动。

第二,作为知识的积累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政策研究组织关心的不仅是国家、民族的现在,而巨着眼于未来,发掘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寻求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使决策者逐渐接受这些思想。因此,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出具体的政策方案,而且在于发现和传播短期内不会成为政策的新思想。

第三,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政策研究组织一般注重评估政府各种政策和计划,在政治生活中,起着一种诊断社会机能和运行状态的作用。政策研究组织通过对政策进行检测、评估和衡量,来评判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并从中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进政策的实施战略和程序、强化政府的施政能力。这一点也是政策研究组织的活力所在,许多政策问题正是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一个一个地获得解决的。

第四,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政策研究组织是知识界精英荟萃之地,它的存在和发展表现了现代社会知识界利用智力资源干预和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追求。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常常有很多人员被安排到政府的重要岗位上,直接参与、影响政策制定工作。第五,作为宣传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由于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问题,很多政策往往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理解的。而一项政策要有效执行,就必须被理解,要让公众信服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一些政策无效并不是政策本身问题,而是大众观念和大众认同的问题。为了使政策能收到预期效果,促进公众行为的良性转化,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就成为一项基本工作。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起着把政府的基本政策传播给大众,把各界的观念传播给决策者的作用。它们十分重视利用舆论工具,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2.论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11

答:国家是产生于社会而又在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它在本质上将公众的权力变成了支配公众的权力。国家权力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式代表,而这种资格的获得则是社会事务分裂为公共领域(公域)和私人领域(私域)、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共同体内部分裂成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结果。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恩格斯认为这两种职能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在全社会所有成员间进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并对他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的规范作用与约束力。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治理机构的专门化和治理者的常任

化,也就是形成了行使这种权力的专门机构即国家机关和专门人员即国家官员。国家机关和国家官员通过一定类型的权力关系及其运行程序和规则而成为一个整体或系统,这就是政府。现代国家拥有主权,而政府则是国家主权的管理者和行使者。立法是政府管理主权的活动或行为,行政和司法是政府行使主权的活动或行为。政府是国家的中枢系统,没有政府,国家就不能运转。然而,政府毕竟只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政府的意志、价值和利益虽然一般来说与国家是一致的,但绝不意味着两者不会发生差异、背离和对立”。政府的要素是体制、机构和公务人员。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它是用来满足被感知的国家需求的”,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政府选择和制定政策是与国家的广泛目标相一致的。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确定一个价值的优先次序。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面对这种选择。”这种选择是政府对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部门、地方、职业等的个人和群体提出的利益诉求进行的选择、综合与排序。政府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选择政府自身、与整个或部分统治阶级最大利益一致的方面;政府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诉求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过程就是政府界定、认定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说从各个利益诉求者具体的、特殊的利益中分离出抽象的、社会的共同利益的过程。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这种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的实现。

政府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认定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很大影响。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即自利性。但是理性选择学派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研究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发现政府具有自利性并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有一个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所谓政府利益,是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如政府的权力与权威,政府的业绩、信誉与形象,政府工作条件与公务人员的收入和福利,等等。政府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也各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既然这样,政府系统及其子系统就会有谋求自身特殊利益实现的自利性。在政府界定与认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这种自利性可能产生如下的不同影响:完全从谋求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界定与认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种虚假的公共利益;由于存在着国家对政府的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约束(如法制、意识形态、权力的相互监督等等),存在着社会对政府的有力的制约与监督,政府在正确地界定与认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其自利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实现,即政府自身的正当需求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得满足;政府自利性被视作与政府公共性完全对立的一种特性,政府利益被视作不应有的利益诉求。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政府缺乏正确地界定、认定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动力机制,不利于增强政府能力,最终也不利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同一的,或者说政府过程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过程。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政府过程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序,或者说是政府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过程。美国著名的比较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途径,指出这个过程的逻辑顺序为:①利益表达。它把人们的愿望、意见、态度和信仰转变为对政府系统的要求。这是逻辑的起点。②利益综合。它把各种利益诉求转变为公共利益诉求。③政策制定。它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④政策执行。这是一个系统的输出的过程,它把公共政策付诸实施。⑤反馈。它把公共政

策被实施于环境的结果再输入到政府系统中。这是政府过程或政策过程的逻辑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循环的逻辑起点。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政府系统的解体。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品。政府通过循环往复的政策过程和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规范、调节和引导社会行为,配置社会资源,分配社会价值;并采取各种刺激、说服和惩罚措施,实现社会控制,塑造公共秩序。公共政策作为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手段,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分析所提供的案例,说明公共政策学的某一基本原理)

到任不久的某县县委张书记,在连续听取汇报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一系列关系到全县数十万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党和政府拿出办法来解决,而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县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太低。有人向张书记建议:如果将全县耕地的四分之一从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种植烟草,那么县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年后就能够增加一倍。“新官到任三把火”,这一把火点起来,就可以使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张书记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力排众议,坚持通过了立即着手把全县四分之一耕地改种烟草的决定。然而,这一决策执行的结果是,一年后县政府则政收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约五分之一;同时给农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害。那么,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上,张书记应该总结些什么经验教训呢?P236

答案要点提示:公共政策问题无论由谁提出,又无论分析得多好,最终都要由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来正式认定。这样就提出了政策议程的问题。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政策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

1.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2.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

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两大类。一般说来,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大多来源于经济领域,其中税收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也最重要。

问题进入公众议程必备条件,这里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其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应当说,上述两种条件都仅属一些特别的条件,他们并不能经常地发挥作用,即使能经常发挥作用,也并不是经常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正常、民主和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过程相配合才能奏效。

所谓正常的问题察觉机制,就是能对各种政策问题经常保持警觉,并能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相关讨论、分析和研究,以便形成政策议程构建的机制。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建立社会问题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队伍,进行正常的问题察觉和研究工作;有关领导人也要经常亲自调查研究,以防下级报喜不报忧,延误问题的察觉和解决进程。

所谓民主的问题察觉机制,是指问题的察觉机制应该体现民主性。这要求整个国家和政府的体制符合现代民主运作的要求,尤其是国家和政府的决策体制应合乎民主理念,有许多民主性的组织与程序设置。例如保障民意代表机关的应有地位,充分发挥民意代表及时反映民众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用;重大决策不能个人说了

算,应走群众路线和集体决策路线;建立和健全政策听证程序和制度;加强和完善新闻及社会舆论监督等。

所谓开放的问题察觉过程,是指有关组织的问题察觉系统不应是自我封闭的,而应该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向社会各界、各级组织和群众开放,甚至对国外开放,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

只有这样,一些有可能变得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并不必非要等到特别严重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必非要由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公共政策学试题2

一、判断题(在括号里标出“√”或“×”。每题1分,共10分)

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问题的认定。()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3、绝大数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的路线。()

4、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与其它领域、地区或部门之间具有关联性。()

5、政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

6、行政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7、要达到真正的方案多重化要求,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相互联系。()

8、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

9、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功能取向。()

10、政策合法化就是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二、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标题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 拉斯韦尔

B 伊斯顿

C 戴伊

D 安德森

2、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 公共政策制定

B 公共政策执行

C 公共政策评估

D 公共政策分析

3、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A 政策均衡

B 政策终结

C 政策持续

D 政策调整

4、公共政策的核心特征是()。

A 价值性

B 公共性

C 权威性

D 周期性

5、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6、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 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 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 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 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7、决策权与决策事务均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是()。

A 首长制

B 合议制

C 集权制

D 分权制

8、在现在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A 政府

B 司法机关

C 政党

D 利益集体

9、公共政策的决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的过程。

A 合理化

B 合法化采纳

C 有序化

D 排列组合

10、“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

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 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 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D 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12、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 合议制

B 合议、三权分立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合议、民主集中制

14、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 利益表达

B 利益综合

C 政策制定

D 政策执行

15、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主体的是()。

A 行政机关

B 立法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村民委员会

三、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标题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

A 中国共产党

B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C 各民主党派

D 半官方的政治团体

E 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个人

2、公共政策评估的具体标准包括()

A 政治标准

B 经济标准

C 道德标准

D 技术标准

E 社会标准

3、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有()

A 自由畅想

B 延迟评判

C 多次反馈

D 禁止批评和表扬

E 追求数量

4、公共政策评估具有()

A 诊断功能

B 预测功能

C 反馈功能

D 矫正功能

E 总结功能

5、政策终止是由于()

A 政策功能的消失

B 责任与权利的解除

C 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D 上级领导的干预

E 新政策的开始

6、政策执行的手段有()

A 行政手段

B 经济手段

C 社会手段

D 法律手段

E 宣传诱导手段

7、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 政治环境

B 自然灾害

C 经济环境

D 社会心理环境

E 生态环境

8、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A 政治政策

B 文化政策

C 经济政策

D 基本政策

E 元政策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人大决定 B 基本法律 C 一般法律 D 地方性法规 E 宪法

10、一项公共政策要转化为国家法律,必须由国家()来通过相关法案。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行政机关 D社会机构 E 利益集团

四、论述题(共45分)

试述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共政策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随()

A.社会的产生而产生B.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C.政策的产生而产生D.公共行政的产生而产生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伊斯顿B.林德布洛姆C.拉斯韦尔D.阿尔蒙德

3.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称之为()A.政策群B.政策组C.政策团D.政策链

4.人们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比喻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类型是()

A.线形结构B.职能结构C.线形——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

5.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是“主权属于人民”,但在实际中政策过程却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揭示这一悖论的决策模型是()

A.精英模型B.政治系统模型C.机构——制度模型D.集团模型6.美国学者华莱士提出的“科学环模型”标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是()A.理论演绎的B.经验积累的C.假设推理的D.无限循环的

7.公共政策的灵魂特征是()

A.阶级性B.普遍性C.目标取向D.预见性

8.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府B.公民C.利益集团D.压力集团

9.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有两个,即问题的针对性和()

A.目标的全面性B.主体的权威性C.未来的预期性D.空间的广泛性10.经济手段是政策执行手段之一,它的特点有:间接性、有偿性和()A.权威性B.强制性C.关联性D.实效性

11.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

A.社会环境B.国际环境C.自然环境D.大众传媒

12.政府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称为()

A.政府政策B.政府制度C.政府能力D.政府结构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关联性、主观性和人为性以及()

A.历史性和静态性B.历史性和动态性

C.独立性和动态性D.独立性和静态性

14.林水波和张世贤认为两种迷思对公共政策问题形成影响,它们是()A.流行迷思和科学迷思B.科学迷思和哲学迷思

C.社会迷思和科学迷思D.哲学迷思和流行迷思

15.划分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的标准是()

A.评估组织活动形式B.评估报告形式

C.评估人员素质D.评估认同度

16.在公共政策评估中,过程对比法所面临的政策过程是()

A.执行中B.执行后C.制定前D.制定后

17.在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做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估之后,该政策的去向存在三种可能:持续、调整和()

A.保留B.创新C.重复D.终结

18.在功能性政策周期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纠正

19.美国著名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A.芝加哥协会B.兰德公司C.国际问题研究所D.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20.政策研究组织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是研究的()

A.科学性B.经济性C.针对性D.阶级性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21.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中,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指导的理论是()A.文化解释理论B.价值关联理论C.价值无涉理论D.理想类型理论

22.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局限的过程中,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学者埃齐奥尼分别提出了()

A.政治系统模型B.规范最佳模C.集团模型D.混合扫描模型

23.根据决策权使用的特点,可将公共决策体制划分为()

A.集权制B.独裁制C.民主制D.分权制

24.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除了个人角度,还有()

A.感情角度B.利益角度C.组织角度D.技术角度

25.衡量政策的尺度往往用与成本对应的效益包括收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上有三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

A.经济效益B.政治效益C.生态效益D.文化效益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政治科学》论文集收入默顿和勒纳的文章,对做了论述。

27.渐进主义模型所对应的原型,显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

28.按照帕顿和沙维奇的划分法,决定国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政策类型是。

29.从结构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反馈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巨系统。

30.公共选择理论本质上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延伸”,它有两个基本假定:“经济人”假设和。

31.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

3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和。

33.公共政策的评估主体必须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及构成。

34.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

35.博弈论诞生于领域。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基层政策

37.公共政策问题

38.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39.公共政策的制定

40.政策评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公共政策有哪些主要功能?

42.简述国家能力、治理能力、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3.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

44.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析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具体要求。

46.试述政策监控主体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具体表现。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47.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之前,兰德公司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个事件进行精心研究。他们预测最终结果是:“中国将出兵朝鲜。”兰德公司准备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一研究成果卖给美国国防部。当时由于咨询机构在美国政府机构决策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政府官员在做决定时还没有向民间智囊团进行咨询的习惯,兰德公司的预测结果就被忽视了。另外,美国国防部坚信,中国决不会为了朝鲜冒险过鸭绿江,将本来就羸弱的国家再拖入战争的泥潭。同时国防部认为兰德公司出价过高,遂拒绝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因做了错误估计而损失巨大。

???? 请从公共政策咨询的角度分析兰德公司的性质和作用。

公共政策学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公共政策视为某种形式的“权力与控制、交易与博弈,这种视角”属于( ) A.经济视角 B.社会视角 C.政治视角 D.文化视角

2.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属于公共政策的_____功能。( )

A.导向

B.强制

C.调控

D.分配

3.因主张加大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因而赢得“战后繁荣之父”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哈耶克

4.在政策类型中,_____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基本国策

D.具体政策

5.利益集团,作为一种政策主体在政策系统中属于( )

A.官方参与者

B.非官方参与者

C.正式主体

D.正规主体

6.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其创立者是( )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马克思

D.列宁

7.现代社会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政策主体是( )

A.思想库

B.大众传媒

C.政府

D.利益集团

8._____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总和。( )

A.政策主体

B.政策客体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率先较系统阐述“有限理性模型”的西方学者是( )

A.西蒙

B.马克斯?韦伯

C.亚当·斯密

D.恩格斯

10.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非正常社会问题,是_____社会问题。( )

A.结构性

B.历史性

C.伦理性

D.过失性

1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论及的是政策规划的_____原则。( )

A.效率

B.客观

C.预测

D.时效

12.政策制定中的_____,是指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

A.光环效应

B.从众效应

C.定型效应

D.新闻效应

13.“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要是因为政策执行中某种政策缺乏( )

A.执行性

B.灵活性

C.权威性

D.制度性

14.相比较而言,政策执行中执行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不包括( )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自体素质

D.历史素质

15.在政策评估类型中,_____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估者对某一政策进行的评估。(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南开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学属于() A. 自然科学 B. 人文科学 C. 社会科学 D. 文化艺术 正确答案:C 2. 划分公共政策类型的途径包括() A. 根据内容划分 B. 根据形式划分 C. 根据范围划分 D. 根据内容和形式划分 正确答案:D 3.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行为效果偏离()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A. 领导意图 B. 预定目标 C. 民众期望 D. 舆论要求 正确答案:B 4. 政策研究组织指的是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A. 政策成本核算 B. 政策依据 C. 政策收益核算 D. 政策资助 正确答案:A 5. 广义的制度包括() A.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B.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C. 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D. 正式 E. 所有法律 正确答案:C 6.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程序的第一步是认定() A. 利益诉求 B. 利益相关者 C. 利益范围 D. 利益重要次序 正确答案:B 7. 政策执行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A. 领导意图 B. 政策目标 C. 政府部门意图 D. 民众意愿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政策信息资料 B.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 政策目标 D. 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正确答案:ABCD 2. 政策变动的原因包括() A. 决策者的变动 B. 政策环境的变化 C. 政策资源的现值 D.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正确答案:ABCD 3. 政策网络可分为() A. 利益型政策网络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 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 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 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 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 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 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 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 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 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 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 工作? 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8.4.简述过程评估的目的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8.5.简述评估总结的工作步骤。 9.1.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9.2.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9.3.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简述“政策学习”模式包含的前提及其 特点。 9.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9.6.简述政策接续的定义及其意义。 9.7.要实现政策接续的目的应该做好哪些方 面? 9.8.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原因。 9.9.简述巴达奇对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分类。 9.10.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0.1.简述政策分析的含义及要素。 10.2.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 10.3.简述政策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0.4.简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 业伦理。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 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 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 政策领域的扩大。①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 活的正面作用。②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 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 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 行政策咨询。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 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 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 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鉴于公 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 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 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 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 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 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 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 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 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 策的对象或客体。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 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 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 解决。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 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 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 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 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 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 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在 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 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美国学者埃齐奥尼 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 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 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 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 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 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 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答:(1)提出拟研 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 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 撰写研究报告。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答:个案研究的 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 容;(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如 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4)整理 分析材料,形成结论;(5)起草研究报告。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答: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 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 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公共政策、公 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决策体制、政策过 程、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第三组:政策系 统、政策行为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政策 环境、政策网络、利益相关者、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社群、政策输入(投入)、政 策输出(产出)、政策反馈、政策支持系统、 公民参与;第四组:政策类型、元政策、基 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立 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策链、政 策群、政策组合拳、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 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第五 组:政策过程、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建构、 上来下去模型、有限理性(满意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理性广博(完全理 性)模型、政治系统模型(宏观或综观路径)、 规范最适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 精英主义模型、混合扫描(综视)模型、理性 选择制度主义模型、垃圾桶模型;第六组: 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假问题、问题认定、 政策议程;第七组:政策制定、政策倡导、 决策者、公共决策、政策规划、政策对话、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方案主办者、政策设 计、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审议、政策 选择(方案择优)、政策学习、政策移植、政 策可行性、政策采纳、政策合法化、政策宣 示(政策声明、政策发布);第八组:政策执 行、执行者(执行机构、执行主体)、政策对 象(执行对象、目标人群)、自上而下政策执 行、自下而上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政策执行、 执行力、执行环境、政策试验、政策试点、 政策偏差、执行再决策、政策结果(政策影响 与政策产出)、政策执行模型;第九组:政策 稳定、政策维持、政策变动、政策创新、政 策调整、政策接续、政策终结、政策周期; 第十组:政策评估、评估主办者、评估者、 评估标准、预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事后 评估、正式评估、实验评估、回溯性评估、 虚假评估、投入一产出评估、成本一收益比 率、内外部结合评估、第一至第四代评估; 第十一组:政策监控、经费监控、时间监控、 社会审计路径、社会实验路径、社会系统会 计路径、社会研究与实践综合路径;第十二 组:政策知识、政策学知识、知识转换、政 策研究组织、政策实务人员、政策分析师、 智库、政策预测、政策咨询、演绎因果分析、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正确答案: 2.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正确答案: 3.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确答案: 4.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A. 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B. 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C.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的中间环节 B. 它只是整个公共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C. 它为公共政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 D. 它对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 6. 公共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决策者 B. 参与决策的专家 C. 决策的过程与程序 D. 体制 正确答案: 7.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8.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正确答案: 9.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10.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诱导手段 正确答案: 11.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正确答案: 12. 公共政策评估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障碍是() A. 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 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 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 D. 有关人员的抵制 正确答案: 13. 公共政策问题是()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01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00318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是 A.政策群 B.政策一般 C.政策链 D.政策集合 2.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上下来去”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机构一制度模型 D.集团模型 3.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政策类型划分是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 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4.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 A.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体 B.阶级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C.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D.自利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 5.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在于政策是 A.理性与感性的中间环节 B.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C.领导与群众的中间环节 D.一般与个别的中间环节 6.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 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 政策反馈系统 7.首创而且至今仍在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决策体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英国 8.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 A.目标人群 B.政策问题 C.政策目标 D.政策环境 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诀僚—输出—反馈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公共政策学试卷三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3、群体决策的形式是() A. 群体参与决策 B. 领导群体决策 C. 非理性决策 D. 理性决策 4、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其原因是() A.责任分散 B.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高风险的选择 C.社会比较的作用 D.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低风险的选择 5、一票否决规则的特点是()

A.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平等 B.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C.决策者至少有一方会受到利益损害 D.决策者中没有人利益受损 二、名词解释(共计10分,3分/题) 1、公众议程 2. 政府议程 3.触发机制 4.政策规划 5.头脑风暴法

三、简答题(共计40分,10分/小题) 1、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0分) 2、简述政策议程的类型。(10分) 3、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10分)

4、简述政策目标的作用。(10分) 四、论述题(共计40分,20/小题) 1论述政策议程建立的影响因素。(20分)

2、论述政策规划程序。(20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答案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答:ABCDE 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见教材P18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自考公共政策真题

自考公共政策真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 A.科学化B.理念化C.建制化D.特殊化 2.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一直是 A.行为主义B.理想主义C.形式主义D.空想主义

3.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A.伊斯顿B.洛维C.休斯D.安德森 4.1977年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中已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 度,这种类型的政策属于 A.不确定型政策B.风险型政策C.确定型政策D.竞争型政策 5.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 A.层级制和职能制B.集权制和分权制 C.完整制和分离制D.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6.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国家,下列属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非官方的参与者”是 A.政党B.法院C.立法机关D.行政机关 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政治系统模型D.规范最适模型8.认为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表述这一 命题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上下来去模型 9.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B.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全国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教程文件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中,表现为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结构是(A)P.72 A. 线性结构 B. 横向结构C.矩阵结构D.线性—参谋结构 2.外部评估可分为委托评估和非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属于委托评估的是(A)P.361 A.专业性的咨询公司评估B.立法机关评估C.司法机关评估D.公民评估 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C)P.345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替代性执行D.残缺性执行 4.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A)P.391 A.政策稳定B.政策变动C.政策终结D.政策变革 5.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从美国霍桑实验开始的,这一实验发生在(B)P.354 A.20世纪末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6.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是(B)P.77 A.无结构访谈法B.实地观察法C.非参与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 7.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政策内容划分为(C)P.129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使我们能够窥视在西方政治体制里如何在多元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予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分析模型是(C)4-237 A. 政治系统模型B.机构一制度模型 C. 集团模型D.精英模型 9.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 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 10.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D)P.209 A.委员会制B.半议会制C.议会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11.政策系统的核心是(C)P.181 A.公共舆论B.政策评估C.公共权力D.政策环境 12.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C)P.184 A.代议机关B.行政机关C.跨国公司D.司法机关 13.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产生政策方案,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称作(A)P.287/288 A. 政策设计B.政策评估C.政策修正D.政策抉择 14.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于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D)P.263 A. 边界分析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D.多角度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