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

----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

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

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

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话:

网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源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植物2718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兽类138种、鸟类436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9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99种。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

森林草原资源: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714.9万公顷,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据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6.59亿亩,森林面积3.55亿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9790.35万亩,宜林地面积2.37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有林地面积2.55亿亩,天然林面积2.1亿亩,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20%。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13.6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碳库、基因库和木材资源基地。全区有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等11片次生林区和人工林区。内蒙古自治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6368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矿产资源:截止到2010年底,在全国已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4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97种。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2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30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74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其氧化

物总量达18065.41万吨;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7601.42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3629.81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3971.61亿吨,居全国第1位。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746.63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671.2万吨,累计查明贵金属金504.46吨,银3.15万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3871.06万吨。

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300多处,以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为支点,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786家,星级饭店278家,A级旅游景区22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9个,农家游、牧户游接待户300多家。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环境保护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确定自然保护区14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062.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3万公顷。受自然条件制约,内蒙古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的良好效果。据2009年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了“双减少”。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26亿亩,比1999年减少310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6.22亿亩,比1999年减少918万亩。全区共有2.4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7000多万亩农田和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保护,生态治理区状况明显改善。截至2011年底,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05个。全区监测的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13个,达到三级标准的2个,没有未达三级标准的城市。

人口

人口状况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截至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9.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5.24万人,比重为56.6%,乡村人口1076.47万人,比重为43.4%,自增率3.5‰,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2011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14万,出生率8.9‰,死亡人口13.45万,死亡率5.4‰。

教育状况2011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7所,全年招收学生11.52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8.4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0.2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5548人,年末在校研究生15316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4609人。全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83所,全年招收学生10.59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0.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7.02万人。全区有普通高中279所,全年招收学生16.97万人,年末在校学生49.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8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5%。

经济

国内生产

总值(GDP)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1424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57515元,比上年增长13.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8950美元,2006—2011年六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57倍,年均增长17%。2011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1304.9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092.0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4849.13亿元,增长1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9%。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2:56.8:34。

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沈阳市区位于辽宁省辽河平原中部。在东经122度25分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3度2分13秒之间。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辖,西与台安、黑山两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相邻。全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全市海拔最高点447.2m,位于法库县庙台山;海拔最低点 5.3m,位于辽中县于家房镇。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除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等四条大型河流穿过外,还有四条中型河流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18条小型河流流经本地区。 全市区辖新民市,辽中、康平、法库四个县(市),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五个城区及东陵、浑南、于洪、苏家屯、沈北五个郊区个区,总面积为12980km2,其中市区面积为303.6km2;总人口1002.6万,其中市区人口504.9万人. 1.1社会经济概况 沈阳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东北地区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的力度不断加大,使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现已建起了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为沈阳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所辖的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现有耕地面积748.68万亩,又是国家的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5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农民人均收入9129元,人均GDP约9300美元,已接近发达国家人均水平。 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已建成了现代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都可“朝发夕至”。铁路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向全国各地;同时也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沈阳的航空是东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线连接着58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东北地区对外交往的门户。

长春自然地理概况

长春市自然地理概况 7.,7王蔚 长春的气候 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侯部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 派“北国风光”!!! 地理 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坦的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 长春各类资源 土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 .79 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森林:长春市林业用地324102公顷,其中林地223999公顷,灌木林地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

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 区、九原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 特右旗、白云鄂博市(拟由达尔罕茂 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而成) 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 括滨河新区)。常驻人口265.0364万 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为53.2902万人。 图三乌海市行政图 表三 乌海市行政区划分表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贵州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自然地理及其自然风光概况 本篇文章主要绍贵州的自然地理及自然风光,让人们知道贵州是 一个有着极其强大的发展空间。贵州应该是世界瞩目的省,因为贵州在以下几点是得天独厚的:一是贵州天然的地貌环境可以使贵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喀斯特王国。二是贵州有着宜人的环境,它冬暖夏凉,气候适宜可以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三是贵州的地貌、环境、气候造就了贵州这个原生态的王国,其生物的多样性,植被的原始性都有着无以估算的价值,其中不乏有还未发现的珍惜物种,还有就是它保持的原始性也是贵州的绝色之处。五是贵州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的很好的发展平台,让贵州更具有魅力。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 °36 ' 109 °5 '、北纬24 °7'乞9 °3 '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 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全省辖2个地区、3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共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贵阳市。 1、地形地貌 贵州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最高处为毕节地区赫 章县珠市乡的乌蒙山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为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7.8米。境内山地和丘陵占92.5%。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2、气候 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4 C? 16 C,最冷月(1月)均温一般不低于5 C,最热月(7月)均温一般在25 C以下。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10 C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 C。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致省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的历史及由来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北方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黄帝曾北逐荤粥。战国时,以东胡、匈奴为主体的北方民族逐渐兴起。秦汉时,匈奴、乌桓、鲜卑等族活跃在北方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族进入内地,形成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时期,拓跋鲜卑统一了北方十六国。隋唐时,出现在北方的有突厥、回纥、契丹、室韦、奚等民族。辽夏金时期,兴起于北方草原的契丹、党项和女真民族相继称雄,占据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内蒙古地理及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

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我国江苏省土地面积的11倍多;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两倍。 内蒙古人文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就在歌声里。内蒙古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阿拉善草原。那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由响沙向游人诉说着种种神秘……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游人留连忘返。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的绿色天堂,沉寂的草原正在沸腾起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民族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的美称,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幅画卷中璀璨夺目的篇章。历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歌舞、乐器、绘画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及当代名家,历史上有成吉思汗、俺答汗、三娘子,当代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旭日干等众多著名人物。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最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 ----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 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 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 三大区。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 积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 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 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话: 网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 源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植物2718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兽类138种、鸟类436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9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

第一篇 区域地理--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要求】 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特征。 3.我国气候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2.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海峡。 4.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用心看图、用心记图、用心作图、心中有图) 1.在空白图中填注经线与纬线的度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五个自治区的全称及我国濒临的海、洋。

2.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二、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 2.地势特征: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1)a______—阴山、 (2)昆仑山—b______、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1) c—太行山—d—雪峰山 (2)长白山—e (3)f 3.西北—东南走向: g________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三)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特征1.四大高原

原粮、棉基地,“鱼米之乡”。4. 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部,包括丘陵、 丘陵、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江南丘陵位于以南、以北、以西、以东。 三、中国的气候 【知识梳理】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 (一)我国气温分布 1 季节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北,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 边缘,东至 一线。 ① ; ② 夏季全国普遍、 ① ;② 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 ;②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 强。 (二)我国降水分布 1.降水空间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 六月-七月上旬, ;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等地。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 理概况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1.1 地理环境 1.1.1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西起97o12′E,东至126o04′E,横跨经度28o52′,直线距离2400km;南起37o24′N,北至53o23′N,纵占纬度15o59′,直线距离1700km;全区总面积1.18×106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21km(图1.1)。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则深居内陆。从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由冷到热的纬度地带性与由湿到干的经度地带性的纵横交织,相互作用,结合地貌条件,形成了内蒙古三大景观类型——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荒漠景观。三大景观类型中,以草原占优势,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最冷最湿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基地。西部荒漠地带辽阔,戈壁和沙漠分布很广,气候异常干旱。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图 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因此具有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的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冬春多大风,降水稀少;夏秋多雨;年、日温差大等。 内蒙古地区大小河流很多,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等,其余多

为流量不大的山川沟溪和季节性河流。黄河由宁夏的惠农进大内蒙古境内,经拉僧庙、磴口、包头、托克托至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在内蒙古境内河流呈“几”字型。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古利牙山山麓,河流自东而西横贯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且全部在内蒙古境内,至嵯岗西边折向东北流去,至大司洛夫卡河口这一段称为额尔古纳河。嫩河系松花江的北源,南北纵贯呼伦贝尔市,及兴安盟东部边缘,是内蒙古东部的最大河流。西辽河在通辽市,其上游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三大水系。内蒙古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一些主要牧区的天然供水源。内蒙古比较大的湖泊有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部分),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达来诺尔,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诲,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黄旗海,位于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简称阿盟)额济纳旗的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以及阿拉善左旗以北的吉兰泰盐池等。西部沙漠区申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可供人畜饮水。内蒙古东部河网密集,西部河流稀疏,分布极不均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现有耕地约1.2亿亩,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天然草场有13.2亿亩。牲畜种类较多,良种资源丰富,牲畜数量居全国之首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墓地。林地面积为2.64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9%,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6.68×1010m3,为全国总水量的2%。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许多鸟兽、名贵特产驰名国内外。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煤、铁、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天然碱等。 1.1.2 山脉走向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km,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1500m。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阿拉善、巴彦淖尔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大兴安岭山脉 又称内兴安岭、西兴安岭。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为中国的著名山地。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长达1400km,宽约200km,海拔1000~1600m,最高可达2000m。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以及内、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线,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稳定生态平衡,保证山地两侧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山岭东部陡峻险要,阶梯地形显著,西部和缓,逐渐没入内蒙古高原。山体比较浑圆,山脊不够明显,山顶缓平。山地中有面积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山间冲积一洪积平原、河谷平原等。山地降水较多,蒸发量小,常年保持湿润,利于森林的发育。有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带和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带,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大兴安岭以兴安盟境内洮儿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770km,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是以兴安落叶松占优势的针叶林地区,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南段又称苏克斜鲁山,长约600km,是一个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据。西南部山体高而窄。在大板、林东、鲁北、乌兰哈达一线以东的低山带,坡缓谷宽,宽阔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错,水草丰美,是优良草牧场。 伊勒呼里山 伊勒呼里为满语,意为松子。大兴安岭支脉。横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西与大兴安岭主脉相连,东南与小兴安岭相接,整个山脉呈弧形,由东西走向转为东南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林业厅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区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据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林业用地面积406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4.4%,森林面积2078.9万公顷,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天然林面积为1341.35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总蓄积1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工林面积571.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57%。 境内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中部高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12种,野生(维管)植物2718种。分布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3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424.53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 %,居全国第三位。 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在阴山北部还分布有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 内蒙古既是森林资源大省区,也是荒漠化大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林业六大工程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产和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宏伟目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道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与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相结合,全力实施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内蒙古大兴安岭、黄河上中游和岭南八局三个工程区。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大量调减,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管护面积逐步扩大,富余职工妥善安置,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1、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17个森工公司、2个林业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程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理。1998年9月开始试点。规划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2、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位于我区的中西部,涉及6市1盟,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实施单位35个旗(县、市、区)、4个盟市直属国有林场和1个综合开发示范区。工程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122.07万公顷。3、岭南八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呼伦贝尔市的免渡河、乌奴耳、巴林、南木、红花尔基、柴河和兴安盟的白狼、五岔沟8个次生林林业局。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前预习学案,内探究学案,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时安排:1--3时 八、教学过程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 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 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 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⑧、名称:黄瑞木,科属:山茶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片绿色,株高3~4米。 二、武夷山群落类型: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最高海拔2158 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6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主要有一个点:黄岗山山麓海拔1890米处的黄山松群落。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黄岗山,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2、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 人文社科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内蒙古概况 ----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 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 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 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在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 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话: 网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99种。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亿立方米,占总量的%;地下水亿立方米,占总量的%。 森林草原资源: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万公顷,草原面积万公顷。据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亿亩,森林面积亿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万亩,宜林地面积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有林地面积亿亩,天然林面积亿亩,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20%。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碳库、基因库和木材资源基地。全区有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等11片次生林区和人工林区。内蒙古自治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6368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占全区土地面积的%,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矿产资源:截止到2010年底,在全国已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4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97种。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2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30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74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其氧化物总量达万吨;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亿吨,居全国第1位。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万吨,累计查明贵金属金吨,银万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万吨。 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300多处,以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为支点,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786家,星级饭店278家,A级旅游景区221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9个,农家游、牧户游接待户300多家。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相关具体工作。 第四条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4份、70公顷及以下3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批复; (六)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草原补偿、安置补助协议; (八)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九)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 (十)征收征用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的,提交有关部门同意的批文或意见; (十一)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第五条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 (二)拟占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相关补偿协议; (四)拟占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五)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六)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第六条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3份、70公顷及以下2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