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思维导图.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思维导图.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思维导图.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光现象思维导图

光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应用

直线、反射、折射

光的三个基本规律

思 维 导 图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现 象 ①夜空探照灯的光柱 ②手影游戏,人的影子 ③日食、月食成因 ④小孔成像、站队

现 象 ①平静湖面上的倒影 ②光滑物体表面反光 ③成语典故猴子捞月 ④照镜子(生活中)

现 象

①河水变浅 ②水中的筷子变弯 ③雨后彩虹 ④海市蜃楼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v=3×108m/s

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比真空和空气中小。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发射。

A.平面镜成像规律

①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

面的距离相等 ;○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B.光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应用

潜望镜应用; 凹面镜的应用; 探照灯; 汽车观后镜; 手电筒上的聚光灯等。

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发生光的色散把光分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 了解光源的种类

2.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3.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来说明生活中的直线传播现象

(1)日食、月食的形成;

(2)影子的形成;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4.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如太阳、萤火虫属于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属于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实例及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时可形成。如图所示,在月球后B的位置可看到食,在A的位置看到食,在C的位置看到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三、光的直线传播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探究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特点是本节重点。

掌握一些实例,比如:在有雾的天气,看到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从汽车前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电影放映机摄像银屏的光束也是直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然后了解一些光在液体中,固体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总结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决本重点主要会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来说明就可以了。

2.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特点解释有关生活实例是本节难点。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通过作光路图说明(1)日食、月食的形成;(2)影子的形成;(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4)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等现象。

比如解释说明小孔成像原因: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如图所示,蜡烛AB中任意一点(如A. B)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沿直线传播,只有一部分光束通过小孔到达屏上,在屏上出现一个光点(亮的光斑),蜡烛AB上每一个点均对应于屏上一个光斑,无数的光斑就这样组成了蜡烛AB的像A1 B1 。

四、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三维目标同步典型例题导学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类问题

【例1】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A.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

B. 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C.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答案】C

【易错点处理办法】许多学生答A或者D。错误原因是不了解小孔成像时的特点。知道小孔成像特点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还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成的像形状与物体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类问题

【例2】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晴朗的日子里,你能用现有知识测一棵大树的高

度吗?请写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用卷尺量出自己的身高A′B′和影长B′C′,再测出大树AB 的影长BC 。 因为△ ABC ∽ △A′B′C′,所以B A AB ''=C

B BC

'', 所以AB=

C B BC

B A '

'?'',这就是大树高度的表达式。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结合已学的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可联想到阳光以相同角度掠过人的头顶和大树梢,便可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用刻度尺可测出”人”和”影子”的长度,即可利用图示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大树的高度。

【易错点处理办法】先确定一已知物体的高度,再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但列式时要注意数据的对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类问题

【例3】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传到地面上其他地 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传播。在调试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并 和演播室里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的变化总 比电缆传来的画面上相应的变化发生得晚一些。 (1)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迟的原因。

(2)已知通信卫星的高度大约是36 000 km ,无线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估算画面延迟的时间。

【答案】(1)卫星和地面间的距离比演播室和接收机间的距离大得多,电视信号由地面传到卫星再返回地面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出现画面延迟现象。 (2)延迟时间约为0. 24 s 。

【解析】因为卫星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比演播室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大得多,电视信号由地面传到卫星再返回地面,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出现画面延迟现象。因为通信卫星的高度约为36 000 km ,故电视信号由地面传到卫星再返回演播室通过的距离为2×36 000 km=72 000 km 。已知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v=c =3. 0×108

m /s =3. 0×105

km /s ,信号由接收机传到演播室需要的时间极

短,可忽略不计,则延迟时间为 t=

s

km km

/100.3720005

=0. 24 s 。 (2)延迟时间约为0. 24 s 。

【详解易错点】此题主要考查了光速的知识,利用公式v=s/t 。

光的直线传播课节原创(含改编)题同步课时作业

一、填空题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我们如何描述光呢?为了表示光沿直线传播,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我们用 表示光传播路径、用 代表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上的简单之美,但要注意:光是真空存在的,但光线只是人们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而画出的,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 理想化模型。

2.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 图 (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乙正确,甲不正确”);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

看 (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画图是否认真”、“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3. 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_________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________ ,可能是光源的是________ 。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 ,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4.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回答: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大小为______m/s。

二、选择题

5.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光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6. 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 挖掘隧道时,采用的“激光准直”技术

B.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C. 通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向外看时,眼睛离洞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大

D. 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

7.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主要是因为()

A. 闪电发生的地点离我们近

B. 闪电是用眼睛看到的,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而雷电必须进入我们的耳朵,传播的路程更远

C.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

D. 因为人的眼睛比了耳朵反应更灵敏

8. 下列一些器材,它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9.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10. 根据科学家预计,人类将在下一世纪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将会出现()

A. 月食现象

B. 日食现象

C. 日食和月食现象

D. 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现象

11.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时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 倒影——光的反射

C. 电影——凸透镜成像

D. 摄影——光的反射

三、分析简答题

12. 牛郎星和织女星是银河系中两颗恒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当遥远,即便牛郎和织女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即光速飞行,从牛郎星飞到织女星也要16年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它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2)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计算下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牛郎星和织女星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一年按365天算)

四.实验探究题

13. 如图是对小孔成像的原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给予解释时做出的光路图。请你继续探

究说明小孔成

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系吗?像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从而得出小孔成像的特点。

完成下列填空:

(1)实像还是虚像

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发光点、小孔和小光斑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形成的像是倒立的。成的像又能被光屏接收,所以还是______像。

(2)与小孔的关系:

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在自然界中也常常可以观察到小孔所成的像。当灿烂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斜射在地面上的时候,你会在地面上看到许多摇曳的光斑。有趣的是不管树叶交织成的小孔是什么形状,每个光斑都是圆的,原来,这是太阳穿过小孔所成的像。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它的像总是______的(如图)。

(3)像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记录了当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填在了下表中:

像的高度/cm 1.0 2.0 3.0 4.0 5.0

10

像到小孔的距离/cm 2.0 4.0 6.0 8.0

.0 分析表格同学们可以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_____,像就越______。

同学们也可想象:物体离小孔越近,所成像越大;反之所成像越小。适当移动光屏,可得到或等大、或放大、或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如下图。

结论:小孔成像的特点: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成倒立___的实像,还可以成倒立____的实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小孔的距离_____,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_______。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课节原创(含改编)题同步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直线,箭头,

2.都正确,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3.发光,①③④⑧⑨,②⑩,⑤⑥⑦,①③④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4.闪电,光速比声速快

二、选择题

5.B

6.D

7.C

8.A

9.B

10.B

11.ABC

三、分析简答题

12.答:(1)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

(2)约1. 51×1017km,不能

四、实验探究题

13.(1)实;(2)圆的;(3)远(或近),大(或小),缩小,等大,有关,无关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1g=______kg、1mg =______kg 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 简单机械 思维导图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杠杆五要素 杠杆平衡的含义: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我们就认为杠杆平衡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是在受力时不能有大幅度的形变 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阿基 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注意事项 1.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便于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 2.实验之前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左倾右调,右倾左调。但是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要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其他简单机械 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特点1.能省力但是费距离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两倍 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绳子自由端拉力F=1/n(G+G 动) 动滑轮个数m和n的关系 m=1/2n n为偶数 m=1/2(n-1) n为奇数 滑轮组连线规律:奇动偶定,由外而内 或者 奇动偶定,由内而外 杠杆的分类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天平 钢丝钳,园艺剪刀 缝纫机脚踏板,理发剪刀,钓鱼竿 斜面 轮轴 定义:由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 定义: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省力机械 不计摩檫力,则FL=Gh, 有摩檫力存在则FL=fL+Gh 斜面省力的例子:盘山公路 轮轴的实质:轮轴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动力作用在轮上则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费力。不计摩擦:F 1*R=F 2*r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有用功:达到目的必须做的有实用价值的功。 额外功:无实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达到一定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三种功 额外功产生原因 1.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 2.克服机械摩檫 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特点: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1.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的物理量 2.机械效率与机械是否省力还是费力无关,效率高只说明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 滑轮组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1.提升物体的重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绳子与滑轮组的摩檫力 机械效率计算的四个公式即对应的使用条件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_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_知识点汇总 教师还能够利用学生自行画的思维导图,实现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把握。下面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2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3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4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二、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八年级物理最新第八章《电功率》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第八章电功率知识结构一、知识梳理 电热功率公式 电热的利用和危害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保险丝的材料及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电器不能发挥正常 , 当 ,用电器易被烧坏 , 当 ,用电器正常工作 , 当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 单位: 公式: 做功的多少 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 功的快慢 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 ) 电功率( 测量仪表:电能表 或 单位: 公式: 形式能的过程 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 定义:电流所做的功 发光、发声等现象 动、发热、 种用电器使之产生的转 表现形式:电流通过各 ) 电功( 额 实 额 实 额 实 额 实 额 实 额 实 P P U U P P U U P P U U kW W R U R I UI t W P P J h kW h kW J t R U Rt I Pt UIt W W 2 2 6 2 2 ) 10 6.3 1(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问题: 将一个标有“220V,40W”的灯泡接入220V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将它分别接在220V与110V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 若把“220V、100W”与“110V,100W”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的电器中,哪个灯亮? 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涉及到电功、电功率的知识? 二、复习内容及过程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 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I2 U2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I2。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U2 W12= R2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 W12+…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 1度=1千瓦时=1 3.6×106J 6、测量电功: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电功率》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第八章 电功率知识结构 一、知识梳理 电热功率公式 电热的利用和危害 ?????????????????????????????????????????????????<<>>======????????????????=??====,用电器不能发挥正常,当,用电器易被烧坏,当,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单位:公式:做功的多少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功的快慢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电功率(测量仪表:电能表或单位:公式:形式能的过程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发光、发声等现象动、发热、种用电器使之产生的转表现形式:电流通过各)电功(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P P U U P P U U P P U U kW W R U R I UI t W P P J h kW h kW J t R U Rt I Pt UIt W W 22622)106.31(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问题: 将一个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接入220V 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将它分别接在220V 与110V 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 若把“220V 、100W ”与“110V ,100W ”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 的电器中,哪个灯亮? 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涉及到电功、电功率的知识? 二、复习内容及过程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 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 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UQ=P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 2Rt= U 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 2Rt 。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 2t/R W 1:W 2= R 2:R 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 W 1+W 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 )常用单位:度(kwh )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 ”“5A ”“3000R/kwh ”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 ;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 、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如:电能表月初读 这个月用 电度合 J B 、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 )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 2R= U 2/R 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 P 1+P 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 常用单位:千瓦(kw )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 额=U 额I 额=U 2额/R 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25W 的 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25W ,额定电流 I=P/U=0.11A 灯丝阻值R=U 2额/P=2936Ω。 ⑵ 当U 实 =U 额时,P 实=P 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 实<U 额 时,P 实<P 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 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 2/R 得 P 实 P 额 U 2 额 U 2实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凸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镜2f >u>f 倒立放大的 的实像 成u=f 不成像 像u <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规 律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通过透 镜折射后经过焦点 2.经过焦点的入射光通过透镜折 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3.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 凹凹透镜成像 透总是成正立缩小 镜的虚像 的 成 像 规 律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望远镜 观测星空 显微镜的组成 物镜目镜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研究宇宙发现 不明飞行体 望远镜的组成 物镜目镜

第一节:透镜 一、透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透镜: (1)知道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区别(要求会辨认); (2)知道透镜的主轴和光心的概念(要求能找到)。 2. 透镜对光的作用: (1)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知道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的概念。会用光路图反映出焦点和焦距。 二、透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 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区别: (1)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叫做。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做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透镜。如:近视镜片。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用CC/表示;上有个特 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 O”表示。 2. 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透镜,凹透镜又叫透镜。 3. 焦点和焦距概念: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用“F”表示。(2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叫做,用“f ”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透镜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