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世界史专业2008级研究生罗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建立。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本节相关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以及通过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成功,让学生理性了解今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2.在从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胜利以及巩固的艰难历程;让学生了解革命事业的不易。

【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以及新经济政策难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布列斯特和约及苏俄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生分析】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

2.学生整体来说思想较为活跃,自我表达意思比较强,因此决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跨度较广,理论要求较强,因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难度都较大;

2.本节教材是本书的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期末考试和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具使用】教案、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就开始了《世界近现代史》下的学习,俄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问:请问同学们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是什么国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对,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按照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来说,社会主义只能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但是却最先出现在较为落后的俄国。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新课。

新课教学:

导读:

我们先来学习导读部分,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然后回答这三段到底讲了些什么。请甲同学分别归纳一下这三段话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以后老师讲解。)对,第一段讲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第二段讲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多个地区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段讲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实际上,这三段分别概括了第一章总共三节的简要内容。

一、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因素很多,我们现在主要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方面来概括。

1.客观上:

(1)经济基础:19世纪80年代,俄国就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随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垄断已在俄国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说明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使俄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封建军事帝国主义)

(2)薄弱环节:俄国改革后,保存着落后的封建色彩,对西方各大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易摧毁旧政权。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俄国的落后会对革命产生什么样的意义的?

●学生答: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突出,为革命带来机会。

●解释:20世纪初俄国的各种矛盾激烈冲突,几乎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比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甚至还保留了极其落后的农奴制残余。

(3)一战的影响: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多卷入大战厮杀,为俄国革命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恶化了俄国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主观上:俄国无产阶级及布尔什维克党日趋成熟。

(1)阶级基础: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增加,并且相对集中,革命性较强,与农民联系密切,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俄国无产阶级与中国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回答:相对集中,革命性较强,与农民联系密切

(2)理论基础:列宁主义形成,有列宁主义的指导。

(3)组织基础: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制订正确的革命策略,列宁制定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正确路线.

(4)群众基础:稳固的工农联盟

(二)革命的进程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沙皇统治的终结

(1)原因:一战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非常尖锐,经济濒于崩溃。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彼得格勒50家工厂约13万男女工人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举行罢工和游行,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后来,后来游行演变为起义,许多士兵也参加了起义,起义士兵占领冬宫和多个政府部门,并逮捕了许多政府高官,取得了初步胜利。沙皇调集军队准备镇压,但是军队倒戈,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罗曼洛夫王朝覆灭。

●提问:在二月革命中什么力量起着领导力量?

●学生回答:布尔什维克党。

●解释:对布尔什维克党起着领导作用,但是列宁本人并没有直接领导。但更重要的是,在革命过程中党掌握了大约20万人的武装力量,为将来革命的进行提供了保证。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领导、反沙皇专制)。

(3)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灭亡。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

●教师解释:实际上二月革命以来,所建立的两个政权可谓是“道不同,难以为谋”,双方完全没有信任的基础,因此,冲突难以避免。

在布尔什维克党方面,二月革命胜利后,党在关于革命前途发生了重大分歧。有人认为,有人主张不应该继续革命,应该将革命停留在资产阶级层面上;有的则认为应该乘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有的人主张继续保持两个政权并立的状态。

就在此时,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四月提纲》:提出了使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前途。(最重要的准备)

3.七月流血事件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提出要继续站在协约国的一边继续同德国作战,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前线俄军冒险向德军发动进攻。7月份,由于俄国军队在前线遭到重大失败,使俄国局势继续恶化,人民掀起新的革命高潮,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但是,示威群众遭到开枪镇压。

这样,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标志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表明革命和平过渡的不可能。

4.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火车站、国家银行电话局等重要据点,随后又攻占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克伦斯基本人也逃往美国大使馆避难。紧接着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革命取得胜利

(三)革命政权建立(措施)

1、政治上: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废除了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对一切企业实行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寺院土地,分给农民。

●提问:苏维埃政权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

●教师解释: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取得农民的支持,巩固工农联盟。

3、外交上: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约,条约规定,德军占领了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并且要交出大量的赔款。

目的:为巩固新生政权首先必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性质:对苏俄是不平等条约

●提问:列宁等为什么要接受《布列斯特和约》呢?

●学生回答:

●教师解释:对,一方面当时俄国经历了一战,全国上下满目凄凉,急需休整;另一方面苏俄掌握的红军力量还无力阻止德军的进攻。

一战结束,苏俄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命令红军收复被德军占领的领土。

4.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它是各国共产党的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俄国的建立和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他们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俄,支持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妄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把俄国重新拉入大战泥潭。

到1918年秋,3/4的国土和4/7的人口在各种敌对势力控制下。许多重要的粮食和原料产地被敌人控制,莫斯科、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得到1/8磅面包。这时列宁被刺,身受重伤。(1918.8.30)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成效

残酷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物资极度缺乏,迫使苏维埃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领域实行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统称“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形成一种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主要内容有: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余粮收集制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

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宣布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第三,取消商品贸易。

第四,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请同学们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解释:对,A.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B.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政策超过了战时的需要,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它继续用于恢复被破坏的经济,结果破坏了国民经济,造成社会不稳和生产下降,甚至酿成政治危机。

经过三年的努力,苏俄红军终于打败了反革命武装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请同学们注意在苏俄多支红军队伍中,,建立有多支中国支队。据不完全

统计,中国支队总人数达到四五万人,他们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十月革命的意义:

1、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创造了前提

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理想成为现实

3、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1.背景:四年的大战、三年的内战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俄国经济面临崩溃;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2.措施:新经济政策

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重要工矿企业国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工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业:产品交换发展到自由贸易(代替取消商品贸易)

④分配:实行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代替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3.意义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使生产逐步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②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向社会主义实践过

渡创造了条件。

③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向社会主义过度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学生注意:最初的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而非全部15各加盟共和国。

【小结】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几经磨难,终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就。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秩序,而且还为被压迫人民的社会革命与民族解放事业提供了一条道路。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人民,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作业布置】

一、选择题

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制出能烤出社会主义的面粉。”这表明他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为俄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为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3.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作

二、问答题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板书设计】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四)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五)十月革命的影响及意义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二)苏联的建立

【课后反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据其生活的时代曾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只有在一切或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里,至少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胜利。这个观点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情况。列宁发展了这一理论,指出在帝国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证明了列宁论断的正确性。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 难点:对“权”的理解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24“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 ,B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 10026199+< +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 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 教材P124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24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25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 教材P125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pdf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教案 课题 Starter Module1 Unit1 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目标学习称呼语和问候语教学重点打招呼用语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打招呼用语教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 1 教学课程 Greeting Warming-up T ClassPlease stand up Hello class S Hello Ms T Sit down please S Thank you Drills 练习打招呼问好 练习感谢他人 练习告别语Goodbye Practise 1 Work in pairs part7 and part8 2 Complete the sentences Daming ______ ______ please 请坐 ___________ 同学们好

______ 你好 Jack ______________ 谢谢 Miss Li _______ 再见 Lucy Conclude Homework Complete part5 and part 6 个人修改 课后评价 教案 课题 Starter Module1 Unit2 课型listeningandspeaking 教学目标学习打招呼的用语询问姓名和相互间的问候教学重点打招呼用语询问对方姓名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教学难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打招呼用语教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 1 教学课程 1Greeting 2Warming-up T 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S Im My name is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3Drills 1 练习打招呼的用语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3.2圆的对称性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理解垂径定理及逆定理的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应用。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P96,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上,到的距离等于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点在、点在。 3.连接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__________,经过圆心的弦叫做_________。 4.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 ,简称 .如图,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或“”。 5.弧包括和,大于半圆的弧称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半圆既不是,也不是。优弧一般用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劣弧一般用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以A、D为端点的弧有两条,优弧ACD(记作 )劣弧ABD(记作 )。 二、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2.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 3.右图还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小组讨论】 4.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 CD⊥AB,垂足为M. (1)此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垂径定理:。 用几何语言表达:∵∴ 在下列图形中,哪些符合垂径定理的条件? 三、典型例题

E O B A E O B A E O B A E O B A D O B A 例1 如图,已知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例2: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 CD,点O是CD的圆心),其中CD =600m,E为CD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四.练习: 1.半径为4cm的⊙O中,弦AB=4cm, 那么圆心O到弦AB的距离是。 2.⊙O的直径为10cm,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3cm,则弦AB的长是。 3.半径为2cm的圆中,过半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弦长是。 (1)题(2)题(3)题(4)题(5)题 4.如图,在⊙O中,AB、AC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弦,OD⊥AB于点D,OE⊥AC于点E, 且AB=8cm,AC=6cm,那么的⊙O的半径OA长为。 5.弓形的弦长AB为24cm,弓形的高CD为8cm,则这弓形所在圆的半径为 _____ 6.已知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 求证:AC=BD 五.小结感悟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分层作业B本》第21-22面,17题选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 案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这学期以来,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有了进步。通过课前调查,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作业得过多少次优? 2、指名说一说,师板书,制成统计表。 3、我们已经学过了统计,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4、指名说一说怎样完成统计图。 5、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制统计图,统计图的作用可大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探究体验 1、刚才的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出示横向统计图)。观察思考:这个统计图与我们原来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几次?)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指名说一说,师课件展示统计图。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给它标上数据,便于看得更清楚。) 4、生自主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观察。 (2)独立在书上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检查。 (3)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4)生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分小组统计组内成员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制成横式统计图。(自己的次数由自己涂到统计图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 2、完成P40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学目标: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教材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客观上,教材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解决例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例与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引入: 、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 () 五、例习题分析: 例和例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是否有权数,即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算还是加权平均数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是多少例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六、随堂练习: 、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测验占、期中占、期末考试占,小关 (单位:小时)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七年级英语外研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七年级英语外研版教学设计与反思蓝文祥 现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散碎性又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面是我对我们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Unit 2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语法知识: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 可数名词 并且能够用英语解说制作的步骤。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能力目标: 二、. 三、教具:多媒体搅拌器几个塑料杯六个香蕉两杯牛奶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先微笑询问全班同学: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好时,举着备好的奶昔边说: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学生抢着回答yes时,把准备好的奶昔分给他们(部分学生自带有杯子)品尝。之后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学生回答no),并宣布:现在我们来制作这种香蕉奶昔。 二、教学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iender)这个单词。 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 4、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 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 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同学) 四、Listening 1、学生听、并完成2a、2b。 2、小结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对称性》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 的对称性》教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对称性》教案 杨晓莉 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例题3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利用的基本能力,以及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2)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多媒体课件,所学过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复习 1)、连接()和()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2)、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 3)、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有()条。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 2、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枫叶、门窗、剪刀、五角星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1.师: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直线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曲线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电脑出示) 2.提出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猜一猜,再拿出图形动手折一折,验证一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 3.学生操作交流。(师巡视辅导) 4.汇报交流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名上台折,展示) (3)画出对称轴。 5.小结:从上面的图形中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的对称轴。 三、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呢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3.1圆的对称性

3.1圆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会画出圆的对称轴,会找圆的对称中心; (2)掌握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通过对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的探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过观察、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会用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解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前面我们已探讨过轴对称图形,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轴对称图形? 生:折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圆的对称性. 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你还记得确定圆的两个元素吗? 生:圆心和半径. 问题2:你还记得学习圆中的哪些概念吗? 忆一忆: 1.圆:平面上到____________等于______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______为圆心,定长为________. 2.弧:圆上_____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____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圆的半径.__________称为优弧,_____________称为劣弧. 3.___________叫做等圆,_________叫做等弧. 4.圆心角:顶点在_____的角叫做圆心角.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知识点一: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小学数学三年级《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 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 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水立方 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师:谁来指一指大概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猜猜是多少?(出示:132) 北海 的蓄水量洗浴业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洗车业

圆的对称性-教案

圆的对称性 (南充市建华中学 张懿)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并能运用其特有的性质推出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科学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由实验得到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由问题引入新课:要同学们画两个等圆,并把其中一个圆剪下,让两个圆的圆心重合,使得其中一个圆绕着圆心旋转,可以发现,两个圆都是互相重合的。如果沿着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折叠,圆在这条直线两旁的部分会完全重合。 由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对称中心是哪一点?圆不仅是中心对称圆形,而且还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二、新课 1、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实验1、将图形23.1.3中的扇形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某个角度,得到图23.1.4中的图形,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前后两个图形,发现AOB AOB ∠=∠,AB AB =,AB AB =。 实质上,AOB ∠确定了扇形AOB 的大小,所以,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问题: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是否相等呢? 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是 否相等呢? 实验2、如图23.1.7,如果在图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CD 的弦AB ,垂足为P ,再将纸片沿着直径CD 对折,比较AP 与PB 、AC ︵与CB ︵ ,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显然,如果CD 是直径,AB 是⊙O 中垂直于直径的弦,那么AP BP =,AC BC =,AD BD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加以 概括。 (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1)思考:如图,在一个半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里,准备种植六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相等,请你帮助设计种植方案。(2)如图23.1.5,在⊙O 中,AC BC =,145∠=?,求2∠的度数。 图 23.1.3 图 23.1.4 图23.1.7

小学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 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 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水立方 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 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北海 的蓄水量 洗浴业 洗车业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课题:20.1.1 平均数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灵活应用一组数据平均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对“权”的理解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 应试者听说读写 甲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教师更正 解:1、甲的平均成绩=《85+78+85+73>/4=80.25 乙的平均成绩=《73+80+82+83>/4=79.5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2、甲的平均成绩=....................................... 乙的平均成绩=.....................................?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上叙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每个数据一样重要。问题2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之后,看课本p112面,理解“权”的意义, 以及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三、交流展示: 例1:课本p112面例题1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小结:1、 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 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例1与问题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79+80+81+82)=80.5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四、归纳小结: 1、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3、权的意义 五、当堂训练: 一、必作题 : 1、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最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 一、教学目标 : 1. 语言知识目标: 1)能正确使用下列单词和短语:crayon, eraser, glove, wallet, watch, whose, first of all, lose and found box, mine, hers, be careful with, from now on... 2) 掌握first of all及be careful with的用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英语文明礼貌的询问和回答方式,拾金不昧的做人原则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听懂有关失物招领的简短对话。 2、能够正确使用特殊疑问句“Whose…is this/that? 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及其回答。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school things. Say what they are. 2.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Page 2. Match the words from the box with the pictures. 3.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Step 2 Listening practice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2. 1) Is the football Tony’s? 2) Are the crayons Betty’s? 3) Whose gloves are these? 2.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carefully. Step 3 Listen and read.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2. Act it out. 3. Learn “Everyday English” Welcome back! be careful with… from now on. Step 4 Work in pairs.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school things. Say what they are. 2.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3.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 Are the c rayons Betty’s? —No, they’re not hers. They’re Lingling’s. Step 5 Work in pairs.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or four. Put four or five school things on the desk. Ask and answer. 1. The students choose the school things.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A: Is this your pen? B:Yes, it’s mine. A: Whose pencil is it? C:It’s … 2. Read through the example with the class. 3. Pair them to ask and answer. Step 6 Language points 1.First of all, come and look in the lost and found box! First of all 是在介绍准备讲的几件事情的第一件事情。用于强调次序。 e.g. First of al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首先,让我作个自我介绍。 First of all, clean the surface that you are going to paint. 首先,把要刷涂料的表面弄干净。 2.Everyone, please be careful with your things from now on. be careful with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表示做某事时很小心或仔细。 e.g. He’s careful with his work. 他工作很仔细。 Be careful with the vase, it is valuable. 这花瓶很贵, 小心点。 Step 7 Homework 1. Remember all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ve learned today;

圆的对称性(教案)

5.2 圆的对称性(二)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对称性(轴对称)及有关性质. 2.理解垂径定理并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垂径定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2)你是如何验证的? 设计意图1、体验折叠是验证轴对称图形的非常好的方法。 2、确信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这样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圆是轴对称图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与圆的轴对称有关的性质。 二、探索与发现 如图,AB是⊙O的直径,画弦CD⊥AB,垂足为P,探索图形中的相等关系。 你是如何发现的? 教学设计: 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说理等方法获取结论。 垂径定理 文字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 。 三、例题讲解 2cm,你能求出圆心O到CD的距离吗?例1. 已知:如图,直径AB⊥CD,⊙O的半径为2cm,若弦CD=3 例2. 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

四、及时巩固: 1.如图,OA=OB ,AB 交⊙O 与点C 、D ,AC 与BD 是否相等?为什么? 2.填空 (1)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3cm ,AB 为⊙O 的一条弦,点O 到AB 的距离为5cm ,则AB=____. (2)如图,已知⊙O 的直径为10cm 中,弦AB=8cm ,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OP长度的范围是 。 (3)如图,以点P 为圆心的圆弧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的坐标为(4,2),点A 的坐标为(2,0)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五、应用与拓展: 1.某居民区一处圆形下水管道破裂,修理人员准备更换一段与原管道同样粗细的新管道.如图所示,已知污水水面宽度为60cm ,水面至管道顶部距离为10cm ,问修理人员应准备半径多大的管道? 思考: 如果水面宽度由60cm 变为80cm ,那么污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 2. (思维拓展)已知⊙O 的半径为5cm ,点P 是⊙O 内一点,OP=4cm ,则过点P 的所有弦中,最短弦的长为多少cm? 过点P 的所有弦中,长度为整数的弦有几条? O B A P O B A

《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同步教案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联系巩固,拓展提高 ⒈是啊,平均数的作用可真大啊!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还在什么情况下听过、见过或使用过平均数?(学生举例) ⒉老师举例

数据的分析全章备课教案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1课时 课题:6.1.1 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1) 学习目标: 1、认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权数的性质,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甲、乙两组各有8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单位:米):甲组:1.60,1.55,1.71,1.56,1.63,1.53,1.68,1.62。 乙组:1.60,1.64,1.60,1.60,1.64,1.68,1.68,1.68。 1、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A、甲组中的8个数都不相同:每个数只出现一次。 B、乙组中含有相同的数:1.60出现3次1.64出现2次,1.68出现3次,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数)不同,反映了数据之间的差异。 2、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A、甲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55+1.71+1.56+1.63+1.53+1.68+1.62)÷8=1.61(米) B、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64+1.60+1.60+1.64+1.68+1.68+1.68)÷8=1.64(米)

3、想一想,计算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有没有别的方法? A 、重复出现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乙组同学的身高也可以这样计算: (1.60×3+1.64×2+1.68×3)÷8=1.64(米) B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式子也可以写成: (1.60×3+1.64×2+1.68×3) ×81 =1.60×833/8+1.64×82 +1.68×81 =1.64(米) 二、探索研究、建立数模 1、在乙数数据的8个数中: 频数 频率(比率) 1.60 有3个,占83 ;1.64 有2个,占41 ;1.68 有3个占83。 83,1/4,8 3分别表示1.60,1.64,1.68 这3个数在乙组数据的8个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称它们为这3个数的权数。 A 、在乙组数据中: 1.60的权数是(83); 1.64的权数是(41 ); 1.68的 权数是(8 3 )。 B 、3个权之和是(83+41+8 3 )=1 C 、小结:一般地,权数是一组非负数, 权数之和为1。 2、按算式1.60×83+1.64×41 +1.68×83=1.64算得的平均数,称为1.60, 1.64,1.68分别以83,41,8 3 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三、思索、应用、拓展 1、比较下面的两种说法: A 、1.64是1.60,1.60,1.60,1.64,1.64,1.68,1.68,1.68的平均数。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Module3

Module 3 My new school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学校为话题,把焦点放在对学校的介绍上,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新生对介绍学校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或增加,或删除,或前后调整),合理设置课时。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进行理想、人生规划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部分描述物品的词汇及介绍自己的句型。本单元则是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引入到学校与班级这个话题上,这是学生很熟悉也是较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预设的任务中,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动态生成,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合作分享。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运用课本知识,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2.语言技能目标 3.学习策略目标

4.文化意识目标: 在中外对比中,了解不同国家的学校发展情况,了解不同国家的学校教育。5.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己家园的意识。参加各种英语活动,克服困难,在新环境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 四.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 [1] 重点句型:there be 句型表示存在的肯定,疑问与否定形式 [2] 重点话题:Introduce a school, a class, identify different places 2. 教学难点 [1] 数词与名词连用时,名词的单复数的使用。 [2] 掌握there be句型。 [3] 描述自己的班级和学校,能用恰当地道的英语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设计 ~ Unit 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