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闸北区彭浦镇科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0411

闸北区彭浦镇科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0411

闸北区彭浦镇科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0411
闸北区彭浦镇科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0411

彭浦镇科技工业街坊详细规划

一项目背景

当前,上海正进入人均国民收入5000美元向8000美元跨越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重要转折将对地区及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生产和消费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此,在战略上具体可考虑“三个并举”和“三个结合”。所谓“三个并举”,就是指实现发展城市中央商务区与城郊制造业加工贸易区并举实现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并举;实现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与解决以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所谓“三个结合”,就是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把发展经济和加强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把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积极扩大就业。

实现“三个并举”和“三个结合”,上海产业发展在总体战略上考虑,应从面向21世纪建设国际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出发,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快跨越5000美元踏上8000美元的新台阶。上海要有效推动其重点产业的发展,形成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新的产业发展的推动源,必须以体制创新为基础和保证,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彭浦镇科技工业街坊规划项目的提出正是在这个上海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历史赐予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通过对现状深入、细致的分析,抓住历史机遇,科学、合理地找准规划功能定位是本次规划首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9-2020)

●《闸北区总体规划纲要》

●《闸北区都市型工业产业升级规划》 (2003)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有关部门对规划区域的机场净空要求

三规划范围

彭浦科技工业街坊位于闸北区彭浦镇塘南区域内,是上海市彭浦经济城以及彭浦工业街坊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邻近市北工业新区,东南依托大宁灵石绿地大型生态居住社区。街坊北依走马塘河,南至龙潭工业园南侧边界,东临沪太支路,西至闸北宝山行政界线,江场西路从本街坊中间穿过,总规划面积25.17公顷,其中含江场西路建设用地1.75公顷,保留工业地快面积7.27公顷。

本街坊南望中环线汶水路西接沪太路,距人民广场约10公里,是紧邻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区,也是闸北区重点发展区域,依托沪太路直接联系中心城区,通过中环线便捷联系浦东空港以及沪嘉、沪宁高速,规划轨道交通M7、R1线经过该区域,交通、地域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四现状分析

本次规划总规划面积约25.17公顷,其中一号地块8.18公顷,二号地块5.02公顷,三号地块2.94公顷,保留已经建成工业地块7.27公顷,江场西路延伸建设占地1.75公顷。现状规划范围内用地主要是工业用地、塘南村村民居住用地和市场用地以及自然河道等。现状工业主要以二、三类为主,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现状民居建筑质量较差,主要为

三类居住用地,配套设施不全;另外临近江场西路、沪太支路口有一曹安农贸批发市场,属临时性建筑,市场及周遍环境状况不佳,人流、车流、货流混杂,已经不符合该区域城市功能区位改变的需求。规划基地内现有走马塘河及其支流经过,但是受到严重污染;整个街坊现状绿地及其它公共设施缺乏,环境质量低下。

(一)发展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

●临近中心城区

属于典型的近中心型产业街坊,直接受到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包括基础设施、金融保障、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如贸易、会展、接待等。

●交通条件优越

直接与中环线东西快速干道和沪太路南北干道相邻,另外轨道交通M7线、R1线经过该区域及周边,交通条件十分便捷,既可快速到达市中心,又可通过快速干道到达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同时通过中环线和沪太路联系沪宁、沪嘉等高速公路,将上海郊区工业带和苏南经济区纳入辐射范围,有助于发展为生产加工区配套的管理型智能型工业街坊。

●周边条件优越

周边区域是闸北区向北发展的主要区域,房地产开发已经走向成熟,随着城市的扩展,已经不是印象中的城市近郊,因而周边较为成熟的建设特别是市北工业新区和大宁灵石公园聚居区的建设,必将为本工业街坊的开发带来成熟的相关配套条件,为区域协同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提供可能。

●丰富的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本身是上海的一大优势,本工业街坊在城市区位上的优势必会将此优势突显出来,从而为发展智能型、科技型工业街坊提供人才保障。

2 劣势条件

●用地条件受一定限制

作为一个都市型现代科技工业街坊,需要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设施,本次规划25公顷的用地略显偏小,向周边继续扩展余地已经不大。

●交通干道穿越街坊

江场西路的延伸,一方面为街坊对外交通创造有利条件,但将本身用地偏小的地块划分为二,对街坊内部的沟通和整体开发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

●地块内有一定拆迁压力

现状地块内没有空地,均需要对原有用地进行功能置换和拆迁,增加了开发成本。

●周边有一定污染型产业

本工业街坊周边特别是临近的宝山区还有不少二、三类工业用地,近期建设对绿化隔离等环境过渡设施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水环境近期改善也受制与周边用地。

●临近军用机场

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同时伴有噪音污染。

(二)发展对策

利用临近彭浦经济城和彭浦工业园的优势,强调区域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同时发展以管理、科技等占地少、效益高的企业,依托广阔的郊区工业带和苏南工业,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发挥其邻近中心城区和交通上的优势,避免发展以加工为主占地多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鉴于净空的限制,本工业街坊不追求高开发强度,而应致力于发展环境优美、较低开发强度的生态型产业园,从而提高土地价值和园区品质,对进驻企业也可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

现状用地平衡表

五规划理念

智能化、人性化、生态化、效率化、网络化

(一)都市型园区

鉴于本工业街坊在上海所处的独特区位,她必将区别于其它工业开发区而建立一种全新近中心都市型企业园区。在这里,稀缺的中心城区土地价值将以最大的利用效率加以开发和体现,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区开发模式。

(二)生态型园区

都市型企业工业园概念的提出,将环境品质放于首要的地位,较低的开发强度和较高的绿地率将园区提升到闸北区乃至沪北又一地标型区域,与大宁灵石公园交相辉映。(三)智能型园区

首先,智能型社区主要体现在园区主导产业为高科技类型,将聚集大量高智慧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成为辐射其它环沪工业基地的神经中枢;另一个层面体现在整个园区以一种高智能的系统运作,从开发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均按照智能型的程序井井有条的运作。

(四)发展型园区

作为智能型的园区,其本身必须是不断发展的,没有永远领先的理念,没有永远超前的模式,要想永远站在时代潮头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系统接受先进思想的注入。另一方面,园区较高的高定位并不代表起步阶段的好高骛远,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结合现实的条件分步骤有序实施。

(五)效率型园区

运营的高效是现代工业园区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尤其是作为联系郊区工业基地和中心城区CBD(中央商务区)的近中心产业园,只有高效率的运营,才能与高智能的定位相吻合,也只有运营的高效率,才能弥补底密度开发的经济效益。

六规划布局

(一)总体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一心、三片”

一轴——本工业街坊设置一条贯穿南北的开敞绿带,成为统领整个园区各个功能组团和空间的主干结构,该开畅绿带和江场西路呈十字交叉,将整个街坊地块划分成四个相限。

一心——指江场西路和沪太支路交叉口处的园区配套管理中心,包括迎宾广场、办公管理、商贸展示、会务接待等职能,是为园区配套的核心服务区。

三片——指通过街坊道路、绿带以及功能、建设时序等将街坊大致分成三个功能区域,分别是:

(1)工业街坊综合配套核心区

主要职能有办公管理、金融服务、贸易咨询、会展商业等,同时设有物业管理,在核心区建设带有工业街坊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是整个街坊的公共服务中心。总用地 1.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1万平方米。

(2)现代低密度产业园区(企业公园)

该区是生态型、智慧型、网络型园区的最直接体现,结合中央绿带和滨水广场,将高品质的环境建设作为本区域的主要特征,入驻企业定位较高,可以作为大型企业的管理中心和决策中心,同时带有辅助生产和研发的功能。总建筑面积约13.54万平方米(3)现代企业加工区

该区域为已经建成,初具规模的现代企业加工区,目前主要为龙潭工业园、彭浦橡胶总厂、砂轮厂等,总建筑面积5.16万平方米。该区工业布局近期保留,与园区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产业建议远期逐步置换为无污染,高科技型产业。

规划用地平衡表

规划经济技术指标总表

(二)道路交通结构

工业街坊内分主路和支路,街坊主路宽度16米,大致呈“上”字形,利用沪太支路的一段形成交通环;其它各分区内部通过红线10米的支路形成若干个小环挂接在街坊干环路上,从而形成二级环路系统。街坊内共布局约十个地面停车场和两个地下停车场,总共设置停车位约528个。近期江场西路不能辟通的情况下,暂时拓宽2、3号地块之间的街坊路沟通沪太路与沪太支路之间的东西向交通。

本规划采用人车分流系统,步行交通结合绿带、连续的广场、滨水空间等形成饶有趣味的休闲观光路线,将园区各主要景点加以有机串接,同时便于组织高品质的展示游览路线和员工休闲漫步通道,全面创造人性化产业公园。

规划道路情况一览表

(三)绿化生态系统

绿化生态结构以约25米的中央生态绿化带为主干贯穿南北,强化滨水绿地和开放空间,体现现代产业公园独有的壮观和宏伟气魄,各产业组团中间形成院落型开场空间分布于主轴两侧,并形成东西向绿化次廊通向园区纵深,从而构建起以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型立体型生态园区。园区总绿地率控制在不低于30%的水平,其中集中绿地率不低于10 %,建筑内庭也加强内部绿化,使内外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规划保留现有河道和水面,并进行岸线改造和整治,沿河控制不低于6米的滨河绿带。

(四)空间景观结构

在绿化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筑外型的丰富变化和室外广场的生动布局,形成丰富的园区景观体系。园区配套的办公管理会展职能及其广场景观无疑将成为园区的中央亮点景观,管理中心的建筑规划成为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带有园区门口户景观的职能;其余建筑及配合周边环境形成现代生态企业风貌区、现代生态都市生产风貌区等特色园区风貌。通过规划,希望形成以下若干个标志性景点:迎宾广场、中央绿化带、智慧大道、水景广场休闲带、浪涛沙生态广场等。

七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建成闸北区又一环境景观示范工程

通过一系列环境改善措施,改变基地目前环境质量低下,水体污染的不良现状,通过技术手段使得园区建成后在废气、废水、噪声等方面均做到达标排放,逐步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园林式都市产业示范区。

2 规划措施

(1)通过引进项目的严格审查和引导,杜绝污染类企业进驻园区,主要引进无污染类型企业。

(2)增加绿化面积,对园区主要开放空间进行园林化布局,增加植株种类,通过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和组合,形成立体的绿化环境框架。

(3)重视对基地内河流水系的保护和改造,在不减少水体面积的前提下,对河流作局部的改造和驳岸处理,创造丰富生动的滨水空间。

(4)沿走马塘河道蓝线外设置6米的河岸环境控制线,线外再设4米建筑控制线,总共形成10米的岸线保护区域,给滨河绿化和防护林带留出充足空间。

(5)园区内企业生产生活污水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到达标排,,废水排入规划污水管道,严禁排入水体。

(6)园区内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排放废气。在生产上有化学废气以及产生飘尘的企业不应进驻,由锅炉、空调等设备产生的废气应该在国家环保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7)严格控制噪声污染,通过沿主要道路和地块边界的绿化林带等措施减少设备噪声和货运噪声。重要地点设置噪声监控设备。

(8)园区建筑禁止使用镀膜玻璃,禁用屋顶广告灯箱,夜间亮化系统应在晚间11点钟后关闭,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光污染。

八市政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充分重视市政工程设施在工业区中的物质支撑作用,市政工程设施对于保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创造舒适、安全、方便、优美的园区物质环境,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园区的市政工程设施规划充分反映先进的科学技术、可持续的环保理念、高效的生产需求、宜人的工作环境。有关设施的布置和工程系统的选择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环保的理念,既体现适度超前,又有利于实施操作。

·本园区中各项地面设施除了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外,在规划时,将其作为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布置,并在建筑形式上要求与园区总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克服以前市政设施影响园

区空间布局(如建筑风貌)的弊端。尤其注意将设施的功能与空间景观相融合。

·坚持动态和可持续开发的理念。园区组各团内的市政工程设施和管线根据开发分期保持相对独立性,以便于分期开发;同时,又注意各分期市政工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呼应,以便于滚动发展,最终形成完善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本园区的市政过程管线全部地下敷设,条件具备的话建议利用中央主干道和绿带共沟敷设,以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并且尽量一次敷设到位,确实没有条件实施的,预留管位,以利于后续发展。

(二)给水工程

(1)用水量计算

用水量标准

工业生产用水——(用地面积)4000m3/km2·d

配套建筑用水——(建筑面积)10L/m2·d

市政绿化用水——(用地面积)2L/m2·d

消防及未预见用水——以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计

本工业街坊最高日用水总量为1625m3/d

(2)水源选择

本园区水源接自江场西路下的城市给水干管和交城路北的DN600上水管,采用双水源供水,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4)管网布置

为保证供水安全性,本园区给水干管呈环状布置。

干管管径DN400,支管管径DN200—DN150。

给水管布置在园区道路的西、北侧,埋深控制在0.6-1.0m左右。

给水管材用球墨铸铁管,入室管选用UPVC管、或钢塑复合管。

(5)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结合城市给水网布置,最小管径不小于DN100,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不小于0.1Mpa。

消防给水管道流量不小于10L/s—15L/s。

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其最大间距不超过120m。

(三)燃气工程

(1)气源选择

本园区燃气远期选用天然气作为气源,规划从江场西中压燃气管引入,在园区形成天然气中压B、低压二级管网系统,规划在各组团分区设置中低压箱式燃气调压器。(2)中压燃气管道采用环状网的布置形成,以增加供气可靠性。中压管道为Dg200,低压配气管为Dg100-Dg80。

燃气管用布置于园区道路的东、南侧,埋深0.7-1.3m。

(四)污水工程

(1)污水量确定

本园区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和职工生活污水,取0.9的排供系数,则本园区最高日排水总量为1110m3/d。除去已建成工业厂房的污水量,则本工业街坊完全建成后新增污水量约850 m3/d。

(2)污水处理

原则上本工业园区杜绝污染型工业入驻,各企业将污水自行处理达到相应要求后再行排放。一号地块污水由北向南收集后,接入南北向排污干管(D300),向南排入江场西路下的城市污水干管,二,三号地块污水则由南向北汇集,最终排入江场西路城市污水干管,向西输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3)管网布置

结合建筑布局,污水管网形成相对独立的排水体系,污水主要收集方向为由南北向中间(江场西路)使各地块的污水就近接入,最后汇总至江场西路下的城市污水干管。

污水管道布置于园区道路的东、南侧,埋深控制0.7-3.5m。

(五)雨水工程

(1)选用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

q=33.2(P0.3-0.42)/(f+10+71gP)0.82÷0.071gP

参数选用:

重现期P=1年

径流系数采用0.6

(2)管网布置

根据地面标高和建筑组团划分排水片区,雨水管道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各地块雨水从东南向西北汇流后,近期排入现状河道,远期沿滨河设截流干管(Φ800-1000)接入江场西路雨水干管。

雨水管道布置在园区道路的西、北侧,埋深控制0.7-3.5m。

(六)供电工程

(1)用电量计算

本工业街坊的标准厂房用电标准分别取50W/m2(建筑面积)负荷9348KW,园区配套建筑按40W/m2(建筑面积负荷9883KW),市政及不可预见用电量按上述用电量的10%计,则本园区的用电总负荷为11200KW,取同时系数为0.7,则本园区变压总负荷为7850KW。

(2)电源配置

本工业街坊近期以沪太支路上10KV电力线为主要电源接线,并设10KV箱式配电站十处,容量根据负荷计算选择2×315或2×630的变电组合。

考虑用地和景观要求,本园区10KV配电站采用变电箱或结合建筑的形式设置。

(3)供电线路

10KV电源线采用单环网方式接线,电缆全部地埋。

电缆布置在园区道路的东、南侧,埋深0.6-0.8m。

(七)通讯规划

(1)电话量预测

本街坊的电话量,工业厂房按服务面积100m2/线配置,园区配套按25m2/线的标准配置,则本街坊所需电话总量为2760线。(2)电话来源

规划从江场西路的电信管道引电话电缆。并在接入处设电话电缆交接箱。然后分线接入各建筑组群。

(3)线路布置

通讯线路主线采用6孔管道,支线采用4孔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埋深0.6-1.0m。

(八)环卫工程

规划在沪太支路两个辅助园区出入口处各设置一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将本园区内的工业固态垃圾进行收集、分类、压缩后,至专业垃圾处理场处理。

公共厕所的设置,除各厂房和配套建筑内的配建共厕外,本园区内增加规划公共厕所3座。公共厕所可结合建筑、绿化共同布置。

九建筑设计

(一)平面设计

园区配套综合楼建筑平面布局充分考虑到办公、会议、展览等使用功能的综合性。底层以非对称式空间格局沿横向方向依次布置门厅、展厅、电梯厅、多功能报告厅等空间,给人以登堂入室般的礼仪性序列感受和强烈的秩序特征。标准层平面中各功能用房围绕垂直交通核心南北向布置,以保证所有办公用房均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及景观视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生产性厂房的设计原则是按照标准的模块化框架设计,方便按照入驻企业的规模灵活划分,同时利于远期全面向管理型智能型企业办公功能的转化。

(二)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配套综合楼立面造型紧紧把握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整体上借鉴几何建筑构图手法和立面黄金分割比例,使之具有传统管理建筑严谨庄重的古典气质,同时又通过运用玻

璃统窗与干挂石墙的虚实对比,以及屋顶金属挑檐与玻璃雨蓬等的巧妙运用,为建筑带来清新明快,简洁精巧的现代精神。建筑里面上的通高壁柱为建筑造型带来强烈的向上气势。深邃的窗洞,增强了建筑体量感,丰富了立面光影效果,充分体现现代工业园区建筑的稳重和大气。

生产型建筑底层采用4.5米层高,其它各层采用4米层高。办公管理型建筑底层采用4米层高,其余各层采用3.3米层高。少量员工公寓层高采用2.8米。

1.外立面建筑材料的应用

外立面建筑材料主要采用石材很金属铝板幕墙,是古老石材建筑的雄浑和现代建筑技术的精致的完美结合,玻璃采用无色透明玻璃,形成典雅、宁静的建筑外观。金属铝板、透明玻璃与彩色涂料、素混凝土材质、肌理的反差,造成“虚”与“实”的对比,更能体现建筑体量感。稳重、大气、现代建筑韵律的立面设计,契合了引领时代的鲜明性格特征。

2.外装修材料

(1)底层室外入口平台、踏步、残疾人坡道:毛面花岗石和抛光花岗石贴砌。

(2)外墙:素混凝土加彩色涂料,局部重点地段采用抛光花岗石结合毛面花岗石干挂。女儿墙、檐口线脚等为金属铝板外包。

(3)外门窗:外门采用不锈钢玻璃门,外窗采用密封隔热性能良好的钢质玻璃窗,配套建筑采用彩色塑铝门窗。

3.内隔墙墙体材料

房间分隔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4.屋面保温

屋面保温材料采用100厚憎水珍珠岩板。

5.屋面防水材料

屋面防水等级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为Ⅱ级防水等级,防水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上,设施要求为二道防水层。本工程屋面防水层用料一道为细石钢筋混凝土,另一道为彩色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大型科技园区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说明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杭州恒生科技园项目地块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地处杭州湾北部,从东、北、西三面呈弧形环绕杭州主城,是杭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通往苏皖的门户。随着沪杭高铁的建设和通行,标志着杭州与上海即将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而余杭作为杭州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区,将是‘同城效应’的最先受益者。区内拥有北美软件园、民生药业、欧文斯科宁等项目,同时阿里巴巴淘宝城、联强国际、亿脑科技等高技术产业园也将相继落户。该区域产业形态完整、强势。 项目地块(包括一、二、三期工程)南侧为文一西路,东侧与东北侧为闲林港,西北侧及西侧为规划道路。项目位置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本项目规划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分别为位于东南的一期工程地块,位于东北的二期工程地块和西南的三期工程地块。项目整体规划条件为:总用地面积面积84666㎡,容积率≤2.6,绿化率≥20%,建筑密度≤40%。本次设计为三期工程,其用地面积28608㎡。 1.2 工程性质和组成 三期工程由两栋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六栋多层办公、地下室组成,两栋高层建筑功能为办公楼和商业,裙房功能为商业配套及车库,地下室平时功能为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等,战时功能为二等人员掩蔽所、专业队掩蔽所、装备掩蔽所。 1.3 建设规模1.3.1 建筑面积 (1)总建筑面积: 140175㎡ (2)地上建筑面积:113994㎡ 其中高层办公建筑面积: 51760㎡ 多层办公建筑面积: 22396㎡ 商业建筑面积: 9298㎡(占地上建筑面积的8.3%) 汽车库建筑面积: 22506㎡ (3)地下建筑面积: 26181㎡ (4)计容积率面积: 113994㎡ 1.3.2 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室外地面至建筑屋面) 北高层楼 22层高度85.70m 南高层楼 21层高度81.90m 裙房 6层高度24.70m 多层 5层高度18.60m 多层 6层高度22.20m 1.4 设计范围 1.4.1 完成本项目及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估算和区域管线等设计。 1.4.2 本设计不包括绿化景观设计、特殊内部装修和弱电设计。但区域内预留通信通道,楼内预留弱电机房及管井。

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价值分析

一、地块隐含的三大价值体系: 商业 地产产业 创意产业园

二、产业价值、地产价值和商业价值关系: 如果从运作创意产业 园的思路出发,本项目地 块的各方资源中蕴涵着三 大价值体系:产业价值、 地产价值和商业价值; 这三者关系表述为: 以产业概念为主导经营实 体,将产业概念做大、做 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来带动和提升地产开发价 值与商业经营价值,同时, 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又需 为产业经营提供合理的、 优越的、与之匹配的生活、 工作、休闲、居住等服务 设施,形成产业的”产学 研“与居住、消费、一体 化的运作模式。

三、本案地块存在的决策因子: 宏观市场条件:?城市特性的影响;?政策的限制因素;?创意产业发展基础(人力资源、产 业发展、资源整合能力、市场环境及机遇 等); 项目自身条件: ?地块的区域特征及现有资源; ?交通状况及未来发展; ?地块体貌特征的影响;定位决策产业定位 商业经营 地产开发

四、地块面临几个核心问题: 1、国家政策上对工业性质地块的限制,未来本案将面临如 何入市的问题; 具体问题:仅出让使用权、无法按揭;营销推广限制 2、未来经营过程中,如何平衡“产业、商业、地产”三者 的价值关系问题; 具体问题:产业概念嫁接问题;地产开发、商业引进与产业经营的 互补关系处理;商业与地产的开发比例; 3、区域市场是否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 具体问题:市场可行性论证: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休闲产业等发 展成熟度,以及人力、财力投资力度与相关政策辅助; 4、地块的“产业、商业、地产”的价值解析; 具体问题:地块自然环境的再造和利用;旧有建筑的包装利用;园 区内三大实体的空间布局关系;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产业园区规划建议

**产业园区定位建议 目录 一、项目招商定位原则 二、园区优势提炼 三、主导产业定位建议 四、服务特色建议 五、软硬件基础实施建议(智能化方向)

一、项目招商定位原则

二、产业园区优势提炼

三、主导产业定位建议(可选) 1.电子商务产业:高速发展的热门行业,可形成办公、物流、仓储一体化格局, 电子商务产业园可以分为狭义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与广义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广义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不仅包括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同时,还包括文化创意、教育服务、IT/软件开发、制造类产业。例如,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即为广义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狭义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上述企业涵盖电商平台运营、代理运营、平台服务、软件系统开发、数据分析、营销广告、渠道推广、专业咨询、仓储物流、网店摄影、人才培训等电子商务直接或相关环节。今后将是电子商务产业爆发的时代,人们的消费模式不再是生产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而是生产商→物流商→消费者这种去中间商环节的模式。 2.生物制药与健康产业:朝阳产业,主要针对中上游链条,即医药研发与创新 和药物制造产业,国务院2013年9月28日发布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康服务业的改革措施、变化方向、支持政策以及发展目标,同时给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园区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该文件的支持政策非常全面,包括了医疗服务的一些具体细节,如医生的职称等,也提到了土地的优先供应、投资基金的引导、私立医院的准入及发展方向、第三方检测,甚至还提到了健康服务和其他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同时明确提出要结合当地的优势来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渴望是不计成本的,医药与健康产业必将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项目情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43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 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天元世纪:体系完整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工业园区不同于普通的建筑工地,它作为各级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平台,也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工业投资实体,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历程中,往往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基于政府意志来有效地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进而向更高层次升级。 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客户要求顺应市场这么简单,还应该要符合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意志,北京天元世纪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会基于园区进行SWOT分析,结合园区实际情况,设计和规划并确定园区定位。 第一,是对于园区的资产做认真调查,再根据地区产业的资源情况特色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经过认真调研以后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后再进一步确定做哪一类工业园区,是做物流工业园区,还是做医药工业园区,或者做食品工业园区。这些都是根据当地有哪些企业、拥有哪些资源,做认真的分析研究。 第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业的选择需要同时策划完成,以便下一步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一般有七通一平、九通一平,在这些确定好的同时,一定要对园区认真地规划,尤其重要的是有同类产业或同类

产品的话,一定要集中摆放集中在一个园区发展,方便功能区域的划分,比如装备制造业就要摆在一个区域内集中,集群化地发展。 第三,工业园区里的产业结构调整要规划好。北京天元世纪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会对该园区产业进行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进行企业的产业的结构调整,令企业能够进一步提档升级,并且会把科技含量低的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出去,把科技含量高且产品附加值高、有前途的产业引入进来,加大园区发展价值。

最后,北京天元世纪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会设计完整的工业园区的市场体系建设。包括工业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产品研发体系的建设、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品牌推广体系的建设,等等。还可以加入中介,比如会计、律师服务等行业的体系建设等等,一系列的市场体系建设都要进一步完善,做到不出工业园区,企业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这样的工业园区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产业园区的规划与理念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1、广州科学城概况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37km2,是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高效率投资服务软环境的多功能现代新型产业区(图1)。 广州科学城的地形主要分为丘陵台地和河涌冲积谷地。其中大部分丘陵台地高程在50m~120m,北部最高的迁岗大山为288m,其地质构成以花岗岩、混合岩为主;河涌谷地则地势平缓,高程一般为15m~20m,其地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浅覆盖区,基岩地基和硬塑粘土地基的强度和埋藏条件相对稳定。科学城中的丘陵山地生态绿化环境良好,树木茂密,枝繁叶茂,以荔枝、橄榄等果树为主,谷地以农田为主。 2、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 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都是核心内容之一,是关系着全局性的工作。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或园区的环境、开发成本、效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风格和魅力,也决定着其与城市或园区其他组成元素的和谐。总体上说,广州科学城在用地布局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图2)。 2.1 与自然和谐统一 为了充分利用科学城现状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规划项目组与重庆建筑大学黄光宇教授合作进行了以“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科学城总体规划对用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并以现状山体和河涌为生态系统骨架,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山脉和谷地的走向,把建设用地安排在平坦的谷地上,并按谷地走向进行拓展形成纵向发展轴,横向拓展形成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相对集中且有机疏散。这样的布局结构能充分利用自然山体资源形成较好的城市景观,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3)。 2.2 开发的经济性 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对大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政府来讲,资金缺乏是制约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要把降低投资、提高资金的效益作为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 广州科学城用地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山体和生态环境,利用谷地进行开发建设,避免了对山体的大开大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 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招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公司成果完成时间:2009年7月目录1.项目分析 001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2规划范围与现状分析1.3规划目标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1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前期概况自1992年起,北京理工大学与当时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合作建设学校周边产业开发区,共同投资三亿多元建设了三座大厦(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家教育交流中心),形成了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的主体建筑。目前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0亩,已开发建成近10 万平方米建筑物。理工科技大厦建筑面积32083平方米,用于中小企业创业,具有中小型科技企业办公良好环境,地理位置优势突出。海淀科技大厦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园办公大楼。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建筑面积19956平方米,大厦内有入驻企业办公场地,北京理工科技集团总部设在大厦六层,大厦内设有用于企业交流、学术会议、信息发布等报告厅、会议室,三星级客房和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2项目区位与规模区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校区东邻中关村南大街,南接魏公村路,西毗苏

州桥街,北跨北三环路,与友谊宾馆接壤,处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城、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中心地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位于学校中关村校区西部(戊区),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叉口,南与5、6大学生公寓隔校园道路相望,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西临西三环,东至校园西路。占地面积与建设规模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占地面积73亩(约4.9万平方米),地块呈南北向直角梯形(南端顶边176米,北端底边209米,南北长255米)。本项目用地性质为教学科研用地,拟规划建设规模为:规划容积率4.2,控制高度80米,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地上建筑物规模20万平方米。项目在北京市的区位项目在理工大学的区位1.项目分析1.2规划范围与现状分析规划范围项目地处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 区西部,南至5、6大学生公寓北侧,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东至校园西路西,西至西三环。周边现状分析项目地理位置重要,主要考虑如下周边现状:第一,项目处于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口,重要临街面面向三环,对将来建成的建筑外立面形象要求较高。第二,项目与武警总部大楼和北京电视台办公楼隔三环相望。第三,考虑项目本身与校园主楼的相互关系。综上,设计时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高度都推敲科技园区建筑的形体关系,才能满足周边环境的需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探讨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探讨 【摘要】:工业就成了我国市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其中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业结构,规模的越来越大,数量的越来越多,这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工业园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规划设计问题、技术问题、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问题、监管问题和观念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采取保障措施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促进我国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便对现代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字】:工业园区;规划;管理 引言 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工业发展的本质,传统工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传统工业区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工业化、机械化和缺乏人情味的。随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发展目标,结合大规模产业转移给我国内地带来的工业园区建设的新契机,如何建设生态园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工业园区的特点 1、现代工业园区的特点 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其生产带来的力量和大尺度感震撼人心,因此,慢慢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工业文化。在一般意义上,工业园区单纯的就是工作的地方,没有所谓的休闲、娱乐、医疗服务、住宿等条件。在最近的几年里,工业污染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被关注。工业污染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环境还有一些生物的危害。污染主要包括“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值得庆幸的是,现代工业园区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技术来完成普通生产,再加上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的防治工业污染的举措。目前,工业污染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我国工业园区现状 1、工业园区规划问题 在现代的工业园区规划中,虽然考虑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大多数而言,还是比较以经济利益、节约资源为主的。现在一直倡导着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回收利用,如果在设计阶段的时侯没有认真的考虑回收工作,那回收工作可能会再次产生污染物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导致整个运行生产的成本上升。如何进行循环经济的设计是我国现代工业园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某科技园设计说明

塞纳工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构思 ???? 1、科技园区充分考虑工艺使用要求并注重与自然地形有机结合,在现代绿色理念的模式下,更重视塑造一个花园式的科技工业园区,张弛有序的庭院式大广场设计,构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 2、科技研发和商务办公建筑注重城市景观的塑造,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线。 ???? 3、生活服务区相对独立安静,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安静、方便的条件。???? 4、理顺周边交通,构建绿色交通网络提升可达性。注重地块内部交通流线组织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 ??? ?5、规划合理开发时序,以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先导,各功能区可独立施工建设,循序渐进。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二、规划布局 ???? 由于中间规划区间道和输电高压走廊的穿越,地块被分割成三块独立的区域。依照园区使用要求,首先对园区功能分区进行规划布局。整个园区由科研开发生产区、行政商务区、生活服务区三个功能区组成,依据现状地形条件和各功能区对内、外联系及动静的要求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各分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1.科研开发生产区 ????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把作为园区核心,也是人群活动较频繁的科研开发生产区安排在S1地块,此区域毗邻珠海大道和沿江快速路,交通流线清晰,由北面的创新楼及8栋标准厂房、2栋高层厂房与一栋办公楼组成。规划设计具有现代雕塑感的创新楼,建筑采用局部架空、错层中空等形式,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丰富的办公空间,标准厂房流畅的阵列排序,形成各自独立并且开敞的商务绿化空间,建筑空间与绿化空间相互渗透,规划明确清晰,办公广场与装卸货场有机结合,将科研开发生产区的功能要求与绿色概念完美体现。 ???? 创新楼体量变化丰富,外观虚实结合,采用大弧度与幕墙设计,充满现代气息及科研感。面对宽阔的珠海大道,形成城市的景观点。本区内整体建筑群通过精细设计,错落有序,具有良好的城市空间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 2.行政商务区 ???? 行政商务区安排在S2地块及S3地块的北面,本区由一栋27层的双塔式科研楼与一栋三层的综合楼组成。一东一西,与科研开发区及南面的生活区共同围合成一个空间变化丰富、开敞式的文化广场空间。精心组织的下沉式内广场与视觉效果极强的外广场叠加衔接,将整个科技园每个区域有机地组织起来,做到层层深入,有小至大,主题鲜明。同时又能与园区内其它各分区建立密切的联系。每组建筑又有自己的庭院空间,通过水景、雕塑、等设计手法使广场、庭院、建筑、三个不同层次的空间相互流动。加之建筑、广场、绿地、树木、城市绿化带相互交映构成美丽的园区景观。本区西面是三层的综合楼,功能设计有大小商铺、超市及员工食堂,满足整个园区的生活需求。矗立在园区东面的双塔式高层科研楼,形体极具时代感,用幕墙创造视觉强烈的冲击效果,与园区北面顶端的创新楼一高一低,相互辉辉映,酷炫无比,给整个园区奠定下了现代,简洁,科技的美感,并用象形的设计手法,生动的将园区生产的墨盒产品,以时尚、现代、整体的方式醒目的展现在园区。 ???? 3.生活休闲区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基地内六个产业园依据泾渭工业园产业布局、内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园区空间结构和场地条件进行布局。 ①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综合保障园居中布局便于更好地向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发挥服务功能。居住及配套设施结合绿化水系廊道布局,创造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 在综合保障园的北部为综合用地,这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种增加规划弹性应变能力的用地控制方式,综合用地将来可安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综合用地的设置首先利用轨道交通对其两侧用地的辐射影响力,其次与纵横两轴作为基地和城市景观大道的构思相协调,并且适应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和市场需求。 ②高新企业园位于台塬之上,安排运输量大的企业。靠近泾渭工业园物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 采用集约化,多样性布置。道路将地块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地块,企业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选择,并可灵活调整。相邻企业的管理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形成沿渭源北路的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厂区规划以一定规模的联合厂房为主,体现工业厂房的规模化,综合化特征。 物流通过东西两翼的泾渭路、渭阳路与外部衔接。人流沿渭源北路与居住区保持便捷畅通。 建筑体块彰显工业生产特点,齐整有序的沿街厂房,对外诠释着企业精神和发展活力,地块内灵活设置绿地,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 ③科技创新园:位于综合保障园西侧。规划满足科研办公、科研试制和试验功能。 景观引入:园区沿横轴展开,水系、绿化穿插其中。 树形生长:以东西向景观轴为主干、以南北向发展轴为支干,以各类科研生产模块为叶片弹性生长,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富有弹性和发展空间,保证园区的创新和活力。 ④化工环保园:位于基地西南角,处在城市主导下风向,以减少对基地的污染。工艺性强的复杂设施布置在内部。使化工环保园外部空间完整、内部空间有序。 感谢您的阅读!

广东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导则 1.1 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新期广州市的产业发展目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有关发展规范及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应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现有工业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 1.3 本指引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香港、台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1.4 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的建议引导,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 1.5 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要求。 1.6 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 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2.1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 2.1.1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与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述的工业用地M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内(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清洗、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或与上述程序项配套的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 2.1.2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用 来主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 2.1.3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区用地。

产业园建筑设计说明

铅山智慧电商产业园项目规划设计 方案说明 第一章 概述 1.1规划背景 1.1.1项目简介 电商时代 城市核心 随着城市的发展,铅山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四大主题”、推进“四项工程”、加速“六化”进程,加快“三区”建设,主动对接和融入上饶市“1+6”都市发展区,城市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铅山,东近浙江,西接赣中,南邻福建,北望安徽,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1.1.2基地现状 基地东面长约157米,西面长约149米,南面长约102米,北面长约90米,地块成梯形四边形,规划用地面积13621.97平方米。 1.2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 《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14 《城市道路和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J114-2001 各工种工程设计的国家规范及地方规定 设计要求、地形及红线图 第二章 总平面规划 2.3规划目标 2.3.1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建设规模、功能要求、商业配比、服务配 套等要求,同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成为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与周边地区环境相协调。

2.3.2塑造产业园形象特色,使产业园规划设计更具识别性。 2.3.3注重项目运作的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单体均注重当地气候 特点、使用习惯。 2.3.5单体设计力求体型规整、方正。最大化的降低建筑成本。 2.4规划总体格局 2.4.1规划以多层办公为主,使办公有良好的日照及通风采光。 2.5道路交通规划 整个产业园通过道路的划分,将其分为两个组团,每个组团内部又以环形道路贯通,划分合理有序。 2.6绿化景观系统 绿化与公共空间布局在满足工作产业园相关的同时,注重绿化与公共空间的有效适用性,并通过其周边建筑形态的处理,使绿化系统成为体现产业园形象特征的骨架。 2.6.1绿化景观设计 规划公共绿地分为:产业园中心绿化景观带,组团公区绿地,楼间绿地和道路绿化四部分组成。 规划理念:绿轴 绿核 绿核:产业园主入口+产业园组团景观中心 绿轴:办公楼间的组团绿地 中心绿轴系统是以一条自南向北的复合景观带为树干,组团道路为树枝,组团绿地为绿叶,形成一株会呼吸生长的大树,唤起人决对自然环境茂密植被的集体回忆。 本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了大面积绿化,满足绿地率要求。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与小品、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整体的办公环境,提供办公人员的活动娱乐天地,让每间办公室都有良好的室外景观。具体的设计原则是:在各主要出入口适当位置、中心区域、对景地点等处设置赏观类树木,中心绿地作为员工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及环境设计的重点,设有草坪、铺地与丰富的观赏植物,建筑布局也使得产业园绿化景观更亲近、自然。 道路旁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夏季具有遮阳降温的作用;建筑北侧适当种植常绿乔木,冬季可以适当阻挡寒风;建筑南面适当种植落叶乔木,帮助建筑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2.7建筑群体形态设计 办公建筑设计以多层、高层为主,形成自然组合、适当错位的形式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为适应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以及产业结构,需要对产业 园区进行规划设计。文章通过对产业园区的用地布局、交通结构、指标体系控制、城市设计空间、规划实施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完善城市整体布局、提升资 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产业园区;空间;交通;规划 1、引言 为满足于城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构想,遵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城市空 间生长肌理,促进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并通过编制产业园区规划 确定开发建设,通过用地调整和深化,提升发展园区质量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园区品质。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为目标,精心 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环境,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 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促进地区土地升值、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并独具特色的 现代风格高新产业园区形象。 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安排,合理确定园区内各功能区,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形成规模性的建设,提高土地的级差效益。体现出规划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对规 划区用地、交通、景观等方面的规划控制,建立包括各类用地指标控制、建筑退 界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开发强度控制、地块适建性控制、城市景观控制、道路 设计导引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指标体系,以此将城市建设规范化、有序化。规 划通过构筑合理的道路系统与流畅的交通组织,特别是对公共交通的组织和静态 交通的安排,来保障园区外部和内部便捷交通。 2、产业用地规划 为适应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以及产业结构,需要对上位总体 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规划区内部乃至整个产业园 区发展需求。 规划应充分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共同发展,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等区域理念。本着“规划先行”理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 控制与引导,避免建设的盲目性。 规划区土地利用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工业、物流与配套用地在互不干扰的基 础上适当集聚,提高时间与空间效率。考虑土地开发的弹性,保证滚动开发、动 态开发的可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产业园区规划应面向未来,突出园区的建设特色。在规划上重视城市设计手法,以现代风格为主,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规划始终,充分尊重场地地形地 貌条件特点,处理好公共开放空间(包括水、绿地、广场等)、建筑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塑造简洁、明快、严谨又活泼的工业园区形象,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3、交通组织 规划应利用园区外部交通资源,改善道路均衡导向,加强交通治理力度,明 确步行交通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公共交通系统。具体规划策略为:完善规 划区内部公共交通系统,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发展;充分考虑与外部现 有交通路网的衔接,利用外部现有路网对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的引导;多渠道、 多方式、多手段化解交通矛盾。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提要: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 自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基地内六个产业园依据泾渭工业园产业布局、内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园区空间结构和场地条件进行布局。 ①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综合保障园居中布局便于更好地向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发挥服务功能。居住及配套设施结合绿化水系廊道布局,创造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 在综合保障园的北部为综合用地,这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种增加规划弹性应变能力的用地控制方式,综合用地将来可安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综合用地的设置首先利用轨道交通对其两侧用地的辐射影响力,其次与纵横两轴作为基地和城市景观大道的构思相协调,并且适应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和市场需求。 ②高新企业园位于台塬之上,安排运输量大的企业。靠近泾渭工业园物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 采用集约化,多样性布置。道路将地块划分成大小不同

的地块,企业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选择,并可灵活调整。相邻企业的管理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形成沿渭源北路的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厂区规划以一定规模的联合厂房为主,体现工业厂房的规模化,综合化特征。 物流通过东西两翼的泾渭路、渭阳路与外部衔接。人流沿渭源北路与居住区保持便捷畅通。 建筑体块彰显工业生产特点,齐整有序的沿街厂房,对外诠释着企业精神和发展活力,地块内灵活设置绿地,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 ③科技创新园:位于综合保障园西侧。规划满足科研办公、科研试制和试验功能。 景观引入:园区沿横轴展开,水系、绿化穿插其中。 树形生长:以东西向景观轴为主干、以南北向发展轴为支干,以各类科研生产模块为叶片弹性生长,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富有弹性和发展空间,保证园区的创新和活力。 ④化工环保园:位于基地西南角,处在城市主导下风向,以减少对基地的污染。工艺性强的复杂设施布置在内部。使化工环保园外部空间完整、内部空间有序。 自

苏州科技产业园规划

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 为适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光福历史文化名镇和光福景区,疏解老镇和景区的建设压力,促进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产业培育、布局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升配套建设和服务水平,贯彻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西育太湖”的思想,现发布《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主要包括总则、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规划、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空间结构与用地规划、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绿地水系及景观系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规划控制目标体系、分期建设与开发时续导引、规划实施措施与机制、附则和太湖科技产业园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十八个部分。 规划范围:规划区,西至230省道,南至苏福公路(亦即230省道南段,下同),东至玉屏山—凤凰山及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光福镇行政边界与苏州科技城交界,总面积为7.5平方公里。 规划协调区,与规划区紧密相邻的光福镇区、苏州科技城等周边地区,为本规划重点协调区域。 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功能定位:以高科技生产研发、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为主,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光福新镇。 规模:就业人口规模,规划园区就业人口3.6万,其中0.9万来自光福镇域,2.7万来自镇外;居住人口规模,规划园区常住人口为2.1万,

总服务人口为4.3万。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园区总用地为751.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02.5公顷。 空间结构:总体布局形态将形成“一主一副,三轴四区;绿轴成网,山环水抱”的整体空间结构。 1、空间结构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面积7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7%。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面积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商业金融用地,规划面积2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旅游度假用地,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 F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District Of Songshan Lake SCI.&TECH.Industry Park,Dongguan 说明书·图集

某地级市科技产业园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项目背景分析 2. 现状概况分析 3.功能目标定位 4.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5.规划总则 6.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7.道路交通规划 8.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9.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0.配套设施规划 11. 总平面布置 12.竖向规划 13.市政工程规划 14.分期建设规划与实施建议 15.投资估算分析

前言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科技中心”和松山湖新一轮的发展切入点就在“发展科技”的指示精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对松山湖研发区进行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咨询邀标工作,评审会后,确定了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与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下一步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项目组重新对规划用地进行现场踏勘、方案比较等方面工作,在结合松山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东南院与东莞院两方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修改方案,于2005年11月23日向管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认同,再根据会议具体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并多次与松山湖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互相交流,形成确认方案。 由于松山湖管委会相关领导对研发区发展思路有调整,项目组于2006年1月结合管委会意见形成了本次调整方案并得到管委会认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松山湖管委会、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