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

城关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演示□分组□) 报告填写人:

实验时间:年月日地点:第实验室班级:年级班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指导教师

组长成员

空气占据空间也有质量。

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操作过程一、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实验操作过程二、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三、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四、观察现象。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五、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六、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

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也有质量。

指导意见

等级

A B C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学生姓名班级实验名称温度与气温实验时间 9月4日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实验目的 仪器器材温度计、百叶箱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实验过程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实验结果优良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学生姓名实验名称风向和风速实验时间 9月9日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实验目的 仪器器材风向标、小风旗 1、学生分组用风向标测试风向。 实验过程 2、学生分组用小风旗测试风速。 3、总结风力大小。 实验结果优良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效果良好。实验成绩优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学生人数实验名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时间 9月18日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实验目的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仪器器材食盐、沙、面粉、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 1、食盐+水沙+水 2、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盐和沙分别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什么也实验过程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生:水。师:对,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面粉+水 实验结果良好 教师批注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成绩良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学生人数实验名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时间 9月30日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实验目的常见的溶解现象。 仪器器材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1、学生第一次使用试管振荡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先介绍和演示试 管振荡。 2、学生开始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酒精和食用油。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上。) 3、交流实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优良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目的:食盐、沙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8.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9.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1、打开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 次.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doc

2、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碘酒、馒头(面粉)、滴管、酒精灯、白纸、碟子、实验材料 花生、瘦肉等。 1、把少量馒头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 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 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闻一闻有 什么气味? 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说明面粉中含有 淀粉。 2、白纸上会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 含有蛋白质。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4、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1、溶解实验。2、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1、两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 实验材料2、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洗衣粉、食用油、沙子、木屑等。 实验一: 1、先在两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分别放入 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二: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食用油、沙子,分别放 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2、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一: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 实验现象实验二:小苏打、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沙子不能 在水中溶解。 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细小的、肉眼 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实验结论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或者具体记录物体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有的性质。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 实验步骤:方法一 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 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 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 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 注意事项: 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 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 实验结果: 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 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 实验材料: 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 实验过程: 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 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 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空气。 年班

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 1、气球 2、扇子(书) 实验过程: 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 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空气。 年班

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4 实验目的: 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 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 实验步骤: 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 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1、塑料袋; 2、注射器。 实验结论: 空气。 年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 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 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6、降水量的等级表 日降水量指的是 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29、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吉利希望小学孔小亮 分组实验33个: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木片…是绝缘体。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原理: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

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原理: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原理: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 第1课时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课型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具课件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

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 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 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 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 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 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 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 1-1 我们关心天气 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5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杯子、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提示:纸团应紧塞杯底,防止落下;杯子压入水中要慢并保持竖直,要压到水槽里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外壁和杯口水擦干,然后再取出纸团。 实验中,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吹气球时,用不要用力捏塑料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把瓶里的气球吹大,重视求异思维培养。 实验结果: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6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及压缩空气活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再用手压“气球”(或用塑料袋充满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实验结果: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43916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2 、将温度计悬挂3 、读数。4 、比较。实验结论: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 1 、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 、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论: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 、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温度与气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实验器材:温度计、百叶箱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 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实验结论:优良 4实验名称:风向和风速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实验器材:风向标、小风旗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用风向标测试风向。2、学生分组用小风旗测试风速。3、总结风力大小。实验结论:优良 5.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 个、搅拌棒2 根、沙、食盐、水。实验步骤:1 、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 观察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6.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 个、搅拌棒1 根、面粉、水。实验步骤:1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