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穆棱市第一中学李凤芹

本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探究: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趣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中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则在课堂上充分展开探究讨论,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电子转移与化合价的升降情况,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直观教学,让微观世界形象化。多媒体的辅助,变静为动,变不可见为可见,突破本节重难点。强化学生印象,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教学中能够较好的体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学生探究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把结论给学生;为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客观事实作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将课堂变成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和规律,而且获得了探求知识的

途径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主要体现在通过布置学生拿出导学案,双色笔和练习本,还有你的激情!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学生认真阅读课本35-37页,结合初中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1:展示学案列举儿个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实例,并说出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生2:展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生3:展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生4:展示Fe+CuSO4=Cu+FeSO4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变化?是不是氧化还原? 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生讨论(1)解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学生展示探究一,师用多媒体演示氯化钠、氯化氢的微观形成动画。并用多媒体演示电子转移与化合价的升降情况。学生展示探究二。师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学生展示探究三,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

展示,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导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下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也叫可以进行小组间展示,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乂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老师点拨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一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二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简练,直奔主题,点深点透;三是

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综上所述,本节课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体现新课程理念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情感体验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课前准备更加充分,在学生展示方面进一步加以改进,并且能够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优质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反馈法等。 教学主线: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 化?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回答】 1、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 色; 2、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 从生活中的 例子引入氧 化还原反应 表观认识特征 认识 本质 认识 得失氧化合价 升降电子转移

【提问】 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请大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思考、讨论】 氧化反应: 2Mg + O2 = 2MgO 还原反应: CuO+H2== Cu+H2O 分类的标准:得氧失氧 巩固初中所 学的知识 【过渡】 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所举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只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例如:CuO+H2== Cu+H2O 【讨论、回答】 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 应;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 化反应。 巩固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 应的知识, 引出氧化还 原反应的概 念。 【小结】 可见有得必有失,有物质得到氧,必定有另一个物质失去氧。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 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什么特点呢?在课本33页《思考与交流》有3个方程式,请大家分别标出这几个反应中每个元素的化合价,观察一下在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发生了变化。有元素化合价 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有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时 还原反应。 巩固刚才所 学的氧化还 原反应的有 关概念。 通过课本的 思考与交流 探讨氧化还 原反应与元 素化合价升 降情况的关 系。 【板书】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过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再看下面反应: Zn + 2HCl == ZnCl2+H2↑。在这个反应中有得氧失氧吗?元素的化合价有发生变化吗?【回答】 1、没有得氧失氧。 2、锌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有反应前的+1价变为0价。 【小结】 在反应Zn+ 2HCl == ZnCl2+H2↑中虽然没有发生得氧失氧的情况,但是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生版)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根据反应中有无转移或元素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反应和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3Cl22FeCl3 B. Fe2O3+3CO2Fe+3CO2 C. CaO+CO2CaCO3 D. H2SO4+2NaOHNa2SO4+2H2O 变式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反例 ①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 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实质是。 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常见氧化剂 物质类型举例对应还原产物 活泼的非 金属单质 X2(卤素) O2 元素处于高化合 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物MnO2 含氧酸 浓硫酸 HNO3 盐 KMnO4 Fe2(SO4)3 过氧化物Na2O2、H2O2 (2) 常见还原剂 物质类型举例对应氧化产物 活泼的金属单质M(金属):K、Na、Mg、Al等M n+ 非金属单质 H2 C 元素处于低化合 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 物 CO SO2 酸 H2S HI 盐 Na2SO3 FeSO4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冯志豪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课前检测]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H2+Cl2===2HCl B、CaCO3+2HCl===CaCl2+CO2↑+H2O C、CuSO4+Fe===FeSO4+Cu D、NH4HCO3===NH3↑+CO2↑+H2O [情景设计] 1、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注明化合价变化,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2、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金属钠是由钠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钠原子和氯原子是经过怎样的变化形成Na+和Cl-,进而形成氯化钠呢?写出钠原子、氯原子、钠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形成的原因。 [概念形成]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注意: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是对立统一的。 3、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常见的氧化剂: 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 1、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生版)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___ 转移或元素__________ 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 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_。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Fe+3CI 2——2FeCI 3 B.Fe2Q+3CO 2Fe+3CO C.CaO+C —CaCO D.H2SO+2NaO卄Na2SO+2HO 变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核心突破 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 ①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 I I 、、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 I *, I I 、- 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是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得nc ________ 反应和_________ 反 反例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 3.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2) (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讲义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讲义 1.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标□15变价,②画□16箭头,③算□17数目,④说变化。 实例: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到”“失去”字样。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图示 (1)□26置换反应、有□27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28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29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30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如:□31Cl 2、浓硫酸、□32HNO 3、Fe 3+、□33KMnO 4(H +)、Cr 2O 2- 7(H +)等。 (2)常见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 34非金属阴离子及含□35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36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37H 2、□38CO 、□39Fe 2+ 、H 2S 、□ 40I -等。 (3)元素化合价处于□41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42Fe 2+、□ 43SO 2- 3(H 2SO 3)、H 2O 2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MnSO4或Mn2+。(√) 错因:_____________ (2)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错因: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错因:Fe2+有还原性。 (4)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错因:Cl2与H2O反应,NO2与H2O反应等是同一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H2O2只能是氧化剂不可作还原剂。(×) 错因:H2O2与KMnO4(H+)反应生成O2,作还原剂。 (6)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错因:_____________ (7)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是还原剂。(×) 错因:Na2O2与H2O反应,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P39 T8)在Fe+H2SO4===H2↑+FeSO4的反应中,Fe() A.是氧化剂B.被氧化 C.得电子D.被还原 答案 B

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2

有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 2. 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3. 能够从试剂、条件、产物等不同角度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三.教学思路分析 先由复习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入手,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加(脱)氢、脱(加)氧的本质,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引出氧化数的概念,然后逐渐过渡到也可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来预测或判断该有机化合物是否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做,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顺序,更能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最后结合化学键的类型和氧化数来分析有机反应类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四.教学过程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我们初中学习了无机化学反应中的四种基本类型反应,而在高一时又接触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有机化学也学习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既然无机化学中有氧化还原反应,那有机反应中有没有呢?如果有,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减少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醛的氧化,如:2CH3CHO + O2→2CH3COOH ②醇的氧化,如:2CH3CH2OH+O2→CH3CHO+2H2O ③有机物的燃烧。 ④烯烃、炔烃、酚、醛等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的反应 ?常见的氧化剂:氧气、臭氧、酸性高锰酸钾、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 ?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常见的还原反应: 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醛、酮、酚、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常见的还原剂:氢气、氢化铝锂(LiAlH4)和硼氢化钠(NaBH4)等。 3.氧化数 ?定义: 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用于表示分子中某原子所处氧化状态的一种数值。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最高氧化数为+4,最低氧化数为-4. ?规定: ①氢原子的氧化数为+1,当碳、氧原子上连有一个氢原子的时候,碳、氧等原子的氧化数就为-1 ②若碳原子分别与氧,氮、硫等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单键、双键、叁键相结合,碳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2、+3 ③若碳原子与碳原子相连时,其氧化数均为零 ?利用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氧化数的升降来判断:反应后氧化数升高的有机物,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有机物,则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数处于最高价的原子只能被还原,处于最低价的原子只能被氧化,介于中间价态的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能否升高或降低是有机物能否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前提。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生版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 生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根据反应中有无转移或元素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反应和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 是。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3Cl 22FeCl 3 B. Fe 2 O 3 +3CO2Fe+3CO 2 C. CaO+CO 2CaCO 3 D. H 2 SO 4 +2NaOH Na 2 SO 4 +2H 2 O 变式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反例 ①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 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②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 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③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 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实质 是。 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 (2) 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 3.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常见氧化剂 (2) 常见还原剂

新苏教版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临海六中黄春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3、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通过网上查询,调动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重点难点: 知识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方法重难点:实验观察、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实验探究—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四分组实验准备:白色滤纸玻璃皿滴管淀粉溶液氯水饱和NaI溶液饱和NaBr溶液五教学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对氯、溴、碘元素间置换反应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宏观判断特征,能根据特征判别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重新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而带负电,

七、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失2Xe- 2NaBr + Cl2 == 2NaCl+Br2 得2Xe- 还原剂氧化剂 失电子物质得电子物质 失e 得e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八反馈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以上都不是 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剂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指明氧化剂还原剂。(选做)

氧化还原反应学案(2)有答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 姓名:班级编号:第12周(2)授课时间:2011.11.1 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学会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及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间讨论相互学习等活动,体验科学过程,感受到探索未知知识的乐趣,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及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预备知识】: 1、根据2CuO+C高温2Cu+CO2氧化铜氧原子,化合价,电子, 被 碳原子氧原子,化合价,电子,被 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指出含有这些元素的具体物质。 (1)Cu + Cl2 == CuCl2 (2)Zn + H2SO4 == ZnSO4 + H2↑ (3)CaCO3+ 2HCl==CaCl2+H2O+CO2↑ (4)Cl2 + H2O== HCl + HClO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预习自学】: 1、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①从化合价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还原剂。 ②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偏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2)常见的氧化剂 氧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容易________(或容易________)的物质。常见的氧化剂有: 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l2、Br2(非金属活动性超强其氧化性就超强)。 ②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或离子,如:KMnO4、浓H2SO4、HNO3、H+。 ③金属阳离子,如:Fe3+、Cu2+。 (3)常见的还原剂 还原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容易________(或容易_________)的物质。常见的还原剂有: ①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Na、Mg(金属活动性超强其还原性就超强)。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CO。 ③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或离子,如:H2S、HI、HBr、S2-、I-、Br-。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双线桥法是用两条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方法。方法如下:双线桥的箭头始于________有关元素,箭头指向发生________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完整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高一(8)班授课教师宋欣授课时间:2005/10/28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还原反应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够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删除了旧教材从化合价变化多少、电子转移多少去分析和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细、过繁、过难的内容,大大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学生可以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达到优化知识结构的效果。对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介绍,起到了培养学科感情的目的,同时,教材还辨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以引导学生形成辨证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有关氧化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从得、失氧的角度学习过,因此有较好的知识基础,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可以把通过比较和归纳得出结论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以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探究习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定义是不同的,其中的不同之处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在教学中要给予指出,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设计理念: 该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化学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无法对铁冶炼反应类型的判断,指出按反应体系物质种类和数目进行反应分类的不足,为建立新分类标准奠定基础;再通过一些典型反应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进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深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对比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最后设置应用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去认识,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价值。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能从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实物投影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doc

2. 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案(人教版必1) [学习ti 标定位]i.能够从化合价变化利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分析判 断。2.能够正确识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自主学W 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1. 熟悉化合价的有关规律 (1)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2)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化合价一般为;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有 ________ 又有 ________ ,但H 通常为 _________价,0通常为 价;(3)可以依据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进行推算; U) “版”(乂叫原子团)的化合价的确定:由组成根的原子的化合价推算出来,如:由于。 为一2价,H 为+1价,则氢氧根的化合价为:;由于S 为+ 6价,0为一 2价,则硫酸根的化合价为: o 2. 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指定元素南化合价 (1您0Q)典2。3堕2。阻。2 (2) 1(血0甚2也0|业0迎匹12 (3) C LHClKClKcTOsNaClO (4) H 2SSftH2S03H2S01K 2S0I (5) N II3NH1IICO3N2ONONO2NHNO3 (6) B aSO iNaN03CaC03Fe (OH) 3Ee (OH) 2 Cu 2 (OH) 2CO3 府中学习过许多化学反应,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多少可分为化合反应、分 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若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化学反应又 可分为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和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现在探究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与元素的化合价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课堂活动区 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知识点-?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活动] 1. 写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请根据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分析PI 答下列问题: 在这个反应中,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反应)?反 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2. 请分析下列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若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1) 2NaOH+&S0 ,=Na 2SO ; +2H ,0 (2) 3C0 + Fe 2O3=^=3CO 2+2Fe (3) F e + CuCl 2=FeCl 2+Cu [归纳总结] (1) 有关概念 %1 氧化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 o %1 氧化还原反应足,非氧化还原反应是。 (2) 表现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而得氧失氧只不过 是其中的特例。 [迁移应用] 1.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足0 A.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B.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 C. 实现Fe 3+—>Fe 2+ 的变化过程一定是氧化反应 D.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0 A. Mg + 2HCl=MgC12+H2 t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学案】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 3、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知识重点】从化合价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类型的关系 【知识内容】 问题1:①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分成哪几种类型?分类标准是什么?各举一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②Fe2O3+3CO 高温 2Fe +3CO2反应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探究1](一)从得氧失氧角度来分析: Fe2O3+3CO 高温 2Fe +3CO2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问题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1. CuO +H2==Cu +H2O 从CuO来看是反应,从H2来看是反应。 2.CO2+C=2CO,从CO2来看是反应,从C来看是反应。3.C+H2O=CO+H2,从C来看是反应,从H2O来看是反应。结论:

[探究2](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来分析 Fe2O3+3CO 高温 2Fe +3CO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练习1、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H2S.、S.O2、S.O3、H2S.O4、BaS.O4;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练习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NH4HCO3 =NH3↑+CO2↑+H2O↑ 2..CaCl2+Na2CO3 = CaCO3↓+2NaCl 3.2Na+2H2O = 2NaOH+H2↑ 4.2Na+Cl2=2NaCl 问题3: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一定要有氧的参与? 结论: [探究3]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请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关系填入下图中 结论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概念定义注意点 氧化反 应物质失去电子的 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 高 还原反 应物质得到电子的 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 低 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 过程 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 高 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 过程 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 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 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 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 应4FeS 2 +11O 2 =2Fe 2 O 3 +8SO 2 中,Fe 2 O 3 和SO 2 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 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 应物 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卤素单质(X 2 )、O 2 、S等(2)高价金属阳 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 含氧化合物;如MnO 2 、浓H 2 SO 4 、HNO 3 、 KMnO 4 等(4)过氧化物;如Na 2 O 2 、H 2 O 2 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 物 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 如K、Na、Z n 、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 如H 2 、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 SO 2 、H 2 S、Na 2 SO 3 、FeSO 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 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 2+bCl 2 +cC aTiCl 4 +c CO ……反应① TiCl 4+2Mg Ti +2MgCl 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 4 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 4 ;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 2+4HCl(浓)MnCl 2 +Cl 2 ↑+2H 2 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 2+4HCl(浓)MnCl 2 +Cl 2 ↑+2H 2 O 得2e-— 2 失2e-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本节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本节教学难点: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主要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如在利用几个反应分析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的关系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听取学生的结论加以点评,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实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 特征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例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从实验学化学”与“物质的分类”之后,肩负着落实课标“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要求的重要使命。本部分知识帮助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再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了解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是物质中电子转移,并从电子转移出发,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往往忽略概念的建构过程,教材也通常采用单一文字描述的终态知识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和深刻理解。“如果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归纳、推理等学习活动获取相关知识,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化学1概念教学强调观念(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等)建构,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念的建构,重视概念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使用教材中各栏目,通过微观图示、具体的数据表格、详

细的文字叙述等多样化的素材,采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性栏目相结合来组织、呈现相关化学概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概念,从而实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展开对较深层次的概念学习。 其次,从必修1教学内容来看,第三章、第四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中,凡有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理解。 再次,在三维目标上,使学生学会用以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概念演变的教学,促进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能力的生成,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

氧化还原反应时导学案图文稿

氧化还原反应时导学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学会用化学价升降的观点分析、解释氧化还原反应;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等 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3、通过网上查询,调动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学习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知识链接】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分类 【引入】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化学 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下列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中的哪一种?并标出所有元素的化合 价。 (1)2Na + Cl 2 = 2NaCl (2)CaO + H 2O = Ca(OH)2 (3)2KClO 3?催化剂, 2KCl + 3O 2↑ (4)CaCO 3 ? CaO + CO 2↑ (5)H 2 + CaO ? Cu + H 20 (6)Fe + H 2SO 4 = Cu + FeSO 4 (7)HCl + NaOH = NaCl + H 2O (8)AgNO 3 + NaCl = AgCl ↓ + NaNO 3 【基本知识】 思考1:根据初中化学知识,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为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为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还原产物。 思考2:请分析下列四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1)C0 + CuO 高温 Cu + CO 2 (2)C + H 2O 高温 CO + H 2 (3)S + O 2点燃 SO 2 (4)Fe 2O 3 + Al 高温 2Fe + Al 2O 3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阶段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是高中重要的理论知识,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本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教学设计,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进行研究。 标签:化学教学;初高中衔接;课例研究 一、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三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并能从相应的分类标准出发判断出化学反应的类型,能从得氧的角度判断氧化反应,能从失氧的角度判断还原反应,但学生没意识到得氧、失氧是同时发生的,是对立统一的,更没有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化合价的升降的角度,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引入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反应的原因;通过讨论交流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类比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过程。 (2)教学难点: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引入:指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类型,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H2+O2点燃2H2O;2Na+Cl2点燃2NaCl;Fe+2HClFeCl2+H2↑;NaOH+HClNaCl+H2O; Fe2O3+3CO高温2Fe+3C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