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包装食品通则

预包装食品通则

预包装食品通则
预包装食品通则

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前言

本标准的5.3是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 STAN 1-1985(1991、1999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法规§101部分《食品标签》。

本标准代替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本标准与GB771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将GB7718—1994“第4章基本原则”和“第8章基本要求”合并为本标准的“第4章基本要求”,并作了修改和补充;

——增加了“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见4.8);

——增加了“配料清单中可以使用的类别归属名称”(见5.1.2.2.2);

——增加了“净含量计量单位的标示要求”(见5.1.4.3)和“净含量字符最小高度要求”(见5.1.4.4);

——增加了集团公司、分公司、生产基地或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单位名称和地址的标示要求(见5.1.5);

——增加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限的预包装食品类别(见5.2.1);

——增加了“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GB 7718-2004是食品标签系列国家标准之一,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还有:GB 10344-200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代替GB 10344-1989);

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代替GB13432-199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煜、王燕京、王美玲、白德美、田栖静、田明福、许洪民、杨桂芝、杨晓明、张丽君、陈瑶君、郑欣、赵学军、董洪岩、嵇超、简慧薇、蔺立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7718—1987;GB 7718—199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见第4章);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强制标示内容(见5.1);

——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见5.2);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非强制标示内容(见5.3)。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12493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GB 13432—2004 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s

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3.2

食品标签food label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3.3

配料ingredient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3.4

加工助剂processing aid

加工辅助物

本身不作为食品配料用,仅在加工、配制或处理过程中,为实现某一工艺目的而使用的物质或物料(不包括设备和器皿)。

3.5

生产日期date of manufacture

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

3.6

包装日期date of packaging

灌装日期

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3.7

保质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

最佳食用期best before

最短适用日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3.8

保存期use-by date

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recommended last consumption date, expiration date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在此日期之后,预包装食品可能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不宜再食用。

3.9

主要展示版面principal display panel

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包装物或包装容器上最容易观察到的版面。

4 基本要求

4.1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

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4.2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

易于辨认和识读。

4.3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科学依据;不得

标示封建迷信、黄色、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科学营养常识的内容。

4.4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

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4.5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4.6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容器)分离。

4.7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应使用规范的汉字,但不包括注册商标。

4.7.1 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但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4.7.2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汉字有对应关系(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

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国外注册商标除外)。

4.8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4.9 如果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或容器上的所有或部分强制

标示内容,可以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

4.10 如果在内包装物(或容器)外面另有直接向消费者交货的外包装(或大包装),可以只在外包装(或大包装)上标示强制标示内容。

5 标示内容

5.1 强制标示内容

5.1.1 食品名称

5.1.1.1 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5.1.1.1.1 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

5.1.1.1.2 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时,应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5.1.1.2 可以标示“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但应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标示5.1.1.1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5.1.1.2.1 当“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词语)时,应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5.1.1.2.2 当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字号不同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时,也应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橙汁饮料”中的“橙汁”、“饮料”,“巧克力夹心饼干”中的“巧克力”、“夹心饼干”,都应使用同一字号。

5.1.1.3 为避免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食品名称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复原的、熏制的、油炸的、粉末的、粒状的。

5.1.2 配料清单

5.1.2.1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清单。单一配料的食品除外。

5.1.2.1.1 配料清单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作标题。

5.1.2.1.2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5.1.2.1.3 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再在其后加括号,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但在最终产品中起工艺

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一一标示。

5.1.2.1.4 在食品制造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在加工过程中已挥发的水或其他挥发性配料不需要标示。

5.1.2.1.5 可食用的包装物也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原始配料。如可食用的胶囊、糖果的糯米纸。

5.1.2.2 各种配料应按5.1.1标示具体名称,但下列情况除外。

5.1.2.2.1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

按GB 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当一种食品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可以标示类别名称(着色剂),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GB/T 12493规定的代码。如,某食品添加了姜黄、菊花黄浸膏、诱惑红、金樱子棕、玫瑰茄红,可以标示为:“着色剂(102、113、012、131、125)”。

5.1.2.2.2 下列食品配料,可以按表1标示类别归属名称。

表1

配料类别归属名称

各种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不包括橄榄油“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如经过氢

化处理,应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

各种淀粉,不包括化学改性淀粉“淀粉”

加入量不超过2%的各种香辛料或香辛料浸出物(单一的或合计的)“香辛料”、“香辛料类”或“复合香辛料”

胶基糖果的各种胶基物质制剂“胶姆糖基础剂”

添加量不超过10%的各种蜜饯水果“蜜饯”

5.1.2.3 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指发酵产品,如酒、酱油、食醋)时,可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代替“配料”、“配料表”,并按5.1.2.1.2标示各种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

5.1.2.4 制造、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加工助剂,不需要在配料清单中标示。

5.1.3 配料的定量标示

5.1.3.1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

5.1.3.2 同样,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某种或数种配料的含量较低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5.1.3.3 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标示某种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添加量很少,仅作为香料用的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也不需要标示香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5.1.4 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

5.1.4.1 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如“净含量450g”,或“净含量450克”。

5.1.4.2 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按以下方式标示包装物(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

a. 液态食品,用体积—— L(l)(升) 、mL(ml) (毫升);

b. 固态食品,用质量—— g (克),kg (千克);

c. 半固态或粘性食品,用质量或体积。

5.1.4.3 净含量的计量单位应按表2标示。

表2

计量方式净含量Q范围计量单位

体积Q<1000mL

Q ≥ 1000mL mL (ml ) ( 毫升)

L ( l ) ( 升)

质量Q <1000 g

Q ≥ 1000 g g ( 克)

kg ( 千克)

5.1.4.4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3

净含量Q范围字符的最小高度/ mm

5mL <Q ≤ 50mL

5g <Q ≤ 50g 2

50mL <Q ≤ 200mL

50g <Q ≤ 200g 3

200mL <Q ≤ 1L

200g <Q ≤ 1kg 4

Q >1kg

Q >1L 6

5.1.4.5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排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

5.1.4.6 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如糖水梨罐头),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用质量或质量分数表示。

示例:糖水梨罐头

净含量:425克

沥干物(也可标示为固形物或梨块):不低于255克,或不低于60%

5.1.4.7 同一预包装内如果含有互相独立的几件相同的预包装食品时,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食品的数量或件数。不包括大包装内非单件销售小包装,如小块糖果。

5.1.5 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5.1.5.1 应标示食品的制造、包装或经销单位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下列规定予以标示。

5.1.5.1.1 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应标示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5.1.5.1.2 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或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可以标示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只标示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5.1.5.1.3 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但不承担对外销售,应标示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5.1.5.2 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5.1.6 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

5.1.

6.1 应清晰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也可以附加标示保存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方式,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

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5.1.

6.1.1 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如20040115(用间隔字符分开);20040115(不用分隔符);2004-01-15(用连字符分隔);2004年1

月15日。年代号一般应标示4位数字;难以标示4位数字的小包装食品,可以标示2位数字。

5.1.

6.1.2 应按下列方式之一标示保质期或保存期:

a)用于保质期

“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饮用”;

“……之前最佳”,“……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饮用最佳”;

“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或“此日期前饮用最佳……”;

“保质期(至)……”;

“保质期××个月[××日(天),×年]”。

b)用于保存期

“……之前食用”,或“……之前饮用”;

“此日期前食用……”,或“此日期前饮用……”;

“保存期(至)……”;

“保存期××个月”[××日(天),×年]。

5.1.

6.2 如果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与贮藏条件有关,应标示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

5.1.7 产品标准号

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企业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代号和顺序号。

5.1.8 质量(品质)等级

执行的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食品,应标示质量(品质)等级。

5.1.9 其他强制标示内容

5.1.9.1 辐照食品

5.1.9.1.1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

5.1.9.1.2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应在配料清单中标明。

5.1.9.2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标示应符合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5.2 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

5.2.1 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乙醇含量10%或10%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

5.2.2 当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cm2 时,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免除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

5.3 非强制标示内容

5.3.1 批号

如有必要,可以标示产品的批号。

5.3.2 食用方法

如有必要,可以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食用方法、每日(每餐)食用量、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

5.3.3 能量和营养素

如标示能量值、营养素含量,声称营养素含量水平、营养素含量比较、营养素作用,应符合GB 13432—2004的规定。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

A.1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的最大一个侧面的高度(cm)乘以宽度(cm)。

A.2 圆柱形包装物、圆柱形包装容器或近似圆柱形包装物、近似圆柱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高度(cm)乘以圆周长(cm)的40%。

A.3 其他形状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总表面积的40%。

如果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有明显的主要展示版面,应以主要展示版面的面积为最大表面面积。

注:如果是瓶形或罐形,计算表面面积时不包括肩部、颈部、顶部和底部的凸缘。

食品加工新技术无菌包装

食品加工新技术无菌包 装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八章无菌包装 第一节无菌包装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无菌包装的基本概念 (一)狭义无菌包装的概念 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把无菌的或预杀菌的产品充填到无菌的容器内,并密封之。 (二)无菌包装的种类 1、能常温保存的无菌食品 即采用包装机把连续杀菌过程和无菌容器包装结合起来,目的是获得能在常温下贮藏的商业无菌食品。 2、能在低温下保存的无菌食品 即在无菌条件下把没有杀菌的新鲜产品,如发酵乳、甜食等包装起来,目的是使食品在冷藏链中免受霉菌、酵母等的再污染,以获得较长的货架寿命。 (三)无菌包装的优点 ①对包装内容物可采用最适宜的杀菌方法(如HTST、UHT法)进行杀菌,使食品品质少受损失; ②内容物和容器分别杀菌,所以不管容器的大小如何,都可得到品质稳定的产品。容器成分向食品的渗透减少; ③由于容器的表面杀菌较易,且与内容物无关,所以对包装容器的耐热性要求不高。强度要求也没那么严格; ④适合进行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二、无菌包装的基本原理 由于无菌包装的技术关键是保证无菌,所以其基本原理是以一定方式杀死微生物,并防止微生物再污染。 无菌包装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食品物料的预杀菌;二是包装容器的灭菌;三是充填密封环境的无菌。

第二节无菌包装材料及其杀菌方法 一、包装材料 1、无菌包装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2、常用包装材料的种类及部分塑料的物理性质 二、包装材料的杀菌 (一)包装材料杀菌的一般要求 (二)包装材料常用的杀菌方法 第三节无菌包装设备及无菌包装过程 常用无菌包装设备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卷材纸盒无菌包装设备,如瑞典Tetra Brik的L-TAB系列(如利乐包:Tetra pak);2、纸盒预制无菌包装设备,如德国的Combibloc的FFS设备;3、无菌瓶装设备;4、箱中衬袋无菌大包装设备等等。

《食品包装学》试卷(B)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包装学》课程试题(B卷)共1页第1页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本课程最终成绩的70%。平时成 兴 振 李 师 教 课 授 名 姓 -.............. 号学...... ........ 级 年 业 专 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最终成绩题号-一- -二二三四总分课程论文提问出勤总分 得分 绩占本课程最终成绩的30% 。 1.包装 2. 定向拉伸薄膜 3.真空包装 4.平衡相对湿度 5.可食性包装 6.玻璃 7. 改善气氛包装 8.抗菌剂 9. 酶促褐变10. F 值 二、填空(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活性包装采用____、____、____、水分和____等延长食品货架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2. 抗菌包装中常用的抗菌剂有______ ,___ ,____ 。 3. 瓦楞纸箱的形状分为,,。 4. 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在卫生安全性上存在两个问题,分别是____ 、_。 5. 可食性膜的力学性能取决于膜材料的____、_____ 、____及含量等。 6. 脱CO2剂适宜____ ,____ 的果蔬上应用。 7. 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杀菌按机理可分为 ______ 、____ 和 ____ 。 8. 包装材料的种类繁多,其中_______ ,塑料,_________ , _______ 已成为包装工业的四大材料支柱。 9. 糖果包装纸具有良好____ 性和____性,供糖果、面包等食品防潮包装用。 10. 具有线性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有较好的 ______ 和____ ,在某些溶剂中可能溶胀或溶解,温度升高时会软化甚至流动等性能。 11. 真空包装的作用是保证食品的 _______,____ ,____ 。 三、简答(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 简述食品包装的功能 2. 简述无菌包装的原理 3. 气调包装的基本原理 4. 生鲜水产品的包装原则 5. 影响包装食品变质的因素 6. 简要说明玻璃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发展方向 7. 简要说明食品包装用纸盒的特点、种类

最新食品包装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无菌包装技术:指将被包装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充填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 2、真空包装:也称减压包装,是将包装容器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密封,维持袋内处于高度减压状态,空气稀少相当于低氧效果,使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以达到果品新鲜、无病腐发生的目的。【或将产品装入气密性容器,抽去容器内部的空气,使密封后的容器达到预定真空度的一种包装方法。】 3、食品包装技术: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过程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 4、复合软包装材料:复合软包装材料是指由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挠性材料,通过一定技术组合而成的结构化多层材料。 5、食品无菌包装技术:食品无菌包装技术,是指将被包装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充填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 6、CAP:控制气氛包装。主要特征是包装材料对包装内的环境气氛状态有自动调节的作用,这就要求包装材料具有适合的气体可选择透过性,以适应内装产品的呼吸作用。 7、MAP:改善气氛包装,是指用一定理想气体组分充入包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改善包装内环境的气氛,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抑制产品的变质过程,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8、脱氧包装:是在密封的包装容器中,使用能与氧气起化学作用的脱氧剂与之反应,从而除去包装容器中的氧气,以达到保护内装物的目的。 9、充气包装:是在包装内填充一定比例的保护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的一种包装方法。 10、有氧包装(生鲜肉类) 简答题 1、简述食品包装的功能 答:方便贮运:它必须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诸多方便。 保护商品:是包装最主要的功能。商品在贮运、销售、消费等流通中易受到各种不利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促进销售:包装是提高商品竞争能力、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它好比一个传达媒体,传达包括识别、推销广告及说明。 提高商品价值:对商品是最直接的增值方式。 2、什么是食品包装专用技术?包含哪些内容? 食品专用包装技术,是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以及延长食品保质期所采取的包装技术的总称。包括MAP、CAP、活性包装技术、无菌包装技术。 3、铝箔在食品包装上有何应用? 铝箔铝制成的薄片,易腐蚀、无毒、易加工、但抗撕裂强度低,易卷曲,不耐碱,易被强酸腐蚀。与纸、塑料复合,智诚复合软包装材料,可经受高温杀菌。用作冷冻水果、肉类、糖果、咖啡、巧克力、糕点、内有、乳酪等的包装材料。 特别是铝与纸塑料等复合后,把铝箔的屏蔽性与纸的强度和塑料的热密封性融为一体,对水汽、空气、紫外线和细菌等的屏蔽性能增加。加热和开包都很方便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预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信息的描述和说明。 本标准不适用于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 2术语和定义 营养标签 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 营养素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营养成分 食品中的营养素和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可参照GB/Z21922《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核心营养素 营养标签中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营养成分表

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营养素参考值(NRV) 专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 营养声称 对食品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如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水平。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含量声称 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比较声称 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以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或“减少”等。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修约间隔 修约值的最小数值单位。 食部

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去除其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后的剩余部分。 3基本要求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使用中文。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 营养成分表应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表示(特殊情况除外),方框可为任意尺寸,并与包装的基线垂直,表题为“营养成分表”。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通过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各营养成分的营养素参考值(NRV)见附录A。 营养标签的格式见附录B,食品企业可根据食品的营养特性、包装面积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格式。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4强制标示内容 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当标示其他成分时,应采取适当形式使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更加醒目。

食品包装学试题库(含答案)

《食品包装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包装 2、食品包装 3、绿色包装 4、贴体包装 5、泡罩包装 6、热收缩包装 7、热成型包装 8、防潮包装 9、真空包装10、无菌包装技术11、透湿度 12、标签13、定向拉伸塑料薄膜 二、填空: 1、包装的功能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和 。 2、纸和纸板具有一定的强度,它的强度大小主要决定于、、、及。 3、纸与纸板可分为和两种规格,只要求宽度。 4、瓦楞纸板是由()与()粘和而成,瓦楞的形状一般可分为()、()、()三种,楞形直接关系到瓦楞纸板的()和()性能。 5、瓦楞纸板的楞型有()、()、()和()四种,它们是根据()分类的。 6、按照国际纸箱箱型的标准,基本箱型一般用()位数字表示。 7、在确定纸箱裁片尺寸时,取纸箱所要求的()及()作为计算的基础。 8、纸袋多采用()或()方式封口。 9、衬袋箱外包装是()内衬(),主要用于浓缩果汁的()包装。 10、高分子聚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呈现出()、()、()三种物态。 11、在目前所有的单一塑料薄膜中,()的水蒸气、气体、脂肪和气味物质,密封性能最好。 12、经过定向拉伸的薄膜,其()、()、()等都有很大的提高。 13、K涂膜一般采用各种()作基材,目前常用的涂布基材为(),K涂指的是涂()。 15、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复合工艺主要有()、()、()三种。在多层复合软包装材料中,常将()层做最内层。 16、软塑包装容器的封口方式有()、()、()等。 17.塑料薄膜的成型加工方法有、、、。 18.塑料瓶成型工艺方法、、、等。 19.食品热收缩包装工艺一般包括、、、 四步。 20.热成型加工方法、、。 21.软罐头最常见的三层基材复合为。 22.马口铁镀锡方法有、两种。镀锡量的大小表示镀锡层的,如1磅/1基准箱的镀锡量标号为。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 本标准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的标识。 2 术语和定义 2.1 预包装食品 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2.2 食品标签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2.3 配料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2.4 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2.5 保质期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2.6 规格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预包装食品时,对净含量和内含件数关系的表述。

2.7 主要展示版面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上容易被观察到的版面。 3 基本要求 3.1 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3.2 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3.3 应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色情、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 3.4 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5 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3.6 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3.7 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 3.8 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3.8.1 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3.8.2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商标除外)。 3.9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 时(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3.10 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分别标注。

预包装食品包装要求(整理篇)

预包装食品包装要求 编制依据:根据《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标准制定。 术语和定义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质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食品标签: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一、预包装食品材质要求 (1)预包装食品的袋装食品必须采用食品级包装袋; (2)瓶装食品可采用PET瓶、玻璃瓶、马口铁、纸罐等符合要求的包装形式。 二、预包装食品标签要求 (一)预包装食品标签应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或者监制商的联系方式;(4)保质期(乙醇含量10%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保质期必须是经过食品保质期加速试

验稳定测试,通过科学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 (5)产品标准代号或执行标准,国标(GB)或者地标(DB)中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的,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添加产品等级(进口食品可免);(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进口食品可免); (9)营养标签符合国家要求的“4+1”原则(1指的是能量,4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按照此顺序排列);产品明确表示富含某营养成分的,应该在营养标签中增添该营养成分的名称及营养素参考值,营养成分的排列顺序参照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执行;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参照GB/Z21922《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10)QS图标,商品条形码; (11)食用方法和用量; (12)温馨提示; (13)爱护环境等标识; (14)口感(描述专业); (15)其他描述性说明 (二)预包装食品标签注意事项 (1)红色字体部分非标签必须要求的; (2)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cm2时(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

食品包装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食品包装学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名词解释 1、无菌包装技术:指将被包装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充填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 2、真空包装:也称减压包装,是将包装容器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密封,维持袋内处于高度减压状态,空气稀少相当于低氧效果,使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以达到果品新鲜、无病腐发生的目的。【或将产品装入气密性容器,抽去容器内部的空气,使密封后的容器达到预定真空度的一种包装方法。】 3、食品包装技术: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过程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 4、复合软包装材料:复合软包装材料是指由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挠性材料,通过一定技术组合而成的结构化多层材料。 5、食品无菌包装技术:食品无菌包装技术,是指将被包装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充填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 6、CAP:控制气氛包装。主要特征是包装材料对包装内的环境气氛状态有自动调节的作用,这就要求包装材料具有适合的气体可选择透过性,以适应内装产品的呼吸作用。 7、MAP:改善气氛包装,是指用一定理想气体组分充入包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改善包装内环境的气氛,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抑制产品的变质过程,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8、脱氧包装:是在密封的包装容器中,使用能与氧气起化学作用的脱氧剂与之反应,从而除去包装容器中的氧气,以达到保护内装物的目的。 9、充气包装:是在包装内填充一定比例的保护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的一种包装方法。 10、有氧包装(生鲜肉类) 简答题 1、简述食品包装的功能 答:方便贮运:它必须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诸多方便。 保护商品:是包装最主要的功能。商品在贮运、销售、消费等流通中易受到各种不利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促进销售:包装是提高商品竞争能力、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它好比一个传达媒体,传达包括识别、推销广告及说明。 提高商品价值:对商品是最直接的增值方式。 2、什么是食品包装专用技术包含哪些内容 3、 食品专用包装技术,是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以及延长食品保质期所采取的包装技术的总称。包括MAP、CAP、活性包装技术、无菌包装技术。 4、铝箔在食品包装上有何应用? 5、

食品包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 课程论文 (中文题目) 食品包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英文题目)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学生姓名田深健 学号201011211427 课程号12181202 所在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所在班级食品1104 任课教师 提交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 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现状 (3) 1.1 绿色包装技术 (3) 1.2 无菌包装技术 (3) 1.3 防潮包装技术 (4) 1.4 气调包装技术 (4) 1.5 纳米包装技术 (4) 1.6 巴氏灭菌包装技术 (5) 1.7 细菌侦测技术 (5) 1.8 可食性包装技术 (6) 2 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6) 2.1 绿色包装材料将占主导地位 (6) 2.2 食品包装将向积极性包装的方向发展 (6) 2.3 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将被广泛应用 (7) 2.4 食品包装趋于标准化 (7) 2.5 包装外观将更重视“人”的因素 (8) 3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食品包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包装的食品随处可见,食品包装在对食品提供保护,防止食品受外界微生物或其它物质的污染,防止或减少食品氧化和其它反应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时代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包装技术是关系到作为商品的食品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包装不仅能够保护产品原形,而且能够保护好食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目前世界各国投入巨大,已经逐渐形成一个高科技、高智能的产业领域。而本文主要概括了各种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食品包装的发展新动向。 关键词:食品包装;食品包装技术;现状;趋势 ABSTRACT Food packaging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the life of packaged food everywhere, food packaging for food protection, to prevent food contamination by outside microorganisms or other substances to prevent or reduce food oxidation and other reaction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od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consumption,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s on food packaging,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ationship to food production as a commodity, a goodpackaging not only protects the product prototype, and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value of good food and value in us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vested heavily,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a high-tech, high intelligence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nds in food packaging. KEYWORDS: food packaging;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trend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前言标准代替 GB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本标准与 GB7718-200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适用范围;——修改了预 包装食品和生产日期的定义,增加了规格的定义,取消了保存期的定义;——修改了 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增加了规格的标示方式;——修改了生产者、经销者的 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的标示方式;——修改了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 高度 不小于 1.8mm 时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增加了食品中可能含有致敏物质时的推荐标示要求;——修 改了附录 A 中最大表面面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附录 B 和附录 C 正文一、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提 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本标准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 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的标识。二、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 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 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 的食品。

2、食品标签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3、配料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4、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5、保质期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6、规格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预包装食品时,对净含量和内含件数关系的表述。 7、主要展示版面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上容易被观察到的版面。三、基本要求 1、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 规定。 2 、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3、应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色情、

《食品包装学》答案

1、食品包装概念?食品包装的功能? 答:食品包装的定义: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食品包装的功能:1,保护商品;是包装最主要的功能。2,方便贮运;它必须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诸多方便。3,促进销售;包装是提高商品竞争能力、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它好比一个传达媒体,传达包括识别、推销广告及说明.4,提高商品价值5,对商品是最直接的增值方式。 2、怎样做好食品包装工作,举一熟悉的食品说明? 一:了解食品本身特性及其所要求的保护条件;二: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适用范围及条件;三:掌握有关的包装技术方法;四:研究和了解商品的市场定位及流通区域条件;五:研究和了解包装整体结构和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六:进行合理的包装结构涉及和装潢设计;七:掌握包装监测方法(1)对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检测(2)包装件的检测;八:掌握包装标准及法规。 3、试列举影响食品品质的环境因素。 光;氧;湿度和水分;温度;微生物。 4、光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食品包装避光机理和方法。 一:光照对食品的变质作用:促使食品中油脂氧化性酸败;使食品中色素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是植物性食品中的绿、黄、红色及新鲜肉类的红色发生红色发暗或变成褐色;对光敏感性维生素如VB和VC的破坏;引起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性。 二:光照对食品的渗透规律。 机理方法:1. 避光:要减少或避免光线对食品的影响,主要的防护方法是:1、通过包装将光线遮挡、吸收或反射,减少或避免光线直接照射食品;2、防止某些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因素,如水分和氧气透过包装材料,从而起到间接的防护效果 2遮光:食品包装时,可根据食品的吸光特性和包装材料的吸光特性,选择一种对食品敏感的光波里有良好遮光效果的包装材料,可有效地避免对食品质变的影响。另外可根据食品包装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着色、涂覆遮光层)来提高材料的遮光效果。 遮光的方法: (1)玻璃加色处理、(2)采用涂覆遮光层、(3)透明薄膜加入着色剂 5、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食品包装机理和方法。 氧使食品中油脂发生氧化;使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失去营养价值;加剧食品的氧化褐色反应;促使微生物繁殖生长,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对生鲜果蔬是另一种情况:促进生鲜果蔬的呼吸作用。机理:1. 包装内及贮存环境中氧的分压及接触面积氧分压↑,接触面积↑,氧化速度↑2.接触时间的长短及温度的高低时间↑,温度↑,氧化速度↑ 方法:可通过合理的包装和一定的技术措施减少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防止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因氧而造成品质劣坏或腐败变质。 6、简要说明控制食品微生物的方法。 一、包装食品的加热杀菌二、低温贮存三、辐照防腐四、微波灭菌其中高温可以达到杀菌效果,因而大部分包装食品都要进行加热杀菌,然后才能流通和销售。加热杀菌方法可分为湿法杀菌法和干法杀菌法。 7、包装食品的主要褐变方式是什么? 食品褐变包括食品在加工或贮存时,食品或食品原料失去原有色泽而变褐或发暗的现象。①食品成分由酶促氧化而引起的酶促性褐变―还原性的糖类、油脂、酚及抗坏血酸。如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共存,发生美拉德反应。②非酶促性氧化或脱水反应引起的非酶促褐变。③油脂因酶和非酶促性氧引起酸败而褐变。 8、说明引起包装食品香味变化的原因。 1、食品所固有的芳香物逸散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前言 本标准的是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 STAN 1-1985(1991、1999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法规§101部分《食品标签》。 本标准代替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本标准与GB771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将GB7718—1994“第4章基本原则”和“第8章基本要求”合并为本标准的“第4章基本要求”,并作了修改和补充; ——增加了“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见); ——增加了“配料清单中可以使用的类别归属名称”(见.2); ——增加了“净含量计量单位的标示要求”(见)和“净含量字符最小高度要求”(见); ——增加了集团公司、分公司、生产基地或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单位名称和地址的标示要求(见); ——增加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限的预包装食品类别(见); ——增加了“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GB 7718-2004是食品标签系列国家标准之一,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还有: GB 10344-200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代替GB 10344-1989); 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代替GB13432-199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煜、王燕京、王美玲、白德美、田栖静、田明福、许洪民、杨桂芝、杨晓明、张丽君、陈瑶君、郑欣、赵学军、董洪岩、嵇超、简慧薇、蔺立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7718—1987;GB 7718—1994。

食品包装技术与方法

第三章、食品包装技术与方法 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光照对食品的变质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促使食品中油脂的氧化反应而发生氧化性酸败; ②使食品中的色素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色:使植物性食品中的绿、黄、红色及肉类食品中的红色发暗或变成褐色; ③引起光敏感性维生素如VB和VC的破坏,并与其他物质发生不良的化学变化; ④引起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性。 由表中可知,VB 2 的光分解程度随pH的升高而增加。 当VB 2与VC共存时,VC可抑制VB 2 的光分解,而VC则因与VB 2 共存而容易分 解。 如牛奶经日光暴晒后VC显着减少,就是因牛奶中VB 2 促使VC的光分解。2、光线对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影响 色氨酸溶液经日光暴晒后着色变褐,经紫外光照射可生成氨基丙酸、天冬氨酸、经基邻氨基苯甲酸。 色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等与荧光物质、VB 2 、荧光黄素等共存,经日光暴晒可引起光分解。二氧化碳、氮环境、硫尿、VC可阻止此反应。蛋白质也可因日光、紫外光照射而变化。 酪蛋白溶液在荧光物质存在下经日光照射,其中的色氨酸分解而使其营养价值下降; 卵蛋白经紫外光照射,其黏度虽无变化,但表面张力减小,这是与热变性不同的一种蛋白质变化。 (二)光照对食品的渗透规律 在光照下,食品中对光敏感的成分能迅速吸收并转换光能,从而激发食品内部发生变质的化学反应。 食品对光能吸收愈多,转移传递愈深,食品变质越快、愈严重。 光波波长、食品的组分。 (三)包装避光机理和方法 要减少或避免光线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的防护方法是: 通过包装将光线遮挡、吸收或反射,减少或避免光线直接照射食品; 同时防止某些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因素,如水分和氧气透过包装材料,从而起到间接的防护效果。 二、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氧气对食品中营养成分有一定破坏作用: 1.使食品中的油脂发生氧化,这种氧化即使是在低温条件下也能进行;油脂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不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而且会发生异臭,产生有毒物质; 2.使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失去营养价值;

GB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前??言? 本标准的5.3是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 STAN 1-1985(1991、1999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法规§101部分《食品标签》。 本标准代替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本标准与GB771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将GB7718—1994“第4章基本原则”和“第8章基本要求”合并为本标准的“第4章基本要求”,并作了修改和补充; ——增加了“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见4.8); ——增加了“配料清单中可以使用的类别归属名称”(见); ——增加了“净含量计量单位的标示要求”(见)和“净含量字符最小高度要求”(见);

——增加了集团公司、分公司、生产基地或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单位名称和地址的标示要求(见5.1.5); ——增加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限的预包装食品类别(见5.2.1); ——增加了“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GB 7718-2004是食品标签系列国家标准之一,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还有: GB 10344-200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代替GB 10344-1989); 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代替GB13432-199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煜、王燕京、王美玲、白德美、田栖静、田明福、许洪民、杨桂芝、杨晓明、张丽君、陈瑶君、郑欣、赵学军、董洪岩、嵇超、简慧薇、蔺立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包装新技术

包装新技术 ——标签印刷新技术 2008301750029 颜彩 【摘要】:标签的广泛应用以及标签品种的不断发展自然而然地推动了标签印刷技术的发展。标签印刷涵盖了平版、凸版、凹版、丝网等所有印刷方式,各国的应用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从近几年全球标签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智能标签、模内标签、热收缩膜标签和数字化标签印刷等新技术在欧美国家成为标签印刷新的亮点,也是标签印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标签新技术 早在1700年欧洲印制出了用在药品和布匹上作为商品识别的第一批标签,所以,严格地说:标签是用来标志您的目标的分类或内容,像是您给您的目标确定的关键字词,便于您自己和他人查找和定位自己目标的工具。印刷业所称的标签,大部分是用来标识自己产品的相关说明的印刷品,并且大部分都是以背面自带胶的。但也有一些印刷时不带胶的,也可称为标签。有胶的标签就是通俗称的“不干胶标签”。 下面简单来介绍一下这四种标签印刷新技术。 (1)智能标签 随着人们对商品的生产、贮运、保质、防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更高更全的信息需求,传统的条形码标签显然是力不从心。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在标签制作领域的应用,一种全新、多功能、有良好防伪效果的智能标签开始被广泛应用,它将为标签制印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智能标签也有人称之为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为RFID,俗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埃森哲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弗格森认为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智能标签是标签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如今已在产品包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将逐步替代传统的产品标签和条形码。智能标签是标签领域的新秀,它具有超越传统标签的功能,是电子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标签印制上的结晶。同传统识别方式相比,智能标签(RFID射频识别)以其准确、高效、安全的方式,高防伪功能和对产品实时监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等众多行业。 (2)模内标签 所谓模内标签,就是将印好的商标标签图像印张(背面带热熔胶)直接放入塑料铸模机内的铸模区域,通过吹塑或注塑使标签和容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装容器。使用模内标签容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标签和瓶体在同一个表面上,感觉标签彩色图文如同直接印刷在瓶体表面一般。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 本标准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的标识。 2 术语和定义 2.1 预包装食品 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2.2 食品标签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2.3 配料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2.4 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2.5 保质期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2.6 规格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预包装食品时,对净含量和内含件数关系的表述。 2.7 主要展示版面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上容易被观察到的版面。 3 基本要求 3.1 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3.2 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3.3 应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色情、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 3.4 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5 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3.6 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3.7 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 3.8 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3.8.1 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3.8.2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商标除外)。 3.9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 时(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食品包装学》试卷(A)及答案学习资料

《食品包装学》试卷 (A)及答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国海洋大学 2007-2008学年 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包装学》课程试题(A 卷) 共 1 页 第 1 页

三、简答(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 简述食品包装的功能 2. 简要说明玻璃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发展方向 3. 试说明包装食品产生异味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4. 简要说明食品包装用纸盒的特点、种类 5. 简述气调包装的原理 6. 无菌包装的基本原理 7. 生鲜水产品的包装原则 8. 微波杀菌的基本原理 四、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论述食品包装应该注意的问题。 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 命题负责人签字2007年12月10日院系负责人签字 2007年12月10日 2005年级《食品包装学》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包装:包装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 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2.定向拉伸薄膜:将普通塑料薄膜在其玻璃化至熔点的某一温度下拉伸到原长度的几倍,然后在张紧的状态下,在高于其拉伸温度而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某一温度保持几秒进行热处理定型,最后急速冷却至室温,就得到定向拉伸薄膜。 3.无菌包装:将流质或半流质食品经超高温瞬时杀菌或高温短时杀菌后,迅速冷却至30-40度,在无菌环境下将物料充入已经灭菌的包装容器内的一种包装技术。 4.食品的等温吸湿线:把干燥食品露置在一设定温度,不同湿度气氛的钟型罩内,经几个小时露置后称重,即可获得一组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平衡含水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即成为食品的等温吸湿线。 5. 可食性包装:是以人体可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为基本原料,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覆盖于食品内部界面上的一层可食物质组成的包装薄膜的一种包装方法。 6. 塑料: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类分子质量在104~106以上的大分子,由一些基本单元结构重复连接而成的。 7. 充气包装:充气包装是在食品包装内混入一定比例的保护性气体如CO2、N2等,减少包装内的含氧量,破坏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 延缓包装食品的生物化学变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藏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资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Standard for the labeling of prepackaged foods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 本标准不适用于食品储运包装标签和散装食品标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预包装食品包含:1)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2)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 3.2 食品储运包装Food Package for Transportation 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包装,其标签内容以方便储藏运输为目的。 3.3 散装食品Food in Bulk 指不预先确定销售单元,按基本计量单位进行定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有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 3.4 食品标签Food Label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3.5 配料Ingredients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除外)。 3.6 生产日期(制造日期)Date of Manufacture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 3.7 保质期(最短适用日期、最佳食用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 (Best Before)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