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盘锦水文化童谣

盘锦水文化童谣

盘锦水文化民谣

发布时间:08-12-09

--------------------------------------------------------------------------------

盘锦是枕河襟海之地。说河,境内坑塘遍布,河道纵横,辽宁有一半的河都在这里流过,包括辽河、绕阳河、大凌河、月牙河、锦盘河、西沙河、太平河等,多达21条;说海,盘锦位于辽东湾,有118公里海岸线。所以盘锦是名符其实的水乡,有着丰富的水文化,清末以来水文化民谣(歌谣)的遍处传播就是例证,它再现了过去依水而居人们的酸甜苦辣,是一部鲜活的地域文化教材。它又可细分两类,即海洋民谣、河流民谣。海洋文化民谣。“辽东湾好地方,潮涨流北上,潮落流南方。早出乘流去,晚归必潮涨”;“潮退船出海,潮稳起丝网,鱼虾装进仓,潮涨转回家”。这两段民谣说的是渔民的出海规则。 “大舢板、小花鞋,出海先得拜小爷(指到鼋神庙上供)”。这句民谣说的是渔民的信仰。 “海天边,头顶天,脚踩三块板,脑袋系在裤腰间”。民谣说出渔民出海的艰难和危险,奉劝他们要守海上规矩。

“有女莫嫁打渔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郎回来,被窝未暖又出船”。这是过去入海口一带渔村的民谣,反映渔民长年漂泊海上,妻子的思恋和惦念之情。

“东辽河入海口,河南河北有讲究。河北车站清朝建,日本船台东码头。中国修建老爷阁,日本建筑公济楼。六十里地吃甜水,不用瓢舀自流水。大海米出在二界沟。”这段民谣说的是旧时辽河口的景象,河北车站即过去的辽滨火车站。后来这一重要的陆路、水路交通枢纽被日寇侵占,成为疯狂掠夺辽河两岸丰美物产的大本营。

河流文化民谣。“阿哥你莫笑,船到舵也到;船你撑到官码头,舵我掌到二官跳”。这是旧时田庄台的民谣。官码头和二官挑指田庄台辽河边上的码头,距离相距50米左右。

“喝不干的蟒状湖;饮不尽的大明潭;吃不穷的板倒井;过了三岔就是唐王山”。“蟒状湖”又名“蟒状河”,是盘山境内已消失的水域(但在《奉天通志》中有记载,旧县图中也有),位于盘山与黑山、台安三县交界处,因形状像巨蟒而得名。该水域深不可测,旱年下雨水往里淌,涝年下雨水不往外流,且传说唐王曾在此饮马,遂和台安的“大明潭”、海城的“板倒井”成为辽宁的“奇水”。

“十年九涝退海滩,缺草无树少人烟,遍地红碱菜,碱土熬小盐,喝口凉水咸又咸,吃口青菜难上难”;““地下水苦又咸,地上勉强种水田,这里自古就没有树,要想栽活比登天难”;“早春无雨喝碱浆,夏

秋洪水泛泥汤,冬季刨冰麻袋扛。”这几段民谣证明盘锦过去虽位于辽河下游,属退海平原,地表水网交错,河流纵横,但由于含盐含碱偏高,栽种农作物成活难。更缺乏符合饮用标准的水,人们吃水十分困难。据《当代盘锦城市建设大事记》记载,盘山有自来水始于1943年,是专供给伪县政府和日本人的,普通老百姓是吃不上自来水的。直到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大力建水厂,终于使老百姓开始喝上自来水,并逐渐普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