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元月掘进工作面物探设计

2020年元月掘进工作面物探设计

2020年元月掘进工作面物探设计
2020年元月掘进工作面物探设计

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法探测设计

第循环

编制:

技术科:

总工程师:

生产技术科

2020.1.1

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法探测设计

一、矿井瞬变电磁(TEM)的原理及特点

矿井瞬变电磁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可以使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及采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小规模线框装置的影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般可以有效解释200m左右。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这对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带来很大的困难。实际资料解释中,必须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具体来说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

1.受矿井巷道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只能采用边长1.5m的多匝回线装置,这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数据采集劳动强度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2.采用小规模回线装置系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体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勘探分辨率,特别是横向分辨率;

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常体更近,大大的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经验表明,井下测量的信号强度比地面同样装置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强很多;

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般只能将线框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可以将线圈放置于巷道底板测量,探测底板一定深度内

含水性异常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也可以将线圈直立于巷道内,当线框面平行巷道掘进前方,可进行超前探测;当线圈平行于巷道侧面煤层,可探测工作面内和顶底板一定范围内含水低阻异常体的发育规律;

5.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在高阻地区如果用直流电法勘探要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须有较大的极距,故其体积效应就大,而在高阻地区用较小的回线可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故在同样的条件下TEM较直流电法的体积效应小得多。

二、矿井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特征

在探测富水区的位置及其分布范围等方面,瞬变电磁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物理基础是富水区相对于周围地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理论上讲,干燥岩石的电阻率值很大,但实际上地下岩石孔隙、裂隙总是含水的,并且随着岩石的湿度或者含水饱和度的增加,电阻率急剧下降,即赋水性的不均匀程度在瞬变电磁参数图件上反映为电阻率的高低变化;当岩层完整时其电阻率较高,受构造运动或地下水作用的影响,部分地段岩层破碎或裂隙发育,破碎程度及其含水的饱和度越大(砂岩、灰岩富水性增强),岩石的导电性会显著增强,地层电阻率会明显降低,断面图上会有明显的低阻异常反映。正常情况下,各层位电性在横向上是相对均一的。当存在局部低阻异常体(裂隙带、富水区等)时,在断面上就会出现局部低电阻率异常区。从邻近井田钻孔电测井资料分析,从地表到11号煤层,正常地层的电阻

率是依次继增的,当岩层富水时,其电阻率会降低,和围岩相比较形成低阻反映。为以导电性差异、电性感应差异作前提的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石炭系地层,煤层、围岩、富水区与导水通道的电阻率差异明显,具有良好的瞬变电磁法勘探地质条件。

三、矿井瞬变电磁工作仪器

现场仪器使用的为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YSC200(A)矿用瞬变电磁仪。这套矿用瞬变电磁仪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映特别灵敏、体积效应小、纵横向分辨率高,且施工快捷、效率高等优点,既可以用于煤矿掘进头前方,也可以用于巷道侧帮、煤层顶、底板等探测,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水患和导水构造的超前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手段。通过多次脉冲激发场的重复测量叠加和空间域多次覆盖技术的应用提高信噪比,应用于煤矿井下水害超前预报使用,有效勘探深度能达到200米。

四、测点布置与技术措施评述

1.掘进工作面测点设计

在21610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布设7个测点,每个点离煤帮大约20~30cm,分别为平行左边煤帮位置、与左边煤帮成60°位置、与左边煤帮成30°位置、工作面正中位置、与右边煤帮成30°位置、与右边煤帮成60°位置、平行右边煤帮位置,从而形成一个扇形超前探测区域,每个测点设计3个测线,3个测线分别为斜向上30°、平行煤帮、斜向下30°(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变,如下图所

示),通过在掘进面迎头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1条超前探测的实测剖面。

测点示意图

3.施工技术措施,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装置类型采用重叠回线组合装置,边长1.5m的激发和接收正方形线圈,激发线圈匝数4匝,接收线圈匝数40匝。供电电流档为50A,供电脉宽10ms,采样率16μS。每个测点至少采用30次叠加方式提高信噪比,确保了原始数据的可靠性。

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

1.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1)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2.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而且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2)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吸取教训,注重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3)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2)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1)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当前,全国正在复工复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全面构建长效机制。

(1)生命重于泰山。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更不能将其视作无关痛痒的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公共安全无处不在。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要坚持标本

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

6.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1)当干部不要当的那么潇洒,要经常临事而惧,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要经常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情况,当官当的太潇洒,准要出事。

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打到疼处、痛处,让他们真正痛定思痛、痛改前非,有效防止悲剧重演。造成重大损失,如果责任人照样拿高薪,拿高额奖金,还分红,那是不合理的。

7.抢险救灾与事故救援。

(1)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救援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尽快查明原因,深刻汲取教训,严肃追究责任。

(2)要绷紧防范安全风险这根弦,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防范工作,完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工作责任,严防灾害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要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5)相关地区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积极组织力量,认真排查险情隐患,加强预报预警,强化灾害防范,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7)坚决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迅速调集力量开展科学施救,在确保扑火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灭火,严防次生灾害。

8.应急管理。

(1)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9.疫情防控。

(1)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要全力救治患者,尽快查明病毒感染和传播原因,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流程。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1 工作面地质概况 2127工作面位于吕家屯村南约1公里处。井下位置:位于F19断层和主暗斜井延伸之间,西2123工作面650m,工作面运输巷紧靠近矿区边界线。该工作面周围无采动情况,工作面南侧有两条巷道,即二水平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 2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1 地质构造情况: 由于邢东矿下水平钻孔稀少,所以在2003年初在下水平搞了三维地震勘探,从首采区的地震资料来看可靠性不大,下水平地震资料可靠性怎样?有待揭露验证。 工作面涉及的断层共3条,以下列表说明: 2.2 工作面回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127工作面大部分储量在大色庄村庄保护煤柱内,通过矿与唐山研究院合作,计算得2127工作面在不同长度下回采完毕后对村庄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说明: ⑴从水平变形来看,各个方案对大色村的影响均小于规程所指的Ⅰ级破坏。 ⑵Ⅰ级破坏:水平变形≤2.0mm/m;倾斜变形≤3.0mm/m;曲率变形≤0.2×10-3。 ⑶表中《2100及2300开采》是指2127、2125、2126及2321、2322、2323六个工作面全部开采对大色村影响的初步计算结果。(此时的2127面宽度约155m) 结论:2127工作面宽度可以取为150m,对大色村的地表破坏小于Ⅰ级破坏,因此可以正常回采,不用迁村。 2.3 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 2#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影响除外),煤层厚度来源于相关钻孔煤厚资料和主暗斜井算术平均值。 2#煤为深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节理发育,参差状断口,主要由亮煤组成,并夹有镜煤暗煤条带,属半光亮型煤.具有三低一高之特点,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

XXX煤矿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 -1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 - 1、探测原理 ........................................ -1 - 2、井下工作方法 ................................... -2 - 三、探测结果分析:.................................... -2 - 四、结论及建议......................................... -3 -

、概况 1、探测目的: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2016-09-28 ______________ 3、探测地点:1307 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570 _________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 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 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 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doc

优秀文档,无限精彩! 121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编制: 审批: 总工: 2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12101工作面,位于12采区轨道下山的北部,上边(西部)为12061工作面采空区,下边(东部)为F101大断层(未开采),北面为14采区。 二、巷道用途 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风、运料等任务。 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进风、运输、行人等任务。 三、巷道性质及工程量 1、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为回采巷道,从12061下顺槽运料斜巷口开始扩修约30m,后225.8m沿原12061下顺槽下部的煤层顶板掘进,大部分为煤巷,不留保护煤柱,局部(由于按中线掘进,局部穿过12061采空区)为半煤岩巷。 从12101上顺槽运料斜巷口到12101上顺槽切眼位置,总工程量为255.8m。前400m方位角为34046′,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9—00之间,大部分为-30左右。 2、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为煤巷,局部会遇到构造带为半煤岩巷。设计长度(从12101下顺槽进风巷里口至12101切眼位置)共360.2m,沿煤层顶板掘

进,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6—30之间,一般为-30左右,方位角为18017′。 3、12101工作面切眼设计长度(从12101上顺槽设计位置到12101下顺槽设计位置)48.7m,沿煤层顶板掘进,切眼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8—-180之间,一般为-100左右,方位角156°。 详细情况可参照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4、开工时间:预计为2012年7月25日开始掘进。 竣工时间:预计2012年12月底竣工。 四、巷道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3年(包括掘进与回采期间)。 附: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2101工作面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见表1。 表1 12101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 图表 1

2

目录 绪论 (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7)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9)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4)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9) 设计总结 (20) 参考文献 (22) 附表 3

绪论 一、设计目的 (一) 初步应用<煤矿开采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经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煤矿开采学>课程的理解。 (二) 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三) 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一) 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盘区或者带区自上而下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长度2100米,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埋深较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和K3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4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二) 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 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 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8°,阶段倾斜长度1200m。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 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阶段倾斜长度1000m。 三、课程设计内容 (一) 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二) 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的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能够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本课程设计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开掘工程量和维护费用比较。 5

物探报告模版

物探报告模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 工程物探成果报告 2015年7月 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 工程物探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提交日期:2015年7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移动非开挖工程 探测目的: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管线情况 探测范围:施工单位指定探测范围 提交日期:2015年7月 二、方法技术及仪器 1、根据探测目的,采用电磁法原理,通过对地下发射频率为33KHz、8KHz的交变电磁场,地下金属管线因感应而产生二次场,并在管线内形成感应电流,通过跟踪测量金属管线内电流变化,就能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平面位置,对二次场场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非金属管线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进行探测。

在工作区内采用盲探方法,通过扫描发现管线线索,然后进行追踪,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根据发现管线的平面位置,通过二次场场强分析确定管线的埋置深度,最后在数字化地形图上标明管线的位置和埋深。 2、使用美国Ditch Witch 950R数字式精密地下管线探测仪。 三、探测成果 经过现场实地探测,管线分布如下: 龙水南路南侧电力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北侧电信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南侧燃气管一根 龙水南路南北两侧各有上水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北侧信息顶管一道 四、说明 1、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各个管线的水平位置限差±(5+)cm,埋深限差为±(5+)cm,其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cm):使用时要考虑管线探测误差。 2、地下管线有可能是上下两根重叠或左右两根距离很近,探测时只能探明一根;个别的特殊管线有可能仪器不能识别,因此在施工时应特别小心。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 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 一、煤层简述: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 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

5275<8正断层,产状07—F3点处揭示F15米的断层。在5~3为 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 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 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3/h15m 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min。m m/min,正常涌水量0.35最大涌水量0.~1.5五、煤层顶底板岩性: 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伪顶为碳质泥岩或泥岩较松软,一般厚度为0~1.6米,局部发育,随采随落。 2、底板岩性:直接底为硅质泥岩或泥岩,松软遇水膨胀,容易造成底鼓或使巷道变形,平均厚度为6米。老底为泥灰岩,一般厚度米。4米,平均为5~3为

煤矿井下物探报告

XX煤矿有限公司 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探测人员:xxx xxxxxx xxxxx xxx xxxx xx 探测范围:A5前12-112米 探测时间:xxxx年x月xx日 报告编号:L-15006S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瞬变电磁探测技术 三、施工布置及数据采集 四、数据处理,结果解析 五、结论与建议 六、存在问题 七、探测结果参考综合柱状图地层显示 八、水平0°探测结果采掘平面图显示 九、物探参考资料 十、物探结果验证表

十一、复探通知 XX煤矿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一、工程概况 1、探测位置:12333进风顺槽 12333进风顺槽布置在二采区皮带巷左侧,以方位角223°开口, 设计长度1000m。12333回采准备工作面布置在10#煤层中。地面标高为970~1043m,井下标高为730~740m。 探测施工处于迎头位置。距离A5测点12米。 如下图所示:

2、井田主要含水层有: (1)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2)上石碳统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3、井田主要隔水层有: (1)、中上更新统黄色亚粘土隔水层; (2)、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隔水层; (3)、本溪组隔水层。 4、探测目的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矿井水害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煤炭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掘进安全,避免水害发生,依据“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防治水原则,进行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 ①探测目的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防止在掘进工作中灾害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②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更科学的规划,更安全的生产。 5、探测任务 本次探测的主要任务是使用YCS20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通过不同角度

井下煤矿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方案

. 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巷道掘进 爆破设计 编制单位: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矿井小型机械化项目办公室 编制日期: 2016 年 11 月 25 日

编制人员名单表 审核人员

目录 矿井基本情况 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掘进爆破设计目的及要求爆破参数的确定 凿岩工作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煤矿机械化改造。 2、所在位置: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河煤矿(以下简称“双河煤矿)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城北西330°方向,直距约10km。地处剑川县东岭区石菜江村境内。 3、隶属关系:该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法人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属民营企业。 (二)项目背景 双河煤矿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双河煤矿为一小型矿山企业,主要经营煤炭开采和销售,现在册职工125人。矿山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国有煤矿,年产量1万吨左右。2006年以后,矿井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完善了生产系统,矿井产量逐年增加,近年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云煤行管[2008]23号文件核定生产能力5万t/a,在大理州“十一.五”煤炭资源整合中属单独保留型矿井,拟整合规模9万t/a。双河煤矿于2009年1月申请延续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03120,有效期十年,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公司双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

告》,双河煤矿截至2008年12月,矿界范围内共获资源总量38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18万吨。为进一步规范采掘部署,改进采煤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并为认真落实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云工信煤技【2012】614号精神,按照“大力推行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双河煤矿拟在对矿井采掘运系统进行机械化改造。目前项目已经取得开工备案并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 1、工作面位置范围: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四平硐下部,距四平硐硐口300m,南以16上山二级的上出口为界,北以四平硐运输平巷为界,西以原16上山二级上部的采空区为界,东以五平硐北三运上部的待采掘区域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40m,倾向长度为76m,该煤层属双河南井田C1煤层,含矸1~2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变化不大,上层煤在1.2~1.6m,(可采煤层),中间夹矸为0.2~0.8m,下层煤0.2~0.5m,(一般不可采),即:1.4~1.8m,平均厚度1.6m;煤层倾角9~13°,平均倾角11°,为进水平煤层,该煤层属长焰煤,煤质中硬,硬度系数f:2~5、岩石硬度系数f:7~11。 2、掘进目的用途:主要为探明一采区的资源及地质构造情况,解决一采区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线路(主要是回风)过长等问题。详见

采矿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 井田地质特征 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其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刘家垣镇回坡底村东1.0km处,距洪洞县城25km,距赵城发煤站17km,紧邻赵(城)—克(城)公路,公路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东麓,汾河西岸,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形成了以黄土梁、塬、峁为特征的低山基岩丘陵地貌。主要山梁走向近南北向,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区西北边界沟北村东北山梁,标高985.2m,最低点位于东北边界沟谷,标高624.17m,相对高差361.03m。 回坡底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单水平开采,开采11号煤层,目前采用高档机械化,倾斜长壁式采煤,矿井的正常涌水量120m3/h,最大涌水量240m3/h,扩区煤层底板标高300-630m,目前开采水平最低为570m,均高于奥灰岩溶水地下水位(525m左右),矿井充水方式为顶板淋水或裂隙水,通过开采产生的煤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与K2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使K2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井坑道,随着两区向前延伸开采,开采水平将逐渐降低,矿井的涌水量也将随着增大,尤其是两区奥灰岩溶水位地下,并有可能在构造破坏地段存在突水危险,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4 井田开拓 矿井改扩建工程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年生产能力时,共设置主斜井、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四个井筒,主斜井为延深井筒,刷大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为新建井筒。 3、二号进风立井 敷设动力电缆,兼安全出口。 4 、二号回风立井 主要担负东区初期回风,兼安全出口。 二号进风立井井筒净直径6.0m ,垂深375m,井筒内装备应急排水管路、压风管

路,敷设动力电缆。 为了东区的开发,设计在纬距4036000附近布置胶带、轨道暗斜井,均落底+556m 水平,落地后沿东北方向布置+556m水平胶带大巷和+556m水平轨道大巷。+556m水平胶带大巷尽头处设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轨道大巷在1900m处转至东南—西北方向,并通过二号进风立井井底。平行与转至后的+556m水平轨道大巷布置三条煤层巷道,其中在11号煤层中布置两条采区巷道,分别是东区皮带巷和东区轨道巷;沿K2顶板布置一条回风巷,为东区回风巷。东区皮带巷在东南部通过采区集中煤仓与+556m水平胶带大巷相联。平行与这组巷道,沿601、603钻孔一线再布置同样的一组上下山巷道。这两组巷道通过布置在井田突水系数为0.16分界线附近的一组+385m 水平轨道集中巷道和一条胶带集中巷道相联,这样东区开拓巷道基本成工字型布置。 1、运煤系统 综采工作面→胶带顺槽→东区皮带巷→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胶带大巷→东区煤仓→主斜井→地面。 2、辅助运输系统 地面→副斜井→轨道暗斜井→+556m水平轨道大巷→东区轨道巷→轨道顺槽→综采工作面。 3、通风系统 主、副斜井→胶带、轨道暗斜井→+556m水平轨道大巷及胶带大巷→东区轨道巷→顺槽联络巷→胶带顺槽→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东区回风巷→二号回风立井→地面。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3.1 采煤方法的选择 根据井田开拓部署,结合矿井规模和采煤工作面装备水平,矿井东区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共布置一个生产采区为东一采区。保证矿井110万t/a的生产能力。

1.20李雅庄矿2-6111巷瞬变电超前物探报告

李雅庄矿2-6111巷13#点前145m 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霍州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日

李雅庄矿2-6111巷13#点前145m 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技术负责: 审核: 编制:万三凯 操作:刘云杰 霍州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日 目录 1.前言 (1) 2.工作面情况 (1) 2.1 巷道位置 (1) 2.2 四邻关系 (1) 2.3 探测环境 (1) 3.目的任务 (1) 4.技术装备 (1) 4.1 仪器选型 (1) 4.2 仪器特征 (1) 5.探测基本原理 (2) 6.数据采集 (6) 6.1 装置形式及测点布置 (6) 6.2 井下干扰 (6) 7.工作面地质情况 (7) 7.1 煤层赋存 (7) 7.2 煤层顶底板 (7) 7.3 地质构造 (7) 7.4 水文地质 (7) 7.5 物理特征 (7)

8.现场采集 (8) 9.成果分析 (8) 10.结论及建议 (9)

1.前言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方针,集团公司“物探先行、钻探跟进、物钻并举、探掘分离、不探不掘、不探不采”防治水二十四字方针,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日在李雅庄矿2-6111巷工作面进行物探,为工作面钻探提供靶区,为工作面的安全作业提供物探地质资料。2.工作面情况 2.1 巷道位置 李雅庄矿2-6111巷位于位于+355水平六采区,巷道掘进方位210°探测时迎头位置为13#点前145m,工作面迎头标高+275m。 2.2 四邻关系 2-6111巷西侧为2-6112巷,东侧为F12断层防隔水煤柱,其它探测范围内均为实体煤。 2.3 探测环境 巷道采用锚网梁支护,综掘机靠近工作面迎头右帮,距迎头约2m,以上情况对探测数据有一定影响。 3.目的任务 (1)探查2-6111巷13#点前145m前方100m范围内顶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是否存在隐伏构造,为工作面提供详细水文地质资料。 (2)对含水体的富水性进行评价,圈定出相对富水区。 4.技术装备 4.1 仪器选型 根据本次探测任务及工作面现场探测环境,选用YCS40(A)型瞬变电磁仪进行瞬变电磁超前探测。 4.2 仪器特征 发射工作电压:6V~9.6V 发射工作电流:≤2.5A

塔山煤矿综合物探施工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10217工作面概况 (2) 第二章矿井地质 (4) 第一节地层 (4) 第二节构造 (4) 第三节 10217胶带顺槽区域地质 (6) 第三章煤层 (7) 第一节含煤性 (7) 第二节可采煤层 (7) 第四章水文地质 (10)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10) 第二节10217胶带顺槽区域水文地质 (12) 第五章瞬变电磁基本原理及仪器参数 (13) 第一节基本原理 (13) 第二节仪器参数 (15) 第三节矿井震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16) 第四节矿井震波勘探的仪器参数 (17) 第六章现场施工布置及现场条件 (18) 第一节现场施工布置 (18) 第二节瞬变电磁现场施工条件 (19) 第三节矿井震波现场施工条件 (19) 第七章施工工程量预算 (20) 第八章提交成果资料 (21)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一节瞬变电磁施工 (22) 第二节矿井震波施工 (22) 第三节施工组织 (23)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大同市南郊区塔山煤矿,前身为南郊区西万庄乡上窝寨小桦岭煤矿与鸦儿崖乡官窑新井,经同煤技字(92)第123号与同地发(92)第51号文上报省煤资委申批联营,经审查以晋煤资字(1992)第140号文批准联营而组建,成为大同市南郊区塔山联营煤矿,颁发采矿许可证号为D1135号,井田面积1.32km2,批采太原组2、3、5(3-5)、8、9号煤层,生产规模150kt/a,隶属南郊区经营管理。井田面积和生产规模几经变动,1996年晋煤资字第281号文批准该矿井面积改为3.79km2,矿井设计能力为300kt/a。2011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1000002009121120050132,批采石炭系煤层,生产规模为2400kt/a,井田面积8.146km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30年,自2011年3月31日至2041年3月31日。本次综合物探技术探测位置位于2号煤层,2号煤层为太原组最上一层煤,分布于井田全部区域,大部可采。煤层厚度0.10-4.38m,平均3.00m,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5层。煤层顶板为砂岩或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或高岭质泥岩。 为了保证1021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安全,利用综合物探技术对10217工作面10217胶带顺槽煤层底板3-5号煤层采空区富水性及空间展布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任务如下: 1、通过瞬变电磁勘探方法调查10217胶带顺槽22号测点至22号测点前640m范围,煤层底板下方3-5号煤层采空区富水情况; 2、通过矿井震波勘探方法调查10217胶带顺槽22号测点至22号测点前640m范围,煤层底板下方3-5号煤层采空区空间展布情况。 图1-1 10217胶带顺槽探测范围示意图

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及计算

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 及计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野川煤业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供 电 设 计 及 保 护 整 定 野川煤业机电科 王斌超 2014/10/19 一、运输巷掘进面供电设计 运输巷掘进面配电系统图附后:

一、主要负荷统计: 二、移动变电站选择计算 移动变电站的选择一般放在工作面的风巷内,应考虑: ①所处巷道内便于运输、顶底板条件良好、无淋水; ②尽量靠近大的用电设备,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与液压泵站联合布置; ③距离采区变电所尽可能近,以减少高压电缆长度。 负荷分配: (1)移动变电站负荷:胶带输送机2×55KW、刮板输送机40KW、掘进机235KW、调度绞车、小水泵、共计:。 容量计算:

视载功率 ? cos /z e z K P S ?∑= 式中: z S 视载功率 e P ∑ 变压器供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 ?cos 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 取 z K 需用系数 电力负荷计算 故运输掘进供电选用变压器400KVA 能符合要求, (2)掘进工作面局扇专用变压器负荷: 2×30KW 2台 故根据实际情况掘进工作面专用变压器200KVA 符合要求。 三、供电电缆的选择计算及校验 <一>高压电缆选择计算及校验 1、供电高压电缆的型号选用:MYJV22系列聚氯乙烯交联铠装电缆。 2、按长时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线路中最大长时工作电流为 ①In=Sn/Ue ?3=304/×10=

机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实用版

YF-ED-J553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机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机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条煤矿企业要积极发展采煤机械化,开展各种复杂条件下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坚持机械化开采优先的原则。 第二条生产矿井应通过发展采煤机械化,促进采煤工作面综合单产提高,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实现集约化生产。 第三条采煤工作面设备按照“支护安全可靠、能力匹配合理”的选型要求合理配套,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第四条采用机采工艺的工作面必须按要求

编制机采工作面设计。机采工作面设计以采区设计为依据,由矿技术中心部门编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五条机采工作面设计内容 ㈠设计的依据 ⒈批准的工作面地质报告及相关地质资料。 ⒉经批准的采区设计及补充资料。 ⒊邻近工作面或邻近采区类似工作面地质、矿压等技术资料及生产情况。 ⒊相邻采区或邻近工作面实见瓦斯、自然发火、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矿压资料及生产情况。 ㈡设计说明书 基本条件:工作面参数选择合理;工艺先

水井湾煤矿综合物探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全方位探测仪超前探测分析报告 (1204、1205、1207工作面) 编制:生产技术科审核:廖万生 探测时间:2014年2月28日 ·1

目录 1、序言 (2) 2、工程概况 (2) 3、任务、目的 (3) 3、地质构造、煤岩特征 (3) 4、工作方法、依据、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3) 5、工作基本原理 (5) 6、取得的成果 (10) 7、验证成果: (16) 8、结论 (16) ·2

序言 瓦斯、水灾、火灾、粉尘、顶板冒落五大自然灾害仍然是威胁和制约矿井正常开采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物探勘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矿井确保安全生产、制订应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YTD400(A)矿井全方位探测系统是西安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博深矿用设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矿井下含有瓦斯、粉尘等爆炸性危险等特定环境下探测隐伏矿体、含导水构造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而设计、制造的多功能、矿井物探综合勘探系统。系统包括YTD400(A)矿井全方位探测仪、矿井电法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该系统在矿井物探技术功能集成、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功能集成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使用该设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工程概况: 采用矿井全方位探测仪探查1204、1205、1207三工作面前(侧)方100m范围内的煤层、断层及含水裂隙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赋水分布情况。保证安全施工,提高掘进进度,于2014年2月28日经矿委会批准,经物探小组负责对三个工作面进行现场物探勘测。 ·3

二、任务及目的: 1)探测1204、1205、1207运输巷掘进头前(侧)方100m范围内的煤层、断层及含水裂隙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赋水性强弱。提高巷道掘进效率,避免发生突水事故,确保巷道掘进安全。 2)探测掘进头顶板、顺层及底板的赋水性强弱,为开采方案设计或灾害水体的抽、排、疏、降提供技术资料。3)对测区内煤层开采或采前防治水措施实施提供物理探测技术依据。 4)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测区地质构造及煤岩特征: 1、测区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东,倾角一般12-25?,平均16?,总体呈单斜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岩性比较软弱.本区主采煤层为k 2、k 3、煤层,k2煤层顶板为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或粉砂岩,k3煤层顶板岩性为粘土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遇水易泥化引起底鼓。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亮煤型,硬度2左右,具有块状、片状结构,性脆、为低灰、低中硫、高热值无烟煤。测区内120 4、120 5、1207运输掘进面均布置在矿井一采区k2煤层中,开采标高分别为:1431~1490;1416~1375;1389~1425; 四、工作方法、依据、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4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

×××煤矿 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0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0 - 1、探测原理- 0 - 2、井下工作方法- 1 - 三、探测结果分析:- 1 - 四、结论及建议- 2 -

一、概况 1、探测目的: 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2016-09-28 3、探测地点: 1307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 570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2、井下工作方法 本次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采用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该方法由3个三极探测装置组成,在巷道掘进头以一定间距布置3个供电电极,另一供电电极布置在无穷远处。测量电极MN以一定间距向巷道后方移动,对于每个测点,分别测量3对电极所对应的视电阻率值。三点三极探测技术可以利用同一组MN测量的三组视电阻率值进行校正,消除干扰,提高解释准确度。 井下共打孔20个,孔间距为4m,孔深约0.3m。在现场工作时,首先将先前准备好的盐与黄泥混合填堵钻孔,然后将铜电极插入孔中,保证铜电极能够与围岩尽量接触良好。然后,在距巷道迎头4米,沿巷道掘进方向以等间距(4m)后退布置供电电极A1、A2、A3,将另一供电极B布置在即无穷远处,,这样就可以近似地将A1、A2、A3看做点电源。最后从A1、A2、A3顺巷后退4m,以4m间距顺巷道布置测量电极MN,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视电阻率,依次移动电极MN完成测量直至探测工作结束。 三、探测结果分析: 现场数据采集完成以后,我们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电极接地良好,现场采集的数据基本可靠,个别测点受到井下杂散电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10105009 专业班级:煤矿开采技术1301班 学生姓名:徐石强 指导教师:刘殿武 设计时间:2015年01月9日~13日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系

前言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堂学习任务后,为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动手能力,紧密理论联系实际而进行的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国家制定的其他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一、设计题目 (1) 二、原始资料 (1) 三、设计目的 (1) 第二章掘进通风方法确定 (2) 一、局部通风机通风 (2) 二、掘进通风方法确定 (2) 第三章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设计 (3) 一、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3) 二、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4) 三、按除尘风量计算 (4) 四、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5) 五、按风速进行验算风量 (5) 第四章局部通风机风量设计 (5) 第五章风筒选择 (7) 一、风筒的类型 (7) 二、风筒接头 (8) 三、风筒的漏风 (8) 1、漏风系数的计算 (8) 2、风筒的有效风率 (9) 3、漏风率 (9) 4、风筒的阻力 (9)

1216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2102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下表。 2、煤层 本工作面的煤层厚度由2—2.6m,平均2.2m,本区段呈单斜构造,其走向35—40°,倾向为125°—130°,倾角为18°—20°,工作面煤层情况见下表。 3、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下表。

附图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开采 设计编制的依据及要求 1、开采设计依据 (1)《煤矿工业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版。 (2)《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生字[1997]第237号。 (3)《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郑煤【2011】114号。 (4)《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长(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

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 2007版 (5)《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版 (6)《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7)集团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8)矿总工程师批准的该分阶段的地质说明书. (9)设计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边界)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发火倾向。 (10)设计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 (11)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积水情况资料。 (12)研究确定的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2、设计程序 (1)回采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设计部门按回采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回采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据设计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4)编制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回采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总公司。 三、地质构造 根据-30大巷、21下山及21020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掘进期间揭露的资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 编制单位:xxxxxxx 编制日期:2017年10月

设计会审记录

目录 1. 概况........................................................... - 1 - 1.1概述 - 1 - 1.2编写依据 - 1 - 2.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 - 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 2 - 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 3 - 2.3 地质构造.................................................... - 5 - 2.4 水文地质.................................................... - 5 - 2.5 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 - 5 - 2.6 煤质指标.................................................... - 5 -3.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 - 6 - 3.1 巷道布置.................................................... - 6 - 3.2支护设计 - 8 - 3.3支护工艺设计 - 13 - 3.4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14 - 3.5 矿压观测设计............................................... - 14 - 4. 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 16 - 4.1 施工方法................................................... - 16 - 4.2 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 - 17 - 5. 生产系统设计.................................................... - 20 -

100104工作面物探报告

宝华100104回采工作面物探报告 探测人员:_______________ 资料处理:_______________ 矿防治水:_______________ 煤矿总工:_______________ 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六日 一、本次勘探任务及目的

为了避免巷道掘进中直接揭露含水构造,根据现场巷道掘进情况,在100104工作面回风顺槽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超前探测,对100104工作面富水性进行分析,为探放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任务及目的:探测100104工作面100米的高、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00104工作面布置在本矿10#煤一采区西北部,煤层厚度0.9~1.3m,平均1.0m。该工作面平均走向长为607m,平均倾斜长为90m,平均倾角为+5°,工作面北邻100102回风顺槽(未施工),南邻矿井未采掘区域,东邻秦家源保护煤柱,西邻一采区运输巷北段。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均采用锚网支护。宝华煤业井田属于霍西煤田,受造山运动影响较大,根据宝华煤业公司现有巷道揭露情况,100104回风顺槽掘进过程中,部分地段存在小断层和陷落柱,该工作面为单斜构造。根据305孔资料显示,该工作面10号煤层顶板约8米处为K2灰岩,含水性较弱,但是部分地段裂隙发育,掘进过程中,顶板水影响较大。所以探放水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坚持“物探现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防治水措施。 三、本次勘探的工作布置与工作量、技术措施及质量评述 (一)、瞬变电磁法超前探 1.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量,沿100104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朝采面内部(即开口350米),布置测线2条,每条测线56个物理点,总计112个物理点。通过在掘进头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2条超前探测的实测剖面,施工方法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