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及答案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及答案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及答案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蒸汽轮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它被后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这部作品可用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发展情况,这部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B.《人间喜剧》C.《英雄交响曲》D.《罗密欧与朱丽叶》

3.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5.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6.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1873 3.3 5.0未统计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8.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

A.英国依然是工业头号强国B.法国增长率在四国中始终最小

C.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D.德国增长速度始终超过美国

9.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

10.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

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日本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1.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3.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14.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1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

A.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创建微积分

C.制成反射望远镜D.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四个探究题目。其中正确的是

A.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B.莱特兄弟与火车

C.达尔文与电的应用

D.爱迪生与进化论

17.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

18.诺贝尔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

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

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

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

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19.《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指的是( ) A.但丁及《神曲》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0.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21.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

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2.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交通信号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

23.19世纪的法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下列文学、艺术作品能反应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图景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5.《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A.牛顿B.麦克斯韦C.达尔文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 世纪 80 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在内燃机发明的基础上,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②③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①火车机车和④蒸汽轮船是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

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C项不符合题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1750年,1851年”和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 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 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时间“1900——2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这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密切相关。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9世纪80年

代发明了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②③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故①不符合题意。核能的利用与石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化,德国超过英法,在欧洲发展最快,美国紧随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由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 符合题意。BC不能从框表中得出,D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历史影响。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C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体现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没有体现英国依然是工业头号强国,A排除;法国增长率在1891-1900时期超过英国,B排除;德国增长速度在1861-1873,1874-1890年时期增长速度都比美国慢,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信息。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意大利的马可尼于1894年发明了电报。所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有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选线A符合题意,⑤日本没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做出突出贡献,故选A。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B符合题干材料;ACD不能说明农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故本题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19世纪末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20世纪初期)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188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发明的,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项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研制成功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早期汽车”,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苹果落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项符合题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C项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的主要动力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

重要的能源,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煤的大量使用,故A不合题意;发电机、汽车主要使用内燃机,故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7年,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所以D项符合题意;人造纤维是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的,煤气内燃机是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飞梭是凯伊发明的。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D符合题意;但丁及《神曲》出现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间是1848年,主要是指导工人运动,与题干的“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在1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表明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1801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故D符合题意;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在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AB;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违背了“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排除C。故选D。

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

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②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①符合题意;《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③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为法国的拿破仑所作,④符合题意。故选择A。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是指巴黎公社;C和1917年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B项符合题意;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A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排除D项,故选择B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