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及释义章节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公务员廉政建设,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培养和管理,激励公务员履职尽责,推动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府治理创新。
第三条公务员管理应当尊重和保障公务员的权益,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第四条公务员管理应当注重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和组织效能,建立健全公务员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公务员的绩效管理水平,加强公务员的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第五条公务员管理应当加强对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公务员廉洁自律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第六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综合评价、竞争上岗的方式,注重选拔具有优秀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第七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以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确保选拔程序的公正和科学性。
第八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政治表现、学历背景、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考核。
第九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考察、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
第十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注重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鼓励青年人才参与竞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第三章公务员的培养第十一条公务员的培养应当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公务员的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
第十二条公务员的培养应当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和离职培训等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第十三条公务员的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公务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第十四条公务员的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公务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公务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文及释义第1条是什么?公务员,国家公职人员,我国每年都会招募一大批公职人员,来服务公共事业,随着公务员队伍的逐渐壮大,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公务员,国家出台和制订了公务员法,今天小编先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文及释义第1条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吧。
公务员,国家公职人员,我国每年都会招募一大批公职人员,来服务公共事业,随着公务员队伍的逐渐壮大,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公务员,国家出台和制订了公务员法,今天小编先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文及释义第1条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文及释义▲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立法目的和根据的规定。
▲一、制定公务员法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贯彻依法治国、实现干部人事依法管理的需要。
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要“坚持依法执政”。
干部人事管理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管理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建国五十多年来。
我国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
公务员法的制定颁布,填补了这一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的需要。
1993年8月,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并在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以及民主党派、群团机关参照试行。
10多年来,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优化干部队伍、促进勤政廉政、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项成功的改革。
同时,暂行条例颁布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新的成果,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加以总结完善。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履行职责,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为人民服务,承担起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责任。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其他依法设立的机构的公务员。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具备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经过选拔、培养、考核和使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从事非法活动。
第六条公务员应当忠诚于党和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七条公务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八条公务员应当保持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
第九条公务员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徇私舞弊,不得玩忽职守,不得违反职责。
第十条公务员应当依法办事,公正、公平、公开地对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收受贿赂,不得违反廉洁自律规定。
第十二条公务员应当勤勉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懒散怠工,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旷工。
第十三条公务员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工作需要。
第十四条公务员应当积极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第十五条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十六条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当根据岗位需要和工作要求,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等形式进行。
第十七条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当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不得以身份、关系等非法因素作为选拔和任用的依据。
第十八条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当实行岗位竞争制度,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最佳人选。
第十九条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职守,遵守公务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公务员职责,服务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公务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勤政务实,公正廉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第五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综合素质评价,注重选拔优秀人材,确保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专业化和高素质。
第六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工作应当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倡导公开招聘,加强考试、考察、面试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选拔和录用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第七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工作应当注重考察公务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通过考试、考察、面试等环节综合评价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第八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对选拔和录用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选拔和录用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第三章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第九条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注重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公务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第十条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应当建立健全公务员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评价,突出绩效考核,激励公务员勤勉工作、创新工作。
第十一条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应当鼓励公务员参加培训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的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管理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保障公务员的权益,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条公务员应当忠诚于党和人民,履行职责,勤勉工作,廉洁奉公,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具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廉洁自律、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履行职责,不得违法违纪。
第六条公务员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忠实履行职务,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七条公务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利用国家秘密谋取私利。
第八条公务员应当廉洁奉公,自觉接受监督,不得收受贿赂,不得索取或者接受他人财物、礼品、服务等。
第九条公务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其人民服务,尊重人民,关心人民,解决人民的实际难点,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公务员应当注重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第十一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公开、公正、公平,依法实施。
第十二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公务员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第十三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的综合评价。
第十四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第十五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采取公开考试、面试、考察等方式,综合评价考生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六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坚持竞争上岗原则,倡导公平竞争,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第十七条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对公务员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公务员是国家公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行政职责。
为了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管理等方面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被制定出台。
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进行探讨和解读。
一、选拔与录用公务员的选拔与录用是确保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公务员的选拔面向各类人员,包括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等。
在选拔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和客观性。
同时,也要注重选拔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考察。
选拔结果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示,并依法作出录用决定。
二、职位与任职公务员按照其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被分为不同的职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依法设定并公开岗位职数。
在职位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必须注重市场需求和部门需要的结合,确保公务员职位的科学合理性。
公务员的任职需要符合相关资格条件,并通过考核和审核程序的审核。
同时,任职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人才的选拔和岗位的匹配。
三、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作为行政机关的从业人员,公务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要求公务员严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勤勉、忠诚。
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秉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保持谦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守国家机密和工作秘密的保密义务。
同时,公务员要克服各种不良行为,如违法行为、贪污腐败行为、违反纪律、滥用职权等,确保自身的廉洁和政府机关的高效运行。
四、培训与学习公务员的培训与学习是提升公务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规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对公务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提供各类继续教育的机会。
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公务员工作实际密切相关,包括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沟通技巧、管理能力等方面。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工作效能,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遵循宪法和法律,忠诚履职,廉洁奉公,勤勉尽责,依法行政,为人民群众服务。
第三条公务员应当具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廉洁自律、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基本条件,经过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确保公务员队伍的优质化、专业化、现代化。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公务员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不得从事违法违纪行为,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条公务员应当积极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条公务员应当注重学习和提高,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工作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第七条公务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不得利用职权获取他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
第八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严禁违反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得有腐败行为和不正当行为。
第九条公务员应当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腐败,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水平。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第十一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应当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保选拔和录用公务员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第十二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采取综合评价、综合考察、综合面试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应当坚持人才选拔导向,注重选拔具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十四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特殊处理。
第十五条公务员的选拔和录用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价,确保选拔和录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公务员法》释义:法律责任来源:发布时间: 2022 年 12 月 16 日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因违法行为而在法律上受到的相应制裁。
法律责任从性质上说可分为三种: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从具体承担方式上划分,法律责任又可分为人身责任、财产责任、行为责任等。
为保障法律规定的公务员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公务员法专设一章,对法律责任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章共四条,分别对公务员管理中的各种违法情形及处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的从业限制及对违反从业限制行为的制裁、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务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的责任作出了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对有下列违反本法规定情形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赋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的;(二)不按规定条件进行公务员奖惩、回避和办理退休的;(三)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晋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以及考核、奖惩的;(四)违反国家规定,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五)在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中发生泄露试题、违反考场纪律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开、公正的;(六)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七)违反本法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释义】本条是对公务员管理中的违法情形及处罚的规定。
一、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一)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的。
编制管理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谓“编制限额”,就是“编制限定的员额”;“职数限额”,就是“职务配备的员额”。
我国国家机关贯彻“精简、效能”的原则,每一公务员机关都要根据确定的职能、机构和编制,明确不同机关公务员的编制限额以及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配备的员额。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于党和人民,恪守职业道德,履行公务员的职责,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道德上的高尚性、纪律上的严明性。
第三条公务员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选拔优秀人才,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建设。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学识能力、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身体条件。
第二章公务员的选拔第五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公务员选拔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六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注重考察和评价公务员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学识能力、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第七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考察、面试等环节,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第八条公务员的选拔应当注重公正、公平,严禁利用职权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干预选拔工作。
第三章公务员的任用第九条公务员的任用应当坚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公务员考试录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选拔优秀人才。
第十条公务员的任用应当根据其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学识能力、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一条公务员的任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禁利用职权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干预任用工作。
第十二条公务员的任用应当根据职位的需要和公务员的适应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专业特长和特殊才能。
第四章公务员的管理第十三条公务员的管理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十四条公务员的管理应当注重政治引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公务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新公务员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新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录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务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第三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公务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违反党纪国法,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四条公务员应当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权益,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条公务员应当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
第二章公务员的录用第六条公务员的录用应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确保选拔优秀人材进入公务员队伍。
第七条公务员录用工作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有任何歧视。
第八条公务员招录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制定招录计划,明确招录的职位、数量和条件。
第九条公务员招录应当通过公开招聘、考试、面试等方式进行,确保招录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第十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充分考虑应聘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录用人选。
第十一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建立健全资格审查制度,确保应聘者的资格符合招录条件。
第十二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建立健全考试制度,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第十三条公务员招录应当建立健全面试制度,确保面试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第三章公务员的管理第十四条公务员的管理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
第十五条公务员应当接受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十六条公务员应当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变更工作岗位。
第十七条公务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第十八条公务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旷工旷岗。
第十九条公务员应当廉洁奉公,不得收受贿赂,不得违规经商,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办法(中发〖2006〗9号文)附件一的第三条规定:下列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列入公务员范围:(一)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三)各级行政机关;(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五)各级审判机关;(六)各级检察机关;(七)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专门组织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说明:机关中的工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范围,主要原因:一是,工勤人员的工作纯属后勤服务性质;他们使用的是事业编制,而不是行政编制;他们的工资福利,不是完全由财政承担,有一部分来源于为机关提供服务获得的费用。
二是,从历史延续性来看,工勤人员过去也不属于机关干部范畴,对他们是按劳动法规进行管理的;三是,通过改革,机关后勤工作将逐步社会化,从这方面看,工勤人员也不宜列入公务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