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人文地理大全集)

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人文地理大全集)

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人文地理大全集)
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人文地理大全集)

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人文地理大全集)

这才是真正学好地理的节奏

———————————————————————————————————————人们通常从错误中学习到的东西要比从正确中学习到的东西要多得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通常也如此。一道题目,这次做正确了,下次碰到,还有可能做正确;而如果一道题目,这次做错了,不引起重视,那么下次碰到,仍然会做错。就其原因,主要还是知识点模糊,没有理解透彻。

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错题集,尤其是把错题上升到易错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己做错的,就恰恰在说明,它就是自己的一个知识盲区。整理出错题集,就是在减少自己的知识盲区。高手竞争到最后,不是看谁在某一方面多优秀,而是谁出错少。

下面整理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错、最不容易理解的常见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人口专题

易错知识点1、人口问题的图标分析

【易错例题1】根据下表内容判断,有关甲、乙两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

B.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

C.乙国这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大多数属于过渡型

D.甲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易错分析】由表格中数据可计算甲国老龄人口占25%,乙国老龄人口占5%。甲国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小于乙国各年龄段。总死亡率甲国为0.925%,乙国为0.81%。甲应为现代型且进入老龄化社会。

【参考答案】B

【纠错心得】需要注意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是两个概念,不可以根据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得出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的错误结论。这里需要根据计算死亡率的方法进行详细计算。

【易错例题2】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就业压力最大的是丁国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丙国

C.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的是甲国

D.近几年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是乙国

【易错分析】甲图20 岁以下的人口最多,呈年轻型,将来就业压力最大;乙国30 岁左右男性数量增多,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丙国30 岁左右的男性数量减少,可能是战争或人口迁出所致;丁国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大,是一种老年型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

【参考答案】D

【纠错心得】这是一类比较典型的试题,需要结合解析认真分析,进而总结出一般规律。

【易错例题3】下图中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1)一(3)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A.甲B.乙C.丙D.丁

(3)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上升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易错分析】(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这样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甲丁两图人口总数下降过快、过多,而丙图反映的是人口总数大幅增加,都对社会发展不利。(2)新中国成立以来,从50 年代至7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处于上升势头;70 年代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稳步下降。故甲图反映情况符合实际。(3)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过渡型转变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在保持较低的水平,主要是出生率下降的结果。

【参考答案】(1)B (2)A (3)B

【纠错心得】对于这类一图考多题的类型需要明确,并列的试题之间是无相互影响的,均为单个的试题。不要把上题的结论当成已知条件使用。

【易错例题4】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2—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5.99‰B.5.96‰C.-5.8‰D.-3.2‰

(2)从1993年开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

(3)上海市人口不断增氏,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易错分析】审题不细,不能挖掘图中的信息,不能正确理解人口增长率的概念、计算能力差是出错的主要原因;不了解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背景,第(2)题易误选B;忽略问题设计的时间性,也是容易出错的重要原因。第(1)题,2002年人口数为1334万人,2003年人口数为1342万人,增加了8万人,人口增长率=增长人数/初期人口总数,故选A。第(2)题,此段时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域市、从内地省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故选C。第(3)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人口迁入城市也可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故选D、。

【纠错心得】人口问题的考查会以图表形式给出相关资料,如本题要求根据有关数据判新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影响,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人口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多加注意,多将课本上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图表的形式,加强判读图表能力的训练。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住房紧缺,居住困难;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等。

【纠错体验】下图为M、N 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 题。

1.M、N 两国分别属于:()

A.发达国家、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 国比N 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年代早

C.M 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 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体验分析】

1.C 根据图中可知,20世纪40~50年代,M国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较快,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为发展中国家;N国出生率低、死亡率低.故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2.C 从图中可以看出,N国人口增长模式先变化,结合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三个时期,可知N国刚刚进入现代型,还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M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人口增长迅速,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导致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化速度加快。

易错知识点2、人口数量变化及再生产类型分析不清

【易错例题1】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引起Y 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B.全球气候冷暖周期性波动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D.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

(2)X时期社会刚处在:()

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

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易错分析】从图中能看出Y 时期人口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死亡率很低,但出生率波动较大。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出生率的变化。全球气候因素、传染病对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影响很小,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不会发生短期内的大幅变化。由农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率的提高,人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出现出生率下降的势头。

【参考答案】(1)A (2)C

【纠错心得】死亡率的下降早于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下降时间基本等同于农业社会的开始,而出生率下降的时间基本等同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阶段。

【易错例题2】读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1)~(3)题。

(1)图示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百分点和人口增长的总数分别约为:()A.0.28 38 万 B.0.28 9 000 C.0.38 38 万 D.0.38 9 000

(2)关于该图所示的人口变化情况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减少情况B.在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增长情况C.该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D.该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3)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人口仍然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B.人口死亡率上升C.人口迁移率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易错分析】根据公式: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数÷自然增长率,先计算出起始年份和最后年份的人口总数,再用最后年份的人口总数减去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才能得出人口增长总数,相对而言计算要繁琐一些。而很多同学因为没有正确理解人口增长总数的概念,直接从图中读出起始年份和最后年份的人口增长规模再计算得出结论,导致解答错误。可以从图中读出起始年份和最后年份的自然增长率,经过简单的运算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百分比,故第(1)题选A。第(2)题通过统计图的数据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和人口变化状况,故选B。第(3)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及其正负与人口总数的关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数增加,反之,人口总数减少,故选D。

【纠错心得】人口统计资料图表是通过对人口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绘制成的,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常见的人口统计图表有统计表格、柱状统计图、函数曲线图、三角坐标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

进行判读时要仔细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切忌脱离图表根据所学知识主观臆断地回答问题。解答人口统计图表题常用计算公式如下:①人口出生率=(新增人口÷人口总数)×1000‰;②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0‰;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④人口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新增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注意:人口增长数与新增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上述计算公式是针对一定地区(或国家)和一定时期而言的。

【纠错体验】3.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 年)”,图中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体验分析】

3.A 肯尼亚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法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中国介于两者之间。

易错知识点3、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不清

【易错例题】根据A、B 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1)儿童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_______国,老人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______ 国。

(2)若A 国的人口仍迅速增长,20 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

(3)若B 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 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

(4)A 国、B 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易错分析】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读取;二是对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分析;三是通过人口金字塔的形态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第(1)题,直接读图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通过分析可知20 年后人口总数增加很多,且受教育人口、就业人口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和环境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第(3)题,B国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经济发达,若干年后老龄化问题突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第(4)题,从图中可读出人口增长的特点,即可判断出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参考答案】(1)A B

(2)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

(3)第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

(4)传统型(高—低—高增长模式)现代型(低—低—低增长模式)

【纠错心得】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和正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面是三种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是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2)确定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相对下降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原始型;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

【纠错体验】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下面是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4~5 题。

4.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X、Y 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读下图,完成6~7 题。

6.2000 年与2050 年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增长快

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2050 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A.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大B.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D.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体验分析】

4.D 读图可知Y国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即“三低”。

5.C X国代表的是传统型,人口增长快,Y国代表的是现代型,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6.B ①不属于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特点;205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7.A 读图可知,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现象严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加重。

二、城市专题

易错知识点4、城市功能区规划与交通建设区位的相关知识点

【易错例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规划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①化工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来水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钢铁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从A 处修铁路到B 处,选择A—C—B线、A—D—B线中的哪一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为什么?

【易错分析】该题出错多在铁路选线土,要注意为减少工程量和行车困难,铁路应尽量不穿过等高线;为减轻城区交通压力和噪声污染,铁路不应穿过城区。此地的盛行风向应根据其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推理得到。在修筑铁路、公路时不能简单地根据路程的远近来选择路线,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经过居民点及对城市的污染情况。

【参考答案】(1)不合理。化工厂会带来严重的水污染,①处位于城区河流上游,建化工厂会给河水带来严重污染。不合理。自来水厂对水质要求较高,应建在城区河流上游,而②处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较差。不合理。钢铁厂是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③处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建在③处虽靠近煤矿产地,但东部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会对城区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应选A—D一B线。虽比A—C—B线长一些,但不必凿穿山洞,施工方便,工程量小;不通过城区,减少了对城区的噪声等污染。

【纠错心得】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掌握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并合理规划城巿各功能区:(1)选择城市布局形式,是集中紧凑式还是散疏松式。(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或重大全隐患的工业应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和水源地,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或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3)改善域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济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染。(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一方面针对域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纠错体验】下图为黄河中下游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附近的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 万以上。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考虑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消费市场广阔B.劳动力丰富C.交通便利D.环境优美

9.图中①~⑨工业基地中,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

A.①B.②C.⑥D.⑧

【体验分析】

8.B 棉纺织厂、时装厂、包装厂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9.D 化工厂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能建在居民区,不宜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和河流上游。

易错知识点5、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分析不准

【易错例题】下面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3)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 一b 一c B.a—c 一d 一b C.d—b 一c 一a D.c 一d—b—a

(2)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逆城市化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3)b 图中距市中心8 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

【易错分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正确理解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基础知识薄弱,不能活学活用;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在城市化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减小,a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郊区城市化,人口密度在城市的水平分布土也发生了变化,c—d可体现这一过程;在城市化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开始

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心向外迁移,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b显示了这一情形。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回落是逆城市化的重要标志。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大是由于城市居民外迁至该区域定居,即逆城市化导致该区人口密度增大,这里最有可能分布的是住宅区。【纠错心得】做好此类题目需要正确掌握有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①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知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阶段。②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城市人口的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巿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市区内实现了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纠错体验】

10.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较快的县(市、区),镇的建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已有多个县(市、区)调整城市规划,不少县市的“城关镇”首当其冲,已经撤镇设办或正在酝酿当中,山东省的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撤镇设办对城市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表1和表2,简要分析山东省城市化的现状特征。

(3)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分析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5)简要说明城市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体验分析】

10.(1)撤镇设办不仅带来城市空间的扩大,还将带来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2)山东省整体城市化水平应该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也是高速增长的阶段。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山东省城市化也表现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趋势。

(3)济南市菏泽市

(4)可以看出城市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高,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5)城市化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城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减少成本;城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智力支持;城市化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易错知识点6、不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易错例题1】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的原因主要是不了解城市土地空间的合理利用方式与原则,且易忽略图

中序号代表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置。自市中心向外围一般布局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有些大城市还有中心商务区。零售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市中心,垂直方向上多在底层和下层;办公室等多在中心商务区的上层。故选C。

【纠错心得】城市中心商务区有着显著的特征,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

(1)中心商务区是城巿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商店等专门从事商品交流的中心,还有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各种办事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银行、豪华宾馆、娱乐及文化设施。

(2)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白天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人、车川流不息;夜晚办公机构下班,商店关门,人流明显减少。

(3)建筑物高大稠密。中心商务区常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地价高而土地有限,建筑物只能向上发展来增加层面空间,因此中心商务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最高。

(4)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上——最中心处以零售活动为主,有大型百货商场、高级专门化商店等;周围则是一些银行、保险等商务机构的办公室,以及一些小商店,如电器商店、服装店和鞋店等。垂直方向上——在高层建筑物中,一般来说,零售店多在低层,而办公室则多在高层,中间多为一般商业活动用地。

【易错例题2 】读我国1990~2007 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回答(l)~(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易错分析】第(1)题易错选D,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④区所具有的区位条件,④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距离市中心远,公路和河运都较为便利,一般布局工业区,以减少对城区的污染,故选B。第(2)题易错选D,主要是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技术导向因素,K 滨河带位于市中心,人口密集,在此建开放式公园,既能美化绿化环境,又能方便居民休闲娱乐,故选C。

【纠错心得】正确解答此类试题要求熟练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相关基础知识。

【纠错体验】

1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是合理的,则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12.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分别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体验分析】

11.B 根据图例和指向标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南北方向,从而可以判断其最大风频风向。

12.C 根据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①位于城市的边缘,临近河流,宜布局港口码头;

②位于郊区,地形平坦,且邻近河流,宜布局城郊农业区;③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市场条件最优,最宜布局中心商务区;④位于盛行风上风地带,靠近河流,环境优美,宜布局住宅区。

13、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镇信息,回答(1)一(2)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以及花卉与乳牛区的是:()

A.g和e B.a 和d C.b 和d D.b和c

(2)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在图乙中,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应依次选择在:()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⑤④D.①②⑤

【解析】(1)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市中心,应是a;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到郊外应该发展农业,由于城市的大量需求,一般最接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蔬菜、花卉等,更远的地方才发展粮食种植业。(2)印染厂会污染水源,要建在河流的下游,①处在河流下游位置较好;水果批发市场要求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货物的运输,④处在市外与市内交通的结合点位置很适合建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一般在市中心便于客人入往。【参考答案】(1)B (2)A

【友情提示】1.判断河流的流向时可以根据上游狭窄,下游较为宽广判断,在等高线图中也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进行判别。 2.付租能力高低商业>住宅>工业>花卉>乳牛>蔬菜>粮食。3. 注意区分印染厂、印刷厂、造纸厂的污染问题。印染厂严重污染水源,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而印刷厂污染很少,应靠近市场,可以布局在城市中心。造纸厂也严重污染水源。

14、图示为我国东北某城市中心道路图,图中公交车站点布局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乙、丙位于十字路口,如果建设公交车站点的话,会影响到过往车辆的行驶;甲处与已有的公交车站隔街相望,也容易导致该路段的拥堵;在实际操作中,街道两侧的站点常错开布局,如图中的丁处是最理想的地点。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公交车站不可建在十字路口,站隔街相望的公交站点需要错开布局。

三、农业专题

易错知识点7、不清楚农作物空间分布

【易错例题】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分布的地区,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地区与其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②春小麦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天然橡胶②玉米③咖啡④剑麻

C.①咖啡②水稻③甜菜④黄麻D.①油棕②甘蔗③棉花④春小麦

(2)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以家庭经营为主B.属于粗放经营C.机械化水平较高D.商品率低

【易错分析】第(1)题用排除法时,如果对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不清楚,就易错选C,将黄麻和亚麻混淆。据图中经纬度的递变规律可知①②④位于东经度,③位于西经度;②③④位于北半球,①位于赤道附近。结合具体的经纬度可知,②位于亚热带,春小麦宜在北温带生长,排除A;③位于亚热带地区,咖啡为热带经济作物,排除B;甜菜宜在中温带生长,可排除C,另外④位于北温带地区,而黄麻宜在热带湿润地区生长,也可排除C。第(2)题,要通过经纬度判断出具体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再加以比较,易错选A,原因是认为我国农业全都实行家庭经营。据具体经纬度可知,③位于美国棉花带,④位于中国松嫩平原,两地农业商品率较高,机械化水平高,④地区以国营农场为经营方式,故选C。

【纠错心得】做好此类试題,要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纠错体验】

15.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国开心果产销量居世界首位,该国盛产开心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肥沃②灌溉发达③光照充足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中的圆形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农作物分布地区。读图完成16~17 题。

16.与山东省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①③

17.山东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有:()

A.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小B.农业科技水平低于全国水平

C.春旱和土地盐碱化严重D.台风影响严重

【体验分析】

15.C 由图示经纬度和海域轮廓可判断甲国为伊朗,伊朗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但光照充足,灌溉农业发达。

16.B 由图可读出各阴影部分的纬度和经度,确定其大致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水稻、玉米、小麦、黄麻,山东省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17.C 山东省位于华北平原,突出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是风沙、春旱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18、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一(3)题。

(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

C.棉花D.青稞

(3)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根据省(区)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三地均有小麦种植。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乙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而丙所在的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热量不足。【参考答案】(1)C (2)A (3)C

【友情提示】1.注意该区的空间定位;

2. 注意该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农作物的类型;

3.注意该区的地理事物识别。

易错知识点8、不能辨别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易错例题】下图为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雨热同期C.市场需求D.劳动力不充足

(2)阶段Ⅱ甲地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地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易错分析】第(2)题易错选B,乙地鲜花、蔬菜基地销售区域的扩大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但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条件好,投入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据图可知,阶段Ⅰ鲜花、蔬菜产区主要布局在城郊,应是受城市市场需求的影响,故(1)选C。阶段Ⅱ甲、乙两地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保鲜技术也得以提高,实现了远距离输送,使生产条件更好、生产成本较低的鲜花和蔬菜产区乙地最终占领了整个甲地市场,故(2)选D。【纠错心得】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神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囚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杜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可能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气象等自然灾害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区位条件:提取材料中的相关地理信息,分折具体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说是评价区位因素的优劣。

【纠错体验】19、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③所在地区为:()

A.畜牧业 B.旱作农业C.水稻种植业D.热带种植园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不同,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A.地域性B.季节性C.连续性D.差异性

(3)不同地区应当依据________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由此判断①、②、④所在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分析】

19.由图可知③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热丰富,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因各地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生产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答案:(1)C (2)A (3)自然条件畜牧业、旱作农业、热带种植园

易错知识点9、不清楚农业区位与农业生产布局

【易错例题】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地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X、Y、Z 三地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C.水源D.气候

(2)如果在X、Y、Z 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最合理的是:()A.X 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B.距城市20 千米~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C.Z 地应发展花卉种植D.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80 千米~100 千米处

【易错分析】第(1)题易错在不能正确地理解示意图地租(元/平方百米)与市中心距离(km)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地租价格显著下降,这说明市场是影响三地农作物分布的最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故选A。第(2)题易错在不能对三种农作物分布的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花卉最高,乳牛其次,小麦最低,因此距离市中心最近的0~20千米处适宜种植花卉,20千米~60千米处可以饲养乳牛,60千米~100千米处可以种植小麦,故选B。

【纠错心得】做好此类试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区位条件和区位选择的原则等基础知识。

(1)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②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生产需水量的多少: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布;

④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需求的迫切性:乳牛、花卉等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强,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

(2)部分区域的农业区位选择及其主导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农业区位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地而异,现举例如下:

对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光热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巿场。

我国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粮棉的主要原因是具备光照和水源条件;在上海、北京市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易错题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易错题 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易错题。 1、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 ) A.东半球和北半球 B .东半球和南半球 C.西半球和北半球 D.西半球和南半球 2、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 3、某市面积为 2019平方千米,人口为 50万人,其人口密度为 ( ) A.25人/平方千米 B.2.5人/平方千米 C.2500人/平方千米 D.250人/平方千米 4、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5、绍兴砖墙斜顶房的形成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 ) A.气温 B.夏季风 C.冬季风 D.地形 6、属于我国内流河是: ( )【八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A.长江和黄河 B.珠江 C.海河 D.塔里木河 7、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8、下列叙述不是我国气候主要特征的是 ( ) A.季风气候显著 B.雨热同期 C.气候复杂多样 D.海洋性湿润气候显著 9、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 A.都受夏季风影响,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都受冬季风的影响 C.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较多 10、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修筑水库 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D.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11、关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自北向南递减 B.自西向东递减 C.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D.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卷)新版

涡阳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检测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 .传统型 B .原始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HD 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 北京市近年来H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5.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1270 1290 1310 1330 1350 万人 自然增长率 -1 -2 -3 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 %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 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403020 10 -10-20 气温(℃) 甲乙 6.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 A .3月 B .5月 C .11月 D .9月 7.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病虫害少 B . 离市场近 C .水源丰富 D .上市较迟 下图是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苹果能在特殊产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技术 D .劳动力 9.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A .黑龙江 B .云南 C .山东 D .海南岛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10~11题: 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10.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料 D .劳动力 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 .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 .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 .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 一. 逆温现象 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 (1)当T 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 S<T时,逆温现象消失 二. 成因类型 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

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 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 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 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 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三. 逆温的利与弊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从该地逆

中考地理易错题

中考易错题专题 一、易错字 湘黔线甘蔗濑户内海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葛洲坝株洲九州圣保罗圣彼得堡牦牛鄱阳湖多瑙河针鼹鸸鹋泰姬陵渤海鞍部基督教缅甸 准噶尔盆地霍尔木兹海峡马赛塞纳河老挝鞍山长绒棉巴黎洛杉矶青稞曲阜澧水阿尔卑斯山脉 耶路撒冷梵蒂冈直布罗陀海峡托克逊火烧寮莫斯科 坦噶尼喀湖埃塞俄比亚高原葡萄牙语撒哈拉沙漠格陵兰岛 阿巴拉契亚山脉密歇根湖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挪威欧盟 埃菲尔铁塔地球之肺袋鼠大堡礁鸭嘴兽堪培拉傣族 库尔斯克库兹巴斯伊泰普符拉迪沃斯托克彝族那达慕 拉萨巴颜喀拉山额尔齐斯河澜沧江湄公河长芦盐场 祁连山柑橘铅锌矿攀枝花颐和园氹仔岛吐鲁番盆地 曾母暗沙粤沪陇蜀赣渝鄂滇湘冀豫晋 二、易错题 1、在一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现在同学们朝正北方,体育老师喊:“向左转”这时同学们朝() A、正西方 B、东南方 C、正东方 D、西北方 2、交通拥挤是北京城市突出问题之一,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A、商业区与娱乐区集中分布 B、机关与企业上下班时间错开 C、发展地铁D、建环城公路 3、小军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小军家到学校的距离为6厘米,而实际上小军家到学校有6千米,请问,小军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A、1:1000 B、1:100000 C、1:60000 D、1:6000000 4、小进从衡阳到北京他想查查途经的城市,应选择哪一地图()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交通图 C、嘉兴旅图 D、浙江变迁图 5、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前后左右方向是() A、都是正北 B、都是正南 C、都是正东 D、都是正西 6、某同学把某地的地理位置记作:纬度400,东经1160,按这种记法在地球表面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A、200W,纬度00 B、1600E,纬度00 C、1800E,900N D经度00,900S 8、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 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 C、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D、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 9、夏季,亚洲大陆盛行来自海洋的()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0、查看世界地图,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与我国有相同之处的是() A、英国 B、蒙古 C、美国 D、印度 11、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①夜来风雨声②风和日丽③四季如春④雨热同期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最新七年级地理错题集

六街中学七年级203班地理错题集 1、月食现象能够佐证( B) A、月球能够自发光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围绕月亮旋转 D、太阳围绕地 球旋转 2、10月8日这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提示:秋分之后白天变短, 黑夜变长) (C)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以上皆有可能 3.本初子午线是( B) A、地球仪是的任意一条经线 B、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是地球仪上的任何一条纬线 D、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甲地海拔400米,乙地海拔200米,则甲乙两地相对高度:( B) A、400米 B、200米 C、600米 D、4000米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则是( A) A、山谷 B、陡崖 C、山脊 D、山顶 6.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有( D ) A、乌拉尔河 B、基尔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 7.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A ) A、大洋洲、北冰洋 B、大洋洲、印度洋 C、欧洲、印度洋 D、南美洲、印度详 8. 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B ) A、日出前后 B、午后2时 C、午后1时 D、中午12时 9.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D ) A、自东向西转 B、逆时针转 C、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 10.北半球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C ) A、 0°--90°N B、0°---23.5°N C.、66.5°N—90 °N D、 0°---66.5°N 11. 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地带(C)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1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C) A 、8679米 B 、9009米 C.、8999米 D、8689米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 A 、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14.被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15.下列比例尺中较大的是( A ) A、 1:2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一千米 C、1:20000 D 、八十万分之一 15、毛泽东有句豪迈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下面何地最有可能做到?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 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高考地理-复习重、难点归纳总结分享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复习重、难点归纳 一、我国疆域之最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领土的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领土的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 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会合处。 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二、运用歌诀记忆我国邻国和34个省级行政区 (1)邻国: 朝鲜、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 塔吉克连阿富汗,巴、印、尼、锡和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十五邻国紧相连, 日、菲、马、印尼、文莱,隔海相望也不远。 (2)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 四江三海两宁甘,两湖两广两河山, 云贵川藏福吉安,新建琼渝港澳归、 京津蒙新陕台湾。 注:“四江”指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三海”指上海、青海、海南。“两宁”指宁夏、辽宁。“两湖”指湖北、湖南。“两广”指广东、广西。“两河”指河北、河南。两山指山东、山西。 三、中国三大平原的比较 四、中国四大高原的比较

五、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八、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在一般年份: ①五月中旬,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并在此形成锋面雨带,南部沿海地区最早进入雨季; ②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③七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雨带也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④九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 ⑤十月份,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根据雨带推移规律,分析南北方各地雨季的长短和出现的早晚,分析各地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及原因;分析早涝灾害出现的时间和危害,如北方春旱夏涝,南方春涝伏旱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错题集学习资料

《一》 1、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2、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A.160W B.20W C.160E D.20°E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6、与80°E经线相对的经线是:() A、100°E B、100°W C、80°W D、0°经线 7、0o经线穿过下列哪个城市?() A、伦敦 B、悉尼 C、北京 D、纽约 12、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_______ ;C.__________ (2)图中虚线表示的纬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__。 (4)判断C点在D点的__________方向,D点在A点的__________方向。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 A.;B . ;C.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半球;B. 半球14、读图填下表: 15、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最新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的限制 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 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时间长于一年;跨行政区域分界线) 1.定义: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国际迁移(国家→国家):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3.国内迁移(行政区→行政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补充) 1.定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 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某一事物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资源) 3.城镇空间分布特点:①人口密集地区;②沿河、湖、海地区;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地理】2015年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图文训练)祥解

2009年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一、区域地理的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 二、复习目标: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 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即要求学生头脑中要有比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现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数字地球。 三、复习原则及方法 解决区域“在哪里”、“怎么样”、“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复习时,主要关注的方面: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 四、常用定位方法: (一).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 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 A、中国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中国临国位置:

甘肃蒙古 新疆蒙古、俄罗斯、哈、吉、塔、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巴印共 管) 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 云南缅甸、老挝和越南 广西越南 我国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其中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边缘海有黄海、东海和南海,为此我国还有六个隔海相望的海上临国,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 (二).地理坐标定位法(绝对定位法)解题中往往需要确定(判读或计算)地理坐标,常见的方法有: ①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②利用时间求经度(时间差-经度差); 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纬度距); ④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110千米110千米?cosφ) 。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错题集

七年级地理上册错题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 1、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2、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A.160W B.20W C.160E D.20°E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6、与80°E经线相对的经线是:() A、 100°E B、100°W C、80°W D、0°经线 7、0o经线穿过下列哪个城市( ) A、伦敦 B、悉尼 C、北京 D、纽约 12、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_______ ; C.__________ (2)图中虚线表示的纬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__。 (4)判断C点在D点的__________方向,D点在A点的__________方向。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B . ;C.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半球;B. 半球14、读图填下表: 15、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城市

高考地理重难点突破:城市 重难点解读 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方向分析,2020年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的变化应该不大,一般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图表,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等级和城市化等角度进行考察。考查形式基本都是依据图表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结合新时代情景下城市群建设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社会热点,理解和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核心考点。 典例探究 一、(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D 2.B 3.A 【解析】1.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正确。 2.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错。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对。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C错。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D错。 3.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A对。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B、C、D错。 二、(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节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word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00道选择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100道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地球的形状是:()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 地球是圆的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方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我们有时讽刺一个人浅薄无知时会说他“不知天高地厚”。你知道地有多厚吗?() A 6371千米 B 6731千米 C 5731千米 D 5371千米 4.下列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B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C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条数是有限的 5.下列有关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共有360条经线 C 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6.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A.北纬90o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7.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 南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北极圈 D极点 8.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 9.下列对经线和纬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经线中最长的 B.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最大的纬度是180° D.0°经线是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界线 10.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图1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00、200E B.00、100E 图1 C.100 N 、00 D.100S 、200E 12.若右图2中有一N地,坐标是(500N,100W),则其位于M点的什么 方向() A.东北 B.正西 C.正东 D.西北图2 13.下列地点中,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阶段性考试 一、选择题(共34个题,每小题1.5分) 读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完成1~2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中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A.城市交通拥挤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4.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文化生活落后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5~6题。 5.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6.上图反映出,对这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收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我国一些地区的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回答7~8题。 7.这种农业变迁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 三江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河西走廓 D. 珠江三角洲 8.这种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市场 C. 政策 D. 交通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在图中,③区 A.是城市的工业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 C.人流数量昼夜差别很大D.环境质量最差 10.在②区内,应布局 A.海港 B.绿化带 C.大型超市D.飞机场 11.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 12.右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拟在①、②、③、④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布局合理的是 A.①自来水厂、②火力发电厂、③印染厂、④服装厂 B.①服装厂、②印染厂、③自来水厂、④火力发电厂 C.①火力发电厂、②自来水厂、③服装厂、④印染厂 D.①印染厂、②服装厂、③自来水厂、④火力发电厂 13.邮政通信的主要业务有 ①传真②电报③寄信④订报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 14.下列现代技术中,其功能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的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自动绘图系统 15、《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 16、为了减少运费,最需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17-19题 17.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18.影响该地农业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19.该地所产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含糖低,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图2是“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2020年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03 水、河流、湖泊(含解析)

重难点03 水、河流、湖泊 〖重难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试题材料多选择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水体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探究〗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 km。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8.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7.D 8.C 9.C 【解析】7.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 8.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③④对。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①②错。 9.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因此,在主汛期,支流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C对。流速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含沙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强,河床抬升,A、B、D错。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1)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