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考点

9.3平行四边形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考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线段、角、面积、周长等问题以及图形的全等、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题型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在综合题中经常涉及。

9.4矩形、菱形、正方形

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

难点:平行线间的距离

考点:以考查各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为主。单独命题时,主要以选择、填空、解答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时,主要以探究、开放、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

9.5三角形的中位线

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难点:中点四边形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性质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多与其他平面图形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单独命题时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

第十章分式

重点:理解分式的意义;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运算;解分式方程,增根的来源及运用;如何用分式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10.1分式

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0的条件。

考点: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0的条件为中考热点,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或以综合性的题目为载体综合考查。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恒等变形。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之一,它是以后运算的基础,题型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

10.3分式的加减

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考点:常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题型以选择、填空或分值不高的解答题为主。

10.4分式的乘除

重点:分式的乘除;分式的混合运算。

考点:分式的运算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重点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求值,有时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题目有选择、填空和解答。

10.5分式方程

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增根

难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考点:解分式方程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都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大部分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一些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第十一章反比例函数

第十一章反比例函数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11.1反比例函数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难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考点:以认识反比例函数、求k值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主,题目难度较小,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1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把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几何知识综合起来的解答题,侧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题型新颖、综合性、开放性强。

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重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考点:填空、选择、动点问题。

第十二章二次根式

重点: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难点:对二次根式乘除法公式中的条件的正确理解。

12.1二次根式

重点: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确定;二次根式的性质。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及化简,主要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

12.2二次根式的乘除

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二次根式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最简二次根式

考点:二次根式乘除运算及积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的应用。以填空、选择和解答为主。

12.3二次根式的加减

重点: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及混合运算。

考点:与分式、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完整word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领先于我镇其他兄弟学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 2 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八年级下册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在这五、六十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按照新 二课标的三维目标作了如下要求: l、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或书面表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重难点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非正多边形: 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 (n-3)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222 C .3,4, 5 D . 114,7,8 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AE 于点 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1.48 -1 3-? ?? +)13(3--30 -23-= 12.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 的值为( ) M P F E B A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g g=9.8N/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勾画重点,红色重点】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容:(1)选举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 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 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5、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战爆发),以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 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地点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 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题)测试卷 目录 第一部分专项复习卷 专项复习卷一二次根式 (1) 专项复习卷二勾股定律与平行四边形 (5) 专项复习卷三一次函数 (9) 专项复习卷四数据分析 (15) 第二部分期末模拟卷 基础模拟卷(一) (21) 基础模拟卷(二) (25) 综合模拟卷 (29) 拓展模拟卷 (35) 第三部分名师原创卷 名师原创卷(一) (41) 名师原创卷(二) (47) 名师原创卷(三) (53) 参考答案 (59)

专项复习卷一二次根式 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式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2.合并的是() n的最小值是() A.4 B.5 C.6 D.7 4.下列二次根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5. =3 6. ,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a≤0 B.a<0 C.00 7.×()的结果估计在() A.3至4之间 B.4至5之间 C.5至6之间 D.6至7之间 8.已知a=2,则代数式) -3 9.如果数轴上表示a、b两个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侧,且a在b的左侧,则 |a-b) A.-2b B.2b C.2a 10.已知10,则a=() A.4 B.±2 C.2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a 的取值范围是 . 1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3.当x = 时,二次根式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14.成立的条件是 . 15. cm cm 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 16.比较大小:. 17.已知xy =18,那么= . 18.已知y +3 4 ,则xy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8分) 19.(12分)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20)21. 20.(6-分)先化简,再求值:22111121 x x x x x x -??+÷ ? +--+??,其中x -1. 21.(9分)已知x = ,y =,求下列各式的值: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 重难点突破训练

轴对称重难点突破训练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2分) 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条对称轴,正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2.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四个交通标志图形,请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 个.与其他三个 ..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说明理由. 答:这个图形是:(写出序号即可),理由是 . 3.等腰△ABC中,若∠A=30°,则∠B=________. 4.△ABC中,AD⊥BC于D,且BD=CD,若AB=3,则AC=__ __. 5.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 6.判断下列图形(如图所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等腰△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8.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且△ABC的周长为24,则AB+BD = ;又若∠CAB=60°,则∠CAD = .

9.如图,△ABC 中,EF 垂直平分AB ,GH 垂直平分AC ,设EF 与GH 相交于O , 则点O 与边BC 的关系如何?请用一句话表示: . 10.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6,AD =5,BC =8,且AB ∥DE ,则 △DEC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11.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 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12.等腰梯形的腰长为2,上、下底之和为10且有一底角为60°,则它的 两底长分别为____________. 1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 cm,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3∶2两部分,则 此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 ___. 14.如图,三角形1与_____成轴对称图形,整个图形中共有_____条对称轴. 15.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如图C 1的位置, 若∠DBC =30o,则∠ABC 1=________. A B C D B H F A E C G O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初二年级 数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 ( : A .2a b - B .21a + C .22a b b ++。 D .2 44a a -+ 2.人数相等的八(1)和八(2)两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22121286,86,259,186X X s 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 A .八(1)班 B .八(2)班 C .两个班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 3.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 A .同旁内角互补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吗? C .画线段AB=CD D .量线段AB 的长度 4.如图,1l 反映的是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 2l 反映的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 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 ( ) A .小于4件; B .等于4件; C .大于14件; D .大于或等于4件。 5.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A .43a a > B .2a a ->- C .34x x -<- D .32a a > 6.在比例尺为1:100 000的地图上,海军参谋量得从海岸到A 岛的距离为2厘米,并且知道船在此海上行使的最快速度为4 0千米/时,那么海军要到达A 岛至少需要 ( ) A .6分钟 B .5分钟 C .4分钟 D .3分钟 7.下列说法中:①两个图形位似也一定相似;②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对应周长的比;③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该组数据就越稳定; ④三角形的外角一定大于它的内角.其中不正确的个数有 (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试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C 的上下波动数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8年南湖中学 八年级207.209班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林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所任教的八年级207.209班大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消灭了低分生,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①有些学生有偏科思想,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不强,思维不灵活,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④有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低。 三、教学目标 继续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

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 历史现代史部分。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一课。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 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 观感。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重点难题集

1,某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购进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5%,假设不计超市其他费用。 (1)如果超市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5%作为售价,那么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超市是否亏本; ?(2)如果超市至少要获得20%的利润,那么这种水果的售价最低应提高百分之几?(结果精确到0.1%) 解:假设水果总质量m,进价为p,那么运输后出去质量损失水果质量为(1-5%)m = 0.95m (1) 成本为 mp , ?销售额 0.95m*(1+5%)p = 0.95*1.05mp = 0.9975mp < m p?所以赔本?(2) 假设售价提高x%,因为要获得20%的利润,所以销售额为 (1+20%)mp = 1.2mp 实际销售额 0.95m *(1+x%)p = 1.2m p 0.95 * (1+x%) = 1.2?x% = 1.2/0.95 - 1 = (1.2 - 0.95) / 0.95?=0.25/0.95 = 25/95 = 5/19 = 0.263 = 26.3% ,2. 如右图,一只蚂蚁从点O 出发,在扇形OAB 的边缘沿着O B A O ---的路线匀速爬行一周,设蚂蚁的爬行时间为t ,蚂蚁与O 点的距离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C ) A. B. C. D. 3. 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 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B 处,'DB 、'EB 分别与边AC 交于点F 、G 。 若o ADF 80=∠,则=∠EGC ▲80° o 4.将直线42+-=x y 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解析式是 y=-2x+6 ,将直线 42+-=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y=-2x+8。 5. 一次函数6+=kx y 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且它与两条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等 O A B O t s O t s O t s O t s A D B C E 'B F G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这便是期末考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是( ) A.3,5,7 B. C. 0.3,0.5,0.4 D.5,22,23 3.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没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边相等 4.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AC,BD是□ABCD的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为矩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AB=BC B. AC=BD C. AC⊥BD D. AB⊥BD 6.一次函数,若,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 ) A. (1,1) B. (—1,1) C. (1,—1) D. (—1,—1) 7.比较,,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S2 ,则S3 >S1 ③若S3=2S1,则S4=2S2 ④若S1-S2=S3-S4,则P点一定在对角线BD上.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6分) 19. 化简求值(每小题3分,共6分) (1) - × + (2) 20.(本题5分)已知y与成正比例,且时,.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 ,-2)在(1)中函数的图象上,求的值. 21.(本题7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 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沿AE、AF折叠,点B、D恰好都落在点G处,已知BE=1,求EF的长. 22.(本题8分)在一次运输任务中,一辆汽车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到达乙地卸货后返回.设汽车从甲地出发x(h)时,汽车与甲地的距离为y(km),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辆汽车往、返的速度是否相同? 请说明理由; (2)求返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出发4h时与甲地的距离. 23.(本题10分)某学校通过初评决定最后从甲、乙、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班为区级先进班集体,下表是这三个班的五项素质考评得分表: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 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完整)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三篇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三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 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点,增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水平为目标,扎实展开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理解向理性 理解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 学习的水平,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 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有以下问题①部分 学生对历史学科理解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 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水平,学习主动性有待增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水平较 差有待在方面提升。 三、教学目标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 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 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水平,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使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实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实行的辩证理解,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最新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检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 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 式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2 B 、x≠3 C 、x≥2或x≠3 D 、x≥2且x≠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 222 C .3,4, 5 D . 11 4,7,8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 AE 于点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M P F E C B A

(完整版)2018人教版整理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 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后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2、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B.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若没有,则要调到零刻度线上。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