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他发明了什么》

课时:总8课时分第1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标准化生产,体会“方法的重要性。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认字4个,写字9个。

3.继续练习编写提纲,可以练习发散思维的提问。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积累新词。

【教学难点】练习编写提纲,练习发散思维的提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习惯培养】自读时,尝试多角度提问,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一) 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这些发明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教师指出: 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3.板书课题:他发明了什么

(二) 明确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认字4个,写字9个。

(三)自读文本

1.自由读文,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形,做好摘录笔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尝试多角度提问,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题。

(四) 引导质疑

你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

2.给课文分段并编写提纲。

(二)小组讨论交流释疑

1.小组内出示生字卡片,互读纠正读音。

2.小组内展示读课文并评价。

(三)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1.教师抽读课文,对读不好的地方,教师范读、领读。

2.交流编写的提纲,重点指导写好第8自然段、第10自然段的提纲,为写复杂的提纲创造条件。

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检测训练、当堂达标

1.给下列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机械()师傅()恩惠()配件()政府( ) 骗子( ) 2.比一比

戒( ) 旱( ) 惠( ) 傅( )

械( ) 悍( ) 穗( ) 博( )

四、小结存疑、巩固深化(3-5分钟)

1.总结本节学习成果,

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生产方式“标准化”

三简便制造组装修理

课题:《他发明了什么》

课时:总8课时分第2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所发明的“标准化”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在对比中体会“标准化”的好处,体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习惯培养】阅读时手指上下移动,眼睛左右移动,快速浏览课文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

2.回忆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所发明的“标准化”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提升学生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1.自主阅读做批注笔记

(1)惠妮特的办法怎样解决了造枪的办法?

(2)为什么大家都束手无策,惠妮特却能挺身而出?

(3)课文哪个地方给标准化下了定义?画出相应的句子,标注要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小组讨论交流释疑

1.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2.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3.组长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

(三)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1.教师解决学生学习中不懂的问题。

2.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3.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

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4.这种标准化的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5.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

泛使用。

三、精讲点拨、归纳拓展(3-5分钟)

(一)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

教授指出:阅读说明知识的文章,要迅速找到关键词语找到给它下定义的句子,要把定义的要点找出来。这个方法法对学习各门功课都有用。

(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

自己的做法?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

2.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

明是哪些因素?

(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

四、检测训练、当堂达标(8-10分钟)

1.为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2.连线

捍卫工厂瓦特标准化

展示主权爱迪生蒸汽机

参观办法贝尔电灯泡

组装竞赛莱特兄弟电话

展开零件惠妮特飞机

五、小结存疑、巩固深化(3-5分钟)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3.布置作业:拓展阅读:读《“看”的学问》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有形的发明:蒸汽机、电灯泡、电话

无形的发明:“标准化”生产模式

惠妮特发明了科学的“方法”

【课后反思】

课题:《刻舟求剑》

课时:总8课时分第3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成语“刻舟求剑”,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弄懂字义。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

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边揣摩句子意思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寓言?

2.指出: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听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

3.指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起学习一则寓言《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这则寓言将会给大家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

理?

(二) 明确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成语“刻舟求剑”,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自读文本,质疑

1.自读文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和同学、老师探究。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 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看图,结合文意,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4.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小组讨论、交流释疑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古人用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描述出来了,他们是怎么描述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相互交流。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2.楚人的宝剑坠入水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些什么?()

(1)小组内用文中语句叙述,并用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3)了解楚人刻记号的过程,找出文中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描写

(三)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请同学们猜猜:他能找到剑吗?为什么?

3.课件演示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1)指名上台用纸船边演示边说明原因。

(2)请同学们评价他的这一做法。

(3)用文中语句进行叙述。

(4)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5)讨论:他怎么做才能捞到宝剑?

三、精讲点拨、归纳拓展(3-5分钟)

(一)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3.归纳学习方法。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

(二)揭示规律,提高学生的认识。

1.教师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四、检测训练、当堂达标(8-10分钟)

1.试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求---- 楚--- 涉----- 其------ 亦---------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勤奋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2)()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是照样可以成才的。(3)()他只读过小学,()他通过自学,取得了研究生学历。五、小结存疑、巩固深化(3-5分钟)

(一)总结本节学习成果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二)布置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郑人买履》,说说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舟行剑不行

(求剑不得)

做事愚蠢不知变通

学会随机应变

课题:《郑人买履》

课时:总8课时分第4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边揣摩句子意思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让生齐读,猜出是谜底。

2.师:在古代,人们也往往将鞋称作“履”。

3.板书“履”,指导写法、读音。

4.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就是与鞋有关的。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三)自读文本、引导质疑

1.让生自己读课文数遍,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边度边记住不懂得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或者请教老师。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1.引导学生回顾读懂文言文的几种方法。(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

2.学生用总结的方法,自主读书,试着读懂每个词语、句子,进而弄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小组讨论,交流释疑

1.组长抽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组长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多音字:度、宁;易错字:吾,遂)。

3.小组间互相交流自读中不懂得问题。

(三)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1.听录音朗读,感受录音中哪些地方读得比自己好。

2.投影出示朗读的节奏轻重,让生练习读出韵律来。

3.各小组汇报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弄懂以下几个疑难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哪位同学愿意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5.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6.角色朗读,体味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读课文。这次,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

(2)让生自由搭配小组,练习读。朗读郑人和路人对话的同学,认真思考想象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理,体会读时的语气情感。

(3)抽生读。先让读对话的同学分析课文中的几句对话该怎样读。

(4)选取两组读,师生评价。

(5)师生分角色读。

三、精讲点拨、归纳拓展(3-5分钟)

(一)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

1.这个郑国人最终买到鞋没有?

2.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可笑在哪里?

(二)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认识。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郑人买履》的人或事?

2.我们知道,寓言的特点就是借助讲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学了这个小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检测训练、当堂达标(8-10分钟)

1.说说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小结存疑、巩固深化(3-5分钟)

(一)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背诵课文

2.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自度其足

忘操之死搬硬套

返归取之不信实际

【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

课时:总8课时分第5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梳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评议。

【习惯培养】养成课外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1.谈话导入:本单元以“方法”为主题,通过学习,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本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复习。

2.明确目标

(1)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学以致用,梳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1.我会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2.我发现这些字词容易读错。

3.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4.我会仿写句子。

5.我积累了很多成语。

(二)小组讨论,交流释

1.大声读词语,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和学习伙伴交流。

2.对学:互读词语,正音。把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

(三)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3.讨论:与方法有关的成语。

三、检测训练、当堂达标(8-10分钟)

1.把自己积累的词句和成语读给大家听。

2.听写这些词语。

3.背诵并书写成语。

四、小结存疑、巩固深化(3-5分钟)

(一)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二)布置作业

1.把这些词语工整的抄下来。

2.选择几个成语造句。

课题:《拓展阅读》

课时:总8课时分第6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方法或工作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2.做好摘录笔记,继续练习写编写提纲。

【教学重点】自读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巧破难题或攻克难关的资料。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讨论、交流。

【习惯培养】培养“跳跃式阅读”:忽略次要部分,直取核心内容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看”有学问吗?

2.板书课题

3.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自读文本、引导质疑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说说“看”有哪些学问?

(三)启发诱导,适时点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归纳“看”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1.自读课文《统筹方法》思考:什么是统筹方法?为了更清楚明白地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是如何操作的,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再读课文,圈划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编写提纲。

3.文中哪一个泡茶的方法最好?这种方法最好的原因是什么?

(二)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件事:

1.从课文里找到“烧开水泡茶”的例子,复述——搞清楚泡茶有几道工序,进而确定“甲”办法最好。

2.让学生给办法乙和办法丙画出图表并加以纠正。

三、精讲点拨、归纳拓展(3-5分钟)

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提高学生的认识。

本文在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之后,设置烧水泡茶的例子,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数学方法——统筹方法。从“合理安排工序”、“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三个方面展开说明如何应用统筹方法。今天我们只不过是了解统筹方法的冰山一角——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实统筹方法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处,例如一大堆木材,大材用来作栋梁,中材用来作柱子,小材用来作窗橼,各尽其用,这是统筹方法在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在同一块土地上,把喜阳与不喜阳的植物高低错落地种植在一起,一亩地派了二亩地的用场,这是空间上的统筹组合。希望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可以去读读这方面的文章。

四、检测训练、当堂达标(8-10分钟)

1.小胖的爸爸晚上要带小胖去看演唱会,但演唱会晚上6点开始,小胖一家必须提早出门,否则就不能带上小胖一起去看演唱会了。小胖每天放学后5点到家,到家后他要做这样几件事情:

(1)做作业(30分钟)

(2)把米饭煮上(40分钟)

(3)收晾晒的衣服(8分钟)

(4)洗碗(4分钟)

(5)整理书桌(2分钟)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3.填空:

统筹方法是一种_____数学方法,应用统筹方法的目的是____,关键是____

五、小结存疑、巩固深化(3-5分钟)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词语积累,做好摘录笔记。

(2)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为自己设例并绘出统筹图表。

【板书设计】

统筹方法

合理安排工序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

课题:《习作指导》

课时:总8课时分第7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仅要肯下功夫,更要肯动脑筋。

2.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方法,写出习作初稿。

3..总结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编成小册子推广应用。

【教学重点】有条理的记叙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小窍门。

【教学难点】故事生动、有说服力。

【教具准备】搜集名人统筹做事的故事。

【学法指导】交流、评议。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独立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做事时遇到过困难吗?遇到困难你们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并指出: 做事不仅要肯下功夫,更要肯动脑筋。

(二)明确目标

1.阅读课本上的故事,明白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2.寻找学习中的好方法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

(一)自学探究,大胆尝试

阅读“畅所欲言”中的故事,看看阿普拉是怎么做的?爱迪生是怎么做的?

(二)小组讨论,交流释疑

读了故事,注意总结和寻找最好的方法了吗?

(三)师生合作探究,形成技能

1.出示习作要求: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小窍门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学习过程中科学巧妙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3.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三、精讲点拨、明确方法(3-5分钟)

1.有条理的记录自己总结的一些好方法,生活中的小窍门。

2.内容要具体、完整。(要把小窍门的前因后果叙述出来,对小窍门的介绍具体、完整。)

3.中心要明确。

四、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学习中的好方法,生活中的小窍门.

内容要具体、完整

中心要明确

课题:《习作讲评》

课时:总8课时分第8课时主备人:李永红集体备课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交流赏析写出的习作,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赏析写出的习作,取长补短。

【教学难点】习作内容内容要具体、完整,中心要明确

【教具准备】学生习作幻灯片

【学法指导】交流、评析、修正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修改初稿

1.小组内互读互议,指出优点与不足。

2.每组推荐1---2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习作,也可以是片段,师生共同评议,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自评自改,继续完善习作,(语句、标点、错别字、写作条理。)

二、讲评习作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表扬习作进步、优秀的同学。

2.提出讲评任务

(1)习作是否有条理。

(2)对小窍门的介绍是否完整、具体。

(3)中心是否明确。

3.欣赏佳作片段,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

4.评析一篇有问题的习作,指出存在的问题。

5.再次欣赏自己的习作,改正错别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