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考察报告

成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考察报告

成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考察报告
成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考察报告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考察报告

针对成都的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考察了锦里、芙蓉古城、清华坊、太平巷、宽窄巷子、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等地方。烟雾缭绕的天气,给这个城市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平添了几分诗意与厚重。看一座城市并不一定要去看高楼大厦有多高,因为那是被市场经济同质化了的东西,而真正的城市味道却在那些寻常巷陌之中。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钻进成都的大街小巷,去细细品味、欣赏、学习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

一、旧城改造类

1、锦里

锦里,位于成都市武侯祠旁边,是成

都市首座以传统川西古镇为建筑风格的

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

的民俗风情街区。街区全长350余米,有茶坊、客栈、酒楼、酒吧、戏台、各种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与旁边的武候祠构成三国文化区。

锦里夜景

古色古香的街道

整个街区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间杂汉风,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整体上具有亲切热闹的平民化风格。

从平面布局上看,它仍属于基本的哑铃式布局,如同:——○——○—

—○—— 即步行街——广场——步行街——

广场……整体呈线状发展,通过面(广场或庭

院)来联接线(步行街)与线,同时,在街、

广场、庭院等基本元素中点缀以各种点状功能

性设施(如牌坊、诸葛井、碑碣、笮桥等)以

完成整体商业空间的营造。

在空间段落划分

方面,锦里可简单分为三段:大门——锦里

广场、锦里广场——隔墙、隔墙——牌坊。

锦里空间段落虽看似简单,但她特别强调旧

街空间与历史文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从而

形成富有情趣的借景与

强大功能的互补。 在业态规划上,充分考虑了各街区的商业情景与功能属性,动静分酒吧一条街 内部景观

区控制得比较好;在业态比例规划上,餐饮约占16%,购物约占56%,休闲娱乐约占18%,其它约占10%。

廊坊、天井、花园,房前屋后,假山耸立,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环境清幽,是个怀旧寻梦的好去处,其在深厚民俗文化根基上营造出安逸、闲适、幽静的休闲气氛更值得细细回味。

2、太平巷

成都太平巷改造项目,给我们留下

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太平巷,坐落在锦江畔,九眼桥与安顺

廊桥之间。明清时,这一带是热闹的老

码头,茶馆酒肆林立,贩夫走卒忙碌,

码头千帆而聚,一片繁荣兴旺。站在据说是马可波罗来过的廊桥上,太平巷尽收眼底,堪称成都老码头的缩影。太平巷很早以前就是成都码头工人的棚

户住宅区,后来又逐步变成了贫困居民

的低洼棚户住宅区。居民经济收入低,

居住条件较差。

2004年7月,武侯区政府决定对其进

行改造,打造一条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

川西市井小巷子和平民院落,还原老码头

的“杂乱美”,形成“码头、廊桥、川西

民居”的“老成都码头文化风情休闲街”。

太平巷俯瞰

川西风格的临街酒吧和茶馆

太平巷改造计划和别处不同之处在

于:太平巷里的居民不用搬出去,政府

和市民一起出钱把以前的破房屋改造成

统一风格的新房屋,最后将那些以前住

人的房屋变成商铺,老板则自然是以前

现状改建工地

住这些房屋的老街坊。太平巷的改造模

式被称为“不动迁模式”,采取的是统一规划但不统一征地拆迁的“新政”,同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要负责整个太平巷片区原有建筑保留部分的基础设施投入,如绿地、水、电、气、管网等等。200多个原住户不必搬迁,可以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开发,他们可以引资、合资等方式自筹资金,在原居住实际占地面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改建,已逐步改建成型的川西民居风格的新房子,产权仍然归原来的住户。首批民居改建完成后,原居民用自己的房子开了茶舍、酒吧。由于每家改建的面积不同,筹资的速度不一致,这个改造工程既没有固定的进度表,也不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目前改建工地的新房老房同处一地。

虽然太平巷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原住居民世代居住于锦江河畔,缺乏市场经营的经验,对“以自己的房屋为资本参与商业项目”的形式表现出了一些顾虑,甚至有人选择放弃产权离开太平巷。但太平巷这种温和的旧城改造模式,可以说是中国城建史上一种全新的思路。这种改而不拆、改而不迁的方式,是对过去旧城改造中只有“拆迁”、“搬迁”等简单做法的修正和完善,对于保留一个原汁原味的城市形象和内涵非常必要。同时,也表明政府在实施旧城改造拆迁时,更多地尊重群众的

利益和意见、尊重历史文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得到了体现,是旧城改造中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具有象征和指导意义。但该项目在改造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政府只对沿街建筑进行了集中改造,而二线建筑虽进行了市政和部分外立面的整饬,但最终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沿街一线“居改商”的模式使原本相对安静的二线居住环境得到了破坏。因此,该项目在突出一线建筑改造的同时,也应该对二线建筑一并改造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一线商业经营对二线居民居住环境的干扰。

3、宽巷子、窄巷子

宽巷子、窄巷子是成都两条著名的老

街,康熙五十七年间(即公元1718年),

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兵平息叛乱后,选

留兵丁在此永留并修筑满城(即少城),从

此,北方四合院建筑相继在此修建。当时

宽窄巷子大多住的是达官显贵,所以是高

尚社区。后来这些八旗子弟家道中落,到

近代,成了一些大军阀的府邸。再后来,

普通百姓也住进了这里。

宽巷子、窄巷子,这两条长约300

米的老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平行线

状隐于成都市喧嚣繁华的闹市中,是清朝在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保存完整的古街道,这里聚集了大量的茶馆、艺清代宅院 藏与小巷深处的龙堂青年旅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