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无极限,胰腺癌患者的十年

生命无极限,胰腺癌患者的十年

生命无极限,胰腺癌患者的十年
生命无极限,胰腺癌患者的十年

生命无极限,胰腺癌患者的十年

提要:

1、胰腺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胰腺癌治疗何去何从?

2、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必死无疑?上有老下有小,治与不治是一个问题!

3、生命岂能轻易姑息?放疗从配角到主力!

4、现代放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本期电视节目:央视科技频道《科技人生——两个人的十年》

https://www.doczj.com/doc/ac1398212.html,//life/humanities/kejirensheng/classpage/video/20101101/100047.shtml 夏廷毅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空军级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肿瘤放疗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肿瘤放疗科主任,兼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讲述:2001年9月,38岁的姜福生因为时常感觉到上腹疼痛而到当地中医院治疗,被诊断为黄疸性肝炎。治疗一个星期后,症状未见缓解。CT检查后确诊为胰腺癌。

解说:胰腺,“隐居”在腹膜后,非常不起眼,其知名度也不如胃、肠、肝、胆,但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为它是一个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高度恶性肿瘤,有“癌中之王”之称。在全世界,每年有接近20万人患上胰腺癌,每年有19万人因此死去。

讲述:拿着?胰头占位,肿瘤有4*5cm大小?的CT检查结果,姜福生转院去到省里最好的医院,希望通过手术使病情得到控制。然而,医生在对他实施剖腹探查术时发现,肿瘤已经浸润到血管和周围的组织,因此无法切除。

解说:胰腺位于腹膜后,胃的后下方,右面是肝和胆,胰腺的头部被十二指肠包绕。胰腺的尾部比较细,向左上方延伸,和脾门的后下方紧紧挨在一起。胰腺过于复杂的位置,使手术没有良好的手术空间。同时,胰腺癌常侵犯周围的血管,手术很难切除全部癌肿。在手

术治疗胰腺癌的方法诞生的70多年里,全世界的外科医生不断改进手术方式,但是却没有使更多的胰腺癌患者生存下来。这就好比,悬崖峭壁上长了一棵根系庞大、生命力顽强的树,用斧头能砍掉树干,却挖不掉树根。据目前临床资料统计,胰腺癌的外科手术切除率,胰头癌为15%左右,胰体尾癌仅5%左右。而且,即使是早期能根治性手术的疗效仍不理想,国内报道平均生存期为17.6个月。欧美报道5年生存率为5-15%,日本报道5年生存率为4.5%。

讲述:医生只对姜福生做了胆肠吻合手术,来缓解他胰头梗阻的症状,他们认为,姜福生最多只能再活六个月了。姜福生上有年过八旬的父亲要赡养,下有俩儿子要培养,当时俩儿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姜福生的心愿就是培养他俩上大学,亲眼看着他俩走进大学校门。

搁不下两代父子情深,姜福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寻找一线生机。他们首先去到某著名医院,医生建议做二次手术,但只有20%的希望切除肿瘤,即使是切除了,生存期也只有一年,估计花费十万。姜福生当时的想法是:?活一年要花十万块,那我就不治了。在农村一年才挣两三万呢,我这多活一年给家里添多大负担啊!反正我早看开了——有生就有死嘛。?

治疗,是为有健康的体格去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不治,是因为这?限量版?的健康身体会给家里增加负担。治,还是不治,这是一个生存选择问题!但是,治与不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活与死的答案!

就在这时,一位好心的肿瘤专家为姜福生指引了一条生路,他说:?你去找找空军总医院的夏廷毅吧。?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姜福生找到夏廷毅主任。姜福生说他至今忘不了当时夏主任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的话:?别说活一年了,活一天,你也得活着啊,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夏主任乐观幽默的几句话让姜福生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啊,就算是只有一天也要好好地活着!

夏廷毅认为,可通过射线的电离辐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使细胞不能分裂繁殖而逐渐死亡。

解说:放疗治癌较之手术的优势之一是不受血管限制,因为血管对放射线耐受量较高,杀灭肿瘤的剂量不会造成相邻血管的严重损伤。放疗治癌的优势之二是不受部位限制,哪怕是手术禁区。放射线无孔不入,可穿透肝、胃、肠等组织器官,直达胰腺癌肿。放疗的第三个优势是“局部手段全身治疗”,即可对全身任何部位出现病灶进行同时或分批、分期治疗。放疗的优势之四是,对全身影响小,身体条件较差的病人也能耐受。

但是,众所周知,常规放疗治疗胰腺癌效果比手术更差。首先是影像诊断技术落后,不能准确定位靶区;其次是技术落后,照射范围大,不能实施聚焦式照射,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在照射范围内而无法提高剂量,同时所采用的常规剂量分割模式(每次1.8-2.0Gy,每周5次,5-6周内照射45-50Gy)只是一个对正常组织不会造成严重损伤,但难以彻底根除胰腺癌肿的时间-剂量分次方法,疗效差,副作用大。因此,常规放射治疗多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

讲述:然而,夏廷毅认定?生命不能轻易‘姑息’,治疗癌症就不能轻易放弃。?他开始思索:如何能提高放疗的疗效呢?夏廷毅总结了五点:选对病人,照对地方,照准位置,给足剂量,减轻损伤。

解说:选对病人是指治疗的最佳适应症,是一个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对传统治疗观念的挑战,早期可手术但效果差的改选用现代放疗效果是否会更好?明确指出放疗不都是治疗晚期,治疗早期的效果会更好。然后才是做到后来的几点:因此,夏廷毅开启了中国肿瘤放射治疗专用CT定位的先河。在放疗科专用CT的帮助下,可在计算机上恢复患者身体的三维模型,准确确定癌肿的位置、大小,和周围脏器的关系,从而有的放矢地对肿瘤实施摧毁性打击。

夏廷毅认为,胰腺位于腹膜后有接受高剂量照射的条件,胰腺组织本身可以接受高剂量照射,与胰头相邻的十二指肠和胰体尾相邻的胃有50Gy的放疗耐受量,在小范围受照射时剂量还可提升,因此,对小体积胰腺癌实施高剂量照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随着放疗技术的进展,给足剂量和减轻伤害是关键,如何同时实现呢?随着以体部伽马刀为代表的现代放疗聚焦技术和以TOMO放射治疗系统为首领的螺旋断层精确放疗的出现,这一难题得到了质的改变。TOM0精确放疗结合360度光子入射角及治疗床的同步移动,在精确制导下,将避开正常组织而准确攻击癌细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集CT断层扫描、肿瘤定位、360度螺旋适形调强聚焦和照射的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夏廷毅形象地比喻说:“像TOM0这样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结束了肿瘤放射治疗‘敌我不分’给患者带来的打击,实现了‘既不放过,更不错杀’的肿瘤治疗目的。”

最后,夏廷毅为姜福生制定了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仅用了三个星期,治疗就结束了,姜福生在2002新年前夕出院,回到了老家。年后,姜福生到北京复查,CT结果显示:肿块消失。那一刻,姜福生的妻子喜极而泣,哭出了被告知丈夫得癌,生命所剩无

几时的绝望,哭出了陪伴丈夫治疗时的艰辛,哭出了得知丈夫劫后余生的狂喜!此后,姜福生定期复查,他的病历档案中净是令人心安和欣慰的记录。姜福生说:?我现在不仅是正常人,还是‘明星’呢。村里村外都知道我抗癌的故事。?

从2001年被确诊为胰腺癌到现在,姜福生走过了将近十年。这是普通的十年,因为他的生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做农、养家,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这又是不普通的十年,因为曾被宣判?最多活六个月?的他,在用每一天的生活和每一秒的呼吸演绎着生命的奇迹!

这十年不仅属于姜福生,也属于夏廷毅和他治疗的数千名肿瘤患者。十年间夏廷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I-III期局限期胰腺癌病人的结果为: I—II期病例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9%、35.8%和30.7%;总有效率84.5%,临床获益率91.0%。此外,夏廷毅在代表着放疗界最权威的美国杂志《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国际放射肿瘤学?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学者的轰动。他参与的“立体定向放射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最先进的肿瘤治疗设备——TOMO放射治疗系统的引入和应用,在抗癌团队领军人夏廷毅的带领下,又成立了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新平台——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预约挂号010---6841-8591)。已先后为近千人成功提供了TOMO精确放疗,包含了鼻咽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肺癌(脑转移)等几乎从头到脚的常见多发、中晚期的肿瘤,尤其是复杂部位或贴近重要器官的肿瘤,被评价为在放射治疗领域内“临床应用范围最广和治疗病种最全面的治疗方案”。这代表着以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为目标的精确放疗,在我国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中医治疗胰腺癌常用配方

中医医治胰腺癌应该选用哪些药物?荆门掇刀医院中医肿瘤科刘献周主任表明:中医医治疾病着重从全体动身,从患者全身的特色加以思索,而不只是限制在癌症病灶自身。中医调度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瘤子的复发要素,削减搬运的时机;其次,中药对安康细胞的损伤比较小,普通不会因医治自身的缘由对膂力发生新的损坏,在癌症好转的还,膂力也会逐渐得到康复,逐渐增强免疫力。 胰腺癌中药医治处方1 [组成] 柴胡、枳壳、郁金、干蟾皮、鸡内金各10g,八月札、白术、猪苓、茯苓、生薏苡仁、菝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生山楂15g。 [加减] 痛剧者,加徐长卿、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黄疸者,加生大黄、茵陈、栀子、田基黄;腹泻者,加诃子肉,罂粟壳、肉豆蔻、白扁豆;腹水者,加大腹皮、半边莲、龙葵;厌恶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赭石、枇杷叶。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作用] 用上药医治晚期胰腺癌。 处方2 [组成] 方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夏枯草、山豆根、生大黄、象贝母、生牡蛎、玄参、天花粉、生鳖甲、山慈菇等; 方②:肉桂、麻黄、白芥子、生半夏、生天南星、鹿角胶、白僵蚕、皂角刺等; 方③:皂角刺、白芥子、黄药子、海藻、昆布、瓜蒌、土贝母、穿山甲、土鳖虫、桃仁泥、红花、乳香、没药、水红花子等; 方④:生地黄、生龟甲、鳖甲、知母、二至丸、何首乌、当归、丹参、鸡血藤、白芍等。 [制用法] 属痰毒蕴结型者,用方①;属寒痰凝滞型者,用方②;属寒凝瘀阻型者,用方③;属阴亏血燥型者,用方④。每日1剂,用水煎分2~3次内服。 [作用]选用辨证医治恶性瘤子。 处方3[组成] 丹参、生薏苡仁各30g,赤芍15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40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后兼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接连用药至表现不见。 [作用] 用上药医治胰头癌患者,亦获满足作用。 胰腺癌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本钱病。故医治上多选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常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1.肝胃不好证 症状:厌恶、吐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30克,八月札30克,生苡仁60克,莪术15克,广木香9克,香附15克,元胡15克,柴胡9克,枳壳10克,白毛藤30克,焦三仙各15克。菝葜30克。 2.湿浊阻恶 症状:胸脘痞闷,头身困重,厌恶欲吐,纳呆,腹部隐痛,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解毒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菝葜2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甘草5克。

胰腺癌护理常规

胰腺癌护理常规 【定义】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T、P、R、BP血氧、血糖)。 2.皮肤粘膜(有无压疮、皮肤有无黄染,感染等)。 3.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向腰背部放射及药物镇痛效果 4.有无黄疸腹水及进行性加剧,有无皮肤瘙痒,大便是否呈陶土色 5.有无食欲减退及营养状况 6.化疗后观察血象及不良反应 7.放疗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其它放疗防应 8.并发症的观察(如;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安全舒适整洁,减少患者因环境不适而加重疼痛,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情绪,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3.加强营养,少食多餐,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每周测量体重,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保持大便通畅 4.观察患者腹围,如合并有大量腹水时嘱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观察并记录尿量 5.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黄疸患者如有皮肤瘙痒,嘱患者不要搔抓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6.化疗患者注意保护血管,预防化疗药物刺激产生静脉炎,避免药物外渗。加强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 7.化疗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预防感染,保护照射野皮肤,放疗病人应每周化验血常规1次,根据不同症状及时对症处理。 8.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如:呕血、黑便)。有消化道出血时,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提供疾病相关知识,缓解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积极 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高动物脂肪、高动 物蛋白食物。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忌食葱姜蒜辣椒酒等刺激食品 3.皮肤护理指导每日用温水擦浴1-2次,擦浴后涂止痒剂;出现瘙痒时可用手拍打, 切忌不能用手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剂清洁。 4.放疗指导向患者讲解放疗常识及常见的放应,减少患者恐惧,指导患者正确保护 放射野皮肤,告知其避免用手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内衣宜柔软、宽大、吸 湿性强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等擦洗皮肤,以免破溃影响治疗 5.嘱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患者腹围,如合并有大量 腹水时嘱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观察并记录尿量 6.化疗患者向其解释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7.出院指导嘱病人预防感冒,适当增减衣物,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劳逸结合, 有情况随诊。

胰腺癌科普知识.doc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即原本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需注意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还应指出的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种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二级预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胰腺癌的发病特点,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诊断价值。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与胰腺癌相关的主要有CEA、CA19-9和CA242,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且可作为普查手段,或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虽然有一定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仅能供临床医生参考。

胰腺癌护理措施

胰腺癌护理措施 临床特征 1、腹痛常为首发症状,也是胰体、胰尾癌最常见的症状。腹痛部位在中上腹,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癌肿晚期可表现为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提示癌肿已侵犯后腹壁及腹腔神经丛。 2、黄疸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一般呈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大便可呈陶土色。 3、消瘦乏力由于癌肿本身引起的体质消耗、食欲不振、胰腺功能不足以及严重而持久的腹痛影响睡眠和休息,病员可迅速出现体重下降,消瘦乏力等全身恶液质征象。 4、消化道症状由于胆汁和胰液排出受阻,使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病人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 5、伴有胆道梗阻者,血清胆红素(主要为直接胆红素)可显著增高,碱性磷酸酶升高,部分病人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呈糖尿病曲线。 6、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胰管狭窄、管壁僵硬、扩张、中断、移位。 7、经皮肝胆管造影(PTC)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胰管充盈缺损、中断、移位、管壁僵硬。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①评估病人焦虑程度及造成其焦虑、恐惧的原因;鼓励病人说出不安的想法和感受。②及时向病人列举同类手术后康复的病例,鼓励同类手术病人间互相访视;同时加强与家属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尽量帮助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③教会病人减轻焦虑的方法。 (2)饮食护理:①了解病人喜欢的饮食和饮食习惯,与营养师制定病人食谱。②记录进食量,并观察进食后消化情况,根据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 (3)对于有摄入障碍的病人,按医嘱合理安排补液,补充营养物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4)按医嘱输注白蛋白、氨基酸、新鲜血、血小板等,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凝血机制障碍等。 (5)监测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图等。 (6)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1~2次,擦浴后涂止痒剂;出现瘙痒时,可用手拍打,切忌用手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剂清洁;瘙痒难忍影响睡眠者,按医嘱予以镇静催眠药物。 2、术后护理 (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管和香烟引流条内渗出物的量和性状,警惕术后胆瘘、胰瘘和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行胰体和胰尾切除者,要注意置于胰腺断面处的引流管内有无清亮、无色的水样胰液渗出。疑有胰瘘时,应立即将引流管接持续负压吸引,并涂擦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胰腺癌护理常规33066

胰腺癌专科护理常规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者、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某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1、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 3、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液质。 4、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5、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6、部分胰腺体、尾部癌肿可见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而造成局部肢体浮肿。 ●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1)、外科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病期和肿瘤病灶局部侵犯的范围,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最常见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他有合并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手术、胰体尾部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 (2)、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手术疗法:如胆道引流术。 2、辅助治疗 放疗加化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有一定协同治疗作用。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做好患者入院评估、健康宣教,根据对患者的心理评估,正确实施心理护理。 2、入院第二日晨空腹抽取血标本,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 3、指导患者接受B超及其他检查的注意事项。 4、黄疸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及护理。 5、缓解疼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6、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指导患者进食,大原则: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忌辛辣刺激。 7、监测和控制血糖 8、手术前一日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交叉配血、药物皮试。协助患者口服缓泻剂并观察肠道准备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清洁灌肠。 9、手术日晨起完成术前常规准备:梳洗更衣,指导取下假牙、首饰等,留置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最新知识点)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 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感谢聆听...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 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 (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

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胰腺癌治疗方法

胰腺癌手术切除癌肿是早期治效办法。胰腺癌细胞对化学药物不灵敏,作用欠安。比来有人展开植入放射源的胰腺近距离放射医治,对延伸生存期有必定作用,且止痛作用显着。不过单纯的放疗并不能延伸生命、进步生存率,故当前专家们已将该办法与化疗或其他疗法连系的归纳医治。中医中药可改善表现和延伸寿数,增强机体的抗病才能,推迟病人的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时还可削减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胰腺癌晚期医治有哪些办法? 胰腺癌晚期发作多处分散搬运,手术切除等部分治作用果欠安,全身性医治愈加重要,故胰腺癌晚期医治是中西医连系的归纳医治。 相比之下,胰腺癌晚期的中医归纳医治不比化疗差。如病人化疗今后,毒副作用十分大,不能耐受,也可以试试中医归纳医治。中医的归纳医治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汤剂,静脉点滴的中药,还有中成药、针灸和食疗。胰腺癌晚期常用的中成药物为华蟾素片,身体状况良好且无消化道反响的可服用西黄丸。 中医医治胰腺癌的办法有哪些呢?荆门掇刀医院中医肿瘤科刘献周主任温馨提醒您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胰腺癌归于中医“伏梁”、“痞块”、“黄疸”、“积累”等领域。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本钱病。故医治上多选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常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肝胃不好证 表现:厌恶、吐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八月札,生苡仁,莪术,广木香,香附,元胡,柴胡,枳壳,白毛藤,焦三仙各。菝葜。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菝葜,陈皮,法夏,石见穿,山慈姑,甘草。 气血淤滞证 表现:胸腹胀满,厌恶,吐逆或呃逆,纳差,痛苦继续不移,或阵发性加重,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青紫或瘀斑,脉细弦或涩。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制香附,乌药,延胡索,红花,赤芍,丹参,炮山甲,八月札,浙贝母,菝葜,藤梨根。 气血两亏证 表现:面无人色,消瘦,厌倦无力,爪甲色淡,腹胀,胸腹隐痛,腹部包块,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数。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

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① 血清CA19-9 > 37 U/ml作为阳性指标,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9。 ② 约10%胰腺癌病人呈Lewis抗原阴性,CA19-9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如CA125和/或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 ③ 发现CA19-9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系感染等因素后则高度怀疑胰腺癌。 (2)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 ① 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新发糖尿病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② 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亦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③ 前瞻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0.56 mmol/L,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4%。 (3)其它诸多生物靶标如外周血内microRNA、ctDNA、外泌体内Glypican-1等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尚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1.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基本原则为:①完整(显示整个胰腺);②精细(层厚1~3 mm 的薄层扫描) ;③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 ;④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1)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必要时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重大突破盘点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重大突破盘点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苹果CEO乔布斯、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香港著名艺人沈殿霞等都因胰腺癌过世。胰腺癌的高致命性在于其位置隐蔽,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晚期。仅2018年,位列全球第7大癌症的胰腺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95%)就已导致超过43万人死亡。 不过,近日《柳叶刀》子刊发表了一篇胰腺癌当前及未来疗法盘点的文章。研究者认为,未来5-10年胰腺癌治疗将迎来重大突破。以下治疗方法和重大突破值得关注。 现有标准疗法有望改善 目前,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主要手段是细胞毒性化疗。一线化疗方案包括:FOLFIRIN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以及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 去年1月,一项临床试验(RESOLVE)评估了伊布替尼(Ibrutinib)联合化疗药紫杉醇和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有效性。遗憾的是,与安慰剂+化疗组相比,伊布替尼+化疗组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OS)方面并无显著改善。 去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推荐mFOLFIRINOX辅助化疗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用于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备选方案是吉西他滨单药或与卡培他滨联用。 GATA6基因检测有望作为胰腺癌一线化疗药物选择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经典型胰腺导管癌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的比例高于基底样型组,说明不同分子分型对常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可作为一线化疗用药指导。 另外,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被认为是改善现有标准疗法的重要方向。在一项包含17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帕博利珠单抗+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让3名患者获得部分缓解。研究人员也在积极进行试验,评估多种治疗方案。 聚焦胰腺癌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 胰腺癌通常源于胰腺癌前病变——胰腺上皮内瘤,通过不断积累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变。基因突变主要聚集在4个关键性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上:KRAS、TP53、SMAD4和CDKN2A。 此前《JCO》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生长有关。这一发现为开发新的疗法提供了潜在靶标。 不过,在有KRAS突变的胰腺癌中,95%当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研究者都致力于寻找药物来抑制KRAS或KRAS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

胰腺癌患者的护理

一位胰腺癌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姓名:刘* 民族:汉族 性别:男婚姻:已婚 年龄:44岁文化程度:高中 职业:职员入院时间: 2016-03-07 02:32:10 主诉:胰腺癌末次化疗后3月,腹部及腰背部疼痛5月,腹胀,腹痛,呕吐三日。 现病史: 上次(或历次)住院诊治情况: 患者2015.11无诱因出现上腹及后背部疼痛,上腹B超示:左上腹实性肿物—考虑来自胰尾,侵及周围血管;左上腹胰腺病灶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胰尾针吸)低分化癌,考虑腺鳞癌。患者诊断胰腺癌明确,肿物局部晚期,已无根治性外科手术机会,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化疗禁忌,遂于2015.11.7始给予Gemox方案全身化疗一周期,同时给予护肝,抗癌,止吐,抑酸,除痛等对症支持治疗,2015.12再次入院,于2015.12.21转入我科。予对症支持,止痛治疗,复查CT示胰腺肿物较前增大。考虑疼痛为腹腔肿瘤压迫腹腔神经丛所致,遂于2015.12.22日行CT引导下脊柱神经介入术。术中于胸12椎体左前方膈角后注入95%的酒精9ml,术后疼痛明显缓解。2016.1再次入院,于2016.01.06行CT下脊柱神经介入术,术中于胸12椎体右前方膈角后注入95%酒精10ml。术后疼痛缓解,但出现持续性低热,予对症头孢硫脒对症治疗后好转。2016.2患者因腹部胀痛,进食后呕吐再次入院,立位腹平片回报:不全肠梗阻。予对症支持,止痛治疗,

加用吗啡自控泵滴定止痛药物剂量,调整芬太尼贴剂用量。同时给予参麦改善心功能,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薄芝糖肽中药抗肿瘤支持治疗,神经妥乐平治疗神经痛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经综合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进食腹胀改善。遂自动出院,回家调养及药物止痛治疗。今日患者再次出现腹胀及腹痛加剧,遂为行进一步治疗急症入院。 本次住院患者情况: 患者目前一般状况差,精神饮食差,二便困难,腹部疼痛,右侧为著,目前应用芬太尼贴剂67.2mg q48H,VAS1—2分。 体格检查: T:36.5℃ P:90次/分 R:28次/分 BP:120/80mmHg KPS:40分 BSA:1.55㎡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见皮疹,皮下出血等。无水肿,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苍白,双眼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五官端正,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对称,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明显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目前一般状况可,精神饮食可,二便如常,右腹部及腰背部疼痛,目前应用盐酸吗啡缓释片90mg q10H,VAS4分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 2015.11上腹B超示:左上腹实性肿物—考虑来自胰尾,侵及周围血管;左上腹胰腺病灶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胰尾针吸)低分化癌,考虑腺鳞癌。 初步诊断: 胰腺癌化疗后复发 晚期癌痛

胰腺癌靶向药物研发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库数据,201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410万例,癌症死亡人数达820万人。近几年,抗肿瘤靶向小分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成为全球肿瘤市场的主流。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七大药市500强畅销品种中就有52个抗肿瘤药物,其市场规模已达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8%;高出居第2位的抗感染类药物市场3.22%。据美国调研机构visiongain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领先抗癌药物及相关市场2012~2022年研究报告》,2012年全球癌症用药市场规模达7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49%。 众所周知,胰腺癌是临床上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美国每年新确诊胰腺癌患者占新发癌症的2%。临床表明,胰腺恶性病变的早期发现率极低,而且胰腺癌手术治疗相比其它恶性肿瘤难度较大,预后不乐观,仅有25%的患者可以在标准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帮助下继续生存。 目前,FDA批准用于治疗胰腺癌的化疗方案药物主要是标准治疗药物吉西他滨,此外还有厄洛替尼。2013年9月9日,FDA批准吉西他滨+Abraxane(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紫杉醇)用于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治疗。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舒尼替尼、依维莫司、索拉非尼、阿西替尼对胰腺癌都有治疗作用,其中,舒尼替尼和依维莫司用于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T)的治疗。传统的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复方疗法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发表在JNB(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的一篇名为《Antroquinonol, a natural ubiquinone derivative, induces a cross talk between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senescence in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的研究显示一种从植物中萃取的ubiquininone-like 的小分子Antroquinonol可抑制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和降低其细胞浓度。该小分子为一非多醣体、三菇类的全新成分小分子结构,萃取自牛樟芝,研究表明其对恶性肿瘤体外和体内具有广谱活性。目前国内正在筹划胰腺癌EAP临床试验,对于新药安卓健来说意义非凡,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安卓健官网更新。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过去30年间增长了80%,癌症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胰腺癌总体发病率略低,但人口基数大,并且治疗及化疗用药水平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2012年,国内16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抗肿瘤、免疫增强及支援药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5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75%。由于抗肿瘤药物适应症的多靶点特征,其中可用于胰腺癌化疗药物的市场已达到15亿元,占医院肿瘤化疗市场的10%,比上一年增长12.69%。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第五节 胰腺癌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五节胰腺癌病人的护理 一、A1 1、胰头癌的最主要症状和体征是 A、上腹痛 B、上腹部肿块 C、消化不良、腹泻 D、乏力和消瘦 E、黄疸进行性加重 2、关于胰腺癌的病理,错误的是 A、以导管细胞腺癌最多见 B、好发部位为胰腺头颈部 C、最多见淋巴转移和浸润 D、最早血行转移 E、可广泛转移至周围组织 3、近年来研究发现与胰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是 A、胆囊炎 B、胰腺炎 C、肝炎 D、酗酒 E、吸烟 4、胰腺癌的首发症状一般是 A、上腹痛及上腹饱胀不适 B、黄疸 C、消瘦 D、发热 E、出血 5、壶腹周围癌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黄疸 B、寒战、发热 C、贫血消瘦 D、消化道症状 E、上腹痛及腰背痛 6、胰腺癌的好发部位是 A、全胰腺 B、胰腺头颈部 C、胰腺尾部 D、胰腺体尾部 E、胰腺颈体部 二、A2 1、患者男,45岁。以胰腺癌收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患者诉全身瘙痒,给予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协助患者抓挠减轻瘙痒 B、涂抹止痒药物 C、用温水毛巾擦拭 D、剪除患者指甲 E、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 2、患者男,68岁。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4小时,患者变换卧位5分钟内,患者腹腔引流管大量红色血性液体。正确的措施是 A、保持原卧位 B、持续吸引负压,促进引流 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报告医生 D、加快输液输血速度 E、夹闭引流管,暂停引流 3、患者女,54岁。进行性黄疸2个月。诊断为胰头癌,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预防感染,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 A、术前3日口服抗菌药 B、术前晚清洁灌肠 C、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D、术后及时更换敷料 E、术后补充维生素K 4、患者女,53岁。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继发感染,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 B、氧化锌软膏保护周围皮肤 C、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D、做细菌培养 E、合理应用抗生素 5、患者女,40岁。胰腺癌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心慌、出冷汗,测血糖为3.2mmol/L,护士正确的处理是 A、加快输液 B、输注血浆 C、补充葡萄糖 D、减慢输液 E、增加胰岛素用量 6、患者女,56岁。诊断胰头癌入院。住院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出现高血糖。出院饮食指导原则正确的是 A、低脂、低糖、低蛋白 B、高脂、低糖、高蛋白 C、高脂、低糖、低蛋白 D、低脂、低糖、高维生素 E、低脂、高糖、高维生素 7、患者女,50岁,胰腺癌入院准备手术治疗,护士介绍同病种术后康复期病友与其交流的主要目的是 A、表达对患者的同情与理解

胰腺癌诊治指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随访 2、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

胰腺癌诊断治疗标准

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 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CEA 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四、诊治流程

晚期胰腺癌的内科药物综合治疗的效果评价

晚期胰腺癌的内科药物综合治疗的效果评价 近年来,癌症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多种癌症患者当中,胰腺癌是比较常见的,该癌症属于一种消化系统肿瘤疾病。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其恶性程度是比较高的,且确诊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针对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临床治疗难度比较大,必须及时进行内科药物综合治疗,在患者内科药物综合治疗方法当中,不仅包括放化疗方法,还包括靶向治疗方法等[1]。但在当前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形势下,还必须进行药物综合治疗方法创新和完善。 标签:晚期胰腺癌;内科药物;综合治疗;效果评价 随着癌症患者例数的不断增加,胰腺癌患者发病率也在逐渐提升。针对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其发病原因还不明确,晚期胰腺癌属于一种高度肿瘤疾病,患者预后情况是比较差的[2]。随着胰腺癌患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患者临床死亡率也不断提升。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即使采取切除手术治疗方法,也无法避免患者后期病情复发。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内科药物综合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但由于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必须加大对患者内科药物综合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本文为了研究晚期胰腺癌的内科药物综合治疗的效果评价情况,进行以下综述。 1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化学治疗效果研究 1.1吉西他滨化疗效果研究在晚期胰腺癌患者化学治疗当中,吉西他滨注射液是比较常用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吉西他滨化疗效果明显优于氟尿嘧啶化疗效果。至今,在美国,吉西他滨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主要化疗药物,另外该药物还可以和顺铂药物结合应用。但相关实践结果表明,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和吉西他滨单纯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且药物联合治疗副作用比较大,容易导致患者一系列不良反应症状产生[3]。所以,针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治疗来说,药物联合治疗可行性还尚待验证。对于吉西他滨药物来说,在和多个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之后发现,其联合治疗效果都没有明显改善,且无法从根本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胰腺癌来说,其存在比较多的纤维间质,通过临床化疗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抗肿瘤浓度情况,而通过新药白蛋白联合治疗,有效改善了这个问题,其中的联合药物为紫杉醇[4]。在两者联合应用之后,就会形成一种靶向制剂,该制剂应用后,可以实现药物跨膜转运的目的,可以在实现蛋白介导物质有效聚集之后,从根本上减少肿瘤细胞数量,另外,对于SPARC 来说,其还存在改善细胞外基质情况的优点[5],不僅可以应用到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当中,还可以应用到化疗抵抗过程中。另外,针对该结合靶向制剂来说,还可以和吉西他滨药物结合应用,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1.2氟尿嘧啶化疗效果研究对于卡培他滨来说,其属于口服药物,药物副作用较低。在该药物单纯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静脉给药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药

胰腺癌护理查房

汇报病史 ?患者17床王永青男30岁 ?因确诊“胰腺癌肝转移5月余,入院化疗”,于5月23日入院 ?患者于2012年9月在南京市二院查乙肝两对半示大三阳,以“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 ?2012年11月29日PET/CT表示:胰头钩突大小约3.3×2.7cm的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占位,考虑恶性病变,符合胰腺癌的表现。 ?2012年12月3日于我院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左右叶可及散在大小直径0.5-1.0cm灰白色结节,取肝脏结节病理示肝脏腺癌?2012年12月10日行超声内镜下神经阻滞镇痛治疗后,转入我科于12月13日开始予“吉西他滨1.8+特罗凯”治疗四周期,并予超声聚焦治疗。 ?2013年3月22日复查CT提示病情进展,“予白蛋白紫杉醇+普来乐”化疗一个半周期 既往史: 既往有“乙肝”病史,目前服用“阿德福伟”抗病毒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 入院查体: ?由家属推轮椅入院,神志清,精神萎 ?T:37℃,P:80次/分,R:15次/分BP:120/75mmHg,压疮评分:17分,barthel评分:67分,NRS评分:4分,防跌倒评分:3分,遵医嘱予以护理等级二级,自理能力三级 ?主诉中上腹疼痛,予美施康定60mg po q12h ?患者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明显,腹部膨隆,双下肢水肿明显 ?无发热咳嗽,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欠佳,两便正常,心理状态焦虑抑郁。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诊断性检查结果 ?5月24日 ?血常规:白细胞:22.62×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8.42×109/L↑ ?血红蛋白:102g/L↓ ?血生化:谷草转氨酶:126.7U/L↑,乳酸脱氢酶:739U/L↑ ?谷氨酰转肽酶:412.7U/L↑,碱性磷酸酶:461.2U/L ↑?总胆红素:203.1U/L ↑,直接胆红素:134.5umol/L ?总蛋白:55.5g/L,白蛋白:25g/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8s ↑,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40.1s ?D-二聚体:28.68mg/L↑,凝血酶时间:21.7s ↑?纤维蛋白原:1.56g/L↓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77.09ug/L ↑ ?糖链抗原-199:291.5KU/L ↑ ?5月24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