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国庆社论

历年国庆社论

历年国庆社论
历年国庆社论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前线》2009年第八期)

最近本市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认真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工作。市委书记刘淇在会上要求,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北京奥运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聚精会神、埋头苦干,着力维护好首都的和谐稳定,着力完成好今年的发展任务,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取得了积极成效。首都经济总体企稳向好,首都社会和谐稳定,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国庆60周年筹备活动扎实推进,首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基本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尤为可贵的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上半年工作呈现出七个特点:即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大干、快干、真抓实干;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提高效率、服务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注意统筹、加强协调;认真完成维护首都稳定这个硬任务;狠抓作风建设,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大,下半年工作更加繁重。我们要以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动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努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全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着力维护好首都的安全稳定。确保安全稳定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每一项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上的弦绷得紧而又紧,措施安排得细而又细,工作上的力度强而又强。要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努力做到见事早、判断准、出手快、处置好。要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和社会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严格落实维护稳定的属地责任与领导责任。要强化科技维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安全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要认真解决好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着力完成好今年的发展任务。我们要切实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切实抓好投资、消费等重大任务,推动首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要下大力气抓好重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第二产业,做强做大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都市型工业等重点产业,形成国际金融危机后首都发展的新亮点和战略支撑点。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牢牢抓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科技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要抓好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强优惠政策集成,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大型企业的引进工作,打造新的增长点。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动郊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对首都“三农”工作的认识,拓宽富裕农民的思路,以新城建设为

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发展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郊区发展。

着力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我们一定要以最好的工作状态、最大的工作热情、最高的工作标准,完成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总结运用奥运成功经验,按照“严格、谨慎、细致、扎实”的工作原则,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要下大力气抓好城乡环境整治,提高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努力使首都城市面貌有新的提高。要开展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要认真抓好窗口行业文明服务行动,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

新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作风。我们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搞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创新、善于创新、鼓励创新,在创新中推动发展;要把当前工作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确保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的同时,认真分析形势,统筹安排考虑明年的发展问题。我们要心无旁骛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完成好今年的发展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铭记这辉煌的60年

(北京日报2009年8月11日第一版)

本报评论员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60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短短60年时间,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生机勃勃的新兴大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伴随着整个国家前进的步伐,首都北京在这辉煌的60年里,同样书写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华章。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都人民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首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就。放眼今日京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建设事业步入快车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这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正不断焕发着时代发展的青春活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首善之区,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当我们一起重温60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同甘共苦、破浪前行的奋斗历程,一起梳理首都各条战线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发展成果,一起感受首都人民同心协力、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发自心底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

铭记这辉煌的60年,是为尊重我们城市、我们国家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发展史,是为珍惜一代又一代人以辛劳、奉献和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为激励我们再接再厉,去共同铸就新的发展里程碑。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北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和转化奥运三大理念,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当前,全市上下正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节日。

回首往昔,豪情万丈;瞩望未来,信心满怀。让我们永远铭记既往的奋斗历程,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不懈求索,奋发有为,不断开创首都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社论)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日04 版)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华诞。

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6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当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中国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共和国60年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60年团结奋斗,我们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共和国60年辉煌历程和光辉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

振兴中华,赶上世界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纵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中国的60年,前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后启一个民族

走向复兴的变革与创新,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一个多世纪以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开创了现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灿烂前景。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世纪中叶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间,中华民族走过了历史长河中最为屈辱的一段。抵御外侮、变法图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面对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上下求索,进行了反压迫、反奴役、反侵略的英勇斗争,书写下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悲壮一页。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使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使社会主义中国更加自信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60年光辉历程,凝聚成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未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的伟大目标。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大势,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风险,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我们走过的60年征程,只是民

族复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居安思危,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我们才能承续无数先辈英烈们所开创的伟大基业。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时代,一个开拓未来、创造历史的时代。目睹我们国家沧海桑田的巨变,亲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航程,时代给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亿万人民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崭新篇章。

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社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

《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日01 版)

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首3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神七一飞冲天,奥运成功举办,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为祖国自豪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九周年

发布时间:2008-10-01 09:18来源:光明日报

碧天染秋色,人间起欢歌。

在丰收的季节里,鼓乐声声,笑语处处,我们载歌载舞,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九个华诞。国运昌盛,人民安康。值此盛大节日,我们向伟大的祖国母亲表示衷心的祝福,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为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压迫和欺凌,标志着中华民族迈向自由民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从备受欺压到独立自主,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在实现伟大转折的过程中,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鞠躬尽瘁,表现了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纯洁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国庆之日,全国各地都将举行活动,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烈士纪念碑献上鲜花,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近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

英雄儿女们。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史册,他们的高贵精神激励后人,他们的光辉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59年艰苦卓绝的奋斗,59年翻天覆地的巨变。59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

今年,中国人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年初,我国南方地区不同程度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侵袭,七千余万人受灾,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难面前,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紧密合作、相互驰援,千千万万人忠于职守、不辞辛劳,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英勇奋斗,取得了抗灾抢险斗争的重大胜利。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美好家园顿成瓦砾,数万人不幸罹难,灾情震惊全国和世界。危难关头,党中央和国

务院果断指挥、沉着应对、周密部署,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攻克时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在困难和灾害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民迸发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困境中积极奋起,在斗争中勇往直前,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今年,中国和世界共享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欢乐。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是体育运动的盛会,更是和平与友谊的盛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世界各地的宾朋汇集北京,彼此加深了解,共同增进和谐,书写了奥运历史上感人至深的光辉篇章。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综合国力。我国体育健儿肩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超越自我,奋勇争先,实现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突破,体现了中华儿女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和平进步的精神风貌。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庆前夕,我国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以及其他科学试验活动,并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登攀,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世界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形势下,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

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上来,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要始终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解决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

国庆大典,万民同乐。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社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八周年

《人民日报》 ( 2007-10-01 第01版 )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争创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我们的祖国迎来了第五十八个华诞。

五十八年波澜壮阔的奋斗,五十八年沧海桑田的巨变。我们伟大的祖国,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以成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在世界的东方展现出绚丽夺目的风采。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的民族品格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以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和崭新风貌充分表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要坚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作出战略部署,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充满信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加强团结、齐心协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辉煌的成就鼓舞人心,崇高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八周年

发布时间:2007-10-01 09:57来源:光明日报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的盛大节日。举国上下,人们在花团锦簇中,在欢声笑语里,

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表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的期盼,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祝福,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唱响神州大地。

58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风风雨雨,历经千辛万苦,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赢得了独立和解放,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近代史的一切屈辱和苦难,自此烟消云散,一去不复返。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这是一个新纪元的肇始。

共和国的58年,是波澜壮阔的58年。短短数十载,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教日月换新天。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成就斐然,举世瞩目。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符合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意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正

呈现出一派经久不息的生机和活力,正展现出绚烂夺目的风采。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和激励,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感召,需要和谐文化的陶冶和凝聚。我们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坚决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这次大会,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书写伟大祖国更加壮丽的篇章(社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

《人民日报》( 2006-10-01 第01版)

伟大祖国的巨轮,沿着社会主义的航道,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驶出了五十七年的航程,迎来了又一个华诞。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一道,以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自豪和自信,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新成就,欢庆伟大祖国的盛大节日。

五十七年的奋斗,五十七年的创造,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祖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精神。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振兴之路,民族的富强之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职责光荣而任务繁重,道路广阔而充满风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要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坚定不移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创造全社会更加和谐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良好气氛。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欣逢伟大的时代,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幸运;投身伟大的事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用我们的不懈奋斗和辛勤汗水,共同创造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

和谐盛世普天同庆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七周年

发布时间:2006-10-01 09:24来源:光明日报

金秋十月,天朗气清。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7华诞的盛大节日。神州大地处处欢声笑语,锣鼓声声;各族儿女载歌载舞,欢庆这一伟大而神圣的时刻。值此国庆佳节,我们向为祖国繁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的广大知识分子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57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57年来,中华大地沧海桑田,陵迁谷移;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国富民之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短短数十载,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力量日益强大;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派经久不息的生机和活力。逢此盛世,我们欢欣鼓舞,众志成城,由衷地为民族的复兴而自豪,为国家的强盛而祝福。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回顾共和国的辉煌历史,归根结底,我们的胜利和成就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成就。57年来,我们党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史证明,中华民族要赢得独立、解放、繁荣,中国人民要获得自由、民主、幸福,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有志者事竟成。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惠及亿万人民的崇高而光辉的事业,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新形势新情况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使广大人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怀、重视知识界,广大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在全国知识界特别是教育战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励着广大知识分子更进一步充分发挥才智报效祖国。当今世界,科技教育水平是国家实力的体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努力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和科学事业,努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

大战略目标。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没有止境,教育发展也没有止境。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不断为科技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一大批独具特色的自主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使中华先进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方兴未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正开始逐步成为现实。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知识分子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新的历史性贡献。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问题,这必将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民主团结的大会,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华夏儿女的共同奋斗下,我们的国家必将前程似锦,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光辉的事业崇高的事业(社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六周年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01日(光明日报同日引用人民日报社论,之前年份的社论全部系引用人民日报社论)

56个民族,56年华诞。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6周年。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致以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

今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今年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将全面实现。

“十五”的5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5年,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5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5年。5年间,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这一切使得我们的国家在新世纪有了良好的开局。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活力,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国家振兴之路、民族强盛之路。它所铸就的辉煌贡献,推动着我们的祖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激情。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一个光辉事业,一个崇高事业,这是历史赋予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使命,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重大任务。推进光辉事业的进程,担负崇高事业的使命,需要我们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前进路上的考验很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上个世纪,邓小平同志预言:“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这反映了亿万人民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共同心愿,表达了中华民族一定要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舞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激励着我们,崇高的事业、光辉的事业引领着我们,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我们的祖国必将前程似锦,我们的未来必将灿烂辉煌。

祝福你,伟大的祖国(社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01日第四版)

一年一度秋风劲,神州又闻鼓乐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5华诞。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致以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

5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以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的英姿,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对前途充满信心。面对欣欣向荣的祖国,面对幸福美好的未来,中华儿女无不从内心发出深情的欢呼:祝福你,伟大的祖国!

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光辉的道路。人们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深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中愈益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优越性。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5年的辉煌业绩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好,改革开放政策好。55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阔步前进。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党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成功应对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场新考验,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我

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这一切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第一步、第二步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亿万中国人民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信心百倍地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们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我们的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日月无穷已,江山待后人。百年奋争,前辈们前赴后继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百年腾飞,后来者担负使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人们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以13亿人民的激情、汗水和辛劳,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满怀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01日第一版)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亿万人民满怀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的光辉节日。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非典疫情、旱涝灾害等,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正确应对,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胜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奋斗和胜利,进一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个宏伟目标,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这个目标,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个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长期艰苦奋斗。我们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引向深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一定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实现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贯彻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刻理解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困难大、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团结那里的群众一起克服困难,开创新的局面。

我们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越是在形势好的情况下,越要居安思危,头脑清醒,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铺张浪费行为。

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舞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激励着我们。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方向,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我们的祖国前程似锦,风光无限。让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中共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全集)

历届中央政府领导集体 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濳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 总参谋长:徐向前 副总参谋长:聂荣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 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陈云邓小平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乌兰夫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陶铸(1969年11月病逝),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未设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1927年7月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1927年7月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1928年7月中共六大1931年6月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 陈绍禹1931年6月1931年9月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1931年9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 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国家历届领导人与红旗渠

国家历届领导人与红旗渠 作者:红旗渠网 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林县1994年更名为林州)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红旗渠视察时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1994年4月,李鹏总理为红旗渠题词:“军民情意深,红旗渠流长。” 1997年5月25日,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在视察红旗渠后题词:“发扬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积极推进林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91年2月25日,全国政协主席、国家主席李先念在陪同赞比亚总统参观红旗渠时,看着澎湃的渠水高兴地说:“百闻不如一见啊!看过红旗渠电影,也听人讲过红旗渠,总的印象不错,来红旗渠看一看,更感到工程雄伟,真是人工天河。”并题词:“发扬红旗渠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90年为红旗渠专题片题写片名《山碑》。 1995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他说:“当年林州人民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把红旗渠修起来,真不容易。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仍需要大力弘扬,希望你们利用青年洞、神工铺等景点,办成青少年教育基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再创林州辉煌,谱写好林州发展四部曲。” 199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参观考察了红旗渠、定角实业总公司和史家河企业集团后说:“林县是个纯山区,这里的条件是很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发建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很有力地说明了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只是把群众动员起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就能改变面貌,就能由穷变富。林县人民能办到的,那么,在一些条件相同和条件优越的地方也应该办得到。所以,学习推广林县经验,发扬林县人民创业精神,这不仅在河南有意义,在全国也有意义的。你们的艰苦创业精神不仅不能丢,而且要更加发扬,你们现在又要改革创新,这个也是应当大力发扬的,有艰苦创业精神,也有改革创新精神,你们今后一定会有更大、更好、更快的发展。” 197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题“红旗渠”石碑,“青年洞”洞名。 1990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手题:“红旗渠纪念碑。” 1990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视察红旗渠后题:“发扬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山区。” 199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为祝贺红旗渠通水二十五周年题:“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红旗渠水为林县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 1990年4月5日,国务院长江三峡开发办公室主任、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伯宁,在贺红旗渠通水二十五周年题:“红旗渠精神传万代,太行明珠耀神州。” 国务委员陈俊生题写:“红旗技改工程军民建纪念碑”。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为红旗渠题:“军民情溢红旗渠。”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原中共安阳地委副书记、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在离林20年后重访红旗渠时撰写“十言水”,曰:“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水库蓄住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了库池水,浇地渠库池齐放水,一渠水可顶两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关键保好渠管好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

朝鲜的历届领导人资料

首先,朝鲜第一位总统:金日成 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人。 任期:从1948年起至其1994年去世一直是朝鲜最高领导人。 主要执政生平: 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金日成为“国家不朽的主席”。金日成出生于平壤郊区的万景台,去世于平壤的主席官邸——锦绣山议事堂。父亲为金亨稷,母亲为康磐石。 金日成生前分别担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永远的主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1948年9月9日,朝鲜建国时期,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被选为朝鲜劳动党的主席和内阁首相(1953年改为国家元首)。1949年6月30日,由于韩国的李承晚政府镇压,南朝鲜劳动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转移到朝鲜半岛北部。金日成主持召开朝鲜半岛南北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联合全体会议,被推选为朝鲜劳动党委员长。朝鲜半岛南北的劳动党合并成统一的朝鲜劳动党,并将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日定为10月10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时任朝鲜人民军司令官。1951年12月在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官金策突然死亡后掌握了军队的全部权力。 1953年2月,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首称号。 1953年8月5日,召开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战后经济建设基本路线,在城市和农村大力推进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 1953年和1955年先后以“美国间谍”的罪名处决了朝鲜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者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南朝鲜劳动党领导人李承烨、朴宪永。之后又陆续清洗了以许嘉谊为代表的亲苏派和以金斗奉、武亭、崔昌益为代表的亲华派(延安派)力量。 1956年4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1961年9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1962年12月朝鲜劳动党的第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的新的战略路线。 1966年10月,在朝鲜劳动党的四届十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67年至1968年,在清洗了朝鲜劳动党内最后一批反对派成员——甲山派后,最终由他一人掌握了朝鲜党、政、军全部最高权力。 1970年11月,在朝鲜劳动党第五届会议上,为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全胜利,提出了关于深化思想、技术、文化三大革命的课题,将彻底建立朝鲜劳动党的单一思想体制规定为朝鲜劳动党工作的总任务。 1972年12月召开的朝鲜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当选为国家主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