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中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中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道题,共计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根据右图(我国东北年降雨量分布图),回答1-4题:

1.右图能说明的区域的特征有:

A.区域的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的性质绝对一致

C.区域有较明确的范围和较确定的空间位置

D.区域可以没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2.右图中的区域类型是:

A.自然区域 B.行政区域

C.经济区域 D.文化区域

3.关于右图中的各区域农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的是:

A.Ⅲ区域是水田耕作为主

B.Ⅲ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是我国农业较为落后地区

C.降水充足、热量丰富,生长期长是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

D.Ⅴ区域已逐渐的过渡为畜牧业

4.以下地理因素中,是I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①夏季季风②冬季季风③距海较近④地势迎风⑤纬度较低⑥梅雨霏霏⑦汛期较短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⑥⑦

5.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6.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具备以下三个数据以及获得这三个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经度、距离、海拔;RS技术 B.经度、纬度、海拔;GPS技术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GPS技术 D.等高线、到两极、赤道的距离;GIS技术今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格”于2011年9月28日0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9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9日夜间加强为台风,30日夜间加强为强台风。。“尼格”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较强风雨,并对海南地区交通带来很大影响。台风影响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险。回答7—9题。

7.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8.上题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9.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

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图2,联系所学知识,完成10--13题:10.东北是我国重要的:①林业基地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④重工业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1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是:

A.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13.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图2中的P平原,

主要是因为:

A.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粮食生产过剩 D.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

下图是“我国某省地理简图”,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回答l4~15题。

14.上图中河流中下游地区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农业区,决定绿洲的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A.土壤的肥力

B.地势的高低

C.水源的多少

D.科技的发展

15.右图中①点表示当前该省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

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② B.③

C.④ D.⑤

某科研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进行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右

下图所示。回答16~17题。

16.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打井并过度放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滥采矿产

17.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内蒙古高原

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读右下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灌溉农业区的发展容易造成明显的荒漠化问题,该地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主要是:A.土地沙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石质荒漠化

D.水土流失

19.上题所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

B.河谷地区排水不畅

C.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D.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下图是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下图所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1.下面四图,能正确反映上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以下荒漠化问题与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23—24题:

23.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

24.我国少数民族云南傣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A.气候湿热多虫兽 B.多山地地形,用地紧张

C.河流多,不利建房 D.土壤直立性好

25.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6.我国西北地区贺兰山以东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温带森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草原 D.荒漠

读下图,回答“27一30题。

27.该图所反映的地形区是:

A.准噶尔盆地

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28.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绿洲灌溉农业

D.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29.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次生盐渍化 D.水资源遭受污染3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b.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富 c.有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ab B.ac C.bd D.cd

31.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32.属于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3.关于东北农业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田为主②旱地为主③现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④重工业基地⑤一年一熟⑥

二年三熟⑦向西逐渐过渡为畜牧业⑧水产业发达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⑧34.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

A.土壤 B.地上植被 C.枯枝落叶 D.成土母质

35.亚马孙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在当前背景下,首先放在第一位的是:A.开发 B.保护 C.开发的同时又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 D.以上都不对36.“三北”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37.右侧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38.目前,关于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我国以石油消费为主体 B.我国以天然气消费为主体

C.世界以石油消费为主体 D.世界以煤炭消费为主体

39.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

运幅度将继续提高

B.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

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

C.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

D.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

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40.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

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放射性元素危害 D.植被破坏

山西省总结出许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充分利用厂矿的各种优势,建设其他相应生产基地。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式”回答41~42题:

41.在河滩修筑隔离护坝的作用是:

A.减弱河流对矿区的侵蚀作用

B.防止河水漫延灌到采矿区及采矿区的污水影响河水

C.使矿区封闭式管理

D.使矿区发展和河流综合发展互不联系

42.建设复垦区的目的最不可能的是:

A.高效蔬菜生产基地,提高经济效益

B.园林绿化,美化环境

C.土制砖瓦窑场

D.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大气污染

43.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4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4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相比,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46~47题。

46.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

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47.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

析错误的是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48.20世纪下半叶,东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比较典型,80年代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区是

A.我国中西部地区 B.韩国

C.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D.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49.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日本——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B.日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C.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日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D.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日本——我国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据此回答50~51题。

5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这主要是因为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

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51.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资源廉价

C.电力资源丰富D.交通运输便捷

读下面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52~53题。

52.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A.低廉的工资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D.通达的信息

53.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A.技术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

读下面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54~55题。

54.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

55.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回答56~58题。

56.现在IBM、微软、拜耳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在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A.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 B.上海资本过剩

C.上海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 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57.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工厂,所雇佣员工大部分是美国

人,而美国人的工资要高出我国好多倍,海尔雇佣美国员工的

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B.提高美国就业率

C.增进中美友谊D.企业产品本地化

58.海尔集团发展跨国公司是为了接近

A.原料地B.市场

C.资金D.技术

右图是电视机产品生产周期模式图,回答59~60题。

59.在电视机生产周期中,该产业不断转移表明

A.交通通信日趋重要 B.发达国家转移污染

C.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 D.技术的影响在加强

60.与图中内容不相符的表述是

A.新产品阶段产品生产与消费地主要集中在美国

B.成熟产品阶段该产业实施转移,其主要投资对象为其他发达国家

C.标准化产品阶段该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发达国家的生产量总是大于消费量

第二卷综合题(共40分)

二、读图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40分)

61.下图是热带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各点所处阶段分别反映出何种状态下的肥力:

A、原始森林状态下土壤肥力

B、(2分)

C、(2分)

D、(2分)

(2)B C段和C D段的变化差异说明:

(2分)。

62.读下面两图,一幅是我国能源基地的煤炭外运新通道(神黄铁路),一幅是我国“西电东送”略图,回答问题:(8分)

(1)从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需求,分析建设“神黄铁路”线的意义:

(4分)。(2)从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分析我国西部水电的开发对左图中我国能源基地的能源开发有什么影响:

(2分);影响到该能源基地能源开发的原因可能还有(2分)(例举二条即可)。

63.下图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比重”,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是、、。(每空1分)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2分)

(2)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2分)

(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6分)

64.50年规划,50年建设,5 0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1)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2分),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 ____ ___ 。(2分)

(3)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达到供需平衡,针对这种情况,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61.(1)焚烧森林后土壤肥力耕作一段时间后土壤肥力降至最低点土地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恢复

(2)土壤肥力因耕作损耗快,但恢复慢

62.(1)将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华北地区的煤输往沿海港口,然后通过海运输往我国能源缺乏但需求量大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将海陆运输方式相结合,提高了煤的外运能力并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也促进了两地的发展(或实现海陆联运,减轻陆地运输压力,并使华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能源保障)(2)市场缩小、水电对煤资源竞争压力增大

开采难度增加(开采优势丧失或开采成本上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例举二条即可)

63.(1)电子工业服装玩具家用电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电子工业

(3)①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工资水平高,已失去成本优势;②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64. (1) ①长江流域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②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系发达

(2)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节约用水,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