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石质文物微生物病害的清洗

浅析石质文物微生物病害的清洗

浅析石质文物微生物病害的清洗
浅析石质文物微生物病害的清洗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纸质品基本知识 1.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矶、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现状谈文化遗产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谈对莫高窟的保护 【摘要】对古迹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两架马车。虽然敦煌莫高窟现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石窟依然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保护 一、莫高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半数壁画存在病害洞窟石壁局部分离,它是莫高窟壁画最危险、损害最大的疾患。经历 了1000多年的岁月,目前敦煌壁画中约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白粉层起甲病害。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 的酥碱病。而颜料层龟裂、霉变、脱落、空鼓等问题也使壁画保护面临巨大挑战。“起甲”是指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卷翘,甚至脱落。起甲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是得了牛皮癣。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卜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而脱落。连窟体带壁画的变酥,让人根本无法对其施加外力。 2、游客过多不堪重负。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来此参观。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一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由于游客身上携带一定的水汽和温度,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这样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除此之外,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敦煌保护任务艰巨的一个原因。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藏经洞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了在18212人的总参观人数中,共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参观总人数的3.9%。 3、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石质性的文物从外表上看它们很结实,但是在环境面前,它们脆 弱,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敏感,尤其是酸雨对它们的影响。当有酸雨降临时,如果不对石刻加以保护,酸雨落到石刻上,石刻就会风化,形成粉末。而它们在人文环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怎么样深刻认识文物环境的脆弱性,并对它加倍保护,就是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 二、莫高窟现状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采用数字技术挽救洞窟 樊锦诗最先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传统的实地临摹在速度和质量上己经不能适应壁画保护和记录的需求,而简单的摄影和录像又难免发生失真等问题,新的数字技术正好弥补这些缺陷。它的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将是永久性完整保存珍贵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从匕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目前他们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物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取得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正式开始了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拍摄。这种采用最先进数字技术拍摄的图像,不但逼真、清晰、质量高,而且抓住了石窟艺术中的许多精妙细节,包括在自然光中看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被背屏和中心柱等阻碍视线的建筑所遮挡的壁画。在研究人l54员的努力F,目前己经完成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数字技术无疑是永久性、无损害保护敦煌遗产的最佳手段。 洞窟的计算机虚拟漫游试验。正在打造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石窟外景采用了系列照片,支持外景环视和贯穿式漫游,弥补了传统跳跃式漫游的不足;洞窟漫游模型采用混合三维和二维建模技术,图像更逼真,自由度、真实感大大提高;石窟建筑结构采用三维建模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明清古籍善本的修复与保护方案 一、前言 2015年4月1号在整理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这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然而由于博物馆条件设施太差,未妥善保管,现在善本的保存情况很差,腐蚀严重,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经仔细检查,发现纸质文物整体发黄,局部出现了霉斑,边缘褶皱有残缺,脆化和粘连情况严重,保存状况极差,整体评估已达到重度至濒危级病害。因此对该善本做了以下分析检测:pH值测定 采用美国的Thermo pH值测定仪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精度高。 白度测定 常规的纸张白度是用光电白度计测量一定面积(至少8平方厘米)纸的相对反射光率,测定是无损的。如文物不够白度仪所需面积,或纸面有墨迹,或不便接受光源照射时,建议使用“对比法”测定白度,即用一系列已知白度的纸样与文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物用纸的近似白度。纸的白度间接反映纸张纤维的提纯程度和老化程度。同一种类的纸,其白度越高,则纤维素含量越高,老化程度越低。 2.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25μm),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红外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分析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纸张鉴定和分析领域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与应用。 3.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法。在拉曼散射这一过程中,入射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仅方向改变,而且有能量交换。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若与光存在相互作用,在拉曼光谱上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谱曲线。拉曼光谱的峰带通常较狭窄,具有准确的特征标志,因而对物质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拉曼光谱技术主要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振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目前,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文物样品。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较传统拉曼光谱信号更强、灵敏度更高,样品需求量很小,可分析文物的颜料、染料、纸张、纤维等。 4.核磁共振 纸质文物的载体为多孔材料,纸张的内部结构、透水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等对评价文物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以及保护处理的效果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纸张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 5.环境检测 对纸质文物的保管环境做温湿度和光照度分析,以及有害气体的分析检测。 保护修复工作目标 本次要修复保护的是明清古籍善本,数量为一本。要求修复后的纸质文物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白度有所提高的同时不违背“修旧如旧”原则,纸张强度和柔软度增加,整体平整无皱缩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整个修复过程具有可逆性,不妨碍以后的修复保护工作。 四、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内容摘要 本文全面总结了纸质文物在清洗、脱酸和加固等方面的几种常用保护技术,指出了纸质文物保护的难点,提出了研制集清洗,脱酸和加固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液的设想。 关键词:纸质文物脱酸加固 ABSTRACT This artical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ly ,useful ,protectional technology in paper relics acid removal, cleaning and reinforcement and so on.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paper relics. In addic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idea of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liquid in cleaning, acid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 Keyword: paper relics deacidification reinforcement 纸质文物的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国家,因此留下的纸质文物浩如烟海。据不完全调查,全国3200多个单位共收藏纸质文物为350万余件,数量非常庞大。以江苏为例,江苏收藏纸质文物的文化机构很多,主要有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因此,纸质文物藏量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馆藏民国时期纸质文献(大多是机械纸印刷品)百万件以上,文献涵盖面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和文物鉴赏价值。仅南京博物院,院藏纸质文物就多达8万余件(套),从北魏的敦煌经书、明清书画、皇家殿本书(原中央博物院西迁文物)到各种类型的纸质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十分丰富,碑帖、拓片、纸币、奏折、诰命、案卷、单据、契约、剪纸、信札、执照、宣言、传单、票据、邮票、证书、烟标等不一而足,就连被誉为目前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有收藏。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一、纸质品基本知识 1. 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 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 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4.1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

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4.5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4.6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4.6.1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4.6.2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1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4.7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4.7.1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若该纸质文物曾做过保护修复,应尽可能提供原保护修复的有关资料。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2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1之后。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近年来,县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条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各项文物保护措施,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文物工作基本情况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位于南部,总面积为2993平方公里。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县至今2200多年,东晋以来,县治州城,为历代郡府所在地,也是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设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人口64万。县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革命斗争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丰厚,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齐放,是“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 1、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较大 我县境内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474处,有各级已公布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4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大宝光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登记保护单位4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留下的革命旧址、旧居、故居24处。 2、馆藏珍贵文物种类繁多 馆藏文物有130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十件,二级文物20组件,三级文物261件,一般文物1024件,收集展览展示的客家文物达20000余件。 3、文物保护机构 县文广局为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有客家博物院和县博物馆两个文保单位。客家博物院是全面展示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化、陈列客家文物的博物馆;县博物馆是管理保护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文保单位。 二、全县文物保护工作主要成效

文物保护技术-主要是纸质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200多年仍完好如初。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探伤常用X 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祁英涛古建筑保护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 编写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WW/T 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填写。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一、纸质品基本知识 1.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矾、加

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河南博物院院藏的纸质文物不乏精品,书法类的如唐人书经卷、董其昌行书卷、王铎行草书卷,绘画类的如李觯(zhi)花卉蔬果图册、黄慎山水人物花卉图册和钱维桥“竹籁松涛”图轴等。 3.宣纸的制作工艺

2019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 W/T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4.1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4.5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4.6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4.6.1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4.6.2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1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4.7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4.7.1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若该纸质文物曾做过保护修复,应尽可能提供原保护修复的有关资料。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2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1之后。 4.7.2 病害调查 4.7.2.1 应对纸质文物现状进行描述,提供可反映病害状况的保存现状照片。照片拍摄的角度和取景部位应侧重文物病害状况。拍摄时,应在文物旁边放置标尺和色卡。 4.7.2.2 应对纸质文物病害进行描述,绘制病害图,在图中标示出病害的种类和分布。病害图的绘制应根据W W/T 0026-2010。 4.7.2.3 应对纸质文物病害现状做整体评估,一般按基本完好、微损、中度、重度、濒危五级划分。 馆藏纸质文物的病害状况调查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3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2之后。现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0440201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 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6-08-22T11:25:29.137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2月作者:张海洋 [导读]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 北安市博物馆北安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现阶段文化保护方面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现状,问题,对策 一、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 (一)文物历经过时光的洗礼。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以不同的形式保存和传留至今,品类庞杂,内容广泛。时代或年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众多,功能各异.仅以质地而言,就有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器等:按时代对中国文物分类,总的可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 (二)文物受到了多次的劫难。文物作为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经受了时问、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嫡.甚至受到了国内不法分子和外国侵略者的疯狂掠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大约有l60余万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被世界各地的200余家博物馆收藏,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l0倍之多。 这主要是一些公民文保意识淡薄,认为文物献给国家是无偿的,文物贩子是用钱买,何乐不为,于是有的人一到农闲就到处挖宝,有的人甚至成了盗墓专业户。 (三)文物面临着现实的考验。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各级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开发,轻文物保护的思想,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相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先。有些地方热衷于争当历史名城,但真正的动机却在引资招商,并不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凭今天的水平还难以认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中华文明史的许多空白,还要依靠出土文物去填补。例如夏商周的断代,如果毁掉了某些文物。断代就无法进行,必成千古遗恨! 二、信息时代对博物馆的要求 (一)具有专业的服务系统 信息时代背景下,专业的服务系统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的基础系统。但是,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致使博物馆在专业的服务系统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数据库系统不够完善,宣传管理系统的缺失等现象,都成为了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信息化进程中的障碍。 (二)应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信息时代背景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库房、交换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硬件设施,而且也包括相应的软件系统建设:但是,就目前我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三)应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尤其,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应当具备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而且应当具有熟悉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三、博物馆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的观念尚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人文社会 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专利号,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二)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三)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以及“仿古”、“复古”之风盛行,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 (四)博物馆库房条件受限 目前的各地的一级博物馆使用的都是老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导致博物馆各馆舍的面积都相对较小,并旦馆舍内的通风不好,各种文物不能够按照类别分门别类的单独摆敦,大部分文物往往是通过包装后堆放在一起。这不仅不利于人们对于不同类型文物参观,同时对于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寻找各种文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时候还会造成文物的破坏,这十分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管理。 (五)设备陈旧,资金缺乏 博物馆大多都是免费开放的,这导致博物馆只能获得政府补助的资金,使得博物馆的资金存在缺乏现象。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博物馆的设备都相对陈旧,对于文物的保护能力相当差,有很多博物都没有前购买各种防潮、防腐物质,更不用说安装空调设备等保证馆内的恒温环境。 (六)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博物馆的人员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处理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型博物馆,其他的中小型博物馆中一般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定、修复和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严重的影响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市级、县级小型的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和法制健全的背景支撑。通过国家和政党组织化的力量,在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有效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动员并实现多种形式广泛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与城市社会相适应的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文物部门适时应变。文物部门适时应变,就是要求文物部门和文物工作者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要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紙質文物的修復與保護 第一章紙質文物的演變過程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的國家,她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和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紙是 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其光輝的一頁。紙是紙質文物主要構成材料,紙 質文物是由紙、書寫的墨跡、印刷的油墨、繪畫的顏料以及粘合劑等材料所構成。 目前發現的早期紙質文物,如漢時期的古紙、魏晉之間的紙中文書、敦煌手卷等,其中 《戰國策》殘片(約當西元265-270年)為存世最古之古書抄本,《太上玄元道德經》為存 世最古之經紙,為麻類製成,偶有間雜動物毛及棉纖維者。西晉時張華《博物志》成,武帝 賜側理紙萬番,則為抄紙使用滑液之始,張華亦用桑枝皮造紙。相傳葛洪因煉丹所需製作黃 麻紙。王羲之書「蘭亭集序」用蠶繭紙鼠鬚筆,「快雪時晴帖」現藏故宮博物院,為麻製紙, 右軍傳云:「窮萬穀之皮斂無半分之骨」,此知右軍已用楮皮製紙。而敦煌藏手卷等紙寫文件 約一萬件,亦多用麻或楮製。唐代開元時期的藏書共125,960卷,皆為益州麻紙。後漢摺本

印刷佛經為存世最古之摺本印刷物,中國書籍約於此時,改卷子為摺子本,而至北宋始用單 面印刷摺背線裝書。蘇東坡嘗謂:「今人以竹為紙,亦古所無」,至元明時代更有採稻草製紙 者。 兩岸博物院所典藏中國歷代書畫作品,不但為一藝術欣賞的對象,更為一寶貴的史料, 時代包涵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長達千餘年之久,其主要材質不外絹、紙、墨 及繪畫顏料,初期多繪於絹上,畫絹於畫史上記載:「唐人五代絹素粗厚,宋絹輕細」,後因 造紙技術的改良普及,至宋以後,畫家漸多用紙。為了便於收藏展示,往往選擇搭配畫心(書 畫作品主體之絹紙心)且質佳的宣、棉紙加以托裱,除加固畫心外,多裝裱成卷、軸、冊或 框式,以利張掛展示或收藏保護。 唐太宗用麻紙寫敕,黃紙寫詔;高宗以白紙多蛀,頒下「詔制敕並用黃麻紙」;後曾因 圖書損壞嚴重,召藝工及天下畫工入京修內府圖書。南宋孝宗時,《左傳》《國語》等書多蛀 傷,奉敕用棗木椒紙各造十部,至清約六百年,無一遭受蟲蛀,可見歷代對紙質文物的保存 維護工作深為重視。

2018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金安排表

2018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金安排表 单位:万元序号单位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安排金额备注合计12674 一省级部门小计1700 (一)广东省文化厅小计1593 1 广东省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广东省博物馆安全防范升级 改造一期工程 500 2 广东省考古研 究所 重点文物保护 古桥生命周期内安全监测及 保护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潮州 广济桥 20 3 广东省考古研 究所 重点文物保护区域考古调查勘探60 4 广州鲁迅纪念 馆 重点文物保护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工程100 5 广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国家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 助 13 省食品行业协 会、省武术协 会 6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系列活动 120 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 7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推 荐、申报与评审工作 23 8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 传展示、交流传播和普及推广 等活动 87 9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组织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120 10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网上非遗展示馆建设100 11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 查研究与编辑出版 90 12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实物征集120 13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管理人员培训 40 14 广东省艺术研 究所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

15 广东省艺术研 究所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粤剧老艺人以师带徒演员培 训 20 16 广东省艺术研 究所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整理、修改、提高粤剧经典剧 目创作前期费用 30 17 广东粤剧院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粤剧名家工作室90 18 广东舞蹈戏剧 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粤剧传承折子戏专场演出计 划 48 (二)广东省教育厅小计20 19 中山大学重点文物保护广东地区红砂岩石质类文物 保护研究 20 (三)南方报业传媒 集团 小计85 20 南方报业传媒 集团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85 (四)广东省中医院小计 2 21 广东省中医院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 二市县小计7536 (一)广州市小计244 22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 23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36 24 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 验区 80 25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狮舞(从化猫头狮)10 26 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沙湾飘色10 (二)深圳市小计62 27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 28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0 29 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龙舞(平湖纸龙舞)10

谈谈对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c12313959.html, 谈谈对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措施 作者:李冰魏萌萌 来源:《卷宗》2016年第09期 摘要:纸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和艺术价值。博物馆作为保存纸质文物的重要单位,承担着保护纸质文物的艰巨任务。一般来说纸质文物的保护难度很大,收藏不当,会损坏藏品的品相。古人收藏书籍要用函套,字画用精制的画匣。本文介绍了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纸质文物;博物馆;保护;修复;损害 一般把以纸张为载体具有艺术价值或历史意义的古代文物成为纸质文物。纸质文物包括古代文献档案、古代书籍、古代字画等,可以反应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艺术等信息,保存好这些文物可以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文物在时间的推移中只会逐渐减少,且无法复制,一旦丢失将无法复原,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历史、精神价值也会随之消逝。 1 造成纸质文物受损的原因 1.1 文物本身因素 在博物馆展厅中,大多数纸质文物的材料为手制纸张(如宣纸)、丝绸、绸缎、锦缎等。这些材料制作都很简单,在保存过程中不仅显得脆弱,而且极其不稳定,容易在各种条件下分解。因此,在展览过程中或者发生某些意外例如虫害、霉变、水灾时,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从化学组成上看,纸质文物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因而就容易水解、氧化,从而变黄,硬度和耐折度降低。 1.2 外部环境因素 (1)温湿度。在保存过程中,温湿度控制不好,纸质文物便会受损。一方面,温度过高,空气的湿度便会增加,文物容易受潮发生褪色、潮解现象。另外,空气过于潮湿,会加快微生物的繁殖,进来造成文物的腐烂。另一方面,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汽会大量减少,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减小纸张纤维的抗张力强度。 (2)有害气体。在众多外部因素中,有害气体也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严重影响纸张的机械性能,致使纸张变脆甚至酥化成粉末,再如,空气中的氢硫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使文字、绘画颜料褪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