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程题库】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概课程题库】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概课程题库】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概课程题库】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C)。

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2.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C)。

A. 毛泽东

B.刘少奇

C.陈云

D.邓子恢

3.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D )。

A. 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 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D)。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B) 。

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

C. 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6.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C) 。

A. 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C. 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7. 在1956 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达是( C )。

A. 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 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己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大资产阶级

8.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四个现代

化是指(D)。

A. 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业 C.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B.工业、农业、商业和科学技术D.工业、农业、国防和交通业

9.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C )。

A. 把圈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C. 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B.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D.照着马列本本去做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B ) 。

A. 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

C.不可调和的

D.针锋相对的

11.毛泽东这代领导人最早提出了 ( A )

A. 向科学进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2. 毛泽东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的理论著作是( A )。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不要四面出击》

13.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重点发展( B )。

A. 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国防工业

14.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 )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问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

15.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A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C.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6.1956 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 B )。

A. 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B )。

A.1956 年 1 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8.毛泽东创造性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A )。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 《矛盾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9.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D )。

A.敌我之间的矛盾

B.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0.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中共中央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C)。

A. 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科学技术现代化

D.国防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是(CD)。

A. 中学为体

B.西学为用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2.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划分为(CD )。

A.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B.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C.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有(ABCD)

A.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

类矛盾的学说

D.强调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转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4. 毛泽东晚年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最主要错误是( AC )。

A.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C.阶级斗争扩大化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 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CD)。

A.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 《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所有制调整方面

的思想有( ABC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C.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7.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是(CD)。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 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8.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ABCD)。

A.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C.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9. 毛泽东指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是由于(ABCD)。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

B.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D.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

10.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矛盾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得到解决

11. 下列关于党在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说法中正确的(ABC)。

A.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需

要更长的时间

C.我国当前人口多,底子薄,要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至少需要五十年至一百年的时

D.社会主义在中国将很快建成,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实现

AC)。

12.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 长期共存

B.肝胆相照

C.互相监督

D.荣辱与共

1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

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 CD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是( AD )。

A.敌我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5.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指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ABCD )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A. 农业与工业并举

B.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

C.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

D.大中型企业并举

16. 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ABCD)。

A. 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B.提供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C. 指导思想

D.提供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17.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 ABD )。

A.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B.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前时期否定的基础上的

D.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18.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受

过重大挫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主要有(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D.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加强执政党建设。

1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ABD)。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0.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探索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ABCD)。

A.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B.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C.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

D.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三、判断题

1.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人民民主专政。(错)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对抗性的矛盾。(错)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对)

4.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错)

5.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建

设实际的总路线。(错)

6.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广大社员

和小集体的利益。(对)

7.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对)

8.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错)

9. 中共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对)

10.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错)

11.从 1949 年建国到 1978 年 30 年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对)

12.新中国建立以来的 30 年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对)

13.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 年去世,毛泽东多次犯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说明毛泽东不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错)

14.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应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错)

15.《论十大关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错)

16.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对)

17.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

1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对)

19. 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对)

20. 改革开放时期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前时期否定的基础上的。(错)

毛概题库及答案.docx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 C )。 A. 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六届六中全会 D.七大 2.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 点,就是( 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邓小平在党的( B )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8.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哲学思想是(D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当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1.党的第( D )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D )。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C )。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发展14.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段话表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C )。 A.时代背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B.历史依据是中国和其他国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1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 第一个五年 1953年,我国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又称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2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设计二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设计二 课程目标: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 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其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分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会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指导学生课外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错误。你知道这些错误是怎样出现的吗?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后果? *反映“大跃进”时期的漫画。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播放中共八大的录像或展示图片。 *补充资料: *“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讲一讲:八大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简单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史料展示:(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8日在64个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和超过美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目标: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任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三位模范人物,焦裕禄,王 进古,雷锋等事迹。 教材分析:本课知识点分三方面:重点应放在一、三两个方面,尤其是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大力发 展生产力有许多地方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似。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 难点:认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失误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一)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召开1956 北京 3、内容:a、分析矛盾b、提出任务c、指明方向 课堂讨论 1、“八大”的路线方针是否正确,为什么说是良好的开端? 2、“八大”的正确路线坚持下去吗?为什么? (二)失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的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全新事业缺乏经验。 2、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失误的表现 课堂阅读:找出典型事例,口号、插读等 理解其危害 课堂分析:怎样看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教师明确: 人民群众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这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良好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 课堂讨论作业:教材P28“动脑筋”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1956-1966年十年间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 石油工业 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 课堂讨论:怎样看待 明确:a、八大路线的成就b、中国人民的骄傲 2、模范人物: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1、单选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是_____。 A: 统一战线 B: 分清敌友 C: 革命军队的创建 D: 党的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2、单选题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_____。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反对本本主义 D: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点击查看答案 3、单选题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对这一方针的具体内涵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 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允许突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而自由创作和

自由争论 B: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 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 D: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 4、多选题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他指出,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包括_____。 A: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群众的党 B: —个由党领导的政权 C: 一个由党领导的军队 D: 一个由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点击查看答案 5、多选题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_____。 A: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 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和传播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6、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_____。 A: 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 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7、单选题毛泽东有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_____。 A: 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 B: 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 C: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D: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53年---195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

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旗轿车、南京长江大桥 多媒体演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让学生进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来更好的复习旧知识)。 师: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请看大屏幕上两个问题: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生:三大改造是改造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三大改造时间是1959年底。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 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讲授新课: 师: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1956年底 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打出讨论题: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师:请大家共同讨论,然后,学习小组选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生: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 生: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生: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师:各组代表发言都很好,有一定的水平,接下来我们切入本节课下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生:火车拉一个大苞米太夸张了吧(同学大笑) 生:(模拟表演)那玉米和谷穗能坐小孩,我家种那黄瓜就能当单杠(同学们大笑,鼓掌)。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和笑声,我想大家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当时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看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 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其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让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获得和发生的。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地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大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基础上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总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得出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历史财富,而且对于我们党在新时期探索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毛概复习题库(1)

毛概复习题库(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 题的领导人是( A )。 A、毛泽东 B、张闻天 C、周恩来 D、 刘少奇 2.中国共产党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重要性是在( C )后。 A、红军长征后 B、遵义会议后 C、延安整治 后D、党的七大后 3.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B )。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4.做出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决议的会议 是(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六中全会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 放D、人权与主权 6.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 ( D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 大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C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改革 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探索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9.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改革开放理论 10.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 ( A )。 A、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B、十六届四中 全会《决定》 C、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 D、十届四次人 大会议《纲要》

毛概题库带答案版本

专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D ) A.陈云B.邓小平C.刘少奇D.毛泽东 2.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 C ) A.邓小平B.陈云C.江泽民D.胡锦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4.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C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D ) A.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6.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C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7.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 D ) A.企业法人代表 B.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控股权掌握在哪一种经济成分的手上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B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0.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B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其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让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获得和发生的。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地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大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基础上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总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得出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历史财富,而且对于我们党在新时期探索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毛概川大2017年参考全文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毛概第一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 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标准答案:对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标准答案:对 3. 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标准答案:错 4.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五大。()标准答案:对 5.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标准答案:对 6.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标准答案:错 7. 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标准答案:错 8.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标准答案:对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标准答案:错 1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自独立,不是一个整体。()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0.0)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标准答案:C A. 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 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标准答案:A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求真务实 D. 与时俱进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标准答案:D A. 立党为公 B. 执政为民 C. 和谐发展 D. 以人为本 14.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标准答案:D A. 八七会议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第4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3年---19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㈠工业方面:19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

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一、专题建构与线索梳理 (一)、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的巩固。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三部分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 实质、目的、方法途径 三大改造意义 局限 颁布机构、性质 1954年宪法内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设虽有重大失误,但取得显著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先进事迹(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既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也

是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就。在思想建设方面,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竞争、创新成为新时代社会思潮的主流。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目的、内容、影响、启示)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70年代: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中美建交 概况 改革开放后: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主题 意义 两弹一星和籼型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二)、小专题梳理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调整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

(2)、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起来了 (5)、2006年全面废除农业税。 此处涉及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观点,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都属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在世界史部分有更多的史实为证。例如: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马上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将人们带入蒸汽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俄日改革后,马上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将人们带入电气时代。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在二战后得以推广,马上有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将人们带入信息时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是对这一观点的印证。 2、思想解放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竞争、创新成为新时代社会思潮的主流。联系近代史,戊戌变法对西方思想的宣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民主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最终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毛概题库4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 ) (1分)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第一篇宣言书是指()(1分) A.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毛泽东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是()(1分)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D.《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17.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 (1分)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34.党的基本纲领形成的必要的思想基础是()(1分)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C.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D.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主体是()(1分) A.人民 B.工人 C.农民 D.劳动者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1分)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含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2.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其中从湖北传出的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喜报是 A.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汉阳钢铁厂建成投产 3.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确立土地改革的路线 4.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企业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1956年各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图表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6.学习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丁同学:制订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甲同学B.乙同学 C.丙同学D.丁同学 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8.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毛概题库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错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没收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错 ●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近代历史,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和封建社会。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 ●公平问题就其自身性质来说是与市场经济有矛盾的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论十大关系》在安排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比例时,强调以农业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错 ●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 止增长代价过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由邓小平提出的 ●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矛盾要用民主和说服教育,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方法来解决错 ●江泽民同志强调“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的实质是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只包括工农联盟错 ●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发展生产力错 ●在任何国家,分权和权力制约都是需要的,问题的关键是谁制约谁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错 ●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D.《反对本本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股份制 ●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思想道德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C.公司法人制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主题特征 本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而二条历史线索。 1、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足,自1958年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借鉴和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模范。在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内容: 1、三项探索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三位创业模范:“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二.体系梳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背景:国内○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 ○2、一五计划正在进行,全国人民正热情洋溢地投身于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作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存在阶级矛盾。)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落实情况:中共八大的奋斗目标未能真正实行,但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他的正确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原因:国内: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具体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 观经济规律。 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评价)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是一次严重失误,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对后来中国20年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必须稳步前进,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调整: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不久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提高,是有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建成。众多新兴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