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一章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一章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一章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一章

1-1.简述电流、电压、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及单位。

答: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路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通常以正电荷移动方向作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其大小用单位时间(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单位为A(安培)。

单位电荷在正向移动中所释放的电能称为电压,电压是描述电场力对电荷做功大小的物理量。电压的实际方向为从电源正极指向负极,也就是使正电荷复合的方向,单位为V(伏特)。

电动势是描述外力对电荷作功大小的物理量。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使正负电荷分离的方向,单位为V(伏特)。

1-2.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的电路元件有何区别?

答:为了更方便更直观地描述实际的电路元件的特性,可以在电路中用由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模型来表示实际的电路元件。理想元件是抽象实际电路元件的主要特性,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例如,电压源和电流源就是二种表征理想电源特性的理想电路元件,它们在现实中不存在。

1-3.电压源具有哪两个基本性质?

答:电压源的两个基本性质是:

(1)它的端电压是定值U ,而与输出电流无关。

(2)其输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由与它连接的外电路负载所决定的。

1-4.电流源具有哪两个基本性质?

答:电流源的两个基本性质是:

(1)它发出的电流是定值

I,而与其输出的端电压无关,即使是端电压为零时,它发出

s

的电流仍为定值

I。

s

(2)其输出端电压的大小和方向是由与它连接的外电路负载所决定的。

1-5.实际电源与理想电源有何区别?

答:理想电源是从实际电源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常用的理想电源有电流源和电压源。运用理想电源可以很好的用模型来表示实际电源。

1-6.实际电源有哪两种等效的电源模型?

答:实际电源有两种等效的电源模型,等效电压源模型和等效电流源模型

1-7.有一个电源,空载时端电压为12V,负载时若负载电流为4A,则电源端电压将为10伏。试作出其外特性,并画出其两种电源模型图,求出其参数。

外特性:

I

电压源模型图:

其中E =12V ,0R =0.5Ω。

电流源模型图:

I

+

-

其中s I =24A ,0R =0.5Ω。

1-8. 有一个电源,两端短路时测出短路电流有100A ,空载时端电压为24V ,试画出其两种

电源模型图,并求出其参数。 答: 电压源模型图:

其中E =24V ,0R =0.24Ω。

电流源模型图:

I

+

-其中s I =100A ,0R =0.24Ω。

1-9. 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是否可以等效转换?

答: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不可以等效转换。但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电压源等效模型和电流源等效模型)之间可以相互等效转换。所谓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两种电源模型的输出电压U 与输出电流I 的关系不变即当两种电源模型分别连接相同的外电路,它们对外电路产生的效果完全一样,但这两种电源模型内部结构并不一致

1-10. 有一台直流0~30V 可调及0~5A 可调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试问该电源作为稳压源

使用时的外特性是怎样的?其输出电压电流最大值是多少?若该电源作为稳流源使用时,外特性及电流电压最大值又如何?

答:作为稳压源使用时外特性:电压0~30V 之间且保持恒定,电流0~5A 可变动,其输出电压最大值为30V ,电流最大值为5A ;作为稳流源使用时外特性:电压0~30V 可变动,电流0~5A 之间且恒定,其输出电压最大值为30V ,电流最大值为5A 。作为稳压源使用时,应将电流输出允许调至5A 最大值;作为稳流源使用时,应将电压输出允许调至30V 最大值。 1-11.

已知一正弦电压为60)u t =+ V ,问该电压的周期T 、频率f 、幅值m U 、有效值U 、初相角ψ为多少?并作出该电压的波形图。 答:由f T

ππω22==

知,周期T 为0.02s ,频率f 为50Hz ,幅值m U

为V ,有效值U

为10V ,初相角为60°。

1-12上题的电压波形图中,若纵坐标向左移动30°时,其初相角1ψ为多少?若纵坐标向右移动30°时,其初相角2ψ为多少?

答:若纵坐标向左移动30°时,其初相角1ψ为30°,若纵坐标向右移动30°时,其初相角2ψ为90°。

1-13现有一正弦电流为30)i t =- A ,问该电流与题 1-11中的正弦电压相位差是多少?哪一个超前?哪一个滞后?

答:相位差为90°,电压u 超前,电流i 滞后。

1-14. 已知两个正弦电压为1311sin(31490)u t =+?、2311sin(31430)u t =-?,作出两个电压的波形图,并求出它们的角频率ω、周期T 、频率f 、幅值1m U 、2m U ,有效值1U 、2U ,初相值1ψ、2ψ及相位差,指出哪个电压超前,哪个电压滞后。

答:波形图略,角频率ω为314rad/s ,周期T 为0.02s ,频率f 为50Hz ,幅值1m U 为311V ,

2m U 为311V ,有效值1U 为220V 、2U 为220V ,初相值1ψ为90°、2ψ为-30°,相位差为

120°,1u 超前、2u 滞后。

1-15. 已知一正弦电压,sin(45)m u U t ω=+?,当t=0时电压瞬时值为220V ,试求该电压的幅值及有效值。

答:由sin 45m U ??=220得m U 为311V ,即该电压的幅值为311V ,有效值为220V 。

1-16. 已知一电压为90)u t ω=+?,试求当t=12

T 、

8

T 、

6

T 、

4

T 时该电压的瞬时

值。 答:由2T

πω=

知,

t=12

T 时,290)12

T

u T π=+? =12.25V

t=

8

T

时,290)8T

u T π=+? =10V

t=6

T

时,290)6T u T π=+? =7.07V

t=

4

T 时,290)4

T

u T π=+? =0

1-17. 何谓对称三相电动势?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答:三相交流是指由三个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彼此相差120°的对称正弦交流电动势供电的体系。对称三相电动势是指频率相同、相位彼此相差120°的对称正弦交流电动势。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是由三相同步发电机产生的

E m

三相电动势的波形图

1-18. 如何把三相电动势引出?说明相线和中线的区别,说明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区别。 答:发电机三相绕组的联结通常如图

B A

C

C

这种联结法称为星形联结。

从中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线,俗称零线。从始端A 、B 、C 引出的三根导线称为相线或端线,俗称火线。每相始端与末端间的电压,即火线与地线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其有效值用A U 、B U 、C U 或一般地用

p U 表示,其正方向为自始端指向末端。而任意两始端间的电压,即

两根相线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其有效值用AB

U 、BC U 、CA U 或一般地用l U 表示 ,其

正方向由其下标确定,例如AB

U

是A 端指向B 端。

1-19. 已知一对称三相电源每相电压为127V ,该电源作Y 形联结,问此时的线电压为多少? 答:由p l U U 3=知,此时的线电压为l U 127=220V

1-20. 若三相对称电源中311sin(90)U u t ω=+?,试写出V u 、W u 的瞬时值表达式,求出相电压有效值。

答:311sin(30)V u t ω=-?

311sin(210)W u t ω=+?

相电压有效值为311÷220V

1-21. 根据上题中的U u 、V u 、W u ,写出线电压U V u 、VW u 、W U u 的瞬时值表达式,求出线电压有效值。

答:538sin(120)UV u t ω=+?

538sin VW u t ω= 538sin(240)W U u t ω=+?

线电压有效值,由p l U U 3=知,l U 220=380V

电工学2第一章部分答案

, 12 习题 1-1 在图1-37所示的两个电路中,已知V sin 30i t u 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 图1-37 题1-1图 解:根据题意知:当二极管加正偏电压时,可近似视为短路;加反偏电压时,可近似开路。即用二极管的理想模型分析问题,所以有: (a)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u o = u i =30sin ωt (V) u i ≥0 ] u o =0 u i < 0 电压传输曲线见图(a ),u o 、 u i 的波形见图(b )。 (b)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u o =0 u i ≥0 u o = u i =30sin ωt (V) u i < 0 电压传输曲线见图(c ),u o 、 u i 的波形见图(d )。 (a) (c) ~ (b) (d) 1-2 在图1-38所示电路中,V sin 30,V 10t e E ω==,试用波形图表示二极管上电压u D 。

图1-38 题1-2图 解假设拿掉二极管则二极管所在处的开路电压为V D V t10 sin 30+ =ω < 接入二极管后当开路电压大于零时二极管导通,二极管相当与短路线,二极管两端电压为0,开路电压小于零时,二极管相当与开路,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开路电压 1-3计算图1-39所示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 D,设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U D=。 - + V 5V 5 3k 2k D U D I + - - + ΩΩ a 图题1-3图 ? 解:先拿掉二极管假设电路开路如下图所示 V 1 10 5 2 5= ? - = U 所以加上二极管后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原电路等效为: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等数学(同济第五版)课后答案(PDF格式,共5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参考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共48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http://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八版,西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完整习题答案 .com/viewthread.php?tid=217&fromuid=164951 《管理学》课后答案(周三多)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杨可桢等主编]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详细解答及辅导 .php?tid=3&fromuid=16495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详解(四册全)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册的课后习题答案 1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答案(第二版)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 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观、微观经济学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 《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 《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https://www.doczj.com/doc/ac11865996.html,/viewthread.php?tid=112&fromuid=164951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课文翻译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ewthread.php?tid=21&fromuid=1649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课后答案(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赫桐生,高教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viewthread.php?tid=78&fromuid=164951 《化工原理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编,第三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练习答案 read.php?tid=1282&fromuid=164951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高等数学习题答案及提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工电子机考题库及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题库 第一套 单项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题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支路的电流I为。(B) A -3A B 5A C 2A 2.三相电路中,三相对称负载做Y连接,三个线电流均为3A,则中线电流是。(C) A 3A B 6A C 0A 3.题图所示变压器,已知初级绕组N1=300匝,R=8Ω,从原方看入的电阻R i是72Ω,则变压器次级绕组N2为。(C) A 200匝 B 300匝 C 100匝 4.当0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 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 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 220/(R2+315)=0.7A , 得R2≈0Ω. 1.4.9(1)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 c U /10=0.016V. 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

电工学复习题有答案分解优选稿

电工学复习题有答案分 解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工学复习 题》 第一章习题 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 中A、B、C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 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 P产生功率为10W,则电流I 应为多少? 1-5 图1-4所示电路中, 已知电压U 1 = U 2 = U 4 = 5V, 求U 3和U CA 。 1-6 欲使图1-5所示电路 中的电流I=0,U S 应为多少(1V) 1-7 在图1-6所示三个电 路中,R 1 = 5Ω,R 2 = 15Ω, U S = 100V,I 1 = 5A,I 2 = 2A。若R 2电阻两端电压U= 30V,求电阻R 3 。(17.5 欧) 1-8 求图1-7所示各电路 中的未知量。 1-10 电路如图1-9所 示,求A点的电位。(-5V) 1-11 求图1-10所示电路 中的电压U、电流I。 1-12 简化图1-11所示各 电路为一个等效的电压源或 理想电流源。 1-13 在图1-12(a) (b)(c)所示的电路中, 是哪些元件在提供功率? 1-14 在图1-13(a) (b)(c)所示的电路中, 电压U是多少? 第二章习题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 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 3 支路 的电流I 3 及理想电流源两端 的电压U。图中I S =2A,

U S =2V ,R 1=3Ω,R 2=R 3=2Ω。( )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 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 2中I 3。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 ,U S2=10V ,U S3=20V ,R 1=5k Ω,R 2=2k Ω,R 3=10k Ω,I S =5mA 。求开关S 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 分别为多少( 3.75mA ,2.5mA ) 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 =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 的值。(12.5V ) 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4A )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 4上电压U 的表达式。(U= ) 2-10 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 1=Ω,R 2=R 3=2Ω,U S =1V ,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 S 的值。(1A ) 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 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 之间电压为9V ,见图(a );若连接如图(b )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 )所示形式,问电流I 为多少( 3A ) 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 1=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 是多大? 第三章习题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二章

2-1. 列出以下节点的电流方程式,并求出x I 。 解:(a) 由KCL 得: 1234()()()0x I I I I I +-+-+-+= ∴2341x I I I I I =++-; (b) 由KCL 得: 39(5)()0x I ++-+-= ∴7x I A = (c) 由KCL 之推广得: 69()0x I ++-= ∴15x I A = (d) 由KCL 得: 1(2)(3)40x I +-++-+= ∴0x I = 2-2. 列出以下回路的电压方程式,并标出回路循环方向,求出U 。 解:(a) 回路循环方向与I 方向相同,由KVL 得: U+(2S U -)+I R ?=0 ∴U = 2S U -I R ? (b) 回路循环方向与3I 、4I 方向相同,由KVL 得: 44I R ?+33I R ?+(U -)=0 ∴U = 44I R ?+33I R ? (c) 回路循环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KVL 得: U+(9-)+7=0 ∴U = 2V (d) 设回路电流大小为I ,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KVL 得: 2S U +I ?4+I ?6+(1S U -)+I ?3+I ?7=0 ∴I = 0.3A 因此,U=2S U +I ?4 = 2-3. 求出下列电路中的电流I 。 解:(a) 由KCL ,流过2Ω电阻的电流大小为(9+I),对2Ω电阻与10V 电压源构成的回路, 由KVL ,得:(9)I +?2+(10-) =0, 因此,I =-4A ; (b) (2)I -?3+6=0; ∴I = 4A; (c) 流过3Ω电阻的电流 1I =93÷=3A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 2I =(6+9) ÷6=2.5 A (d) 由KCL ,I + 3-3=0 ∴I =0;

电工学2(试卷及答案)-第1套j

---○---○--- ---○---○---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 ……… 评卷密封线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外不准填写考生信息,违者考试成绩按0分处理 ……………… 评卷密封线 ………… 中南大学考试模拟试卷1 20 ~20 学年 学期 电工学II 课程 时间100分钟 32学时, 2 学分,闭卷,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60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 计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 、 和 ;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 和 。 2.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 和 。 3. 普通二极管具有 导电性。 4. 集成运算放大器具有 和 两个输入端,相应的输入方式有 输入、 输入和 输入三种。 5. 在时间上和数值上均作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 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离散的信号叫做 信号。 6. B A C B A F ++=)(= 7. 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 的状态,还与电路 的现态有关。 8. 下图所示是u A 、u B 两输入端的输入波形,输出波形F 为 门的输出波形。 得 分 评卷人 F u A t u B t

二、试求图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8分) 三、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中的电流I 。 (本题10分) 四、试将下图所示电路化简成最简形式。 (本题8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Ω1Ω5Ω3Ω22A 10V +-I

---○---○--- ---○---○---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 ……… 评卷密封线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外不准填写考生信息,违者考试成绩按0分处理 ……………… 评卷密封线 ………… 五、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i =5sin 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u i 与u 0波形,并标出幅值(本题10分) 六、单管放大电路如图所示,Ω=k R B 400,Ω=k 5R C ,cc V =12V ,且电容21C ,C 足够大。晶体管的60=β,Ω=k 1r be 。试求:⑴计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⑵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u A ?)/(i o U U ??=;⑶求解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 (14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C R B R CC V +1C 2C +-i U ?+-o U ?

大学电工学1试卷及答案(A)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电工学1》试卷(A )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中。(本大题分12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4分) 1、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R =3Ω,X L = 4Ω,X C = 5Ω,则电路呈()。 (a) 电阻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 2、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当某一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电源处理的方法是 ( ) (a) 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 (b) 理想电压源开路,理想电流源短路 (c) 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短路 3、理想电压源的外接负载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a) 越大 (b) 越小 (c ) 不能确定 4、 某RC 电路的全响应为t c e t u 2536)(--=V ,则该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 (a) t e 2536--V (b) )1(625t e --V (c) t e 253-V 第5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a ) 第10题图(b ) 5、电路如图所示,在开关S 断开时A 点的电位为( ) (a) 6V (b)0 V (c) 3 V 6、 两个交流铁心线圈除了匝数不同(N 1 = 2 N 2)外, 其它参数都相同。若将这两个线圈接在同一交流电源上,它们的电流关系为 ( )。 (a) I I 12> (b) I I 12< (c) I I 12= 7、 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cos 3L L I U P = ,其中?角为(): (a) 线电压与线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b) 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夹角 (c) 线电压与相电流的夹角 8、有一台星形连接的三相交流发电机,额定相电压为660V ,若测得其线电压为U A B =1143V ,U B C =660V ,U C A =660V (a) A 相绕组接反 (b) B 相绕组接反 (c) C 相绕组接反 9、在图示电路中,R = X L = 10Ω, 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 = 1,则X C 的值为( )。 (a) 20Ω (b) 10Ω (c) 5Ω 10、R ,L 串联电路与电压为8V 的恒压源接通,如图(a)所示。在t =0瞬间将开关S 闭合,换路前电感没有储能。当电阻分别为10Ω,30 Ω,20Ω时得到的3条u R (t)曲线如图(b),其中30Ω电阻所对应的u R (t)曲线是()。 11、某三相电源的电动势分别为)16314sin(20 +=t e A V ,)104314sin(20 -=t e B V ,)136314sin(20 +=t e C V ,当t = 13s ,该三相电动势之和为 ( )。 (a) 20V (b) 2 20V (c) 0V 12、某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运行时的转速为1440r/min ,电源频率为50Hz ,此时转子电流频率为()。 (a) 50 Hz (b) 48 Hz (c) 2 Hz 二 非客观题( 本大题12分 ) 电路如图,已知 E =10V 、I S =1A ,R 1 = 10Ω ,R 2 = R 3= 5 Ω,(1)用戴维宁定理求流过 R 2的电流 I 2;(2)计算理想电流源 I S 两端的电压 U S ;(3)判断理想 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 得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 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 220/(R2+315)=0.7A , 得R2≈0Ω. 1.4.9(1)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c U /10=0.016V.

电工学第一章习题

电工学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PN结的单向导电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硅晶体管和锗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其发射结电压U B E分别为_ V和—V。 3.晶体三极管有两个PN结,分别是_______ 和_______ ,分三个区域 区、 区和_________ 区。 4.一个NPN三极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偏,则此三极管处于_________ 状态;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偏时,此三极管处于_________ 状态;当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为_________ 状态。 5.物质按导电能力强弱可分为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 6.本征半导体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形成的是_______ 型半导体,其多子为 。 7.某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是:V i = 2V, 1.7V,V3= —2.5V,可判 断该三极管管脚“ T为________ 极,管脚“2”为极,管脚“3”为____________ 极,且属于材料型三极管。 8.电阻始终是_____ 元件。电容和电感是元件,它们不消耗电能。电容可以把电 能转换成______ 存储和释放;电感可以把电能转换成_________ 存储和释放。 9.当晶体管处在放大状态时,发射结______ ,集电结______ 。对于PNP型晶体 管来说,集电极C基极B发射级E的电压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 ?对于NPN型晶 体管来说,集电极C、基极B、发射级E的电压关系满足 10.对于某一元件,关联参考方向下,如果P<0,贝U该元件(吸收或发出) 功率,_______ (消耗或提供)电能,起_______ (负载或电源)作用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_第四章

4-1. 怎样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特征来区别笼型和绕线型? 答:转子绕组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流过电流和产生电磁转矩,其结构型式有笼型和绕线型两种,笼型转子的每个转子槽中插入一根铜导条,在伸出铁心两端的槽口处,用两个短路铜环分别把所有导条的两端都焊接起来。如果去掉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就像一个笼子,所以称为笼型转子。绕线型转子的绕组和定子相似,是用绝缘导线嵌放在转子槽内,联结成星形的三相对称绕组,绕组的三个出线端分别接到转子轴上的三个滑环(环与环,环与转轴都互相绝缘),在通过碳质电刷把电流引出来。 4-2. 怎样使三相异步电动机改变转向? 答:将同三相电源相联接的三个导线中的任意两根的对调一下,三相异步电动机改变转向。 4-3. 已知一台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N P =3kW ,额定转速N n =2880r/min 。试求 (1)磁极对数;(2)额定时的转差率N s ;(3)额定转矩N T 。 解:(1) 同步转速03000/min n r =,因此电动机磁极对数p 为1; (2) 00300028804%3000 N n n s n --=== (3) 9.55 N N N P T n ==9.95N m ? 4-4. 已知Y112M-4型异步电动机的技术数据为N P =4kW ,△接法,额定电压N U =380V ,N n =1440r/min ,额定电流N I =8.8A ,功率因数cos N ?=0.82,效率N η=84.5%。试求(1)磁极对数; (2)额定运行时的输入功率1N P ; (3)额定时的转差率N s ; (4)额定转矩N T 。 解:(1) 同步转速01500/min n r =,因此电动机磁极对数p 为2; (2) 1 4.73N N N P P kW η== (3) 00150014404%1500 N n n s n --=== (4) 9.55 N N N P T n ==26.5N m ? 4-5. 已知Y132M-4型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N P 为7.5kW ,额定电流N I =15.4A ,额定转速

电工学试题及答案套

电工学练习题(A )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本大题共5小题,总计10分) 1、图示电路中, 若电压源U S =10 V, 电流源I S =1 A, 则( ) A. 电压源与电流源都产生功率 B. 电压源与电流源都吸收功率 C. 电压源产生功率, 电流源不一定 D. 电流源产生功率, 电压源不一定 2、电路如图所示, U S 为独立电压源, 若外电路不变, 仅电阻R 变化时, 将会引起 ( ) A. 端电压U 的变化 B. 输出电流I 的变化 C. 电阻R 支路电流的变化 D. 上述三者同时变化 3、电路如图所示, 支路电流I AB 与支路电压U AB 分别应为( ) A. 05. A 与15. V B. 0 A 与1 V C. 0 A 与-1 V D. 1 A 与0 V 4、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R L C ==ωω1 , i t 13245=+?cos()ωA , i t 24245=-?cos()ωA ,则i 3为 ( )A. 5281 cos(.)ωt -? A B. 5281cos(.)ωt +? A C. 52cos ωt A D. 7245cos()ωt +? A 5、可以通过改变电容来调节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若要使谐振频率增 大一倍, 则电容应( ) A.大4倍 B.大2倍 C. 减至21 D. 减至4 1 二、填空题:(共20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电路如图所示,欲使电压源输出功率为零,则电阻R 为____Ω, 所吸收功率为______W 。

2、若图(a)的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 则其中I S 为__________A, R S 为__________Ω。 3、 3、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I R =∠-23 π A ,则&I L =____________A 三、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10分 ) 电路如图所示,应用KCL 与KVL 求电流I 、电压U 及元件X 吸收的功率。 四、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15分 ) 写出图示电路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式,并画出其等效电路及伏安特性曲线。(15分) U 五、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10已知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R =C L ωω1==100,?∠=02R I &A 。求S U &和电路有功 功率P 。 六、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电源线电压&U AB =∠?3800V ,线电流&.I A =∠-?173230A ,第一组星形联接负载的三相功率P =,cos 1?=0866.(滞后),求第 二组星形联接负载的三相功率P 。(15分) 电工学练习题(B )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5小题,总计10分) 4、电路如图所示, 若电流源的电流I S >1 A,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

电工技术第1章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第1章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1.1 填空题 (1)在图1-67所示电路中,甲同学选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为I,乙同学选定为I′。若甲计算出I=-3A,则乙得到的计算结果应为I′=__3__A。电流的实际方向与__乙__的方向相同。(2)由电压源供电的电路通常所说的电路负载大,就是指_负载电阻小,吸收的电流大,消耗的功率大;____。 (3)恒压源的输出电流与_负载电阻____有关;恒流源的端电压与_负载电阻____有关。(4)在图1-68所示电路中,已知I1=1A,则I2=_-0.5____A。 图1-67 题1.1.1(1)图图1-68 题1.1.1(4)图 1.1.2 选择题 (1)一个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 b ) (A)是唯一的;(B)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2)理想电路元件用于表征:( a ) (A)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B)某种确定的功能。 (3)电流的定义是( B ) (A)自由电子(B)自由电子移动的速度 (C)移动电子所需的能量(D)自由电子的电荷 (4)电阻的主要目的是( D ) (A)增加电流(B)限制电流(C)产生热(D)阻碍电流的变化(5) 功率可以定义为( C ) (A)能量(B)热(C)能量的使用速率(D)使用能量所需的时间(6) 通过一个定值电阻的电流从10mA增加到12mA,电阻的功率将( A )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 (7)在图1-69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

电工学试题及答案

电工学试题及答案

第 2 页 共 19 页 课程名称 电工学A(上) 考试日期 考生姓名 学号 专业或类别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累分人 签题 分 30 8 10 8 12 10 10 12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请查看试 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 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 得分 评卷 1、( C )已 知 图 1所示 电 路 中 的 U S =10 V , I S = 13 A 。电 阻 R 1 和 R 2 消 耗 的 功 率 由 ( )供 给 。 (a) 电 压 源 (b) 电 流 源 (c) 电 压 源 和 电 流 源 U U I R R S S S S 1 211Ω Ω . .. . +图1

2、( C )在图2中,N 是一线性无源网络。当 U 1 =1V,I 2 = 1A时,U 3 = 0V;当U 1 =10V,I 2 = 0A 时,U 3 =1V。则当U 1 = 0V,I 2 =10A时,U 3 = ()V A、 0 B、 1 C、-1 D、 3 图2 第 3 页共 19 页

福州大学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A卷 第 4 页共 19 页

3、( D )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定值的电容,以提高功率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负载的工作电流 (B) 减少负载的有功功率 (C)减少负载的无功功率 (D) 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 4、( D )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连接成 星形时,若线电压V t u BC )180sin(2380-=ω,则 相电压=C u ( )。 (a)V t )30sin(2220-ω (b) V t )30sin(2380-ω (c) V t )120sin(2380+ω (d )2202sin(30)t ω+o 5、( B )图3所示 正 弦 电 路 中,R X L ==10Ω , U U AB BC =, 且 U & 与 I & 同 相, 则 复 阻 抗 Z 为 ( )。 (a) ()55+j Ω (b) ()55-j Ω (c) 1045∠? Ω Z j A B C U R .c C L I .X + - 图3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A ) (C ) (C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 (B) (B) (B) B 基本题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 (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380/(2110/8+R)=8/110,所以R ≈Ω,W R =(8/110)2×≈20W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解:220/(R1+315)=,得R1≈314Ω. ~ 220/(R2+315)=, 得R2≈0Ω. 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10)≈. 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 并联R2后,P=200*50=10KW. I3=I1+I2=uA ,I4=I5-I3=,I6=I2+I4=uA.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解: a U =1U =16V,b U =<[(45+5) ≈]+45>×16/<[(45+5) ∥] ∥+45>≈. c U = (45+5)∥×b U /总R ≈b U /10=,同理d R ≈c U /10=. ~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 所以输出范围为

电工学第一章习题

二、判断题: 1. 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 2. 电阻、电流和电压都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3.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因此电路中有电压必有电流。() 4. 绝缘体两端的电压无论再高,都不可能通过电流。()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即为假设该元件()功率。 A、吸收; B、发出。 2. 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3. 当电流源开路时,该电流源内部()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4. 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 A、50mA; B、; C、250mA。 四、计算题 已知电路如题所示,试计算a、b两端的电阻。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和I2; 有一盏“220V 60W”的电灯接到。(1)试求电灯的电阻;(2)当接到220V电压下工作时的电流;(3)如果每晚用三小时,问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多少电?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求图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1、U2和U3。

已知电路如图所示,其中E1=15V,E2=65V,R1=5Ω,R2=R3=10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R1、R2和R3三个电阻上的电压。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1、I2、 I3、I4和I5。(只列方程不求解)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电路中的电流I3。 应用等效电源的变换,化简图所示的各电路。

电工电子学 林小玲主编 第一章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 1.1.1 填空题 (1)在图1-67所示电路中,甲同学选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为I,乙同学选定为I′。若甲计算出I=-3A,则乙得到的计算结果应为I′=__3__A。电流的实际方向与__乙__的方向相同。(2)由电压源供电的电路通常所说的电路负载大,就是指_负载电阻小,吸收的电流大,消耗的功率大;____。 (3)恒压源的输出电流与_负载电阻____有关;恒流源的端电压与_负载电阻____有关。(4)在图1-68所示电路中,已知I1=1A,则I2=_-0.5____A。 图1-67 题1.1.1(1)图图1-68 题1.1.1(4)图 1.1.2 选择题 (1)一个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 b ) (A)是唯一的;(B)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2)理想电路元件用于表征:( a ) (A)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B)某种确定的功能。 (3)电流的定义是( B ) (A)自由电子(B)自由电子移动的速度 (C)移动电子所需的能量(D)自由电子的电荷 (4)电阻的主要目的是( D ) (A)增加电流(B)限制电流(C)产生热(D)阻碍电流的变化 (5) 功率可以定义为( C ) (A)能量(B)热(C)能量的使用速率(D)使用能量所需的时间 (6) 通过一个定值电阻的电流从10mA增加到12mA,电阻的功率将( A )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 (7)在图1-69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

(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 (8)在图1-70所示电路中,当R2增大时,恒流源Is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 图1-69 题1.1.2(7)图图1-70 题1.1.2(8)图 (9)在图1-71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 (10)在图1-72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 图1-71 题1.1.2(9)图图1-72 题1.1.2(10)图 (11)一电器的额定功率Pn=1W,额定电压Un=100V,今要接到200V的直流电源上,问应选下列电阻中的哪一个与之串联,才能使该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B ) (A) 电阻值5kΩ,额定功率2W (B) 电阻值10kΩ,额定功率0.5W (C) 电阻值20kΩ,额定功率0.25W (D) 电阻值10kΩ,额定功率2W (12)电流的参考方向:(B ) (A)规定为正电荷的运动方向;(B)假定为正电荷的运动方向。 (13)在同一电路中,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各支路电压:(A ) (A)保持不变;(B)一定改变。 (14)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设的不同,则(B ) (A)计算结果的数值不同;(B)计算结果仅差一负号。 (15)已知a、b两点间电压Uab=-10V,则b点电位比a点电位:(A ) (A)高10V (B)低10V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4.5 有一由RLC 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已知Ω=10R ,H L 4.311= ,F C μ3140 106 =。在电容元件的两端并联一短路开关S 。1)当电源电压为220V 的直流电压时,试分别计算在短路开关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I 及各元件上的电压R U ,L U ,C U ;2)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时,试分别计算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流及各电压的有效值 解:1)电源电压为直流时 短路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 由于输入为直流,感抗0==L X L ω,0=L U V U R 220=,22A == R U I R 短路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C X ,电路断开0A =I ,0==L R U U , 220V =C U , 2)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可知314=ω 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感抗Ω== 10L X L ω,A 2112 2 =+= L X R U I V I U L L 2110X == V I U R R 2110X == 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容抗Ω== 101 C X C ω,感抗Ω==10L X L ω 22A ) (2 2 =-+= C L X X R U I V I U L L 220X == V I U R R 2110X == V I U C C 2110X == 本题要点:电阻电容电感性质,电容隔直通交,电感阻交通直;相量计算

2.4.10 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为V t u )20314(sin 2220 +=, A t i )33-314(sin 24.4 =,试求此二端网络由两个元件串联的等效电路和元件的 参数值,并求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以及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解:由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可知,电压超前电流,为感性电路 Ω=== 504 .4220I U Z 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53)(-33-20==? 6.053cos = Ω===3053cos 50cos ?Z R Ω===4053sin 50sin ?Z X L 有功功率W UI P 8.5806.0*4.4*220cos ===? 无功功率ar 4 .7748.0*4.4*220sin V UI Q ===? 本 题 要 点 : i u C L C L I U Z R X X X X j R Z ???∠∠=∠=-∠-+=+=arctan )(R )X -(X 22C L 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

电工学1习题册习题1答案

习题1——直流电路 1、 解1: 结点a:I1+I2=I3 回路1:R1I1–R2I2+U S2–U S1=0 回路2:R2I2+ R3I3–U S2=0 图1 习题1的图联立求解,得:I1= –0.2A,I2= 1.6A,I3= 1.4A U s1起负载作用,其功率P1= U s1 I1= –2.4W U s2起电源作用,其功率P2= U s2 I2=24W 2、 解2:I1、I2、I3、I4如图所示。 结点a:I1+I+I2=0 结点b:I1+I=I3+I4 回路1:4I–8I1=0 回路2:5I2+9–4I4–4I=0 回路3:2I3=4I4 图2 习题2的图联立求解,得: I= 2/3A,I1= 1/3A,I2= –1A,I3= 2/3A,I4= 1/3A .

3、 解3:①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I 1= –(I 1a + I 1b )= –(1+1) = –2A ②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 –(I 2a + I 2b )= –(–1+3) = –2A 由叠加定理,I = I 1+ I 2= –4A 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单独作用 4、 图4 习题4的图 解4:①当开关在位置1时,电流源I S 单独作用时,毫安表读数I=K 1I S = 40mA ; ②当开关在位置2时,电流源I S 和电压源U S1同时作用,利用叠加定理有: I=K 1I S +K 2U S1 代入数据有:-60=40+ 10K 2 解得: K 2= -10 ③当开关在位置3时,电流源I S 和电压源U S2同时作用,

. I=K 1I S +K 2U S2=40+(-10)×(-15)=190mA 5、 解5: 8A 66V 10Ω (a) 5Ω (b) + - 6、 解6: 2A 4V 3Ω (a) (c) + - (b) 2V 4Ω - + 7、 解 7:①开路电压U OC :(将40?断开如图a 所示) I 1+ I 2+3 = 0 –2I 1 +(8+10) I 2 +50–136= 0 联立,解得:I 1= –7A ,I 2= 4A U OC = U ab =10 I 2 +50 =90V ②等效电阻R O =(2+8)//10=5? ③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则: (a) U O = 40U OC /(R O +40)=80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