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摘要: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并购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理性及有限理性行为角度,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的视角对国内和国外并购动因理论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并购;动因;价值创造;价值转移

1 公司并购动因国外研究综述

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从19世纪末至今,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随着并购浪潮的席卷。在国外对公司并购动因的研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动因理论体系。

(1)价值创造动因理论

作为理性行为,并购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动因理论有:协同效应理论、价值低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三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manne(1965)最早提出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ory),该理论指出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且其价值独立于如规模经济或垄断利润等其他因素。manne(1965)假定公司的管理效率与其股票价格高度正相关,公司的在位管理层越不称职,其股价将越低迷,而通过接管者对公司管理的改进后。公司股价将有所提升,进而接管的收益也将越可观,因此公司的在位管理层越不称职,公司潜在的接管者会越多,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越大。因此,manne(1965)认为许多并购的发生正是由于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并有力地保护了没有公司控制权的小股东利益。

四是交易费用理论。coase(1960)首先提出交易费用,他指出市场运作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经理人来支配资源,能节约某些市场成本。企业的出现和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而从企业并购的角度来看,通过并购,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可以优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此后,klein等(1978)通过纵向一体化和契约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者掠夺可占用准租金的成本,如果一项有可占用准租金的资产强烈依赖于其它专用性资产,那么这两项资产归属于某一方所有是最优的,即通过并购实现资产一体化。

(2)价值转移动因理论

作为理性行为,并购实现财富转移的动因理论有:代理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说、税盾效应、掠夺者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不仅限于股东之间,还体现在股东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转移。

berle和means(1932)通过对1929年美国的200家大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研究发现,现代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出现了明显的分离,即被称为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体现另一种财富的转移,即收购公司的财富向利益相关者的转出,也有人称为并购不创造价值。股东和管理者在决策和风险收益上都有许多不同,如股东可以投资多家公司,而管理者则着力于一家公司,公司的成败对股东和管理者有明显的风险差异。mueller(1969)提出了混合兼并的管理主义理论,假定管理者的报酬是企业规模的增函数,管理者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会愿意接受一些投资报酬率较低的项目。由于并购这一外部成长方式能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收购公司管理者会宁愿在并购回报鞍低、不符合股东利益的情况下,依然发起并购。

实物期权理论中也说明7通过并购债权人的财富会向股东转移,根据black―scholes 公式,若公司通过并购进入更高风险的行业,公司收益的波动增大。公司股份的价值也会上升,而债权人能获得的还本付息却已经在初始契约中约定好,则公司收益的波动增大只会增加债权人的风险却不会增加债权人的收益,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将下降,可见

公司债权人的财富向股东转移。而共同保险效应却认为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收入流不完全相关,合并后总收入流的稳定性将增加,从而提高债务的安全性。galai和masulis(1976)进一步认为,如果并购没有协同效应,债权人财富的增加是源自股东财富的相应减少。

(3)有限理性动因理论

作为有限理性行为,自大假说理论等认为,并购并无价值创造内在驱动。而是由于决策者自大导致财富毁损。

jemison和sitkin(1986)提出的战略决策过程理论,则处于价值低估理论与自大假说理论两个极端之间,其进一步揭示了并购中内含的不确定性,并购的初始动因并不能决定并购的最终价值,还须考虑并购前的尽职调查谈判、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和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行动等不确定因素。战略决策过程理论中也指出并购参与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状态共同决定了收购公司股东的财富效应。jemison和sitkin(1986)总结了并购过程中的四种障碍:行动的分割;管理系统失效;压力的升级:增加了收购公司相关工作人员除日常工作之外工作压力,从而导致他们为了尽快结束并购工作而形成的急躁和草率;4)预期的模糊,这四种障碍会导致彼此战略相容和组织相容,从而影响并购绩效。

2 公司并购动因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井购动因的研究主要是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国外的并购理论对中国并购现象进一步补充解释,由于并购中政府干预政策较多,因此中国的并购动园可总结为:政府策动、消业、替代破产、要素优化组合,获取土地、低价购买资产、获取优惠政策,冲破体制束缚、获取新的融资渠道,管理者或厂长经理效应最大化,分散风险、低成本多元化扩张,组建集团,长远的发展战略等。

周凌霄、王禾军(2002)研究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的并购动机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加强垄断地位、拓展新业务领域等。刘阳(2003)认为当前公司并购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目标也包括增强市场占有率,多元化经营等。

张新(2003a)认为中国经济的转轨特征和上市公司所处的历史背景决定公司并购中存在着大量的通过协同效应来创造价值的源泉。如中国的公司普遍规模和经营领域都偏小,因此可通过并购能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获得经营协同效应等。张新(2003a)提出了“体制因素主导下的价值转秽与再分配理论”,他认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环境下,有些并购本身不应该发生,或发生后并不一定会创造价值,往往是通过转移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来提高并购公司的价值。

崔保军(2004)分别对企业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动机做出了研究分析。横向并购动机主要运用规模经济中的生产成本降低及市场营销、技术优势,而纵向并购则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混合并购则运用范围经济论和分散风险论。

董建华和袁团荣(2006)认为由于井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购公司控股股东往往从公司控制权、并购动机、财务杠杆收益、抵御被并购等作为行为动机来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和各种利益关系,从而选择并购融资方式。王辉(2006)认为在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公司的并购存在获得制度融资期权的动机。因此。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变化规律也发生相应变化。

胡开春(2007)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股票市场驱动并购(smda)的并购动机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回答了诸如“谁收购谁”、“现金收购还是换股收购”、“并购浪潮怎么产生”等问题。

李善民,郑南磊(2008)以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并购的关

键绩效动园是并购溢价更低和并购后的内部管理整合更易见效,且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兼并进行产业整合是有效的策略,而“大吃小”模式比“强强联合”模武的绩效更好。

巫和懋,张晓明(2009)对1999―2004年我国证券市场的238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运用累积超常收益法(car)和连续持有超常收益法(bhar)度量收购方的长短期财富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收购方都受到财富损失,并进一步研究其导致此现象的动因,发现大股东控制假说、多元化并购假说、过度自信假说和撤表重组假说可以解释长期中收购方股东财富损失的原因,而短期中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多元化并购假说、过度自信假说和报表重组假说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综合上述,对公司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国外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动因理论体系,从理性和有限理性、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视角,主要分三类,一类为并购创造价值动因理论,包括协同效应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另一类为并购价值转移理论,包括代理问题与自由现金流假说、税盾效应、掠夺者理论等;而第三类则从有限理性行为分析,自大假说理论认为并购并不创造价值;而战略决策过程理论是着重强调并购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介于价值低估理论与自大假说理论之间。国内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主要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理论进行解释。对于并购的动因理论,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常常同坐主要几个经典的理论来阐明。由于不同的背景环境。导致并购目的迥异。如为获得目标公司的组织经验、组织资本、雇员技能等等,而最终是否创造价值也因情况而异,较难得出一致的结论。

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研究综述

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研究综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刘洋 摘 要:跨国并购是企业为了实现全球化战略进行的并购活动,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增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形成并购动因理论。本文从三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系统性地总结:新古典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管理学。 关键词:跨国并购 并购动因 综述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6(c)-197-02 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各国政府对企业并购管制的放松的背景下,以善意、横向和强强联合为主导的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是进行快速扩张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克服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跨国公司实现快速发展实现了可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多种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以下主要介绍新古典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管理学中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 1 新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角度有两大基本假设,一是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性人。该学派在这两大假设基础上强调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时跨国并购的最根本动因,并认为跨国并购的实行是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帮助公司达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新古典经济学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有规模经济学说、市场势力论和交易成本论。 1.1 规模经济学说(economics of scale) 规模经济学说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重新配置达到最佳经济规模。在经济规模下,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该理论的隐含前提是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生产经营达到经济规模、未取得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和我国目前较为流行。学者们在跨国并购领域内的研究均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它能很好地解释跨国企业的横向并购。但从一些事实验证表明跨国并购并没有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纽博尔德(1970)的研究指出,只有不超过20%的公司认为规模经济是并购的原因之一。1.2 市场势力论(market strength theory) 市场势力论认为企业并购能够增强市场控制力,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控制能力和长期获利能力,其体现在两个方面: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通过横向并购减少行业内竞争者数量,降低产业内竞争激烈程度,巩固市场占有率,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横向并购能够解决产业整体生产能力扩张速度和市场需求扩张速度不一致之间的矛盾,减少行业的过剩能力。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行业,并购能降低退出壁垒。另一方面,通过纵向并购能帮助企业实现对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控制,降低买主和供应商的重要性,提高企业讨价还价能力,以此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有学者对市场势力理论有质疑,如有学者认为企业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势力使企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润;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产业内集中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关于市场势力论的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1.3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交易成本是指市场交易的代价,即获取信息、谈判、签约等交易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交易成本理论最早由Coase提出,后来由Williamsion等学者发展。 根据Coase(1960)的观点,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机制。市场交易发生在企业之间,由市场来调节控制。企业边界是指某一生产环节是否应保留在企业内部。企业并购就是确定企业边界的过程。企业通过并购是市场交易内部化,同时将较高的交易成本转化为较低的内部管理成本。纵向并购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交易费用节约额等于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现纵向并购的这种均衡能导致企业生产和分配的有效组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Williamsion(1975)进一步发展了Coase的理论,他深入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跨国经营时交易活动的复杂性,从而引起交易成本增加。更高的交易成本成为企业将外部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的动力,即跨国企业对外国企业进行并购。 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成本理论从企业边界来考虑跨国并购问题,为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提供了一般理论范式和工具。然而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忽视了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地带的组织形式,并且没有考虑并购后的额外效益问题,同时对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不能提供有力的解释。 2 金融经济学视角下的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2.1 价值低估理论 Hannah.L和Kay.J(1977)最先提出价值低估理论,他们认为企业的真实价值未能被充分反映。后来学者Pedro,Geraldo和Richard(1998)的研究证明了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托宾q比率又称Tobin Ratio,即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当q<1时,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大。相反,当q>1时,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小。 该理论提供了被并购目标企业的一种选择方法,应用的核心是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否被低估。现实中目标企业价值往往被高估。同时该理论也无法解释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整体价格快速上涨与跨国并购浪潮共存的现象。 2.2 多元化经营理论 多元化经营理论认为市场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和分散风险,企业应该进行混合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企业通过并购与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使企业整体在不同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当某个领域经营失败时,整个企业由于获得其他领域内的经营收益而得到整个企业较平稳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企业基于延长产 197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企业并购与纵向一体化的动因研究

企业并购与纵向一体化的动因研究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和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 关键词:企业并购;纵向一体化;动因;交易成本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motivation theory 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compares both of the motivation theories. At the same time, we analysis the motiv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ransaction costs, we find that foreign acquisitions motivation theory gradually fit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Key Word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Vertical Integration; Motivation; Transaction Costs 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发表,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1。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理论也发生了变化,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在研究中认为,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公司都是通过某种适度和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同时,现今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由于信息量的不完整,甚至与小企业间的真实情况有很大出入,进一步加剧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完全。2这种交易费用问题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伴随着交易成本理论的成熟,企业并购理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1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 . 伦敦: 丹特公司, 1955: 246. 2金钢.银企信贷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9,2:71-72.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而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但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因。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目的,实现并购的价值。并购的具体动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充分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 实现规模效应 通过并购充分利用目标公司的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从而使其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进而企业的利润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出于经济上理性的思考,追求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2.可以以迅速占领目标市场, 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为了开拓自身在该地域的市场领域,占领目标市场,甚至达到控制某行业市场的目的,收购公司需要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并购正是收购公司进入目标市场的捷径。 同时,一些较晚进入目标市场的收购公司,为了在短时间内缩小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快速进入目标市场,特别愿意采取并购的方式。因为这可以使他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竞争实力。 3.可以获取各方面的协同效应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强企业进入壁垒,建立优势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在不断的并购中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同行业的竞争者或后进入者设置了障碍。由于地方保护及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一个地区的企业,可以赢得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及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进而可以控制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 关系资源,这些优势资源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的 必要保障。 二、企业并购带来的效应 企业并购,对于目标公司绩效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企业并购带来的正面效应 1.企业并购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及战略性调整 首先,企业并购有助于改变市场结构。通过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参与者,减少和避免资本重叠和资本分散,将不断使市场结构趋于合理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其次,并购有利于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从而最终会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 2.企业并购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收购公司通常拥有当今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纯熟的经营管理方法、 垄断性的专利和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都可以注入到并购后的目标企业,加速目标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可以分享收购公司的整个市场渠道在经营上形成更好的渗透,使公司能够借助收购公司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机制,促进技术、产品、管理更好地融合,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3.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各类经济资源重组的过程。一方面它可以充分组合收购公司和目标企业的各种有利资源,通过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提高经济资源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收购公司对企业并购,能够快速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资金、 技术能力、人才等优势。4.企业并购可以获得规模效应 收购公司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规模效应:一是生产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投 作者简介:伍艳芳,湖南省娄底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伍艳芳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企业并购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企业并购可以促进存 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实力。本文笔者就当前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财务决策 伍艳芳: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2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并购理论国内外研究

并购理论国外研究 1 引言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国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2 国学者对并购理论的研究 由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发生的企业并购,是在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我国的企业并购及其理论早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理解中国的企业并购动因,应先了解中国企业的并购历史。严格来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应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行为。依据这一定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可以看成不同的两组市场合约的对接和叠加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起源和产权结构是因战时的动员经济体制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产品经济体制对私人工商业的私有产权的剥夺、赎买和分封的结果”。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国企业的并购动因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国企业并购的过程分为起步阶段(1984-1987)、第一次并购高潮(1988-1989)、低落阶段(1989下半年-1992年初)、第二次并购高潮(1992至今)。由此可以的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有如下: 2. 1 消费亏损理论该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是消除亏损的一种机制。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受着长期的、涉及面广的、规模庞大且不断膨胀的企业亏损问题的困扰,并购是消灭亏损企业的一个有效办法。同时,由于传统的行政方法和经济补贴方式未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一、引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其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在2004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飞速发展,跨国并购需求日益强烈,每年的并购数量迅速的上升,并且势头十分迅猛。中国并购市场也正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大量的并购后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把目光主要的集中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忽视和未能准确处理文化差异,所以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在整合时期。 有效的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也被视为跨国并购过程中最难得一部分。国际上的关于并购的“七七定律”,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并购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文化整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增多与完善,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中。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些理论基础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需找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整合模式的道路。 二、主体部分 (一)跨文化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众多学者较早的就运用跨文化理论来剖析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企业并购的动机分析

企业并购的动机分析 管理学院2009001094 李静 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 对我国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行为扩大企业规模、重置资产,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常见的企业并购动机和企业并购的综合动机两个方面对企业并购动机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多层次分析。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动机 企业并购是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并购根据所涉及的行业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三种形式。从企业产生至今,企业并购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并购活动有时比较集中,出现并购浪潮,有时比较分散,表现得不很明显。 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并购是企业间的竞争行为, 离开了竞争就无所谓并购。把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并购动机行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 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由于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并购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 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现实的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 来自于产品、技术、优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使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差异成为现实。如果竞争优势为特定企业所拥有, 其他企业又不能在其自身内部产生该项优势, 那么, 就只能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第三, 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转移过程, 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 竞争优势是相对的, 即使是处于劣势的企业, 它也一定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 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而在我国“优吃劣”的并购行为中存在着优势单向转移的观点, 如“企业兼并可以使优势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散到劣势企业中去”, 这种单向转移的结果极有可能拖跨优势企业, 产生的是1+ 1= 0 的转移效应。 一、常见的并购动机 1、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型并购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实施对目标企业的并购。这种并购动机在企业并购浪潮的早期较为常见。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值市场经济发展成熟期,国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种资本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去处,于是各种外资纷纷涌向中国。此时我国的市场发展不完善,尤其是资本市场不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外资很快在一些行业找到了合资对象。这是典型的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并购动机案例。 2、追求规模经济,以期低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式并购或控股式并购,达到规模内部经济。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多的销售渠道。产能一旦扩大,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成本优势也就突显出来。并购形成的规模内部经济也同样符合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市场是不完全的,各种交易障碍和机制的缺陷妨碍了许多交易及大量贸易利益的取得,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交易活动改在公司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部分地取代外部市场,借以克服市场交易障碍和机制缺陷,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内部化理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应用,对跨国投资产生的市场内部化做出了很好解释。 3、价值低估观点 “价值低估观点”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目标企业价值的低估。除外部因素外,目标

关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 rade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 跨国并购逐渐取代了绿地投资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众多案例涌现之下,理论界也对跨国并购这一活动进行了探析,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即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及跨国并购,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的原因,哪些因素引发了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的中外研究文献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为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跨国并购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根据跨国并购在不断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纷纷从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并购理论等出发来解释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 1、交易成本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分析 Anderson和Gatign on(1986)提出了交易成本分析范式(TCA),认为影响企业选择市场进入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交易资产专有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无需额外成本而获利的能力。随着跨国并购的兴起它被广泛地用于分析新建和并购选择的影响因素。如Hennart和Park(1993)研究 了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选择, 指出当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管理优 势时,并购投资会增加进入成本,不利 于并购进入;如果跨国公司的扩张是在 非相关性行业,并购则可以减少投资风 险,降低交易费用。 后来的一些学者在TCA的基础上, 通过添加影响因素来提高交易成本的解 释力。如Meyer(2000)分析了跨国公 司投资中东欧市场时的所有权控制程度 及进入方式的选择,认为不稳定不完善 的制度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跨国 公司在新兴市场中进入方式的选择。 M i l g r o m和R o b e r t(1992)、Z e j a n (1990)、Hennart an d Park(1993)认为 多元化的跨国公司比起绿地投资来更倾 向于跨国并购,这类跨国公司的主要优 势在于可做出并实施并购策略的先进的 管理控制系统。但是Larimo(2003)认 为在一个企业数量有限的行业中实施并 购,则情况相反,那些拥有现金管理控 制系统的企业更倾向与选择绿地投资。 另外一些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来 探讨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受到文 化差异的影响。Hennart(2000)认为两 国的文化差异越大,企业将无形资产, 如组织和管理经验转移到东道国子公司 中去的成本越高。C h o a n d P a d m a n a b h a n(1995)、L a r i m o( 2003)认为两国文化差异越大,这些企业 的员工越难以适应收购方企业的经营实 践,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也就越难以 将他们的经营理念植入到被收购企业 中。Hennart(1996)、Larimo(2003) 认为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置于绿地投资的 子公司中并不会扩大文化差异,因为这 些企业将招募尚未有工作经验的人,他 们更愿意接受跨国公司的理念。这种考 虑下企业会更倾向于绿地投资。 2、企业并购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 的分析 Vascomcellos(1998)认为当东道 国股市低迷、公司价值可能被低估时, 外国投资者会倾向于采用并购进入的方 式。Ravenscraft(1991)认为当外币升 值、实际购买力超过名义价值时,外国投 资者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可 以获得价值低估的资产,实现低成本扩 张。另外经营协同效应的发挥必须通过 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转移才能实现。因此, 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的内容、特征、形式 和效率等影响跨国并购决策。Y i p (1982)认为当外国投资者具有资源和能 力优势时,往往倾向于采用新建方式进 入东道国。Hennart(1993)则相反,当 外国投资不具有资源和能力优势时,往 往采用并购方式来获得东道国企业的某 些资源和能力,以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3、组织学习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 的分析 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组织学习、组 织冲突和文化差异对跨国并购选择的影 响,从组织学习、知识传递的角度出发, 为研究跨国并购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 的视角。B a r k e m a a n d V e r m e u l e n (1998)认为如果跨国公司所经营的产业 数量增加,那么跨国公司的偏好将转向 于跨国并购,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多元化 经营的跨国公司已没有能力解决他们企 业所面临的所有事件和问题,导致他们 要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继而认为跨国 公司的产品多元化与它对于绿地投资的 倾向性间存在着U形曲线的关系。 P a d m an a b h a n an d C h o(1999)论证 出另外两条影响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方式 上的重要因素,一是公司进行绿地投资 的经验,二是公司跨国并购的经验。他 们认为有过其中某种经营经验的公司会 更倾向于在下一次采用同样的方式,因 为这种经验使得公司知道如何更有效的 实施绿地投资或者跨国并购。 4、知识经济理论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众多研究采用了知识经济的视角来 解释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如何选择进 入方式。以这一角度展开的研究多是考 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如何影 响经济决策,R a v e n s c r a f t a n d Sch er er(1987)、H en n a rt a n d P ar k (1993)认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跨国 并购中明显存在,收购方企业经常在对 目标企业的估值及文化的考察中获得不 完全的信息,或者在完成收购后的整合 中面临信息缺失的问题。He n n ar t a n d Park(1993)、Henn art et al(1996) 认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易于出现 关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 研究综述 【文章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发展,以跨 国并购为主要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日趋 活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经 营战略的重要方式之一。跨国并购方面 的研究也日趋完善,关于企业选择跨国 并购方式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 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的 探索和研究不断发展更新,实证研究又 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总结 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 研究文献,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综述 王颖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1 现代商业 MODERN B USINESS 173

企业并购理论综述

Management经管空间 0882012年12月 https://www.doczj.com/doc/ac1053909.html,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综述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文淑惠 熊永莲 摘 要:企业并购作为一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内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企业并购实践活动的流程,从并购动因、并购整合及并购绩效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合梳理。另外结合国内研究现状,突出了不同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最后综合评价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学者们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综述 整合 绩效 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b)-088-03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然而有些企业并购有一定盲目性,即并购动因不明确;或者是在并购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并购成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这些失败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并购发展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并购理论发展不完善,不能为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此,从企业并购活动的流程视角,整理了企业并购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出不足之处,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1 并购动因的研究 国内研究并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形成完善的并购动因理论体系,国内学者更多的研究是基于西方理论对中国的并购现状进行动因分析。 1.1 关于企业并购理论的经典理论 主要包括协同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1)协同理论,即1+1>2,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及财务协同效应等。Porter(1985)提出企业并购后还存在运作协同或者经营协同[1]。Jensen(1986)提出当并购公司的经理人具有比被并购公司经理人较高的计划、监督和实施能力时,还会产生“管理协同作用”[2]。(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指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通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并购可以减少有效减少代理成本。 1.2 经典理论的补充 一些学者在经典并购动因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到更多的并购动因,主要有过度自信假说、市场势力假说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等。Michael(1969)提出追求垄断和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并购的两个动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3]。Berkovitch&Narayana(1993)将并购动因总结为三个方面,协调效应或效率、代理问题和管理者自负[4]。Brouthers et al(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5]。Ulrike & Geoffrey (2008)指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赚取利润也是并购的动因之一,而且这种过度自信会造成并购目标的价值高估[6]。刘万里(2002)从并购主体的内在动因着手,指出并购活动的动机,主要来自管理者的心理动机和经济方面的动机[7],这也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佐证。 1.3 从企业经营、宏观环境等因素出发的并购动因 1.3.1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进行并购动因分析 主要是指并购主体为了获取优势、进行优势转移或者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获取优势也是企业并购的动因,如获取被收购公司的技术优势、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源优势(Harris&Ravenscrafi,1991;Hennart&Park,1993) [8-9]。梁国勇(1997)指出,企业购并动机是多元化的,主要动机是分享自身的竞争优势,或者学习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10]。魏江(2002)提出来企业并购的动机是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方面通过并购获取被并购主体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使其核心能力得以扩展和渗透,同时由于获取了外部资源和知识,使得原有核心能力得以强化[11]。 1.3.2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驱动了企业并购的发生 Andrade et al(2001)发现,行业的冲击会引发企业并购浪潮的出现,从而出现产业集聚现象[12]。Stefano & Paolo(2004)通过研究1990~2002年间49个国家的企业并购案例发现,国家间的法律和制度差异是推动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并且有更好的会计标准和更强的股东的保护的国家,发生的并购数越多[13]。Jarrad(2005)研究发现,经济、管理和技术冲击驱动行业兼并浪潮,即使没有出现行业冲击,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也会驱动企业并购的发生[14]。刘主光(2010) [15]指出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企业并购发生的动因之一,这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显得尤为突出。 2 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 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并购后整合的研究可以发现,该部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整合的重要性、关键要素及策略。 2.1 整合的重要性研究 Malekzadeh&Nahavandi(1990)指出,购并与被购并公司间的组织文化整合,是影响公司购并战略与长期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16]。Paul(2003)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快速整合系统、保持对文化的敏感、保留关键雇员等因素对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有积极影响[17]。Marc(2004)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发现,战略愿景、战略匹配、交易结构、尽职调查、收购计划、并购后整合和外部环境等七个因素是 作者简介:文淑惠(1970-),女,贵州贵阳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研究; 熊永莲(1990-),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产业经济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