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县水资源配置规划技术细则(2008.11.4)

市县水资源配置规划技术细则(2008.11.4)

市县水资源配置规划技术细则(2008.11.4)
市县水资源配置规划技术细则(2008.11.4)

附件2

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配置规划

市县工作技术细则

辽宁省水利厅

目录

1总则 (1)

1.1 导言 (1)

1.2 工作要求 (1)

1.3 基本规定 (3)

2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4)

2.1 基本资料收集 (4)

2.1.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行政区划 (4)

2.1.2 现状供水水源工程 (4)

2.1.3 现状供水、用水调查统计 (5)

2.1.4 供水水质调查统计 (6)

2.1.5 河道内用水调查 (6)

2.1.6 节水现状调查及各市县节水规划的收集 (6)

2.1.7 废污水排放量及入河量调查 (7)

2.1.8 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现状调查 (7)

2.1.9 规划资料收集 (7)

2.2 水资源分析 (7)

2.2.1 概况 (7)

2.2.2 主要水文要素特征 (7)

2.2.3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降水量分析 (8)

2.2.4 县级行政区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分析 (8)

2.2.5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8)

2.2.6 县级行政区分区水资源总量 (8)

2.2.7 地表水资源质量 (8)

2.2.8 地下水资源质量 (8)

2.3 现状评价 (8)

2.3.1 区域现状评价 (8)

2.3.2 城、乡、镇现状评价 (9)

2.4 现状存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9)

2.5 节水规划 (10)

2.5.1 区域节水规划 (10)

2.5.2 城镇节水规划 (10)

2.6 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 (10)

2.6.1 中水利用规划 (10)

2.6.2 海水利用规划 (10)

2.6.3 矿井排水利用规划 (10)

2.7 供水水源配置规划 (10)

2.7.1 区域需水预测 (11)

2.7.2 城、乡、镇需水预测 (11)

2.7.3 供水预测 (12)

2.7.4 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13)

2.7.5 城、乡、镇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方案 (13)

2.8 重要枢纽工程规划 (14)

2.9 水资源保护规划 (14)

2.9.1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14)

2.9.2 地下水资源保护 (14)

2.9.3 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 (14)

2.10 规划环评 (15)

2.10.1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

2.10.2 评价结论 (15)

2.11 投资估算 (15)

2.12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与保障措施 (15)

3报告编写 (16)

4附图、附表 (16)

5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 (16)

5.1 工作分工 (16)

5.2 市县工作进度安排 (16)

1总则

1.1导言

1)为了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06]9号)的精神,2008年10月10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提出了《关于开展全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臵规划工作实施意见》。根据意见精神,辽宁省水利厅制定了《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规划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为了市县更好地开展工作,依据《工作大纲》,特制定了市县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2)编制《细则》的目的,一是明确市县工作任务;二是界定本次规划有关概念与术语的定义及确切的内涵,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三是明确对基础资料和有关成果的要求,确保规划的可靠性、统一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3)本《细则》提出市县各部分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成果,对资料年限、统计口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种图、表具体内容,制作步骤与方法,表示方式等。

4)为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执行本《细则》的过程中,应及时与本次规划技术总负责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联系,以便相互沟通,协调解决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1.2工作要求

1)加强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确保规划工作按进度计划进行,不可延误。各市县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开展规划工作,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注重规划各个环节间的协调,适时有序地进行本地区基础资料和有关规划指标与中间成果的沟通、反馈、汇报、审查等工作,按时提出阶段性汇总成果。

2)求实创新地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重大水资源配臵问题为出发点,按照科学和求实精神编制规划。同时,规划编制应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前瞻性,力求按照新思路、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编制规划。

3)提高规划开放程度。规划要合理吸收已有的规划成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和民主性,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作用和规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规划的开放程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4)协调统一、平衡汇总。本次规划的编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全省的统一要求开展工作。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进行汇总、分析、沟通、反馈,并分批提交要求的调查汇总成果表。

5)加强规划的基础工作。本次规划与以往不同,本次规划要作为规划水平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节约、配臵、管理的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规划编制的是否科学合理与基础资料调查的是否翔实、准确关系很大。基础资料的收集一定要脱离开以往的框框,尽可能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反复沟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基础资料夯实,确保规划成果质量。

6)市县填报的表格

需要市县填报基本资料的表格分布在2.1节、2.2节、2.4节、2.8节之中。之外,各市、县开展各自的规划编制和报告编写工作可按本《细则》的思路进行,数据经沟通、协商后,采用一致的成果。

7)需要各市、县向省设计院提供的非表格资料的清单

●2007年统计年鉴(必须是2007年的数据),没有年鉴的市县需提供所需的统计数据。

●各市、县的环境质量报告书或环境质量简报。

●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

●各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十一五”规

划。

●各市县水源地现有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1.3基本规定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不分流域,只分区域。区域层面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城镇层面为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分市县两级)、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村以下)。点面结合(区域是面,城、开发区、乡、镇政府所在地是点),抓住重点。

2)规划水平年。2007年为基准年,2015年为近期水平年,2020年为中期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水平年。

3)人口统计口径。本次规划规定城市(含城市开发区,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为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之和。按城市,城市开发区,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4个层次统计。暂住人口到公安局调查;城市常住人口为所辖街道的居民委员会人口的合计;县镇人口特指县城所辖街道的居委会的人口合计;镇只统计镇政府所在地的人口,不含所属其它村屯的人口;乡只统计乡政府所在地的人口。人口统计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

4)水资源。除特殊说明外,本次规划所指的水资源是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对于可利用的其他水源(含通过集雨工程利用的雨水、矿井水、处理并再利用的污水、可利用的微咸水以及已利用和规划利用的海水等)在规划中也应根据各地情况,统筹考虑。

2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2.1基本资料收集

2.1.1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行政区划

各市、县(县级市、区)按县级行政区统计农田有效和实际灌溉面积、林牧渔面积等,数据均以上报厅农水处的数为准,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1-1。

按城市,城市开发区,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下简称城、乡、镇)统计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一年以上)、GDP(分二、三产,二产再分工业和建筑业)、城市当年竣工的建筑面积等。要求各城市开发区单列,不和主城区在一起的区单列(只统计建成区部分)。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1-2。

城、乡、镇工业GDP按主要行业分别统计(县城以上和相当于县城规模的镇都要分别统计,小乡、镇就不按分行业统计了)。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1-3。

上述之外的社会经济资料,由省设计院根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完成,并反馈给市县,协商一致后共同采用。

2.1.2现状供水水源工程

2.1.2.1区域供水水源工程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对现状供水水源工程分蓄、引、提、井、其它工程进行逐个统计。统计各水源工程(指地下水工程)按《辽宁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计划封井数,减开水量以及到2007年底已封井数和减开量。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2-1~2-2-5。

统计本区灌区的基本情况和分工程灌溉面积情况,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绘制灌区分布图。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2-7~2-2-11。

2.1.2.2城、乡、镇供水水源工程

对每个城、乡、镇按市政、自备,分地表、地下、其它供水工程逐个统计各水源的现状供水能力,现状供水能力采用新核定的取水量(水

利厅及市水利局批复)。地表水工程中的蓄、引、提要注明;地下水工程中水源井、备用井数量要注明,单井出水量要注明。各水源工程的取水许可要注明,是否在超采区要注明,自备井是否在市政管网覆盖区要注明。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2-6。

2.1.3现状供水、用水调查统计

2.1.

3.1区域供水、用水调查统计

按县级行政区,分地表水供水量(蓄、引、提)、地下水供水量(浅层淡水、上第三系地下水、微咸水)、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矿井水、海水淡化)统计区域供水量。此外,沿海地区要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并折合淡水。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3-1。

按县级行政区,分生活(城镇生活、农村生活)、生产(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畜牧业)、生态进行现状用水统计分析。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3-2~2-3-4。

2.1.

3.2城、乡、镇供水、用水调查统计

按城、乡、镇统计现状各水厂(含各自备水厂,没有自备水厂的直接填自备水源地)的供水量及分项,各水厂都要单列。对未达到现状供水能力的供水水源地要调查分析清楚原因。

分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业、三产、生态环境(绿地灌溉、河湖补水、道路卫生)进行现状用水统计。

不和主城区在一起的区要单独统计(只统计建成区部分)。经济开发区要单独统计。

城市工业要依据各城市特点,按各主要工业行业统计用水(对应于前述的工业GDP的统计,县城以上和相当于县城规模的镇都要统计,小乡、镇就不统计了)。

调查统计城市各供水水厂的自用水量。调查供水管网的漏失率,调查清楚其中消防等无偿用水的量,调查估算被盗取的水量,调查分析纯的供水管网损失水量。

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3-5。

把每个城、乡、镇的水厂供用水量汇总在一起,得到了该城、乡、镇的总供用水量即附表2-3-6的所需数据,附表2-3-6还需调查一下该城、乡、镇的供水人口和供水普及率。

2.1.4供水水质调查统计

2.1.4.1大中型非城市供水工程供水水质调查统计

收集2007年大中型非城市供水工程供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明确供水水质现状及水质达标情况。大中型非城市供水设施供水水质调查表见附表2-4-1。

2.1.4.2城市供水工程供水工程调查统计

收集2007年城市供水工程供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明确供水水质现状及水质达标情况。城市供水设施供水水质调查表见附表2-4-2。

2.1.5河道内用水调查

调查收集现状年通过水利工程调节已经实施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量,用水时段,主要包括河道景观用水量,水生生物需水量,输沙水量,河口生态需水量等。辽宁省城镇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表见附表2-5-1。

调查河道外各城镇绿化用水、公共卫生用水及河湖补水量等。辽宁省城镇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表见附表2-5-2。

2.1.6节水现状调查及各市县节水规划的收集

各市县向省设计院提供各市县的节水材料及节水规划目标和指标。

2.1.6.1区域节水现状调查及各市县节水规划的收集

了解县级行政区各行业的节水现状及规划和将要采用的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措施以及预期达到的节水目标。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6-1。2.1.6.2城市节水现状调查及各市县节水规划的收集

了解城市现状节水管理网络和节水法制法规建设,节水器具推广情况,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产值取水量,节水设备,节水措施,

节水率、计划管理率、装表率、节水量等(县城以上和相当于县城规模的镇都要统计,小乡、镇就不统计了)。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6-2。

了解城市不同水平年城市节水规划目标和重点企业节水规划目标。

2.1.7废污水排放量及入河量调查

主要收集废污水排污口名称、位臵、排污水量、处理污废水及污染物量、入河污废水及污染物量、入河位臵、排入河流名称等内容。入河排污口废污水及入河量调查表见附表2-7-1。

2.1.8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各市县已运行、在建及规划污水处理厂情况,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包括其处理规模、处理污染物指标、中水回用率、中水用户及用水量等。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现状调查表见附表2-8-1。

2.1.9规划资料收集

向各自地区的发展改革委、规划局收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农业灌溉发展规划等(“十二五”以后的远期规划材料),没有那么远的规划的,请发展改革委、规划局给出估测数,统计内容详见附表2-9-1和2-9-2。

收集的规划资料向省设计院提供,待省设计院整理、分析、汇总、平衡后,向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汇报,并根据省里的意见把规划指标反馈给市县,经过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省、市、县共同采用。

2.2水资源分析

2.2.1概况

介绍地理、河流、气候、土壤、地质、水利工程、水资源分区等概况。

2.2.2主要水文要素特征

介绍主要站的降水、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径流还原情况;降水、径流统计参数成果,降水、径流特性分析;蒸发特性。

2.2.3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降水量分析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降水量计算方法及分区降水量特征值。

2.2.4县级行政区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分析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及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特征值。

2.2.5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地下水资源量特征值,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地下水可开采量。

2.2.6县级行政区分区水资源总量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县级行政区套四级区水资源总量特征值。

2.2.7地表水资源质量

收集2007年规划水域内河流、水库水质监测资料,按丰、平、枯水期及年平均进行现状评价,明确规划水域水质现状及水质达标情况。详见附表3-1-1。

2.2.8地下水资源质量

收集2007年规划水域内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按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明确规划水域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水质达标情况。详见附表3-1-2。

2.3现状评价

2.3.1区域现状评价

2.3.1.1用水、节水现状分析与评价

在经济社会指标和用水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按县级行政区分析现状水平年的综合用水指标(人均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各业用水指标(其中农业要分析到各种作物),分析和评价其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率。

2.3.1.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比例;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指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比例。

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的计算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实际开采量均采用2000-2007年多年平均值;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水资源总量均采用辽宁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2.3.2城、乡、镇现状评价

2.3.2.1用水现状分析与评价

分析城、乡、镇生活、工业、第三产业、建筑业和生态环境的用水水平。

分析各城、乡、镇水厂综合自用水量。分析供水管网漏失率。

2.3.2.2现状节水水平分析

分析城、乡、镇生活、工业、第三产业、建筑业和生态环境的节水水平及用水效率。

分析城市节水潜力(县城以上和相当于县城规模的镇,小乡、镇就不分析了)。

2.3.2.3中水利用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2007年各城市废污水排放量、处理量,处理后的中水量、污染物指标等,进行中水利用现状分析,明确中水用户及用量、中水利用率、中水利用潜力等(县城以上和相当于县城规模的镇,小乡、镇就不分析了)。

2.4现状存在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全面调查分析各地区或城、乡、镇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及成因。

1)调查分析区域、城、乡、镇缺水问题,缺水性质。

2)调查分析用水结构是否合理,水资源配臵是否合理。

3)城乡水污染及防治存在的问题。

4)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是否存在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5)节水存在的问题。

6)其它的水资源问题。

2.5节水规划

2.5.1区域节水规划

提出各市、县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三产、建筑业节水目标和控制指标,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2.5.2城镇节水规划

节水规划要在现状节水基础上,结合北方地区城镇特点,达到国家或我省先进水平。

在设计水平年应达到的工业节水指标、生活节水指标、环保节水指标、节水管理指标等要用量化来表述。

2.6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

2.6.1中水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水平年各城市废污水排放量、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及处理后的中水量、中水污染物指标、中水用户用水需求量及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规定等情况,进行中水利用规划预测及分析,提出各水平年城镇中水利用率及可利用量。

2.6.2海水利用规划

调查分析现状海水利用方式和数量,提出规划年具体可行、经济合理的海水利用规划方案。

2.6.3矿井排水利用规划

调查分析现状矿井排水利用方式和数量,提出规划年矿井水利用规划方案。

2.7供水水源配臵规划

2.7.1区域需水预测

2.7.1.1生活用水预测

按县级行政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类进行生活需水预测,可采用人均日用水量方法进行预测。

2.7.1.2生产用水预测

a)农业需水预测

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需水,农田灌溉需水根据作物需水量考虑降雨的有效利用和田间灌溉损失计算农田灌溉定额,根据选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毛灌溉需水量的预测;林牧渔业需水包括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牲畜用水和鱼塘补水等4类。

b)工业需水预测

分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和火(核)电工业3类。高用水工业和一般工业需水可采用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进行预测,火(核)电工业分循环式和直流式两种用水类型分别预测。

c)建筑业和三产需水预测

以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法为主,以建筑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进行复核。第三产业需水可采用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进行预测。

2.7.1.3生态和环境用水预测

调查分析与河流相关的水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开展河岸生态环境要素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提出现状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重点保护对象,计算河道内河流最小生态流量、最适宜生态基流;河道外各城镇绿化用水、公共卫生用水及河湖补水量等。

2.7.2城、乡、镇需水预测

2.7.2.1生活用水预测

根据各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各市城镇发展规划布局,分析预测城、乡、镇人口的规划发展指标,并应与全省总的规划发展指标保持一致。采用模型法,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人口发

展指标,并进行方案比选及优化,并推荐方案。

可采用人均日用水量方法进行水量预测,用年均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法进行复核。

2.7.2.2生产用水预测

根据各城、乡、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各市城镇发展规划布局,分析预测包括工业、建筑业、三产、建筑面积等经济发展指标,并应与全省总的规划发展指标保持一致。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及优化,并推荐方案。

a)工业需水预测

根据调查的各城市工业产业结构,并根据未来调整后的工业产业布局,进行分行业需水预测。方法采用定额法、弹性系数法、年均增长率法、回归模型法等。

b)三产与建筑业需水预测

建筑业需水以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法为主,以建筑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进行复核。第三产业需水可采用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进行预测。

2.7.2.3生态和环境用水预测

调查分析与河流相关的水生态环境基本情况,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提出现状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重点保护对象,计算河道内河流最小生态流量、最适宜生态基流;河道外各城镇绿化用水、公共卫生用水及河湖补水量等。

2.7.2.4城、乡、镇总需水量

提出不同的需水组合方案,并比选、推荐不同的城、乡、镇需水方案。

2.7.3供水预测

2.7.

3.1区域供水预测

可供水量包括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及其它水源,通过供水工程提供给工业、农业、生活及环境等。

地表水可供水量:在现状实际供水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运用和

规划改造等,考虑现有工程供水能力可能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地形、地质、水量及用水地点等,进行枢纽工程规划,并估算工程规模和可供水量。

地下水可供水量:根据各水资源计算分区现状开采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结合取水措施进行估算。

充分考虑污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

2.7.

3.2城、乡、镇供水预测

首先分析各城、乡、镇现有水源的供水潜力,然后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可能的新增水源地及可供水量。

2.7.4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2.7.4.1区域水资源用水供需分析

a)现状水平年供需分析

在现状的基础上,扣除现状供水中不合理开发的部分水量(如地下水超采量、未处理污水直接利用量及不符合水质要求的供水量等),对需水、来水按多年平均进行供需分析。

b)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采用“二次平衡”进行分析:一次平衡就是采用现状工程供水能力与各规划水平年用水需求之间的供需分析;二次平衡就是在现状工程供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新水源的供水能力之后的供需平衡分析。

2.7.4.2城、乡、镇用水供需分析

采用“三次平衡”进行分析:一次平衡就是采用现状工程供水能力与各规划水平年用水需求之间的供需分析;二次平衡就是在现状工程供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新水源的供水能力之后的供需平衡分析。三次平衡就是在二次平衡基础上,对各城、乡、镇间的供水水源调配之后的供需平衡分析。

2.7.5城、乡、镇水资源优化配臵实施方案

未来需水,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首先利用现有水源的潜力和污水处理回用,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供水水源的实际情况,本着供水就近

与经济合理、经济社会与环境用水协调的原则,提出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臵多个方案,并进行比选,提出优化方案。

配臵原则为:

●按照《辽宁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的要求,减开超采区、公共管网覆盖区、上第三系地下水的地下水;在非超采区新建地下水源,要经过水资源论证,不能超采。

●结合在建及规划水源地进行配臵。在保证大中城市用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各市的水资源工程余水就近配给县域的城镇。

●保证大中城市用水不再挤占县域水源,在合理的情况下,把现有挤占的水源还给县域。

●节水优先,污水资源化优先。

●核定现状取水能力。

●供水水源就近调配,并经济合理。

●配臵以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为原则。

2.8重要枢纽工程规划

在供需分析和配臵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地区和城镇重要的枢纽工程及水资源工程规划。详见附表4-1-1。

2.9水资源保护规划

2.9.1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主要包括规划水域污染调查和水质现状评价;规划水域不同水平年废污水及污染物预测;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污染物限排方案制定;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等。

2.9.2地下水资源保护

包括地下水超采区分析评价;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制定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利用与保护修复方案及措施。

2.9.3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

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地规划目标及未来饮用水

需求,提出规划水平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10规划环评

2.10.1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10.1.1规划协调性分析

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论证本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水资源开发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改善相适应。分析该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所在区域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2.10.1.2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预测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各规划对河流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及流域可持续性的影响。重点分析调水工程、水利工程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臵项目对于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的影响。分析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制约关系。

2.10.1.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针对该规划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调整方案建议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具体包括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拟定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监测方案和实施计划。

2.10.2评价结论

给出各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结论及总体结论,并推荐环境上可行的规划方案。

2.11投资估算

枢纽及水资源工程投资(分摊出供水投资),因水资源配臵供水管网改线投资,因实施封闭地下水源井计划的投资,水资源及水源保护投资等。

2.12规划实施效果分析与保障措施

3报告编写

各市县负责完成各自市、县水资源配臵规划分报告。负责全省水资源配臵规划总报告的编制工作。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3。

4附图、附表

1)城、乡、镇水源工程现状分布图。(各市县都要把水源工程落

到图上,省图涵盖县城以上,市图涵盖县或县级市以下;县或县级市图涵盖乡、镇)。

2)辽宁省城市水源工程规划配臵图(同上)。

3)附表(见附件4)。

5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

5.1工作分工

市、县主要工作:负责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市负责辖区内县级成果汇总,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各市县负责完成各自市、县水资源配臵规划分报告。

省设计院主要工作:负责指导各市县资料的收集,负责资料的复核、评价、反馈、沟通,负责资料汇总及汇报;指导市、县分报告的编制及审核;负责全省水资源配臵规划总报告的编制工作。

5.2市县工作进度安排

本规划计划市县自2008年11月初开始,至2009年1月31日完成现状基本资料调查工作,调查阶段需完成的各表格应分别按进度计划要求的时间陆续提交;自2009年2月1日起,至3月10日,基本资料成果经过沟通、协商、反馈、审查后定稿;自2009年3月11日起,至10月31日,各市、县各自开展并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至11月25日完成各自报告的编写。12月召开审查会。要求各市县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工作进度计划详见表1。

水资源配置汇报提纲08.03.21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 榆中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汇报提纲 榆中县水利水保局 二00八年三月

一、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概况 按照国家批复的《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引洮供水工程是以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通过水库抬高水位,调节水量后进行自流引水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一期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会宁县等6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适量发展当地节水灌溉农业,改善生活供水条件及工农业生产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引洮一期工程受水区范围,省水电设计院原初步设计规划为定西市、兰州市、白银市的6个县区54个乡镇(见表1-1)。主要用水户为城镇居民、农村人畜、工业企业和新发展灌区。2000年受水区总人口133.05万人,预测设计水平年2020年增加到154.86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2%,工业总产值达到109.72亿元,新发展灌区19.00万亩,一期工程总外调水量21902.32万m3,其中非农业用水14943.94万m3 (其中:城镇生活5695.26万m3;农村居民生活2186.82万m3;牲畜养殖业1658.91万m3;工业5402.95万m3),占总外调水量的68.23%;农业用水为6958.38万m3 (其中:灌溉粮食作物1843.78万m3;经济作物3649.5万m3;林果业724.16万m3;灌溉牧草740.94万m3),占总水量31.77%。工程配水总人口141.07万人,包括城镇人口64.58万人,农村人口76.49万人,牲畜248.67万头(其中大牲畜49.49万头,小牲畜199.18万只)。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规划渠(管)系包括总干渠1条,长度110.47km;干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简答题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简答 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一章绪论 (1)根据水资源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流动性 ( fluidity) 2)多用途性 ( multi-usage) 3)公共性 ( public ) 4)永续性 ( renewable,sustainable) 5)利与害的两重性 6)有限性 ( limited )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从网上查阅资料,讨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是: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少,居世界120位左右,,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居世界首位,河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亿kw,年电量60829亿。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在西部地区[西电东送]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亿kW,年发电量 59 2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亿kW,年发电量 19 200亿kW·h。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左右,但开发尚少,仍有很大开发潜力;而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能资源较缺乏,但因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水能资源开发较多 (3)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4)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哪些类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用水之间的矛盾 农业工业生活水力发电航运生态 (5)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谈起,说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运动,也就不存在生物圈 (6)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①水体污染;②河道退化、断流,湖泊、水库萎缩消亡;③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④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⑤沙漠化。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1. 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2. 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等。 3. 什么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什么是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规划 徐慧萍

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规划徐慧萍 发表时间:2019-11-07T14:06:58.5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徐慧萍[导读] 摘要:水资源配置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正常生活和生产下的生态水资源协调发展,达到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水资源配置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正常生活和生产下的生态水资源协调发展,达到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的目的。该研究结合流域生态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满足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生态水文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环境;规划引言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对过去施行的水资源配置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把节水因素充分考虑到配置方案当中,是使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需求。但以往的配置过程极大的弱化了对节水方面的关注,导致水资源的配置和社会建设与发展脱节。对此,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发展现状,在做好需水预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项节水指标,对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适宜的新配置模式。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使得人们把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这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还没有明确,还在逐步探索之中,但其作用已经十分明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的恶果也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建设是着手对于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建设。《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就我国陆地部分而言,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采用的手段不同也可分为两种:①植被建设,借助生物措施;②工程建设,使用工程措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努力,其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水土保持以及沙漠化防治。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由生态过程和生产过程所决定的总需水量和总耗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差额就是所谓的缺水量。当前我国主要存在3种缺水类型,一是水源性缺水,虽然国内水系较为发达,但水资源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均衡。从时间分布来看,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丰北缺,尤其是华北、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二是工程性缺水,某些地区有一定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水资源工程和供水工程而造成供水短缺。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也较为突出,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三是水质性缺水,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后致使水质无法达到饮用标准而引起的缺水,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较为普遍,当前部分农村饮用水质仍然无法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2水资源保护任务艰巨 (1)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耕垦历史,但是我国却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分布广、强度大、危害严重。据统计,当前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不足15%,有些地方甚至不足2%,水蚀风蚀均较严重。 (2)次级河流污染严重。对次级河流污染的治理既是全国性的难题,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高增长、高效率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型企业将废水废料不加治理直接排放到城市中的次级河流,再加上地方政府“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导致城市次级河流污染日益严重。 三、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3.1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经济环境建设中的乱砍乱伐、污染等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水文破坏等,这其中植被破坏尤其是关键,植被与其他几方面息息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被恢复。植被建设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森林植被至关重要,其适应性和稳定性都极强,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关系重大。 1)森林植被储备能力较强。森林植被可以对各个层级的水分进行拦截、吸收和锁住。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四个气候带中的森林对降水的储蓄能力最高可达约170mm。 2)森林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可以将地表径流的水分锁住转为地下水,在暴雨或洪峰来临之时,起到延缓和削弱的作用,地下水也可以帮助渡过枯水期,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很大作用。 3)森林能保护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可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过滤污染,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标。这一成果已经被证明,因此许多国家都使用森林来对水进行清洁。 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水土保持工作来应对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工作要高度关注被水侵蚀的对象,进行防治工作,因此对水资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好的拦截降水,缓解农村人用水困难等问题,增强土壤的含水量,可有效抵御干旱。此外,水土保持的植被面积在不断增大,可有效锁住水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2)减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植被的面积,其对地表水流的拦截更加显著。这可以有效减缓或者延迟洪峰的到来,避免造成破坏,同时,在枯水期,植被可以使用地下水来补充水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改善水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改善水质的作用与植被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锁水、调节水流、改善水质等都能为农业建设提高更多的良田,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多不胜数。因此,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水资源论证导则

1 总则 1.0.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1.0.3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 《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 /T 12452—90)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T 13727—9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93)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 《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 1.0.5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 2.1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 2.1.1 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1.2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 表2.1.2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资料

一、绪论 ?名词解释:水资源、水利、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简答/论述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与水资源相关的部门有哪些,简述其用水特点 ?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体现着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了解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兴利调节 1、名词解释: ?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 ?静库容、动库容 ?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含义、作用,尤其是与洪水调节有关的) ?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淤积、淹没、浸没、淹没区、淹没损失 ?调节周期(注意各种调节的来水、用水过程的时间性与调节过程) ?完全调节、不完全调节 ?工作保证率、设计保证率、年保证率、历时保证率 2、基本曲线、系数 ?水库的特性曲线 ?库容系数、调节系数(知道公式、会计算、会判断水库的调节性能) ?水量累积曲线和水量差积曲线(绘制方法、特性) 3、简答/论述 ?如何理解一水多用、一库多用? ?兴利和防洪之间的关系 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水库的水量损失有几种? ?水库淤积的原因、如何减少? ?考虑水库淹没和浸没对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水电站的设计保证率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兴利调节计算中调节流量、兴利库容和设计保证率三者的相互关系。 ?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兴利库容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那些因素? 4、计算 ?掌握水库蒸发和渗漏损失计算的方法 ?了解库容淤损法计算水库年淤积量和淤积年限的方法 ?掌握兴利库容的计算(尤其是在水库二次运用时) ?掌握调节流量的计算(等流量调节) ?课程设计:掌握时历列表法和图解法进行兴利调节计算的方法 5、知识拓展 ?了解三峡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了解水库淤积的实例 ?了解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相关规范

最新强化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创建人水和谐 龙岩市水利局优化水资源配置课题调研组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日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根据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把龙岩建成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的目标,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与对策。 一、龙岩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龙岩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08.2 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88.55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6574 m3。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200 m3,福建省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300 m3,因此,从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上说我们算是相对富水地区,但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00 m3/人·年)。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我市水资源量的时空差异大,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丰枯相差悬殊,汛期(4-9月)水量占全年的74.5-80%,枯水期(10月-次年3月)水量仅占全年的20- 25.5%。2004年在连续三年干旱情况下,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仅

为多年平均值的48%。区域差异方面,如龙岩中心城市,预计2010年人口达40万,届时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降至1600立方米,进入国际通常定义的“水资源紧张区”行列。此外,全市还有连城的文亨、林坊、隔川,武平的岩前、十方,上杭的庐丰、蛟洋,永定的培丰、坎市,长汀宣成及新罗适中等局部区域在少雨情况下极容易产生缺水。 地下水方面,全市具有规模开采价值的岩溶地下水分布不广,但作为较干净的水源,在我市区域供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市具有规模开采价值的岩溶地下水开采情况见下表。 龙岩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日

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16

1 总论 1.1任务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受XXXXXXX委托,我公司开展XXXXXXX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通过资料收集、现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现状监测等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相关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XXXXXXX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环境保护局、XX水务局、XXX垃圾填埋场、河北众智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5)国务院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4.2); (6)国务院国发[2012年]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1.12); (7)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3.25); (8)河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10.25); (9)河北省人大第80号公告《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12.17); (10)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4号《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11)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5号《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的通知》; (12)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环发[2013]49号,《关于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3年4月22日。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水资源规划技术导则

《水资源规划技术导则》 编制工作大纲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资源规划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七年八月

目 次 一、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 (1) (一)编制目的 (1) (二)编制必要性 (1) 二、编制依据和国内相关标准 (1) (一)编制依据 (1) (二)国内相关规范和标准 (2) 三、适用范围 (2) 四、编制要求 (2) 五、《导则》的主要内容 (3) (一)《水资源规划技术导则》的条文内容 (3) 1. 总则 (3) 2 术语与符号 (3) 3 基本资料 (3) 4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4) 5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5) 6 需水预测 (5) 7. 节约用水 (6) 8 供水预测 (6) 9.水资源供需分析 (7) 10. 水资源配置 (8) 10. 水资源保护 (8) 13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9) 14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9) 15. 规划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 (10) 16. 保障措施 (10) (二)附录 (10) (三)条文说明 (10) 六、进度计划 (10) (一)总体计划 (10) (二)分年度计划 (10) 七、编写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11) 八、经费预算 (12)

(一)分项预算费用 (12) (二)总预算费用 (12) 《水资源规划导则》的章节内容提纲 (13) 1. 总则 (13) 2 术语与符号 (13) 3 基本资料 (13) 4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3) 5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14) 6 需水预测 (14) 7. 节约用水 (15) 8 供水预测 (15) 9.水资源供需分析 (16) 10. 水资源配置 (16) 10. 水资源保护 (17) 13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8) 14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8) 15. 规划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 (18) 16. 保障措施 (19)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 一、 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 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水平年 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 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 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 ●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 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 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 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 ●系列法 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试行) (20130818第4) 引言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合理利用雨水和控制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修复水文环境,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使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有效。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 (GB50400-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标准、规范,结合《省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8号)、《市政府关于批准市住建委关于全面推进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3]141号)、《市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3]18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技术导则编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现有的法规和标准,认真总结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

南京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本地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导则的编写和技术支持。 1 总则 1.1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使用等。 1.2雨水利用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应和主体工程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防洪设计等专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1.3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1.4建设单位报送规划等部门的建设工程管线综合方案中,应当含有雨水利用工程方案;报请规划等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核验时,应当依据本导则落实好相关要求。

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

水资源合理配臵诠释 王士武、陈雪、郑世宗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水资源水环境所,杭州,310020) 摘要:从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出发,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原则、机制、手段、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臵原则机制手段途径模式 1、水资源合理配臵的界定 配臵是指配备、安排[1]、[2]。资源配臵是指生产性资产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分配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资源供应有限,而人类欲望通常又无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既定资源具有多种不同可供选择的用途[3]。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对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4]。 通过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水资源配臵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水资源有限性而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以及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矛盾,关注的重点是多种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的分配。实际上,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时程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水资源合理配臵不仅体现在空间上,同时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水资源合理配臵可以进一步界定为: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时间上和空间(包括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上进行的调配。 2、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内涵 2.1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一般是在流域范围内或特定区域范围内。 在流域范围内,由于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协调,通过流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mm,多年平均径流深###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km#;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

(#)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m 时,湖泊总面积为##.#km#,湖泊容积为#.##亿m#。上世纪##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m时,仅有湖泊面积##.#km#,湖泊容积为#.##亿m#。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km#,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池占#%、其他占##%。 (#)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年#月##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mg/l,超出V类水标准

2009年凉州区水资源配置方案

凉州区2009年度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深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建设步伐,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根据省政府批准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度水量调度实施计划》和《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水资源配置和完善水权制度的意见》,现制定凉州区2009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一、重点治理以来分配凉州区水资源量变化情况 2006年全区用水量为12.528亿m3,2007年分配凉州区的水量为12.466亿m3,较2006年减少0.062亿m3;2008年分配凉州区水量为11.545亿m3,较2006年减少0.983亿m3;2009年分配凉州区水量为10.868亿m3,较2006年减少1.66亿m3,较2008年减少0.677亿m3;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到2010年分配凉州区总用水量为10.44亿m3,较2006年减少2.088亿m3,较2009年减少0.428亿m3, 全区供需水矛盾逐年突出。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目标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本着“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明晰水权”,建立健全水权制度体系,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维护用水者权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考虑,兼顾各行业之间用水的原则。突出农业节水,保障工业用水,确保生活用水,兼顾生态用水。 2.遵循节约用水,效益优先原则。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高效农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有利于土地资源流转和农业集约化经营,形成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 3.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 4.以供定需和统筹发展原则。在充分分析评价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水权配置重点向产业化发展服务。 5.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水权转让、置换、交易的实践,培育水市场,推动水资源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三、主要参考依据 (一)《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度水量调度实施计划》。 (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三)《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水资源配置和完善水权制度的意见》。 四、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全区水权分配总量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省政府批准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度水量调度实施计划》及市上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对不同来水频率水量的配置,以多年平均来水量为基础,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时,湖泊总面积

为,湖泊容积为亿m。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3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湖泊容积为亿m。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3. 为,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其他占26%池占7% )水环境质量现状(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类。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莲花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月23日,年20134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根据),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际达到mg/l石灰赛湖总磷达到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mg/l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类标V,超出类水标准倍,实际达到劣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l准。Ⅴ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类水标准倍)。莲花湖紧邻阳新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

(完整word版)安徽省城市给水(供水)专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安徽省城市给水(供水)专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1. 总则 包括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 2. 城市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 重点分析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预测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从技术、经济、节能减排等角度进行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 给水规划 包括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选择及水源地确定、给水系统、水厂位置及用地、输配水系统等。 4. 分期建设规划 分近、中、远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5.规划实施措施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6. 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分项列出规划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表: 1.水源保护工程:列出工程名称、建设期、工程主要实物量、工程费用等内

容; 2.地下水资源详勘工程:列出工程名称、建设期、勘探范围、目标、工程费用等; 3.净水厂(地下水配水厂)工程:列出工程名称、建设期、工程性质、新增生产能力、工程主要内容、工程费用等。 4.输配水工程:列出工程名称、建设期、规模(管径、长度)、工程费用等。 第二部分图则 图一:给水工程现状图(比例1:5000~25000),图面内容: 1、地形、标高、风向玫瑰; 2、现状街道、建筑物、雨污水排放口; 3、自备水源及其供应范围; 4、突出表示水源地、水厂、管网、调节水库、加压站等的能力,管径,管长,库容等; 5、在说明书上提到的有关地名。 图二:给水专业规划图(比例1:5000~25000,包括所有的方案图并注明方案编号),图面内容: 1、地形、标高、风向玫瑰;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街道、分区性质、自备水源及供应范围、雨水排放口、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排放口; 3、突出表示保留利用的现有设施,近、远期建设内容,并注明水厂的能力、管道的管径及其长度、水库加压站的库容及库底标高、加压站的流量与扬程、各枢纽工程用地具体地点和数量、主要节点自由水头,水源保护区用不同颜色或图例表示保护分级及范围,地下水资源控制范围。 4、在规划说明书中提到的地名。 图三:管线综合图(应包括各种路幅宽度的给水管位置以及与其它各类管线的关系)。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课 程 设 计 题目: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 学院:水利学院 年级:2014级 学号:2014313177

姓名:陈永顺 2017.05.30 目录 第一章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调节流量、保证出力及保证电能 (9) 二、荷图及电量累计曲线 (12) 三、电力平衡,确定年调节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 (13) 四、确定水电站可能承担的备用容量,求发出必须容量时水轮机的最大过水能力 (23) 五、水电站的弃水流量、弃水出力,进行电力系统的经济计算,按经济利用小时数确定 重复容量 (24) 六、对丰水年、平水年及枯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多年平均发电量 (29)

第一章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深、系统化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 2.加深运算、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一)熟悉、分析有关资料并绘制有关曲线 (二)对设计枯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调节流量、保证出力及保证电能(三)绘制年负荷图及电能累计曲线 (四)根据电力平衡,确定年调节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 (五)考虑并确定水电站可能承担的备用容量,求发出必需容量时水轮机的最大过水能力 (六)计算水电站的弃水流量,弃水出力,进行电力系统的经济计算,按经济利用小时数确定重复容量 (七)确定设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值 (八)对丰水年、平水年及枯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九)编写计算说明书,并编上必要的图表 绘图要求: (1)系统日最大负荷图; (2)年调节水电站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年调节水电站水库库容关系曲线; (4)系统各月平均日负荷图及电能累计曲线; (5)年调节水电站弃水出力持续曲线。 三、基本资料及数据 1、电力系统负荷资料及已有火电站容量资料 A、年负荷(年最大负荷的百分比)(单位:万KW)

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送审稿) 目录 一、总则 (1) (一)导言 (1) (二)规划思路 (2) (三)规划原则 (8) (四)工作要求 (9) (五)基本规定 (11) (六)进度安排 (12)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38)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39) (二)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分析 (41) (三)供水调查 (43) (四)用水调查 (48) (五)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 (51) (六)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54) (七)调查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56) (八)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与评价 (58) 四、需水预测 (60) (一)基本要求 (61)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66)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68)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72) (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73) i

(六)需水预测汇总 (73) (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74) 五、节约用水 (75) (一)基本要求 (75)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76) (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77) (四)节水潜力分析 (78) (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79) (六)节水方案拟订 (82) 六、水资源保护 (85) (一)基本要求 (85) (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86) (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88) (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89) (五)纳污能力计算 (91) (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91) (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93) (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94) (九)地下水保护 (96) (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97) 七、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98) (一)基本要求 (98) (二)规划工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 (99) (三)规划工作技术要求 (102) (四)规划预期成果 (107) 八、供水预测 (109) (一)基本要求 (109) i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