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第23卷第4期2009年8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3No.4

Aug.,2009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刘建立1,2,王彦辉1,于澎涛1,程丽莉3,熊伟1,徐丽宏1,张淑兰1,杜阿朋1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2.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要:于2006-2007年生长季(5-10月)定位监测了六盘山北段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穿透雨、树

干茎流和林冠截留特征,并基于同期气象数据初步分析了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穿透雨率存在明显的

空间异质性,这种差异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变小。在整个测定期间,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占总降雨量的(74.94±

2.4)%,树干茎流占(0.16±0.03)%,而林冠截留占(25.08±2.41)%。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的数量与降

雨量呈正相关(p<0.01),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并且在高的雨量(>20mm)和雨强(>5mm/

h)下逐渐趋于稳定。当降雨量到达6.44mm时开始出现树干茎流。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空气相对

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关键词:六盘山;华北落叶松;穿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留

中图分类号:S7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9)0420076206

Characteristics of R ainfall R edistribution under the C anopy of Larix Pri nci pis2r up p rechtii Forest in Diediegou w atershed of Liupanshan Mountains L IU Jian2li1,2,WAN G Yan2hui1,YU Peng2tao1,C H EN G Li2ly3,

XION G Wei1,XU Li2hong1,ZHAN G Shu2lan1,DU A2peng1

(1.T he Research I 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 y,Envi ronment and Protection,Chinese A cadem y of Forest ry,B ei j ing100091;

2.Bei jing Forestry University/Key L aboratory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Deserti f ication Combating,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 jing100083;

3.Institute of f orestry and Pomology,Bei jing Academy of A 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 jing100093) Abstract:Though a field investigation during growing season from May to October in2006and2007t he par2 titioning of gross rainfall into t hroughfall,stemflow and canop y interception in t he L ari x p ri nci pis2ru p p re2 chtii forest was st udied in t he small watershed of Diediegou located at t he nort h part of Liupan Mountains, Ningxia.And t he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 he simultaneous weat her obser2 vation.An obviously spatial variation of t hroughfall ratio was observed,and t his spatial variation declined wit h rising rainfall dept h.The result s also showed t hat t hroughfall,stemflow,and canopy interception ac2 counted for(7

4.94±2.4)%,(0.16±0.03)%,and(2

5.08±2.41)%of t he total rainfall,respectively.The amount of t hroughfall,stemflow and canopy interception was significantly(p<0.01)and positively correla2 ted wit h rainfall dept h.As rainfall dept h and intensity increased,t he t hroughfall ratio in gross rainfall in2 creased,but will gradually stabilized when t he rainfall dept h was higher t han20mm and t he rainfall intensity was higher t han5mm/h.The stemflow began to appear when t he rainfall dept h arrived at

6.44mm.The canopy interception ratio in gro ss rainf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and hyperbolically wit h increas2 ing rainfall dept h,rainfall duration,and air humidity.

K ey w ords:Liupan Mountains;L ari x p ri nci pis2ru p p rechtii;t hroughfall;stemflow;canopy interception

冠层的降水再分配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文功能之一[123]。大气降水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后,首先由林冠对降雨进行第一次分配,这一过程中不仅消减了降雨动能,同时导致森林群落内的水分分配格局发生变化,部分降水受到植物表面截留而损失,大部分形成了穿透雨及树干茎流[4]。对绝大数森林来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是土壤水分的最主要来源,而且具有明显的汇集效应[5]。尤其在降水少的干旱地区,树干茎流对抵抗干

3收稿日期:20092042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631,40671038,30671677,40801017);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06BAD03A1803);中国林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 Y BB2007038,CAFRIF200702);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

(2004DIB3J102);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项目

作者简介:刘建立(1978-),男,博士后,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水文研究。E2mail:liujianli7331@https://www.doczj.com/doc/a414110535.html,

通讯作者:王彦辉(1957-),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水文学。E2mail:wangyh@https://www.doczj.com/doc/a414110535.html,

旱和支持树木个体生长具有重要作用[6]。因此在森林水文研究中,理解林冠的降水再分配具有突出意义[728]。

华北落叶松(L ari x p ri nci pis 2ru p p rechtii )是我国北方许多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1964年引入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表现出适应性较强、生长良好,主要用于土石山区造林,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成为宁南山区生态恢复建设中的重要树种之一。本文定位观测了华北落叶松林的截留、穿透雨、树干茎流等林冠水文功能特征,旨在定量探讨其林冠的降雨再分配作用,揭示森林冠层的水文效应。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经106°09′-106°30′,北纬35°15′-35°41′

)原州区叠叠沟林场,该小流域面积25.4km 2,海拔1975~2615m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年均气温6~7℃,无霜期130d 左右,年均降雨量428mm ,主要集中在7-9月份。本区植被的水平分布属于温带草原区的南部森林草原地带,由于长期受人类强烈干扰,形成了多种土地利用方式镶嵌的景观格局。土壤以灰褐土面积最大,黄土次之。

2 研究林分及方法

2.1 研究林分

选择生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建立1个20m ×20m 的样地,其海拔为2012m ,位于阴坡下部(北偏西30°),平均坡度10°;林分密度1650株/hm 2,平均林龄20a ,郁闭度0.7,平均高(8.0±1.59)m ,平均胸径(9.0±3.43)cm 。林下灌木层不明显,有极少量沙棘(H i p pop hae rham noi des )、二色胡枝子(L es pedez a bi 2color Turcz )、绣线菊(S pi raea sp.)等,盖度2%左右。林下草本层发育较好,主要分布有铁杆蒿(A rtemisa vestita )、茭蒿(A rtemisi a gi ral dii )、羽叶凤毛菊(S auss urea m ax i mow cz ii )、白颖苔草(Carex ri gescens )等,盖度80%。土层较厚,大于2m 。

2.2 研究方法

2.2.1 林外降雨测定 在距离华北落叶松林样地200m 的林外空旷地,利用自动气象站(Watchdog ,美国,Corbett Research 公司)和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测定林外降雨量和降雨过程。

2.2.2 穿透雨测定 在样地内相隔5m 划方格线,机械布设16个自制的标准雨量筒(镀锌铁皮制作,直径20cm ,高40cm ),为避免降雨期间蒸发带来的误差,雨量筒上带漏斗装置(直径20cm ,高10cm ),内连接盛雨瓶。布设雨量筒时去除周围的草本植被,使其低于雨量筒。雨后测定穿透雨量(mm )。

2.2.3 树干茎流测定 根据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树木径级(按2cm 一个径阶划分)分布(图1),共选择代表性样树5株,在树干基部60~130cm 间将剖开的PVC 管螺旋状嵌入树干四周,并将其导入树干基部的塑料桶内,雨后收集树干茎流,按照下式计算林分的树干茎流量:

C =∑n i =1C n ×M n S ×104

式中:C ———林分的树干茎流量(mm );n ———树干径级数;C i ———第i 径级单株树干茎流体积(ml );M i ———第i 径级的树木株数;S ———样地面积(m 2)

图1 华北落叶松林分的胸径和树高分布

2.2.4 林冠截留量计算 采用水量平衡计算林冠截留量:

I =P -T -C

式中:I ———林冠截留量(mm );P ———林外降雨量(mm );T ———穿透雨量(mm );C ———树干茎流量(mm )。

2.2.5 数据分析 使用SPSS1

3.0统计软件和Excel 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在观测期间(2006-2007年生长季,即5-10月份),共记录有效降雨事件46次,对其分析(图2)表明,降雨以小雨为主,雨强普遍较小。雨强小于2.5mm/h 的小雨占总记录降雨次数的40.7%,雨强为2.5~8mm/h 的中雨占观测降雨次数的15.8%,雨强大于8.0mm/h 的大雨以及暴雨所占降雨次数的比例仅为10.5%,

77第4期 刘建立等: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平均次降雨强度为4.7mm/h 。从雨量级分布来看,次降雨量最大值为66.1mm ,最小值为0.6mm ,平均次降雨量为11.1mm 。从图2可以看出,次降雨小于2mm 雨量级的频率最大,占总降雨次数的30.1%

图2 林外降雨量和强度的频率

3.1 林冠对降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林冠下穿透雨的空间变异性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包括叶面积指数、冠层厚度、降雨量大小、离树干距离、冠形、气象因素以及与周围林木的关系等[10211]。基于2006-2007年林下雨量筒观测点的穿透雨数据,图3表示了华北落叶松林下不同观测点上穿透雨率的显著差异(p <0.05),在某些情况下有的测点超过100%,表明此处有明显的降雨汇聚效应。在较小降雨量时这种汇聚效应还不明显,但随着降雨量增加有增加趋势,不同降雨量时穿透雨率大于100%的测点比例随降雨量的变化关系为:

T F =1.0009P +7.91 p <0.01 R 2=0.31 n =46

式中:T F ———穿透雨率大于100%测点比例(%);P ———大气降雨量(mm )。

不同测点间穿透雨的变异系数与降雨特征有密切关系,其变异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低,两者呈一定的负相关。不同降雨量时穿透雨的变异系数随降雨量的变化关系为:

CV (T F )=17.94+70.68/P p <0.01 R 2=0.57 n =46

式中:CV ———不同观测点间穿透雨率的变异系数(%);T F ———穿透雨率(%),P ———大气降雨量(mm )

图3 不同观测点穿透率的箱图图4 单株林下距树干不同距离穿透雨的变化

Loescher [12]等认为,巨大的树冠和林冠空隙是产生林

下穿透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不同林分的研究中也发现了

穿透雨水平空间异质现象,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种观

点认为穿透雨空间分布具有系统性的规律性的变化趋

势[13];另一种观点认为,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是随机的,

与空间位置无关[14],这可能是与不同研究的地点、树种和降

雨特性有关系。本研究发现,不同位置的穿透雨量差别具

有一定规律,不完全是随机的。穿透雨率在树冠半径的中

部显著高于树冠边缘和树干基部(图4),这是由于华北落叶

松的锥形树冠结构使得树冠中心冠层厚、枝叶密集,还由于

一些枝条下垂使得树冠具有向树冠外缘汇集降雨的作用。

在降雨量较小时,冠层结构是引起穿透降雨率空间变异的

主要因素;而在降雨量大时,冠层结构的影响减弱,穿透降

雨的空间分布差异更多表现出随机性,这里可能与风等随

机因素的影响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穿透雨量随降雨特征的变化

在2年的生长季研究期间,到达林内的穿透雨量为

710.2mm ,占观测期间降雨量的(74.94±2.4)%。由图3可以看出,华北落叶松林的穿透雨量和穿透雨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 <0.01)。穿透雨率与降水量之间属非线性关系,在降雨量<20mm 时,一般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但之后增加趋势逐渐变缓;穿透雨率随着雨强增加也呈现上升趋势,并最后稳定在90%左右(图5)。

3.2 树干茎流量随降雨特征的变化

树干茎流在森林降雨再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一般约为0~5%[15],因此,树干茎流在森林对降雨分配的

87水土保持学报 第23卷

影响中常会被忽略。但是,树干茎流作为林内水分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含的养分浓度远高于穿透雨和大气降水。同时,茎流雨水及其所含养分入渗分布范围小,仅限于树干基部四周,并能沿根的生长方向直接进入土壤,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具有加速植物生长和促进养分循环的重要作用[16]

图5 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量和穿透雨率与雨量及雨强的关系

在2年生长季的观测期间,华北落叶松树干茎流量为6.32mm ,仅占同期降雨量的(0.16±0.05)%。由图6可以看出,华北落叶松林的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 <0.01),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大。线性回归方程在X 轴的截距为6.44mm ,表明当降雨量大于6.44mm 时才能产生树干茎流。树干茎流率与降雨量也呈现正相关性(P <0.05),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但在降雨量>50mm 时渐趋稳定。然而,树干茎流量随着降雨强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对不同胸径观测样树的树干茎流分析可以看出,树干茎流存在较大差异,其变异系数随胸径的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小径阶的华北落叶松冠幅小,林冠截留的雨水大部分顺树干流下有关。树干茎流的变异系数还与降雨量有关,随着雨量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式为:

CV =-1.53P +81.06 R 2=0.636 n =5

式中:CV ———树干茎流的变异系数(%);P ———大气降雨量(mm )

图6 华北落叶松林的树干茎流量和茎流率与雨量及雨强的关系

3.3 林冠截留量随降雨特征的变化

在测定期间,华北落叶松林冠截留量为130.1mm ,占同期降雨量的(25.08±2.41)%,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显著相关(P <0.01),随着降雨量增加而上升并渐趋相对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林冠截留容量的限制,在林冠饱和以后,林冠截留的增加仅是降雨过程中林冠表面截持雨水的蒸发所致[17],利用大于5mm 的降雨场次做回归分析,得出本研究区华北落叶松的冠层容量为1.4mm [18]。林冠截留率随着降雨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在雨量较大时稳定在10%左右;林冠截留率与雨强相关不紧密,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随雨强增大而降低(图7)

图7 华北落叶松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与雨量及雨强的关系

3.4 降雨再分配比例随雨量等级的变化

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不仅受到树种、林木生长特征等植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雨量和雨强等降雨特征的制约[19],但对于某一特定林分来讲,主要受降雨特征影响。研究期间,华北落叶松的林冠穿透雨率平均为

97第4期 刘建立等: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74.94±2.4)%,树干茎流率平均为(0.16±0.03)%,林冠截留率平均为(25.08±2.41)%。从降雨再分配比例随雨量级的变化(表1)可以看出,随着降雨量等级提高,穿透雨率逐渐增加,在雨量60mm时达到98%~99%;树干茎流率也逐渐增加,在雨量60mm时达到0.5%;林冠截留率却呈下降趋势,由雨量6mm时的34.6%下降到雨量60mm时的1.3%。

表1 华北落叶松林内的降雨再分配(平均值±标准差)随雨量等级的变化

降雨等级/mm 次数

平均降

雨量/mm

穿透雨/

mm

穿透雨率/

%

树干

茎流量/mm

茎流率/

%

截留量/

mm

截留率/

%

1~1020 6.0±2.8 4.4±2.472.7±16.60.0±0.00.1±0.1 1.6±1.134.6±16.6

10.1~211515.3±2.910.1±3.677.8±17.10.03±0.010.20±0.21 2.5±1.819.8±9.0

20.1~30627.6±2.926.4±2.894.6±5.50.1±0.00.3±0.1 1.4±1.610.9±4.4

30.1~40235.1±3.033.2±2.194.4±0.30.3±0.10.7±0.3 4.9±0.613.9±1.0

50.1~60257.1±4.352.9±3.299.5±0.10.3±0.10.5±0.1 6.9±0.810.9±2.2

>60.1166.6±0.065.4±0.098.2±0.00.3±0.00.5±0.00.9±0.0 1.3±0.0 3.5 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

影响林冠截留率的因素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次降雨与上一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期间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18]。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因此,采用偏相关分析更能说明不同因素对林冠截留率的真实影响(表2)。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的相关极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5258(P<0.01);其次是降雨历时和空气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8和-0.353(P<0.05);林冠截留率与降雨强度、降雨间隔时间、大气温度以及风速无显著相关。

表2 华北落叶松林冠截留率与降雨特性及降雨期间气象因素的偏相关系数

降雨量/

mm 降雨历时/

h

雨强/

(mm?h-1)

降雨间隔

时间/h

气温/

相对湿度/

%

风速/

(m?s-1)

林冠截留率/%-0.5258

P<0.01

-0.3178

P<0.05

-0.1965

P=0.224

0.0472

P=0.773

-0.0177

P=0.914

-0.353

P<0.05

0.192

P=0.235

4 讨论与结论

研究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林冠截留率占大气降水的(25.08±2.41)%,介于大多数研究所得的林冠截留率变化范围(10%~36%)之内(Zhang,et al., 2006)。本文的华北落叶松林冠截留率高于时忠杰[8]等(2006)在六盘山南段的测定的华山松(14.94%)、油松(15.69%)、辽东栎林(17.94%)和红桦林(8.59%)的林冠截留率,也高于同是华北落叶松林的17.17%,这可能和本文所在的叠叠沟小流域的次降雨量(11.1mm)小于六盘山南段(11.3mm),气候干燥导致雨中叶面雨水蒸发较强,本研究区林分密度(1650株/hm2)高于南坡林分(1275株/hm2)有关。

本研究林分中华北落叶松的树干茎流量占总大气降雨的(0.16±0.03)%,低于六盘山南坡测定的其它林分类型,如华山松林(0.72%)、油松林(1.36%)、辽东栎林(1.92%)和红桦林(0.23%),这是因为华北落叶松具有锥形树冠结构,树枝水平分布,雨水不易到达主干,并且树皮粗糙,提升了树干的吸附水分能力,不易产生树干茎流,导致树干茎流率较小。本文的华北落叶松林干流率也低于在六盘山南坡测定的华北落叶松林干流率(0.63%),可能主要因叠叠沟多为低强度和低雨量级的降雨。

本研究表明,林冠截留率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间隔时间的影响。降雨强度对华北落叶松的林冠截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其他学者在地中海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20],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两个地区的降雨特征不同,本研究区内的降雨主要以中小雨为主,很少出现暴雨,因此其雨强变化程度也较小。而降雨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因此在降雨过程中的蒸发可能会增加冠层的截留量[17]。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何永涛,杨丽韫,等.森林对径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5):3982406.

[2] 石培礼,吴波,程根伟,等.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3):3512490.

[3] Bruijnzeel L A.Forest hydrology[M]//Evans J S.The Forestry Handbook,Vol. 1.Oxford:Blackwell,2000:3012343.

[4] Rowe L K.Rainfall interception by an evergreen beech forest,Nelson,New Zealand[J].J.Hydrol,1983,66:1432158.

[5] 李振新,郑华,欧阳志云,等.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J].生态学报,2004,24(5):101521021.

[6] 赵鸿雁,吴钦孝,刘国彬,等.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水文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03,23(2):3762379.

08水土保持学报 第23卷

[7] Sun G ,McNuhy S G ,Ama tya D M ,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watershed hydrology of coastal forested wetlands and the

mountainous uplands in the South US[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2,263:922104.

[8] 刘文杰,张克映,张光明,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雾露水资源效应研究[J ].资源科学,2001,23(2):75280.

[9] 李怀珠.论宁夏六盘山地区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J ].宁夏农林科技,1999(3):22224.

[10] Herbst M ,Roberts J M ,Rosier P T W ,et al.Measuring and modeling the rainfall interception loss by hedgerows in

southern England[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6,141:2442256.

[11] 曹云,黄志刚,欧阳志云,等.湖南省张家界马尾松林冠生态水文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科学,2006,42(12):3220.

[12] Loustau D ,Berbigier P ,Granier A ,et al.Iinterception loss ,throughfall and stemfall in maritime pine stand I.Variability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all beneath the pine canopy[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2.138:4492467.

[13] Link T E ,Unsworth M H ,Marks D ,et al.The dynamics of rainfall interception by a seasonal temperate rainforest [J ].

Agriultural.Forest Meteorology ,2004,124:1712191.

[14] Whelan M J ,Aanderson J M.Modeling spatial patterns of throughfall and interception loss in a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plantation at the plot scale[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6.186:3352354.

[15] 鲍文,包维楷,何丙辉,等.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与拦截效应[J ].山地学报,2004,22(4):4832491.

[16] 马雪华.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雨水的养分淋溶作用[J ].生态学报,1989,9(1):15220.

[17] 王彦辉.几个树种的林冠降雨特征[J ].林业科学,2001,37(4):229.

[18] 郭明春,于澎涛,王彦辉,等.林冠截持降雨模型的初步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3321637.

[19] 万师强,陈灵芝.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6):5572561.

[20] Llorens P R ,Pech J ,Latron J ,et al.Rainfall interception by a Pinus s f lvest ris forest patch overgrown in a Mediter 2ranean

mountainous abandoned area.I.Monitoring design and results down to the event scale[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7:3312345.

责任编辑:李鸣雷 刘 英

上接第9页

参考文献:

[1] 赵其国,史学正,等.土壤资源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Mart ínez 2Fern ndez J ,Ceballos A.Temporal st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in a large 2field experiment in Spain[J ].Soil Sci.Soc.

Am.J.,2003,67:164721656.

[3] Wischmeier W H.Relation of field 2plot runoff to management and physical factors[J ].Soil Sci.Soc.Am.Proc.,1966,30:

2722277.

[4] 唐涛,郝明德,单凤霞.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23.

[5] Mathys N ,Klotz S ,Esteves M ,et al.Runoff and erosion in the Black Marls of the French Alp s :Observations and measure 2

ments at the plot scale[J ].Catena ,2005,63:2612281.

[6] 史学正,于东升,吕喜玺.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J ].水土保持学报,1995,9(3):38242.

[7] G imeno 2G arc ía E ,Andreu V ,Rubio J L.Influence of vegetation recovery on water erosion at short and medium 2term after

experimental fires in a Mediterranean shrubland[J ].Catena ,2007,69:1502160.

[8] Wei Lin 2hong ,Zhang Bin ,Wang Ming 2zhu.Effects of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in alley cropping

system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7,94:54262.

[9] 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江西土种[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10] 黄昌勇.土壤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1] Pan Cheng 2zhong ,Shangguan Zhou 2ping.Runoff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 generation in sloped grassplots un 2

der simulated rainfall conditions[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6,331:1782185.

[12] 郑粉莉,高学田.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与模拟[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13] 蔡强国,朱远达,王石英.几种土壤的细沟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 ].水科学进展,2004,15(1):12218.

[14] D ring T F ,Brandt M ,et al.Effects of straw mulch on soil nitrate dynamics ,weeds ,yield and soil erosion in organically

grown potatoes[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5,94:2382249.

[15]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等.表土结皮影响坡地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4):62283.

责任编辑:付会芳1

8第4期 刘建立等: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落叶松栽培法

落叶松栽培法 发表时间:2019-08-06T15:14:04.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张红玲[导读] 摘要: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中国东北主要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农林管理所 150000摘要: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中国东北主要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很广,它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 关键词:落叶松;栽培;病虫害防治落叶松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有黄白色长柔毛;冬芽近圆球形,芽鳞暗褐色,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的先端具长尖头。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3厘米,宽0.7-1毫米,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有时两侧各有1-2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球果幼时紫红色,成熟前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上部的种鳞张开,黄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长1.2-3厘米,径1-2 厘米,种鳞约14-30枚;中部种鳞五角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截形、圆截形或微凹,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近三角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具中肋延长的急尖头;种子斜卵圆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长3-4毫米,径2-3毫米,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钝圆;子叶4-7枚,针形,长约1.6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2-1.6厘米,上面中脉平,下面中脉隆起,先端钝或微尖。 1、栽培方法 1.1整地选择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严格进行土壤消毒。 1.2播种种子催芽后可直接播种。否则,要用40℃左右温水浸种一二天,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开沟条播,灌足底水。每亩播种7至10公斤,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覆土不能超过0.5厘米,有条件时,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1.3幼苗出齐后,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进入雨季撤除。出苗前始终保持床面湿润,用喷壶每天喷水2至3次,出苗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但不可床面过干。出苗后15至20天,每亩追硫铵5公斤,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连续追肥3至4次,每亩每次追肥量逐渐增加至10公斤左右。 1.4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起苗时不易伤根。对主根适当修剪,注意起苗时不要伤顶芽。 2、病虫害防治 2.1落叶松幼苗虫害 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 2.1.1防治蛴螬(1)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2)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2.1.2防治蝼蛄(1)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2)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 2.2落叶松幼苗病害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1)药剂防治: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2)种子消毒: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

1979~2018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4), 318-32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a414110535.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a414110535.html,/10.12677/ccrl.2020.94035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China from 1979 to 2018 Di Wang, Ruomei Zhong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1st, 2020; accepted: Jul. 15th, 2020; published: Jul. 22nd, 2020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over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regions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warming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the data set of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China from January 1979 to February 2018 was selected-Yangkun Precipitation data compared the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west (75 - 105?E, 35 - 50?N) and southwestern regions (95 - 111?E, 20 - 35?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showed a large fluctuation growth pattern within 40 years, with the largest fluctuation in summer and the smallest fluctuation in winter; the spring, summer, winter and all. There are fluctuation patterns in each year, the overall growth and decline trend is not obvious, the fluctuation range in summer is the largest,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in winter is the smallest; in both regions,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the most and the win-ter precipitation is the least. As far 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s concerned,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has increase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s. The changes in the Tarim Basin, Qaidam Basin and Qinghai Lake have been more intui-tive in the past 40 years; in rainy areas,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in Guangxi in the past 40 years are more intuitive, and the shrinkage of the central rain area in Sichuan is more ob-vious. Keywords Northwest Region, Southwest Region, Annual Changes, Seasons, Precipitation 1979~2018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王蒂,钟若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变异分析

第45卷第9期2009年9月 林 业科 学 SCIE NTI A SI LVAE SI NIC AE V ol 145,N o 19Sep.,2009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 空间变异分析 3 莫 菲1  王彦辉1  熊 伟1  于澎涛1  潘 伟2  王 晶3  徐丽宏 1 (1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21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重庆400716;3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150040)摘 要: 在六盘山南侧设置2个20m ×20m 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研究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枯落物储量空间差异明显,2个样地的枯落物储量平均值为1180和1168kg ?m -2,最大值为2196和2171kg ?m -2,最小值为0135和0134kg ?m -2,最大和最小值的比值变化在8~9之间;在不考虑测点空间位置及取样间距的情况下, 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变异系数为0141和0156;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受空间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林地微地形能解释枯落物储量空间变异的56%,局部洼地利于更多枯落物堆积;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较大;当以95%的置信区间准确估计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枯落物储量时,最小取样数量为9个1m ×1m 的样方。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枯落物储量;空间变异;地统计学方法;六盘山 中图分类号:S72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9)09-0001-05 收稿日期:2008-04-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631,40671038,30671677);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06BAD03A1803);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 B3J102)。 3熊伟为通讯作者。 Spatial V ariation of Litter Mass for Pure Plantation of Larix principis 2rupprechtii in the Liupan Mountains M o Fei 1 W ang Y anhui 1 X iong W ei 1 Y u Pengtao 1 Pan W ei 2 W ang Jing 3 Xu Lihong 1 (11K ey Laboratory o f Forest E cology and Environment o 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o f Forest E 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 AF Beijing 100091;21College o 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 sity Chongqing 400716; 31College o 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 sity Harbin 150040) Abstract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tter mass on forest floor was in detail investigated in tw o 20m ×20m sam ple plots of a pure plantation of Larix principis 2rupprechtii in the southern side of Liupan M ountains of the N orthwest China 1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n obvious spatial variation of litter mass 1The mean litter mass for the tw o plots was 1180and 1168kg ?m -2,the maximum values were 2196and 2171kg ?m -2,and the m inimum values were 0135and 0134kg ?m -2,respectively.The ratio of maximum to m inimum values varied in a range of 8~9.W ithout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location and distance of sam pling points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litter mass was 0141and 0156for the tw o plots.This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tter mass was in 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spatial structural factors and random factors.The m icro 2land form was able to interpret 56%of this spatial variation ,which meant that a low 2lying land form was m ore fav orable for litter accumulation.The rest spatial variation of litter mass had to be interpreted by other factors.A geo 2stat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m ivariograms of litter mass in the tw o plots were best described by a spherical m odel ,w ith a m oderate spatial self 2correlation.F or a m 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litter mass on forest floor of L .principis 2rupprechtii plantation ,a m inimum sam pling am ount of 9sam ple plots of 1m ×1m is required w ith a con fidence interval of 95%. K ey w ords : Larix principis 2rupprechtii ;litter mass ;spatial variation ;geostatistics method ;Liupan M ountains 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在营养循 环、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固定碳素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准确估算枯落物储量是定量评价森林功能和科学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国内外 许多学者做了大量枯落物储量研究(Bray et al .,1964;程伯容等,1992;林鹏等,1990;温远光等,1989;刘文耀等,1990;官丽莉等,2004)。常用的枯落物储量测定方法是在森林样地内的典型地点设置

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第三章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2) 3.1 华北降水特征 (2) 3.1.1 年降水 (2) 3.1.2 降水年内分布 (3) 3.2 华北降水变化 (4) 3.2.1 年变化 (4) 3.2.2 季节变化 (5) 3.2.3 空间分布 (7) 3.3 小结与讨论 (11)

第三章华北地区降水量及其变化特征 在讨论城市化对华北降水序列影响之前,首先对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做一详细的分析,以便下文进一步的分析。 3.1降水量特征 本节讨论降水量变化特征所采用的资料为1971—2000年累年均值。 3.1.1 年与季降水量分布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1000毫米之间,平均降水量为535.8毫米。南北差异较大,各地分布不均,从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基本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华北西北部内蒙古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华北东南部的河南、山东以及安徽和江苏北部为多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600毫米以上。 图3.1 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图(毫米) 图3.3为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各季节分布趋势与年分布相似,依然是南多北少。春季,平均季降水量为83.3mm,内蒙地区季降水量在50mm 以下,区域中部大部分地区在50-100mm,南部部分在100mm以上。夏季,平均季降水量为332.4mm,西北部内蒙地区季降水量较少,在250mm以下,华北

西部陕西、山西季降水量也相对较少,在250-300mm,华北东部季降水量多于西部,东南部季降水量最多,在400mm以上。秋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02.6mm,分布同夏季相似,但大部分地区季降水量多于春季,100m线北移。冬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7.5mm,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在10mm以下,安徽和江苏北部一带季降水量超过50mm。 春季夏季 秋季冬季 图3.3 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 3.1.2 降水年内分配 根据华北各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区域平均方法建立华北地区月降水量序列。华北降水以7月最多,8月次之;1月最少,12月次之。华北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夏季三个月,降水量达332.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冬季各月降

古诗清平乐六盘山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六盘山翻译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前言】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该诗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七日的《光明日报》。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中,在六盘山前击溃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部队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935年10月下旬,顺利到达陕北。 《清平乐六盘山》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注释】 ⑴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⑵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⑶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⑷六盘山: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1935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⑸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漫卷:任意吹卷。 ⑹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⑺缚住:擒住。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此处借指蒋介石的反动派,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翻译】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1935年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Org/b/8350。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935年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

落叶松的种植【落叶松种植技术】

落叶松的种植【落叶松种植技术】 目前落叶松造林是我省主要树种.需求量大.其苗木的生产技术对提高苗木质量是关键环节。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培育优质壮苗是保证造林成活率,实现林木速生丰产的关键。一、形态特征高大落叶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暗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状裂开,叶线形,长2-3cm,在长枝上螺旋状单生,在短枝上簇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球果卵圆形,长约2-3.5cm,径约2cm,种鳞26-45片,背面光滑无毛,边缘不反曲,苞鳞短于种鳞,暗紫色;种子灰白色,有褐色斑纹,有长翅。5月开花,当年10月种熟。 二、生物学特性喜光性强,幼苗喜群生,较耐庇荫。喜湿润凉爽气候,在年降雨600-900mm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喜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土壤,在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等山地棕壤上生长最好。根系发达,抗风力较强。有一定的萌芽能力。在相同条件下比云杉、油松、华山松等生长都快。具有适应性强,成活高,生长快,干形直,材质优良的特性。落叶松材质坚实,耐湿耐腐,容易加工。树皮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树形美观、耐烟力强。 三、采种处理 每年9月采球果,将球果露天摊晒翻动,2-3天自然嘣出,将筛选后的种子适当干燥,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

四、整地深翻 4月上中旬选择地势平坦、土层疏松深厚、通透性良好的肥沃 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的圃地做高床。床的规格以4×1.2米 为宜,底肥施腐熟粪3吨/667平方米,深翻30厘米,将土块打碎,将石块草根耙出,不能有直径超过1厘米的土块石砾,以防出苗时压苗和日灼。灌足底水。 五、土壤消毒 在翻地时,把75%:H氯硝基苯、40%多菌灵粉剂或40%敌克松粉剂或1%硫酸亚铁粉剂以400克/667平方米拌入土中翻匀。 六、育苗 1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10天,将贮藏的种子取出,按1:3的比例混入河沙(河沙的湿度以用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放入事先挖好的沟中(沟深80cm、宽1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先在沟底铺一层15cm厚的湿沙,每 隔1m竖一株秸把,再把混拌湿沙的种子填入沟内,填至距地面15cm

华北树种

华北或本土宜栽植物 乔木 华北落叶松 分布:产于河北、山西;北京百花山、灵山及河北小五台山海拔2000--2500米,河北围场、承德、雾灵山等海拔1400--1800米,山西五台山、恒山海拔1800--2800米等高山地带。此外,辽宁、内蒙、山东、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有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强阳性树,性极耐寒。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 华山松 分布: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阳性树,但幼苗略喜一定庇荫。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多在15℃以下,年降水量600—1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0%。耐寒力强,在其分布区北部,甚至可耐—3l℃的绝对低温。不耐炎热,在高温季节长的地方生长不良。喜排水良好,能适应多种土壤,最宜深厚、湿润、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不耐盐碱土,耐瘠薄能力不如油松、白皮松 白皮松松属 生长习性:为喜光树种,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肥沃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喜光、耐旱、耐干燥瘠薄、抗寒力强,是松类树种中能适应钙质黄土及轻度盐碱土壤的主要

针叶树种。在深厚肥沃、向阳温暖、排水良好之地生长最为茂盛。对二氧化碳有较强的抗性。白皮松一般多用播种繁殖。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 赤松 生长习性:性喜阳光,强阳性,耐寒,耐干旱,要求海岸气候,深根性,抗风力强.耐贫瘠土壤,抗病力较差,在松干蚧(Matsucoccus iaponicus)危害地区——辽东半岛,大面积死亡。但也有毫未感病的抗松干蚧类型,并已引起当地技术人员的注意。今后可以从抗病育种方面深入研究。 适应地区:华东及北部沿海地区、北亚热带落叶、长绿阔叶混交林区东部 长白松(美人松) 分布范围: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油松 分布范围: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朝鲜亦有分布。 生长习性:为阳性树种,浅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集安市岭南分布较广

从落叶松根中提取二氢槲皮素可研报告

从落叶松根中提取二氢槲皮素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1.1项目名称:大兴安岭林区从落叶松中提取高纯度(95%以上)二氢槲皮素可行性研究 1.2拟建规模:年产二氢槲皮素30吨 1.3建设性质:新建 1.4建设地点:加格达奇工业园区 1.5项目设计依据:专利发明 1.6项目设立的宗旨:一是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低碳、环保、节能等特点,属节能环保类。二是项目所使用原料为,100年以上兴安落叶松的根部高度0-100厘米部分,主要存在于原条墩根中,少占用木材,属废物利用。三是项目属高科技,产出比大,消耗原料少,产值利润高。四是开创大兴安岭以兴安落叶松为原料,生产林化产品的新纪元。 1.7经营范围: (1)范围:主要生产95%高纯度二氢槲皮素;同时生产副产品阿拉伯半乳聚糖、落叶松油 (2)规模:年产30吨二氢槲皮素;200吨阿拉伯半乳聚糖;50吨落叶松油 1.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二、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项目背景 二氢槲皮素又称花旗松素或紫杉叶素,属维生素p。是一种二氢

酮醇类化合物。俄罗斯和美国药典中都收录有二氢槲皮素。二氢槲皮素在植物中的含量偏低,主要植物资源是西伯利亚落叶树(花旗松),多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其他地区少见。或有通过化合物合成的二氢槲皮素,因程序复杂,成本较高,无法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目前中国医药领域所使用的二氢槲皮素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和美国,因为供需差距较大,价格较为昂贵,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它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氢槲皮素在落叶松中的含量约在0.3~5.7%左右,二氢槲皮素最早由日本学者Fukui从针叶植物Chamaecyparis obtusa(Sieb. et Zucc.) Endl.叶中提取出来,为一种葡萄糖苷的苷元。随后他又研究了它的 3-O-葡萄糖苷在针叶植物中的分布以及细菌存在下苷键的水解。以后又有人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出二氢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植物中以苷元或苷两种形式存在。 美国专利(US2744919A)介绍了用水或极性稍大的醇或酮从树皮中提取二氢槲皮素,减压浓缩溶剂得到一种含有单宁、糖类和有色物质的粗提物,然后用低极性的醇、酮或醚萃取,脱除溶剂后的膏状物用热水进行结晶纯化制得二氢槲皮素粗品。此法溶剂萃取后得到的浸膏溶液含有较多杂质,在结晶的过程中纯度提高不明显且结晶次数较多。 俄罗斯专利(RU2184561C1)介绍了一种以落叶松木粉为原料提取二氢槲皮素的方法,将木粉与有机溶剂混合加热到110~120℃提

周至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周至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31T13:03:20.5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作者:王红艳 [导读] 非汛期及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平均值的线性变化趋势及暴雨发生规律。为今后该区域的降水量分析,防汛抗旱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红艳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周至 7104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周至县黑峪口站62年的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了汛期,非汛期及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平均值的线性变化趋势及暴雨发生规律。为今后该区域的降水量分析,防汛抗旱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降水量;趋势;特征 1 研究区概况 周至县地处关中西部。距西安市区6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9′-108°37′,北纬33°42′-34°14′;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周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季暖气团渐强,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天气炎热,暖湿气团凝云致雨,多雷暴,间有冰雹。秋季连阴多雨。本文分析周至县黑峪口站62年降水变化特征,以进一步认识该区域降水规律,为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与方法 2.1站点选择与数据来源 周至县共设有雨量站12个,各雨量站降水资料起始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之后,因考虑到其他站雨量资料系列不够或缺测时间较长,所以本文在分析中选用1956-2017年系列长度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黑峪口站降水观测资料。对于黑峪口站在1956-2017年缺测年份,采用水文学中常应用的客观插值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插补。 2.2研究方法 四季时段按气象部门的标准划分,即春季3月-5月,夏季6月-8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次年2月。定义日降水量≥50mm为一个暴雨日数;暴雨量/暴雨日数为暴雨强度,年暴雨量占年总降水量百分比为暴雨贡献率。本文采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降水量变化趋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 3.1.1降水年际变化 黑峪口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1mm,降水最多的年份是2011年,降水量1269.0mm;最少年份1995年,降水量为340.6,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928.4mm。其他多雨年份分别为1983年1242.6mm、1958年1210.1mm;少雨年份为1997年481.5mm、1977年497.5mm。降水量负距平值在-460.4-- -1.0之间,正距平值在11.3-468.0之间。在61年中有31年的降水量大于平均值,30年的降水量小于平均值。年降水量最大值为平均值的1.6倍,最大值为最小值的3.7倍,这些数据均反映了周至县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1 黑峪口站年降水量变化趋势1956年--2017年 图2 黑峪口年降水量累积距平曲线1956年-2017年 从图1可以看出,1956-2017年黑峪口站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呈现“增加一减少一增加一减少”的波动形态,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中,M=1.34,绝对值小于1.96,表明周至县在60年来的降水中呈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的速率约为7mm/10a。60年代平均降水量为850.7mm,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70年代平均降水量为745.6mm,小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到了80年代降水量显著增加,平均降水量为835.6mm,大于多年平均值;90年代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降水量675.5mm,再次小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降水量有所

落叶松的基本知识

落叶松的基本知识 落叶松(Larix spp.)为松科落叶松届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的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很广,它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落叶松在我国北方地区天然分布和人工栽培的主要有兴安落叶松(Lgmelini)、长白落叶松(Lolgensis)、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入朝鲜落叶松(L.olge,~s var.koreana)。 形态:落叶松树种,寿命长,树干高大通直,高可达30—40米,胸径达0.8—1.0米,生长非常迅速。人工造林5年可郁闭成林,郁闭后高生长年平均80—100厘米,径粗生长达1厘米,旺盛生长期延续20年左右。树冠尖塔形,1年生枝淡褐色,叶线形,球果卵形或卵圆形,每球果具种鳞16—40枚,种鳞排列较紧密,种子有翅,球果宿存。 习性:落叶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但落叶松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但落叶松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长,但生育不良。落叶松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用途: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落叶松的开发及应用 落叶松属林木在我国有10余种,有林地较广,蓄积量较大,东北最多。据统计,落叶松林木的蓄积量在东北占林区针叶林总蓄积量的39.4%;占黑龙江省用材林蓄积量的23.6%,其中大兴安岭林区占用材林总蓄积量的67%。落叶松对恶劣气候及病虫的抵抗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森林资源丰富。 落叶松天然耐腐性强、边材狭、木材色差较大,节子较多,防腐处理困难,切削不易,切面颇光滑,油漆胶合性能不良,握钉力强,但易劈裂。 落叶松是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充分利用落叶松的特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发落叶松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必将对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落叶松为原料应重点研究开发以下几种产品: 1、发展制浆造纸业。落叶松同其他阔叶材相比木纤维长,纤维的长宽比大,管胞壁厚,生产的纸张具有较高的强度、拉力,耐破指数高。由于落叶松纤维间结合比较紧密,较适合碱法制浆。用落叶松生产纸浆,大部分用于生产本色木浆、从泥袋纸、牛皮纸等工业包装用纸及各种高档箱板纸的面浆。发展造纸可推动林纸一体化发展,促进建设优质速生林基地,发展木浆造纸,也符合国家林纸结合的基本政策。 2、生产高密度纤维板。落叶松木材纤维长,热磨浆纤维得率高,是制造高密度纤维板的最佳生产原料。高密度纤维板的投资较少(相对造纸),原料消耗少,三立方米木材可生产一立方米高密度板,环境污染小,只是在制胶和热压工序中产生少量的废水和废气,只要稍加处理就能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不需要专门的废物处理设备。 3、生产均质刨花板产品。均质刨花板投资少,污染小,特别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均质刨花板己经投入生产,这种刨花板作为刨花板家族中的新成员,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的刨花板新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其芯层采用了较细的刨花,表层的刨花也更加细致,因而使整个板材的结构比较均匀一致,表层与芯层的区别较小,板面和板边更加细密,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较普通刨花板有很大提高。据预测,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摘要: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图表,分析陇南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降水变化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气象灾害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陇南是农业地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果安全,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陇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现在讨论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人们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温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而在小地区也已经凸显。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陇南是一个资源丰富,气候怡人的山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陇南气温变化特征 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俗话说:“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象站的资料,对陇南、四季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呈现北方增暖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平均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并在陇南东南部方地区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日较差亦均呈下降趋势,并以冬季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步伐,即50年来主要的变暖均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均在90年代。 据统计2010年1月,陇南市各县(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2-3℃,是陇南市有气

我国降水量及特征原因

中国降水—— 1引言: 大家在被北京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夏秋降水多,而冬春降水少的城市。 今天,我们就通过读图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中国的降水特征。 2空间分配: A.首先来看这张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它显示的是中国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 B.我们先来看一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如这种颜色表示。。。 C.然后看图,一眼看去,很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颜色整体上是由蓝向绿过渡,那么可以看出降水量的一个分布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不断减少。 原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D.我们再看,图中有两个极值—— 一个位于台湾的火烧寮:它的年降水量达到8408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另一个位于我国的南疆托克逊,年降水量仅达5.9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E.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几条比较重要的等降水量线—— 首先是中间的这条,表示的是800mm的等降水量线,那么,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发现,这条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等降水量线和很多自然要素界限吻合。

再来看看稍北的400mm等降水量线,它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阴山、吕梁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终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 这条线东南气候湿润,适宜森林生长,是我国主要农耕地带; 此线西北气候干旱,为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牧区。 而200mm的这条则是沿着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是草原 和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B.在时间上: 1.年内变化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越往北部集中性越强。雨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此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大。 年内降水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下图所示) (原因): a.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 b.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影响降水的因素: a.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50度,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陆; b.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离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大;

落叶松介绍

落叶松介绍 落叶松为耐寒、喜光、耐干旱瘠薄的浅根性树种,喜冷凉的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有—定的耐水湿能力,但其生长速度与土壤的水肥条件关系密切,在土壤水分不足或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的立地条件下,落叶松生长不好,甚至死亡,过酸过碱的土壤均不适于生长。落叶松通常形成纯林,有时与冷杉、云杉和耐寒的松树或阔叶树形成混交林。 落叶松树干端直,节少,心材与边材区别显著,材质坚韧,结构略粗,纹理直,是松科植物中耐腐性和力学性较强的木材,适宜作建筑、电杆、桥梁、舟车、枕木、椿木、矿柱、家具、器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材用。 落叶松,属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90厘米。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皮沟深,纵裂成片状脱落,落痕为紫红色;折断后断面深褐色;肉皮淡肉红色。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黄白色微带褐色,心材黄褐至棕褐色。年轮分界明显。 落叶松喜阳光,对水分要求较高,适应性较强,在泥炭沼泽地、极干燥山坡均能生长发育。在排水良好、上层肥厚的缓坡地长势最佳。 木材略重,硬度中等,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至红褐色,有树脂,耐久用,可供土木工程、器具、枕木、电

杆、造纸等用。树干可提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 落叶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但落叶松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但落叶松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长,但生育不良。落叶松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还可以制作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由落叶松属木材用水或稀碱液浸提加工而得,属低粘度高分散性树胶,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等。

落叶松种植技术

落叶松种植技术 落叶松是松树的一种,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中国东北、内蒙古林区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天然分布很广,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落叶松种植技术吧!

落叶松栽培价值 落叶松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也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由落叶松属木材用水或稀碱液浸提加工而得,属低粘度高分散性树胶,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等。

落叶松生长习性 落叶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长,但生育不良,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老爷岭、长白山、辽宁西北部、河北北部、山西、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四川北部、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新疆阿尔泰山及天山东部,常组成大面积单纯林,或与其他针阔叶树种混生。

落叶松种苗培育 1、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千克,深翻30厘米,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厘米,宽1米,床间距25厘米。 2、种子处理:落叶松种子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厘米,宽50厘米,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3、播种技术: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5千克/平米,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厘米,沟深1厘米,播后覆盖1厘米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4、苗期管理: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虫害是蛴螬和蝼蛄两种,在种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防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