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莫龙

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对于本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老龄化是本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之一。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佐证类似的判断:“人口老龄化将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构成巨大挑战”(OECD, 2005);“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将决定它能否变成一个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Jackson and Howe, 2004)。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则是妥善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人口发展战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战略。确立和实施本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正在于如何科学地评估中国已经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并将其与人口规模压力比较,进而在解决“人口太多”和“人口太老”这对关键而两难的问题中寻找平衡点。近年来围绕“中国是否‘未富先老’”进行的激烈辩论(《人口研究》编辑部,2006;2007),彰显了科学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压力的重要性。

通过定量地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而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是本文的创新尝试。在本研究中,我们不打算按照传统的方法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直接测度和评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实际上,即使在老龄化出现较早和对老龄化研究更为深入的发达国家,由于老龄化经济社会影响的复杂性,这类研究也颇为困难、进展有限并且存在争议(Henripin et Loriaux, 1995)。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宏观而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两者之间的不协调性。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进程越是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形成的经济社会压力就越大。因此,通过测度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压力。本文只讨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鉴于经济发展在整个人类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是全面认识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压力的基础和关键。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对这一关系进行定量评估则一直是人口学的难题。本文建立的方法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近期发布的更可比、更可靠和时间跨度更大的各国人口与经济数据,使定量地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而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成为可能。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首先建构一个定量测度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和相应的指标,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最新人口与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本文对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这项研究将回答如下重要问题:中国真的已经“未富先老”了吗?程度如何?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否仍将超前于经济发展?趋势和程度如何?即将出现的高速人口老龄化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如何?差异有多大?这些差异对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有何影响?不同生育政策选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

1 方法和数据

1.1 方法

以往的研究提示: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例如,世界银行(1995)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分析的100多个国家中,存在“199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显著趋向。实际上,这种关系不是伪相关,相反,它可以从人口老龄化动力学得到理论解释。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已经证实,人口老龄化的原动力是死亡率特别是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死亡率下降还是生育率下降,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发展密切正相关。

我们利用最新数据进行的更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表明,上述规律不是个别年份或者部分国家的偶然现象。图1描述了2007年人口超过500万的104个国家(地区)① 关于当年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与人均GDP这两个变量的散点分布。其中的三项式回归曲线有很高的吻合度(R[2]=0.749),可以被看作2007年这104个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和以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特征是: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的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往往也越高。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836,为高度正相关。对历史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这104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上述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在1980~2007年每年都保持在+0.787~+0.884之间(其中1982年以后更是一直保持在+0.830以上)。也就是说,在世界范围内和长达28年的时间里,上述两个变量表现出稳定的高度正相关关系。

以上事实给我们以启示:既然这两个变量的数量关系具有稳定的高度正相关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可以用曲线型回归曲线加以表征和描述,那么就可以把接近这个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判定为同步型,即相对于各国一般规律而言,该国的人口老龄化完全或基本同步于经济发展;把显著超越(高于)或落后(低于)这个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分别确定为超前型或滞后型,即相对于各国一般规律而言,该国的人口老龄化分别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发展;用一个国家的散点与这个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接近程度来反映该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见图1)。

其余变量的定义同上(参见图1)。

(2)指数AECI的含义及应用

指数AECI反映的是,和基准年世界各国的一般规律相比,某一国家在某一时点以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代表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与以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的协调程度。指数AECI的几何意义是:其绝对值等于各国上述两个变量的散点分布图中散点与回归曲线的垂直距离;散点位于回归曲线上(下)方时,AECI分别取正(负)值(见图1)。当指数AECI≥1时②,人口老龄化为超前型(即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AECI的值越大,超前程度越高;当-1<AECI<1时,人口老龄化为同步型(即老龄化完全或基本同步于经济发展),AECI的绝对值越小,同步程度越好;当AECI≤-1时,人口老龄化为滞后型(即老龄化滞后于经济发展),AECI的值越小,滞后程度越高。

(3)新方法的意义、可靠性及局限

和以往的方法不同,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鉴别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类型,还可以度量协调的程度。协调性的可量化使比较各国(各地区)或同一国家(地区)在不同时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及其由此形成的经济压力成为可能。

除了本节前面已陈述的理由,本文提出的新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还体现在其原理之中。我们在构思这个方法时受到中国“未富先老”论断的启发。该论断自1986年提出以后,尽管在方法论上存在局限(李建民,2006),仍被学术界大量采用和普遍认可(《人口研究》编辑部,2006;2007)。本研究的结果也将印证这一论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论断的原理具有合理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和中国“未富先老”论断的原理是一样的,即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来判断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对的协调性。所不同的是,中国“未富先老”论断是通过将中国开始出现老龄化或开始进入老年型人口时的经济水平和部分发达国家在经历相同人口转变时的经济水平比较,得出中国在上述时点已经“未富先老”的判断;而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则是通过将中国的情况(包括老龄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情况比较③,判断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点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类型,并且对协调程度进行动态量化。

从指标的构造可以知道,用这一方法测定的某个国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而言,人口老龄化相对的经济压力的大小,具有相对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并不能直接用来判断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人口老龄化客观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积极的、正面的,还是消极的、负面的。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使用两个指标的数据:人均GDP和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其中,除特别说明外,GDP均采用按购买力平价(PPP)及2005年不变价计算的GDP(国际美元)。这一选择是为了保证各个国家(地区)、各个年份GDP数据的可比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使用的近期公布的各国历年GDP数据可以支持这一选择。

1980~2007年各年各国的人均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的《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World Bank, 2008a)。2007年,世界银行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统计局合作,对各国历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进行了重新核算,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GDP调整幅度较大(World Bank, 2008b)。我们采用的是被世界银行认为更为可靠和可比的调整后的数字。200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国家统计局,2008)。 2008~2050年各有关年份中国的人均GDP为预测值。为此,我们采用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 2008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Maddison, 2007)和美国投资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Qiao, 2006)等机构关于中国2005~2050年GDP增长速度的最新预测。利用这些预测及世界银行有关中国2005年GDP的数据,我们推算出中国在未来有关年份的GDP总量,作为上述机构的预测结果。另外,我们还采用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智库(EIU)关于2030

年世界70大经济体④ 人均GDP预测(EIU, 2008)。

1980~2050年各年各国的人口总数及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来自联合国《1950~2050年世界人口估计和预测(2008年版)》,其中的预测值为中方案的预测(United Nations, 2009)。

2 结果和分析

2.1 关于中国是否已经“未富先老”的定量分析(1980~2007年)

我们对1980~2007年历年世界各国的系统数据所做的定量分析证实:邬沧萍教授在1986年提出并在随后20多年里被大量采用的中国已经“未富先老”的判断是正确的。1980~2007年各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AECI一直保持在1.9~2.8之间,人口老龄化属典型的“超前型”。中国人口老龄化在这一时期的这一重要特征可以从图1

直观地观察到。图中,中国1980~2007年折线完全位于回归曲线之上并显著偏离回归曲线。

我们的分析还发现: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在世界各国中是突出较高的,但不是最高的。2007年中国的AECI指数为2.3,在人口超过500万的104

个国家中(AECI在-10.7~9.7之间)居第13位。其中,乌克兰(9.7)和保加利亚(8.7)等五个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超前程度远远高于中国。日本(4.8)、意大利(4.5)、德国(3.5)和俄罗斯(3.3)等国家的超前程度也高于中国。这一特点也可以从图1直观地观察到。

从另一角度看,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人口超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07年,在所有人口超过500万且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的53个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均GDP为5046美元)的AECI指数(2.3)高居第1位,远远高于绝大多数其他国家(大都在1以下)。

2.2 未来中国人口超前老龄化的趋势(2007~2050年)

根据中国政府确定的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和各主要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对中国2007~2050年GDP总量(或人均GDP)的预测以及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数据来源详见本文第1节),我们展望了2007~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变动趋势。其中,图1反映的是预测期内中国的情况与104个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国家(地区)2007年的实际状况及

其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比较;图2则是预测期内中国的情况与世界70大经济体2030

年的预测值及其一般规律(回归曲线)的比较。图1、图2中,中国1980~2007年趋势线为实际观测值,而2007~2050年趋势线为我们取各权威机构预测值的中间值做出的中方案预测。

图2 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世界70大经济体*2030年展望暨中国2007~2050年趋势

注:指除台湾地区(数据从缺)外全部2007年GDP总量居世界前82位且2030年人口预计超过500万的70个国家(地区)。

资料来源:各国2030年预测:United Nations(2009), EIU(2008);中国2007~2050年预测:同图1

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变化趋势有如下特点:

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很可能将在整个21世纪上半叶都继续超前于经济发展。无论是采用对未来中国人均GDP的高位预测还是低位预测;无论是与各国2007年的实际观测数据比较,还是与各国2030年的预测数据比较;无论是在104个人口大国中比较,还是在世界70大经济体中比较,都可以得到上述基本判断。这一特点直观地反映为,无论在图1还是在图2中,中国2007~2050年的可能趋势线都显著位于回归曲线上方。

第二,中国人口超前老龄化的强度有升高的趋势。分别以2007年和2030年为基准年进行的回归分析都证实了这一点。无论图1还是图2中,中国的可能趋势线与回归曲线的垂直距离,即人口超前老龄化的强度,在1980~2040年都表现出随时间推移而加大的趋势,这一趋势在2020~2040年尤为明显。

第三,到2030年,中国可能仍将是世界上人口超前老龄化程度突出较高的国家,但仍不是最高的。2030年,在世界70大经济体中比较,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为3.2⑤,居第13位,低于日本(9.8)、意大利(7.5)、新加坡(7.2)和保加利亚(6.6)等12个国家,但高于其余57个国家(绝大多数在2以下)。

第四,到2030年,中国可能仍将是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更低或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中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30年,在全球70大经济体中,预计有25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2万美元(中国为18074美元)。在这25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并且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3.2)高居第3位,仅低于斯里兰卡(6.3)和越南(4.8),显著高于其他22个国家(都低于2.2,平均为-0.4)(图2)。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中我们已观察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在2007年也具有这一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长期具有的这一特征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第五,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将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无论图1还是图2中,中国1980~2050年的可能趋势线与回归曲线的垂直距离都在2040年达到最大值⑥。换言之,如果本文中的预测成为现实,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将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急剧增加,到2040年前后达到高峰。据计算,以2007年104个国家的情况为基准计算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2040年(6.6)将是2007年(2.3)的将近3倍。

第六,本世纪40年代初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之大有可能超过发达国家迄今为止在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时所面临的压力。一方面,据我们计算,无论在2007年还是在2030年,日本和意大利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最大(反映为AECI指数最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据我们的中方案预测,本世纪40年代初中国的人均GDP将接近或达到这两个国家2007年的水平,而届时中国的老龄化水平将高于这两个国家2007年的水平(图1)。不

过,中国并不是唯一将面临这一严峻挑战的国家。例如,2030年前后,保加利亚和古巴就

将先于中国处于类似的境况(图2)。

第七,随着经济长期较快的发展和老龄化高峰的度过,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趋于缓和。这一点可以从AECI指数(趋势线到回归曲线的垂直距离)在这一时期的走势及其与其他国家情况的比较反映出来(图2)。需要注意的是,实现这一前景的必要条件是,中国经济能够在已经高速增长三十年的情况下再持续较快地增长四十年。换言之,为了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我国将面临比其他国家更大的经济增长压力。

2.3 高速老龄化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特殊的快速性(Mo, 2002)。据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将出现在2016~2038年,期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从10%快速地上升为21%。发达国家平均需要55年完成这一老龄化过程,而中国将只需要22年(United Nations, 2009)。

大量的人口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高度和过快的人口老龄化有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正因如此,很多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都把即将出现的人口快速老龄化作为本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不利因素(例如:Jackson and Howe, 2004; OECD, 2005; Qiao, 2006)。

以下我们通过分别比较中国和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估即将出现的高速人口老龄化对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首先,多数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测普遍都判断中国经济在本世纪上半叶将持续增长,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这种长期持续的高经济增长为人类历史所罕见。尽管如此,特别迅速的人口老龄化仍将使中国面临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大压力。人口快速老龄化高峰期(2016~2038年)之后将出现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高峰期(2040年前后),说明了二者的关联性。如果经济增长受阻而低于预期,老龄化的经济压力将更大,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也更大。

其次,和其他主要新兴发展中大国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特征十分突出。据计算,1980年至今,处于相同或相近人均GDP时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中国都高于所

有五大新兴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如果和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韩国⑦ 比,差距更为显著。今后,随着人口加速老龄化,中国崛起过程中的这一不利人口条件将更趋不利,到2040年前后特别突出。

再次,本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前期,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压力将有可能大大高于主要发达国家达到相同或相近经济发展水平时面临的老龄化经济压力。数据分析显示,这一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水平将显著高于所有西方七大工业国(美、日、德、英、法、加、意)以往在人均GDP达到相同或相近水平时的老龄化水平。

综合上述,即将出现的特别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将有可能构成削弱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不利人口条件,尤其到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前期最为突出。

2.4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地区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很大,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也很大(Mo, 2002)。两者并存使人们有理由猜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地区差异很大。我们的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猜想。

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的情况与同年世界上人口超过500万的104个国家(地区)的情况比较发现⑧,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普遍显著高于大多数人均GDP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地区),其中许多省区(如重庆、四川等)高出的幅度还非常之大。

进一步的计算发现,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属两种类型,协调指数AECI差异很大。绝大多数(29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老龄化属超前型,其中包括:重庆(6.8)⑨、四川(6.4)、安徽(6.0)、湖南(5.5)、陕西(4.8)、湖北(4.8)、贵州(4.7)、广西(4.7)、江西(4.4)、辽宁(4.1)、海南(4.0)、甘肃(3.6)、福建(3.5)、黑龙江(3.5)、江苏(3.4)、云南(3.2)、吉林(3.2)、河北(3.1)、山东(2.9)、河南(2.5)、上海(2.4)、浙江(2.4)、西藏(2.2)、山西(2.1)、青海(1.8)、内蒙古(1.7)、新疆(1.6)、宁夏(1.5)和天津(1.4)。另有两个省市的人口老龄化属同步型:广东(-0.3)和北京(-0.5)。

前面我们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与各国比较时发现,中国面临强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这里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多数省、市、自治区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甚至更大。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最高是重庆,其协调指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

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尤其值得注意。2007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中有7个省、市、自治区的AECI指数高达3.2~6.8,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表明这些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非常之大。今后,这种状况还有可能加剧。据预测,除西藏外,西部其余1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50年的人口老龄化速度都将高于全国平均速度⑩。到2050年,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平均程度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届时,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十个省区中,西部地区就将占6个(查瑞传、曾毅、郭志刚等,1996)。

2.5 生育政策选择与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

研究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弄清我国目前真实的生育水平。然而,人口学家对此有不同的估计(李建民,2009)。主要有两种判断:一种是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政府和联合国目前都采用这种判断(例如,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7;United Nations, 2009)。另一种是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例如:曾毅,2006;田雪原等,2007;王谦,2008;美国人口咨询局(PRB),2008)。

有鉴于此,我们采纳以下两个方案模拟在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2007~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变动趋势。第一个方案是联合国关于中国人口最新预测的中方案,该方案设计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77略微回升到2020~2025年的1.85,然后保持不变至2050年(United Nations, 2009)。另一个方案是曾毅教授提出并模拟计算的“现行政策不变”方案,其中假设总和生育率从现在起到2012年保持在1.61~1.62,然后分段线性下降为2030年的1.50,2035年的1.47和2050年的1.41(曾毅,2006)。这两个方案分别反映了上述两种对目前生育水平的不同估计,同时也反映了对现行政策不变情况下未来生育率走向的不同估计。

另外,我们把联合国关于中国人口最新预测的(生育率)高方案作为放宽生育政策的上限方案。方案假设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77逐步回升到2020~2025年的2.35,然后保持不变至2050年(United Nations, 2009)。根据这个方案,我国总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本世纪上半叶最大值16.2亿,并继续小幅惯性增长,大大超过《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的目标。考虑到中国人口的规模压力,至少在目前看来,超过这一方案更大幅度地放宽生育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联合国在其预测中将这种可能性设为(生育率)高方案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

以下我们采用本文建构的方法和AECI指数,评估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模拟结果表明(见图3):首先,如果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无论是高方案还是低方案,未来中国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人口超前老龄化。如果目前的生育水平及其未来走向为低方案所估,情势将更为严峻。尤其到203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程

度将远远超过2007年时人均GDP已经达到和中国2030~2050年相同水平的所有国家(11)。换言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本世纪30和40年代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之高,将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尚未出现过的(12)(包括目前最严重的日本和意大利)。

其次,即使采用“放宽生育政策上限方案”,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超前于经济发展这一前景。

再次,和两个“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相比,尤其和其中的低方案相比,“放宽生育政策上限方案”可以显著地改善2030~2050年(即人口超前老龄化高峰期及前后)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而有效地舒缓届时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例如,以2007年为基准年计算的204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后一方案(AECI为4.8)将比前两个方案分别降低27%和48%。由此,我们定量地揭示了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有效性及其可能区间。

图3 生育政策对2007~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影响

*注:图中为2007年全部人口在500万以上并有相关数据的104个国家(地区)的散点分布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2009); World Bank(2008a); Zeng(2006)

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索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路径提供了思路和线索。分析表明,如果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我国2007~2050年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协调性变动的实际路径可能介于前述两个“现行政策不变方案”的模拟路径(折线)之间,而有待探索和实现的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路径则有可能位于该“现行政策不变”的实际路径和“放宽生育政策上限方案”的模拟路径之间。

3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具有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能力(Henripin et Loriaux, 1995)。中国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根本原因在于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不协调性,其中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起基础性、关键性作用。采用我们新构建的方法和得益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近期公布的更系统、更可靠的数据,本文就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增进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核心问题,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基于量化分析,本文获致以下基本结论: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一直显著地超前于经济发展。尽管期内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随着人口在2016~2038年进入长达22年的高速老化期,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趋于加大,并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达到高峰。据测算,无论是2007年还是203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都居世界各国较高水平,而在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则是最高的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在本世纪的现代化过程中将面临强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这一不利的人口条件将有可能削弱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中国在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口要素支持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这种情势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包括半数以上的西部省区)甚至更为突出。运用生育政策杠杆进行调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却有可能显著缓解两者之间突出的不协调性,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

注释:

① 除个别国家因缺乏数据未被列入外,这104个国家(地区)包括了其余全部人口超过500万的国家(地区)。

② 这里和下面分别取AECI=1和AECI=-1作为判定人口老龄化三种类型的分界值系作者根据经验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③ 为了避免人口规模小的国家人口、经济现象的偶然性,除特别说明外,本文只比较人口在500万以上国家的情况。

④ 2007年:EIU对当年82个GDP最高的国家(地区)2007~2030年的经济发展(包括GDP)进行了预测。这里的70大经济体是指上述82个国家(地区)中除台湾(人口预测数据从缺)外全部2030年人口预计超过500万的70个国家(地区)。去掉人口不足500

万的国家(地区)是为了避免人口规模小的国家人口、经济现象的偶然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⑤ 本部分第三、四点中的AECI指数均系在70大经济体中以2030年为基准年计算。

⑥ 对此,在图1中从大约2045年起到2050年无法判断。

⑦ 台湾、新加坡的数据从缺。

⑧ 200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也都在500万以上,因此这种比较具有可比性。

⑨ 括号内数字系以2007年为基准年计算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指数,下同。

⑩ 一般认为,出现这一人口现象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年轻人口外流和生育率转变滞后。

(11) 在图3中表现为中国两个“现行政策不变”方案的折线在2030~2050年都远高于2007年人均GDP处于同一区间的所有国家的散点之上。

(12) 指在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上尚未出现过。

【参考文献】

[1]《人口研究》编辑部.中国“未富先老”了吗?人口研究,

2006;6

[2]《人口研究》编辑部.再论中国是否“未富先老”.人口研究,

2007;4

[3]世界银行.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北

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4]王谦.应用队列累计生育率分析我国生育水平变动趋势.人口

研究,2008;6

[5]田雪原等.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7

[6]李健民.中国真的“未富先老”了吗?人口研究,2006;6

[7]李健民.中国的生育革命.人口研究,2009;1

[8]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

告.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8

[10]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1]曾毅.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2006;2

[12]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Long-Term Forecasts up to 2030. London. EIU, WorldData database, www. alacra. com, 2008

[13]HENRIPIN J. et M. LORIAUX.“Le vieillissement: discours à deux voix”. Population, 1995;6

[14]JACKSON R. and N. HOWE. The graying of the Middle Kingdom: the demographics and economics of retirement policy in China. Washington: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and Prudential Foundation, 2004

[15]MADDISON A. 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 Second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 960-2030 AD. Paris: OECD, 2007

[16]MO L.. “Quel vieillissement démographique pour la Chine?”. dans: I. ATTANé(sous la direction de), La Chine au seuil du XXIe siècle, questions de population, questions de société. Paris: Institut National d'études

Démographiques(INED), Cahiers de l'INED. no. 148, 2002

[17]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OECD Economic Surveys, China, 2005. Paris: OECD, 2005

[18]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PRB). 2008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Washington: PRB, 2008

[19]QIAO H.. “Will China Grow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Washington: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 138, 2006 [20]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8 Re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2009 [21]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8. Washington: World Bank, www. worldbank. org, 2008a

[22]World Bank. 200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Preliminary Results. Washington: World Bank, www. worldbank, org, 2008b

[23]World Bank.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8. Washington: World Bank, www. worldbank. org, 2008c^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中国人口趋势》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 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 分点)。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 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口的老龄化产生了诸多的经济及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能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挑战。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的分析,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的措施和对策。【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 一、引言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

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老龄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

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带来不可回避且深层次的突出矛盾。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总体来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9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1、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一对夫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篇一:20XX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 究报告20XX年2月20XX年人口老龄化研 目录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 (3) 1 、发达国家老龄化程 度 ............................... .. (4) 2、我国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比较 ............................... (4) 二、老龄化背景下各国的养老困境. ..5 1、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6) 2 、我国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7) 三、各国延长退休制度的举措与中国改革现状 (7) 1、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举 (8) 措?…… (1 )美 (8) 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 (2)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3) (9) 法国延长退休年龄的举 措?…… (4) (9) 日本延长退休年龄的举 (10) 2、中国的退休年龄改革困难重重............................... .. (10) 四、未来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取向预

期 (11) 1、选择时点,择机推出延期退休年龄时间............................... (11) 2、率先启动男女同龄退休、女先男后的计划............................... 11 3、小步推进,逐渐提高退休年龄 (12) 4、采用激励式弹性退休方案,提高延迟退休的主动性 (12) 国家统计局20XX年2月22日公布了《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XX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 动年龄人口数量为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个百分点。这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伴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正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若该比率超过14%就称为老龄国家。根据美国统计局对全球人口年龄分布的统计,20XX年全球已进入老龄化的阶段,此后老年人口以年均%的速度递增,预期到20XX年全球65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更是确切的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渡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解决对策,惟此,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点,对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国家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据此,中国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了。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表现的尤为严峻。根据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的介绍,目前,在我国31个省市当中已经有26个省市进入到老龄化的状态。在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的分布也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其实并不是我们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它是世界的问题,甚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这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在代际分配上也会产生某些不公平;在老年人的方面,养老保障和健康医疗是它的两个主要问题。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3. 城乡倒置显著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 即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在城市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农村人口老少比大于城市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 4.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是由于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高干男性,女性人口平均寿命高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差距也就越大。 5.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受生育率降低和寿命增加的共同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将人口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一具国家或地区在一具阶段内老年人口比重别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下面是为您预备的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供大伙儿参考和借鉴噢!希翼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别断,敬请关注!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差不多进入老龄社会,许多进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进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别仅是中国自身的咨询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进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以后中国老龄咨询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事情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差不多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xx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xx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展带来了深刻妨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xx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差不多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普通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xx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因此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进展严峻滞后,难以满脚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日子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进展缓慢的咨询题,别能满脚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都市相比,农村老龄咨询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并且,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时期,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重。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时期,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埋伏生长,人口老龄化不过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不过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进展,这些压力的妨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121?人口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周战超 内容j是要:本文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特征,分析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原因,并针对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19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地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在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同时,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快速增加,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l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 人口老龄化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能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挑战。如在退休年龄的规定上具有刚性,造成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等等。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特征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老年绝对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 1.中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将降为1/7。然而,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老龄人口总数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中国今后50年内的老龄人口数仅受这一时期内死亡率的制约,根据中死亡率来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从1990年的o.67亿增加到2030年、2050年的2.32亿与3.31亿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现状 1.我国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 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

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2.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3.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及对策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国仍然缺乏完善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对我国 21 、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带来冲击,试图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改革之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策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内涵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2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现状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1973 年以来, 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1990 年总和生育率为2.31, 这 20 年的降低量占到 1950 年以来的40 年的降低量的 99%。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是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都促使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 前者使年轻人口比重下降,相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而后者使人口的整体寿命延长, 绝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在 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最大的一年。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到2010年中国老年人已占全世界22%,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4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2.76%,其中80岁以上高龄达到1300万。公报指出,目前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200元,惠及4700余万人。 1.3 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已转变为老年型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转变为老年型人口。与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进展相对比较缓慢。不过,随着80年代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大幅度进步、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生育率水平的稳定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现阶段呈现出迅速加快的态势,其老龄化增长速度和老年人口增长规模出现了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200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 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7.7%,按照国际老龄化评判标准之一,我国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①。由表一2000-2050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趋势速度之快。就我国而言, 人口老龄化进程始于 20世纪 60年代中后期,然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未曾出现过的严峻且正在快速进行中的老龄化现状。在 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表一 200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Population Division 2003,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2 Revision,New Y ork. 转引自张运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2005。 2.我国人口老龄化特殊性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两高三大特征: 2.1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 从目前的7%增加到2050年的23%左右。人口老龄化显现出推进速度迅速的特点。世界上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一般需要50-100 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 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要相对晚,但是近 20年来其推进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195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仅占总人口的 4.41%,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增长模式。到了改革之初的1982年,该指标上升到 4.91%,近 30年内仅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进入1990年,我国人 ① 国家统计局 2 0 0 5年全国1 % 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China's Population Aging(英语美文)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China's Population Aging 英语美文 Chinese Senior Citizen提纲1.中国已成为老龄化国家。2.老年人的生活现状。China has become a country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old people. By old people we usually mean persons over the age of sixty. We often call them senior citizens instead of old men to show our respect. 中国已经变成一个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国家。我们通常把年纪超过六十岁的人称为老年人。为了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我们经常称他们为退休者而不是老年人。Most senior citizens retire or no longer work full-time. They usually live in their own houses not far from their children's, while the children of a few senior citizens have gone abroad and work or study far beyond the oceans. For certain senior citizens, tile years after retirement are not very enjoyable. First, they feel that their lives lose meaning for being at home all day. In addition, they may feel lonely, especially those without children around. Moreover, they becom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ir health, as they grow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10预防陈欢2010223641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江泽民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方针后,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西方世界历史在2007年达到颠峰,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极赋挑战性的,也是非常棘手的。能否处理和解决好此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下个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加快解決 Abstract From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to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 jiang zemin put forward "all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China's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fast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life level. But the western world history in 2007. It reached its peak,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ppear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spirit material further security, life expectancy gradually backward dela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have problems arise. Such a question for a developing nation, it is vastly challenging, is very difficult. Can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ur country achieving a goal down the key.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Speed up solve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10%6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酌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而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04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0.97%。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二.中国人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上升到2000年的8811万,占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将会日趋明显.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步伐趋快性,趋多性。 2.老龄人口的“贫富差距”性。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富人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艮好的医疗设备,也有比较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而贫民则沒有这些保障,平均年龄和富人相比就相对要低得多. 3.老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发展地区高于落后及发展中地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老年人口集聚的现象。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中国以如此快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一是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 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 ,我国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 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 此外,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的直接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二是影响结构调整。 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

从而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个体的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一般是在40岁达到顶峰,此后明显下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将快速上升,到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三是影响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在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几个变量中,资本和劳动力都难以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下降通道,剩下的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创新上做文章。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 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老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意愿不是那么强了。 四是带来更多的挑战。 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 据测算,到期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