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楹联与书法》

《楹联与书法》

《楹联与书法》
《楹联与书法》

楹联与书法

楹联又称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古老文化艺术,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是艺术化的书写,它的产生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从民间书写到精英书写,最后二者并存共荣的过程。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初期,许多好的书法作品都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甲骨文、石鼓文、金文、秦篆、汉碑各有千秋,但并未表现出明确的书法家主体意识,书法更多的流于一种书写技艺。古往今来,楹联与书法密不可分,书法是楹联的载体,楹联是书法的重要内容。楹联书法,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一样,是书法家惯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它是由书法和楹联相结合的艺术,把平面的楹联语言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传统观念中楹联被认为是雕虫小技,登不上大雅之堂,不可与诗词这些正宗的文学相提并论,楹联书法研究更是萧条冷落,罕有人问津。书法艺术的书写在过去多注重实用性,所以对作品表现形式不是太讲究,主要形式是条幅、长卷、横额、册页、扇面等。然而实际上,楹联与书法地结合在历史的长流中终于被证明是殊族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的结合,书法在楹联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楹联地位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使书法艺术增添了一种新鲜多姿的书写形式。

在楹联还在雏形的时期,可以说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就已经有自己成熟完善的体系了。究竟楹联书法这种书法形式发端于何时?书法与对联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沈鹏先生致孟繁锦先生的一封信,回答了上述的问题。沈鹏先生在信中言道:

“大概可以说,楹联从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起便是与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实用性。”还说:“楹联的诗学、文学性质,对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审视和评品一幅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所以说,楹联书法,是书法和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

对联产生初期,种类只有春联,当时还只是写在桃木板上。到了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在纸质绞绢上的楹联书法。从传世的墨迹看,书法楹联初起于晚明,如张瑞圈、德清、米万钟等;清初承其余绪,如王时敏、王铎、傅山等。兴盛于清代中期,如金农、刘埔、邓石如等,晚清时期则百花齐放,大凡能书者,均有楹联行世,洋洋大观。

当楹联融入书法这一形式时,给书法本身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楹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法创作的形式,而且使明清的这些文人开始思考,将书法以楹联和中堂的形式开始悬挂应用于室内的装饰。这一尝试是书画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使得书画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书画的地位由仅仅的书写提升至欣赏和展览。书画由仅仅的手上把玩提升至悬挂展览于公

众。书画创作由仅仅的自我娱乐提升至彰显主人的品味。同时。楹联书法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的书法创作形式的出现,书法由整张整幅、书信手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格式。书写的方法、内容、章法乃至用笔必然就会受到影响,其中章法所受的影响尤为显著。

楹联书法的章法和手札、中堂的章法迥然不同,其形式又分为长联、短联、龙门对等,由两张长条幅的纸张构成,上下两联要求字与字相互对应,浓淡相见,相得益彰,其中龙门对与其他联还有一不同处,即是龙门对子的落款不是分在上下联的两旁,而是在上下联中间的下方,内对应着落两行款识。所谓“龙门对”是指对联书法转行而形成的幅式形状颇像繁体的“门”,故而得名。

楹联的书写最常见的就是对等的形式。因为上下联字数总是相等相对的,这就为对等式书写提供了前提,这种书写形式,以楷书、行楷、隶书、篆书等书体居多。可以字字相对而书,上下联对称协调。点画粗细轻重和结体的大小正侧均匀统一,但另外也有不等式的。例如写行草书,尤其是结体相连的大草、狂草一类的楹联,行气、章法上特别强调气势和变化,不是一格写一个字,而是大则二、三格一个字,小则半格一字。就是采用不等式书写。但是尽管如此,上下联的整体感,仍然要协调统一,用笔的轻重徐疾,点画的俯仰顾盼,结体的伸缩连断,布白的虚实参差,既要求上下联各自独立,又要相互呼应,既变化又统一。写楹联书法,要意在笔先,成竹在胸,才能写好。

楹联书法虽然与中堂、手札的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但是其章法还是有相通之处,究其渊源,楹联书法的章法还是由中堂等的形式演化而来,是各个书法家书写手札、中堂的经验心得所至。无论是中堂还是楹联都讲究整体的美感,这是前提,其次要从字形结构上下工夫,另外就是行气,也就是竖着的连带是否自然,气韵是否通畅,再者就是章法了,整篇的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避让,虚实布白。最后就是用墨,墨色的浓淡干湿对于整篇章法的影响也十分大,有时墨色也能反映出一个书家的气韵是否通畅。

楹联的联语安排有很多种类型:

(一)对称

左右联对称,天地对齐,字字相对,字的大小变化不大,适合用楷书、行楷、篆书、隶书书写。

(二)对齐

联语天地对齐,即上边第一字和下边最末一字的上下边沿对齐,中间的字不是每个都对正,任其自由伸展,这种构图既整齐又富有变化,适合用行书、草书。

(三)长联

可以折行书写,折行书写的称为龙门对,龙门对中间的两行(即右联最左边的一行,左联最右边的一行)为短行,这就要使上联从右往左排行,下联从左往右排行。上下联都落款,分别写在末行的下边。

也有个别折行书写的长联是从中间往两边排行,即上联先写左行,后写右行,下联先写右行,后写左行,落款在末行。这种讲究对称的书写形式和对联一样是世界文化中绝无仅有的,是追求完全对称的。

(四)少字联

字数少的联句如四字的成语联,为了增加其长度,上下联的落款分别落在联字的下边,这种构图称为“抱子对”好似妇人抱孩子。

楹联是两条对等的文字,常分别挂在中堂的两边,左右联虽然各自独立,但是要注意使两联对称协调,风格一致,相互顾盼,统一和谐。草书联比较容易克服呆板的问题,在书写时不论叠不叠格,不要被格所限制。两联最好在一整张宣纸上写好之后,在装裱时才裁开。若在瓦当纸上书写,既要注意到有格,又要敢于破格,要注重一气呵成。做到上下齐,中间的字相互错落,这能使楹联在整体上是对称的,而在局部又有变化。

联语字少字大,要相对用大些的笔,不要一字一蘸墨,以免墨色单调,缺乏气韵贯通和墨色变化。

楹联上款字的安排也有一些讲究。

(一)单款

只在下联的左方署书者姓名,上联不题款。单款的字不宜大,不要造成下联分量偏重,款字最好与联语的字穿插起来,使款字和联语成一个整体。

(二)双款

上联款字写在联的右旁中间偏上,下联的款字写在联的左旁中间偏下。受书者写在上联。不写受书者的名字,可在上联落书写时间。如:己卯夏月。楹联的字数少,字大时,上联的字要稍往左移,下联的字要稍往右移,以便留出落款的位置。

(三)长款

款字很多,可将上下联左右都写满,书写的内容不拘,两行联句被四行甚至八行密密麻麻的款字夹着,更具有对称美。

楹联书法的出现是一次变革,它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书法,而且也促进了书法应用的广泛,它的章法区别于中堂等形式,在书法创作上另开辟出了新的一片天地,让各个书法家在书法当中有更加多的发挥的余地。另外,书法应用进入楹联也给楹联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其由仅仅只在春节出现成为了文人墨客客厅居室的必备装饰,也更加提升了楹联的地位,由开始的“雕虫小技”到文人骚客的雅兴之作,促进了楹联的应用范围。他们二者其实是相互促进,这二者的相互融合真可谓是珠联璧合。

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问题,本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然而现在看来,又是一个不得不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从楹联诞生之日起,楹联与书法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在当前的楹联界、书法界却存在着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割裂了联语与书法的血肉关系,直接影响着楹联艺术全面、健康、正常地发展。

(一)楹联界忽视楹联书法的倾向

作为一位楹联家来讲,能编撰出好的联语就不容易了,特别是能编撰一、二副传世佳联,那将是对楹联艺术的很大贡献。如果再能提笔书写自己的联语使其成为一副名符其实的楹联艺术佳品那不是更好吗?试想一位在楹联界有相当威望的楹联家,有相当高的撰联水平,但是却不懂楹联书法,他到一个地方,人家慕名让其撰联书联,你若能将他完成好,那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如果只会撰而不会书,那是不够完美的。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二)有相当一批书写楹联的书家忽视楹联文学

也许是书法艺术这几年百花齐放,也许是书法界对楹联文学重视不够,或许是有些书家认为书法主要是形式美,书写内容与作品似乎无关………不管是何种原因,仅就书法界书写的楹联特别是自撰联来看,确实是问题不少。就是在书协举办的楹联书法大赛中获奖的作品中都有病联,甚至连评委作品中的楹联都存在问题。在一些名胜景点悬挂的楹联书法作品中,病联也时有所见,这也不能不说是楹联书法界的一个遗憾。

纵观我国的楹联发展史,凡是历代的楹联大家,都是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都是既能撰联又能书联的高手。如唐代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明代的赵孟頫、解缙、董其昌,清代的王铎、郑板桥、纪晓岚、何绍基、康有为等。他们的撰联水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同样,他们的书法水平也是名冠一时。所以,做为一位楹联家,必须具备撰写联语和书写联文的本领,也就是要做到联墨俱佳,联墨合璧。

楹联界要加强书法修养,书法界要提高文学水平,这是艺术发展的需要。对于楹联界来讲,要处理好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的关系、就应当在加强楹联文学修养的前提下,加强对楹联书法的研究。要研究楹联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研究楹联书法与一般书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要研究楹联书法的规律和特点,要研究楹联文学与楹联书法题旨与表现的一致性,要研究楹联书法与楹联文学意境的统一性,要研究楹联书法的风格与审美等等。这都是我们研究楹联书法艺术的重要课题。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